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4944B - 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64944B CN113964944B CN202111266198.4A CN202111266198A CN113964944B CN 113964944 B CN113964944 B CN 113964944B CN 202111266198 A CN202111266198 A CN 202111266198A CN 113964944 B CN113964944 B CN 1139649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tenance
- master station
- station subsystem
- switch
- control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4—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an 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6—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控制方法由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中的间隔控制终端执行,控制系统包括:调度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和变电站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和间隔控制终端;调度主站子系统与运维主站子系统通信连接,运维主站子系统和运维设备均与运维主机通信连接,调度主站子系统与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控制方法包括:接收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根据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并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提高对变电站控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网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变电站逐渐走向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AI辅助判断技术的不断结合,使其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变电站的智能化操作及配合智能巡视确认工作具备了智能化全面建设技术条件。同时,变电站的智能化操作也需保证对变电站进行准确可靠地控制及操作。
目前,现有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通常需在变电站内设置多个巡视设备,影响工作效率,且变电站中的控制终端无法直接进行终端控制,需接受上级判断结果,可能导致外来病毒信息的篡改带来的影响,信息可信度较低;且无法就地判断、就地反馈,影响变电站控制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以提高对变电站控制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由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中的间隔控制终端执行,控制系统包括:调度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和变电站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和间隔控制终端;调度主站子系统与运维主站子系统通信连接,运维主站子系统和运维设备均与运维主机通信连接,调度主站子系统与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运维设备用于经接点向间隔控制终端发送闭锁信号;
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
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
根据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并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其中,操作执行结果包括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
可选的,上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动主机,所述远动主机与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以及所述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用于通过所述远动主机将所述操作指令发送至所述间隔控制终端。
可选的,开关信息包括接点信号和操作角度;
根据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包括:
根据开关的接点信号和操作角度,确定接点信号的时间差以及操作角度的角度范围;
若时间差超出预设整定时间范围且操作角度超出预设整定角度范围,则确定开关的接点通断异常以及分合闸操作异常。
可选的,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根据接收的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是否正确;若确定操作执行结果不正确,则更正操作执行结果。
可选的,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将操作指令传输至运维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用于将操作指令通过运维主机传输至运维设备,运维设备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执行运维工作,并在确认开关操作异常时生成闭锁信号,经接点向间隔控制终端发送闭锁信号;其中,运维工作包括对变电站中开关的巡视任务。
可选的,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之后,包括:
接收运维设备传输的闭锁信号,并将闭锁信号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的控制系统,包括:调度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和变电站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和间隔控制终端;调度主站子系统与运维主站子系统通信连接,运维主站子系统和运维设备均与运维主机通信连接,调度主站子系统与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运维设备经接点向间隔控制终端发送闭锁信号;
间隔控制终端用于接收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根据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操作执行结果包括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并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可选的,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将操作指令传输至运维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用于将操作指令通过运维主机传输至运维设备,运维设备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执行运维工作,并在确认开关操作异常时生成闭锁信号;其中,运维工作包括对变电站中开关的巡视任务。
可选的,运维设备还用于将闭锁信号经运维主机、运维主站子系统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
可选的,间隔控制终端还用于接收运维设备传输的闭锁信号,并将闭锁信号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控制方法由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中的间隔控制终端执行,控制系统包括:调度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和变电站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和间隔控制终端;调度主站子系统与运维主站子系统通信连接,运维主站子系统和运维设备均与运维主机通信连接,调度主站子系统与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运维设备用于经接点向间隔控制终端发送闭锁信号;通过接收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根据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并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其中,操作执行结果包括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控制系统的间隔控制终端即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即可就地判断、就地反馈,不依赖于系统及通信,可有效避免病毒信息影响,即使出现信息安全漏洞,也能进行闭锁操作,防止出现误操作现象,从而提高变电站控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变电站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变电站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由合位至分位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由分位至合位操作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接地刀由分位至合位操作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接地刀由合位至分位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的一种变电站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现有的变电站智能操作系统即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出于信号安全考虑,局部信息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统一的信息安全处理后才能反馈到智能操作起点。一方面,只有智能操作起点能接收到全面的反馈信息,只能由智能操作起点根据各个安全分区最后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与确认,这对多路反馈信息的同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多路信息占用独立的信息路由,资源浪费严重、投资高、信息受外部影响关键节点较多、可靠性低,同时也增加了运行维护及整体调试、验证的工作量。可见现有智能操作及配合巡视确认系统整体设计不合理,无法适应电力系统智能运维高可靠与减人增效的要求。由于智能操作的配套巡视确认系统需要经变电站的安全III区及安全IV区执行巡视命令、采集巡视结果信息,即使经过安全隔离与防护控制,但也可能受到安全攻击,使采集的巡视结果信息出错。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上进行了大量实践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奠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随着数字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变电站的建设存在以下挑战:一是变电站内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仍有较大空间,相关智能设备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智能设备处于零散应用阶段且覆盖不全、应用面不广,特别是变电站一次设备位置状态的智能识别、智能确认缺乏有效判断手段,严重影响智能操作及配套智能巡视确认的建设与发展;二是缺乏统筹推进机制,跨专业协同困难、整合不足,一二次设备结构上融合也不够,安全II区、II区及III区间数据联合应用受到跨区交互的限制,致使智能判断方法突破不足;三是变电站一次设备位置状态的智能确认数据联合应用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大部分试点的智能应用停留在单监控、单感知数据判断层面,数据尚未实现生产全要素深度挖掘、深入应用,数据融合与数据洞察程度不高。四是缺乏变电站一次设备位置状态的智能确认数据标准体系、数据建设标准、数据应用标准。上述问题均是变电站一次设备位置状态的智能识别与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或接地刀巡视与操作结果的正确性判断主要采用非同源双确认方式,即确认方式1:安全I区的独立判断辅助接点状态;确认方式2:安全III区的独立判断微动接点状态(位置接近传感器)或独立判断角度测量结果或独立判断视频图像分析(其中无线传输的设备布置于安全IV区),然后通过辅助接点状态判断结果与视频图像分析结果或微动接点状态判断结果或角度测量判断结果是否两个条件均满足,来确定一次设备操作后的状态(采用视频图像分析结果应用范围较普遍)。其中,安全III区的独立判断是替代人工现场巡视的手段,是拟人化方法,即每项操作后,人工巡视判断为正确无异常,则汇报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有异常则汇报并现场处理后汇报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由于安全I区与安全III区信息交互安全管理要求,无法就地直接联合分析判断,严重影响一次设备位置状态的智能识别与判断的效率和准确性。目前通过一次设备的辅助接点来反应一次设备的位置,仅能反应一次设备的操作趋势是否满足操作方向的要求,但无法确定其操作是否完全到位、一次设备接触度是否满足要求,所以需要配合其他辅助判断。
非智能操作的变电站是由运行人员人工现场查看确认,但在智能操作环境下,须配合其他辅助判断手段,如通过视频图像分析结果或微动接点状态判断结果或角度测量判断结果或压力传感器,来辅助判断一次设备操作到位情况。目前的辅助接点均是通过机械回路由电机带动的主轴独立联动辅助接点,使其反应电机的正、反转最终位置,由于这一联动回路可能独立失效,因此,独立的第一判据也可能失效,仅采用“辅助接点位置”作为确认方式1是需要改进。作为第二判据的视频图像分析结果可靠性较低,智能学习时间较长,影响其判断结果的环境条件较多,时常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由于一次设备的结构限制,有些设备无法提供可供视频分析有效位置图像;作为第二判据的微动接点状态(位置接近传感器),其安装位置没有统一规范,为了单纯追求独立的非同源确认方式2,现有设备中没有严格将微动接点状态(位置接近传感器)安装于联动操作机构的最后一级,其反应的位置有时可能会出现与上述事故中“辅助接点位置”一样失效的现象。这样第二判据也会同样失效,影响智能巡视与判断的可靠性。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变电站进行控制等方面,该方法可以由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中的间隔控制终端执行,该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接收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
其中,控制系统包括:调度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和变电站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和间隔控制终端;调度主站子系统与运维主站子系统通信连接,运维主站子系统和运维设备均与运维主机通信连接,调度主站子系统与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运维设备用于经接点向间隔控制终端发送闭锁信号。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变电站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控制系统为常规变电站的新型智能操作及配套巡视确认系统,图4所示的控制系统为智能变电站的新型智能操作及配套巡视确认系统。参考图3和图4,示例性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动主机、安全隔离子系统,远动主机与调度主站子系统以及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安全隔离子系统与运维主站通信连接。远动主机、运维主机和运维设备以及间隔控制终端均设置在变电站内。运维主机包括III区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包括I区运维设备、III区运维设备和IV区运维设备,IV区运维设备与安全隔离子系统通信连接,变电站中的I区、II区、III区和IV区可以是按照安全等级进行划分得到的区域。调度主站子系统可将操作指令发送至远动主机,远动主机可通过间隔测控装置将操作指令转发至间隔控制终端。
步骤120、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
其中,间隔控制终端可通过变电站中与各开关连接的传感器获取对应开关的开关信息,获取的开关信息可包括各接点的接通信号的接通时间、消失时间以及操作角度等。
步骤130、根据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并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其中,操作执行结果包括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
具体的,间隔控制终端可根据开关信息,确定开关的开关状态如分闸状态或合闸状态是否正常或存在的异常状况。间隔控制终端可通过第一运维主机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反馈至调度主站子系统,调度主站子系统可根据开关信息确认操作执行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更正操作执行结果。
如图3所示的控制系统,远动主机可采集有站内需要操作的全部间隔的“模拟量”、“辅助接点”、“微动接点”、“角度传感器”、“位置接近器”等多个信息,可以进行信息的综合判断;间隔测控装置可采集有本间隔的“模拟量”、“辅助接点”,I区运维设备可采集间隔的“辅助接点”、“微动接点”、“角度传感器”、“位置接近器”、“高危告警”信号等多个信息,可以进行本间隔“模拟量”之外的信息的综合判断。III区运维主机可采集站内全部间隔的III区智能判断“高危告警”信号及异常信号,III区运维设备可采集站内本间隔的III区智能设备采集信息,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自主智能判断,向上级系统送出“高危告警”信号及异常信号判断结果、输出“高危告警”信号闭锁接点至I区运维设备。IV区运维设备可采集站内本间隔的信息,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自主智能判断,向上级系统送出“高危告警”信号及异常信号判断结果、输出“高危告警”信号闭锁接点至I区运维设备。
如图4所示的控制系统,远动主机可采集站内需要操作的全部间隔的“模拟量”、“辅助接点”、“微动接点”、“角度传感器”、“位置接近器”等多信息,可以进行全部信息的综合判断;间隔测控装置可采集有本间隔的“模拟量”、“辅助接点”、“微动接点”、“角度传感器”、“位置接近器”、“高危告警”信号等多信息,可以进行本间隔全部信息的综合判断。III区运维主机可采集站内全部间隔的III区智能判断“高危告警”信号及异常信号,不进行综合判断;III区运维设备可采集站内本间隔的信息,并能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自主智能判断,并向上级系统送出“高危告警”信号及异常信号判断结果、输出“高危告警”信号闭锁接点至“间隔测控装置”。IV区运维设备可采集站内本间隔的信息,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自主智能判断,向上级系统送出“高危告警”信号及异常信号判断结果、输出“高危告警”信号闭锁接点至“间隔测控装置”。具有判断集中度高、速度快、信息安全性高、综合投资低等优点,无需安全I区及安全II区的运维巡视主机,其功能完全由远动主机代替,这样使系统结构更加简单。控制系统应用于智能变电站时,无需安全I区的I区运维设备,使系统结构更加简单,综合投资更低,运维成本更低。
继续参考图4,变电站内安全III区及安全IV区的运维设备反馈至站内I区智能运维设备或间隔控制终端的“高危告警”信号,为空接点信号,信息安全等级高;同时变电站内安装的安全III区及安全IV区的运维设备的就地终端可进行自主“高危告警”信号判断,无需上级判断,可以有效避免外来病毒信息的篡改带来的影响,信息可信度高;即就地判断、就地反馈,不依赖于系统及通信,判据原理为就地学习、就地生成或程序固化,可有效避免病毒信息影响,即使出现信息安全漏洞,也能进行闭锁操作,防止出现误操作现象。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由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中的间隔控制终端执行,控制系统包括:调度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和变电站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和间隔控制终端;调度主站子系统与运维主站子系统通信连接,运维主站子系统和运维设备均与运维主机通信连接,调度主站子系统与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运维设备用于经接点向间隔控制终端发送闭锁信号;通过接收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根据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并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其中,操作执行结果包括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系统的间隔控制终端即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即可就地判断、就地反馈,不依赖于系统及通信,可有效避免病毒信息影响,即使出现信息安全漏洞,也能进行闭锁操作,防止出现误操作现象,从而提高变电站控制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变电站进行控制等方面,该方法可以由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中的间隔控制终端执行,该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接收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
步骤220、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开关信息包括接点信号和操作角度。
步骤230、根据开关的接点信号和操作角度,确定接点信号的时间差以及操作角度的角度范围。
示例性地,开关包括隔离开关和接地刀,以隔离开关为例,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由合位至分位操作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由分位至合位操作的示意图。参考图6和图7,隔离开关的合位辅助接点和合位微动接点分别为K1和Q1,隔离开关的分位辅助接点和分位微动接点分别为K2和Q2,根据接点K1的消失时间与接点Q1的消失时间,可确定时间差ΔT1,角度R1为隔离开关由合位至分位操作的角度。同样的,根据接点K2的消失时间与接点Q2的消失时间,可确定时间差ΔT2,角度R2为隔离开关由分位至合位操作的角度。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接地刀由分位至合位操作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接地刀由合位至分位操作的示意图。参考图8和图9,示例性地,接地刀的分位辅助接点和分位微动接点分别为K3和Q3,接地刀的合位辅助接点和合位微动接点分别为K4和Q4,根据接点K3的消失时间与接点Q1的消失时间,可确定时间差ΔT3,角度R3为接地刀由分位至合位操作的角度。同样的,根据接点K4的消失时间与接点Q4的消失时间,可确定时间差ΔT4,角度R4为接地刀由合位至分位操作的角度。
步骤240、若时间差超出预设整定时间范围且操作角度超出预设整定角度范围,则确定开关的接点通断异常以及分合闸操作异常。
具体的,参考图6和图7,若时间差ΔT1超出预设整定时间范围且操作角度超出预设整定角度范围,则确定隔离开关的接点K1和/或接点Q1断开异常以及分闸操作异常。同样的,若时间差ΔT2超出预设整定时间范围且操作角度超出预设整定角度范围,则确定隔离开关的接点K1和/或接点Q1闭合异常以及合闸操作异常。参考图8和图9,若时间差ΔT3超出预设整定时间范围且操作角度超出预设整定角度范围,则确定接地刀的接点K3和/或接点Q4断开异常以及分闸操作异常。同样的,若时间差ΔT4超出预设整定时间范围且操作角度超出预设整定角度范围,则确定接地刀的接点K3和/或接点Q4闭合异常以及合闸操作异常。
步骤250、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其中,操作执行结果包括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
具体的,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根据接收的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是否正确;若确定操作执行结果不正确,则更正操作执行结果。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将操作指令传输至运维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用于将操作指令通过运维主机传输至运维设备,运维设备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执行运维工作,并在确认开关操作异常时以及确认开关操作前异常时,生成闭锁信号;运维设备还用于将闭锁信号经运维主机、运维主站子系统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调度主站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闭锁信号确定下一步操作;若在某开关操作前接收到闭锁信号,该项操作将被闭锁,防止该项操作允许。其中,运维工作包括对变电站中开关的巡视任务,还可包括开关操作前的异常检测工作。
步骤260、接收运维设备传输的闭锁信号,并将闭锁信号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
具体的,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将操作指令传输至运维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用于将操作指令通过运维主机传输至运维设备,运维设备用于根据操作指令执行运维工作,并在确认开关操作异常时以及确认开关操作前异常时,生成闭锁信号;其中,运维工作包括对变电站中开关的巡视任务。间隔控制终端还用于接收运维设备传输的闭锁信号,并将闭锁信号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并且,间隔控制终端在接收到闭锁信号时,能够闭锁对开关分合闸的控制操作,调度主站子系统在接收到闭锁信号时,能够闭锁相应操作指令的下发。
参考图3,调度主站子系统包括“调度I区”即调度主站、“调度III区”,其中“调度I区”与“调度III区”之间经正向隔离装置与反向隔离装置实现智能运维相关信息交换。调度侧接收变电站侧操作结果返回信息,无需进行智能操作结果判断,可降低调度压力,满足边缘技术、边缘判断的发展方向。运维主站子系统包括“运维III区主站”即运维主站,该“运维III区主站”经防火墙与“调度III区”及“站端III区运维主机”连接,实现智能运维相关信息交换。运维侧“运维III区主站”接收并转发调度侧智能操作令,无需进行智能操作结果判断,降低“运维III区主站”的压力,满足边缘技术、边缘判断的发展方向。
远动主机可接收上级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向上级回复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的操作结果,上级包括但不限于调度主站子系统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调度发令系统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巡检中心系统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智能运维主站系统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并根据上级面命令需要(上级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中,包括在“远动主机”中分解为单步操作任务以及在“间隔测控装置”内分解为单步操作任务),可将上级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直接下发至“间隔测控装置”,接收“间隔测控装置”反馈的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的操作结果。
远动主机接收“I区运维设备”上送的巡检结果,含某间隔“高危告警”信号,并将接收的信息发送至对应“测控装置”及上级系统。“I区运维设备”上送的巡检结果含定期巡视等自主巡视结果,如自主巡视结果含“高危告警”信号,则智能巡视任务将被暂停。远动主机还向“I区运维设备”发送巡检命令,含准备智能操作间隔信息及时间范围,并将上级智能操作的综合任务或命令,分解为单步操作命令,然后下发至“间隔测控装置”,并接收“间隔测控装置”反馈的单步的操作结果(每个单步操作任务下发具有设定延时,该延时时间段内,如收到“高危告警”则暂时停止发出单步操作任务令,直到收到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为止)。
远动主机还可将收到的“间隔测控装置”反馈的单步操作结果,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综合判断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分步综合判断操作结果正确、且未收到“高危告警”则满足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如满足则下发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至“间隔测控装置”,如不满足则暂停向“间隔测控装置”下发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直到收到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令为止,接收到的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令包括人工输入命令;当全部单步操作任务结束后,向上级反馈综合任务操作结果。远动主机还可将收到的“间隔测控装置”反馈的综合任务操作结果,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综合判断该项综合任务是否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向上级反馈综合任务操作结果。
间隔测控装置可接收远动主机下发的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向远动主机回复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的操作结果;根据上级远动主机的命令需要(远动主机的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中,包括在“间隔测控装置”内分解为单步操作任务,直接执行单步操作任务),将远动主机的智能操作的综合任务或命令,分解为单步操作命令,然后分步执行操作任务,并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分步综合判断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分步综合判断操作结果正确、且未收到“高危告警”则满足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如满足则进行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如不满足则暂停向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直到收到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令为止,接收到的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令包括人工输入命令;当全部单步操作任务结束后,向远动主机反馈综合任务操作结果。间隔测控装置还可根据上级远动主机的命令需要,执行远动主机智能操作的单步操作命令,并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综合判断该“单步操作”任务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将操作结果向远动主机反馈(操作结果有3种: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原因)。
I区运维设备可接收远动主机下发的智能操作巡视任务,向远动主机回复智能操作巡视结果信息及接收到的“高危告警”信号,该“高危告警”信号包含间隔信息;根据上级远动主机的分步操作巡视命令,并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开关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本装置采集的信息含辅助接点、机械转动角度、微动接点、位置接近器等物理位置信息),综合判断分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将操作结果向远动主机反馈操作结果(操作结果有3种: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原因)。III区运维主机可接收上级下发的智能操作配合巡视任务,该任务含执行时间段及对应操作内容、预计时间、操作间隔等;根据该任务,计算需启动的III区运维设备,然后分别向III区运维设备发出分相巡视任务令(巡视内容、预计时间等)。
III区运维主机接收III区运维设备发送的巡视结果,如未收到“高危告警”信号,则在接收到全部配合智能操作的巡视结果后,向上级系统反馈本次智能操作配合巡视结束、未发现异常;如收到“高危告警”信号,则直接向上级系统反馈本次智能操作异常位置信号及“高危告警”信号。III区运维设备可接收III区运维主机下发的智能操作配合巡视任务,在该任务要求时间段完成巡视工作并汇报巡视判断结果,将巡视结果上送至III区运维主机;如巡视发现“高危告警”信号,则直接输出“高危告警”接点信号至I区运维设备。IV区运维设备接收上级下发的智能操作配合巡视任务,该任务含执行时间段及对应操作内容、预计时间、操作间隔等;执行智能操作配合巡视任务,将巡视结果上送至运维主站;如巡视发现“高危告警”信号,则直接输出“高危告警”接点信号至I区运维设备。IV区运维设备可经安全隔离子系统与上级运维主站建立通信联系。
参考图4,在智能变电站系统中,“间隔测控装置”功能包括常规变电站系统中的“I区运维设备”全部功能,这样系统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更具使用推广价值;但是常规变电站系统主要优点是使用老站的智能运维改造项目,这样可以不浪费现有变电站中的“间隔测控装置”硬件价值。远动主机可接收上级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向上级回复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的操作结果,上级包括但不限于调度主站系统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调度发令系统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巡检中心系统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智能运维主站系统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还可根据上级面命令需要(上级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中,包括在“远动主机”中分解为单步操作任务还是在“间隔测控装置”内分解为单步操作任务),可将上级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直接下发至“间隔测控装置”,接收“间隔测控装置”反馈的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的操作结果。远动主机可接收“间隔测控装置”上送巡检结果,含某间隔“高危告警”信号。“间隔测控装置”上送的巡检结果含定期巡视等自主巡视结果,如自主巡视结果含“高危告警”信号,则智能巡视任务将被暂停。
远动主机可将上级智能操作的综合任务或命令,分解为单步操作命令,然后下发至“间隔测控装置”,并接收“间隔测控装置”反馈的单步的操作结果。(每个单步操作任务下发具有设定延时,该延时时间段内,如收到“高危告警”则暂时停止发出单步操作任务令,直到收到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为止)。远动主机还可将收到的“间隔测控装置”反馈的单步操作结果,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综合判断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分步综合判断操作结果正确、且未收到“高危告警”则满足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如满足则下发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至“间隔测控装置”,如不满足则暂停向“间隔测控装置”下发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直到收到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令为止,接收到的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令包括人工输入命令;当全部单步操作任务结束后,向上级反馈综合任务操作结果。远动主机还可将收到的“间隔测控装置”反馈的综合任务操作结果,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综合判断该项综合任务是否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向上级反馈综合任务操作结果。
间隔测控装置可接收远动主机下发的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向远动主机回复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的操作结果;还可根据上级远动主机的命令需要(远动主机智能操作任务或命令中,包括在“间隔测控装置”内分解为单步操作任务,直接执行单步操作任务),将远动主机智能操作的综合任务或命令,分解为单步操作命令,然后分步执行操作任务,并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分步综合判断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分步综合判断操作结果正确、且未收到“高危告警”则满足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如满足则进行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如不满足则暂停向下一步“单步操作”任务,直到收到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令为止,接收到的继续操作任务或收到结束操作任务令包括人工输入命令;当全部单步操作任务结束后,向远动主机反馈综合任务操作结果。
间隔测控装置还可根据上级远动主机的命令需要,执行远动主机智能操作的单步操作命令,并结合本装置采集的相关模拟量及系统运行方式信息,综合判断该“单步操作”任务结果是否正确,然后将操作结果向远动主机反馈(操作结果有3种: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原因)。间隔测控装置还可向远动主机回复智能操作巡视结果信息及接收到的“高危告警”信号,该“高危告警”信号包含间隔信息。
III区运维主机可接收上级运维主站下发的智能操作配合巡视任务,该任务含执行时间段及对应操作内容、预计时间、操作间隔等;根据该任务,计算需启动的III区运维设备,然后分别向需启动的III区运维设备发出分相巡视任务令(巡视内容、预计时间等)。III区运维主机接收III区运维设备的巡视结果,如未收到“高危告警”信号,则在接收到全部配合智能操作的巡视结果后,向上级系统反馈本次智能操作配合巡视结束、未发现异常;如收到“高危告警”信号,则直接向上级系统反馈本次智能操作异常位置信号及“高危告警”信号。III区运维设备接收III区运维主机下发的智能操作配合巡视任务,在该任务要求时间段完成巡视工作并汇报巡视判断结果,将巡视结果上送III区运维主机;如巡视发现“高危告警”信号,则直接输出“高危告警”接点信号至“间隔测控装置”。IV区运维设备接收上级运维主站下发的智能操作配合巡视任务,该任务含执行时间段及对应操作内容、预计时间、操作间隔等;执行智能操作配合巡视任务,将巡视结果上送至运维主站;如巡视发现“高危告警”信号,则直接输出“高危告警”接点信号至“间隔测控装置”。IV区运维设备经安全隔离子系统与上级运维主站建立通信联系。
本系统回路设计简单,采用操作与结果同安全区直接判断方式,避免安全III区及安全IV区误判断结果引起误操作的影响,因安全III区及安全IV区判断结果只有闭锁输出,没有允许命令,有效避免了现有各种设计的缺点,实现了操作成功的直接判断,具有非常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不但能正确判断出操作不到位置(行程过小),还能判断出操作正确,也能判断出操作过位置(行程过大)同时能进行保护跳开电机电源操作可;可在下一步操作前提前监测相关回路的完好度,即可以提前收到“高危告警”接点信号,提前提出现场异常;还可以配合人工操作及遥控操作进行操作结果判断;可以防止非允许误电动操作,能有效防止因电气回路故障发生的误操作;多判断联合协同判断,提高工作效率明显。
并且,本系统可以大大减少摄像设备的布置数量,不用每个判断位置一对一在安全III区布置,全站总设备数量减少明显,网络简化明显,综合造价更低,前端设备直接具有判断功能,符合发展方向。安全III区及安全IV区智能巡视设备在判断异常时,判断信号含高危信号,其它正确判断信号均由安全I与II区设备来实现(如各种表计、液态位置、指针位置等),与现有系统思路完全不一样,完全抛弃现有系统安全III区及安全IV区智能巡视设备也判断正常的思路。变电站内安装的安全III区及安全IV区的智能运维系统的就地终端仅进行自主“高危告警”信号判断,不接受上级判断结果,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外来病毒信息的篡改带来的影响,信息可信度高;即就地判断、就地反馈,不依赖于系统及通信,判据原理为就地学习、就地生成或程序固化,有效避免病毒信息影响。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由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中的间隔控制终端执行,通过接收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根据操作指令,获取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根据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并将开关信息和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调度主站子系统;其中,操作执行结果包括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系统的间隔控制终端即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即可就地判断、就地反馈,不依赖于系统及通信,可有效避免病毒信息影响,即使出现信息安全漏洞,也能进行闭锁操作,防止出现误操作现象,从而提高变电站控制的可靠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6)
1.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由变电站的控制系统中的间隔控制终端执行,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调度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和变电站内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和所述间隔控制终端;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与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通信连接,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和所述运维设备均与所述运维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与所述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运维设备用于经接点向所述间隔控制终端发送闭锁信号;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所述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
根据所述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并将所述开关信息和所述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其中,所述操作执行结果包括所述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动主机,所述远动主机与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以及所述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用于通过所述远动主机将所述操作指令发送至所述间隔控制终端;
所述开关信息包括接点信号和操作角度;
所述根据所述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包括:
根据开关的接点信号和操作角度,确定所述接点信号的时间差以及所述操作角度的角度范围;
若所述时间差超出预设整定时间范围且所述操作角度超出预设整定角度范围,则确定开关的接点通断异常以及分合闸操作异常;
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将所述操作指令传输至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 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用于将所述操作指令通过所述运维主机传输至所述运维设备,所述运维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运维工作,并在确认开关操作异常时生成所述闭锁信号,经接点向所述间隔控制终端发送所述闭锁信号;其中,所述运维工作包括对所述变电站中开关的巡视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开关信息,确定所述操作执行结果是否正确;若确定所述操作执行结果不正确,则更正所述操作执行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开关信息和所述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之后,包括:
接收所述运维设备传输的所述闭锁信号,并将所述闭锁信号传输至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
4.一种变电站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度主站子系统、运维主站子系统和变电站内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运维主机、运维设备和间隔控制终端;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与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通信连接,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和所述运维设备均与所述运维主机通信连接,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与所述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运维设备经接点向所述间隔控制终端发送闭锁信号;
所述间隔控制终端用于接收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发送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包括确认开关状态指令;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所述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信息;根据所述开关信息,确定操作执行结果,所述操作执行结果包括所述变电站中各开关的开关状态;将所述开关信息和所述操作执行结果传输至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并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远动主机,所述远动主机与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以及所述间隔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用于通过所述远动主机将所述操作指令发送至所述间隔控制终端;
所述开关信息包括接点信号和操作角度;
所述间隔控制终端具体用于根据开关的接点信号和操作角度,确定所述接点信号的时间差以及所述操作角度的角度范围;若所述时间差超出预设整定时间范围且所述操作角度超出预设整定角度范围,则确定开关的接点通断异常以及分合闸操作异常;
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还用于将所述操作指令传输至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 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用于将所述操作指令通过所述运维主机传输至所述运维设备,所述运维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执行运维工作,并在确认开关操作异常时生成所述闭锁信号,经接点向所述间隔控制终端发送所述闭锁信号;其中,所述运维工作包括对所述变电站中开关的巡视任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维设备还用于将所述闭锁信号经所述运维主机、所述运维主站子系统传输至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控制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运维设备传输的所述闭锁信号,并将所述闭锁信号传输至所述调度主站子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6198.4A CN113964944B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6198.4A CN113964944B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64944A CN113964944A (zh) | 2022-01-21 |
CN113964944B true CN113964944B (zh) | 2023-06-27 |
Family
ID=79468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66198.4A Active CN113964944B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649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21401A (zh) * | 2022-06-02 | 2022-09-06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变位信号的监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15077605A (zh) * | 2022-06-06 | 2022-09-20 | 昂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智能变电站管理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78946A (zh) * | 2013-10-30 | 2014-10-01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面向变电站的广域距离保护方法 |
CN104319886A (zh) * | 2014-10-24 | 2015-01-28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网广域保护与控制系统 |
CN108565974A (zh) * | 2018-05-30 | 2018-09-2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保护装置自供电的远程失灵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11509853A (zh) * | 2020-04-23 | 2020-08-07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通道智能运维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346399T3 (es) * | 2000-09-21 | 2010-10-15 | Abb Schweiz Ag | Configuracion de un sistema de control de una instalacion electrica. |
-
2021
- 2021-10-28 CN CN202111266198.4A patent/CN1139649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78946A (zh) * | 2013-10-30 | 2014-10-01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面向变电站的广域距离保护方法 |
CN104319886A (zh) * | 2014-10-24 | 2015-01-28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网广域保护与控制系统 |
CN108565974A (zh) * | 2018-05-30 | 2018-09-21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保护装置自供电的远程失灵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11509853A (zh) * | 2020-04-23 | 2020-08-07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多通道智能运维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64944A (zh) | 2022-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64944B (zh) | 一种变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3269130B (zh) | 一种对变电站的遥控操作进行远程确认的方法 | |
CN102819249B (zh) | 电力隧道联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8287519B (zh) | 用于质子治疗设备安全联锁的逻辑结构和实现方法 | |
CN113364120B (zh) | 智能变电站控制过程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130508A (zh) |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变电站接地线智能化管理系统 | |
CN104538072A (zh) | 核电站安全级dcs多功能接口和控制方法 | |
CN102447305A (zh) | 电网拓扑防误系统 | |
CN202197150U (zh) | 一种接地线状态控制系统 | |
CN102570607A (zh) | 智能变电站冗余数据处理系统 | |
CN114330764A (zh) | 操作票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13110177A (zh) | 光伏电站的监控方法、监控设备及监控系统 | |
CN108053041A (zh) | 变电站多关联场景下二次系统异常识别和防误系统及方法 | |
CN106208372A (zh) | 基于全面可视化及防误拓扑分析的开关远程操作方法 | |
CN112532924A (zh) | 一种基于图象处理的刀闸位置双确认系统 | |
CN102064609B (zh) | 基于500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保护软压板远程控制方法 | |
CN214154144U (zh) | 一种压板在线监测系统 | |
CN117331300A (zh) | 一种跨座式单轨道岔冗余控制系统的故障监测系统 | |
CN202798164U (zh) | 基于3g无线通讯网络的综合防误闭锁装置 | |
CN113936950B (zh) | 一种三工位机构的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435881B (zh) | 用于拉手供电或t接模式的配电网防止送电误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 |
CN203180640U (zh) | 智能化变电站综合防误操作系统 | |
CN112671106B (zh) | 基于图理论的一二次设备的管控方法及系统 | |
CN106300676B (zh) | 一种集中监控变电站遥信释义功能的实现方法 | |
CN105182930A (zh) | 一种连铸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