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5592B - 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55592B CN113955592B CN202111350502.3A CN202111350502A CN113955592B CN 113955592 B CN113955592 B CN 113955592B CN 202111350502 A CN202111350502 A CN 202111350502A CN 113955592 B CN113955592 B CN 1139555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cable drum
- intelligent
- drum
- 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481—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driving the reel or the material
- B65H75/4484—Electronic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controlling the winding or unwinding process, e.g. with sens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0—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mobile or transportable
- B65H75/4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mobile or transportable attach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mobile tools, machines or vehicles
- B65H75/425—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mobile or transportable attach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mobile tools, machines or vehicles attach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a vehicle, e.g. truck, trailer, vesse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4—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electric cords or electric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包括一个以上的智能移动电缆盘、电缆绳、建筑机器人和配电箱,智能移动电缆盘包括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外部壳体和移动底盘,外部壳体设置在移动底盘上,在外部壳体内设有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包括线缆盘组件、驱动组件和扭力传感器,线缆盘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顶端,在驱动组件与线缆盘组件之间设置扭力传感器,本发明建筑机器人移动作业时对线缆的拉力反馈,自动控制收放卷,使线缆的张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电缆线不被拉扯、缠绕,极大的延长了线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缆敷设、移动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地开始使用移动式机器人参与相应建筑工作,由于建筑场地大、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市电电缆线在机器人移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被使用,目前移动式机器人供电电源以锂电池作为主,导致移动式机器人无法搭载太大功率的设备进行作业,持续工作能力低下,效率不高。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165805.0,公开日为2016.06.22,一种自动收放电缆或光缆的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辆内具有线缆自动收放装置,线缆自动收放装置的后壳体内安装有转速信号接收装置,转速信号接收装置接收的信号是送入控制器的,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轮上或车轮轴上安装有速度检测装置及速度信号发送装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对于线缆的拉力反馈,难以做到收放缆的速度与车辆速度完全同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多个可移动的智能移动电缆盘协作互联,灵活的敷设现场施工需要的电缆绳,能接入配电箱,对建筑机器人供电,使建筑机器人能搭载更大功率设备并可持续工作。同时,具有自动控制收放卷,使电缆绳的张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电缆绳不被拉扯、缠绕,极大的延长了电缆绳使用寿命,还具有收放电缆绳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大大节省了收放电缆绳的人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通过智能对接电缆盘来实现,所述智能对接电缆盘包括一个以上的智能移动电缆盘、电缆绳、建筑机器人和配电箱,包括以下步骤:
S1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根据施工场地的大小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S2通过电缆绳将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相互连接形成一条不间断的线路。
S3将位于线路前端的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电缆绳与配电箱连接,位于线路末端的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电缆绳与建筑机器人相连。
S4建筑机器人进行移动,智能移动电缆盘实时检测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
S4.1当智能移动电缆盘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小时,则收卷电缆绳。
S4.2当智能移动电缆盘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大时,则放开电缆绳。
上述方法,通过电缆绳将智能移动电缆盘相连形成不间断的线路,使得建筑机器人可以适应在不同大小的场地进行施工工作,通过设置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使得施工现场需要的电缆绳可以实现自动收卷、自动放开,保证了施工现场不容易出现电缆绳散落在场地从而导致人员行走不便且保护电缆绳不被拉扯、缠绕,极大的延长了电缆绳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移动电缆盘包括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外部壳体和移动底盘,所述外部壳体设置在移动底盘上,在外部壳体内设有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所述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包括线缆盘组件、驱动组件和扭力传感器,所述线缆盘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顶端,在驱动组件与线缆盘组件之间设置扭力传感器。
以上设置,在工作时,建筑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会拉扯电缆绳,扭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建筑机器人移动时对电缆绳的拉力,扭力传感器根据电缆绳的拉力反馈控制驱动组件对线缆盘组件进行驱动;当扭力传感器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小,则驱动线缆盘组件收卷电缆绳,当扭力传感器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大,则驱动线缆盘组件放开电缆绳,从而实现电缆绳的收卷或松开。
所述线缆盘组件包括电滑环和线缆盘,所述线缆盘的顶端设有向下凹陷设置的线缆筒;位于线缆筒的顶端设有固定在线缆盘上的电滑环,位于线缆盘的侧边设有延伸至线缆筒内的线缆通道;所述电缆绳的一端穿过线缆通道延伸至线缆筒内并连接电滑环,位于线缆盘的底端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扭力传感器连接。
以上设置,在安装电缆绳时,将电缆绳的一端穿过线缆通道伸入线缆筒并连接电滑环,然后电缆绳的另一端缠绕在线缆盘上后即可完成电缆绳的安装,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轴承座、上联轴器、上安装座、下联轴器、同步带传动组件和电机,所述上安装座设置在下安装座上,在上安装座上设于轴承座,位于轴承座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通过转轴座连接线缆盘,所述转轴的底端通过上联轴器连接扭力传感器的上端,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设置在下安装座的下方,所述扭力传感器的下端通过下联轴器穿过下安装座连接同步带传动组件,所述电机安装在下安装座上并与同步带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与电机电连接。
以上设置,当扭力传感器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小,则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与转轴连接的线缆盘转动收卷电缆绳,当扭力传感器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大,则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与转轴连接的线缆盘转动放开电缆绳。
进一步的,所述线缆盘组件还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设置在外部壳体的前端,所述插座设置在外部壳体的后端,所述电缆绳的一端通过电滑环连接插座,所述电缆绳的另一端连接有插头,其中一智能移动电缆盘上的插头与另一智能移动电缆盘的插座相接形成线路,在外部壳体内还设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滑轮支架设置在外部壳体前端的内壁上,所述电缆绳穿过滑轮与插头连接;通过滑轮的设置,使得所述插头的收放电缆绳匀速且平稳,保护电缆绳不被拉扯、缠绕。以上设置,通过所述电滑环的设置,可以防止所述线缆盘旋转时电缆绳被缠绕,使得线缆盘的转动不会影响插座。
进一步的,步骤S2具体包括将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上连接有插头的电缆绳插入到另一智能移动电缆盘上的插座内,从而实现电缆绳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包括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和皮带,所述主动同步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同步轮与下联轴器的连接,在主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之间设有皮带。
以上设置,在需要收放电缆绳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主动同步轮转动,所述主动同步轮通过所述皮带带动从动同步轮转动,将动力输入到下联轴器中从而控制线缆盘转动,由此控制电缆绳的收放,具有收放电缆绳速度快,效率高特点,大大节省了收放电缆绳的人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底盘包括底板、主动轮、移动电机和万向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移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底板后端上,所述移动电机和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底板前端上。
以上设置,使得所述移动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前进或后退。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部壳体前侧设有激光slam导航、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外部壳体的前端,位于摄像头下方的外部壳体上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激光slam导航设置在超声波传感器的下方。
以上设置,所述激光slam导航作用是扫描区域环境,建立地图导航并控制所述移动底盘进行移动,实现智能移动电缆盘的移动定位,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的作用是躲避障碍物,自动化的移动工作大大节省了收放电缆绳的人工成本,而且使用激光slam导航与摄像头定位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导航的准确性。
在所述外部壳体后端或侧端设有二维码,通过二维码的设置,在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移动完毕后,后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摄像头扫描前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上的二维码,从而实现智能移动电缆盘的识别与二次定位,使得智能移动电缆盘的位置更加准确。
所述激光slam导航、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移动底盘电连接。
以上设置,通过激光slam导航以及摄像头的导航控制移动底盘进行定位移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控制移动底盘进行避障移动,由此保证智能移动电缆盘移动的位置更加精准。
进一步的,所述S1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激光slam导航建立施工场地的地图导航确定移动的位置,移动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现避障,当智能移动电缆盘移动到地图导航指定的位置上后,位于后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摄像头扫描前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上的二维码实现二次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线缆盘自动收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的第一视角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的第二视角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的插头插座连接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的线路连接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线缆盘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电滑环24、线缆盘23、线缆筒231、转轴31、轴承座22、上联轴器21、扭力传感器20、下联轴器19、同步带传动组件17、主动同步轮171、从动同步轮172、皮带173、电机18、上安装座40、下安装座400、轴承孔43、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16、线缆盘组件161、驱动组件162、移动底盘13、外部壳体50、激光slam导航8、超声波传感器9、摄像头10、二维码12、底板28、主动轮25、移动电机26、万向轮27、插头30、插座29、滑轮15、滑轮支架151、智能移动电缆盘2、电缆绳3、建筑机器人5、配电箱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包括一个以上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电缆绳3、建筑机器人5和配电箱1,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之间通过电缆绳3相互连接,所述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之间通过电缆绳3连接形成一条不间断的线路,位于线路前端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通过电缆绳3与配电箱1连接,位于线路末端的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电缆绳3与建筑机器人5相连,所述智能移动电缆盘2包括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16、外部壳体50和移动底盘13,所述外部壳体50设置在移动底盘13上,在外部壳体50内设有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16,所述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16包括线缆盘组件161、驱动组件162和扭力传感器20,所述线缆盘组件161设置在驱动组件162的顶端,在驱动组件162与线缆盘组件161之间设置扭力传感器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机器人5为应用于建筑场地辅助施工的机器人,具体的建筑机器人5为现有技术,以下将不再累述。
上述结构,通过电缆绳3将智能移动电缆盘2相连形成不间断的线路,使得建筑机器人5可以适应在不同大小的场地进行施工工作,通过设置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16,使得施工现场需要的电缆绳3可以实现自动收卷、自动放开,保证了施工现场不容易出现电缆绳3散落在场地从而导致人员行走不便且保护电缆绳3不被拉扯、缠绕,极大的延长了电缆绳3的使用寿命;在工作时,建筑机器人5在移动过程中会拉扯电缆绳3,扭力传感器20实时检测建筑机器人5移动时对电缆绳3的拉力,扭力传感器20根据电缆绳3的拉力反馈控制驱动组件162对线缆盘组件161进行驱动;当扭力传感器20检测到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过小,则驱动线缆盘组件161收卷电缆绳3,当扭力传感器20检测到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过大,则驱动线缆盘组件161放开电缆绳3,从而实现电缆绳3的收卷或松开,由此控制电缆绳3的张力保证在控制范围内,保护电缆绳3不被拉扯、缠绕。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线缆盘组件161包括电滑环24和线缆盘23,所述线缆盘23的顶端设有向下凹陷设置的线缆筒231;位于线缆筒231的顶端设有固定在线缆盘23上的电滑环24,位于线缆盘23的侧边设有延伸至线缆筒231内的线缆通道;所述电缆绳3的一端穿过线缆通道延伸至线缆筒231内并连接电滑环24,位于线缆盘23的底端设有驱动组件162,所述驱动组件162与扭力传感器20连接。
以上设置,在安装电缆绳3时,将电缆绳3的一端穿过线缆通道伸入线缆筒231并连接电滑环24,然后电缆绳3的另一端缠绕在线缆盘23上后即可完成电缆绳3的安装,简单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31、轴承座22、上联轴器21、上安装座40、下联轴器19、同步带传动组件17和电机18,所述上安装座40设置在下安装座400上,在上安装座40上设有轴承座22,位于轴承座22内设有转轴31,所述转轴31的顶端通过转轴座连接线缆盘23,所述转轴31的底端通过上联轴器21连接扭力传感器20的上端,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17设置在下安装座400的下方,所述扭力传感器20的下端通过下联轴器19穿过下安装座400连接同步带传动组件17,所述电机18安装在下安装座400上并与同步带传动组件17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20与电机18电连接。
以上设置,当扭力传感器20检测到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过小,则驱动电机18转动带动与转轴31连接的线缆盘23转动收卷电缆绳3,当扭力传感器20检测到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过大,则驱动电机18转动带动与转轴31连接的线缆盘23转动放开电缆绳3。
如图1-6所示,所述线缆盘组件161还包括插头30和插座29,所述插头30设置在外部壳体50的前端,所述插座29设置在外部壳体50的后端,所述电缆绳3的一端通过电滑环24连接插座29,所述电缆绳3的另一端连接有插头30,其中一智能移动电缆盘2上的插头30与另一智能移动电缆盘2的插座29相接形成线路,在外部壳体50内还设有滑轮15,所述滑轮15通过滑轮支架151设置在外部壳体50前端的内壁上,所述电缆绳3穿过滑轮15与插头30连接;通过滑轮15的设置,使得所述插头30的收放电缆绳匀速且平稳,保护电缆绳3不被拉扯、缠绕。以上设置,通过所述电滑环24的设置,可以防止所述线缆盘23旋转时电缆绳3被缠绕,使得线缆盘23的转动不会影响插座29,在本实施例中,电滑环为常见的同于连接固定结构与旋转结构的电源与终端电器,再此不再累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17包括主动同步轮171、从动同步轮172和皮带173,所述主动同步轮171与电机1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同步轮172与下联轴器19的连接,在主动同步轮171与从动同步轮172之间设有皮带173。
以上设置,在需要收放电缆绳时,所述电机18带动所述主动同步轮171转动,所述主动同步轮171通过所述皮带173带动从动同步轮172转动,将动力输入到下联轴器19中从而控制线缆盘23转动,由此控制电缆绳3的收放,具有收放电缆绳速度快,效率高特点,大大节省了收放电缆绳的人工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安装座40设有轴承孔43,所述下联轴器19的下端穿过所述轴承孔43与所述从动同步轮172连接。
以上设置,通过所述下联轴器19的下端穿过所述轴承孔43与所述从动同步轮172连接,使得降低动力传递的消耗,结构简单,节约能源。
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底盘13包括底板28、主动轮25、移动电机26和万向轮27,所述主动轮25通过移动电机26固定在所述底板28后端上,所述万向轮27设置在所述底板28前端上。
以上设置,使得所述移动电机26驱动所述主动轮25前进或后退。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外部壳体50前侧设有激光slam导航8、超声波传感器9和摄像头10,所述摄像头10设置在外部壳体50的前端,位于摄像头10下方的外部壳体50上设有超声波传感器9,所述激光slam导航8设置在超声波传感器9的下方。
以上设置,所述激光slam导航8作用是扫描区域环境,建立地图导航并控制所述移动底盘13进行移动,实现智能移动电缆盘2的移动定位,所述超声波传感器9的作用是躲避障碍物,自动化的移动工作大大节省了收放电缆绳的人工成本,而且使用激光slam导航8与摄像头10定位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导航的准确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外部壳体50后端或侧端设有二维码12,通过二维码12的设置,在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移动完毕后,后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通过摄像头10扫描前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上的二维码12,从而实现智能移动电缆盘2的识别与二次定位,使得智能移动电缆盘2的位置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激光slam导航8、所述超声波传感器9和所述摄像头10与所述移动底盘13电连接。
以上设置,通过激光slam导航8以及摄像头10的导航控制移动底盘13进行定位移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9控制移动底盘13进行避障移动,由此保证智能移动电缆盘2移动的位置更加精准。
上述结构,当需要对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进行连接时,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通过激光slam导航8建立的地图导航确定移动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超声波传感器9实现避障,当智能移动电缆盘移动2到地图导航指定的位置上后,位于后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通过摄像头10扫描前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上的二维码12实现二次定位,定位完成后将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上连接有插头30的电缆绳3插入到另一智能移动电缆盘2上的插座29内,由此完成智能移动电缆盘2之间的连接,简单且方便。
上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具体步骤包括:
S1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根据施工场地的大小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S2通过电缆绳3将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相互连接形成一条不间断的线路。
S3将位于线路前端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通过电缆绳3与配电箱1连接,位于线路末端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通过电缆绳3与建筑机器人5相连。
S4建筑机器人5进行移动,智能移动电缆盘实时检测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
S4.1当智能移动电缆盘2检测到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过小时,则收卷电缆绳3。
S4.2当智能移动电缆盘2检测到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过大时,则放开电缆绳3。
其中,所述S1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通过激光slam导航8建立施工场地的地图导航确定移动的位置,移动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9实现避障,当智能移动电缆盘2移动到地图导航指定的位置上后,位于后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通过摄像头10扫描前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2上的二维码12实现二次定位。
步骤S2具体包括将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2上连接有插头30的电缆绳3插入到另一智能移动电缆盘2上的插座29内。
步骤S4具体包括:当扭力传感器20检测到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过小,则驱动电机18转动带动与转轴31连接的线缆盘23转动收卷电缆绳3,当扭力传感器20检测到建筑机器人5的拉力反馈过大,则驱动电机18转动带动与转轴31连接的线缆盘23转动放开电缆绳3。
上述的方法,通过设置多个可移动的智能移动电缆盘协作互联,灵活的敷设现场施工需要的电缆绳,能接入配电箱,对建筑机器人供电,使建筑机器人能搭载更大功率设备并可持续工作。且能自动移动到预先规划的地点的同时具有自动控制收放卷,使电缆绳的张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电缆绳不被拉扯、缠绕,极大的延长了电缆绳使用寿命,还具有收放电缆绳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大大节省了收放电缆绳的人工成本。
Claims (6)
1.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通过智能对接电缆盘来实现,所述智能对接电缆盘包括二个以上的智能移动电缆盘、电缆绳、建筑机器人和配电箱,所述智能移动电缆盘包括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外部壳体和移动底盘,所述外部壳体设置在移动底盘上,在外部壳体内设有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所述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包括线缆盘组件、驱动组件和扭力传感器,所述线缆盘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的顶端,在驱动组件与线缆盘组件之间设置扭力传感器;
所述线缆盘组件包括电滑环和线缆盘,所述线缆盘的顶端设有向下凹陷设置的线缆筒;位于线缆筒的顶端设有固定在线缆盘上的电滑环,位于线缆盘的侧边设有延伸至线缆筒内的线缆通道;所述电缆绳的一端穿过线缆通道延伸至线缆筒内并连接电滑环,位于线缆盘的底端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扭力传感器连接;
在所述外部壳体前端设有激光slam导航、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外部壳体的前端,位于摄像头下方的外部壳体上设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激光slam导航设置在超声波传感器的下方;在所述外部壳体后端或侧端设有二维码;所述激光slam导航、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移动底盘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多个可移动的智能移动电缆盘协作互联,敷设现场施工需要的电缆绳,能接入配电箱,对建筑机器人供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根据施工场地的大小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S2通过电缆绳将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相互连接形成一条不间断的线路;
S3将位于线路前端的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电缆绳与配电箱连接,位于线路末端的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电缆绳与建筑机器人相连;
S4建筑机器人进行移动,智能移动电缆盘实时检测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
S4.1当智能移动电缆盘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小时,则收卷电缆绳;
S4.2当智能移动电缆盘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大时,则放开电缆绳;
所述S1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激光slam导航建立施工场地的地图导航确定移动的位置,移动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现避障,当智能移动电缆盘移动到地图导航指定的位置上后,位于后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通过摄像头扫描前方的智能移动电缆盘上的二维码实现二次定位;定位完成后将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上连接有插头的电缆绳插入到另一智能移动电缆盘上的插座内,由此完成智能移动电缆盘之间的连接;
所述线缆盘组件还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设置在外部壳体的前端,所述插座设置在外部壳体的后端,所述电缆绳的一端通过电滑环连接插座,所述电缆绳的另一端连接有插头,其中一智能移动电缆盘上的插头与另一智能移动电缆盘的插座相接形成线路,在外部壳体内还设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滑轮支架设置在外部壳体前端的内壁上,所述电缆绳穿过滑轮与插头连接;设置有插头的外部壳体同一侧面上设置有二维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轴承座、上联轴器、上安装座、下联轴器、同步带传动组件和电机,所述上安装座设置在下安装座上,在上安装座上设于轴承座,位于轴承座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通过转轴座连接线缆盘,所述转轴的底端通过上联轴器连接扭力传感器的上端,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设置在下安装座的下方,所述扭力传感器的下端通过下联轴器穿过下安装座连接同步带传动组件,所述电机安装在下安装座上并与同步带传动组件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与电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当扭力传感器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小,则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与转轴连接的线缆盘转动收卷电缆绳,当扭力传感器检测到建筑机器人的拉力反馈过大,则驱动电机转动带动与转轴连接的线缆盘转动放开电缆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将每个智能移动电缆盘上连接有插头的电缆绳插入到另一智能移动电缆盘上的插座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传动组件包括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和皮带,所述主动同步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同步轮与下联轴器的下端连接,在主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之间设有皮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盘包括底板、主动轮、移动电机和万向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移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底板后端上,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底板前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50502.3A CN113955592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50502.3A CN113955592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55592A CN113955592A (zh) | 2022-01-21 |
CN113955592B true CN113955592B (zh) | 2024-06-07 |
Family
ID=79470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50502.3A Active CN113955592B (zh) | 2021-11-15 | 2021-11-15 | 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555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349362A (zh) * | 2024-12-26 | 2025-01-24 | 北京小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收放线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77667U (zh) * | 2014-05-15 | 2014-10-15 | 镇江东方康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电缆盘 |
CN205952338U (zh) * | 2016-06-29 | 2017-02-15 | 任雪峰 | 一种用于系留无人机收放舱的线缆收放装置 |
CN108819943A (zh) * | 2018-05-13 | 2018-11-16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自主跟车系统及方法 |
CN209797167U (zh) * | 2019-03-22 | 2019-12-17 | 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手提伸缩式电线定位装置 |
CN111267707A (zh) * | 2020-01-23 | 2020-06-12 | 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送餐车 |
CN211169362U (zh) * | 2019-08-30 | 2020-08-04 | 山东宇通电气集团坤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智能电缆盘 |
CN113258367A (zh) * | 2021-05-13 | 2021-08-13 | 西华大学 | 一种农业适用的插线式供电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98452A1 (ja) * | 2014-06-26 | 2015-12-30 | トピ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システム |
WO2020159753A1 (en) * | 2019-01-29 | 2020-08-06 | Aldrich Brett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ethered electrical power to autonomous unmanned ground vehicles |
-
2021
- 2021-11-15 CN CN202111350502.3A patent/CN1139555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877667U (zh) * | 2014-05-15 | 2014-10-15 | 镇江东方康驰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电缆盘 |
CN205952338U (zh) * | 2016-06-29 | 2017-02-15 | 任雪峰 | 一种用于系留无人机收放舱的线缆收放装置 |
CN108819943A (zh) * | 2018-05-13 | 2018-11-16 | 上海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自主跟车系统及方法 |
CN209797167U (zh) * | 2019-03-22 | 2019-12-17 | 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手提伸缩式电线定位装置 |
CN211169362U (zh) * | 2019-08-30 | 2020-08-04 | 山东宇通电气集团坤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智能电缆盘 |
CN111267707A (zh) * | 2020-01-23 | 2020-06-12 | 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送餐车 |
CN113258367A (zh) * | 2021-05-13 | 2021-08-13 | 西华大学 | 一种农业适用的插线式供电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地下管线形状检测中的缆线收放新机构设计;张明威;钱晋武;章亚男;邵文韫;沈林勇;;机电工程(第06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55592A (zh) | 2022-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00578B (zh) | 自主移动设备及其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1375781B (zh) | 地面处理系统及地面处理装置与充电座的对接方法 | |
CN113955592B (zh) | 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工作方法 | |
CN106791644B (zh) | 一种轨道移动式监测系统及使用方法 | |
CN211996194U (zh) | 一种无人机用移动式地勤机巢装置 | |
CN110346525A (zh) | 一种移动式水质监测浮标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0281806A (zh) | 一种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及方法 | |
CN103227434A (zh) | 电缆自动铺设装置 | |
CN113506403A (zh) | 一种智能共享汽车充电车位管理系统 | |
CN113998547B (zh) | 一种可移动的智能对接电缆盘 | |
CN217947255U (zh) | 一种线缆盘自动收卷机构 | |
KR20140115790A (ko) | 선박 또는 해양구조물용 무선 감시카메라 전원 공급/제어장치와 이의 제어 방법 | |
CN218788622U (zh) | 一种线缆管道行走装置及电气线缆穿线装置 | |
CN203205779U (zh) | 电缆自动铺设装置 | |
KR20230167813A (ko) | IoT 기반 전기차 충전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217435546U (zh) | 一种船用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6994909A (zh) | 一种立体车库的自动对接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 |
CN116373637A (zh) | 远程取电式移动充电装置、充电系统及自动充电停车场 | |
CN113890132B (zh) | 变电站电缆沟巡检机器人充电站和充电方法 | |
CN110994424B (zh) | 一种变电设备巡检探测装置 | |
CN211377701U (zh) | 一种工程供电装置 | |
CN105846504A (zh) | 一种自动充电移动平台 | |
CN215755780U (zh) | 一种可行走收放缆小车 | |
CN115108390B (zh) | 一种电力施工用的放线装置 | |
CN219708783U (zh) | 一种海上电缆铺设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