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981937B -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1937B
CN113981937B CN202111159436.1A CN202111159436A CN113981937B CN 113981937 B CN113981937 B CN 113981937B CN 202111159436 A CN202111159436 A CN 202111159436A CN 113981937 B CN113981937 B CN 113981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 bit
slide rail
layered
shell
bi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94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81937A (zh
Inventor
刘涛
费梓航
郭磊
邓生贵
刘小丽
张家瑞
苏秀婷
张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11594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1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1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1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81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1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00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10/00Drill b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原位监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检测多个不同层位不同方向的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的布放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设备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安装后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S2.将设备整体一次贯入土层中;S3.将底部钻头部上方的分层钻头部贯入土层中;S4.将其他的数个分层钻头部,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重复步骤S3的操作,从下至上依次完成各层位的监测布设。其实现了在同一时刻针对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土体进行物化性质监测,从而可以得到实时、立体的数据网,为地层的研究提供全面、详尽、连续的数据。

Description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原位监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检测多个不同层位不同方向的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的布放方法。
背景技术
地层的物化性质包括酸碱度、孔隙水压力、Eh(氧化还原电位)、土体温度、土体性质等。以孔隙水为例,孔隙水压力是土体中由孔隙水所承担或传递的压力,原位孔隙水压力观测可以反映土体性质特征,能够有效的反映动力地质过程,在工程运作、科学实践、资源开发、灾害机理研究方面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所以研究孔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必要性。
目前国际较为先进的孔压测量技术有压差式光纤传感器测量方式,能够对测点位置进行详实有效的监测。但由于该技术手段只能在某一时刻单点测定,导致无法对该区域土体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测定与结果分析。而目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通常采用多次插拔的方式,使感应探头处于不同的位置,以此测定不同位置的孔压,但在多次插拨的过程中,土体已经经受了扰动,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的数据结果之间有一定的出入。
另外,现有的地层物化性质监测探杆的监测区域较为局限,无法在某一时刻实现对测量区域实现立体的监测,导致后续分析不具有连续全面性,无法整体的研究该区域的孔压分布与性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其实现了在同一时刻针对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土体进行物化性质监测,从而可以得到实时、立体的数据网,为地层的研究提供全面、详尽、连续的数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设备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安装后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
所述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包括底部钻头部和数个分层钻头部,底部钻头部和数个分层钻头部之间通过中央连接杆依次连接,底部钻头部固定位于中央连接杆的底部,数个分层钻头部依次连接在中央连接杆的外部;
所述底部钻头部包括底部总钻探头、外壳Ⅰ和外滑轨Ⅰ,外壳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总钻探头,外壳Ⅰ的顶部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数个外滑轨Ⅰ,数个外滑轨Ⅰ之间存在间隙,外滑轨Ⅰ的底部与外壳Ⅰ固定连接,外滑轨Ⅰ的顶部固定有朝向外壳Ⅱ方向的上卡扣Ⅰ,外壳Ⅰ的中心沿其轴向设有中心盲孔,中心盲孔的底部固定有底部插槽,插槽与中央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底部钻头部与中央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分层钻头部包括外壳Ⅱ、外滑轨Ⅱ、内滑轨和侧向钻探头,外壳Ⅱ的顶部均匀间隔固定有数个外滑轨Ⅱ,相邻两外滑轨Ⅱ之间存在间隙,外滑轨Ⅱ的底部与外壳Ⅱ固定连接,外滑轨Ⅱ的顶部朝向外壳Ⅱ的方向固定有上卡扣Ⅱ,外壳Ⅱ的底部均匀间隔固定有数个侧向钻探头;
所述相邻两侧向钻探头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内滑轨,内滑轨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对应设置,内滑轨的外径小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的内径,且内滑轨位于其下方的分层钻头部的外滑轨Ⅱ/底部钻头部的外滑轨Ⅰ的内侧,内滑轨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之间沿竖直方向相对滑动,内滑轨的顶端与外壳Ⅱ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内滑轨的底部圆周边缘固定有下卡扣,下卡扣与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呈对应设置,且下卡扣的外径大于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的内径;
所述侧向钻探头的顶部与外壳Ⅱ的底部固定连接,侧向钻探头的底部为自由端,侧向钻探头的下端分别位于其下方的相邻两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之间的间隙内,侧向钻探头为柔性杆,外壳Ⅰ上对应相邻两外滑轨Ⅰ之间和外壳Ⅱ上对应相邻两外滑轨Ⅱ之间的间隙底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向外导向型的弧形导向槽;
所述中央连接杆的中下部设有可伸缩杆,中央连接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个可伸缩凸起,对应的在各分层钻头部的外壳Ⅱ或内滑轨的内表面固定有侧向插槽,可伸缩凸起伸入或拔出侧向插槽;
当整个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分层钻头部与其相邻的分层钻头部/底部钻头部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外滑轨Ⅰ顶部的上卡扣Ⅰ或外滑轨Ⅱ顶部的上卡扣Ⅱ与其相邻的内滑轨底部的下卡扣接触,可伸缩杆处于拉伸状态,中央连接杆的长度最长,可伸缩凸起插入侧向插槽内,中央连接杆与底部钻头部、各分层钻头部之间固定连接;
S2.将设备整体一次贯入土层中;
S3.将底部钻头部上方的分层钻头部贯入土层中。
控制底部钻头部上方的分层钻头部的侧向插槽内的可伸缩凸起收回,中央连接杆与该分层钻头部之间分离,底部钻头部和分层钻头部之间相对运动,对中央连接杆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可伸缩杆压缩,在压力和分层钻头部的自身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分层钻头部向底层钻头部方向运动;
在底层钻头部和分层钻头部相互迫近的过程中,侧向钻探头逐渐插入至底层钻头部的外滑轨Ⅰ之间的间隙底部并最终与间隙底部的弧形导向槽接触,在弧形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侧向钻探头向外壳Ⅰ的外部弯折并逐渐插入周围的土体中,当分层钻头部的外壳Ⅱ下部与底层钻头部的顶部接触时,分层钻头部无法继续向下运动,此时侧向钻探头完全插入周围土体内,控制与该层对应的可伸缩凸起插入侧向插槽内,实现该分层钻头部与中央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完成该层位的监测布设;
S4.将其他的数个分层钻头部,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重复步骤S3的操作,从下至上依次完成各层位的监测布设。
本发明中,上述步骤S2中,利用底部总钻探头做钻进运动,将整个设备整体贯入土层中,将设备贯入指定深度后,停止贯入。
所述侧向钻探头的外表面表面高于内滑轨的外表面,在相邻两内滑轨之间形成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的外径。限位凸起对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和内滑轨之间只能沿竖直方向相对运动,不能做水平方向的运动。
所述沿中央连接杆轴向的各可伸缩凸起的位置之间沿周向呈交错设置,对应的在外壳Ⅱ或内滑轨内表面的侧向插槽也呈交错设置。通过交错设置可以保证整个中央连接杆的受力较为均衡,防止整套设备只在同一垂向位置叠加虚弱区从而导致其强度降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布设方法中采用了在竖直方向设置多层位监测探头和在每层位设置数个可侧向向外伸出的侧向钻探头相结合的设备,实现了对指定区域的孔压进行只需一次贯入、且能够长期立体监测的效果,可以在同一时刻对不同深度、不同方位的土体进行物化性质监测,得到实施立体的数据网,为地层的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相近连续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端钻头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层钻头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中央总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该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总钻探头;2外壳Ⅱ;3上卡扣Ⅱ;4侧向钻探头;5下卡扣;6内滑轨;7外滑轨Ⅱ;8弧形导向槽;9中央连接杆;10可伸缩凸起;11底部插槽;12侧向插槽;13可伸缩杆;14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发明所述的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设备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安装后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
如图1所示,该设备包括底部钻头部和数个分层钻头部,底部钻头部和数个分层钻头部之间通过中央连接杆9依次连接,底部钻头部位于中央连接杆9的底部,数个分层钻头部依次连接在中央连接杆9的外部。
如图2所示,底部钻头部包括底部总钻探头1、外壳Ⅰ和外滑轨Ⅰ,外壳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总钻探头1,外壳Ⅰ的顶部间隔固定连接有数个外滑轨Ⅰ,数个外滑轨Ⅰ之间存在间隙,外滑轨Ⅰ的底部与外壳Ⅰ固定连接,外滑轨Ⅰ的顶部固定有朝向外壳Ⅰ方向的上卡扣Ⅰ。外壳Ⅰ的外形呈圆柱形,外滑轨Ⅰ沿外壳Ⅰ顶部表面的圆周边缘均匀间隔设置。外壳Ⅰ的中心沿其轴向设有中心盲孔,中心盲孔的底部固定有底部插槽12,插槽12与中央连接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底部钻头部与中央连接杆9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分层钻头部包括外壳Ⅱ2、外滑轨Ⅱ7、内滑轨6和侧向钻探头4,外壳Ⅱ2的顶部间隔固定有数个外滑轨Ⅱ7,相邻两外滑轨Ⅱ7之间存在间隙,外滑轨Ⅱ7的底部与外壳Ⅱ2固定连接,外滑轨Ⅱ7的顶部朝向外壳Ⅱ2的方向固定有上卡扣Ⅱ3。外壳Ⅱ2的底部间隔固定有数个侧向钻探头4,外壳Ⅱ2的外形呈圆柱形,外滑轨Ⅱ7沿外壳Ⅱ顶部表面的圆周边缘均匀间隔设置,侧向钻探头4沿外壳Ⅱ底部表面的圆周边缘均匀间隔设置。
相邻两侧向钻探头4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内滑轨6,内滑轨6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7对应设置,内滑轨6的外径小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7的内径,且内滑轨6位于其下方的分层钻头部的外滑轨Ⅱ7/底部钻头部的外滑轨Ⅰ的内侧。侧向钻探头4的外表面表面高于内滑轨6的外表面,因此在相邻两内滑轨6之间形成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的外径大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7的外径。当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7沿内滑轨6上下滑动的过程中,限位凸起14对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7起到了限位作用,使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7和内滑轨6之间只能沿竖直方向相对运动,不能做水平方向的运动。内滑轨6的顶端与外壳Ⅱ2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内滑轨6的底部圆周边缘固定有下卡扣5,下卡扣5与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3呈对应设置,且下卡扣5的外径大于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3的内径,当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3运动至下卡扣5处时,下卡扣5对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3起到了限位作用,使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3无法继续向下运动,保证了内滑轨6和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7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
侧向钻探头4的顶部与外壳Ⅱ2的底部固定连接,侧向钻探头4的底部为自由端,侧向钻探头4的下端分别位于其下方的相邻两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7之间的间隙内。侧向钻探头4为柔性杆,具有可弯折形。外壳Ⅰ上对应相邻两外滑轨Ⅰ之间和外壳Ⅱ上对应相邻两外滑轨Ⅱ之间的间隙底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弧形导向槽,弧形导向槽8的弧形导向槽呈上宽下窄状,侧面为弧形,具有向外导向型。
如图4所示,中央连接杆9的中下部设有可伸缩杆13,可伸缩杆13实现了中央连接杆9的长度可调。中央连接杆9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个可伸缩凸起10,对应的在各分层钻头部的外壳Ⅱ2或内滑轨6的内表面固定有侧向插槽12,可伸缩凸起10可伸入或拔出侧向插槽12。
沿中央连接杆9轴向的各可伸缩凸起10的位置之间沿圆周方向呈交错设置,对应的在外壳Ⅱ2或内滑轨6内表面的侧向插槽12也呈交错设置,通过交错设置可以保证整个中央连接杆的受力较为均衡,防止整套设备只在同一垂向位置叠加虚弱区从而导致其强度降低。
当整个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分层钻头部与其相邻的分层钻头部/底部钻头部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外滑轨Ⅰ顶部的上卡扣Ⅰ或外滑轨Ⅱ顶部的上卡扣Ⅱ与其相邻的内滑轨底部的下卡扣5接触,此时可伸缩杆13处于拉伸状态,中央连接杆9的长度最长,中央连接杆9的底部固定插入底部钻头部的底部区插槽内,实现了中央连接连接杆9与底部钻头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可伸缩凸起10处于伸出状态,且可伸缩凸起10插入侧向插槽12内,此时中央连接杆9与各分层钻头部之间固定连接。
第二步,将设备整体一次贯入土层中。
利用底部总钻探头1做钻进运动,将整个设备整体贯入土层中,将设备贯入指定深度后,停止贯入。
第三步,将底部钻头部上方的分层钻头部贯入土层中。
控制底部钻头部上方的分层钻头部的侧向插槽12内的可伸缩凸起10收回,中央连接杆9与该分层钻头部之间分离,此时底部钻头部和分层钻头部之间可以相对运动,对中央连接杆9施加向下的压力,将可伸缩杆13压缩,在压力和分层钻头部的自身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分层钻头部向底层钻头部方向运动。
在底层钻头部和分层钻头部相互迫近的过程中,侧向钻探头4逐渐插入至底层钻头部的外滑轨Ⅰ之间的间隙底部并最终与间隙底部的弧形导向槽8接触,在弧形导向槽8的导向作用下,侧向钻探头4向外壳Ⅰ的外部弯折并逐渐插入周围的土体中,当分层钻头部的外壳Ⅱ下部与底层钻头部的顶部接触时,分层钻头部无法继续向下运动,此时侧向钻探头完全插入周围土体内,完成该层位的监测布设。最后,控制与该层对应的可伸缩凸起10插入侧向插槽12内,实现该分层钻头部与中央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四步,将其他的数个分层钻头部,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重复上述第三步的操作,从下至上依次完成各层位的监测布设,最终完成多层位多方向的地层物化性质检测设备的布放。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地层物化性质检测设备布放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设备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安装后的设备处于初始状态:
所述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包括底部钻头部和数个分层钻头部,底部钻头部和数个分层钻头部之间通过中央连接杆依次连接,底部钻头部固定位于中央连接杆的底部,数个分层钻头部依次连接在中央连接杆的外部;
所述底部钻头部包括底部总钻探头、外壳Ⅰ和外滑轨Ⅰ,外壳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总钻探头,外壳Ⅰ的顶部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数个外滑轨Ⅰ,数个外滑轨Ⅰ之间存在间隙,外滑轨Ⅰ的底部与外壳Ⅰ固定连接,外滑轨Ⅰ的顶部固定有朝向外壳Ⅱ方向的上卡扣Ⅰ,外壳Ⅰ的中心沿其轴向设有中心盲孔,中心盲孔的底部固定有底部插槽,插槽与中央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分层钻头部包括外壳Ⅱ、外滑轨Ⅱ、内滑轨和侧向钻探头,外壳Ⅱ的顶部均匀间隔固定有数个外滑轨Ⅱ,相邻两外滑轨Ⅱ之间存在间隙,外滑轨Ⅱ的底部与外壳Ⅱ固定连接,外滑轨Ⅱ的顶部朝向外壳Ⅱ的方向固定有上卡扣Ⅱ,外壳Ⅱ的底部均匀间隔固定有数个侧向钻探头;
所述相邻两侧向钻探头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内滑轨,内滑轨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对应设置,内滑轨的外径小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的内径,且内滑轨位于其下方的分层钻头部的外滑轨Ⅱ/底部钻头部的外滑轨Ⅰ的内侧,内滑轨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之间沿竖直方向相对滑动,内滑轨的顶端与外壳Ⅱ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内滑轨的底部圆周边缘固定有下卡扣,下卡扣与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呈对应设置,且下卡扣的外径大于上卡扣Ⅰ或上卡扣Ⅱ的内径;
所述侧向钻探头的顶部与外壳Ⅱ的底部固定连接,侧向钻探头的底部为自由端,侧向钻探头的下端分别位于其下方的相邻两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之间的间隙内,侧向钻探头为柔性杆,外壳Ⅰ上对应相邻两外滑轨Ⅰ之间和外壳Ⅱ上对应相邻两外滑轨Ⅱ之间的间隙底部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向外导向型的弧形导向槽;
所述中央连接杆的中下部设有可伸缩杆,中央连接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个可伸缩凸起,对应的在各分层钻头部的外壳Ⅱ或内滑轨的内表面固定有侧向插槽,可伸缩凸起伸入或拔出侧向插槽;
当设备处于初始状态时,分层钻头部与其相邻的分层钻头部/底部钻头部之间的距离最大,此时外滑轨Ⅰ顶部的上卡扣Ⅰ或外滑轨Ⅱ顶部的上卡扣Ⅱ与其相邻的内滑轨底部的下卡扣接触,可伸缩杆处于拉伸状态,中央连接杆的长度最长,可伸缩凸起插入侧向插槽内,中央连接杆与底部钻头部、各分层钻头部之间固定连接;
S2.将设备整体一次贯入土层中;
S3.将底部钻头部上方的分层钻头部贯入土层中:
控制底部钻头部上方的分层钻头部的侧向插槽内的可伸缩凸起收回,中央连接杆与该分层钻头部之间分离,底部钻头部和分层钻头部之间相对运动,对中央连接杆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可伸缩杆压缩,在压力和分层钻头部的自身重力的双重作用下,分层钻头部向底层钻头部方向运动;
在底层钻头部和分层钻头部相互迫近的过程中,侧向钻探头逐渐插入至底层钻头部的外滑轨Ⅰ之间的间隙底部并最终与间隙底部的弧形导向槽接触,在弧形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侧向钻探头向外壳Ⅰ的外部弯折并逐渐插入周围的土体中,当分层钻头部的外壳Ⅱ下部与底层钻头部的顶部接触时,分层钻头部无法继续向下运动,此时侧向钻探头完全插入周围土体内,控制与该层对应的可伸缩凸起插入侧向插槽内,实现该分层钻头部与中央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完成该层位的监测布设;
S4.将其他的数个分层钻头部,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重复步骤S3,从下至上依次完成各层位的监测布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利用底部总钻探头做钻进运动,将整个设备整体贯入土层中,将设备贯入指定深度后,停止贯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钻探头的外表面表面高于内滑轨的外表面,在相邻两内滑轨之间形成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外滑轨Ⅰ或外滑轨Ⅱ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中央连接杆轴向的各可伸缩凸起的位置之间沿周向呈交错设置,对应的在外壳或内滑轨内表面的侧向插槽呈交错设置。
CN202111159436.1A 2021-09-30 2021-09-30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 Active CN113981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9436.1A CN113981937B (zh) 2021-09-30 2021-09-30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9436.1A CN113981937B (zh) 2021-09-30 2021-09-30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1937A CN113981937A (zh) 2022-01-28
CN113981937B true CN113981937B (zh) 2022-07-26

Family

ID=79737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9436.1A Active CN113981937B (zh) 2021-09-30 2021-09-30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193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741480A (en) * 1979-04-19 1980-10-23 Harold Albert Baragar Penetrometer
GB2433952B (en) * 2004-05-21 2009-09-30 Halliburton Energy Serv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formation property data
CN202247833U (zh) * 2011-09-10 2012-05-30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测量和监测地下水压力装置
CN106802132B (zh) * 2017-01-18 2018-01-1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一种贯入式多功能海底沉积物原位观测探杆
CN210775476U (zh) * 2019-08-21 2020-06-16 张文锦 一种环境监测用土壤采样装置
CN113006031B (zh) * 2021-03-04 2021-12-2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三维立体海底孔压静力触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1937A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8890B2 (en) Wellbore seals with complex features through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4181611B (zh) 一种矿井工作面顶底板采动破坏裂隙发育动态监测方法
US2011010011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uid Flow Measurement with Sensor Shielding
CN105181199B (zh) 一种地应力测试的旁孔应力解除法
BRPI0904448A2 (pt) método, e aparelho
CN106437692B (zh) 基于钻杆内管水位的深岩溶渗漏通道探测结构及方法
US963147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time evaluation of coiled tubing matrix acidizing
CN105549095A (zh) 用于检测堤坝垂直防渗工程的多极电测探针
CN113981937B (zh)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布放方法
CN104296804B (zh) 一种充填体破坏失稳前兆信息监测及预警方法
CN106285586A (zh) 一种模拟套损过程的装置与方法
CN104166165B (zh) 水平钻孔间电阻率层析成像探测器及系统
CN114019136B (zh) 地层物化性质监测设备
NO202401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ion and reservoir monitoring
US20160084013A1 (en) Downhole Tool String Buoyancy Apparatus
Edwards et al. Single-well In-situ measure of oil saturation remaining in carbonate after an EOR chemical flood
Wold et al. Cavity completion for coalbed methane stimulation-an integrated investigation and trial in the Bowen Basin, Queensland
CN114646293B (zh) 一种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的设备
CN219608452U (zh) 一种地质勘测装置
CN109403955A (zh) 一种钻孔内测量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的装置及方法
CN202256701U (zh) 井间并行电阻率ct测试系统
Orban et al. Development and Use of Improved Wireline Formation Tester Technologies in Challenging Deltaic Reservoirs
CN114412568B (zh) 一种基于自感知混凝土的煤矿工作面矿压监测方法
CN115628042A (zh) 一种基于线源的三电极系套后储层监测系统和方法
US20140174758A1 (en) Packer Including Support Member With Rigid Seg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Tao

Inventor after: Fei Zihang

Inventor after: Guo Lei

Inventor after: Deng Shenggui

Inventor after: Liu Xiaoli

Inventor after: Zhang Jiarui

Inventor after: Su Xiut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Yan

Inventor before: Liu Tao

Inventor before: Fei Zihang

Inventor before: Guo Lei

Inventor before: Deng Shenggui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li

Inventor before: Zhang Jiarui

Inventor before: Su Xiut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