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73847A - 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73847A CN113973847A CN202111461328.XA CN202111461328A CN113973847A CN 113973847 A CN113973847 A CN 113973847A CN 202111461328 A CN202111461328 A CN 202111461328A CN 113973847 A CN113973847 A CN 1139738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kania micrantha
- virus
- methyl
- mikania
- halosulfur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40—Viruses, e.g. bacteriophag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on of 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28—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 A01N47/36—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containing the group >N—CO—N< directly attached to at least one heterocyclic ring; Thio analogue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涉及入侵植物防控领域。该方法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对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除草剂氯吡嘧磺隆的除草效果,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和喷施次数,有效减轻薇甘菊对入侵地的危害。薇甘菊经过本方法的治理后其竞争能力、扩散能力和危害性显著下降,实现彻底防除薇甘菊,进而有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增加,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大面积薇甘菊入侵地有效地清除薇甘菊危害提供可靠的保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发明操作方法简便,适宜在薇甘菊入侵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加快薇甘菊的防除,促进入侵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入侵植物防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提高防除薇甘菊的效果以及减少除草剂的用量。
背景技术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又称小花蔓泽兰或小花假泽兰,是菊科假泽兰属的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成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薇甘菊喜湿润、肥沃的土壤,在光照充足条件下更易生长,通过攀援、缠绕、覆盖邻近植物,争夺阳光,并且大量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对邻近植物生长构成威胁,使入侵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抑制薇甘菊的扩散蔓延对减轻薇甘菊的入侵危害、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薇甘菊的防治方法主要有:(1)物理防治:利用人工清除的方法对薇甘菊进行清理;(2)化学防治:利用氯吡嘧磺隆、莠去津、草甘膦等化学药剂除去害严重的地方,清除薇甘菊地上部分后适时种植乡土阔叶树种,搭配种植抵抗能力强的适生乔灌草植物,减少薇甘菊的发生面积。其中物理防治难根除、易复发;化学防治易污染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成本较高且时间长;群落改造对薇甘菊入侵地的生态系统最为有利,但维护成本高,操作复杂,同时对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制约了此类方法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氯吡嘧磺隆是由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孟山都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能有效防除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对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通过抑制ALS活性从而导致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无法进行,进而抑制或杀死杂草。是近几年广泛使用的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
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是于2008年在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上首次发现、命名、分离获得的新病毒,属于伴生豇豆病毒科(Secoviridae)蚕豆病毒属(Fabavirus)。MMWV可使薇甘菊萎蔫、皱缩,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可以作为防治薇甘菊生物入侵的生物制剂。
鉴于上述目前薇甘菊防治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因此,设计和探求一种既可以有效抑制野外薇甘菊的生长,又能做到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见效较快的防除方法,对受薇甘菊入侵危害地区的生态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对薇甘菊生长的抑制作用,促进除草剂对杂草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使用药量和提高药效的作用,有效控制杂草及减缓抗性杂草的出现。
该方法可有效防控薇甘菊的扩散蔓延,适用于薇甘菊入侵地的防除治理,同时操作简便,技术水平要求低,减少药剂的用量和使用次数,进而降低成本,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薇甘菊萎蔫病毒与氯吡嘧磺隆混合使用,依次施用于薇甘菊,达到抑制薇甘菊生长的作用。
所述的薇甘菊萎蔫病毒为蚕豆病毒属(Fabavirus),薇甘菊萎蔫病毒MMWV-5(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5)在专利文献“CN201310311469.2、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生物控制薇甘菊的试剂盒和方法”中公开。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5~9月薇甘菊生长旺盛期或11~12月开花期,对薇甘菊进行接种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为确保接种成功,可接种两次,相隔一天;接种病毒24~72h后,对薇甘菊施用氯吡嘧磺隆,按比例加兑清水使用;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4~15d,如遇下雨天气,则需要重新施药,适用于薇甘菊大面积爆发的非耕地区域。
优选的,接种病毒24~48h后,对薇甘菊施用氯吡嘧磺隆。
所述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是取接种有薇甘菊萎蔫病毒的鲜病叶,按照每1g鲜病叶加入5~25mL PBS缓冲溶液(5~10mM,pH7.2~7.4)的比例,在冰浴中充分研磨成浆液,离心,略去浮渣后过滤,滤液为接种液。
优选的,所述的离心为3000r/min离心15~30min;
所述的鲜病叶,是根据专利CN20130311469.2中的薇甘菊萎蔫病毒的繁殖方法得到。
所述的对薇甘菊进行接种,是用喷枪接种法或摩擦接种法对薇甘菊进行接种;
所述的喷枪接种法,每100mL的接种液中加入0.5g 400~600目的金刚砂,充分混匀,利用喷枪进行喷施接种,喷嘴距叶片2cm,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压力为2~2.5kg/cm2。
所述的摩擦接种法,喷洒少量400~600目金刚砂于叶面,用齐头毛笔蘸取少量接种液摩擦叶面,后用水冲去多余汁液。
所用的繁殖和提纯薇甘菊萎蔫病毒的方法为专利CN20130311469.2中所述的方法。
所用的鉴定薇甘菊萎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方法依据专利ZL201210027972.0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检测。
所述的氯吡嘧磺隆的使用量为33.8~112.5g/hm2,优选为33.8~67.5g/hm2,兑水至600~675L/hm2。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薇甘菊入侵地喷施药剂后及时人工清除薇甘菊枯死植株,并种植当地适生乔灌草植物或优势农作物,防止薇甘菊的再次大面积发生。
本发明的操作过程中须注意以下几点:(1)为保证薇甘菊萎蔫病毒感染效果,接种后相隔一天需要进行回接种;(2)喷洒过程中须将药物喷洒到薇甘菊植株的叶和茎,尽量不要使其洒落到薇甘菊植株底下的土壤,以避免产生土壤污染。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一种植物病毒与除草剂氯吡嘧磺隆的配合使用,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对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除草剂氯吡嘧磺隆的除草效果,而且缩短起效时间,显著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和喷施次数,有效减轻薇甘菊对入侵地的危害。薇甘菊经过本方法的治理后其竞争能力、扩散能力和危害性显著下降,实现彻底防除薇甘菊,进而有利于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增加,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大面积薇甘菊入侵地有效地清除薇甘菊危害提供可靠的保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本发明主要采用水分散粒剂剂型,对环境友好,不含污染较大的有机溶剂;且杀草谱广,持效时间长,减少了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对环境污染较小。
(3)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以与薇甘菊防治方法中的物理防治和群落改造相配合,作为预处理减少人工机械清除的工作量。
(4)本发明操作方法简便,适宜在薇甘菊入侵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加快薇甘菊的防除,促进入侵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中所用的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氯吡嘧磺隆含量75%),15%乙氧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乙氧嘧磺隆含量15%),是常规市售产品。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需要现配现用。
实施例中所用的薇甘菊萎蔫病毒为蚕豆病毒属(Fabavirus),薇甘菊萎蔫病毒MMWV-5(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5),在专利文献“CN201310311469.2、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生物控制薇甘菊的试剂盒和方法”中公开。
实施案例一:不同组合的氯吡嘧磺隆、薇甘菊萎蔫病毒混用对薇甘菊生长旺盛期的防除效果
将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按照表1的配方分别配制成不同的除草剂药剂,再兑水至600~675L。以清水的处理组1作为对照组(见表1)。
选当年生较为粗壮的薇甘菊枝条每2个节剪成一节,种植于直径11.5cm×高10cm的花盆中,每盆一株,当薇甘菊植株茎长为130~150cm(即生长旺盛期)时供试验用。
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是取接种有薇甘菊萎蔫病毒的鲜病叶,按照每1g鲜病叶加入5~25mL PBS缓冲溶液(5mM,pH7.2)的比例,在冰浴中充分研磨成浆液,3000r/min离心15min,略去浮渣后过滤,滤液为接种液;
薇甘菊萎蔫病毒的接种,将配制好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用摩擦接种法对薇甘菊的叶片进行接种,为确保接种成功,可接种两次,相隔一天;以PBS缓冲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待24h后喷洒上述除草药剂。
所述的摩擦接种法,喷洒少量600目金刚砂于叶面,用平头毛笔蘸取少量接种液摩擦叶面,后用水冲去多余汁液。
采用喷雾法。用定量喷雾器对薇甘菊茎叶进行均匀喷雾,喷雾量为600~675L/hm2,每个处理30盆薇甘菊,试验设5个重复,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5d。30d后分别调查薇甘菊的存活株数。
株防效(%)=〔(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用药后处理盆残存植株株数)/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100。
表1不同组合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氯吡嘧磺隆混用配方
处理 | 是否接种病毒 | 有效成分用量(g/hm<sup>2</sup>) | 取商品药剂量(g/hm<sup>2</sup>) |
编号 | 薇甘菊萎蔫病毒 | 氯吡嘧磺隆 | 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
1 | 否 | 0 | 0 |
2 | 是 | 0 | 0 |
3 | 否 | 33.8 | 45.1 |
4 | 否 | 67.5 | 90 |
5 | 否 | 112.5 | 150 |
6 | 是 | 33.8 | 45.1 |
7 | 是 | 67.5 | 90 |
8 | 是 | 112.5 | 150 |
不同组合的氯吡嘧磺隆和薇甘菊萎蔫病毒对薇甘菊生长旺盛期的防除效果(见表2)。施药30d后,对照组清水处理(处理1)对薇甘菊的没有防除效果;单独接种薇甘菊萎蔫病毒的防除效果为处理2(5.3%);喷施氯吡嘧磺隆薇甘菊的防除效果分别为处理3(26.7%)、处理4(58.5%)、处理5(89.3%);而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混用后,处理6(47.3%)、处理7(76.8%)与处理3(26.7%)、处理4(58.5%)相比均显著增强了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对单独使用氯吡嘧磺隆组与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混用组作成对样品T检验,结果(t=10.269,df=14,P=0.001)表明单独使用氯吡嘧磺隆组与混用组株防效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薇甘菊萎蔫病毒可以进一步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增强氯吡嘧磺隆的除草效果;薇甘菊萎蔫病毒与除草剂(氯吡嘧磺隆)混用提高了除草剂氯吡嘧磺隆的药效,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量,同时对薇甘菊有很好的防除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薇甘菊对入侵地的生态危害。
表2不同组合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氯吡嘧磺隆混用对薇甘菊生长旺盛期的防除效果
注:数值为平均值,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0.05显著、0.01极显著水平。
实施案例二:不同组合的氯吡嘧磺隆、薇甘菊萎蔫病毒混用对薇甘菊开花期的防除效果
将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按照表1的配方分别配制成不同的除草剂药剂,再兑水至600~675L。以清水的处理组1作为对照组(见表1)。
选当年生较为粗壮的薇甘菊枝条每2个节剪成一节,种植于直径11.5cm×高10cm的花盆中,每盆一株,在薇甘菊开花期时供试验用。
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是取接种有薇甘菊萎蔫病毒的鲜病叶,按照每1g鲜病叶加入5~25mL PBS缓冲溶液(5mM,pH7.2)的比例,在冰浴中充分研磨成浆液,3000r/min离心15min,略去浮渣后过滤,滤液为接种液;
薇甘菊萎蔫病毒的接种,将配制好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用摩擦接种法对薇甘菊的叶片进行接种,为确保接种成功,可接种两次,相隔一天;以PBS缓冲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待24h后喷洒上述除草药剂。
所述的摩擦接种法,喷洒少量600目金刚砂于叶面,用平头毛笔蘸取少量接种液摩擦叶面,后用水冲去多余汁液。
采用喷雾法。用定量喷雾器对薇甘菊茎叶进行均匀喷雾,喷雾量为600~675L/hm2,每个处理30盆薇甘菊,试验设5个重复,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5d。30d后分别调查薇甘菊的存活株数。
株防效(%)=〔(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用药后处理盆残存植株株数)/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100。
不同组合的氯吡嘧磺隆和薇甘菊萎蔫病毒对薇甘菊开花期的防除效果(见表3)。施药30d后,对照组清水处理(处理1)对薇甘菊的没有防除效果;单独接种薇甘菊萎蔫病毒的防除效果为处理2(6.7%);喷施氯吡嘧磺隆薇甘菊的防除效果分别为处理3(24.0%)、处理4(55.3%)、处理5(91.3%);而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混用后,处理6(32.6%)、处理7(67.3%)与处理3(24%)、处理4(55.3%)相比均显著增强了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表明薇甘菊萎蔫病毒可以进一步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增强氯吡嘧磺隆的除草效果;薇甘菊萎蔫病毒与除草剂(氯吡嘧磺隆)混用提高了除草剂氯吡嘧磺隆的药效,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量,同时对薇甘菊有很好的防除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薇甘菊对入侵地的生态危害。
表3不同组合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氯吡嘧磺隆混用对薇甘菊开花期的防除效果
注:数值为平均值,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0.05显著、0.01极显著水平。
实施案例三:不同施药方式的氯吡嘧磺隆、薇甘菊萎蔫病毒混用对薇甘菊生长旺盛期的防除效果
将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统一配制成有效成分67.5g/hm2药剂,再兑水至600~675L。以清水的处理组1作为对照组。
选当年生较为粗壮的薇甘菊枝条每2个节剪成一节,种植于直径11.5cm×高10cm的花盆中,每盆一株,当薇甘菊植株茎长为130~150cm(即生长旺盛期)时供试验用。
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是取接种有薇甘菊萎蔫病毒的鲜病叶,按照每1g鲜病叶加入5~25mL PBS缓冲溶液(5mM,pH7.2)的比例,在冰浴中充分研磨成浆液,3000r/min离心15min,略去浮渣后过滤,滤液为接种液;
薇甘菊萎蔫病毒的接种,将配制好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用摩擦接种法对薇甘菊的叶片进行接种,为确保接种成功,可接种两次,相隔一天;以PBS缓冲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
采用喷雾法。用定量喷雾器对薇甘菊茎叶进行均匀喷雾,喷雾量为600~675L/hm2。
设置六个实验组,分别清水组(处理Ⅰ);不接种薇甘菊萎焉病毒,喷洒除草剂(处理Ⅱ);接种薇甘菊萎焉病毒两次,待24小时后喷洒上述除草剂(处理Ⅲ);接种薇甘菊萎焉病毒两次,待48小时后喷洒上述除草剂(处理Ⅳ);接种薇甘菊萎焉病毒两次,待72小时后喷洒上述除草剂(处理Ⅴ);先喷洒上述除草剂,待24小时后接种薇甘菊萎焉病毒两次(处理Ⅵ)(见表4)。
每个处理30盆薇甘菊,试验设5个重复,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5d。30d后分别调查薇甘菊的存活株数。
株防效(%)=〔(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用药后处理盆残存植株株数)/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100。
表4不同施药时间组合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氯吡嘧磺隆混用配方
处理 | 接种后喷药间隔时间(h) | 有效成分用量(g/hm<sup>2</sup>) | 取商品药剂量(g/hm<sup>2</sup>) |
编号 | 薇甘菊萎蔫病毒 | 氯吡嘧磺隆 | 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
Ⅰ | 不接种 | 0 | 0 |
Ⅱ | 不接种 | 67.5 | 90 |
Ⅲ | 24 | 67.5 | 90 |
Ⅳ | 48 | 67.5 | 90 |
Ⅴ | 72 | 67.5 | 90 |
Ⅵ | -24 | 67.5 | 90 |
不同氯吡嘧磺隆和薇甘菊萎蔫病毒施药方式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见表5)施药30d后,对照组清水处理(处理Ⅰ)对薇甘菊的没有防除效果;喷施氯吡嘧磺隆24h后接种薇甘菊萎焉病毒(处理Ⅵ)株防效59.3%;而分别在接种薇甘菊萎焉病毒后24h(处理Ⅲ)、48h(处理Ⅳ)、72h(处理Ⅴ)喷施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株防效分别为76.8%、74.5%、68.8%;实验结果表明,在喷施氯吡嘧磺喷施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接种薇甘菊萎焉病毒后24h喷施氯吡嘧磺的处理组取得最高的株防效。表明优选的处理条件有利于抑制薇甘菊的生长。
表5不同施药时间组合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氯吡嘧磺隆混用配方的防除效果
注:数值为平均值,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0.05显著、0.01极显著水平。
实施案例四:选用不同除草剂对照的氯吡嘧磺隆、薇甘菊萎蔫病毒混用对薇甘菊生长旺盛期的防除效果
选择15%乙氧嘧磺隆水分散粒剂作为对照除草剂,按照推荐有效成分浓度135g/hm2的30%、60%、100%设置浓度梯度。
将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和15%乙氧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的配方分别配制成不同的除草剂药剂,再兑水至600~675L。以清水的处理组1作为对照组(见表6)。
选当年生较为粗壮的薇甘菊枝条每2个节剪成一节,种植于直径11.5cm×高10cm的花盆中,每盆一株,当薇甘菊植株茎长为130~150cm(即生长旺盛期)时供试验用。
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是取接种有薇甘菊萎蔫病毒的鲜病叶,按照每1g鲜病叶加入5~25mL PBS缓冲溶液(5mM,pH7.2)的比例,在冰浴中充分研磨成浆液,3000r/min离心15min,略去浮渣后过滤,滤液为接种液;
薇甘菊萎蔫病毒的接种,将配制好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用摩擦接种法对薇甘菊的叶片进行接种,为确保接种成功,可接种两次,相隔一天;以PBS缓冲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待24h后按照配方喷洒上述除草药剂。
采用喷雾法。用定量喷雾器对薇甘菊茎叶进行均匀喷雾,喷雾量为600~675L/hm2,每个处理30盆薇甘菊,试验设5个重复,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5d。30d后分别调查薇甘菊的存活株数。
株防效(%)=〔(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用药后处理盆残存植株株数)/用药前处理盆植株株数〕×100。
表6不同除草剂种类与薇甘菊萎焉病毒混合的配方
处理 | 是否接种病毒 | 有效成分用量(g/hm<sup>2</sup>) | 有效成分用量(g/hm<sup>2</sup>) |
编号 | 薇甘菊萎蔫病毒 | 氯吡嘧磺隆 | 乙氧嘧磺隆 |
① | 否 | 0 | 0 |
② | 是 | 0 | 0 |
③ | 是 | 33.8 | 0 |
④ | 是 | 67.5 | 0 |
⑤ | 是 | 112.5 | 0 |
⑥ | 是 | 0 | 40.5 |
⑦ | 是 | 0 | 81 |
⑧ | 是 | 0 | 135 |
不同组合的除草剂和薇甘菊萎焉病毒对薇甘菊的防除效果(见表7)。施药30d后,对照组清水处理(处理①)对薇甘菊的没有防除效果;而氯吡嘧磺隆组(处理③、④、⑤)对薇甘菊的防除效率要显著高于乙氧嘧磺隆(处理⑥、⑦、⑧)。表明特定种类除草剂才可以与菊萎焉病毒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抑制薇甘菊的入侵并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
表7不同种类除草剂与薇甘菊萎焉病毒混合的防除效果
注:数值为平均值,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0.05显著、0.01极显著水平。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薇甘菊萎蔫病毒与氯吡嘧磺隆混合使用,依次施用于薇甘菊,达到抑制薇甘菊生长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薇甘菊萎蔫病毒为蚕豆病毒属(Fabavirus),薇甘菊萎蔫病毒MMWV-5(Mikaniamicrantha wilt virus,MMWV-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5~9月薇甘菊生长旺盛期或11~12月开花期,对薇甘菊进行接种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接种病毒24~72h后,对薇甘菊施用氯吡嘧磺隆,按比例加兑清水使用;每个月对薇甘菊植株施用2次,2次喷施时间相隔14~15d,如遇下雨天气,则需要重新施药,适用于薇甘菊大面积爆发的非耕地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氯吡嘧磺隆的使用量为33.8~112.5g/hm2,兑水至600~675L/h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氯吡嘧磺隆的使用量为为33.8~67.5g/hm2,兑水至600~675L/hm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种病毒24~48h后,对薇甘菊施用氯吡嘧磺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薇甘菊萎蔫病毒接种液,是取接种有薇甘菊萎蔫病毒的鲜病叶,按照每1g鲜病叶加入5~25mL PBS缓冲溶液的比例,在冰浴中充分研磨成浆液,离心,略去浮渣后过滤,滤液为接种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PBS缓冲溶液为5~10mM,pH7.2~7.4的PBS缓冲溶液;
所述的离心为3000r/min离心15~30min。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对薇甘菊进行接种,是用喷枪接种法或摩擦接种法对薇甘菊进行接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喷枪接种法,每100mL的接种液中加入0.5g 400~600目的金刚砂,充分混匀,利用喷枪进行喷施接种,喷嘴距叶片2cm,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压力为2~2.5kg/cm2;
所述的摩擦接种法,喷洒少量400~600目金刚砂于叶面,用齐头毛笔蘸取少量接种液摩擦叶面,后用水冲去多余汁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61328.XA CN113973847B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61328.XA CN113973847B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73847A true CN113973847A (zh) | 2022-01-28 |
CN113973847B CN113973847B (zh) | 2022-04-26 |
Family
ID=79733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61328.XA Active CN113973847B (zh) | 2021-12-02 | 2021-12-02 | 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7384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77047A (ja) * | 2008-09-25 | 2010-04-08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ヤトロファが生育している場所の雑草を防除する方法。 |
CN103361318A (zh) * | 2013-07-23 | 2013-10-23 | 华南农业大学 | 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生物控制薇甘菊的试剂盒和方法 |
WO2014033242A1 (en) * | 2012-08-31 | 2014-03-06 | Basf Se | Use of an agrochemical composition with herbicidal action in rice |
CN104094929A (zh) * | 2013-03-15 | 2014-10-15 | Upl有限公司 | 使用d-敌草胺选择性控制杂草 |
CN104285994A (zh) * | 2014-09-19 | 2015-01-21 | 河南中天恒信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含唑草酮、氯吡嘧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复合除草剂及其应用 |
CN110325040A (zh) * | 2017-02-28 | 2019-10-11 | 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以及施用其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
-
2021
- 2021-12-02 CN CN202111461328.XA patent/CN1139738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77047A (ja) * | 2008-09-25 | 2010-04-08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ヤトロファが生育している場所の雑草を防除する方法。 |
WO2014033242A1 (en) * | 2012-08-31 | 2014-03-06 | Basf Se | Use of an agrochemical composition with herbicidal action in rice |
CN104094929A (zh) * | 2013-03-15 | 2014-10-15 | Upl有限公司 | 使用d-敌草胺选择性控制杂草 |
CN103361318A (zh) * | 2013-07-23 | 2013-10-23 | 华南农业大学 | 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生物控制薇甘菊的试剂盒和方法 |
CN104285994A (zh) * | 2014-09-19 | 2015-01-21 | 河南中天恒信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含唑草酮、氯吡嘧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复合除草剂及其应用 |
CN110325040A (zh) * | 2017-02-28 | 2019-10-11 | 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 | 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以及施用其的植物病害的防除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MA, ZH: "Effects of 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 on endogenous hormones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ve ability in Mikania micrantha HBK", 《ALLELOPATHY JOURNAL》 * |
王瑞龙等: "薇甘菊萎蔫病毒感染对薇甘菊光合特性和4种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 |
郭成林等: "30种除草剂对豚草和薇甘菊的防效初步评价", 《植物保护》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73847B (zh) | 2022-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urevitch et al. | The ecology of plants | |
CN101647358B (zh) | 一种缩短云当归种植周期的方法 | |
Pandey | Inhibition of salvinia (Salvinia molesta Mitchell) by parthenium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I. Effect of leaf residue and allelochemicals | |
CN105900983B (zh) | 植物磺肽素‑α在提高植物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中的应用 | |
CN100515174C (zh) | 一种阳台盆栽枇杷的种植方法 | |
Rowe et al. |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 |
CN107494080A (zh) | 一种在多肉植物盆栽培育过程中灭杀蚧壳虫的方法 | |
CN103828657A (zh) | 一种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 |
CN113973847A (zh) | 一种利用薇甘菊萎蔫病毒和氯吡嘧磺隆防除薇甘菊的方法 | |
Rojas-Aréchiga et al. | An overview of cacti and the controversial peyote | |
CN105123419A (zh) |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 |
CN108576080B (zh) | 一种抑制外来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的生物制剂和方法 | |
Abdulrahaman et al. | Response of trichomes to water stress in two species of Jatropha | |
Van Overbeek et al. | Use of 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as a selective herbicide in the tropics | |
Thomas |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length of day on the sex expression of monoecious and dioecious angiosperms | |
CN106332761A (zh) | 一种铁皮石斛工厂化的栽培方法 | |
CN109984000A (zh) | 一种入侵物种薇甘菊的综合防治方法 | |
CN105009872A (zh) | 一种三七疫病防治方法 | |
Cotrufo | Stimulation by citric acid of germination of eastern red cedar (Juniperis virginiana L.) | |
Robbins et al. | Aerial application of ethephon is in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lodgepole pine dwarf mistletoe | |
CN112868676B (zh) | 一种用于防治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的植物源组合提取液 | |
CN111631123B (zh) | 一种附生兰的仿野生种植方法 | |
KR100790562B1 (ko) | 박새 및 붉노랑 상사화 추출물을 포함한 잔디병 치료용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12997829B (zh) | 烤烟洪涝灾害灾后处理方法和应用 | |
CN101138303A (zh) | 一种利用植物防治人参病虫害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