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6671A - 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 Google Patents
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16671A CN114016671A CN202111174874.5A CN202111174874A CN114016671A CN 114016671 A CN114016671 A CN 114016671A CN 202111174874 A CN202111174874 A CN 202111174874A CN 114016671 A CN114016671 A CN 1140166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of
- glass
- roofing
- fram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6
- 239000005340 laminat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55925 Di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459 Nitril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UCKMPCXJQFINFW-UHFFFAOYSA-N Sulphide Chemical compound [S-2] UCKMPCXJQFINF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7 flexible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70 thermal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02—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of plane slabs, slates, or sheets, or in which the cross-section is unimportant
- E04D3/06—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of plane slabs, slates, or sheets, or in which the cross-section is unimportant of glass or other translucent material; Fix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7/00—Roofs; Roof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 E04B7/18—Special structures in or on roofs, e.g. dormer window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05—Supports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sky-lights of flat or domed shape
- E04D13/031—Supports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sky-lights of flat or domed shape characterised by a frame for connection to an inclined roof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25—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provided with ventilating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5—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 E04D13/0351—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the parts pivoting about a fixed axi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5—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 E04D13/0351—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the parts pivoting about a fixed axis
- E04D13/0354—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movable parts the parts pivoting about a fixed axis the parts being fla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4—Roof drainage; Drainage fittings in flat roofs, balconies or the like
- E04D13/0404—Drainage on the roof surface
- E04D13/0445—Drainage channe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5—Roof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for insulation
- E04D3/351—Roof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for insulation at least one of the layers be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e.g. fibre or foam material
- E04D3/354—Roof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for insulation at least one of the layers be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e.g. fibre or foam material more than one of the layers be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5—Roof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for insulation
- E04D3/357—Roof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layers, e.g. for insulation comprising hollow caviti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6—Connecting; Fastening
- E04D3/3601—Connecting; Fastening of roof covering supported by the roof structure with interposition of a insulating lay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6—Connecting; Fastening
- E04D3/3605—Connecting; Fastening of roof covering supported directly by the roof structur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6—Connecting; Fastening
- E04D3/3608—Connecting; Fastening for double roof covering or overroof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6—Connecting; Fastening
- E04D3/365—Connecting; Fastening by simple overlapping of the marginal portions with use of separate connecting elements, e.g. hooks or bolts for corrugated shee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38—Devices for sealing spaces or joints between roof-cover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40—Slabs or sheets locally modified for auxiliary purposes, e.g. for resting on walls, for serving as guttering; Element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ridge element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slabs or she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00—Shades for light sources, i.e. lampshades for table, floor, wall or ceiling la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3/00—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 E04D3/02—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of plane slabs, slates, or sheets, or in which the cross-section is unimportant
- E04D3/06—Roof covering by making use of flat or curved slabs or stiff sheets of plane slabs, slates, or sheets, or in which the cross-section is unimportant of glass or other translucent material; Fixing means therefor
- E04D2003/065—Corner- or point-supported glaz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4—Roof drainage; Drainage fittings in flat roofs, balconies or the like
- E04D13/0404—Drainage on the roof surface
- E04D13/0445—Drainage channels
- E04D2013/045—Drainage channels on inclined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该屋面单元包括支架、屋面玻璃、遮蔽件以及发光件。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透光空间,屋面玻璃的连接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屋面玻璃位于透光空间用以遮盖透光空间的开口,遮蔽件连接于第一架体的的背离透光空间的一侧,遮蔽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至少部分形成为反光面,发光件设于第一架体,发光件的出光端朝向反光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屋面单元,具有空间隔断功能、日间自然采光功能、屋面的外表均匀照明功能以及建筑内部照明功能等功能,并能实现屋面的简洁效果,从而能够简化建筑整体的设计以及建造,降低建筑整体的设计建造难度以及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用户对建筑在功能上的越来越多样的要求,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建筑的 设计成本以及建造成本均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满足多样的使用需求的同时,简化建 筑的设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能够通过屋面单元及屋面系统 实现多种功能以满足多种使用需求,从而无需在建筑的其他结构中进行复杂的设计,实现 简化建筑的设计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面单元,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顶部和第一 底部,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透光空间;
屋面玻璃,所述屋面玻璃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第一顶部和所述第二 架体,所述屋面玻璃位于所述透光空间用以遮盖所述透光空间的开口;
遮蔽件,所述遮蔽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第一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背离 所述透光空间的一侧,所述遮蔽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一表面,所 述第一表面至少部分形成为反光面;以及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第一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背离所 述透光空间的一侧,所述发光件的出光端朝向所述第一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通过使用屋面玻璃来封闭开口,既 实现了屋面单元的隔断建筑内部与建筑外部的功能,还实现了建筑内部的日间采光功能。 同时,通过设置遮蔽件,能够遮蔽发光件,以使用户从建筑的外部难以观察到发光件,从 而使建筑的屋面结构更加简洁,还能够使风雨难以直接作用于发光件,有利于延长发光件 的使用寿命。更加地,通过发光件朝向遮蔽件具有的第一表面发光,能够使发光件发出的 光线经过第一表面的反射后再均匀地照射至屋面玻璃,实现均匀的照明效果,同时配合屋 面玻璃的透光功能,还能够在实现屋面的外表照明的同时,实现一定的建筑内部照明。可 见,本申请提供的屋面单元,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如空间隔断功能、日间自然采光功能、屋面的外表均匀照明功能、建筑内部照明功能以及屋面的简洁效果,通过将建筑的多种功能集成于屋面单元,能够简化建筑整体的设计以及建造,降低建筑整体的设计难度以及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屋面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沿A-A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的一种局部结构 示意图;
图6是图1的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屋面单元在屋面玻璃处于打开姿态下的结构剖视 图;
图8是图6中的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电动开窗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10是图1的沿B-B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的另一种局部 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屋面玻璃的结构剖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屋面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沿F-F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16是图14的沿F-F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屋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沿G-G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19是图18中的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0是图17的沿G-G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21是图20中的J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17的沿G-G方向的还一种剖视图;
图23是图22中的K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4是图22中的L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5是图17的沿H-H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26是图17的沿H-H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的建筑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 “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 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 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 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 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 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 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 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 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 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满足用户对建筑在功能上的越来越多样的要求,建筑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建筑的 设计成本以及建造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建筑的多种功能(如外部照明功能、通风排 烟功能等),建筑需要对应设置多种功能结构(如在建筑的外部或者建筑周边设置发光件, 或在建筑内部设置排烟通道并在建筑上设置与排烟通道相连通的排烟口等),从而使得建 筑的结构复杂,建筑的设计、建筑成本高。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通过在屋面单元集成多种功 能,以代替建筑内的其他功能结构,从而简化建筑整体的设计,降低建筑整体的设计成本。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屋面单元的一种结构示 意图,图2是图1的沿A-A方向的一种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本 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屋面单元1,包括:支架10、屋面玻璃11、遮蔽件12以 及发光件13。支架10包括第一架体100和第二架体101,第一架体100包括相对的第一 顶部100a和第一底部100b,第二架体101与第一架体100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透 光空间102。屋面玻璃11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第一架体100的第一顶部100a和第二架体101, 屋面玻璃11位于透光空间102用以遮盖透光空间102的开口102a。遮蔽件12连接于第 一架体100的第一顶部100a且位于第一架体100的背离透光空间102的一侧,遮蔽件12 具有朝向第一架体100的第一底部100b的第一表面12a,第一表面12a至少部分形成为 反光面,发光件13设于第一架体100的第一底部100b且位于第一架体100的背离透光空 间102的一侧,发光件13的出光端朝向反光面。
具体地,通过使用屋面玻璃11来封闭开口102a,既实现了屋面单元1的隔断建筑内部与建筑外部的功能,还实现了建筑内部的日间采光功能。同时,通过设置遮蔽件12, 能够遮蔽发光件13,以使用户从建筑的外部难以观察到发光件13,从而使建筑的屋面结 构更加简洁,还能够使风雨难以直接作用于发光件13,以保护发光件13。更加地,通过 发光件13朝向遮蔽件12具有的第一表面12a发光,能够使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经过第 一表面12a反射后再均匀地照射至屋面玻璃11,实现均匀的照明效果,同时配合屋面玻 璃11的透光功能,还能够在实现屋面的外表照明的同时,实现一定的建筑内部照明。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屋面单元1,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如空间隔断 功能、日间自然采光功能、屋面的外表均匀照明功能、建筑内部照明功能以及屋面的简洁 效果,通过将建筑的多种功能集成于屋面单元1,能够简化建筑整体的设计以及建造,降低建筑整体的设计建造难度以及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屋面单元1的密封防水性能,屋面单元1包括的各 部件之间(如屋面玻璃11与支架10之间,第一架体100与第二架体101之间,遮蔽件 12与第一架体100之间,发光件13与第一架体100之间等)均可填充或涂覆有硅酮耐候 密封胶14a,以填充密封屋面单元1包括的各部件之间的缝隙。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屋面单元1的各部分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架体100与第二架体101均为由中空型材(如中空铝型材或不锈钢型材)等构成的长条空心杆状结构,从而易于使用第一架体100与第二架体101组成支架10结构,使支架10能够用于承载一定的重量,同时能够减 轻支架10整体的重量,以减轻屋面单元1的重量,减小建筑的负荷。
可选地,第一架体100与第二架体101的延伸方向相同,换言之,第一架体100与第二架体101相平行设置,从而支架10的形状更加规整,支架10更易于制造与组装。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架体100的第一顶部100a具有第一承载面100d,第一承载面100d位于屋面玻璃11的朝向开口102a的一侧,且第一承载面100d连接于屋面玻璃11, 通过第一承载面100d承托屋面玻璃11,能够增大第一架体100与屋面玻璃11的连接面 积,从而增强第一架体100对屋面玻璃11的承托稳固性,降低第一架体100与屋面玻璃 11的连接处的压强,避免屋面玻璃11因局部受力过大而产生破损,提升屋面单元1的使 用安全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架体101的第二顶部101a具有第二承载面101d,第二承载面101d位于屋面玻璃11的朝向开口102a的一侧,且第二承载面101d连接于屋面玻璃11, 通过第二承载面101d承托屋面玻璃11,能够增大第二架体101与屋面玻璃11的连接面 积,从而增强第二架体101对屋面玻璃11的承托稳固性,降低第二架体101与屋面玻璃 11的连接处的压强,避免屋面玻璃11因局部受力过大而产生破损的情况,提升屋面单元 1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架体100的第一底部100b可设有第一连接部100c,第二架体101还包括与第二顶部101a相对的第二底部101b,第二顶部101a可设有第二连接部101c,第一 连接部100c用于与其它的屋面单元1(例如相邻的屋面单元1)包括的第二连接部101c 相配合连接,第二连接部101c用于与其它的屋面单元1(例如相邻的屋面单元1)包括的 第一连接部100c相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将屋面单元1与其它屋面单元1相连接的功能, 即,不同的屋面单元1只需要设有相适配的第一连接部100c以及第二连接部101c,便能 够实现相配合连接,屋面单元1的结构灵活性高,且各屋面单元1之间的适配性好。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二者中的一者包括凸起,二者中的另一 者包括凹陷,即,第一连接部100c包括凹陷且第二连接部101c包括凸起,或者,第一连接部100c包括凸起且第二连接部101c包括凹陷,通过使凸起与凹陷配合,实现第一连接 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的配合连接,连接效果稳固,结构简单,连接操作简单,便于 实现多个屋面单元1的快速拼接。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其中,图5示出了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分别包括的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相连接时的局部结构,以第一连接部100c包括凹陷 且第二连接部101c包括凸起为例,第二连接部101c的一端形成为凸起,凸起上设有阻尼 密封件140,阻尼密封件140的背离凸起的一端用于过盈斜向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00c的 朝向凹陷的表面,以在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之间具有相分离的趋势时产生 阻力,阻止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相分离,从而提升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 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同时,阻尼密封件140也能够在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 之间的缝隙内进行隔断,实现防水密封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尼 密封件140也可设于凹陷内,即,阻尼密封件140可设于第一连接部100c上。
可选地,阻尼密封件140可为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 橡胶)塑胶或橡胶等具有弹性且不透水透气性质的材质的密封条,从而阻尼密封件140能够在过盈安装于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之间的情况下,阻止水以及空气在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之间的间隙中流通,实现防水密封的效果。
可选地,阻尼密封件140可为多个,多个阻尼密封件140间隔设置,通过增加阻尼密封件140的数量,能够增大阻尼密封件140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0c以及第二连接部101c 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阻尼密封件140的阻尼效果,提升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 101c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如图4与图5所示,示例性的,阻尼密封件140可为两个,两 个阻尼密封件140分别设于第二连接部101c的两相对侧,从而能够从第二连接部101c 的两侧分别隔断密封第二连接部101c与第一连接部100c之间的缝隙,两个阻尼密封件 140因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反弹力更平衡,从而两个阻尼密封件140实现的密封防水效果相 近,屋面单元1的结构更加平衡合理。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屋面单元1在屋面玻璃11处于盖合姿态下的结构剖视图,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架体101和/或第一架体100可形成有第 一排水通道105,第一排水通道10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架体101以及第一架体100的延伸 方向相同,换言之,第二架体101可形成有第一排水通道105,或第一架体100可形成有 第一排水通道105,或者,第一架体100和第二架体101均可形成有第一排水通道105, 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排水通道105,实现沿屋面单元1的第一架体100以及第二架体101的 延伸方向上的快速排水功能,以避免在屋面单元1的表面形成积水,从而避免水渗流至屋 面单元1的缝隙中,加速屋面单元1的缝隙中的密封胶快速老化而导致渗水,影响用户使 用体验的情况。
具体地,如图6所示,以第二架体101上形成有第一排水通道105为例,第一排水通道105形成于第二连接部101c与屋面玻璃11之间,从而洒落至屋面玻璃11上的水能够 流向第一排水通道105,同时,第一排水通道105内的水位难以超过第二连接部101c的 端部,从而第一排水通道105内的水不易于渗透进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 的连接处。
请一并参阅图6与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屋面单元1在屋面玻璃11处于打开姿态下的结构剖视图,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0还可包括转动部104,第一 架体100或第二架体101设有转动部104,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04,屋面玻 璃11相对透光空间102的开口102a具有盖合姿态与打开姿态,屋面玻璃11处于盖合姿 态时,屋面玻璃11遮盖开口102a,屋面玻璃11处于打开姿态时,屋面玻璃11围绕转动 部104转动至暴露开口102a。从而,在需要通过屋面单元1实现建筑的挡雨以及保温功 能时,可以使屋面玻璃11处于盖合姿态,以遮盖开口102a来阻挡雨水从开口102a进入 建筑内部,并通过屋面玻璃11在开口102a处隔断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减缓建筑 内外部的热交换速度,实现建筑的保温功能。而在需要通过屋面单元1实现建筑的通风排 烟功能时,可以使屋面玻璃11处于打开姿态,以暴露开口102a,从而能够通过开口102a 实现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交换,实现将建筑内部的烟气排出,以及建筑内部通风的功能。
可选地,转动部104与屋面玻璃11二者中一者可包括转轴,二者中另一者可设有轴孔,即,转动部104包括转轴且屋面玻璃11设有轴孔,或者,转动部104设有轴孔且屋 面玻璃11包括转轴,从而转动部104与屋面玻璃11通过轴孔配合相转动连接,结构简单 且便于实现二者相转动连接的效果。如图6与图7所示,图6与图7示出了转动部104 的用于朝向屋面玻璃11的一端形成有转轴,屋面玻璃11的用于连接于第二架体101的一 侧形成有轴孔,转动部104与屋面玻璃11通过轴孔配合相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屋面玻璃11位于第一架体100的第一顶部100a,以及第二架体101的第二顶部101a一侧,所以,为了便于屋面玻璃11相对开口102a打开,转动部104 可设于第一顶部100a或第二顶部101a。
可选地,屋面单元1还可包括环状的保护框体15,保护框体15套接于屋面玻璃11的外周且包覆屋面玻璃11的边缘,保护框体15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04,从而能够通过 保护框体15来保护屋面玻璃11的边缘处,以增强屋面玻璃11的边缘处的强度,从而屋 面玻璃11在盖合姿态与打开姿态之间发生切换的过程中不易因受到外力作用(如对屋面 玻璃11的推力、拉力作用,屋面玻璃11与支架10的承载面之间的撞击作用,或屋面玻 璃11与转动部104之间的滑动摩擦作用)而发生损坏的情况。
可选地,保护框体15可通过结构胶以及双面胶中的至少一种固定连接于屋面玻璃11, 以使保护框体15与屋面玻璃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从而保护框体15不易于脱离于屋面玻璃11,屋面单元1的使用安全性高。
可选地,该保护框体15可为由中空型材(如中空铝型材或不锈钢型材)等构成的形状适配于屋面玻璃11的边缘形状的环状结构,以使保护框体15能够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保护屋面玻璃11,同时能够减轻保护框体15的重量,以减轻屋面单元1的重量,减小建筑 的负荷。
如图6至图8所示,可选地,屋面单元1还可包括缓冲密封件141,缓冲密封件141 可设于保护框体15和/或支架10,即,缓冲密封件141设于保护框体15,或设于支架10, 或者,保护框体15和支架10分别设有缓冲密封件141,屋面玻璃11处于盖合姿态时, 缓冲密封件141夹设于保护框体15与支架10的承载面之间,即,保护框体15与第一承 载面100d之间以及保护框体15与第二承载面101d之间,从而能够通过缓冲密封件141 实现保护框体15与支架10之间的密封防水功能,以使屋面玻璃11处于盖合姿态时,屋 面玻璃11对开口102a的封闭作用更好。更加地,在屋面玻璃11从打开姿态切换至盖合 姿态时,即,屋面玻璃11从相对开口102a打开切换至封闭开口102a时,保护框体15会 冲撞于支架10的承载面,通过设置缓冲密封件141,能够利用缓冲密封件141吸收冲击 力,从而减小保护框体15以及支架10的承载面收到的冲击力,降低保护框体15以及支 架10因受到冲击力而产生形变以及损坏的可能性,延长屋面单元1的使用寿命,同时还 能降低保护框体15冲撞于支架10时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屋面单元1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缓冲密封件141可为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 橡胶)塑胶或橡胶等具有弹性且不透水透气性质的材质的密封条,从而缓冲密封件141能够在夹设于保护框体15与支架10的承载面之间的情况下,阻止屋面单元1外部的水以 及空气通过保护框体15与支架10之间的间隙进入开口102a,实现防水密封的效果。
一些实施方式中,屋面单元1还可包括电动开窗器16,电动开窗器16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架体100或第二架体101,电动开窗器16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保护框体15,电动 开窗器16用于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且电动开窗器16用于驱动屋面玻璃11在盖合姿态与 打开姿态之间发生切换,以实现屋面玻璃11的自动开合功能,屋面玻璃11的开合控制操 作简单,屋面单元1的使用便捷性更高。可选地,电动开窗器16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连 接可部分沿支架10走线,即电动开窗器16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可部分沿第一架体 100以及第二架体101中的至少一个架体走线,从而使电连接的走线规整简洁。
可选地,电动开窗器16可为螺杆式电动开窗器16、齿条式电动开窗器16、推杆式电动开窗器16或链式电动开窗器16等。示例性的,电动开窗器16为螺杆式电动开窗器16, 从而电动开窗器16的推拉力较大,能够适用于推拉较大的屋面玻璃11。
请一并参阅图6、图7与图9,具体地,电动开窗器16可包括固定杆160、伸缩杆161以及电动机162,固定杆16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支架10,固定杆160具有容纳腔163, 伸缩杆161的一端沿固定杆160的延伸方向上可滑动连接于容纳腔163,伸缩杆161的另 一端位于固定杆160的另一端,且伸缩杆161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保护框体15,电动 机162至少部分设于容纳腔163内且位于固定杆160的一端,电动机162电连接于外部电 源,电动机162的输出端螺纹连接于伸缩杆161的一端,电动机162用于通过螺纹传动来 驱动伸缩杆161的一端进行沿固定杆160的延伸方向上的滑动,从而使伸缩杆161相对固 定杆160进行伸缩运动,当伸缩杆161伸出于固定杆160时,伸缩杆161的另一端推动保 护框体15,以通过保护框体15带动屋面玻璃11远离开口102a,从而使屋面玻璃11处于 打开姿态,当伸缩杆161缩回于固定杆160时,伸缩杆161的另一端拉动保护框体15, 以通过保护框体15带动屋面玻璃11朝向开口102a运动,从而使屋面玻璃11运动至遮盖 于开口102a,屋面玻璃11处于盖合姿态。
一些实施方式中,屋面单元1还可包括电动锁(图中未示出),该电动锁设于支架10,且电连接于外部电源,电动锁用于在屋面玻璃11处于盖合姿态时自动锁紧连接于保 护框体15,以使保护框体15锁紧于支架10,从而为玻璃屋面维持在盖合姿态提供更大的 锁紧力,以使屋面单元1能够在受到更大的外力(如风力、振动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在 盖合姿态。可以理解的是,当屋面玻璃11需要从盖合姿态切换至打开姿态时,电动锁可 自动解锁,以使保护框体15松脱于支架10。可选地,电动锁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可 部分沿支架10走线,从而使电连接的走线规整简洁。
可选地,电动锁可为电动多点锁,如电动六点锁、电动四点锁、电动八点锁等,从而使电动锁与保护框体15之间的锁紧点数量增多,电动锁对保护框体15施加的锁紧力更大且作用面积更大,锁紧力的作用更加平均,屋面玻璃11与支架10之间的锁紧连接更加稳固。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10,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0还可包括第三架体103,第三架体103连接于第一架体100与第二架体101之间,第三架体10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架体 100以及第二架体10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从而能够通过第三架体103来固定第一架体100 与第二架体101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支架10整体形成为稳固的形状结构,以更好地 为屋面玻璃11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可选地,第三架体103可为由中空型材(如中空铝型材或不锈钢型材)等构成的长条 空心杆状结构,以使第三架体103能够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使支架10能够用于承载屋面玻璃11,同时能够减轻支架10整体的重量,以减轻屋面单元1的重量,减小建筑的负荷。
可选地,第三架体103可为多根,沿第一架体100以及第二架体101的延伸方向上,多根第三架体103间隔排列,通过增加第三架体103的数量,能够增强第三架体103对第 一架体100以及第二架体101的固定作用,以进一步加强支架10整体的稳固性。
如图10所示,可选地,第三架体103的第三顶部还形成有第三承载面103a,第三承载面103a位于屋面玻璃11的朝向开口102a的一侧,且第三承载面103a连接于屋面玻璃 11,通过第三承载面103a承托屋面玻璃11,能够增大第三架体103与屋面玻璃11的连 接面积,从而增强第三架体103对屋面玻璃11的承托稳固性,降低第三架体103与屋面 玻璃11的连接处的压强,避免屋面玻璃11因局部受力过大而产生破损,提升屋面单元1 的使用安全性。
由前文所述,屋面单元1包括的各部件之间均可填充或涂覆有硅酮耐候密封胶14a, 以填充密封屋面单元1包括的各部件之间的缝隙,因此,为了便于实现屋面玻璃11的边 缘处的密封防水,第三架体103的第三承载面103a可对应于屋面玻璃11的边缘设置,且第三承载面103a与屋面玻璃11之间可填充有硅酮耐候密封胶14a。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架体100、第二架体101以及第三架体103可均形成有承载面,或者,第一架体100、第二架体101以及第三架体103中可有部分架体形成有承载面,例 如,第一架体100形成有第一承载面100d且第二架体101形成第二承载面101d,或第二 架体101形成有第二承载面101d且第三架体103形成有第三承载面103a,或者,仅第三 架体103形成有第三承载面103a,或仅第一架体100形成有第一承载面100d等。可以理 解的是,当第一架体100、第二架体101以及第三架体103均形成有承载面时,即,第一 架体100形成有第一承载面100d,第二架体101形成有第二承载面101d,且第三架体103 形成有第三承载面103a时,支架10与屋面玻璃11的连接面积最大,支架10对屋面玻璃 11的支撑作用最稳固,且支架10与屋面玻璃11之间的压强最小,屋面玻璃11受到的局 部承托力最小,屋面单元1的使用安全性最高。
请参阅图11,如前文所述,当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支架10时,屋面单元1可 包括设于支架10与屋面玻璃11之间的缓冲密封件141。可选地,当屋面单元1包括第三 架体103时,缓冲密封件141还可设于保护框体15与第三承载面103a之间,缓冲密封件 141在保护框体15与第三承载面103a之间的具体设置方式以及使用效果可参照前文所 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此时,屋面单元1还可包括电动开窗器16以及电动锁,该电动开窗器16以及电动锁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可部分沿支架10走线,因此,当屋面单元1还包括 第三架体103时,电动开窗器16以及电动锁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可部分沿第一架体 100以及第二架体101以及第三架体103中的至少一个架体走线,从而使电连接的走线规 整简洁。
请一并参阅图2、图3与图12,如前文所述,屋面单元1包括遮蔽件12以及发光件13,该遮蔽件12连接于第一架体100的第一顶部100a且位于第一架体100的背离透光空 间102的一侧,遮蔽件12具有朝向第一架体100的第一底部100b的第一表面12a,第一 表面12a至少部分形成为反光面,该发光件13设于第一架体100的第一底部100b且位于 第一架体100的背离透光空间102的一侧,发光件13的出光端朝向第一表面12a。
可选地,遮蔽件12可沿第一架体100的延伸方向延伸,从而遮蔽件12的遮蔽面积较大,遮蔽效果较好。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2a可为倾斜表面,第一表面12a自与第一架体100连接的一侧向背离第一架体100的另一侧逐渐倾斜,以使遮蔽件12的厚度逐渐减小,从而遮 蔽件12所使用的材料更少,制造成本更低,且遮蔽件12的体积以及重量自连接于第一架 体100的一侧向背离第一架体100的一侧逐渐减小,第一架体100对遮蔽件12的支撑作 用更加稳固,遮蔽件12不易因受到外力(如风力)而脱离于第一架体100,屋面单元1 的结构更加稳固,使用安全性更高。更加地,使第一表面12a形成为斜面,能够通过调整 第一表面12a的倾斜程度,来调整通过第一表面12a反射的光线的光路,从而实现通过第 一表面12a将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并使光线照射至其他的屋面单元1包括的 屋面玻璃11形成近似洗墙的效果。例如,当该屋面单元1应用于屋面系统时,该屋面系 统可具有多个屋面单元1,多个屋面单元1依次相邻排列。以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分别 为第一屋面单元1a和第二屋面单元1b为例,通过第一屋面单元1a的第一表面12a对发 光件13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以将光线反射至第二屋面单元1b,从而在第二屋面单元1b 上可形成近似洗墙的照明效果。
更加地,当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支架10时,使第一表面12a形成为倾斜表面还能够减小遮蔽件12所占的空间,从而对屋面玻璃11进行避让,使屋面玻璃11相对支架 10的转动角度可以更大,从而使屋面玻璃11在打开姿态下,屋面单元1的排烟换气效率 更高。
可选地,遮蔽件12可为铝、铁或钢等金属材质的长条状空心型材或者由薄板弯折形 成的结构等,从而能够使遮蔽件12具有良好的韧性以及抗形变能力的同时,减轻遮蔽件12的重量,使得遮蔽件12更易于稳固连接于第一架体100,且能够减轻屋面单元1整体 的重量,使屋面单元1的结构更加轻便。更加地,通过使用金属制成遮蔽件12,能够利 用金属对光的高反射性,使第一表面12a形成为光的反射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 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在遮蔽件12的第一表面12a上设置如金属膜层、微棱镜型反光膜、 或玻璃珠型反光膜等反光膜层来使第一表面12a形成为光的反射面。
如图12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遮蔽件12的靠近第一架体100的一侧可设有漏水口120,该漏水口120用于供屋面单元1表面或内部的水及时、快速地流向屋面单元1的外 部,从而避免水积留于屋面单元1,以避免水渗透进屋面单元1各部件之间的缝隙,接触 缝隙中的硅酮耐候密封胶14a而导致硅酮耐候密封胶14a老化加速密封性能下降,从而避 免屋面单元1漏水,能够延长屋面单元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漏水口120内可填充有防尘透水材料,如海绵、防尘网、防尘布等,从而在不影响漏水口120的漏水性能的同时,能够避免灰尘穿过漏水口120,从而避免灰尘进入 遮蔽件12内部,或在遮蔽件12内部流通。
具体地,遮蔽件12为长条形中空型材时,遮蔽件12包括中空部121,漏水口120可包括第一漏水口120a,第一漏水口120a设于遮蔽件12的朝向第一架体100的第一底部 100b的一侧,中空部121通过第一漏水口120a连通于遮蔽件12的朝向第一底部100b一 侧的外部空间,第一漏水口120a用于供渗透入或流入中空部121内的水排至中空部121 的外部,以避免水积留在中空部121内,导致遮蔽件12的重量增加,影响遮蔽件12与第 一架体100的连接稳定性,也不会因水长期积留而产生变质或滋生蚊虫,影响建筑的卫生 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文所述,第一架体100的第一底部100b可设有第一连接部100c, 第二架体101的第二顶部101a可设有第二连接部101c,第一连接部100c用于与其它的 屋面单元1包括的第二连接部101c相配合连接,第二连接部101c用于与其它的屋面单元1包括的第一连接部100c相配合连接,第二架体101上可形成有第一排水通道105,该第 一排水通道105位于第二连接部101c与屋面玻璃11之间,由于遮蔽件12设于第一架体 100的第一顶部100a,如图12所示,图12示出了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分别包括的第一 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相连接时的局部结构。因此,易于理解的是,此时遮蔽件 12可位于相邻的屋面单元1包括的第一排水通道105的上方,从而为了更合理地排放积 水,第一漏水口120a应朝向相邻的屋面单元1的第一排水通道105设置,以使通过第一 漏水口120a排出的积水能够落向第一排水通道105,而不是落向相邻的屋面单元1的屋 面玻璃11。
可选地,中空部121可为多个,漏水口120还可包括第二漏水口120b,第二漏水口120b连通于相邻的两个中空部121之间,第二漏水口120b用于供中空部121内的水在多 个中空部121之间流通,从而渗入其中一个中空部121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二漏水口120b 流向其他中空部121,直至水流入设有第一漏水口120a的中空部121,并通过该第一漏水 口120a流向屋面单元1的外部。
可选地,漏水口120还可包括第三漏水口(图中未示出),第三漏水口设于遮蔽件12的朝向第一架体100的第一顶部100a的一侧,中空部121通过第三漏水口连通于遮蔽 件12的朝向第一顶部100a一侧的外部空间,第三漏水口用于供洒落至屋面玻璃11或遮 蔽件12上的水流向中空部121,以避免水积留在屋面单元1的表面,从而减轻屋面玻璃 11或遮蔽件12的负荷,并减小水渗透进屋面单元1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的可能性,能够 避免填补于各部件的连接处的硅酮耐候密封胶14a快速老化,从而延长屋面单元1的使用 寿命。从而当水洒落至屋面玻璃11或遮蔽件12上时,水可以依次通过第三漏水口、第二 漏水口120b以及第一漏水口120a快速地排放至屋面单元1的外部。
请一并参阅图3、图5与图12,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13可位于遮蔽件12的与第一架体100连接的一侧,从而一方面能够使遮蔽件12对发光件13的遮蔽范围更大,遮蔽 效果更好,另一方面能够使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中,更大部分的光线能够射向遮蔽件12 的第一表面12a,从而更多的光线能够被第一表面12a反射至屋面玻璃11,发光件13的 照明效果更加明亮。
可选地,发光件13可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带或灯珠,从而 发光件13的照明效果好,耗能低。以发光件13为LED灯带为例,发光件13能够发出均 匀的条形光,且发光件13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以使发光件13适于产生更多种形状的条 形光,或者适于应用于不同形状表面,同时,由于LED灯带的灯珠以及电路均被包裹在 柔性塑胶中,因此发光件13具有较好的防水、绝缘性能,适用于室外环境。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架体100的第一底部100b可设置有朝向第一表面12a的开的灯槽130,发光件13安装于灯槽130中,通过设置灯槽130,能够为发光件13提供安装 空间,遮挡发光件13的部分外周以保护发光件13,同时为发光件13提供固定的基准以 固定发光件13的形状,还能够通过灯槽130的槽壁对发光件13发出光线进行反射,以将 部分射向灯槽130的槽壁的光线反射向第一表面12a,进一步增强屋面单元1的照明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灯槽130可为长条灯槽,且灯槽130的延伸方向与遮蔽件12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能够使安装于灯槽130的发光件13沿遮蔽件12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保证 发光件13始终朝向遮蔽件12的第一表面12a发光,且保证遮蔽件12始终能够为发光件 13提供遮蔽作用。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屋面玻璃11的具体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11至图13,一些实施方式中,屋面玻璃11的朝向开口102a的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可覆设有反光层110,反光层110用于将光线反射至屋面单元1的外部, 从而用户从屋面的外部能够更加明显地观察到屋面单元1的发光效果。可选地,反光层 110可形成为图像或者渐变图案,从而经反光层110反射的光线可形成明亮的图像或者渐 变图案。进一步地,反光层110用于形成图像或渐变图案时,反光层110可为非连续层, 即,反光层110仅覆盖屋面玻璃11的朝向开口102a的一侧的部分表面,从而屋面玻璃 11的未覆盖有反光层110的部分的透光性能较好,以保证屋面单元1能够实现一定的建 筑内部的采光功能。
可选地,反光层110还可反射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线,从而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经反光层110反射后,用户可观察到一种或多种颜色。可以理解的,反光层110可形成为图 像或者渐变图案的同时,反射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线,从而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经反光 层110反射后,能够使屋面玻璃11呈现单色或者彩色的明亮图案,实现更多种多样的灯 光效果。
可选地,反光层110可位于屋面玻璃11的用于朝向建筑的内部的一侧,从而能够避免反光层110受到风、雨、沙、土或灰尘等的撞击或刮蹭,以降低发光层脱离于屋面玻璃 11的可能性,有效延长发光层的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光层110可为彩釉层、玻璃彩膜层或金属膜层,从而反光层110能够覆着于屋面玻璃11的表面,且反光层110能够实现用于反射一种或多种颜色的光线 的功能。示例性的,反光层110可为彩釉层,从而反光层110具有耐磨、耐酸碱的性质, 使用寿命长,且易于形成具有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形状的图案,适用范围广。
如图13所示,可选地,屋面玻璃11还可设有低辐射层111,低辐射层111覆设于屋面玻璃11的表面以及反光层110,即,屋面玻璃11的部分表面覆设有反光层110时,低 辐射层111覆设于反光层110上,且覆设于屋面玻璃11的剩余部分没有覆设反光层110 的表面上,从而使低辐射层111更完全地覆盖屋面玻璃11的表面,低辐射层111用于降 低屋面玻璃11的传热辐射率,以降低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热交换效率,以在建 筑的外部空间气温高于建筑的内部空间的温度时,降低建筑外部的热量向建筑内部辐射的 速度,在建筑的外部空间气温低于建筑内部空间的温度时,降低建筑内部的热量向建筑外 部辐射的速度,从而使建筑的保温效果好,能够降低建筑的空调冷气或暖气能耗。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文所述,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经第一表面12a反射至射向屋面玻璃11的表面,当屋面玻璃11一侧的表面依次覆设有反光层110以及低辐射层111时, 反光层110应位于低辐射层111的朝向建筑的外部的一侧,从而射向屋面玻璃11的光线 能够直接射向反光层110,即,光线无需穿过低辐射层111再射向反光层110,以使得射 向反光层110的光线更多,从而使得反光层110反射的光线更多,屋面单元1的照明效果 更好。
示例性地,低辐射层111可为包括金属银膜层的Low-e(Low Emissivity,低辐射)膜层,从而利用金属银的良好的防辐射性能,实现低辐射层111的降低低辐射层111的两 相对侧之间的热交换效率的功能,同时,由于只需微量的金属银即可实现该降低热交换效 率的效果,因此,金属银膜层可较薄,以使低辐射层111的透光性能较好,从而保证屋面 玻璃11的透光性,以保证屋面玻璃11的采光效果。
如图11与图13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屋面玻璃11还可包括第一玻璃112、第二 玻璃113及密封件114,第一玻璃112与第二玻璃113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空气层 115,且第一玻璃112位于第二玻璃113的上方,密封件114设置于第一玻璃112和第二 玻璃113的边缘,且密封件114位于第一玻璃112和第二玻璃113的间隔之间,以将空气 层115与屋面玻璃11的外部空间相隔开,从而避免水、灰尘等杂物进入空气层115内, 且阻挡空气层115内的空气与屋面玻璃11外部的空气形成对流,从而能够利用空气作为 热的不良导体的性质,进一步地提升屋面玻璃11的保温效果。
可选地,空气层115内可填充有干燥的惰性气体,从而避免第一玻璃112与第二玻璃 113之间有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屋面玻璃11的性能发生变化,例如,第一玻璃112 与第二玻璃113之间产生霉菌而导致屋面玻璃11的透光性能以及反光性能均下降,外观 肮脏。
进一步地,屋面单元1用于建筑上时,第二玻璃113位于第一玻璃112的朝向建筑内部的一侧,反光层110可设于第一玻璃112的朝向第二玻璃113的一侧表面,低辐射层 111设于第一玻璃112以及反光层110的朝向第二玻璃113的一侧表面,即,使低辐射层 111的表面朝向空气层115设置,以避免低辐射层111接触屋面玻璃11的外部空气,从 而避免低辐射层111通过空气接触水蒸气、硫化物或氧化物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低辐射 层111丧失防辐射的性能,且导致低辐射层111外观发乌、变色、逐渐出现大量霉点的情 况,以实现延长低辐射层111的使用寿命的功能。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玻璃112和/或第二玻璃113可为夹层玻璃,即,第一玻璃112为夹层玻璃,或第二玻璃113为夹层玻璃,或者,第一玻璃112和第二玻璃113为夹层玻 璃,由于夹层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抵抗较大的震动以及撞击,例如能够抵抗被气流 卷起的石头的撞击,从而屋面玻璃11能够实现保护建筑的内部空间的功能,且屋面玻璃 11不易产生破碎,使用寿命长。即使夹层玻璃发生破碎,玻璃碎块和锋利的玻璃小碎片 仍与夹层玻璃的中间膜粘在一起,即,玻璃的碎片不会分散,从而不会掉落至建筑内部, 能够避免碎片撞击并伤害建筑内部的人员,屋面玻璃11的使用安全性高。
如图11与图13所示,以第二玻璃113为夹层玻璃为例,如前文所述,第二玻璃113位于第一玻璃112的朝向建筑内部的一侧,因此,将第二玻璃113设为夹层玻璃,能够在 第二玻璃113发生破碎的时候避免玻璃碎片掉落的同时,还能够在第一玻璃112发生破碎 时阻挡第一玻璃112产生的玻璃碎片掉落至建筑的内部,从而使屋面单元1的使用安全性 更高。
一些实施方式中,屋面玻璃11可以固定连接于支架10,或者屋面玻璃11可以可转动连接于支架10。
如图3、图4与图10所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支架10,从而屋面玻璃11与支架1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屋面玻璃11与支架10之间的连接结构 简单。
可选地,屋面玻璃11可通过结构胶以及双面胶中的至少一种固定连接于支架10,以 使屋面玻璃11与支架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从而屋面玻璃11不易于脱离于支架10,屋面单元1的使用安全性高。具体地,屋面单元1的边缘通过结构胶以及双面胶 固定连接于第一架体100、第二架体101以及第三架体103,从而使屋面单元1平衡且稳 固地连接于支架10。
易于理解的是,为了加强屋面单元1的密封性能,屋面玻璃11与支架10之间还可填充有硅酮耐候密封胶14a。
如图6、图7与图11所示,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支架10,从而使屋面玻璃11可相对开口102a具有盖合姿态以及打开姿态,当屋面玻璃11 处于盖合姿态时,屋面玻璃11能够遮盖开口102a来阻挡雨水从开口102a进入建筑内部, 并通过屋面玻璃11在开口102a处隔断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减缓建筑内外部的热 交换速度,实现建筑的保温功能,当屋面玻璃11处于打开姿态时,开口102a暴露,从而 能够通过开口102a实现建筑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交换,实现将建筑内部的烟气排出,以及 建筑内部通风的功能。
如前文所述,此时,支架10还可包括转动部104,第一架体100或第二架体101设 有转动部104,屋面单元1还可包括保护框体15,保护框体15固定套接于屋面玻璃11 的外周,保护框体15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04,从而使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支架10。
一些实施方式中,屋面玻璃11可为一块或者多块,屋面玻璃11为多块时,多块屋面玻璃11沿第一架体100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从而可选用面积较小的屋面玻璃11来形成 面积更大的屋面单元1,以在增大屋面单元1的面积的同时,无需使用制造难度高、生产 成本高且强度更小的大面积玻璃,能够降低屋面单元1的制造成本,且使屋面单元1的强 度更大,能够适用于承受更大的外力作用,使用安全性高,如图14所示,图14示出了屋 面玻璃11为四块时,屋面单元1的结构。
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块屋面玻璃11之间可相固定连接或可活动连接。如图14、图15所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多块屋面玻璃11之间可通过双面胶或结构胶中的至少一 种相固定连接,从而使多块屋面玻璃11形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简单且稳固。进一步地, 相邻的两块屋面玻璃11之间可填充有硅酮耐候密封胶14a,从而使屋面单元1的防水密 封性能好。
如图14、图16所示,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多块屋面玻璃11之间可活动,从 而各屋面玻璃11之间相独立,各屋面玻璃11的设置更灵活,能够使屋面单元1实现更多 种不同的设计,以满足更多种不同的使用需求。
如前文所述,屋面玻璃11可固定连接于支架10或可转动连接于支架10,可选地,此时,多块屋面玻璃11可均固定连接于支架10,或可均转动连接于支架10,或者,多块 屋面玻璃11中,部分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支架10,剩余部分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 于支架10,从而能够自由调整屋面单元1可实现的最大通风排烟效率,以使屋面单元1 满足设计、使用需求。
以多块屋面玻璃11均可转动连接于支架10为例,由于各屋面玻璃11之间相独立,因此可以灵活调整各屋面玻璃11的姿态,以自由调整屋面单元1的实际通风排烟效率, 从而使屋面单元1适用于在实际通风排烟效率需求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化的情况下 使用,屋面单元1的适用范围广。
可选地,此时,各屋面玻璃11的外周均可设有保护框体15,保护框体15的朝向相邻的保护框体15的一侧还可设有密封连接件142,该密封连接件142沿屋面玻璃11的边 缘延伸,当相邻的两块屋面玻璃11均处于盖合姿态时,密封连接件142用于夹设于该两 块屋面玻璃11外周的两个保护框体15之间,以通过密封连接件142密封两个相邻的保护 框体15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屋面单元1的密封防水效果更好。
可选地,密封连接件142可为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 橡胶)塑胶或橡胶等具有弹性且不透水透气性质的材质的密封条,从而密封连接件142能够在夹设于相邻的两个保护框体15之间的情况下,阻止屋面单元1外部的水以及空气 通过相邻的两个保护框体15之间的间隙进入开口102a,实现防水密封的效果。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保护框体15上可分别设有相对的两个密封连接件142,当相邻的两块屋面玻璃11均处于盖合姿态时,该两个相对的密封连接件142相压紧连接,由于 硬质材料弹性差,因此硬质材料紧压连接于其他结构时,硬质材料表面存在的不平整处难 以被填补,因此相比具有弹性的密封连接件142与硬质的保护框体15相压紧连接,具有 弹性的两个密封连接件142相压紧连接的密封性能更好,从而使用具有弹性的两个密封连 接件142相压紧连接,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屋面单元1的防水密封性能。
可选地,设于保护框体15的一侧的密封连接件142可为多个,沿自开口102a朝向保护框体15的方向上,多个密封连接件142间隔设置,通过增加密封连接件142的数量, 能够进一步增强相邻的两个保护框体15之间的防水密封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屋面单元 1的防水密封性能。
通过使用屋面玻璃11来封闭开口102a,既实现了屋面单元1的隔断建筑内部与建筑 外部的功能,还实现了建筑内部的日间采光功能。同时,通过设置遮蔽件12,能够遮蔽发光件13,以使用户从建筑的外部难以观察到发光件13,从而使建筑的屋面结构更加简洁,还能够使风雨难以直接作用于发光件13,以使发光件13的使用寿命更长,通过发光 件13朝向遮蔽件12具有的第一表面12a发光,能够使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表 面12a的反射后再均匀地照射至屋面玻璃11,实现均匀的照明效果,同时配合屋面玻璃 11的透光功能,还能够在实现屋面的外表照明的同时,实现一定的建筑内部照明。同时, 通过在屋面玻璃11覆设反光层110,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屋面玻璃11对照射至屋面玻璃11 的光线的反射率,从而提升屋面玻璃11的外部灯光照明效果,通过在屋面玻璃11设置低 辐射层111,能够降低屋面玻璃11的两相对侧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提升屋面单元1 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在支架10上形成第一排水通道105,能够快速排出洒落至屋面单元1 上的水,从而避免水积留在屋面单元1上并渗透进屋面单元1的各部件之间的缝隙中,加速屋面单元1的缝隙中的密封胶老化,破坏屋面单元1的密封性能的情况。
进一步地,通过使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04,以使屋面玻璃11相对开口102a具有盖合姿态与打开姿态,能够使屋面玻璃11在处于盖合姿态时实现空间隔断以及保温的功能,在处于打开姿态时实现通风排烟的功能。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屋面单元1,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如空间隔断功能、 日间自然采光功能、屋面的外表均匀照明功能、建筑内部照明功能、通风排烟功能、快速 排水功能、保温功能以及屋面的简洁效果,通过将建筑的多种功能集成于屋面单元1,能够简化建筑整体的设计以及建造,降低建筑整体的设计建造难度以及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17至图19,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的屋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沿G-G方向的一种剖视图,图19是图18中的I处的放大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屋面系统2,屋面系统2应用于建筑中,建筑包括建筑 主体,屋面系统2包括屋面骨架20以及多个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屋面单元1,屋面骨架 20设置于建筑主体,多个屋面单元1设于屋面骨架20,通过设置屋面骨架20能够为屋面 单元1提供支撑,且能够为屋面单元1提供安装连接的基准,以便于将多个屋面单元1 相连接以形成屋面。更加地,通过使用具有空间隔断、采光、发光照明、通风排烟、保温 以及抗震防入侵等功能的屋面单元1来形成屋面,能够使屋面系统2集成有多种功能,屋 面系统2的适用范围广,使用安全性高。且由于屋面系统2由屋面骨架20与成品屋面单 元1组成,因此屋面系统2的设计难度低,建造过程简单,设计、建造成本低。
可选地,屋面骨架20可为口型钢或工字型钢等强度较大的钢结构,从而屋面骨架20 能够承载较大的负荷,以使屋面系统2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屋面系统2的使用安全性高。
一些实施方式中,屋面骨架20可贴合于建筑的屋面形状设置,即,当建筑的屋面形成为平面时,屋面骨架20可贴合于该平面设置,当建筑的屋面形成为曲面时,屋面骨架 20可贴合于该曲面设置,从而能够通过屋面骨架20构建出建筑的屋面形状,以便于使屋 面单元1安装在屋面骨架20时形成屋面的形状。
可选地,屋面骨架20可包括多根间隔排列设置的纵向骨架200和横向骨架201,横向骨架20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纵向骨架200,且横向骨架201与纵向骨架200 相垂直,从而能够使多根屋面骨架20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结构规整、简单且稳 固,能够承载较大的负荷并具有良好的抗拉压能力,能够用于承载多个屋面单元1,并在 受到一定的外力时(在大风天气下受到风力的作用、在大雨的天气下受到雨水的撞击或在 地震时受到震动等),能够维持屋面系统2保持为一个整体。
可选地,多个屋面单元1分别沿纵向骨架200的延伸方向纵向排列,以及沿横向骨架 201的延伸方向横向排列,使屋面单元1的排列方向与屋面单元1的延伸方向相同,能够使屋面单元1的排列规律简单,屋面系统2的结构更易于设计,且安装人员更易于根据屋 面骨架20找到屋面单元1的安装基准,从而使安装过程简单。
进一步地,沿多个屋面单元1的纵向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分别为第一 屋面单元1a和第二屋面单元1b,第二屋面单元1b的屋面玻璃11延伸至第一屋面单元1a的遮蔽件12的第一表面12a的下方,以使第一屋面单元1a的遮蔽件12的第一表面12a 将第一屋面单元1a的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屋面单元1b的屋面玻璃11,以对 第二屋面单元1b的屋面玻璃11进行均匀且大面积的照明,从而在第二屋面单元1b的屋 面玻璃11的表面形成洗墙照明的效果。
如图12与图19所示,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屋面单元1具有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以用于与相邻的屋面单元1相连接。具体地,沿多个屋面单元1的纵向 排列方向上,第一屋面单元1a的第一连接部100c连接于第二屋面单元1b的第二连接部 101c,第一屋面单元1a的第一连接部100c具有凹陷,第二屋面单元1b的第二连接部101c 的一端形成为凸起,该凸起伸入该凹陷内,凸起上设有阻尼密封件140,阻尼密封件140 的背离凸起的一端过盈斜向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00c的朝向凹陷的表面,阻尼密封件140 用于在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之间具有相分离的趋势时产生阻力,以阻止第 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相分离,从而提升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之间的连接的 稳固性,同时,在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之间的缝隙内进行隔断,实现防水 密封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尼密封件140也可设于凹陷内,即, 阻尼密封件140可设于第一连接部100c上,阻尼密封件140的朝向凸起的一端过盈斜向 抵接于凸起的表面。
可选地,阻尼密封件140可为橡胶,如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或丁腈橡胶等具有弹性且不透水透气性质的材质,从而阻尼密封件140 能够在过盈安装于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之间的情况下,阻止水以及空气在 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之间的间隙中流通,实现防水密封的效果。
可选地,阻尼密封件140可为多个,多个阻尼密封件140间隔设置,通过增加阻尼密封件140的数量,能够增大阻尼密封件140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0c以及第二连接部101c 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阻尼密封件140的阻尼效果,提升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 101c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支架10相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架10之间可填充有保温 材料23,例如保温棉、硬泡聚氨酯或玻璃棉等,以使得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之间的连接处也具备保温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屋面系统2的保温性能。
一些实施方式中,屋面系统2还可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座202,第一连接座202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固定部202a以及第二固定部202b,第一固定部202a与第二固定部202b均 固定设置于横向骨架201上,第一固定部202a与第二固定部202b之间形成第一固定空间202c,第一屋面单元1a的第一连接部100c连接于第二屋面单元1b的第二连接部101c, 第一屋面单元1a的第一底部100b与第二屋面单元1b的第二底部101b均伸入对应的第一 固定空间202c内,且第一屋面单元1a的第一底部100b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02a,第二屋 面单元1b的第二底部101b连接于第二固定部202b,通过在横向骨架201上设置第一连 接座202以连接于屋面单元1,能够通过调整第一连接座202的形状来使第一连接座202 适于连接于屋面单元1,即,无需调整横向骨架201的形状,只需调整第一连接座202的 形状即可使横向骨架201适于连接于不同的屋面单元1,屋面系统2的结构灵活,适用范 围广。示例性的,第一固定部202a为适配于第一屋面单元1a的第一底部100b的钢板, 第二固定部202b为适配于第二屋面单元1b的第二底部101b的钢板,第一固定部202a 与第二固定部202b的背离屋面单元1的一侧焊接于横向骨架201,第一固定部202a与第 二固定部202b之间可固定连接有肋板202d,该肋板202d用于加固第一固定部202a与第 二固定部202b的结构,从而第一连接座202的强度高,适于承载屋面单元1,屋面系统2 的整体结构牢固稳定,使用安全性高。
可选地,沿多个屋面单元1的纵向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包括的相邻的 两块屋面玻璃11可均固定连接于各支架10,或可均转动连接于各支架10,或者,相邻的两块屋面玻璃11中,其中一块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支架10,剩余的一块屋面 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支架10。
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如图19与图20所示,图19与图20示出了第一屋面单元1a包 括的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第一屋面单元1a包括的第一架体100,且第二屋面单元1b 包括的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第二屋面单元1b包括的第二架体101。
另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如图21与图22所示,图21与图22示出了第一屋面单元1a 包括的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第一屋面单元1a包括的第一架体100,且第二屋面单元 1b包括的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第二屋面单元1b包括的第二架体101。
再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如图23与图24所示,图23与图24示出了第一屋面单元1a 包括的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第一屋面单元1a包括的第一架体100,且第二屋面单元 1b包括的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第二屋面单元1b包括的第二架体101。
还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如图23与图25所示,图23与图25示出了第一屋面单元1a 包括的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第一屋面单元1a包括的第一架体100,且第二屋面单元1b 包括的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第二屋面单元1b包括的第二架体101。
基于以上示例,易于理解的,通过使第一连接部100c与第二连接部101c相配合连接, 以使第一屋面单元1a与第二屋面单元1b相配合连接,并且使用第一连接座202将第一屋 面单元1a的第一连接部100c以及第二屋面单元1b的第二连接部101c连接于横向骨架201,能够使各屋面单元1与横向骨架201之间的连接适配性高,且各屋面单元1分别的 结构独立性高,屋面单元1的结构设置更加灵活多变,能够适于满足更多种的设计、使用 需求。
请参阅图25,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多个屋面单元1的横向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分别为第三屋面单元1c和第四屋面单元1d,屋面系统2还可包括多个第二连 接座203,第二连接座203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三固定部203a以及第四固定部203b,第三 固定部203a与第四固定部203b均固定设置于纵向骨架200上,第三固定部203a与第四 固定部203b之间形成第二固定空间,第三屋面单元1c的第三架体103的背离屋面玻璃 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固定部203a,第四屋面单元1d的第三架体103的背离屋面玻璃11 的一端连接于第四固定部203b,通过在纵向骨架200上设置第二连接座203以连接于屋 面单元1,能够通过调整第二连接座203的形状来使第二连接座203适于连接于屋面单元 1,即,无需调整纵向骨架200的形状,只需调整第二连接座203的形状即可使纵向骨架 200适于连接于不同的屋面单元1,屋面系统2的结构灵活,适用范围广。示例性的,第 三固定部203a为适配于第三屋面单元1c的第三架体103形状的钢板,第四固定部203b 为适配于第四屋面单元1d的第三架体103形状的钢板,第三固定部203a与第四固定部 203b的背离屋面单元1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纵向骨架200,从而使第二连接座203的结构稳 固,适用于承载较大的负荷,通过使第三固定部203a与第四固定部203b分别连接于第三 屋面单元1c与第四屋面单元1d,能够使得第三屋面单元1c与第四屋面单元1d分别的结 构相独立,从而使屋面系统2结构灵活性高。
可选地,沿多个屋面单元1的横向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包括的相邻的 两块屋面玻璃11可均固定连接于各支架10,或可均转动连接于各支架10,或者,相邻的两块屋面玻璃11中,其中一块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支架10,剩余的一块屋面 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支架10。
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如图25所示,图25示出了第三屋面单元1c包括的屋面玻璃11固定连接于第三屋面单元1c包括的第三架体103,且第四屋面单元1d包括的屋面玻璃11 固定连接于第四屋面单元1d包括的第三架体103。
另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如图26所示,图26示出了第三屋面单元1c包括的屋面玻璃11可转动连接于第三屋面单元1c包括的第三架体103,且第四屋面单元1d包括的屋面玻 璃11可转动连接于第四屋面单元1d包括的第三架体103。
基于以上示例,易于理解的,通过使第三固定部203a与第四固定部203b分别连接于 第三屋面单元1c与第四屋面单元1d,能够使各屋面单元1与纵向骨架200之间的连接适配性高,且各屋面单元1分别的结构独立性高,屋面单元1的结构设置更加灵活多变,能 够适于满足更多种的设计、使用需求。
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纵向骨架200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之间可具有 第二排水通道21,第二排水通道21的延伸方向与纵向骨架200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落至屋面系统2的水可流至第二排水通道21,并通过第二排水通道21流向屋面系统2的外 部,排水速度快,且能够减少水接触屋面系统2各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概率,从而有效减缓 屋面系统2的各部件的间隙之间的密封胶的老化速度,以使屋面系统2能够维持较好的密 封防水性能,延长屋面系统2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屋面系统2还可包括排水部件22,该排水部件22设有排水槽以形成该第二排水通道21,排水部件22位于沿横向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的第三架体103 之间,即,第三屋面单元1c与第四屋面单元1d之间,且排水部件22的两相对侧分别连 接于该两个相邻的第三架体103,排水部件22的排水槽槽底连接于纵向骨架200,从而能 够通过纵向骨架200为排水部件22提供支撑力,以使排水部件22更加稳固。
可选地,此时,第三固定部203a与第四固定部203b分别位于排水部件22的两相对侧,从而第三固定部203a与第四固定部203b便于分别连接于位于排水槽22的两相对侧 的第三屋面单元1c与第四屋面单元1d。
可选地,排水部件22与纵向骨架200之间,排水部件22与第三固定部203a之间, 以及排水部件22与第四固定部203b之间均可填充有保温材料23,例如保温棉、硬泡聚 氨酯或玻璃棉等,以使得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之间的连接处也具备保温的功能,从而进 一步地提升屋面系统2的保温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屋面单元1形成有第一排水通道105时,第二排水通道21连通于第一排水通道105,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排水通道105收集自第二排水通道21排出的水,以 通过第二排水通道21将流入第一排水通道105内的水排向屋面系统2的外部,实现第一 排水通道105内的积水的导流与快速排放。
如前文所述,屋面单元1可包括电动锁以及电动开窗器16,且电动锁与电动开窗器16均与外部电源相电连接,且电动锁与电动开窗器16可部分沿第一架体100、第二架体101以及第三架体103中的至少一个架体走线,可选地,各屋面单元1包括的电动锁以及 电动开窗器16的电连接走线均可延伸至汇集于屋面骨架20,并沿纵向骨架200以及或横 向骨架201走线,直至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从而使屋面系统2的电连接走线规整、简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屋面系统2,通过设置屋面骨架20能够为屋面单元1提供支撑,且能够为屋面单元1提供安装连接的基准,以便于将多个屋面单元1相连接以形成屋面, 通过使用具有空间隔断、采光、发光照明、通风排烟、保温以及抗震防入侵等功能的屋面 单元1来形成屋面,能够使屋面系统2集成有多种功能,屋面系统2的适用范围广,使用 安全性高。且由于屋面系统2由屋面骨架20与成品屋面单元1组成,屋面系统2的结构 规整、简单,屋面系统2的设计难度低,建造过程简单,设计、建造成本低。
更加地,通过将多个屋面单元1沿纵向骨架200的延伸方向纵向排列,并使屋面单元 1的发光件13发出的光线经遮蔽件12的第一表面12a反射至相邻的屋面单元1的屋面玻璃11,能够对相邻的屋面单元1实现均匀的照明的效果,屋面系统2的结构合理、巧妙, 照明效果好。
进一步地,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屋面单元1之间设置沿纵向骨架2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 第二排水通道21,并使第二排水通道21连通于屋面单元1形成的第一排水通道105,能够通过第一排水通道105收集自第二排水通道21排出的水,并将流入第一排水通道105 内的水排向屋面系统2的外部,从而避免水积留在屋面系统2,以减缓屋面系统2的缝隙 中的密封胶的老化速度,避免因积水渗透导致屋面系统2漏水,从而保持屋面系统2的密 封防水功能。
请参阅图27,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的建筑的结构示意框图,本申请实 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建筑3,包括建筑主体30以及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屋面系统2,屋面系统2设于建筑主体30的上方。通过使用集成空间隔断、采光、发光照明、通风排 烟、保温、快速排水以及抗震防入侵等功能的屋面系统2,能够使建筑主体30无需进行 额外的通风排烟、排水以及外部发光的设计,便能够满足建筑3的使用需求,即,能够简 化建筑主体30的结构,从而简化建筑主体30的设计、建造过程,降低建筑主体30的设 计、建造成本。更加地,由于屋面系统2的设计、建造过程简单,成本低,因此,能够简 化建筑3整体的设计、建造,并降低建筑3整体的设计、建造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 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 本发明的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 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相对的第一顶部和第一底部,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间隔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透光空间;
屋面玻璃,所述屋面玻璃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第一顶部和所述第二架体,所述屋面玻璃位于所述透光空间用以遮盖所述透光空间的开口;
遮蔽件,所述遮蔽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第一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背离所述透光空间的一侧,所述遮蔽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第一底部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至少部分形成为反光面;以及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第一架体的所述第一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架体的背离所述透光空间的一侧,所述发光件的出光端朝向所述第一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转动部,所述第一架体或所述第二架体设有所述转动部,所述屋面玻璃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部;
所述屋面玻璃相对所述透光空间的所述开口具有盖合姿态与打开姿态,所述屋面玻璃处于所述盖合姿态时,所述屋面玻璃遮盖所述开口,所述屋面玻璃处于所述打开姿态时,所述屋面玻璃围绕所述转动部转动至暴露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单元还包括电动开窗器,所述电动开窗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或所述第二架体,所述电动开窗器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屋面玻璃,所述电动开窗器用于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且所述电动开窗器用于驱动所述屋面玻璃在盖合姿态与打开姿态之间发生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倾斜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自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的一侧向背离所述第一架体的另一侧逐渐倾斜,以使所述遮蔽件的厚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遮蔽件的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底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开口的灯槽,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灯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玻璃的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的至少部分表面上覆设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用于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屋面单元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彩釉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玻璃设有低辐射层,所述低辐射层覆设于所述屋面玻璃的表面以及所述反光层,所述低辐射层用于降低所述屋面玻璃的传热辐射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玻璃还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及密封件,所述第一玻璃与所述第二玻璃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空气层,且所述第一玻璃位于所述第二玻璃的上方,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的边缘,且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所述第二玻璃的间隔之间;
所述反光层设于所述第一玻璃的朝向所述第二玻璃的一侧表面,所述低辐射层设于所述第一玻璃以及所述反光层的朝向所述第二玻璃的一侧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和/或所述第二玻璃为夹层玻璃。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和/或所述第一架体形成有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架体以及所述第一架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架体,所述第三架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所述第三架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架体以及所述第二架体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14.一种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系统应用于建筑中,所述建筑包括建筑主体,所述屋面系统包括屋面骨架以及多个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单元,所述屋面骨架设置于所述建筑主体,多个所述屋面单元设于所述屋面骨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骨架包括多根间隔排列设置的纵向骨架和横向骨架,所述横向骨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纵向骨架,且所述横向骨架与所述纵向骨架相垂直;
多个所述屋面单元分别沿所述纵向骨架的延伸方向纵向排列,以及沿所述横向骨架的延伸方向横向排列;
沿多个所述屋面单元的纵向排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屋面单元分别为第一屋面单元和第二屋面单元,所述第二屋面单元的所述屋面玻璃延伸至所述第一屋面单元的所述遮蔽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下方,以使所述第一屋面单元的所述遮蔽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将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屋面单元的所述屋面玻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纵向骨架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屋面单元之间具有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二排水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骨架的延伸方向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18.一种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屋面系统,所述屋面系统设于所述建筑主体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74874.5A CN114016671A (zh) | 2021-10-09 | 2021-10-09 | 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74874.5A CN114016671A (zh) | 2021-10-09 | 2021-10-09 | 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16671A true CN114016671A (zh) | 2022-02-08 |
Family
ID=80055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74874.5A Pending CN114016671A (zh) | 2021-10-09 | 2021-10-09 | 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16671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81182A (ja) * | 2000-09-06 | 2002-03-22 | Sekisui Chem Co Ltd | 陸屋根建物における集熱パネルを用いた二重屋根構造及び太陽エネルギー利用システム |
KR20190021575A (ko) * | 2017-08-23 | 2019-03-06 | 신안철 | 빛의 반사각도조절이 가능한 채광 또는 차광용 건축물 |
CN111042418A (zh) * | 2019-11-18 | 2020-04-21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曲屋面及建筑 |
EP3783163A1 (en) * | 2020-02-03 | 2021-02-24 | VKR Holding A/S | A skylight window |
CN213296913U (zh) * | 2020-06-24 | 2021-05-28 | 南通市净海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非采光三角排烟天窗 |
CN215948701U (zh) * | 2021-10-09 | 2022-03-04 |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
CN221031024U (zh) * | 2023-10-17 | 2024-05-28 |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超长距离金属屋面百叶结构 |
-
2021
- 2021-10-09 CN CN202111174874.5A patent/CN1140166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81182A (ja) * | 2000-09-06 | 2002-03-22 | Sekisui Chem Co Ltd | 陸屋根建物における集熱パネルを用いた二重屋根構造及び太陽エネルギー利用システム |
KR20190021575A (ko) * | 2017-08-23 | 2019-03-06 | 신안철 | 빛의 반사각도조절이 가능한 채광 또는 차광용 건축물 |
CN111042418A (zh) * | 2019-11-18 | 2020-04-21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双曲屋面及建筑 |
EP3783163A1 (en) * | 2020-02-03 | 2021-02-24 | VKR Holding A/S | A skylight window |
CN213296913U (zh) * | 2020-06-24 | 2021-05-28 | 南通市净海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非采光三角排烟天窗 |
CN215948701U (zh) * | 2021-10-09 | 2022-03-04 |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
CN221031024U (zh) * | 2023-10-17 | 2024-05-28 |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超长距离金属屋面百叶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296684A1 (en) | Photovoltaic facade element | |
CN101705778B (zh) | 一种铝合金遮阳节能门窗 | |
CN215948701U (zh) | 一种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 |
JP2010526405A (ja) | 照明窓 | |
AU2017303258A1 (en) | Building facade or roof | |
JP4843314B2 (ja) | 建物の空間区画構造 | |
KR100907644B1 (ko) | 건축물 지붕의 채광창 | |
WO2002025032A2 (en) | Skylight | |
CN114016671A (zh) | 屋面单元、屋面系统及建筑 | |
KR200355662Y1 (ko) | 복합창호 | |
CN201567907U (zh) | 一种铝合金遮阳节能门窗 | |
JP3656794B2 (ja) | 採光・断熱窓 | |
WO2008149278A1 (en) | Window element | |
JP2006176960A (ja) |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 |
CN208430937U (zh) | 一种防漏水铝合金门窗 | |
JP2005155243A (ja) | 二重ガラス戸構造 | |
CN210177692U (zh) | 一种多功能集装箱房屋 | |
JP6119149B2 (ja) |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 |
CN215761202U (zh) | 一种节能铝合金门窗 | |
CN210860819U (zh) | 一种户外防水洗墙灯 | |
CN211286305U (zh) | 一种新型复合采光板 | |
CN214943736U (zh) | 一种节能型保温窗 | |
CN222295396U (zh) | 一种遮阳幕墙结构 | |
CN211007305U (zh) | 一种商用建筑外墙的玻璃结构 | |
CN221073913U (zh) | 一种具有装饰灯的侧通风窗户及幕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