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3201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93201B CN113993201B CN202111211280.7A CN202111211280A CN113993201B CN 113993201 B CN113993201 B CN 113993201B CN 202111211280 A CN202111211280 A CN 202111211280A CN 113993201 B CN113993201 B CN 1139932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transmission power
- equipment
- interference
- rece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02 evapor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3—Pow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设备,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包括: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干扰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干扰设备不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接收设备。本申请用以解决多个设备使用同一个信道,导致设备之间通信异常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通信环境里,可能存在相同信道的多个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或者存在不同信道的多个BSS,在BSS下挂载着单个WiFi设备,单个mesh网络设备,或者是多个mesh网络设备,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设备之间通过既定的信道进行通讯。
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s,也称无线网状网、无线网格网等)的设备之间进行通讯时会因为BSS服务下的其他相同信道的子设备造成的信道干扰,导致设备之间通讯异常。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多个设备使用同一个信道,导致设备之间通信异常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包括:
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
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所述干扰设备为所述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所述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所述干扰设备不包括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所述接收设备。
可选地,所述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量;
根据所述通信距离,和/或所述数据量,获取所述目标传输功率。
可选地,所述获取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包括:
发送心跳包至所述接收设备;
接收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心跳包返回的确认数据;
获取发送所述心跳包的发送时刻,以及接收所述确认数据的接收时刻;
根据所述发送时刻和所述接收时刻,获取所述通信距离。
可选地,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和所述通信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或,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和所述数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包括:
获取所述干扰设备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的目标数据量;
比较所述目标数据量和预设数据量阈值;
若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预设数据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干扰设备和所述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由所述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获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配置于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所述干扰设备为所述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所述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所述干扰设备不包括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所述接收设备。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通信距离获取模块,数据量获取模块和目标传输功率获取模块;
所述通信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所述数据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目标传输功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距离,和/或所述数据量,获取所述目标传输功率。
可选地,所述通信距离获取模块,包括发送子模块、接收子模块、第一获取子模块和第二获取子模块;
所述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心跳包至所述接收设备;
所述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心跳包返回的确认数据;
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发送所述心跳包的发送时刻,以及接收所述确认数据的接收时刻;
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刻和所述接收时刻,获取所述通信距离。
可选地,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和所述通信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或,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和所述数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确定使用模块;
所述确定使用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确定使用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子模块、比较子模块、处理子模块;
所述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干扰设备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的目标数据量;
所述比较子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目标数据量和预设数据量阈值;
所述处理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预设数据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干扰设备和所述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由所述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获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发送设备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干扰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干扰设备不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接收设备。在存在和发送设备使用同一个信道的干扰设备时,通过调整发送设备的传输功率,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解决了多个设备使用同一个信道,导致设备之间通信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传输功率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s,也称无线网状网、无线网格网等)是一种基于多跳路由、对等网技术的新型网络结构,作为一种无线互联的通信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mesh网络协议大部分都是基于固定组网环境,mesh网络中可以包含几十个节点设备。mesh网络通过连接路由器实现连接因特网,和路由器连接的节点称为根节点,和根节点连接的节点称为子节点,子节点除了跟根节点连接以外,各个子节点之间也互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设备,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发送设备是指待发送数据的设备,例如,设备A待发送数据至设备B,即设备A待与设备B通信,设备A即为发送设备,设备B即为接收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101,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
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通信时,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工作在同一个信道。信道标识,是指能够唯一确定设备使用的信道的参数。在WiFi6标准中,使用BSS Color着色机制,信道标识为color(颜色)标识,通信报文中携带color标识,color标识相同表示设备工作在同一个信道,存在信道干扰,color标识不同表示设备工作在不同信道,不存在信道干扰,能够正常通信。本申请中以信道标识为color标识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制信道标识仅为color标识。
步骤102,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干扰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干扰设备不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干扰设备是指信道标识和发送设备的信道标识相同的,除了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以外,且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设备。其中,通信参数包括时延、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根据需要,通信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通信参数用于表示设备的通信质量。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可以是时延大于预设时延,可以是误码率大于预设误码率,也可以是时延大于预设时延,且误码率大于预设误码率。通信参数满足预设条件,表明干扰设备正在通信且受到了干扰。例如:设备A是发送设备,设备B是接收设备,设备A的信道标识是red,信道标识为red的设备为设备A、设备B、设备C、设备D,且设备C和设备D通信的误码率大于预设误码率,则干扰设备为设备C和设备D。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干扰设备和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由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获得。
mesh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设备之间可以相互通信,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能够获取mesh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能够监听mesh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设备的通信报文,通信报文中携带color标识和设备标识,其中,设备标识是指能够唯一确定设备的参数,例如,设备标识可以是MAC地址(Media AccessControl Address,局域网地址)。
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从mesh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设备的通信报文中,提取出color标识和设备标识。并根据color标识和设备标识,建立干扰信息对照表。干扰信息对照表中,存储有color标识和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干扰信息对照表中按照color标识进行分类存储。例如:设备A的color标识为red,设备B的color标识为red,设备C的color标识为red,设备D的color标识为blue,设备E的color标识为blue,设备F的color标识为blue,设备G的color标识为blue,干扰信息对照表中按照color标识进行分类存储,干扰信息对照表中存储的为:color标识为red,对应的设备标识为设备A的MAC地址、设备B的MAC地址和设备C的MAC地址;color标识为blue,对应的设备标识为设备D的MAC地址、设备E的MAC地址、设备F的MAC地址和设备G的MAC地址。
每个设备使用的信道是不变的,即每个设备的信道标识是固定的,发送设备只需要接收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发送的这个干扰信息对照表,查询这个干扰信息对照表,就能判断是否存在信道标识对应的干扰设备。其中,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也可以包括发送设备,也可以是发送设备查询发送设备自身存储的这个干扰信息对照表。
步骤103,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接收设备。
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可以是控制初始传输功率提高至目标传输功率,可以是控制初始传输功率降低至目标传输功率,也可以是控制初始传输功率保持不变,且指示干扰设备从初始传输功率提高至目标传输功率。例如:设备A是发送设备,设备B是接收设备,干扰设备为设备C和设备D,可以控制设备A和设备B的初始传输功率提高至目标传输功率,设备C和设备D的传输功率不变,也可以控制设备A和设备B的传输功率不变,设备C和设备D的初始传输功率提高至目标传输功率,尽量避免设备A和设备B之间的通信和设备C和设备D之间的通信互相干扰,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在存在和发送设备使用同一个信道的干扰设备时,通过调整发送设备的传输功率,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解决了多个设备使用同一个信道,导致设备之间通信异常的问题。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之前,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201,获取和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获取和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包括:发送心跳包至接收设备;接收该接收设备根据心跳包返回的确认数据;获取发送心跳包的发送时刻,以及接收确认数据的接收时刻;根据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获取通信距离。
其中,确认数据为接收设备确认收到发送设备发送的心跳包之后,发送给发送设备的确认信息。根据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获取通信距离,具体为:根据接收时刻和发送时刻的差值,获取通信距离。
通信距离不需要每次都重新获取,可以是在同一个color标识对应的设备之间都没有通信时,该color标识对应的任一个设备,根据干扰信息对照表,分时段向该color标识对应的其他各个设备发送心跳包,获取该color标识对应的其他各个设备根据心跳包返回的确认数据,获取发送心跳包的发送时刻,和接收确认数据的接收时刻,根据接收时刻和发送时刻的差值,获取该color标识对应的各个设备之间通信距离。若在心跳轮询过程中发生设备间的非心跳通讯,说明该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中有设备正在通信,则停止心跳检测,避免通信异常。可以将通信距离和一个标准值进行除法,得到一个比例系数,称为设备心跳系数,将设备心跳系数也存储到干扰信息对照表中。当需要获取通信距离时,直接查询干扰信息对照表中对应的设备心跳系数即可。也可以在干扰信息对照表中将各个设备的设备心跳系数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由于mesh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设备具有移动性,位置可能发生变动,所以需要动态调整干扰信息对照表中的设备心跳系数,可以是定期发送心跳包,确定设备心跳系数,也可以在某个设备移动时,该移动的设备向使用同一个信道的设备发送心跳包,更新设备心跳系数。
步骤202,获取待发送的数据量。
步骤203,根据通信距离,和/或数据量,获取目标传输功率。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目标传输功率和通信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或,目标传输功率和数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正相关关系是指自变量增长,因变量也跟着增长。目标传输功率和通信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通信距离越长,目标传输功率越大。目标传输功率和数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待发送的数据量越大,目标传输功率越大。目标传输功率和通信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目标传输功率和数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是指通信距离越长,待发送的数据量越大,目标传输功率越大。
在通信距离长、或者待发送的数据量大、或者通信距离长且待发送的数据量大的情况下,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能够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待发送的数据量和传输时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待发送的数据量和传输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在参照对照表中,参照对照表是通过大量实验测试得出的,不需要动态调整。根据通信距离,和/或数据量,获取目标传输功率,可以是根据待发送的数据量在参照对照表中查找到对应的传输时长,根据通信距离,和/或传输时长,获取目标传输功率。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之前,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确定干扰设备正在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在确定干扰设备正在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的情况下,需要控制初始传输功率提高至目标传输功率,如果干扰设备之间只是定时地传输心跳包来维持通信链路的连接,则不需要控制初始传输功率提高至目标传输功率,这样能够节省传输功率,降低传输能耗。
而且,在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之后,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干扰设备数据包传输完毕,则将目标传输功率调整至初始传输功率。在控制初始传输功率提高至目标传输功率之后,干扰设备数据包传输完毕,将目标传输功率降低至初始传输功率,能够节省传输功率,降低传输能耗。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确定干扰设备正在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包括:获取干扰设备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的目标数据量;比较目标数据量和预设数据量阈值;若目标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阈值,则确定干扰设备正在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预设数据量阈值可以是大于维持通信链路的连接的心跳包的数据量的预设值。若目标数据量大于预设数据量阈值,说明干扰设备之间不是在传输心跳包来维持通信链路的连接,而是正在通信,传输数据量大的数据包。
也可以是用来维持通信链路的连接的心跳包中包含某个特定字段,而通信传输的数据包中则不包含这个特定字段,若检测到干扰设备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的数据中不包含这个特定字段,则确定干扰设备正在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数据传输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301,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监听mesh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设备的通信报文,通信报文中携带color标识和MAC地址,根据color标识和MAC地址,建立干扰信息对照表。
步骤302,发送设备发送心跳包至接收设备,接收该接收设备根据心跳包返回的确认数据,获取发送心跳包的发送时刻,以及接收确认数据的接收时刻,根据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获取通信距离,将通信距离和一个标准值进行除法,得到一个比例系数,称为设备心跳系数,将设备心跳系数也存储到干扰信息对照表中。
步骤303,动态调整干扰信息对照表的信息。
步骤304,发送设备根据待发送的数据量和传输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找传输时长,根据传输时长和通信距离,确定传输功率优化系数。
步骤305,根据初始传输功率和传输功率优化系数,计算目标传输功率。
步骤306,发送设备按照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接收设备。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发送设备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干扰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干扰设备不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接收设备。在存在和发送设备使用同一个信道的干扰设备时,通过调整发送设备的传输功率,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解决了多个设备使用同一个信道,导致设备之间通信异常的问题。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配置于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该装置主要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
确定模块402,用于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所述干扰设备为所述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所述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所述干扰设备不包括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处理模块403,用于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所述接收设备。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通信距离获取模块,数据量获取模块和目标传输功率获取模块;
所述通信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所述数据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数据量;
所述目标传输功率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距离,和/或所述数据量,获取所述目标传输功率。
可选地,所述通信距离获取模块,包括发送子模块、接收子模块、第一获取子模块和第二获取子模块;
所述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心跳包至所述接收设备;
所述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心跳包返回的确认数据;
所述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发送所述心跳包的发送时刻,以及接收所述确认数据的接收时刻;
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刻和所述接收时刻,获取所述通信距离。
可选地,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和所述通信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或,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和所述数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确定使用模块;
所述确定使用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确定使用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子模块、比较子模块、处理子模块;
所述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干扰设备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的目标数据量;
所述比较子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目标数据量和预设数据量阈值;
所述处理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预设数据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干扰设备和所述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由所述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获得。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主要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和通信总线503,其中,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通过通信总线5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存储器502中存储有可被处理器501执行的程序,处理器501执行存储器502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干扰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干扰设备不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接收设备。
上述电子设备中提到的通信总线50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5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501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微波等)方式向另外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等)、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包括:
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
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所述干扰设备为所述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所述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所述干扰设备不包括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检测到干扰设备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的数据中不包含特定字段,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特定字段为用于维持通信链路的连接的心跳包中包含的特定字段;
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所述接收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量;
根据所述通信距离,和/或所述数据量,获取所述目标传输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和所述接收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包括:
发送心跳包至所述接收设备;
接收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心跳包返回的确认数据;
获取发送所述心跳包的发送时刻,以及接收所述确认数据的接收时刻;
根据所述发送时刻和所述接收时刻,获取所述通信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和所述通信距离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或,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和所述数据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包括:
获取所述干扰设备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的目标数据量;
比较所述目标数据量和预设数据量阈值;
若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预设数据量阈值,则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设备和所述信道标识的对应关系由所述mesh网络中的至少一个节点设备获得。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发送设备,所述发送设备为mesh网络中的任一节点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信使用的信道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存在干扰设备,其中,所述干扰设备为所述mesh网络中的节点设备,所述干扰设备在通信时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且所述干扰设备不包括所述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检测到干扰设备使用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的数据中不包含特定字段,确定所述干扰设备正在使用所述信道标识对应的信道传输数据包,特定字段为用于维持通信链路的连接的心跳包中包含的特定字段;
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初始传输功率调整至目标传输功率,并按照所述目标传输功率发送数据至所述接收设备。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11280.7A CN113993201B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11280.7A CN113993201B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93201A CN113993201A (zh) | 2022-01-28 |
CN113993201B true CN113993201B (zh) | 2023-11-10 |
Family
ID=7973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11280.7A Active CN113993201B (zh) | 2021-10-18 | 2021-10-18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932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14126B (zh) * | 2022-08-05 | 2024-03-29 | 浙江瑞瀛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ZigBee通讯抗干扰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8139175B (zh) * | 2024-03-02 | 2025-01-10 | 全讯汇聚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无线网络资源调控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8082A (zh) * | 2007-03-12 | 2007-08-15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点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
CN101697624A (zh) * | 2009-10-30 | 2010-04-21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同频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及接入点设备 |
CN103238281A (zh) * | 2010-08-25 | 2013-08-07 | Utc消防及保安公司 | 无线嵌入式系统的频率捷变 |
CN107432000A (zh) * | 2014-06-25 | 2017-12-01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在干扰状况下增强无线个域网性能的技术 |
CN108184272A (zh) * | 2018-01-12 | 2018-06-19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处理的方法、干扰处理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9413730A (zh) * | 2018-12-14 | 2019-03-01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调整方法、接入控制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0166151A (zh) * | 2018-02-12 | 2019-08-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N111836276A (zh) * | 2019-04-17 | 2020-10-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优化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无线局域网设备及芯片 |
CN112615823A (zh) * | 2020-12-04 | 2021-04-06 | 广东亚太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加密的私有加密通信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97163B2 (en) * | 2010-03-11 | 2014-11-25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US11330600B2 (en) * | 2020-01-24 | 2022-05-1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hesive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2021
- 2021-10-18 CN CN202111211280.7A patent/CN1139932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8082A (zh) * | 2007-03-12 | 2007-08-15 |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点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
CN101697624A (zh) * | 2009-10-30 | 2010-04-21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同频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及接入点设备 |
CN103238281A (zh) * | 2010-08-25 | 2013-08-07 | Utc消防及保安公司 | 无线嵌入式系统的频率捷变 |
CN107432000A (zh) * | 2014-06-25 | 2017-12-01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在干扰状况下增强无线个域网性能的技术 |
CN108184272A (zh) * | 2018-01-12 | 2018-06-19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扰处理的方法、干扰处理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0166151A (zh) * | 2018-02-12 | 2019-08-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N109413730A (zh) * | 2018-12-14 | 2019-03-01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调整方法、接入控制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1836276A (zh) * | 2019-04-17 | 2020-10-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优化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无线局域网设备及芯片 |
CN112615823A (zh) * | 2020-12-04 | 2021-04-06 | 广东亚太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加密的私有加密通信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93201A (zh) | 2022-0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93201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0623237B2 (en) | Method of managing zigbee network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
US8787330B2 (en) | Dense mesh network communications | |
JP3149928B2 (ja) |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のチャネル選択方法及びチャネル選択装置 | |
CN108347346B (zh) | 一种mesh网络内设备升级方法 | |
US9468025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evice connections in an extended network environment | |
WO2022062931A1 (zh) | 网络异常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3965474A (zh) | 网络质量评估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886735A (zh) | 一种信标发送方法及装置、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 |
CN106330723B (zh) | 网络邻居设备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 |
EP4038837A1 (en) | Quality of experience measurements for control of wi-fi networks | |
US11902939B2 (en) | Communication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 |
WO2022110927A1 (zh) | 一种识别接入点部署位置的方法以及位置识别设备 | |
CN106797261B (zh) | 基于分组间接收功率的补救动作 | |
CN114786241B (zh) | 选网方法以及相关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885613B (zh) | 基于sig mesh的组网方法、节点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 | |
KR20210002548A (ko) | 멀티캐스트 패킷 처리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 |
US11388090B2 (en) | Bandwid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measurement device | |
US9942123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mmunication in network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nodes | |
CN113873612A (zh) | 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WO2015005328A1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9473597B2 (en) | Implementing multiple MAC protocols using a sing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 |
US12238807B2 (en) | DRX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 |
US11877318B2 (en) | Channel assessment in a single contention-free channel access period | |
US20250116767A1 (en) | Method for receiving sensing signal and device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