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006987A - 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06987A
CN114006987A CN202111274623.4A CN202111274623A CN114006987A CN 114006987 A CN114006987 A CN 114006987A CN 202111274623 A CN202111274623 A CN 202111274623A CN 114006987 A CN114006987 A CN 114006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ual
information
reply
input information
a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46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宁
顾旭光
付保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46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069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06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06987A/zh
Priority to US17/977,50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3266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1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06F9/453Help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1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 H04M3/5166Centralised call answering arrangements requiring operator intervention, e.g. call or contact centers for telemarketing in combination with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 systems or voice portals, e.g. as front-e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1Server components or server architectures
    • H04N21/218Source of audio or video content, e.g. local disk arrays
    • H04N21/2187Live f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客户端响应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可以将该询问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确定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的情况下,生成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反馈至客户端输出,来指示该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以使用户依据实际情况可以触发可视化引导信息,客户端响应触发操作,可以按照该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丰富了问答场景中问题回复方式,且无需用户在第一输入信息的获得界面等待回复,极大缩短了问题回复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

Description

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客服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企业,方便用户通过文本、通话等通信方式进行提问,以获得相应的回复信息,在线解决用户问题。
然而,在用户采用某一种通信方式提出询问信息后,客服系统可能处于忙碌状态,需要用户在原通信状态下等待回复,影响了服务质量,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视化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输入信息;
响应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其中,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是在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响应于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可选的,所述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信息内容的可视化回复,包括:
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
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与所触发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回复;或,
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
可选的,所述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包括以下任一种:
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可视化回复;
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回复;
其中,若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包括:
输出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在所述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呈现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所述第一匹配阈值的多个可视化回复各自的标识信息;
响应于对所述标识信息的选择触发操作,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所选择的目标标识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回复。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操作,得到第二输入信息;
执行与所述第二输入信息对应的处理规则,对当前输出的所述可视化回复的回复内容进行处理。
可选的,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包含针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回复内容调整互动入口、回复内容收藏互动入口、回复内容评价互动入口、指定业务类型切换入口以及可视化回复切换入口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互动入口;
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操作,得到第二输入信息,包括:
响应于对任一互动入口的触发操作,获得针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指令。
可选的,所述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包括:
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且处于直播状态的第一直播间信息;
所述响应于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信息内容的可视化回复,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直播间信息的触发操作,输出触发的第一直播间的直播内容;所述直播内容包含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回复。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可视化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
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列队状态,获取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
接收到针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信息,反馈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可选的,所述获取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包括:
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进行语义识别,确定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属的业务类别;
从预存储的多个可视化回复中,筛选属于所述业务类别的多个待定可视化回复;
获取所述多个待定可视化回复各自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确定存在所述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待定可视化回复,依据确定的待定可视化回复,生成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可视化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信息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第一输入信息;
可视化引导信息输出模块,用于响应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其中,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是在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可视化回复输出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可视化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询问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
可视化引导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列队状态,获取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可视化引导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
可视化回复反馈模块,用于接收到针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信息,反馈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如上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程序;
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实现如上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调用并加载,以实现上述可视化交互方法。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视化交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客户端响应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可以将该询问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确定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的情况下,生成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反馈至客户端输出,来指示该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以使用户依据实际情况可以触发可视化引导信息,客户端响应触发操作,可以按照该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丰富了问答场景中问题回复方式,且无需用户在第一输入信息的获得界面等待回复,极大缩短了问题回复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一可选应用环境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可视化交互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可视化交互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终端侧实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终端侧实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终端侧实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出的终端侧实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中,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的一可选页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出的业务服务器侧实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出的业务服务器侧实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一可选应用环境的系统架构图,该应用环境可以是客服应用场景或其他问答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终端11和业务服务器12,其中:
终端11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上网本、智能手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车载设备、机器人、台式计算机、智慧交通设备等电子设备,可以依据应用场景需求确定终端产品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11可以运行能够访问如客服系统等问答应用平台的客户端,以使用户可以通过该客户端访问问答应用平台进行产品问题咨询,请求获得所需的回复。
其中,客户端可以是该问答应用平台相匹配的专用应用程序,也可以是通过加载的该问答应用平台的小程序(即子应用程序)、关注该应用平台构建的公众号等实现问答应用平台访问的社交应用程序,也可以是支持如电话等通信方式,通过应用平台公布的特定通信账号访问应用平台(如拨打客服电话进行产品问题咨询等)的通信应用程序;还可以是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方式,登录问答应用平台的网页应用程序等,本申请对客户端的应用类型不做限制,可以依据用户使用终端11访问问答应用平台的通信方式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详述。
在客服场景下,若用户通过拨打客服电话的方式访问客服应用平台,可以将电话的通信链路分配至客服机器人进行解答,若用户选择人工服务方式,可以将该通信链路分配给能够解答问题的服务工程师,建立用户终端与服务工程师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由该服务工程师解答用户问题;若服务工程师处于忙碌状态,需要用户维持通话状态等待,降低了用户体验,对此可以采用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引导用户针对其提出的问题选择可视化响应方式,获得可视化回复,无需用户继续等待,且丰富交互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文终端侧描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业务服务器12可以是支持如客服系统等问答应用平台的服务业务的服务设备,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台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还可以是能够实现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业务服务器12可以通过有线通信网络或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11进行通信,满足应用需求。
结合上文描述,终端11可以通过如上文描述的多种通信方式访问业务服务器12,如通过其他应用平台的应用程序加载的小程序、公众号等登录客服应用平台等,这种情况下,该应用环境的系统还可以包括相应的通信服务器13,如支持社交应用平台的通信服务业务的社交服务器等,这样,终端发送的询问请求可以通过该通信服务器13转发至业务服务器12,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详述。可以理解,对于不同通信方式,系统可以配置相应类型的通信服务器,支持该通信方式下的数据传输,本申请不做一一举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业务服务器12接收到终端通过任一通信方式发送的询问请求后,通过分析该询问请求包含的第一输入信息,如用户提出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内容的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待回复问题,将该询问请求分配至相应的回复对象,如智能机器人、服务工程师等,如将该询问请求或包含该询问请求的处理任务发送至相应回复对象的任务队列,等待该回复对象处理。
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用户等待时长,提高服务质量,业务服务器12确定任一询问请求处于队列状态,即等待回复状态,可以生成相应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输出,引导用户选择可视化响应方式获得问题的回复信息,如选择进入针对其问题进行答复的直播间,观看直播内容得到问题的回复;或者通过业务服务器反馈的解答该问题的录播视频文件,获知问题的回复等,无需用户始终维持发送询问请求的通信状态进行等待,且丰富了问答交互方式,关于这种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文业务服务器侧描述的方法实施例内容,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应该理解,对于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系统组成,并不局限于上文图1所示系统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更多的设备或组合设备,如用来存储用户终端发送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的不同形式的回复信息、记录问题询问过程产生的历史信息等数据的数据存储设备,支持电话通信的电话交换机,支持其他网络通信的各种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参照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可视化交互方法的计算机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或业务服务器,关于终端和业务服务器的类型及其功能,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申请以计算机设备是业务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通信接口21、存储器22及处理器23,其中:
通信接口21、存储器22及处理器23各自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且通信接口21、存储器22及处理器23之间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进行通信。
通信接口21可以是无线通信模组和/或有线通信模组的接口,如WIFI模块、GPRS模块、GSM模块等通信模组的接口,还可以包括如USB接口、串/并口等接口,用于实现计算机设备内部组成部件之间的数据交互,具体可以依据具体网络通信需求配置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本申请对该通信接口21
存储器22可以存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程序。处理器23可以用于加载执行存储器22存储的程序,实现本申请提出的计算机设备相应侧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各个步骤,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文相应计算机设备侧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处理器23,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本申请对计算机设备包含的各存储器22和处理器23的器件类型不作限制,可以依据计算机设备的相应功能需求确定。
应该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2所示的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如在计算机设备为终端的情况下,参照图3所示的计算机设备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如摄像头、拾音器等至少一个输入设备;如显示器、扬声器等至少一个输出设备;各种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模组;电源管理模组;天线;有线/无线通信模组等,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参照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1,获得第一输入信息;
结合上文对本申请方案的相关描述,用户需要针对某产品进行问题咨询,可以通过电话、社交应用、短信息、客服专属通信客户端等通信方式,接入该产品的客服系统,以请求获得相应的回复。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启动终端上相应的客户端,输入包含一个或多个问题内容的第一输入信息。
可以理解,对于如上文列举的不同通信方式,终端登录产品的客服系统,输出的询问界面可能不同,获得的第一输入信息的形式也会有所差异,如通过电话通信方式进行咨询,输入的问题内容的语音数据,此时可以直接将该语音数据确定为第一输入信息,也可以将对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得到的文本内容确定为第一输入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若用户通过社交应用登录客服系统,可以是通过社交应用加载的客服系统的小程序(即子应用程序),或者关注的公众号等方式,进入客服系统的询问界面,之后,可以通过文本、语音、视频等方式输入问题内容,这种情况下,终端获得的第一输入信息可以与输入方式对应形式的问题内容等,本申请对上述第一输入信息的信息内容及其获得方法不做限制,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上文描述的实现方式。
步骤S12,响应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输出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在客服场景下,按照上文描述的通信方式,使得终端获得包含问题内容的第一输入信息后,可以通过点击发送按钮等方式生成包含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终端可以通过有线通信方式或无线通信方式,将该询问请求发送至客服系统的业务服务器。若终端通过电话等在线语音方式咨询问题,获得用户说的第一输入信息,可以自动生成包含的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通过电话通信所属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设备,如基站等,转发至业务服务器等,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限制。
业务服务器接收到询问请求后,可以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其包含的第一输入信息的信息内容,如至少一个问题内容、咨询对象(如产品)等,以使业务服务器可以依据该信息内容,将依据该询问请求生成的处理任务分配至具备解答该问题的能力的回复对象,如针对该产品的服务工程师、机器人等回复对象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上述询问请求(其可以包含第一输入信息)或包含该询问请求的处理任务,通常会发送至相应回复对象的任务队列,等待该回复对象处理,对于未被处理的询问请求或其处理任务的等待处理状态可以记为队列状态,本申请对队列状态的表示方式不做限制。可以理解,回复对象提取该询问请求或其处理任务进行处理,可以将其从任务队列中删除,可以将其状态从队列状态更新为处理状态,以便管理者或其他对象可以通过该状态,查询某询问请求的状态。
对于处于队列状态的询问请求或其处理任务,可以向相应终端反馈“忙碌中,请稍等”等内容的提示信息,通知用户相应回复对象忙碌,用户可以继续等待。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本申请提出在确定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针对该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未被处理,处于队列状态下,为了减少用户等待时长,可以生成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用于指示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需要说明,本申请对上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内容及其输出形式不做限制,如提示用户是否切换到可视化响应方式,获得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的回复提示信息;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可视化回复的文件、观看地址等,可以依据应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步骤S13,响应于对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按照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继上文描述,用户看到终端输出的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后,可以依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继续等待还是切换到可视化响应方式,来获得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若希望查看可视化回复,可以对当前呈现的可视化引导信息进行触发操作,如触发确定选择可视化响应方式获得可视化回复,或触发想要查看的可视化回复的文件或地址链路等,可以依据可视化引导信息的内容,确定触发操作的实现方式。
终端中的客户端响应上述触发操作,可以生成相应的可视化响应指令,将其发送至业务服务器,由业务服务器获取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可视化回复,如针对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问题的回复直播信息、录播视频文件、直播/视频文件的地址链路等,之后,可以将获取的可视化回复反馈至终端,以使终端按照相应的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所接收到的可视化回复。
其中,关于业务服务器获取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的实现方法,可以参照下文业务服务器侧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可以理解,若可视化回复为可视化文件的地址链路,用户可以点击该地址链路,获取该可视化文件并播放,查看问题解答内容。这种情况下,该可视化文件可以是业务服务器提供,也可以是业务服务器转发的其他应用平台提供的可视化文件,本申请对可视化文件的获取方式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实际应用中,对于上述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可以通过邮件、短消息、语音等通信方式反馈输出,因此,终端可以通过相应的客户端输出接收到的可视化回复,如客服系统专用的业务客户端、各种社交客户端、邮箱等通信客户端,本申请对终端如何输出可视化回复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由此可见,在用户使用终端通过固定的某通信方式(如电话、短消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后,业务服务器确定该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下,无法及时对用户提出的第一输入信息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可以给终端反馈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提醒用户采用可视化响应方式获得问题的解答,这样,用户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触发输出的可视化引导信息,终端可以按照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相应的可视化回复,以实现对用户输入问题的解答,无需用户维持上述通信方式等待,丰富了如客服等问答场景的交互方式,这种可视化回复方式也能够更加清楚、准确地解答用户问题,尤其是涉及复杂处理步骤的解答内容,提高了服务质量。
参照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对上文描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一可选细化实现方法,但并不局限于这种细化实现方法,且该方法仍可以由终端执行,下面将以客服场景为例来说明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实现过程。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21,获得第一输入信息;
步骤S22,响应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输出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关于步骤S21和步骤S22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步骤S23,响应于对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
步骤S24,在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
结合上文实施例对可视化引导信息的相关描述,由于客服系统中服务工程师、机器人等能够解答用户问题的回复对象的数量有限,且每一个回复对象同时服务的用户数量有限,这样,用户通过电话、微信、文本等任一通信方式,向客服系统进行产品咨询的过程中,尤其是向服务工程师进行音频咨询的场景下,往往会遇到排队的情况,即该服务工程师正在忙碌,用户的询问请求加入服务工程师的任务队列,处于队列状态,等待服务工程师空闲接收该询问请求。
为了减少用户等待时长,业务服务器检测到用户的询问请求对应的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可以查询是否有其他方式能够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可以查询是否存在能够解答问题的可视化回复信息,若存在,可以生成相应的可视化引导信息,提示用户切换到可视化响应方式,与业务服务器进行通信,获得所提问题的可视化回复信息。
这种情况下,若用户依据看到的可视化引导信息,确定切换到可视化响应方式获得问题答案,可以对可视化引导信息进行触发操作,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以展示业务服务器查询到的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其中,该回复条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申请对回复条件包含的内容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对于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越高的可视化回复,其包含或对应的可视化信息内容越可能解答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问题,本申请对不同可视化回复与第一输入信息之间的匹配度的获取方法不做限制,可以结合人工智能中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式,对可视化回复包含或对应的可视化信息内容,以及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问题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将得到的该可视化信息内容能解答问题内容的概率,确定为相应可视化回复与该第一输入信息之间的匹配度,但并不局限于这种获取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上文描述的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可视化回复;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回复等,本申请对该第一匹配阈值的数值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由此可见,业务服务器在查询与第一输入信息相匹配的可视化回复的过程中,即可能解答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问题的可视化信息,可以按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描述的方法,直接获得最可能解答用户问题的可视化回复,也就是与第一输入信息的信息内容的匹配度最高的可视化回复,这样,无需用户再一一查询接收到的各可视化回复,获得所需的解答内容。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可视化回复,也可能都能够解答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业务服务器也可以直接从查询到的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可视化回复中,随机选择一可视化回复反馈至终端输出。
示例性的,用户看到可视化引导信息后,不想在继续等待,选择切换到可视化响应方式,业务服务器可以将查询到当前正在解答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问题的任一直播间信息反馈至终端,用户点击进入相应直播间,终端可以输出该直播间的直播内容,通过观看直播内容得知所需回复信息。当然,业务服务器也可以反馈可能会解答用户问题的录播文件(如视频文件)的地址,用户可以点击该地址,获取视频文件进行播放,以获知所需的问题回复等。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用户对同一问题解答内容的理解能力不同,导致相同的可视化回复有的用户可以理解,解决其问题,但有的用户可能无法理解,仍无法解决其提出的该问题,所以说,上述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可视化回复,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该用户的回复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本申请提出直接将预测得到的可能会解答用户问题的可视化回复都反馈至该用户终端输出,由用户依据个人情况选择查看,得到所需问题解答内容。
因此,如上文描述,业务服务器将查询到的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各可视化回复发送至终端,该第一匹配阈值可以是表征相应可视化回复包含或对应的可视化信息能够解答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问题的匹配度临界值,数值大小不做限制。可以理解,在不同场景下,针对不同的第一输入信息,查询与其匹配的可视化回复时对应的第一匹配阈值的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实现有针对性地查询。基于此,在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响应于对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时,终端可以输出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在该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呈现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多个可视化回复各自的标识信息,之后,用户可以从中选择任一标识信息,查看相应的可视化回复,即终端可以响应于对标识信息的选择触发操作,在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所选择的目标标识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回复。
示例性的,业务服务器可以将查询到的可能会包含第一输入信息中问题的解答内容的直播间地址、视频文件地址等可视化回复以列表形式反馈至终端,这样,用户可以从终端输出的可视化回复列表中,选择想要查看的一个可视化回复,如点击某一视频文件地址,进入该视频文件的播放页面查看视频文件内容。需要说明,本申请对业务服务器向终端反馈一个或多个可视化回复的方式不做限制,如短信息、邮件、语音等,可视情况而定。
在本申请提出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响应于对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后,可以在该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展示可视化回复列表,如直播间列表和/或录播视频文件列表,以及每一个可视化回复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标签,以使用户可以通过展示的问题标签,来确定相应可视化回复是针对什么问题进行解答,以便据此选择感兴趣或目标问题对应的可视化回复,如点击该可视化回复,进入相应的直播间观看直播内容,或进入录播视频文件的播放页面观看视频内容等,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限制。
可选的,在用户确定查看的可视化回复,进入可视化信息播放页面,如直播间的直播页面或视频文件的视频播放页面等,可以播放针对业务应用平台的预设宣传信息,如企业或产品简介等,根据需要还可以轮询播放业务应用平台记录用户咨询的热点问题的可视化回复等。
这种情况下,业务服务器可以统计用户终端发送的历史询问请求包含的历史问题(即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内容),在预设时长内出现的次数,即统计各历史问题的频次,将频次大于次数阈值的历史问题确定为热点问题,获取各热点问题对应的可视化热点回复,业务服务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可视化引导信息触发操作后,可以将其推送至该终端,以在该终端的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展示可视化热点回复,以实现相应业务的推广。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获得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包含与第一输入信息相匹配的可视化回复或其标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可以直接在该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中呈现与所触发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回复。示例性的,上述可视化引导信息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可视化回复信息的地址,用户选择可视化响应方式时,可以从输出的可视化引导信息中,选择某一可视化回复信息的地址,访问该地址对应的可视化回复信息,在输出的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该可视化回复信息,如视频、直播内容、文本信息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基于此,以可视化回复为直播间信息(如直播间地址、标识等)为例进行说明,响应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可以输出针对第一输入信息且处于直播状态的第一直播间信息(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直播内容与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直播间地址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是否进入直播间观看,以使终端响应对第一直播间信息的触发操作,输出触发的第一直播间的直播内容,此时,该直播内容可以包含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回复,以解答用户的问题。当然,若所触发的第一直播间的直播内容无法解答用户问题,可以切换到其他直播间观看,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详述。
参照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在上文实施例描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基础上,用户可以针对输出的可视化回复进行互动操作,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描述的互动实现方法,且该方法仍可以由终端执行,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1,获得第一输入信息;
步骤S32,响应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输出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步骤S33,响应于对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在该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关于步骤S31~步骤S33的实现方法,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步骤S34,响应于针对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操作,得到第二输入信息;
步骤S35,执行与第二输入信息对应的处理规则,对当前输出的可视化回复信息的回复内容进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确定当前查看的可视化回复的情况下,可以在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相应的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用户在查看该内容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与其进行互动,如通过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的相应互动入口,输入相应的互动指令,以更新该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的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本申请对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依据应用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参照图7所示的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的页面示意图,上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包含针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回复内容调整互动入口(如图7所示的语音互动入口(“按住说话”按钮)、文本互动入口(“文本信息”按钮)以及图像互动入口(“图像”按钮)等任一个或多个互动按钮)、回复内容收藏互动入口(如图7所示的“收藏”按钮)、回复内容评价互动入口(如图7所示的“点评”按钮)、指定业务类型切换入口(如图7所示的“人工”按钮等)以及可视化回复切换入口(如图7所示的“这不是我遇到的问题”按钮)等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互动入口,本申请对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包含的互动入口及其输出形式不做限制,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图7所示的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上述第二输入信息,可以是用户点击任一互动入口所得到的针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指令(即回复内容互动信息),该互动指令可以包含或表征该互动入口对应的互动方式,本申请对该互动指令的内容及其形式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结合图7所示的互动场景,上述步骤S35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如下实现方法:
若终端响应对回复内容调整互动入口的触发操作,得到回复内容调整信息,如用于指示调整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信息内容的语音数据、文本信息或图像信息等,将其发送至业务服务器,由业务服务器相应该回复内容调整信息,获得调整后的可视化回复信息反馈至终端,以使终端可以依据该回复内容调整信息,在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调整后的可视化回复信息,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的可视化回复为视频文件为例进行说明,在该视频文件播放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本、图像等方式,针对播放视频内容进行提问,即得到第二输入信息,以使业务服务器可以依据第二输入信息,更新终端播放的视频文件的视频内容,实现方法本申请不做限制。
可选的,针对播放的视频内容,用户也可以通过触发相应的互动按钮,控制视频内容暂停播放、跳转至视频文件的特定位置点(如特定时间点等)开始播放视频内容(如控制视频内容前进、后退、重播等),以满足用户对所需视频内容的选择性观看,实现方法本申请不做限制。
若终端响应对回复内容收藏互动入口的触发操作,获得当前输出的可视化回复的待收藏标识信息,记录待收藏标识信息;其中,待收藏标识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获取当前输出的可视化回复,如可视化回复的地址等。基于此,用户观看呈现的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如直播内容、录播视频内容的情况下,用户对该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感兴趣,希望收藏记录以便后续查看,可以点击“收藏”按钮,记录该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的地址或文件,本申请对可视化回复的收藏实现方法不做限制。
其中,对于上述待收藏标识信息可以通过短信、邮件、内容链接等形式推送给用户终端。可选的,关于回复内容收藏互动的实现方法,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上文描述的收藏按钮点击实现方法,还可以参照上文描述的回复内容调整互动方式,通过语音、文本等方式,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相应的回复内容收藏指令,以使业务服务器响应该回复内容收藏指令,按照上文描述的方式,将相应的待收藏标识信息反馈至用户终端。
若用户想要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进行点评,以便提供该可视化回复的业务应用平台,可以依据用户反馈的评价信息进行可视化回复的更新,或针对相应产品的功能改进。因此,如图7所示,用户可以点击“点评”按钮,以使终端响应对回复内容评价触发操作,输出回复内容评价窗口,响应于对回复内容评价窗口的评价输入操作,得到针对回复内容的评价信息,将该评价信息发送至业务服务器,以使业务服务器存储至数据库,以便依据应用需求进行调取统计等,本申请对评价信息的存储方式及其后续应用不做限制,可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与上文描述的针对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的收藏互动实现方法,对于上述评价互动方式,也可以通过语音、文本等方式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相应的回复信息评价指令,之后,按照上文描述方法实现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信息内容的评价,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赘述。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查看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的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不是用户当前提出的问题,即第一输入信息包含的问题,可以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进行切换互动操作,获得相应的滑动切换指令、切换语音指令、切换文本指令或点击“这不是我遇到的问题”这一按钮生成的切换指令,将其发送至业务服务器,以使该业务服务器可以响应切换指令,按照预设规则重新获得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反馈至终端的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进行展示。关于可视化回复的获取过程,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结合上述分析,用户是在通过电话、微信、文本等方式向客服进行咨询的情况下,由于服务服务工程师忙碌无法立即进行回复,才按照上文描述的方式引导用户选择可视化响应方式,观看针对第一输入信息中问题的可视化回复,之后,可以按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描述的方法进行互动,在该过程中,若确定第一输入信息从队列状态切换到处理状态,说明服务工程师可以解答用户问题,可以更新用户终端的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输出的“人工”按钮的显示状态,即更新指定业务类型互动入口的显示状态,如从灰色背景更新为第一颜色背景等,以使用户依据显示状态的变化,得知服务工程师可以解答其问题,可以选择切换到人工服务方式进行咨询。
需要说明,本申请对上述更新指定业务类型互动入口的显示状态的实现方法不做限制,该显示状态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指定业务类型互动入口的背景颜色,且指定业务类型互动入口也并不局限于人工服务按钮,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基于上述分析,用户通过上述方式得知服务工程师现在有空解答问题,即用户原接触队列空闲或队列轮候到第一输入信息,用户可以点击“人工”按钮,切换到人工服务回复页面,即上述用于获得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页面,使得用户终端切换到与服务工程师的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获得服务工程师提供的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回复信息。也就是说,响应指定业务类型切换指令,跳转至指定业务回复页面,获得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回复信息,实现方法本申请不做限制。
可选的,服务工程师也可以依据任务队列中的第一输入信息,主动向用户终端发送回复呼叫请求,用户选择这种通信方式获得问题回复,可以确认应答,终端响应针对该回复呼叫请求的应答操作,建立与服务工程师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连接,获得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回复信息。
需要说明,在如图7所示的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的应用场景下,用户也可以选择切换到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其他可视化响应方式,区别于上文描述的人工服务方式,上文指定业务类型切换指令还可以包括基于社交应用平台的客服系统的询问界面的切换指令等,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中配置相应的互动入口实现,也可以通过语音、文本等方式输入该类业务类型切换指令,实现过程与上文描述的人工服务切换指令的实现过程类似,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步展示解决方案的文本操作步骤,如图7所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左侧所示文本信息,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同步展示方式。对此,终端或业务服务器可以对可视化回复的信息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得到相应的回复文本信息,之后,按照预设同步展示模板,将该回复文本信息与可视化回复的信息内容同步发送至终端,由终端同步展示可视化回复和回复文本信息。
参照图8,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业务服务器执行,在实际应用中,业务服务器可以与用户终端交互,实现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方法,关于交互步骤,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1,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
步骤S42,检测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列队状态,获取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其中,该可视化引导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关于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获取过程及其内容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步骤S43,向终端发送可视化引导信息;
步骤S44,接收到针对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信息,反馈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如图9所示的方法,获取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该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51,对第一输入信息进行语义识别,确定第一输入信息所属的业务类别;
步骤S52,从预存储的多个可视化回复中,筛选属于业务类别的多个待定可视化回复;
步骤S53,获取多个待定可视化回复各自与第一输入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步骤S54,确定存在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待定可视化回复,依据确定的待定可视化回复,生成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基于上述分析,业务服务器可以对业务应用提供所提供的业务进行分类,针对不同业务类别,统计出现频次较高的特定问题,获取针对各特定问题的一种或多种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即录制解答特定问题的视频等,或为服务工程师分配解答各特定问题的处理任务,以创建相应的直播间,由服务工程队相应特定问题进行解答,记录该直播间地址及其关联的问题标识等,将确定为一种可视化回复与相应业务类别关联,但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描述的预先构建不同业务类别的可视化回复的实现方法。
这样,业务服务器获得终端发送的针对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后,可以按照上文描述的方式,从预设的相应业务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回复中,筛选可能会解答用户问题的可视化回复,即上述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待定可视化回复,通过短信息、邮件、语音等通信方式,将其反馈至用户终端,之后,可以按照上文终端侧描述的实现方法,查看可视化回复的信息内容,根据需要还可以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信息内容进行互动。
可以理解,在上文实施例描述的互动实现方法中,可以由业务服务器响应终端发送的相应互动指令,按照相应的处理规则进行处理,满足相应的互动需求,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限制。
参照图10,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从终端侧描述,如图10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输入信息获得模块31,用于获得第一输入信息;
可视化引导信息输出模块32,用于响应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其中,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是在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可视化回复输出模块33,用于响应于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可选的,上述可视化引导信息输出模块32可以包括:
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输出单元,用于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
第一呈现单元,用于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与所触发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回复;或,
第二呈现单元,用于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
可选的,上述第二呈现单元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获得单元: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可视化回复;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回复。
其中,若第二获得单元获得的可视化回复的数量为多个,上述可视化回复输出模块33可以包括:
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输出单元,用于输出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在所述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呈现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所述第一匹配阈值的多个可视化回复各自的标识信息;
可视化回复选择呈现单元,用于响应于对所述标识信息的选择触发操作,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所选择的目标标识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回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互动操作模块34,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操作,得到第二输入信息;
互动处理模块35,用于执行与所述第二输入信息对应的处理规则,对当前输出的所述可视化回复信息的回复内容进行处理。
可选的,上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包含针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回复内容调整互动入口、回复内容收藏互动入口、回复内容评价互动入口、指定业务类型切换入口以及可视化回复切换入口等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互动入口。相应的互动操作模块34可以包括:
互动指令获得单元,用于响应于对任一互动入口的触发操作,获得针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指令;
上述互动处理模块35可以包括:
互动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互动指令对应的互动处理规则,对当前输出的可视化回复的回复内容进行处理
可选的,上述可视化引导信息输出模块32可以包括:
直播间信息输出单元,用于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且处于直播状态的第一直播间信息;
相应地,上述可视化回复输出模块33可以包括:
直播内容输出单元,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直播间信息的触发操作,输出触发的第一直播间的直播内容;所述直播内容包含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回复。
参照图12,为本申请提出的可视化交互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从业务服务器侧描述,如图12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询问请求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
可视化引导信息获取模块42,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列队状态,获取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可视化引导信息发送模块43,用于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
可视化回复反馈模块44,用于接收到针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信息,反馈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可选的,上述可视化引导信息获取模块42可以包括:
业务类别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进行语义识别,确定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属的业务类别;
待定可视化回复筛选单元,用于从预存储的多个可视化回复中,筛选属于所述业务类别的多个待定可视化回复;
匹配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多个待定可视化回复各自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可视化引导信息生成单元,用于确定存在所述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待定可视化回复,依据确定的待定可视化回复,生成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的各种模块、单元等,均可以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相应计算机设备侧(如终端或业务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由该计算机设备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以实现相应侧计算机设备的功能,关于各程序模块及其组合所实现的功能,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相应侧计算机设备的方法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调用并加载,以实现上述相应计算机设备侧的实施例描述的可视化交互方法的各个步骤,实现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赘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各实施例中,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本申请涉及到的术语诸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一个操作、单元或模块与另一个操作、单元或模块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单元、操作或模块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另外,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视化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输入信息;
响应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其中,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是在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响应于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信息内容的可视化回复,包括:
输出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
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与所触发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回复;或,
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包括以下任一种:
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最高的可视化回复;
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回复;
其中,若满足回复条件的可视化回复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包括:
输出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在所述可视化回复列表窗口呈现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匹配度大于所述第一匹配阈值的多个可视化回复各自的标识信息;
响应于对所述标识信息的选择触发操作,在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呈现所选择的目标标识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回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操作,得到第二输入信息;
执行与所述第二输入信息对应的处理规则,对当前输出的所述可视化回复的回复内容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可视化信息查看窗口包含针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回复内容调整互动入口、回复内容收藏互动入口、回复内容评价互动入口、指定业务类型切换入口以及可视化回复切换入口之中的一个或多个互动入口;
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操作,得到第二输入信息,包括:
响应于对任一互动入口的触发操作,获得针对呈现的可视化回复的互动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包括:
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且处于直播状态的第一直播间信息;
所述响应于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信息内容的可视化回复,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直播间信息的触发操作,输出触发的第一直播间的直播内容;所述直播内容包含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回复。
7.一种可视化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
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列队状态,获取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
接收到针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信息,反馈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包括:
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进行语义识别,确定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属的业务类别;
从预存储的多个可视化回复中,筛选属于所述业务类别的多个待定可视化回复;
获取所述多个待定可视化回复各自与所述第一输入信息之间的匹配度;
确定存在所述匹配度大于第一匹配阈值的待定可视化回复,依据确定的待定可视化回复,生成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
9.一种可视化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信息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第一输入信息;
可视化引导信息输出模块,用于响应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其中,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是在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队列状态的情况下生成的,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可视化回复输出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操作,按照所述可视化响应方式,输出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10.一种可视化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询问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询问请求;
可视化引导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入信息处于列队状态,获取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引导信息;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询问请求的可视化响应方式;
可视化引导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
可视化回复反馈模块,用于接收到针对所述可视化引导信息的触发信息,反馈针对所述第一输入信息的可视化回复。
CN202111274623.4A 2021-10-29 2021-10-29 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0069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4623.4A CN11400698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
US17/977,501 US20230132664A1 (en) 2021-10-29 2022-10-31 Visual interact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4623.4A CN11400698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987A true CN114006987A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25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4623.4A Pending CN114006987A (zh) 2021-10-29 2021-10-29 可视化交互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2664A1 (zh)
CN (1) CN1140069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5892A (zh) * 2022-11-08 2023-02-03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基于流媒体的群体标记可视化交互方法
CN117573858A (zh) * 2023-11-15 2024-02-20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2688A (zh) * 2015-08-13 2015-12-16 北京智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与在线客服聊天的方法
CN110597624A (zh) * 2019-08-13 2019-12-2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10971983A (zh) * 2018-09-30 2020-04-07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答疑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8467A (en) * 1997-04-11 1999-11-02 Walker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Partnershi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callers with calls positioned in a queue
US6163779A (en) * 1997-09-29 2000-12-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saving a web page to a local hard drive to enable client-side browsing
US7336779B2 (en) * 2002-03-15 2008-02-26 Avaya Technology Corp. Topical dynamic chat
US20050187913A1 (en) * 2003-05-06 2005-08-25 Yoram Nelken Web-based customer service interface
US7218943B2 (en) * 2004-12-13 2007-05-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ext messaging conversation user interface functionality
US8265708B2 (en) * 2008-08-04 2012-09-11 Apple Inc. Outgoing telephone call indication
US9864952B2 (en) * 2014-05-27 2018-01-09 Genesys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Inc. Controlled question and answer knowledge system management confirming customer does not want to terminate/cancel service/relationship
US9826092B2 (en) * 2015-08-05 2017-11-21 Intui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 queue messaging
US10129396B1 (en) * 2016-11-22 2018-11-13 Jpmorgan Chase Bank, N.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lf-service while on hold during a customer interaction
US20190146647A1 (en) * 2017-11-16 2019-05-16 [24]7.ai,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llaboration among enterprise agents
US11533397B1 (en) * 2020-03-27 2022-12-20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On-hold experien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2688A (zh) * 2015-08-13 2015-12-16 北京智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与在线客服聊天的方法
CN110971983A (zh) * 2018-09-30 2020-04-07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答疑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97624A (zh) * 2019-08-13 2019-12-20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建立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5892A (zh) * 2022-11-08 2023-02-03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基于流媒体的群体标记可视化交互方法
CN117573858A (zh) * 2023-11-15 2024-02-20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32664A1 (en)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0149B (zh) 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302094B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US20050050151A1 (en) Scalable instant messaging architecture
US95212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ling terminal to join conference
WO2007111426A1 (en) Multimodal network community system for rapid message transmission to multiple specific person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1147268B (zh) 一种群组聊天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161118B2 (en) Active polling technique
US20230132664A1 (en) Visual intera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300046B (zh) 一种业务咨询控制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WO2022078397A1 (zh) 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4036A (zh) 提供问题咨询服务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556279B (zh) 消息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90648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live computer network events
CN114005440A (zh) 基于语音交互的问答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94540A (zh) 多主题对话的通信控制装置和方法、及计算机处理设备
CN106161188B (zh)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9308298B (zh) 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系统
CN114449301B (zh) 物品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5320B (zh) 消息显示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172377B1 (ko) 통신 방식의 전환 시 대화 이력을 제공하는 컨택 관리 장치
CN11115883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91417B (zh) 网络社交内的好友动态信息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9150696B (zh) 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客户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31621A (zh) 来电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949737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