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3214B - 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33214B CN114033214B CN202111533932.9A CN202111533932A CN114033214B CN 114033214 B CN114033214 B CN 114033214B CN 202111533932 A CN202111533932 A CN 202111533932A CN 114033214 B CN114033214 B CN 1140332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crete cast
- pile
- grouting
- place piles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02D15/04—Placing concrete in mould-pipes, pile tubes, bore-holes or narrow shaf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48—Foundations inserted underneath existing buildings or construc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38—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5/4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with enlarged footing or enlargements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04G23/0229—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 E02D2250/0023—Cast, i.e. in situ or in a mold or other form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具体是在门璇顶两侧的各设置两排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从城墙墙顶穿过墙芯夯填土直至地基的卵石层,混凝土灌注桩的桩体与墙芯夯填土之间设置有隔离层;两排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顶之间设置横跨门璇洞口两侧设置的承台转换梁。本发明方法是采用换撑分离空间桩基处理方法,技术先进、设计科学、工艺简单,并在确保新建城楼结构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既有门璇结构变形稳定,避免了由于上部荷载引起的既有瓮城门璇结构的沉降、开裂,提高了古建修复质量,减少了修缮费用,延续了历史文脉,有效地保护了古城历史文化遗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古城墙上重建城楼的施工,具体是一种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现存的部分古城,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对其保护的不善,损毁都比较严重,对其的修复是一个庞大且艰难的工程。特别是位于瓮城门璇顶部的城楼,由于其高度较高且底部是门璇的原因,更是容易塌毁,并且其底部的门璇位置也是裂缝众多,岌岌可危。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现有古建部分,所以会在现有门璇上方重新新建城楼,现有的施工方法是在门璇部分换填灰土地基,筏板基础,新增荷载通过筏板均布落于既有门璇顶部,但是由于既有门璇裂缝较多,这样易引起门璇沉降,加速既有裂缝发展,严重影响既有结构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在门璇顶上位于门璇洞口两侧的位置各设置两排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从城墙墙顶穿过墙芯夯填土直至地基的卵石层,混凝土灌注桩的桩体与墙芯夯填土之间设置有隔离层;两排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顶之间设置横跨门璇洞口两侧设置的承台转换梁。
本发明是针对新建城楼下既有门璇裂缝控制,在既有瓮城门璇顶部新建城楼,采用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后,使新建城楼结构与既有门璇结构分离,新建城楼结构荷载通过换撑体系转移至卵石层,不再对既有门璇结构产生影响,解决门璇裂缝的产生。本发明方法具体是在门璇顶部洞口两侧(门璇洞侧壁外侧)位置,设置混凝土灌注桩,桩顶设承台转换梁(横跨门璇),新建城楼坐落于转换梁上。这样城楼荷载通过转换梁、桩基至卵石层地基,降低了新建城楼结构荷载对既有门璇结构的影响,确保了既有门璇结构的沉降稳定。
进一步的,隔离层采用油毡隔离层。
进一步的,对于门璇洞口同一侧的两排混凝土灌注桩,分为靠近门璇洞口侧壁设置的内排混凝土灌注桩和远离门璇洞口侧壁设置的外排混凝土灌注桩,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与门璇洞口侧壁之间的间距为2304mm,外排混凝土灌注桩与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之间的间距为4750mm;内排混凝土灌注桩包括四根混凝土灌注桩,其中,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的间距为4200mm,位于两端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与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的间距均为4000mm;外排混凝土灌注桩包括两根混凝土灌注桩,该两根混凝土灌注桩分别与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中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对齐设置,其间距也为4200mm;每根混凝土灌注桩从地面以下至卵石层的桩长不小于3m。
进一步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整体长度为19-20m,桩身直径为10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5;混凝土灌注桩的钢筋笼骨架的规格为Φ16mm,其内侧加颈筋并焊接连接,颈筋的规格为Φ12@2000mm,螺旋箍筋的规格为Φ8@200mm。
进一步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成孔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人工开挖第一节孔,然后在第一节孔设置内隔离层,最后在第一节孔内设置混凝土护壁,第一节孔施工完成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第二节孔、第三节孔、……、第n节孔的施工,直至整个孔施工完成。
进一步的,1)第一节孔挖深1.2m,标准节孔挖深1.0m,以此作为施工循环;由人工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或风镐破碎;开挖孔的深度超过10m时,设置通风措施;2)每节孔挖好后,沿孔壁周圈铺设油毡隔离层,用铁钉将油毡隔离层钉入土壁,把桩与土层隔离;3)每节孔铺设好后,放置护壁钢筋,安装护壁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护壁。
进一步的,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后4-7d,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两根注浆导管对桩端注入水泥浆,使桩端与卵石层固结为整体,加大桩径。
进一步的,注浆导管的设置方法如下:
1)注浆导管加工:注浆导管的材质为Q235B,内径不小于30mm,壁厚不小于3.5mm;将注浆导管的底端砸扁,距底端上部150~200mm范围内打注浆孔,注浆孔孔径为7mm,并用胶布缠裹密封,作为底端;注浆导管的顶端及其余管段套丝、管箍连接;
2)注浆导管安放:将注浆导管的底端插入钢筋笼最下一根加强圈内,加强圈上下均用14#铁丝与主筋扎紧;边下放钢筋笼边接注浆导管,注浆导管顶部用丝堵上紧,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杂物及混凝土落入管中;
3)搅拌水泥浆:水灰比按设计要求0.55(重量比)进行设置,搅拌好的浆液通过3*3mm滤网过滤;
4)开始注浆:当一根注浆导管冒浆时,停泵,封堵冒浆的注浆导管,然后继续开泵另一根注浆导管注浆,注浆排量控制在每分钟50~60升范围内;
5)注浆量的控制:每桩注浆水泥用量达到2吨,即可停止注浆;或者是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总量的75%,且压浆压力达到2~3MPa,稳定十分钟后,即可停止注浆。
进一步的,注浆导管的长度为:桩长+空桩+1.0m。
本发明方法是采用换撑分离空间桩基处理方法,技术先进、设计科学、工艺简单,并在确保新建城楼结构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既有门璇结构变形稳定,避免了由于上部荷载引起的既有瓮城门璇结构的沉降、开裂,提高了古建修复质量,减少了修缮费用,延续了历史文脉,有效地保护了古城历史文化遗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方法中门璇顶部混凝土灌注桩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2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在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中混凝土灌注桩孔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门璇、2-混凝土灌注桩、3-墙芯夯填土、4-卵石层、5-隔离层、6-承台转换梁、7-注浆导管、8-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在门璇1顶上位于门璇洞口两侧的位置各设置两排混凝土灌注桩2,混凝土灌注桩2从城墙墙顶穿过墙芯夯填土3直至地基的卵石层4,混凝土灌注桩2的桩体与墙芯夯填土3之间设置有隔离层5,隔离层5采用油毡,隔离层5使桩体结构与墙芯夯填土3分离,以防桩基施工或承载过程中位移,对侧壁土体产生摩阻力,影响既有门璇1结构安全;两排混凝土灌注桩2的桩顶之间设置横跨门璇洞口两侧设置的承台转换梁6。
对于门璇洞口同一侧的两排混凝土灌注桩2,分为靠近门璇洞口侧壁设置的内排混凝土灌注桩和远离门璇洞口侧壁设置的外排混凝土灌注桩,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与门璇洞口侧壁之间的间距为2304mm,外排混凝土灌注桩与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之间的间距为4750mm,此距离太近施工时影响门璇1结构,太远影响上部转换梁截面高度;内排混凝土灌注桩包括四根混凝土灌注桩2,其中,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2的间距为4200mm,位于两端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2与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2的间距均为4000mm;外排混凝土灌注桩包括两根混凝土灌注桩2,该两根混凝土灌注桩2分别与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中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2对齐设置,其间距也为4200mm;每根混凝土灌注桩2从地面以下至卵石层4的桩长不小于3m。
混凝土灌注桩2的整体长度为19-20m,桩身直径为10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5;混凝土灌注桩2的钢筋笼骨架的规格为Φ16mm,其内侧加颈筋并焊接连接,颈筋的规格为Φ12@2000mm,螺旋箍筋的规格为Φ8@200mm。
为了避免机械成孔振动对既有结构的扰动,加速裂缝发展,影响结构安全,混凝土灌注桩2的成孔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人工开挖第一节孔,然后在第一节孔设置内隔离层5,最后在第一节孔内设置混凝土护壁,第一节孔施工完成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第二节孔、第三节孔、……、第n节孔的施工,直至整个孔施工完成,该施工步骤中,具体施工细节如下:
1)第一节孔挖深1.2m,标准节孔挖深1.0m,以此作为施工循环;由人工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或风镐破碎;开挖孔的深度超过10m时,设置通风措施;
2)每节孔挖好后,沿孔壁周圈铺设油毡隔离层5,用铁钉将油毡隔离层5钉入土壁,把桩与土层隔离;
3)每节孔铺设好后,放置护壁钢筋,安装护壁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护壁。
混凝土灌注桩2成桩后4-7d,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两根注浆导管7对桩端注入水泥浆,使桩端与卵石层4固结为整体,加大桩径,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桩沉降量;其中,注浆导管的设置方法如下:
1)注浆导管7加工:注浆导管7的材质为Q235B,内径不小于30mm,壁厚不小于3.5mm;将注浆导管7的底端砸扁,距底端上部150~200mm范围内打注浆孔,注浆孔孔径为7mm,并用胶布缠裹密封,作为底端;注浆导管7的顶端及其余管段套丝、管箍连接;注浆导管7的长度为:桩长+空桩+1.0m;
2)注浆导管7安放:将注浆导管7的底端插入钢筋笼8最下一根加强圈内,加强圈上下均用14#铁丝与主筋扎紧;边下放钢筋笼8边接注浆导管7,注浆导管7顶部用丝堵上紧,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杂物及混凝土落入管中;
3)搅拌水泥浆:水灰比按设计要求0.55(重量比)进行设置,搅拌好的浆液通过3*3mm滤网过滤;
4)开始注浆:当一根注浆导管7冒浆时,停泵,封堵冒浆的注浆导管7,然后继续开泵另一根注浆导管7注浆,注浆排量控制在每分钟50~60升范围内;
5)注浆量的控制:每桩注浆水泥用量达到2吨,即可停止注浆;或者是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总量的75%,且压浆压力达到2~3MPa,稳定十分钟后,即可停止注浆。
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门璇顶上位于门璇洞口两侧的位置各设置两排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从城墙墙顶穿过墙芯夯填土直至地基的卵石层,混凝土灌注桩的桩体与墙芯夯填土之间设置有隔离层;两排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顶之间设置横跨门璇洞口两侧设置的承台转换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隔离层采用油毡隔离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门璇洞口同一侧的两排混凝土灌注桩,分为靠近门璇洞口侧壁设置的内排混凝土灌注桩和远离门璇洞口侧壁设置的外排混凝土灌注桩,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与门璇洞口侧壁之间的间距为2304mm,外排混凝土灌注桩与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之间的间距为4750mm;内排混凝土灌注桩包括四根混凝土灌注桩,其中,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的间距为4200mm,位于两端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与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的间距均为4000mm;外排混凝土灌注桩包括两根混凝土灌注桩,该两根混凝土灌注桩分别与内排混凝土灌注桩中位于中间的两根混凝土灌注桩对齐设置,其间距也为4200mm;每根混凝土灌注桩从地面以下至卵石层的桩长不小于3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整体长度为19-20m,桩身直径为10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5;混凝土灌注桩的钢筋笼骨架的规格为Φ16mm,其内侧加颈筋并焊接连接,颈筋的规格为Φ12@2000mm,螺旋箍筋的规格为Φ8@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成孔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进行,人工开挖第一节孔,然后在第一节孔设置内隔离层,最后在第一节孔内设置混凝土护壁,第一节孔施工完成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第二节孔、第三节孔、……、第n节孔的施工,直至整个孔施工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1)第一节孔挖深1.2m,标准节孔挖深1.0m,以此作为施工循环;由人工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锤、钎或风镐破碎;开挖孔的深度超过10m时,设置通风措施;2)每节孔挖好后,沿孔壁周圈铺设油毡隔离层,用铁钉将油毡隔离层钉入土壁,把桩与土层隔离;3)每节孔铺设好后,放置护壁钢筋,安装护壁模板,浇筑护壁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护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后4-7d,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两根注浆导管对桩端注入水泥浆,使桩端与卵石层固结为整体,加大桩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导管的设置方法如下:
1)注浆导管加工:注浆导管的材质为Q235B,内径不小于30mm,壁厚不小于3.5mm;将注浆导管的底端砸扁,距底端上部150~200mm范围内打注浆孔,注浆孔孔径为7mm,并用胶布缠裹密封,作为底端;注浆导管的顶端及其余管段套丝、管箍连接;
2)注浆导管安放:将注浆导管的底端插入钢筋笼最下一根加强圈内,加强圈上下均用14#铁丝与主筋扎紧;边下放钢筋笼边接注浆导管,注浆导管顶部用丝堵上紧,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杂物及混凝土落入管中;
3)搅拌水泥浆:水灰比按设计要求0.55进行设置,搅拌好的浆液通过3*3mm滤网过滤;
4)开始注浆:当一根注浆导管冒浆时,停泵,封堵冒浆的注浆导管,然后继续开泵另一根注浆导管注浆,注浆排量控制在每分钟50~60升范围内;
5)注浆量的控制:每桩注浆水泥用量达到2吨,即可停止注浆;或者是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总量的75%,且压浆压力达到2~3MPa,稳定十分钟后,即可停止注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导管的长度为:桩长+空桩+1.0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33932.9A CN11403321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33932.9A CN11403321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3214A CN114033214A (zh) | 2022-02-11 |
CN114033214B true CN114033214B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0140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33932.9A Active CN11403321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332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20416A (zh) * | 2023-02-09 | 2023-06-06 | 中铁二十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古城门保护支撑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32465A (zh) * | 2013-03-25 | 2013-06-05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紧贴桩基承台的地下箱涵建造方法 |
CN105040709A (zh) * | 2015-08-11 | 2015-11-11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围护桩支护换撑的施工方法 |
CN208702421U (zh) * | 2018-08-08 | 2019-04-05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下穿既有桩基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 |
CN113187260A (zh) * | 2021-04-18 | 2021-07-30 | 山东灵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高强无纤维材料在古城墙或断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O149642C (no) * | 1981-06-22 | 1984-05-23 | Ole Petter Michelsen | Hul plugg omhyllet av et fleksibelt utvidbart og tettende materiale for injisering av fluidum i fjellformasjoner og lignende strukturer |
BE1010365A3 (nl) * | 1996-06-14 | 1998-07-07 | Heirwegh Etienne | Inrichting voor het uitvoeren van een betonnen onderschoeiing onder een bestaande draagmuur of wand. |
CN101240533A (zh) * | 2007-12-28 | 2008-08-13 | 吴如军 | 桩基加固预应力锁桩方法 |
CN101368447B (zh) * | 2008-08-26 | 2010-04-14 |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古城墙修复施工方法 |
CN108086343B (zh) * | 2017-12-12 | 2023-10-13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悬挑式单侧墙体混合加固及置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9837011U (zh) * | 2018-12-13 | 2019-12-24 | 成都四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填土地层消减负摩阻力的扩底复合管桩结构 |
CN210049631U (zh) * | 2019-02-15 | 2020-02-11 |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 地下室增层拖换施工结构 |
CN111778992A (zh) * | 2020-07-01 | 2020-10-16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穿越老城楼群区“u”渠道断面施工方法 |
CN214116644U (zh) * | 2020-12-15 | 2021-09-03 |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槽钢板桩型钢支撑系统 |
-
2021
- 2021-12-15 CN CN202111533932.9A patent/CN1140332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32465A (zh) * | 2013-03-25 | 2013-06-05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紧贴桩基承台的地下箱涵建造方法 |
CN105040709A (zh) * | 2015-08-11 | 2015-11-11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围护桩支护换撑的施工方法 |
CN208702421U (zh) * | 2018-08-08 | 2019-04-05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下穿既有桩基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 |
CN113187260A (zh) * | 2021-04-18 | 2021-07-30 | 山东灵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高强无纤维材料在古城墙或断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林子臣.某重建古城墙质量事故分析及加固方法.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0,(02),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3214A (zh) | 2022-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50407Y (zh) | 嵌入式型钢腰梁 | |
CN104631440B (zh) | 一种既有大直径灌注桩劲芯增长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3422510A (zh) | 钢管框架式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8612110A (zh) |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复合式支护施工方法 | |
CN110777836A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式-锚杆复合基础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1593757A (zh) | 适于喀斯特地区的线路杆塔回型桩锚复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793027B (zh) | 一种桩心注浆静压锚杆桩 | |
CN114033214B (zh) | 既有裂缝古瓮城门璇顶重建城楼换撑式空间桩基处理方法 | |
CN112681334A (zh) | 一种深基坑侧墙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构及方法 | |
CN209855277U (zh) |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转换层结构 | |
CN202730796U (zh) | 既有挡土墙肋板式卸荷加固结构 | |
CN214940212U (zh) | 深基坑支护装置 | |
CN114033213A (zh) | 瓮城变形墙体加固方法 | |
CN113417300A (zh) | 边坡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047351A (zh) | 一种既有挡土墙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330963A (zh) | 一种用于土体内部既有桩基接桩的施工装置 | |
CN210315575U (zh) | 一种软土地基建筑基坑的止水围护结构 | |
CN110685287A (zh) | 一种带排水沟和挡土墙的双排桩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03960878U (zh) | 一种支挡工程的施工模板 | |
CN201635072U (zh) | 一种桩心注浆静压锚杆桩成桩装置 | |
CN105464128A (zh) | 预应力锚索装配式桩板墙防护施工方法 | |
CN206337566U (zh) | 基坑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撑结构 | |
CN216194776U (zh) | 一种注浆加固式深基坑格栅形旋喷桩支护结构 | |
CN212375896U (zh) | 适于喀斯特地区的线路杆塔回型桩锚复合基础 | |
CN212248261U (zh) | 利用钢板桩和混凝土预制桩的基坑支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