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33105B - 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33105B CN114033105B CN202111321427.8A CN202111321427A CN114033105B CN 114033105 B CN114033105 B CN 114033105B CN 202111321427 A CN202111321427 A CN 202111321427A CN 114033105 B CN114033105 B CN 1140331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ip
- strips
- cushion
- hard
- cushion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20—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of material other than metal or with only additional metal parts, e.g. concrete or plastics spacers with metal binding wi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预制钢筋保护层垫条,所述钢筋保护层垫条包括多个垫块单元,每两个相邻的垫块单元通过侧端可拆卸连接;各垫块单元均包括一柔性垫片,在各柔性垫片上的正面或背面均间隔设有两排硬质垫条,每排硬质垫条均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硬质卡条组成,每排相邻两个硬质卡条之间形成一个卡紧间隙;每一垫块单元中的两排硬质卡条之间交错设置,在将两排硬质卡条相向对应并下压后,形成垫条,所述垫条上下端面的间距大于板筋保护层设定厚度;S3,模板清理;S4,将垫条固定在模板内侧;S5,绑扎钢筋并合模;S6,浇筑混凝土;S7,拆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梁柱、梁板施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若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混凝土表面则容易产生裂缝,同时会导致截面有效高度减小,降低截面受弯承载力;保护层厚度缺失或过薄,则会降低混凝土结构防止潮湿气体和水渗入的能力,导致钢筋腐蚀并膨胀而破坏混凝土,严重情况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露筋,进而导致钢筋裸露在大气或者其他介质中受蚀生锈。
目前,基础底板的钢筋保护层主要通过在底板钢筋下垫放垫块的方式来控制保护层厚度。垫块摆放及绑扎施工需要穿插在底板钢筋绑扎过程中,设置较为不便,延长了基础钢筋绑扎的施工时间,同时,传统垫块主要呈块状,放置时为多点位放置,在放置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放或放置间距过大的现象,从而容易使垫块产生剪力破坏,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2022819092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易分隔使用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包括由若干跟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连接而成的镂空骨架,镂空骨架的下表面设有若干支撑腿。该垫块呈架体结构,相较传统的垫块来说,安装更加方便,且结构强度高,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但其整体呈刚性,不便于收纳,同时,不能够根据应用环境改变各个支撑点位之间的间距,通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且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收纳方便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工厂预制钢筋保护层垫条,所述钢筋保护层垫条包括多个垫块单元,每两个相邻的垫块单元通过侧端可拆卸连接;各垫块单元均包括一张呈矩形的柔性垫片,在各柔性垫片上的正面或背面均间隔设有两排硬质垫条,每排硬质垫条均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硬质卡条组成,每排相邻两个硬质卡条之间形成一个卡紧间隙;每一垫块单元中的两排硬质卡条之间交错设置,在外力折弯柔性垫片后,其中一排硬质卡条与另一排硬质卡条中的各个卡紧间隙相对应,并能够在外力下压后,卡在该排硬质卡条的卡紧间隙内,形成一个长条状的垫条,所述垫条上下端面的间距大于板筋保护层设定厚度;且所述钢筋保护层垫条能够从一侧向另一侧卷曲后,呈筒状或柱状;S2,前期准备,将卷起的钢筋保护层垫条转运到工地后展开,再根据需要拆下所需的垫块单元,并将垫块单元中的硬质卡条相向折叠并下压后,形成多个垫条;S3,模板清理:在模板底模施工完成后,将板面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S4,在模板上间隔安装多个垫条,安装时,采用U型线卡将所要固定的垫条卡在U型线卡内,然后从模板外侧向U型线卡的固定孔内钉入一螺钉,即可将垫条固定在模板上;固定时,每个垫条至少用两个U型线卡固定,且垫条之间间隔分布;S5,绑扎钢筋并合模,按照设计和图纸要求对钢筋进行绑扎,并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梁柱、墙的模板进行合模;S6,浇筑混凝土;S7,拆模,拆模前,需将各个模板上固定的U型线卡的螺钉从模板上取出。这样,采用垫条代替传统的垫块,垫条呈长条状,从而能够一次性满足多点位钢筋支撑,有效节省安装时间,提升垫块的设置效率。所设置的垫条采用U型线卡固定在模板上,该固定方式简单、便捷,且固定较为牢固,直接在关模后即能实现垫条的设置。同时,该固定方式,能够有效防止垫条在混凝土浇筑后移位,后期拆模时,也只需将螺钉取出即可,不会对模板造成破坏,取出的螺钉还能重复利用。转运时,从柔性垫片一侧向另一侧卷起后,整个控制垫块即呈圆柱状,收纳和转运较为方便。垫条间隔固定在模板上的方式,相较传统将垫块置于钢筋上的方式来说,固定更加方便,且拆卸也较为方便,安装时不会影响其他作业,施工效率高。垫条固定在模板上后,能够简化固定方式,同时,浇筑混凝土砂浆时不易移位。并确保混凝土浇筑厚度达到要求,避免混凝土表面露筋。将硬质卡条间隔设置,使垫块在未卡紧固定时,具有柔性,便于收折。所设置的垫条折叠后的上下端面间距略大于设定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使得模板在关模时,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垫条在外压下微变形后,与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致,从而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精确控制。
进一步的,当梁宽≥300mm时,应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3组沿梁底全布置的垫条;梁宽<300mm时,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2组沿梁底布置的垫条;当柱边长>1000mm时,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4组垫条;600mm≤柱截面面积≤1000mm时,垫条不少于3组,柱截面面积<600mm时,垫条不少于2组;剪力墙和板面依据1000mm宽度内不少于3组进行通长布置,垫条长边方向与剪力墙和板面底筋方向平行。这样,在设置垫条时,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应用对象的不同固定不同数量的垫条,使得垫条的设置即能够满足支撑需要,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材料,减小工程造价。
进一步的,在每两个相邻的垫块单元之间均设有一易撕口,所述易撕口沿硬质垫条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易撕口内设有一宽度小于易撕口宽度的易撕条,在易撕条两侧间隔设有多个与易撕口对应侧的柔性垫块连接的凸起。这样,通过易撕条将两个相邻的垫块单元连接,在转运时,可直接连接,在使用时,拉起易撕条的一侧向另一侧拉动后,即可将易撕条撕开,将两个垫块单元拆分。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呈燕尾形,靠近易撕条的一侧宽度大于另一侧宽度,且厚度由易条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变薄;易撕条其中一端伸出柔性垫片外,形成拉条;拆分垫块单元时,拉住拉条向易撕条的另一端拉动,易撕条两侧的凸起在外力作用下,从柔性垫片侧端被撕开,直至全部凸起被撕开后,垫块单元被撕下,完成拆分。这样,相邻两个垫块单元之间连接处较为薄弱,撕开时更加省力。而所设置的拉条便于操作者快速拉起易撕条,撕开时更加省力、方便。
进一步的,在每两个相邻垫块单元之间均设有一间隙,在每个垫块单元的柔性垫块上、沿硬质垫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排穿孔,相邻两个垫块单元之间通过一柔性绳穿过各个垫块单元的穿孔后连接;在拆分垫块单元时,只需将柔性绳解开,并从穿孔内抽出即可。这样,相邻两个垫块单元之间通过柔性绳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拆分时,直接将柔性绳解开并抽出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垫片采用橡胶制成,硬质卡条采用塑料或硬质橡胶制成。这样,橡胶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满足折叠的需求,且橡胶和塑料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良的耐化学药品腐蚀性能和耐有机溶剂性能、低的吸水性能、高的拉伸强度,可以有效保证其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每一排的各个硬质卡条均为一端呈弧形,另一端具有凹腔的圆柱体;每个垫块单元中各排硬质卡条的弧形端朝向同一侧。这样,硬质卡条整体强度高,能够起到垫块支撑的作用,同时,两排硬质卡条之间卡入较为方便,且卡紧后,呈相互咬合状,能够有效确保卡紧后整体不变形,不松脱,确保垫块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垫块单元之间的宽度小于每一个垫块单元中两排硬质垫条之间的宽度。这样,可有效节省柔性垫块的材料,节省制作成本。
进一步的,每一个垫块单元中相邻两排硬质垫条中轴线之间的间距为硬质卡条周长的二分之一。这样,在硬质卡条卡紧配合后,侧端的柔性垫片呈紧绷状态,能够有效确保垫块的整体硬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垫块单元之间采用易撕条连接时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垫块单元之间采用粘接带连接时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垫块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垫块单元折叠卡紧时所形成垫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垫条与模板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U型线卡与垫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工厂预制钢筋保护层垫条,所述钢筋保护层垫条包括多个垫块单元,每两个相邻的垫块单元通过侧端可拆卸连接;各垫块单元4均包括一张呈矩形的柔性垫片1,在各柔性垫片1上的正面或背面均间隔设有两排硬质垫条,每排硬质垫条均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硬质卡条2组成,每排相邻两个硬质卡条2之间形成一个卡紧间隙3;每一垫块单元中的两排硬质卡条2之间交错设置,在外力折弯柔性垫片1后,其中一排硬质卡条2与另一排硬质卡条2中的各个卡紧间隙3相对应,并能够在外力下压后,卡在该排硬质卡条2的卡紧间隙3内,形成一个长条状的垫条4,所述垫条4上下端面的间距大于板筋保护层设定厚度;且所述钢筋保护层垫条能够从一侧向另一侧卷曲后,呈筒状或柱状;S2,前期准备,将卷起的钢筋保护层垫条转运到工地后展开,再根据需要拆下所需的垫块单元,并将垫块单元中的硬质卡条2相向折叠并下压后,形成多个垫条4;S3,模板清理:在模板底模施工完成后,将板面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S4,在模板7上间隔安装多个垫条4,安装时,采用U型线卡8将所要固定的垫条4卡在U型线卡8内,然后从模板7外侧向U型线卡8的固定孔内钉入一螺钉9,即可将垫条固定在模板上;固定时,每个垫条至少用两个U型线卡8固定,且垫条4之间间隔分布;S5,绑扎钢筋并合模,按照设计和图纸要求对钢筋进行绑扎,并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梁柱、墙的模板进行合模;S6,浇筑混凝土;S7,拆模,拆模前,需将各个模板上固定的U型线卡的螺钉从模板上取出。
当梁宽≥300mm时,应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3组沿梁底全布置的垫条;梁宽<300mm时,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2组沿梁底布置的垫条;当柱边长>1000mm时,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4组垫条;600mm≤柱截面面积≤1000mm时,垫条不少于3组,柱截面面积<600mm时,垫条不少于2组;剪力墙和板面依据1000mm宽度内不少于3组进行通长布置,垫条长边方向与剪力墙和板面底筋方向平行。
具体的,相邻两个垫块单元4之间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连接和拆分:
(1)、如图1所示,在每两个相邻的垫块单元4之间设有一易撕口,所述易撕口沿硬质垫条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易撕口内设有一宽度小于易撕口宽度的易撕条5,在易撕条5两侧间隔设有多个与易撕口对应侧连接的凸起。所述凸起呈燕尾形,靠近易撕条的一侧宽度大于另一侧宽度,且厚度由易条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变薄。易撕条其中一端伸出柔性垫片外,形成拉条;拆分垫块单元时,拉住拉条向易撕条的另一端拉动,易撕条两侧的凸起在外力作用下,从柔性垫片侧端被撕开,直至全部凸起被撕开后,垫块单元被撕下,完成拆分。
(2)、如图2所示,在相邻两个垫块单元4之间设有粘接带6,所述粘接带6沿垫块单元4的长度方向设置。
(3)、在相邻两个垫块单元4之间设有一间隙,在每个垫块单元4的柔性垫块上、沿硬质垫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排穿孔,相邻两个垫块单元之间通过一柔性绳穿过各个垫块单元的穿孔后连接(图中未画出)。在拆分垫块单元时,只需将柔性绳解开,并从穿孔内抽出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柔性垫片采用橡胶制成,硬质卡条采用塑料或硬质橡胶制成,各个垫块单元中柔性垫片和硬质卡条采用热塑成型。
每一排的各个硬质卡条均为一端呈弧形,另一端具有凹腔的圆柱体;每个垫块单元中各排硬质卡条的弧形端朝向同一侧。
为了便于各垫块单元4中硬质卡条2的卡紧固定,每一排的各个硬质卡条2均为一端呈弧形,另一端具有凹腔的圆柱体;每个垫块单元中各排硬质卡条的弧形端朝向同一侧。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硬质卡条2可为四棱柱,且各硬质卡条的长度相等,两排硬质卡条2之间的卡紧间隙一致。
每两个相邻垫块单元之间的宽度小于每一个垫块单元中两排硬质垫条之间的宽度。每一个垫块单元中相邻两排硬质垫条中轴线之间的间距为硬质卡条2周长的二分之一。
本发明使用的垫条及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控制保护层厚度,更加简单方便,减少反复增加垫块的工作量,方便工程人员的施工。主要特点包括:
(1)简单方便。本发明使用的垫条因其具备的弹性橡胶和“拉链式设计”,可以压缩卷曲为一捆,运输、储存简单方便,操作简易,能够根据现场施工条件下需要的规格进行快速的安装,且能够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进行裁剪和铺设。
(2)高效实用。可以根据现场需要,定制的规格能够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剪裁合适的垫条,在垫条铺设和钢筋绑扎完成后,能够相对固定,不会因后续的工序产生偏移、偏位情况,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3)整洁美观。相较于传统施工工艺,施工现场多出现垫块材料零乱堆放,影响了安全文明施工效果,且垫块厚薄不均也影响质量观感。本发明整理收纳简单,随用随拆,不会产生多余的建筑垃圾,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效果。
(4)提高效益。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反复增加垫条的工作量,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效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S1,在工厂预制钢筋保护层垫条,所述钢筋保护层垫条包括多个垫块单元,每两个相邻的垫块单元通过侧端可拆卸连接;各垫块单元均包括一张呈矩形的柔性垫片,在各柔性垫片上的正面或背面均间隔设有两排硬质垫条,每排硬质垫条均由多个间隔设置的硬质卡条组成,每排相邻两个硬质卡条之间形成一个卡紧间隙;每一垫块单元中的两排硬质卡条之间交错设置,在外力折弯柔性垫片后,其中一排硬质卡条与另一排硬质卡条中的各个卡紧间隙相对应,并能够在外力下压后,卡在该排硬质卡条的卡紧间隙内,形成一个长条状的垫条,所述垫条上下端面的间距大于板筋保护层设定厚度,垫条折叠后的上下端面间距大于设定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使得模板在关模时,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垫条在外压下微变形后,与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致,从而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精确控制;所述钢筋保护层垫条能够从一侧向另一侧卷曲后,呈筒状或柱状;S2,前期准备,将卷起的钢筋保护层垫条转运到工地后展开,再根据需要拆下所需的垫块单元,并将垫块单元中的硬质卡条相向折叠并下压后,形成多个垫条;S3,模板清理:在模板底模施工完成后,将板面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S4,在模板上间隔安装多个垫条,安装时,采用U型线卡将所要固定的垫条卡在U型线卡内,然后从模板外侧向U型线卡的固定孔内钉入一螺钉,即可将垫条固定在模板上;固定时,每个垫条至少用两个U型线卡固定,且垫条之间间隔分布;S5,绑扎钢筋并合模,按照设计和图纸要求对钢筋进行绑扎,并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梁柱、墙的模板进行合模;S6,浇筑混凝土;S7,拆模,拆模前,需将各个模板上固定的U型线卡的螺钉从模板上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梁宽≥300mm时,应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3组沿梁底全布置的垫条;梁宽<300mm时,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2组沿梁底布置的垫条;当柱边长>1000mm时,采用全覆盖方式布置不少于4组垫条;600mm≤柱截面面积≤1000mm时,垫条不少于3组,柱截面面积<600mm时,垫条不少于2组;剪力墙和板面依据1000mm宽度内不少于3组进行通长布置,垫条长边方向与剪力墙和板面底筋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相邻的垫块单元之间均设有一易撕口,所述易撕口沿硬质垫条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易撕口内设有一宽度小于易撕口宽度的易撕条,在易撕条两侧间隔设有多个与易撕口对应侧的柔性垫块连接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呈燕尾形,靠近易撕条的一侧宽度大于另一侧宽度,且厚度由易条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变薄;易撕条其中一端伸出柔性垫片外,形成拉条;拆分垫块单元时,拉住拉条向易撕条的另一端拉动,易撕条两侧的凸起在外力作用下,从柔性垫片侧端被撕开,直至全部凸起被撕开后,垫块单元被撕下,完成拆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每两个相邻垫块单元之间均设有一间隙,在每个垫块单元的柔性垫块上、沿硬质垫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排穿孔,相邻两个垫块单元之间通过一柔性绳穿过各个垫块单元的穿孔后连接;在拆分垫块单元时,只需将柔性绳解开,并从穿孔内抽出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垫片采用橡胶制成,硬质卡条采用塑料或硬质橡胶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一排的各个硬质卡条均为一端呈弧形,另一端具有凹腔的圆柱体;每个垫块单元中各排硬质卡条的弧形端朝向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7所述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垫块单元之间的宽度小于每一个垫块单元中两排硬质垫条之间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垫块单元中相邻两排硬质垫条中轴线之间的间距为硬质卡条周长的二分之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21427.8A CN114033105B (zh) | 2021-11-09 | 2021-11-09 | 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21427.8A CN114033105B (zh) | 2021-11-09 | 2021-11-09 | 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3105A CN114033105A (zh) | 2022-02-11 |
CN114033105B true CN114033105B (zh) | 2022-11-04 |
Family
ID=80137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21427.8A Active CN114033105B (zh) | 2021-11-09 | 2021-11-09 | 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33105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487320A (de) * | 1968-03-14 | 1970-03-15 | Bachmann Ag F & L | Distanzhalter für einzubetonierende Armierungseisen |
EP1180565A1 (fr) * | 2000-08-08 | 2002-02-20 | Philippe Menetrey | Armature flexible de connexion pour le renforcement de structures en béton |
JP2005351072A (ja) * | 2004-05-12 | 2005-12-22 | Marubi:Kk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用スペーサ |
CN2811439Y (zh) * | 2004-08-15 | 2006-08-30 | 何建辉 | 一种柱用钢筋保护层厚定位垫块 |
CN202338070U (zh) * | 2011-11-03 | 2012-07-18 | 中山建华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墙板安装的垫块 |
WO2014017895A1 (es) * | 2012-07-25 | 2014-01-30 | Juan Antonio Ferro De La Cruz | Silleta para mallas de refuerzo con base flexible |
CN106103048A (zh) * | 2014-03-06 | 2016-11-09 | 宝洁公司 | 用于将两个具有非平面部分的运动幅材材料密封在一起的方法和设备 |
CN206220359U (zh) * | 2016-11-28 | 2017-06-06 | 王树森 | 一种钢筋支撑垫块及支撑系统 |
CN107859245A (zh) * | 2017-10-13 | 2018-03-30 | 温州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保护层垫块固定结构及方法 |
CN110107078A (zh) * | 2019-05-14 | 2019-08-09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混凝土梁柱浇筑模框及其安装方法 |
CN110670807A (zh) * | 2019-10-21 | 2020-01-10 | 河南理工大学 | 混凝土垫块、专用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
CN214090616U (zh) * | 2020-11-30 | 2021-08-31 | 宿迁市宇淇塑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式钢筋保护层垫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95649B2 (en) * | 2001-08-29 | 2005-05-24 | Zuiko Corporation | Article production method |
JP5393394B2 (ja) * | 2009-10-19 | 2014-01-22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連続シートの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KR200492715Y1 (ko) * | 2017-12-05 | 2020-12-14 | 박서연 | 기능성 슬라브 와이어 앙카 구조체 |
CN208665724U (zh) * | 2018-09-06 | 2019-03-29 |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手工包装铝箔纸烟支用模具 |
CN110005112A (zh) * | 2019-04-16 | 2019-07-12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坡屋面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11-09 CN CN202111321427.8A patent/CN1140331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487320A (de) * | 1968-03-14 | 1970-03-15 | Bachmann Ag F & L | Distanzhalter für einzubetonierende Armierungseisen |
EP1180565A1 (fr) * | 2000-08-08 | 2002-02-20 | Philippe Menetrey | Armature flexible de connexion pour le renforcement de structures en béton |
JP2005351072A (ja) * | 2004-05-12 | 2005-12-22 | Marubi:Kk |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用スペーサ |
CN2811439Y (zh) * | 2004-08-15 | 2006-08-30 | 何建辉 | 一种柱用钢筋保护层厚定位垫块 |
CN202338070U (zh) * | 2011-11-03 | 2012-07-18 | 中山建华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墙板安装的垫块 |
WO2014017895A1 (es) * | 2012-07-25 | 2014-01-30 | Juan Antonio Ferro De La Cruz | Silleta para mallas de refuerzo con base flexible |
CN106103048A (zh) * | 2014-03-06 | 2016-11-09 | 宝洁公司 | 用于将两个具有非平面部分的运动幅材材料密封在一起的方法和设备 |
CN206220359U (zh) * | 2016-11-28 | 2017-06-06 | 王树森 | 一种钢筋支撑垫块及支撑系统 |
CN107859245A (zh) * | 2017-10-13 | 2018-03-30 | 温州市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 一种钢筋保护层垫块固定结构及方法 |
CN110107078A (zh) * | 2019-05-14 | 2019-08-09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混凝土梁柱浇筑模框及其安装方法 |
CN110670807A (zh) * | 2019-10-21 | 2020-01-10 | 河南理工大学 | 混凝土垫块、专用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
CN214090616U (zh) * | 2020-11-30 | 2021-08-31 | 宿迁市宇淇塑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式钢筋保护层垫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33105A (zh) | 2022-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84562B (zh) | 双剪力墙狭长变形缝及施工方法 | |
CN104196231A (zh) | 一种混凝土楼板铝合金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439265A (zh) | 一种狭窄伸缩缝处双侧柱或墙同步施工方法 | |
CN114033105B (zh) | 用于墙柱、梁板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条施工工艺 | |
CN208168243U (zh) | 混凝土地面面层分隔缝、施工缝的施工模板 | |
CN107217840A (zh) | 一种定型化模板阳角加固体系 | |
CN211775704U (zh) | 建筑木模板 | |
CN211007662U (zh) | 型钢混凝土梁定型化模板 | |
CN102926488B (zh) | 闭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内置无粘结钢板支撑 | |
US2236141A (en) | Lathing | |
CN216196048U (zh) | 便于转运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垫块 | |
CN218375178U (zh) | 一种组合式支撑模板 | |
CN113622598B (zh) | 用于墙柱、梁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垫带施工工艺 | |
CN213174782U (zh) | 一种框架柱墙体 | |
JP3696971B2 (ja) | 橋梁床版打設用打継ぎ目機構 | |
CN210369059U (zh) | 一种组装式后浇带模板装置 | |
CN207564661U (zh) | 一种预应力叠合板生产线隔断装置 | |
JP2017119986A (ja) | コンクリート曲面型枠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曲面壁の構築方法 | |
CN221416942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块成型模具 | |
CN114687552B (zh) |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后浇带反拉模板装置及施工方法 | |
JP7145809B2 (ja) | 型枠構造 | |
CN221168666U (zh) | 用于超高层砌体构造柱的支模结构 | |
CN110306823B (zh) | 一种用于历史建筑清水墙的复合l型混凝土板的制作方法 | |
CN218091996U (zh) | 一种防漏浆的叠合楼板双层模具 | |
CN221722275U (zh) | 一种结构缝内剪力墙模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