[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046500A - 一种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46500A
CN114046500A CN202111518807.0A CN202111518807A CN114046500A CN 114046500 A CN114046500 A CN 114046500A CN 202111518807 A CN202111518807 A CN 202111518807A CN 114046500 A CN114046500 A CN 114046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hannel
gas mixing
outer ring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88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安奎
康刘胜
吴贤焘
胡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88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46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46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46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04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2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 F23D14/64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with inj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900/00Special features of, or arrangements for burners using fluid fuels or solid fuels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 F23D2900/14Special features of gas burners
    • F23D2900/14062Special features of gas burners for cooking ranges having multiple flame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宽幅火力调整效果的燃烧器。一种燃烧器,包括设有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内环混气腔道、中环混气腔道和外环混气腔道的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内部设有若干喷嘴,至少一个喷嘴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且出口连通于所述内环混气腔道;至少一个喷嘴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且出口连通于所述中环混气腔道;至少一个喷嘴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且出口连通于所述外环混气腔道。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部的多个喷嘴,使内环火、中环火和外环火在两条燃气通道的条件下均能对应独立的混气腔道,并由独立的喷嘴进行引射,实现以两条燃气通道对于三环火力的高效宽幅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属于燃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常用的家用灶具产品,中式烹饪方式众多,煎、炒、炸、蒸、炖、煲的烹饪场景需要不同的燃烧器火力大小,火力调整的大小到位是衡量家用灶具的重要指标。大火大而小火不小、小火小而大火不大是现有灶具产品的设计痛点,如何用一套燃烧器同时实现大火大且小火小的宽幅燃烧火力调整是行业难题。
现有技术中,设置三个独立的燃气通道以分别提供内环火、中环火和外环火需要的燃气是普遍的做法,可以通过分别调节各燃气通道的燃气流量进行火力控制,但此方案提高产品成本,不利于市场推广。
申请号为201911159362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实现宽幅燃烧的燃气灶具,通过在内火盖顶部开设内环火孔和侧壁开设中环火孔,并在内火盖内形成单独与内环火通道连通的内环火混气腔,降低火力调节的下限值,解决小火不够小且小火状态下火焰不稳定的问题,但该燃气灶具仍需使用三个独立的燃气通道进行燃气供给,这样产品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宽幅火力调整效果的燃烧器,实现以两条燃气通道对于三环火力的高效宽幅控制,成本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器,包括设有第一燃气通道、第二燃气通道、内环混气腔道、中环混气腔道和外环混气腔道的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内部设有若干喷嘴,至少有一个喷嘴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且出口连通于所述内环混气腔道;至少另一个喷嘴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且出口连通于所述中环混气腔道;至少又一个喷嘴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且出口连通于所述外环混气腔道。
通过上述在燃烧器本体内部的喷嘴配置,在仅需两条燃气通道的条件下,内环混气腔道、中环混气腔道和外环混气腔道均由至少一个独立的喷嘴进行引射,对比现有产品具有更强的引射能力和更好的燃气空气混合效果,提高火力调节的上限值并降低火力调节的下限值。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中连通外环混气腔道的喷嘴的出口沿燃烧器本体的周向朝向同一方向。上述技术方案使多个喷嘴的引射气流同向混合,提高混合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出口连通外环混气腔道的若干喷嘴沿燃烧器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上述技术方案使多个喷嘴的引射气流混合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混气腔道、中环混气腔道、外环混气腔道和喷嘴均沿燃烧器本体横向设置。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喷嘴对于燃气的引射力。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内环体、外环体和底座,外环体环绕于内环体外部,外环体底部和内环体底部均连接底座,所述第一燃气通道和第二燃气通道至少部分设于底座内。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混气腔道和中环混气腔道设于内环体内,所述外环混气腔道设于外环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混气腔道设于内环体内,所述中环混气腔道和外环混气腔道设于外环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燃气通道包括第二燃气主通道和至少两个第二燃气副通道,每个第二燃气副通道连通于一个喷嘴,第二燃气副通道的端部交汇连通于第二燃气主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混气腔道、中环混气腔道和外环混气腔道均包括引射腔和混气室,所述引射腔一端连通于喷嘴,所述引射腔另一端连通于混气室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引射腔以切向连通于混气室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燃烧器,通过设置在燃烧器本体内部的多个喷嘴,结合相应的燃气通道和混气腔道的布置结构,使内环火、中环火和外环火在两条燃气通道的条件下均能对应独立的混气腔道,并由独立的喷嘴进行引射,对比现有产品,具有引射能力强、燃气空气混合均匀的优点,提高火力调节的上限值并降低火力调节的下限值,实现以两条燃气通道对于三环火力的高效宽幅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的前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器本体,2、第一燃气通道,3、第二燃气通道,4、内环混气腔道,5、中环混气腔道,6、外环混气腔道,7、喷嘴,8、引射腔,9、混气室,101、内环体,102、外环体,103、底座,301、第二燃气主通道,302、第二燃气副通道,701、内环喷嘴,702、中环喷嘴,703、外环喷嘴,801、内环引射腔,802、中环引射腔,803、外环引射腔,901、内环混气室,902、内环混气室,903、外环混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燃烧器,包括设有第一燃气通道2、第二燃气通道3、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的燃烧器本体1。
燃烧器本体1包括内环体101、外环体102和底座103,外环体102环绕于内环体101外部,内环体101和外环体102均为具有外环壁和内环壁的环形体。本实施中,外环体102底部连接底座103,当然,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内环体101、外环体102中的至少之一与底座103连接。第一燃气通道2和第二燃气通道3部分设于底座103内,内环混气腔道4设于内环体101的内环壁内,中环混气腔道5设于内环体101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外环混气腔道6设于外环体102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
燃烧器本体1内部设有四个喷嘴7,四个喷嘴7均位于底座103上。
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一燃气通道2且出口连通于内环混气腔道4,作为内环喷嘴701。
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3且出口连通于中环混气腔道5,作为中环喷嘴702。
两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3且出口连通于外环混气腔道6,作为外环喷嘴703。外环喷嘴703以底座103中心沿底座103的周向朝向同一方向均布。
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外环混气腔道6和喷嘴7均沿燃烧器本体1横向设置,燃气器本体1于燃气灶的布置方向为横向。上述设计使喷嘴7引射燃气进入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时,避免喷嘴7克服燃气重力引射燃气,提高喷嘴对于燃气的引射力。
第一燃气通道2的燃气通过内环喷嘴701进入内环混气腔道4。
第二燃气通道3包括第二燃气主通道301和两个第二燃气副通道302,第二燃气主通道301连通于一个外环喷嘴703,两个第二燃气副通道302交汇连通于第二燃气主通道301,两个第二燃气副通道302分别连通于一个外环喷嘴703和一个中环喷嘴702。
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均包括引射腔8和混气室9,引射腔8一端连通于喷嘴7,引射腔8另一端连通于混气室9,引射腔8所对应的底面与混气室9所对应的底面连接。
其中,定义内环混气腔道4所对应的引射腔为内环引射腔801,定义内环混气腔道4所对应的混气室为内环混气室901,内环引射腔801为直形,一端以内环混气室901所对应的外周侧面的切向或平行于内环混气室901所对应的外周侧面的切向方向连通于内环混气室901,内环引射腔801的另一端为变径端,其端口对应于内环喷嘴701的出口,变径端使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流进入内环引射腔801后迅速扩散,增强引射气流的混合效果。内环混气室901为位于内环体101中心区域的筒形空间,顶部由火盖(图中未标示)所覆盖。
定义中环混气腔道5所对应的引射腔为中环引射腔802,定义中环混气腔道5所对应的混气室为中环混气室902,中环混气腔道5的中环引射腔802包括直形段和弧形段,弧形段螺旋上升,其端部以中环混气室902所对应的外周侧面的切向或平行于中环混气室902所对应的外周侧面的切向方向与中环混气室902连通,直形段端部为变径端,其端口对应于中环喷嘴702的出口,变径端使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流进入中环引射腔802后迅速扩散,增强引射气流的混合效果。中环混气室902为位于内环体101的环形空间,顶部由火盖(图中未标示)所覆盖。
定义外环混气腔道6所对应的引射腔为外环引射腔803,定义外环混气腔道6所对应的混气室为外环混气室903,外环混气腔道6的外环引射腔803包括直形段和弧形段,弧形段螺旋上升,其端部以外环混气室903所对应的外周侧面的切向或平行于外环混气室903所对应的外周侧面的切向方向连通于外环混气室903,直形段端部为变径端,其端口对应于其中一个外环喷嘴703的出口,变径端使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流进入外环引射腔803后迅速扩散,增强引射气流的混合效果。。外环混气室903为位于外环体102的环形空间,顶部由火盖(图中未标示)所覆盖。与中环混气腔道5所不同的是,因为外环喷嘴703为两个,所以外环引射腔803为两个,分别单独对应于一个外环喷嘴703,两个外环引射腔803沿外环混气室903周向同向设置,并于以外环混气室903中心所对称的位置汇入外环混气室903,引射气流沿外环混气室903周向同向且均匀的混合,提升引射气流混合效果。
该燃烧器是上进风燃烧器,中环混气腔道和内环混气腔道所在的内环体为一体式结构,在仅需两条燃气通道的条件下,内环混气腔道、中环混气腔道均由一个独立的喷嘴进行引射,外环混气腔道由两个独立的喷嘴进行引射,可突破单喷嘴引射的功率上限,对比现有产品具有更强的引射能力和更好的燃气空气混合效果,提高火力调节的上限值并降低火力调节的下限值,做到大火更大和小火更小,同时,由于中环火和外环火均对应同一条燃气通道,这样中环火和外环火能够同大同小,使得火力更为均匀。
实施例2:
如图5-8所示的一种燃烧器,与实施例1不同,该燃烧器为下进风燃烧器,包括设有第一燃气通道2、第二燃气通道3、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的燃烧器本体1。
燃烧器本体1包括内环体101、外环体102和底座103,外环体102环绕于内环体101外部,外环体102底部和内环体101底部均连接底座103。内环体101和外环体102均为具有外环壁和内环壁的环形体。第一燃气通道2和第二燃气通道3设于底座103,内环混气腔道4设于内环体101的内环壁内,中环混气腔道5设于内环体101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外环混气腔道6设于外环体102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
燃烧器本体1内部设有三个喷嘴7,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一燃气通道2且出口连通于内环混气腔道4,作为内环喷嘴701。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3且出口连通于中环混气腔道5,作为中环喷嘴702。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3且出口连通于外环混气腔道6,作为外环喷嘴703。
第一燃气通道2的燃气通过内环喷嘴701进入内环混气腔道4,第二燃气通道3的一部分燃气通过中环喷嘴702进入中环混气腔道5,第二燃气通道3的另一部分燃气通过外环喷嘴703进入外环混气腔道6。
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均包括引射腔8和混气室9,引射腔8一端连通于喷嘴7,引射腔8另一端连通于混气室9。
定义内环混气腔道4所对应的引射腔为内环引射腔801,定义内环混气腔道4所对应的混气室为内环混气室901,定义中环混气腔道5所对应的引射腔为中环引射腔802,定义中环混气腔道5所对应的混气室为中环混气室902,定义外环混气腔道6所对应的引射腔为外环引射腔803,定义外环混气腔道6所对应的混气室为外环混气室903,本实施例中,内环引射腔801、中环引射腔802和外环引射腔803均为直形,当然,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内环引射腔801、中环引射腔802和外环引射腔803中的至少之一也可以是至少局部呈弧线或至少局部呈直形;内环引射腔801一端连通于内环混气室901,内环引射腔801的另一端为变径端,其端口对应于内环喷嘴701的出口。中环引射腔802一端连通于中环混气室902,中环引射腔802的另一端为变径端,其端口对应于中环喷嘴702的出口。外环引射腔803一端连通于外环混气室903,外环引射腔803的另一端为变径端,其端口对应于外环喷嘴703的出口。与实施例1相同,上述各变径端使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流进入各引射腔后迅速扩散,增强引射气流的混合效果。
内环混气室901为位于内环体101中心区域的筒形空间,顶部由火盖所覆盖。中环混气室902为位于内环体101外环区域的环形空间,顶部由火盖所覆盖。外环混气室903为位于外环体102的环形空间,顶部由火盖所覆盖。
该燃烧器是下进风燃烧器,仅需两条燃气通道实现对于三环火力的高效宽幅控制。
实施例3:
如图9-12所示的一种燃烧器,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包括设有第一燃气通道2、第二燃气通道3、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的燃烧器本体1。燃烧器本体1内部设有四个喷嘴7,四个喷嘴7均位于底座103上。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一燃气通道2且出口连通于内环混气腔道4,作为内环喷嘴701。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3且出口连通于中环混气腔道5,作为中环喷嘴702。两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第二燃气通道3且出口连通于外环混气腔道6,作为外环喷嘴703。外环喷嘴703以底座103中心沿底座103的周向朝向同一方向均布。第一燃气通道2的燃气通过内环喷嘴701进入内环混气腔道4。第二燃气通道3包括第二燃气主通道301和两个第二燃气副通道302,第二燃气主通道301连通于一个外环喷嘴703,两个第二燃气副通道302交汇连通于第二燃气主通道301,两个第二燃气副通道302分别连通于一个外环喷嘴703和一个中环喷嘴702。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均包括引射腔8和混气室9,引射腔8一端连通于喷嘴7,引射腔8另一端连通于混气室9,引射腔8所对应的底面与混气室9所对应的底面连接。定义内环混气腔道4所对应的引射腔为内环引射腔801,定义内环混气腔道4所对应的混气室为内环混气室901。定义中环混气腔道5所对应的引射腔为中环引射腔802,定义中环混气腔道5所对应的混气室为中环混气室902。定义外环混气腔道6所对应的引射腔为外环引射腔803,定义外环混气腔道6所对应的混气室为外环混气室903。
其不同之处在于:
内环体101为具有外环壁和内环壁的环形体,外环体102为具有外环壁、中环壁和内环壁的环形体。内环混气腔道4设于内环体101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中环混气腔道5设于外环体102的内环壁和中环壁之间,外环混气腔道6设于外环体102的中环壁和外环壁之间。内环混气室901为位于内环体101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的筒形空间,中环混气室902为位于外环体102的内环壁和中环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外环混气室903为位于外环体102的中环壁和外环壁之间的环形空间。
中环混气腔道和外环混气腔道所在的外环体102为一体式结构,仅需两条燃气通道实现对于三环火力的高效宽幅控制。
另外,本实施例中,该燃烧器是上进风燃烧器,当然,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设于外环体102的结构,也可以对应设置于下进风燃烧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燃烧器,包括设有第一燃气通道(2)、第二燃气通道(3)、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的燃烧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内部设有若干喷嘴(7),至少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一燃气通道(2)且出口连通于所述内环混气腔道(4);至少另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3)且出口连通于所述中环混气腔道(5);至少又一个喷嘴(7)的进口连通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3)且出口连通于所述外环混气腔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中连通外环混气腔道的喷嘴(7)的出口沿燃烧器本体(1)的周向朝向同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中连通外环混气腔道的喷嘴(7)的出口沿燃烧器本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外环混气腔道(6)和喷嘴(7)均沿燃烧器本体(1)横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包括内环体(101)、外环体(102)和底座(103),外环体(102)环绕于内环体(101)外部,外环体(102)和内环体(101)中的至少之一连接底座(103),所述第一燃气通道(2)和第二燃气通道(3)至少部分设于底座(10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腔道(4)和中环混气腔道(5)设于内环体(101),所述外环混气腔道(6)设于外环体(10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腔道(4)设于内环体(101),所述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设于外环体(10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气通道(3)包括第二燃气主通道(301)和至少两个第二燃气副通道(302),每个第二燃气副通道(302)连通于一个喷嘴(7),第二燃气副通道(302)的端部交汇连通于第二燃气主通道(30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腔道(4)、中环混气腔道(5)和外环混气腔道(6)均包括引射腔(8)和混气室(9),所述引射腔(8)一端连通于喷嘴(7),所述引射腔(8)另一端连通于混气室(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腔(8)以混气室周侧面的切向或平行于混气室周侧面的切向方向连通于混气室(9)。
CN202111518807.0A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燃烧器 Pending CN114046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807.0A CN114046500A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8807.0A CN114046500A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46500A true CN114046500A (zh) 2022-02-15

Family

ID=80212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8807.0A Pending CN114046500A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4650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0174Y (zh) * 1996-08-10 1997-12-10 邵仲垣 双管三环火燃气炉
CN201163028Y (zh) * 2007-12-26 2008-12-10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三喷嘴超强聚能燃烧器
WO2016141642A1 (zh) * 2015-03-12 2016-09-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09737403A (zh) * 2019-01-18 2019-05-10 李静师 一种悬浮式三腔铝炉头
CN112393237A (zh) * 2020-12-02 2021-02-23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及灶具
CN112393238A (zh) * 2020-12-02 2021-02-23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极小火燃烧器
CN216644212U (zh) * 2021-12-10 2022-05-31 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0174Y (zh) * 1996-08-10 1997-12-10 邵仲垣 双管三环火燃气炉
CN201163028Y (zh) * 2007-12-26 2008-12-10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三喷嘴超强聚能燃烧器
WO2016141642A1 (zh) * 2015-03-12 2016-09-1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及燃气用具
CN109737403A (zh) * 2019-01-18 2019-05-10 李静师 一种悬浮式三腔铝炉头
CN112393237A (zh) * 2020-12-02 2021-02-23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及灶具
CN112393238A (zh) * 2020-12-02 2021-02-23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极小火燃烧器
CN216644212U (zh) * 2021-12-10 2022-05-31 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80999U (zh) 一体式燃烧器
CN216644212U (zh) 一种燃烧器
CN11096660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WO2019223402A1 (zh) 一种上进风灶具燃烧器
CN114046500A (zh) 一种燃烧器
CN108006618A (zh) 一体式燃烧器
CN110966598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5336313U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3713056U (zh) 一种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6114030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2132433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111947149B (zh) 灶具燃烧器
CN111121034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3119177U (zh) 浓淡燃气灶
CN210398910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1102571B (zh) 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218237456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0153792U (zh) 燃烧器
CN211372403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20793127U (zh) 具有t形引射结构的燃烧器
CN212565783U (zh) 燃烧器用引射结构、烹饪器具
CN213207847U (zh) 一种高效引射式火帽
CN218154202U (zh) 一种上进风灶具燃烧器
CN112240550B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