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55127B - 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55127B CN113955127B CN202111218487.7A CN202111218487A CN113955127B CN 113955127 B CN113955127 B CN 113955127B CN 202111218487 A CN202111218487 A CN 202111218487A CN 113955127 B CN113955127 B CN 1139551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achute
- escape
- rocket
- aircraft
- capsul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25/00—Emergency apparatus or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25/08—Ejecting or escaping means
- B64D25/12—Ejectable capsu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7/00—Parachutes
- B64D17/22—Load suspension
- B64D17/38—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between parachute and load or pac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7/00—Parachutes
- B64D17/62—Deploy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7/00—Parachutes
- B64D17/80—Parachutes in association with aircraft, e.g. for braking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舱体及安装于救生舱体上的舱盖、弹射调姿火箭、射伞火箭、降落伞套件;救生舱体为一空腔多面体,一对侧面上分别安装有弹射调姿火箭,另一对侧面上分别设有与飞机连接的逃逸松脱装置;内设有一对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射伞火箭和降落伞套件;弹射时,容纳腔内的射伞火箭和降落伞套件向外露出。本发明可使飞机失事的飞行员不再置身冒险脱离相对安全的驾驶舱体保护,并随其整体舱室实现安全逃逸和落地救生。从根本上避免了现行座舱盖,在逃逸时掀盖或爆盖或穿盖所产生的无规律碎片而危及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避免了空中温差、气压等关键生理指标的陡然变化所造成的其它威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救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
背景技术
现在特别是高速战斗机的逃逸救生方式,都是采用弹射座椅将飞行员从飞机的座舱里抛射出去,期间还要经历座舱盖掀盖分离,或座舱盖受控主动爆破碎裂,或由弹射座椅顶锥被动穿刺破盖、穿盖等直接危及飞行员生命安全的逃逸过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以显著提高遇险飞行员的生存几率和最大程度的保护飞行数据与关键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中:包括救生舱体及安装于所述救生舱体上的舱盖、弹射调姿火箭、射伞火箭、降落伞套件;
所述救生舱体为一空腔多面体;
所述救生舱体的一对侧面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弹射调姿火箭
所述救生舱体的另一对侧面上分别设有与飞机连接的逃逸松脱装置;
所述救生舱体内设有一对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所述射伞火箭和所述降落伞套件,所述降落伞套件连接在所述射伞火箭的末端;
所述逃逸松脱装置解除所述救生舱体与飞机的连接时,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射伞火箭和降落伞套件向外露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在其对称的两个切面的横轴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垂直于切面的弹射调姿火箭的旋转轴,并在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弹射调姿火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的容纳腔内在其对称的两个切面纵轴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平行于切面的射伞火箭滑槽,并在所述射伞火箭滑槽上安装有射伞火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在其有射伞火箭滑槽的切面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并具有控制脱落机构的降落伞固定挂环,且在所述固定挂环上安装有降落伞套件的活动挂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底部在有射伞火箭滑槽切面的两侧对应延伸,形成降落伞套件的承载平台,并在所述承载平台上配置有降落伞套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设置有弹射滑槽,所述弹射滑槽上设置有所述逃逸松脱装置,且所述弹射滑槽和逃逸松脱装置分别与飞机机体的导轨及限位件相配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上设置有探测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上设置有有线接驳插座或插头,且所述有线接驳插座或插头与飞机机身的有线接驳插头或插座相配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在其内部设置有飞行操控系统装置、通信系统装置、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装置、数据设备自毁系统装置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救生舱体在其底部设置有爆充缓冲气囊。
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使飞机失事的飞行员不再置身冒险脱离相对安全的驾驶舱体保护,并随其整体舱室实现安全逃逸和落地救生。从根本上避免了现行座舱盖,在逃逸时掀盖或爆盖或穿盖所产生的无规律碎片而危及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避免了空中温差、气压等关键生理指标的陡然变化所造成的其它威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结构前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的弹射调姿火箭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弹射离机瞬间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射伞瞬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开伞降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包括:救生舱体1及安装于所述救生舱体1上的舱盖2、弹射调姿火箭3、射伞火箭4、降落伞套件5等组成。
如图1-4所示,所述救生舱体1为一空腔多面体,且各面按功能需求有一定的配合切面角度。由于所述救生舱体1为一空腔多面体,且各面按功能需求有一定的配合切面角度。所以所述救生舱体1能够设计制造的牢固而轻巧,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舱体1可以具体选用铝合金、钛合金和碳纤维等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在减重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舱体强度。
如图1-2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体1在其对称的两个切面的横轴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垂直于切面的弹射调姿火箭3旋转轴31,并在所述旋转轴31上安装有弹射调姿火箭3。这样,当飞机10遇险欲坠时,弹射调姿火箭3受控点火启动,首先将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与机体瞬间弹射分离开来后,即刻自动进入调姿程序,弹射调姿火箭3根据逃逸救生舱的倾斜程度,通过矢量喷射角度和力度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逃逸救生舱产生有益的整体滚转或摆动,将逃逸救生舱的整体姿态快速修正到正确的朝向。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弹射调姿火箭3是由调姿执行机32和矢量喷射火箭33等所组成,再进一步地,所述调姿执行机32受控于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的内置飞行操控系统装置(附图中未示出)的调控指令工作。更进一步地,矢量喷射火箭33采用固体或液体燃料,可以一次或多次点火工作。
如图1-2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体1在其对称的两个切面纵轴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平行于切面的射伞火箭滑槽41,并在所述滑槽上安装有射伞火箭4。
如图1-2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体1在其有射伞火箭滑槽41的切面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并具有控制脱落机构的降落伞固定挂环51,且在所述固定挂环51上安装有降落伞套件5的活动挂环52,降落伞末端的伞绳束58固定至该活动挂环52。
如图1-2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体1底部在有射伞火箭滑槽41切面的两侧对应延伸,形成降落伞套件5的承载平台53,并在所述承载平台53上配置有降落伞套件5。
如图1-2、4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体1在其两侧或4角纵向设置有弹射滑槽11,所述弹射滑槽11上设置有固定卡穴12,且所述弹射滑槽11和固定卡穴12与飞机机体的导轨及限位卡头(附图中未示出)相配合。
如图1-2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体1在其顶面或某切面上设置有探测装置6和无线通信装置7,在其底面或某切面上设置有有线接驳插座或插头8,且所述有线接驳插座或插头8与飞机机身的有线接驳插头或插座(附图中未示出)相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体1在其内部设置有飞行操控系统装置、通信系统装置、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装置、数据设备自毁系统装置等(均为示出)。
如图1-2、6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体1在其底部设置有爆充缓冲气囊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逃逸方法如下:
如图4所示,当飞机10遇到不可逆转的险情开始坠毁时,飞行员或指挥塔台启动逃逸救生程序,首先飞机机体的限位卡头(附图中未示出)受控松开逃逸救生舱的固定卡穴12,两个弹射调姿火箭3联动点火启动,产生巨大推力将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从机体中瞬间弹射分离,同时也强行挣脱了二者间的有线接驳插座或插头8,彻底切分了互联的液、电、气路。当逃逸救生舱弹射到安全距离后,弹射调姿火箭3根据逃逸救生舱的倾斜程度,即刻自动进入调姿程序,迅速将逃逸救生舱的整体姿态修正到座舱盖2在上的正确朝向,如图5所示。随即两侧射伞火箭4启动,将折叠状态的降落伞套件5向空中依序延展拉直,直至拉脱伞衣套54,释放出降落伞55的伞冠56,如图5所示。伞冠56随即受风,伞绳57产生足够的空气托举拉力,如图6所示,使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及其内呵护的飞行员共同缓缓地安全降落,在即将降着陆地或水面时,采用多次点火工作的弹射调姿火箭3再次点火工作,产生反推力以减少和缓解逃逸救生舱的降着冲力。而采用一次弹射调姿火箭3的,则需启动爆充缓冲气囊9来减少和缓解逃逸救生舱的降着冲力,如图6所示。当逃逸救生舱成功降着陆地或水面后,具有控制脱落机构的降落伞固定挂环51与逃逸救生舱体1及时脱离,以免降落伞55在地面风中继续拖拽逃逸救生舱。
因为飞行员在整个救生逃逸过程中,其身体都未脱离逃逸救生舱系统的直接有效保护,不仅在空中就避免了离舱时的舱盖或机体碎片,以及巨大温差、气压和气流陡变威胁。而且在降落着地或着水时,飞行员依托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的坚固壳体,既可以避免撞伤或沉溺,又可以从容抵御野外风沙雨雪的侵害或野兽或敌人的攻击。逃逸救生舱内的生命保障系统装置可更好、更长地维系飞行员的待援生存,通信系统装置可以提供及时的救援通讯与定位坐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不同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另外,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申请文件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
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实施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舱体及安装于所述救生舱体上的舱盖、弹射调姿火箭、射伞火箭、降落伞套件;
所述救生舱体为一空腔多面体;
所述救生舱体的一对侧面上分别安装有所述弹射调姿火箭
所述救生舱体的另一对侧面上分别设有与飞机连接的逃逸松脱装置;
所述救生舱体内设有一对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所述射伞火箭和所述降落伞套件,所述降落伞套件连接在所述射伞火箭的末端;
所述逃逸松脱装置解除所述救生舱体与飞机的连接时,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射伞火箭和降落伞套件向外露出;
所述救生舱体的容纳腔内在其对称的两个切面纵轴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平行于切面的射伞火箭滑槽,并在所述射伞火箭滑槽上安装有射伞火箭;
所述救生舱体在其有射伞火箭滑槽的切面上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并具有控制脱落机构的降落伞固定挂环,且在所述固定挂环上安装有降落伞套件的活动挂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舱体在其对称的两个切面的横轴对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垂直于切面的弹射调姿火箭的旋转轴,并在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弹射调姿火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舱体底部在有射伞火箭滑槽切面的两侧对应延伸,形成降落伞套件的承载平台,并在所述承载平台上配置有降落伞套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舱体设置有弹射滑槽,所述弹射滑槽上设置有所述逃逸松脱装置,且所述弹射滑槽和逃逸松脱装置分别与飞机机体的导轨及限位件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舱体上设置有探测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舱体上设置有有线接驳插座或插头,且所述有线接驳插座或插头与飞机机身的有线接驳插头或插座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舱体在其内部设置有飞行操控系统装置、通信系统装置、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装置、数据设备自毁系统装置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生舱体在其底部设置有爆充缓冲气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18487.7A CN113955127B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18487.7A CN113955127B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55127A CN113955127A (zh) | 2022-01-21 |
CN113955127B true CN113955127B (zh) | 2023-06-30 |
Family
ID=79464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18487.7A Active CN113955127B (zh) | 2021-10-20 | 2021-10-20 | 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55127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9767A (zh) * | 2005-05-31 | 2005-12-21 | 徐丽岗 | 一种分体式客机及其逃生装置 |
CN101927829A (zh) * | 2010-04-26 | 2010-12-29 | 高恒伟 | 客舱可逃逸飞机 |
CN104029819A (zh) * | 2014-06-15 | 2014-09-10 | 李家涛 | 一种飞机逃生座椅 |
-
2021
- 2021-10-20 CN CN202111218487.7A patent/CN1139551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09767A (zh) * | 2005-05-31 | 2005-12-21 | 徐丽岗 | 一种分体式客机及其逃生装置 |
CN101927829A (zh) * | 2010-04-26 | 2010-12-29 | 高恒伟 | 客舱可逃逸飞机 |
CN104029819A (zh) * | 2014-06-15 | 2014-09-10 | 李家涛 | 一种飞机逃生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55127A (zh) | 2022-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82017B1 (en) | Aircraft with a detachable passenger escape cabin and an aircraft with airbags | |
US5765778A (en) | Flight vehicle with a safety device | |
US2829850A (en) | Aircraft ejection seat | |
US11279494B2 (en) | Emergency landing apparatus deployment for emergency landing of aircraft | |
US10793271B2 (en) | Drone and associated airborne intervention equipment | |
US20090212160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lateral ejection apparattii for helicopter or plane | |
US6776373B1 (en) | Aircraft escape cabin | |
US20110233341A1 (en) | Hybrid emergency ejection system | |
JPH1043323A (ja) | 消火剤を噴出する消火弾 | |
US12116131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jecting batteries from an electric flying vehicle | |
CN103538725B (zh) | 直升机应急逃生系统 | |
CN113955127B (zh) | 一种飞机整体逃逸救生舱 | |
CN108891610B (zh) | 一种载人无人机和直升机用逃生伞椅 | |
US20050087652A1 (en) | Emergency parachute system for helicopters | |
US11807370B2 (en) | Aircraft emergency parachute deployment system | |
RU2021164C1 (ru) | Аэробус "люси" | |
US3807671A (en) | Escape and recovery system | |
GB2221199A (en) | Escape unit for the crew members of a space craft | |
Clark | Human space flight mishaps and incidents: An overview | |
KR100627446B1 (ko) | 분리형 승객 탈출 캐빈을 구비한 비행기 | |
RU205843U1 (ru) | Защитная капсула для управляемого спуска | |
Hepper | Restraint systems and escape from aircraft | |
AU2001214072A1 (en) | An aircraft with a detachable passenger escape cabin and an aircraft with airbags | |
CA2403158C (en) | An aircraft with a detachable passenger escape cabin and an aircraft with airbags | |
Knott | Redefining Creep: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viation Accident Survivabilit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