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3695A - 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33695A CN114033695A CN202111584894.XA CN202111584894A CN114033695A CN 114033695 A CN114033695 A CN 114033695A CN 202111584894 A CN202111584894 A CN 202111584894A CN 114033695 A CN114033695 A CN 1140336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cover
- radial channel
- rotor
- radial
- main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67 suction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SNMPAVSZJSIMT-UHFFFAOYSA-N COc1c(C)c2COC(=O)c2c(O)c1CC(O)C1(C)CCC(=O)O1 Chemical compound COc1c(C)c2COC(=O)c2c(O)c1CC(O)C1(C)CCC(=O)O1 WSNMPAVSZJSIM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和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本发明通过在前侧盖和后侧盖的工作表面上设计第一径向通道和第二径向通道,并且在前侧盖的非工作端面和前主轴承的定心环内设计附加的轴向通道和第三径向通道,保证油气混合物顺利的沿着所设计的通道中通过,在气体的吸入过程中,油气混合物通过偏心轴和安装环之间的径向间隙、中间主轴承、射流喷口进入工作腔中,同时油气混合物还通过第一径向通道进入工作腔中,对工作腔的表面进行润滑,另外油气混合物通过转子轴承、第二径向通道、轴向通孔、第三径向通道、空腔、前主轴承和第二环形间隙,油气混合物对沿途的摩擦运动表面进行润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和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利用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制造高压气体的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作为汪克尔形式压缩机的转子活塞机(包括压缩机和真空泵),相对于传统往复式活塞机的特点是没有往复运动的部件,可在保持耐用性、可靠性和能耗水平达到同类往复式压缩机的最高水平的同时,极大降低单位供气量下的重量和尺寸,降低振动和噪声水平;从生产和使用角度来看,转子活塞压缩机在制造、使用和维修维护等方面的成本更低。
现有转子活塞压缩机使用抽滤管雾化润滑油的方式对摩擦运动部件进行润滑,例如公告号为UA57671的乌克兰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子活塞式压缩机或真空泵”,通过滑油喷射来润滑啮合齿轮与部分轴承,其通过穿过多个壳体以及端面部件的管道与容纳润滑剂的曲轴箱底部相联;此种润滑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未保证前主轴承的润滑;
2、由于在计量口处未设计盘型弹簧垫圈,而是直接采用后侧盖和偏心轴之间留出的间隙和切口进行润滑油的计量,因此间隙和切口在发生磨损后,间隙和切口的尺寸随之产生变化,导致润滑油的供油量发生变化,最终甚至造成计量失效;
3、从动齿轮轴线设计于后侧盖下部,使得侧盖和曲轴箱的制造变得复杂,且零部件安装和拆卸的工艺变得复杂;
4、后侧盖上的径向润滑油通道连接到偏心轴轴孔,导致留给盘型弹簧垫圈的宽度不够,入口倒角加工受限。
5、前侧盖上安装固定齿轮的轴孔与润滑开槽相连,油雾经过此路径排出,导致润滑油绕过前主轴承,无法被润滑。
6、在外摆线壳体上放置进气口,径向密封板无法阻止两个工作腔的气体交换,导致输送系数(生产率)下降和比功率(功耗)增加。
7、在低负载模式或低环境温度下,抽滤管无法工作,此时润滑装置无存在意义;另外,仅在曲轴箱部分填充的情况下,带入空气压缩工作腔的油量可控制在许用范围,进入大气或者储气罐的压缩空气含油量符合通行标准;如果在曲轴箱内过量添加润滑油,会导致压缩空气含油量显著增加,超过国家标准许用范围,导致日常维护间隔时间的缩短,增加了维护频率。
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解决了压缩机前主轴承润滑不能被保证、摩擦部件不能稳定按照所需计量润滑、压缩机设计不完善所导致的加工和安装复杂化、曲轴箱容积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包括由压缩机本体和曲轴箱,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外壳由前侧盖、后侧盖和壳体组成,且曲轴箱连接在后侧盖上,所述压缩机本体与曲轴箱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偏心轴,且偏心轴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子轴承,两个所述转子轴承将外壳内腔分隔成进气工作腔和压气工作腔,且两个转子轴承的表面设置有转子,所述前侧盖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阀;
所述后侧盖靠近转子轴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径向通道,且第一径向通道的内部开设有射流喷口,所述后侧盖与偏心轴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环形间隙,且第一环形间隙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垫圈;
所述前侧盖靠近转子轴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径向通道,且第二径向通道的内部开设有轴向通孔,所述前侧盖的左侧设置有轴承盖,且轴承盖的内部设置有定心挡圈,所述前侧盖的一侧与轴承盖的定心挡圈中形成第三径向通道,且第三径向通道的内部与轴向通孔的内部连通,所述轴承盖与前主轴承之间形成空腔,且空腔与第三径向通道的内部连通,所述前侧盖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同步齿轮,且前主轴承位于固定同步齿轮的内部,所述固定同步齿轮的内部与偏心轴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间隙,且第二环形间隙的内部与空腔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射流喷口的形状向中间主轴承一侧扩大,且射流喷口的左侧形状为圆柱形,右侧形状为圆锥形。
优选的,所述弹簧垫圈的内部开设有缺口,曲轴箱的内部与壳体内部通过缺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曲轴箱的内部设置有喷油机构,所述喷油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表面之间相互啮合,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偏心轴表面的一侧,所述曲轴箱左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轴,且从动齿轮设置在固定轴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后侧盖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环,且偏心轴的一端贯穿安装环的内部,所述安装环的内部与偏心轴的表面之间形成径向间隙。
优选的,所述前侧盖、后侧盖与曲轴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前主轴承、中间主轴承和后主轴承,且偏心轴的表面分别与前主轴承、中间主轴承和后主轴承的内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子的表面设置有密封组件,且密封组件包括位于转子表面设置的端面密封和径向密封,所述转子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卡锁块,且卡锁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卡锁块的内部设置有径向密封,且径向密封的一侧第一弹性件的一侧连接,所述转子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且第二弹性件的一侧设置有端面密封。
优选的,所述第一径向通道与第二径向通道均位于端面密封的运动轨迹之外。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开设的尺寸和形状均位于密封组件的运动轨迹之外。
优选的,所述曲轴箱用于容纳润滑油并使用销钉固定压缩机,形成定子的前侧盖、后侧盖和外壳通过螺纹杆和螺母固定。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前侧盖和后侧盖的工作表面上设计第一径向通道和第二径向通道,在前侧盖上设置进气口,并且在前侧盖的非工作端面和前主轴承的定心环内设计附加的轴向通道和第三径向通道,保证油气混合物顺利的沿着所设计的通道中通过,在气体的吸入过程中,油气混合物通过偏心轴和安装环之间的径向间隙、中间主轴承、射流喷口进入其中的进气工作腔或压气工作腔中,同时油气混合物还通过第一径向通道进入进气工作腔或压气工作腔中,对进气工作腔或压气工作腔的表面进行润滑,另外油气混合物通过转子轴承、第二径向通道、轴向通孔、第三径向通道、空腔、前主轴承和第二环形间隙,油气混合物对沿途的摩擦运动表面进行润滑;
另外将设计在后侧盖工作表面上的第一径向管道内的射流喷口作为计量孔,保证油量的定量供应,将从动齿轮固定在曲轴箱侧壁上,使从动齿轮能够与曲轴箱中储存的润滑油进行良好的接触,从而保证了曲轴箱承载润滑油容积的充分利用,同时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缺口环形弹簧垫圈控制偏心轴和后侧盖之间的第一环形间隙,可以维持油气混合物的供应量在许用范围内;
在中间主轴承的入口处使用额外的安装环无间隙地将中间主轴承压在后侧盖上,安装环保证与偏心轴存在径向间隙,保证油气混合物的通过,且后侧盖工作端面上的第一径向通道不加工至偏心轴和后侧盖的第一环形间隙,为了便于安装缺口环形弹性垫圈到指定位置,简化组装工艺,在后侧盖的内表面和弹性垫圈上加工光滑入口倒角,此设计完全可以有效取代抽滤管形式的压气机润滑装置;
通过在转子的表面分别设置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配合吸入的润滑油,使转子的表面与壳体内壁、前侧盖侧面以及后侧盖的侧面之间形成较好的密封连接,从而保证进气工作腔和压气工作腔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利用径向密封和端面密封让转子与壳体内壁、前侧盖侧面以及后侧盖的侧面之间的接触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进而有效降低转子、壳体、前侧盖与后侧盖等零件的磨损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拆下前侧盖的压缩机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前侧盖结构的工作端面视图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Ⅰ结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Ⅱ结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前主轴承盖A-A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转子结构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转子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壳体;2、前侧盖;3、后侧盖;4、偏心轴;5、转子;6、进气工作腔;7、压气工作腔;8、曲轴箱;9、进气口;10、固定同步齿轮;11、第一径向通道;12、第二径向通道;13、第四径向通道;14、第一环形间隙;15、径向密封;16、端面密封;17、排气阀;18、主动齿轮;19、从动齿轮;20、固定轴;21、前主轴承;22、中间主轴承;23、后主轴承;24、转子轴承;25、轴承盖;26、安装环;27、射流喷口;28、弹簧垫圈;29、轴向通孔;30、第三径向通道;31、空腔;32、第二环形间隙;33、额外通孔;101、卡锁块;102、第一弹性件;103、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包括由压缩机本体和曲轴箱8,压缩机本体的外壳由前侧盖2、后侧盖3和外旋轮线壳体1组成,且曲轴箱8连接在后侧盖3上,其中曲轴箱8用于容纳润滑油并使用销钉固定压缩机,形成定子的前侧盖2、后侧盖3和壳体1通过螺纹杆和螺母固定,前侧盖2、后侧盖3与曲轴箱8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前主轴承21、中间主轴承22和后主轴承23,且前主轴承21、中间主轴承22和后主轴承23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偏心轴4,偏心轴4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子轴承24,两个转子轴承24将外壳内腔分隔成进气工作腔6和压气工作腔7,且两个转子轴承24的表面设置有转子5,前侧盖2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口9,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阀17,后侧盖3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环26,且偏心轴4的一端贯穿安装环26的内部,安装环26的内部与偏心轴4的表面之间形成径向间隙,通过径向间隙使曲轴箱8和后侧盖3的内部连通,
曲轴箱8的内部设置有喷油机构,喷油机构包括主动齿轮18和从动齿轮19,且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的表面之间相互啮合,主动齿轮18设置在偏心轴4表面的一侧,其中主动齿轮18通过定心环压在主动齿轮18左侧的法兰上,曲轴箱8左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轴20,且从动齿轮19设置在固定轴20的表面;
后侧盖3靠近转子轴承2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径向通道11,且第一径向通道11的内部开设有射流喷口27,射流喷口27的形状向中间主轴承22一侧扩大,且射流喷口27的左侧形状为圆柱形,右侧形状为圆锥形,后侧盖3与偏心轴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环形间隙14,且第一环形间隙1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垫圈28,其中弹簧垫圈28的内部开设有缺口,通过在第一环形间隙14中设置的带缺口盘型弹簧垫圈28让润滑油能够顺利从曲轴箱8中进入进气工作腔6中,进而实现润滑油计量供应的功能,弹簧垫圈28和后侧盖3上设计有光滑的进口倒角;
前侧盖2靠近转子轴承2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径向通道12,且第二径向通道12的内部开设有轴向通孔29,前侧盖2的左侧设置有轴承盖25,且轴承盖25的内部设置有定心挡圈,前侧盖2的一侧与轴承盖25的定心挡圈中形成第三径向通道30,且第三径向通道30的内部与轴向通孔29的内部连通,轴承盖25与前主轴承21之间形成空腔31,且空腔31与第三径向通道30的内部连通,前侧盖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同步齿轮10,且前主轴承21位于固定同步齿轮10的内部,固定同步齿轮10的内部与偏心轴4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间隙32,且第二环形间隙32的内部与空腔31的内部连通,另外固定同步齿轮10和前侧盖2的内部同步开设有额外通孔33,通过额外通孔33可以进一步增加沿途摩擦运动的润滑面。
在使用时,利用电机驱动偏心轴4进行转动,偏心轴4驱动转子5在壳体1中进行行星运动,转子5在进行行星旋转的过程中,进气工作腔6和压气工作腔7内部的容积从最大到最小进行循环变化,转子5的端面打开进气口9,进气工作腔6中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因此气体被吸入进气工作腔6中,在压气工作腔7中对气体进行压缩过程,当达到排气压力时,排气阀17打开并释放压缩空气,转子5回到原位后,进气工作腔6和压气工作腔7交换位置,循环进行气体压缩;
偏心轴4在转动的同时还驱动表面设置的主动齿轮18进行同步转动,由于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之间相互啮合,进而带动从动齿轮19在曲轴箱8的内部进行转动,利用从动齿轮19将曲轴箱8中储存的润滑油向上抛起,油液飞溅并与位于曲轴箱8容积上方的空气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在气体的吸入过程中,油气混合物通过偏心轴4和安装环26之间的径向间隙、中间主轴承22、射流喷口27进入其中的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中,同时油气混合物还通过第一径向通道11进入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中,对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的表面进行润滑,另外油气混合物通过转子轴承24、第二径向通道12、轴向通孔29、第三径向通道30、空腔31、前主轴承21和第二环形间隙32,油气混合物对沿途的摩擦运动表面进行润滑。
实施例2:
请参阅图7-9所示,本发明中转子5的表面设置有密封组件,且密封组件包括位于转子5表面设置的端面密封16和径向密封15,其中第一径向通道11与第二径向通道12均位于端面密封16的运动轨迹之外,进气口9开设的尺寸和形状均位于密封组件的运动轨迹之外,转子5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卡锁块101,且卡锁块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02,卡锁块101的内部设置有径向密封15,且径向密封15的一侧第一弹性件102的一侧连接,转子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03,且第二弹性件103的一侧设置有端面密封16;
通过在转子5的表面分别设置径向密封15和端面密封16,配合吸入的润滑油,使转子5的表面与壳体1内壁、前侧盖2侧面以及后侧盖3的侧面之间形成较好的密封连接,从而保证进气工作腔6和压气工作腔7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利用径向密封15和端面密封16让转子5与壳体1内壁、前侧盖2侧面以及后侧盖3的侧面之间的接触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进而有效降低转子5、壳体1、前侧盖2与后侧盖3等零件的磨损速度。
实施例3:
作为上述方案的备选方案,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前侧盖2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径向通道13,且第四径向通道13与进气口9的内部连通,其中进气口9和第一径向通道11、第二径向通道12以及第四径向通道13的位置使得当转子5旋转时,它们在密封件的运动轨迹之外,从而避免它们的磨损,采用该方案时,第一径向通道11没有到达后侧盖3和偏心轴4之间的第一环形间隙14,同时第二径向通道12也不应到达前侧盖2中固定同步齿轮10的内孔。
在使用第四径向通道13代替第二径向通道12的情况下,油气混合物以相同的方式吸入,但油气混合物在通过进气口9进入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时,为了防止来自曲轴箱8油浴的油气混合物通过第一环形间隙14绕过射流喷口27不受控制地进入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第一环形间隙14被弹簧垫圈28封闭,安装环26使得可以在曲轴箱8中填充至更高的油位,更好的提高其容积利用率,并且还可吸入更分散的油气混合物,因为当主动齿轮18旋转时,更大的油滴被抛向外围。
此外,在压缩过程中,密封并不绝对,因此压力升高的空气通过端面密封16以及径向密封15从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进入曲轴箱8,而在吸气过程中以油气混合物的形式返回,额外保证了摩擦运动表面的充分润滑。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9所示,本发明中还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的润滑方法具体如下:
利用电机驱动偏心轴4进行转动,偏心轴4驱动转子5在壳体1中进行行星运动,转子5在进行行星旋转的过程中,进气工作腔6和压气工作腔7内部的容积从最大到最小进行循环变化,通过进气口9使进气工作腔6对外部的气体产生吸力;
偏心轴4在转动的同时还驱动表面设置的主动齿轮18进行同步转动,由于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之间相互啮合,进而带动从动齿轮19在曲轴箱8的内部进行转动,利用从动齿轮19将曲轴箱8中储存的润滑油向上抛起,油液飞溅并与位于曲轴箱8容积上方的空气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在气体的吸入过程中,通过偏心轴4和安装环26之间的径向间隙、中间主轴承22、射流喷口27进入其中的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中,同时油气混合物还通过第一径向通道11进入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中,对进气工作腔6或压气工作腔7的表面进行润滑,另外油气混合物通过转子轴承24、第二径向通道12、轴向通孔29、第三径向通道30、空腔31、前主轴承21和第二环形间隙32,油气混合物对沿途的摩擦运动表面进行润滑;
通过在转子5的表面分别设置径向密封15和端面密封16,配合吸入的润滑油,使转子5的表面与壳体1内壁、前侧盖2侧面以及后侧盖3的侧面之间形成较好的密封连接,从而保证进气工作腔6和压气工作腔7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利用径向密封15和端面密封16让转子5与壳体1内壁、前侧盖2侧面以及后侧盖3的侧面之间的接触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进而有效降低转子5、壳体1、前侧盖2与后侧盖3等零件的磨损速度。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包括由压缩机本体和曲轴箱(8),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外壳由前侧盖(2)、后侧盖(3)和壳体(1)组成,且曲轴箱(8)连接在后侧盖(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本体与曲轴箱(8)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偏心轴(4),且偏心轴(4)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转子轴承(24),两个所述转子轴承(24)将外壳内腔分隔成进气工作腔(6)和压气工作腔(7),且两个转子轴承(24)的表面设置有转子(5),所述前侧盖(2)的内部开设有进气口(9),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阀(17);
所述后侧盖(3)靠近转子轴承(2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径向通道(11),且第一径向通道(11)的内部开设有射流喷口(27),所述后侧盖(3)与偏心轴(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环形间隙(14),且第一环形间隙(1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垫圈(28);
所述前侧盖(2)靠近转子轴承(2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径向通道(12),且第二径向通道(12)的内部开设有轴向通孔(29),所述前侧盖(2)的左侧设置有轴承盖(25),且轴承盖(25)的内部设置有定心挡圈,所述前侧盖(2)的一侧与轴承盖(25)的定心挡圈中形成第三径向通道(30),且第三径向通道(30)的内部与轴向通孔(29)的内部连通,所述轴承盖(25)与前主轴承(21)之间形成空腔(31),且空腔(31)与第三径向通道(30)的内部连通,所述前侧盖(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同步齿轮(10),且前主轴承(21)位于固定同步齿轮(10)的内部,所述固定同步齿轮(10)的内部与偏心轴(4)之间形成第二环形间隙(32),且第二环形间隙(32)的内部与空腔(31)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喷口(27)的形状向中间主轴承(22)一侧扩大,且射流喷口(27)的左侧形状为圆柱形,右侧形状为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垫圈(28)的内部开设有缺口,曲轴箱(8)的内部与壳体(1)内部通过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8)的内部设置有喷油机构,所述喷油机构包括主动齿轮(18)和从动齿轮(19),且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9)的表面之间相互啮合,所述主动齿轮(18)设置在偏心轴(4)表面的一侧,所述曲轴箱(8)左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轴(20),且从动齿轮(19)设置在固定轴(20)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盖(3)的内部设置有安装环(26),且偏心轴(4)的一端贯穿安装环(26)的内部,所述安装环(26)的内部与偏心轴(4)的表面之间形成径向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盖(2)、后侧盖(3)与曲轴箱(8)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前主轴承(21)、中间主轴承(22)和后主轴承(23),且偏心轴(4)的表面分别与前主轴承(21)、中间主轴承(22)和后主轴承(23)的内部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5)的表面设置有密封组件,且密封组件包括位于转子(5)表面设置的端面密封(16)和径向密封(15),所述转子(5)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卡锁块(101),且卡锁块(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02),所述卡锁块(101)的内部设置有径向密封(15),且径向密封(15)的一侧第一弹性件(102)的一侧连接,所述转子(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03),且第二弹性件(103)的一侧设置有端面密封(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通道(11)与第二径向通道(12)均位于端面密封(16)的运动轨迹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9)开设的尺寸和形状均位于密封组件的运动轨迹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8)用于容纳润滑油并使用销钉固定压缩机,形成定子的前侧盖(2)、后侧盖(3)和壳体(1)通过螺纹杆和螺母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84894.XA CN114033695A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84894.XA CN114033695A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3695A true CN114033695A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40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84894.XA Pending CN114033695A (zh) | 2021-12-22 | 2021-12-22 | 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33695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85440A (en) * | 1968-01-29 | 1969-12-23 | Chrysler Corp | Sealing apparatus for rotary mechanism |
US3932075A (en) * | 1975-03-21 | 1976-01-13 | Curtiss-Wright Corporation | Rotor and sealing grid for rotary engines |
EP0292933A2 (de) * | 1987-05-26 | 1988-11-30 | Wankel GmbH | Schmiersystem für das Exzenterlager einer Rotations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
RU2715767C2 (ru) * | 2019-04-18 | 2020-03-03 | Борис Георгиевич Нехорошев | Роторно-поршневой компрессор или вакуум-насос |
-
2021
- 2021-12-22 CN CN202111584894.XA patent/CN11403369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85440A (en) * | 1968-01-29 | 1969-12-23 | Chrysler Corp | Sealing apparatus for rotary mechanism |
US3932075A (en) * | 1975-03-21 | 1976-01-13 | Curtiss-Wright Corporation | Rotor and sealing grid for rotary engines |
EP0292933A2 (de) * | 1987-05-26 | 1988-11-30 | Wankel GmbH | Schmiersystem für das Exzenterlager einer Rotations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
RU2715767C2 (ru) * | 2019-04-18 | 2020-03-03 | Борис Георгиевич Нехорошев | Роторно-поршневой компрессор или вакуум-насо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122436B1 (en) | Horizontal scroll compressor | |
JP2007315261A (ja) | 密閉型圧縮機 | |
CA1048463A (en) | Compressor for a refrigerant gas | |
JPH0826865B2 (ja) | 2シリンダロータリ圧縮機 | |
CN108252908A (zh) | 一种自平衡湿式罗茨泵 | |
CN114033695A (zh) | 一种空气压缩机或真空泵的润滑系统 | |
CN113464270A (zh) |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以及润滑方法 | |
CN214118470U (zh) | 一种车用压缩机 | |
CN217462551U (zh) | 转子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113482932B (zh) |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215058143U (zh) | 一种车用压缩机 | |
CN201496117U (zh) | 机油泵在发动机上的装配构造 | |
CN216131079U (zh) | 一种三五齿车载压缩机 | |
CN211116581U (zh) | 一种车用压缩机 | |
CN1034689C (zh) | 卧式旋转型压缩机 | |
CN212838212U (zh) | 一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润滑系统 | |
CN201255115Y (zh) | 强制润滑式高速滑阀真空泵 | |
CN2270152Y (zh) | 小型摆线式润滑油泵 | |
CN202370828U (zh) | 转子式油泵 | |
CN112502971A (zh) | 一种车用压缩机 | |
CN210889313U (zh) | 一种车用压缩机 | |
CN2294347Y (zh) | 立式高压密闭式压缩机 | |
CN207111436U (zh) | 一种压缩机 | |
CN206801866U (zh) | 一种压缩机 | |
CN221144717U (zh) | 活塞压缩机润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