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942324A -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2324A
CN113942324A CN202111358740.9A CN202111358740A CN113942324A CN 113942324 A CN113942324 A CN 113942324A CN 202111358740 A CN202111358740 A CN 202111358740A CN 113942324 A CN113942324 A CN 113942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modified membrane
unit
optical transfer
j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87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Peil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Peil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Peil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Peil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87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423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42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2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81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r waves, e.g. ultraviolet radiation, electron be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涉及装饰膜领域,本发明包括包括材料准备单元、预加热单元、光感单元、加压单元、真空成型单元、UV硬化单元和成型取出单元,所述材料准备单元首先对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原料进行加工前的预处理得到改性膜片,以及配置相适宜的治具,然后利用所述预加热单元对改性膜片进行预加热处理,完成后利用所述光感单元对改性膜片进行光感处理。本发明设备主体为工作腔,并由使得改性膜片将密闭腔体分隔为两个独立气室,在成型前先将两个气室进行分别抽真空,然后进行加热、预拉伸、加压、表面固化等制造工序,整个成型过程均在一密闭空间进行,不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提高制造过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IT、笔记本电脑、平板、汽车和化妆品等行业表面装饰,均通过喷涂,电镀等对环境不友好的处理方式生产出来,产品视觉感观也到了瓶颈期。通过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无污染无排放工艺生产的手机壳、笔记本电脑外壳和汽车内饰配件、化妆品包装配件等,产品表面色彩多样化,外观更加绚丽,视觉上立体感更强。
最合适的应用场景是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外壳、汽车内饰塑料件等,消费电子产品行业体量巨大,汽车、化妆品和家具行业等蕴藏着无限商机。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至平稳期,当前5G手机已开始逐步商用,虽然目前5G手机仍处于中高端手机之列,随着市场的逐步推广,未来将进一步下沉至中低端手机,从智能手机后盖板情况来看,使用的材质主要为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几种。其中玻璃、陶瓷材质由于本身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良品率较低(主要是切割问题),产品单价较高,一般应用于一些价格较高的品牌旗舰机。而金属盖板由于产品特性,对手机的信号影响较大,在5G时代,由于对信号的要求,手机内部集成了较多天线,金属盖板将难以适用于5G手机。塑料复合材质的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容易造型,通过造型可以实现玻璃质感同时兼具耐磨性和韧性,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技术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目前对于传统装饰膜技术主要为:电镀工艺、喷涂工艺、韩国膜工艺和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工艺,其中,电镀工艺只能镀同一种材质的工件表面,复合材质无法使用;喷涂工艺时间长,需要7喷7涂才能完成,成本太高而且单一色调;韩国膜工艺不能解决手机壳3D4R(3D表面及四个圆角)曲面以及立体复杂产品的表面,有局限性;而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技术可用于金属、塑胶、玻璃、碳纤维或者两种以上复合材质,并可达到一体化降低异材质在喷涂工程中由于热效应所造成表面凹痕问题,减少打磨次数减少分模线,造成外观不一致性可实现3D4R曲面以及立体复杂产品的表面,故此,我们提出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包括材料准备单元、预加热单元、光感单元、加压单元、真空成型单元、UV硬化单元和成型取出单元,所述材料准备单元首先对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原料进行加工前的预处理得到改性膜片,以及配置相适宜的治具,然后利用所述预加热单元对改性膜片进行预加热处理,完成后利用所述光感单元对改性膜片进行光感处理,所述加压单元对光感处理后的改性膜片进行加压,加压完成后由所述真空成型单元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改性膜片完美贴附在治具外表面,通过所述UV硬化单元使得改性膜片硬化定型,通过所述成型取出单元取出定型的改性膜片,经收卷完成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制备。
优选地,所述改性膜片的生产流程为材料准备、流延成膜、离型层涂布、涂布胶水、纹理加工、图案印刷、真空电镀、感光胶水涂布和后加工收卷。
优选地,所述改性膜片由四层构成,所述改性膜片包括载体层、接着层、加饰印刷层和UV光感硬化透明层。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包括工作腔高压仓、真空仓和工作台,所述工作腔的内腔上部设置为上仓,所述上仓上壁设置有加热设备,所述工作腔的内腔下部设置为下仓,所述下仓和上仓相通,所述工作台位于工作腔正下方,所述工作台内部设置有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输出端贯穿工作台并设置有治具,所述治具上方设置有改性膜片,所述高压仓和上仓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真空仓和下仓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管。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1:根据生产流程制得改性膜片,并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治具,将治具与驱动设备输出端固定连接,再将改性膜片放置于工作台上端面;
Step2:将工作台上升,使得工作腔密封,同时使得改性膜体分隔上仓和下仓;
Step3:通过加热设备和真空仓真空加热上仓和下仓,改性膜片受热下垂;
Step4:通过驱动设备带动治具上顶,使得改性膜片向上完成预拉伸;
Step5:通过真空仓抽取下仓,使得改性膜片紧紧贴附在治具外表面;
Step6:通过高压仓加压上仓,进一步迫使改性膜片完美贴附治具;
Step7:将载体层剥离,再通过UV硬化设备使得改性膜片硬化成型,工作台下降,取出改性膜片;
Step8:收卷后完成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制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设备主体为一密闭腔体,并由一片改性膜片将密闭腔体分隔为两个独立气室,在成型前先将两个气室进行分别抽真空,然后进行加热、预拉伸、加压、表面固化等制造工序,整个成型过程均在一密闭空间进行,不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温度的变化,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制造过程的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可用于金属、塑胶、玻璃、碳纤维材料或其两种以上之复合材料,并可达到一体化;降低异材质在喷涂工程中,热效应所造成表面凹痕问题;减少打磨次数,减少分模线,避免外观不一致性;实现曲面加工;载体层使用时需要撕去载体层,因此可以实现更薄的壳体以及更复杂的包覆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生产过程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的第一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的第二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的第三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的第四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的第五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的第六步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的第七步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改性膜片的分层图。
图中:1、工作腔;2、上仓;3、下仓;4、加热设备;5、第一连接管;6、高压仓;7、第二连接管;8、真空仓;9、第三连接管;10、治具;11、驱动设备;12、改性膜片;13、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包括材料准备单元、预加热单元、光感单元、加压单元、真空成型单元、UV硬化单元和成型取出单元,所述材料准备单元首先对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原料进行加工前的预处理得到改性膜片,以及配置相适宜的治具,然后利用所述预加热单元对改性膜片进行预加热处理,完成后利用所述光感单元对改性膜片进行光感处理,所述加压单元对光感处理后的改性膜片进行加压,加压完成后由所述真空成型单元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改性膜片完美贴附在治具外表面,通过所述UV硬化单元使得改性膜片硬化定型,通过所述成型取出单元取出定型的改性膜片,经收卷完成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制备。
其中,所述改性膜片的生产流程为材料准备、流延成膜、离型层涂布、涂布胶水、纹理加工、图案印刷、真空电镀、感光胶水涂布和后加工收卷。
其中,所述改性膜片由四层构成,所述改性膜片包括载体层、接着层、加饰印刷层和UV光感硬化透明层。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2所示: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包括工作腔1高压仓6、真空仓8和工作台13,所述工作腔1的内腔上部设置为上仓2,所述上仓2上壁设置有加热设备4,所述工作腔1的内腔下部设置为下仓3,所述下仓3和上仓2相通,所述工作台13位于工作腔1正下方,所述工作台13内部设置有驱动设备11所述驱动设备11输出端贯穿工作台13并设置有治具10,所述治具10上方设置有改性膜片12,所述高压仓6和上仓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5,所述真空仓8和下仓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和第一连接管5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管9。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3-9所示: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1:根据生产流程制得改性膜片,并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治具,将治具与驱动设备输出端固定连接,再将改性膜片放置于工作台上端面;
Step2:将工作台上升,使得工作腔密封,同时使得改性膜体分隔上仓和下仓;
Step3:通过加热设备和真空仓真空加热上仓和下仓,改性膜片受热下垂;
Step4:通过驱动设备带动治具上顶,使得改性膜片向上完成预拉伸;
Step5:通过真空仓抽取下仓,使得改性膜片紧紧贴附在治具外表面;
Step6:通过高压仓加压上仓,进一步迫使改性膜片完美贴附治具;
Step7:将载体层剥离,再通过UV硬化设备使得改性膜片硬化成型,工作台下降,取出改性膜片;
Step8:收卷后完成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制备。
本发明中,设备主体为一密闭腔体,并由一片改性膜片将密闭腔体分隔为两个独立气室,在成型前先将两个气室进行分别抽真空,然后进行加热、预拉伸、加压、表面固化等制造工序,整个成型过程均在一密闭空间进行,不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温度的变化,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制造过程的稳定性。
本发明中,可用于金属、塑胶、玻璃、碳纤维材料或其两种以上之复合材料,并可达到一体化;降低异材质在喷涂工程中,热效应所造成表面凹痕问题;减少打磨次数,减少分模线,避免外观不一致性;实现曲面加工;载体层使用时需要撕去载体层,因此可以实现更薄的壳体以及更复杂的包覆效果。
本发明中,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生产过程环保。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材料准备单元、预加热单元、光感单元、加压单元、真空成型单元、UV硬化单元和成型取出单元,所述材料准备单元首先对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原料进行加工前的预处理得到改性膜片,以及配置相适宜的治具,然后利用所述预加热单元对改性膜片进行预加热处理,完成后利用所述光感单元对改性膜片进行光感处理,所述加压单元对光感处理后的改性膜片进行加压,加压完成后由所述真空成型单元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改性膜片完美贴附在治具外表面,通过所述UV硬化单元使得改性膜片硬化定型,通过所述成型取出单元取出定型的改性膜片,经收卷完成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膜片的生产流程为材料准备、流延成膜、离型层涂布、涂布胶水、纹理加工、图案印刷、真空电镀、感光胶水涂布和后加工收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膜片由四层构成,所述改性膜片包括载体层、接着层、加饰印刷层和UV光感硬化透明层。
4.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腔(1)高压仓(6)、真空仓(8)和工作台(13),所述工作腔(1)的内腔上部设置为上仓(2),所述上仓(2)上壁设置有加热设备(4),所述工作腔(1)的内腔下部设置为下仓(3),所述下仓(3)和上仓(2)相通,所述工作台(13)位于工作腔(1)正下方,所述工作台(13)内部设置有驱动设备(11)所述驱动设备(11)输出端贯穿工作台(13)并设置有治具(10),所述治具(10)上方设置有改性膜片(12),所述高压仓(6)和上仓(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5),所述真空仓(8)和下仓(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和第一连接管(5)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管(9)。
5.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tep1:根据生产流程制得改性膜片,并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治具,将治具与驱动设备输出端固定连接,再将改性膜片放置于工作台上端面;
Step2:将工作台上升,使得工作腔密封,同时使得改性膜体分隔上仓和下仓;
Step3:通过加热设备和真空仓真空加热上仓和下仓,改性膜片受热下垂;
Step4:通过驱动设备带动治具上顶,使得改性膜片向上完成预拉伸;
Step5:通过真空仓抽取下仓,使得改性膜片紧紧贴附在治具外表面;
Step6:通过高压仓加压上仓,进一步迫使改性膜片完美贴附治具;
Step7:将载体层剥离,再通过UV硬化设备使得改性膜片硬化成型,工作台下降,取出改性膜片;
Step8:收卷后完成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的制备。
CN202111358740.9A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3942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8740.9A CN113942324A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8740.9A CN113942324A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2324A true CN113942324A (zh) 2022-01-18

Family

ID=7933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8740.9A Pending CN113942324A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232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4550A (ja) * 2001-03-09 2002-09-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材料、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形成材料、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形成方法
CN101927629A (zh) * 2009-06-23 2010-12-29 明滕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纹路的转写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083901A (ja) * 2009-10-13 2011-04-28 Trinity Industrial Co Ltd ワーク加飾方法及び転写シート成形装置
CN102152590A (zh) * 2009-11-19 2011-08-17 纳维达斯公司 薄片粘接方法、薄片粘接装置、叠片制品以及转印处理产品
CN202685529U (zh) * 2012-07-06 2013-01-23 非翌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转写装置
CN105646917A (zh) * 2010-09-15 2016-06-08 东丽株式会社 成型用膜和成型转印箔
TW201742758A (zh) * 2016-06-02 2017-12-16 Daigin Chemical Co Ltd 紫外線轉印方法
JP2019111760A (ja) * 2017-12-25 2019-07-11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シー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12204440A (zh) * 2018-05-31 2021-01-08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偏光膜、偏光膜的成型方法以及偏光镜片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4550A (ja) * 2001-03-09 2002-09-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材料、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形成材料、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形成方法
CN101927629A (zh) * 2009-06-23 2010-12-29 明滕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纹路的转写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083901A (ja) * 2009-10-13 2011-04-28 Trinity Industrial Co Ltd ワーク加飾方法及び転写シート成形装置
CN102152590A (zh) * 2009-11-19 2011-08-17 纳维达斯公司 薄片粘接方法、薄片粘接装置、叠片制品以及转印处理产品
CN105646917A (zh) * 2010-09-15 2016-06-08 东丽株式会社 成型用膜和成型转印箔
CN202685529U (zh) * 2012-07-06 2013-01-23 非翌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转写装置
TW201742758A (zh) * 2016-06-02 2017-12-16 Daigin Chemical Co Ltd 紫外線轉印方法
JP2019111760A (ja) * 2017-12-25 2019-07-11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シー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12204440A (zh) * 2018-05-31 2021-01-08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偏光膜、偏光膜的成型方法以及偏光镜片的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7063A (zh) 一种手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406080A (zh) 一体中框成型注塑仿玻璃手机壳贴合工艺
CN105984154A (zh) 一种u型梁类复合材料制件的成型方法
CN106738610A (zh) 钢化玻璃与塑胶件的复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15771B (zh) 一种模内镶件注塑贴合方法
CN109808128B (zh) Ibf产品的制作工艺
CN102602113B (zh) 大尺寸复杂面壳表面装饰加工方法及面壳和装置
TW201109190A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three dimensional pattern
CN101954703A (zh) 一种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
CN104708932B (zh) 工件处理方法、工件、热转印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03029306A (zh) 碳纤外壳制作方法
CN110877461A (zh) 一种移动终端高亮纹理电池盖的成型方法
JP2017094702A (ja) 射出成形方法
CN102529098A (zh) 一种利用模内装饰技术制作汽车标牌的方法
CN103252957B (zh) 表面具有立体纹路的碳纤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CN113942324A (zh) 一种多维度气动光学转写膜制备系统及方法
CN214647024U (zh) 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
CN102166909B (zh) 一种在工件上转印图文的方法
CN201064936Y (zh) 模内转印之薄膜防皱压膜机构
KR20150017845A (ko) 알루미늄 박막이 부착된 차량용 천연소재 내장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1960705U (zh) 模内装饰双色射出成型模具
CN110722776A (zh) 一种装饰薄膜的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02848518B (zh) 一种iml超薄件注塑生产工艺
CN203165965U (zh) 一种电池盖及电子产品
CN116814173A (zh) 一种膜片、具有可触摸纹理的塑胶件及其制作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