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9981B - 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39981B CN113939981B CN202080042392.1A CN202080042392A CN113939981B CN 113939981 B CN113939981 B CN 113939981B CN 202080042392 A CN202080042392 A CN 202080042392A CN 113939981 B CN113939981 B CN 1139399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unit
- connector
- motor
- substrate
- unit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93—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wir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30—Manufacture of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32—Manufacture of terminal arrangements; Connecting the terminals to external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30—Retaining components in desired mutual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006—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the coupling part being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duplex wall receptacl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电动机单元具有电动机、基板、电动机壳体、连接器以及限制部。在电动机中,包括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以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基板设有电路元件,该电路元件构成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电动机壳体收纳电动机且保持基板。连接器包括直接连接于基板的连接端子。限制部通过与连接器接触来对连接器相对于基板的移动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连接器的电动机单元和具有电动机单元的移动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连接器的电动机(电动机单元)。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的构造中,电动机的机壳的局部通过树脂材料的成形加工而形成,在上述机壳一体地成形有用于供给励磁电流的供电连接器。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单元存在这样的问题:若对连接器施加力,则连接器变形而自连接器向基板施加应力。因此,发生连接器和基板的电连接的精度下降等不良情况的可能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311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缓和自连接器向基板的应力的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电动机单元具有电动机、基板、电动机壳体、连接器以及限制部。在电动机中,包括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以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基板设有电路元件,该电路元件构成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电动机壳体收纳电动机且保持基板。连接器包括直接连接于基板的连接端子。限制部通过与连接器接触来对所述连接器相对于基板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优选的是,限制部至少对连接器的于轴心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优选的是,连接器的插拔方向沿着与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
另外,电动机单元也可以还具有叶片和风扇罩。也可以是叶片安装于旋转轴的自电动机壳体突出来的部分。风扇罩也可以收纳叶片。限制部也可以包括自风扇罩的局部突出并与连接器相对的突出部。
另外,电动机单元也可以还具有基板引导件。基板引导件也可以支承基板。电动机壳体也可以隔着基板引导件来保持基板。
另外,也可以将连接器和基板引导件一体化。
另外,电动机壳体也可以包括金属部。
另外,电动机单元也可以还具有底板。也可以是底板以覆盖电动机壳体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电动机壳体。限制部也可以包括接触部。也可以是,当对连接器向安装有底板的方向施加力时,接触部和底板接触。
另外优选的是,在底板与接触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
另外优选的是,在未自外部施加力的状态下,底板和接触部接触。
另外优选的是,接触部的与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上的厚度比周围厚。
另外,限制部也可以包括通过卡扣装配来夹持连接器的爪部。
另外,限制部也可以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与连接器一体地形成并被螺纹固定于风扇罩。
另外,连接端子也可以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
另外优选的是,连接器是插入安装型的连接器。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移动体具有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主体。在移动体主体搭载有电动机单元。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方案的电动机单元具有电动机、基板、电动机壳体以及连接器。在电动机中,包括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以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基板设有电路元件,该电路元件构成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电动机壳体收纳电动机且保持基板。连接器包括直接连接于基板的连接端子。连接器还包括收纳连接端子的收纳部。收纳部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第1构件设于基板引导件。第2构件设于底板。
另外,本公开的又一方案的电动机单元具有电动机、基板、电动机壳体、叶片、风扇罩以及连接器。在电动机中,包括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以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基板设有电路元件,该电路元件构成驱动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电动机壳体收纳电动机且保持基板。利用电动机使叶片旋转。风扇罩收纳叶片。连接器包括直接连接于基板的连接端子。连接器还包括收纳连接端子的收纳部。收纳部和风扇罩一体地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上述方案的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能够缓和自连接器向基板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外观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外观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在平常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B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被施加了力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中的连接器的安装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风扇罩的外观图。
图8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单元的外观图。
图9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外观图。
图13是实施方式6的车辆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5的电动机单元和实施方式6的车辆(移动体)进行说明。在下述的实施方式等中参照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和厚度各自之比未必反映实际的尺寸比。
(实施方式1)
(1)电动机单元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外观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主要部分的外观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具有电动机11(参照图13)、基板2、基板引导件3、电动机壳体4、底板5、连接器6、叶片12(参照图13)、风扇罩7以及限制部8。
电动机单元1经由线缆93(参照图13)而与控制装置92(参照图13)电连接。电动机单元1被自控制装置92经由线缆93供给电力,并且基于来自控制装置92的控制信号驱动电动机11进行旋转。
电动机单元1例如用于移动体。作为使用电动机单元1的移动体的例子,例如可列举出机动四轮车、机动两轮车、机动三轮车这样的车辆。
(2)电动机单元的各构成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2.1)电动机
如图4所示,电动机11被收纳于电动机壳体4。电动机11具有转子111、面对转子111的定子112、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113以及支承旋转轴113的轴承114。转子111具有转子框架115和转子磁体116,该转子111以旋转轴113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1中,电动机11以第1方向D1为轴心方向进行旋转。电动机11例如为图4所示的内转子型的电动机。电动机11和叶片12(参照图13)直接或间接地连结,叶片12与电动机11的旋转联动地旋转。此外,电动机11并不限定于内转子型的电动机,也可以是外转子型的电动机。
(2.2)基板
图4所示的基板2例如为印刷基板。基板2俯视时形成为实质上的圆形。基板2在中央部具有供旋转轴113穿过的贯通孔21。基板2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安装孔22。基板2在被基板引导件3保持着的状态下收纳于电动机壳体4。
在基板2设有多个电路元件,该多个电路元件用于驱动电动机11。设于基板2的多个电路元件构成驱动电动机11的驱动电路13(参照图13)。驱动电路13经由引线等电通路而与电动机11电连接。驱动电路13根据通过连接器6和线缆93(参照图13)自控制装置92(参照图13)所供给的电力来产生驱动电动机11的驱动电力。驱动电路13将所产生的驱动电力向电动机11供给。通过自驱动电路13供给驱动电力来驱动电动机11进行旋转。
(2.3)基板引导件
如图4所示,基板引导件3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开口31的圆环状。基板引导件3在第1方向D1上的一侧的面配置有基板2。对于基板引导件3,在第1方向D1上于底板5与基板引导件3之间保持基板2。在基板引导件3的基板2侧的面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突出部32。各突出部32形成为圆柱状,并沿第1方向D1突出。各突出部32贯通在基板2形成的圆形的安装孔22,并被热铆接。由此,基板2被固定于基板引导件3。另外,基板引导件3在开口31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穿通孔33。在各穿通孔33穿过将电动机11和基板2连接的引线。
(2.4)电动机壳体
如图3和图4所示,电动机壳体4是形成为第1方向D1上的一方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金属构件,在内部收纳电动机11。
另外,电动机壳体4保持基板2。在实施方式1中,电动机壳体4隔着基板引导件3来保持基板2。
电动机壳体4具有底面部41、筒部42、圆环部43、筒部44以及顶端部45。底面部41、筒部42、圆环部43、筒部44以及顶端部45一体地形成。底面部41例如为圆板状。筒部42自底面部41的外周缘突出地设置。圆环部43设于筒部42的顶端。筒部44自圆环部43的外周缘突出地设置。顶端部45设于筒部44的顶端。顶端部45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贯通孔46和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贯通孔47。
(2.5)底板
如图3和图4所示,底板5是形成为第1方向D1上的一方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金属构件。
底板5具有底面部51、筒部52以及顶端部53。底面部51、筒部52以及顶端部53一体地形成。底面部51例如为圆板状。筒部52自底面部51的外周缘突出地设置。顶端部53设于筒部52的顶端。顶端部53具有多个(仅图示出1个)贯通孔54和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贯通孔55。
将底板5以覆盖电动机壳体4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电动机壳体4。更详细而言,向电动机壳体4的多个贯通孔46和底板5的多个贯通孔54插入螺钉,从而对电动机壳体4和底板5进行螺纹固定。
(2.6)连接器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如图2~图4所示,连接器6是将基板2和线缆93(参照图13)电连接的连接构件。连接器6是插入安装型的连接器,连接器6的插拔方向沿着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径向)。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的连接器6的安装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连接器6具有连接单元61和收纳部62。
连接单元61具有多个(在实施方式1中为4个)连接端子63以及端子保持部64。
多个连接端子63直接连接于基板2。更详细而言,多个连接端子63与基板2和线缆93(参照图13)电连接。多个连接端子63例如由黄铜等金属构成。多个连接端子63以沿着第3方向D3排列的方式被保持于端子保持部64。第3方向D3与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这两个方向正交。
各连接端子63具有主体部631、基板连接引脚632以及线缆连接引脚633。在各连接端子63,主体部631、基板连接引脚632以及线缆连接引脚633一体地形成。
主体部631形成为将在第2方向D2上的一侧的端部形成的基板连接引脚632和在第2方向D2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形成的线缆连接引脚633连接。主体部631形成为矩形板状,主体部631的局部被树脂制的端子保持部64密封。利用端子保持部64来一体地保持多个连接端子63。
各连接端子63具有实质上呈直角地弯曲的多个(例如3个)弯曲部。通过多个弯曲部,连接端子63的局部自第3方向D3观察时实质上形成为字母U状。由此,各连接端子63具有弹性。各连接端子63的包含多个弯曲部的部分构成具有弹性的弹性部634。
多个基板连接引脚632形成为沿着第1方向D1的棱柱状,并贯通在基板2形成的引脚穿通孔23。各基板连接引脚632通过钎焊焊接于基板2而与基板2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多个基板连接引脚632形成为沿着第3方向D3排列。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基板连接引脚632在第3方向D3上实质上等间隔地形成。此处所说的实质上等间隔是指,不仅包括多个基板连接引脚632的间隔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括在误差的范围内发生偏离的情况。
多个线缆连接引脚633形成为沿着第3方向D3排列。各线缆连接引脚633形成为自主体部631的第2方向D2上的端部沿第2方向D2延长,并自端子保持部64突出。各线缆连接引脚633与线缆93(参照图13)的连接器所具有的引脚承接构件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端子保持部64例如是以PBT(Poly 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为材料的树脂成形品。端子保持部64一体地保持多个连接端子63。具体而言,端子保持部64通过拉带成型(日文:フープ成形)来保持多个连接端子63。在拉带成型中,将端子保持部64和被连接于框架的状态下的多个连接端子63一体地成形。然后,在成形后,将各连接端子63与框架切开。进而,将连接端子63彼此切开。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拉带成型将端子保持部64和多个连接端子63一体地成形。因此,与多个连接端子63以独立的状态和端子保持部64一体地成形的嵌件成型相比,能够抑制连接端子63的位置的制造误差。此外,连接端子63的多个弯曲部在端子保持部64成形后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
收纳部62例如是以PBT等为材料的树脂成形品。在实施方式1中,收纳部62和基板引导件3一体地形成。
收纳部62形成为具有沿第2方向D2贯通的收纳孔621的方筒状。收纳部62形成为自基板引导件3的端部沿第2方向D2突出。收纳孔621的与第2方向D2正交的剖面形成为矩形形状。自第2方向D2上的一侧(基板引导件3侧)向收纳孔621插入连接单元61,自第2方向D2上的另一侧向收纳孔621插入线缆93(参照图13)的连接器。由此,将连接单元61的多个连接端子63与线缆93电连接。
这样,在连接器6中,具有连接端子63的连接单元61和对基板2进行保持的收纳部62分体地形成。由此,与将连接单元和收纳部一体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将连接端子63向连接器6组装时的作业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制造连接单元61时的连接端子63的位置的制造误差。
(2.7)叶片
利用电动机11(参照图13)使叶片12(参照图13)旋转。更详细而言,叶片12在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电动机11的状态下被收纳于风扇罩7。例如,将叶片12安装于旋转轴113的自电动机壳体4突出来的部分。在风扇罩7内,叶片12与电动机11的旋转联动地旋转。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2.8)风扇罩
图1所示的风扇罩7收纳叶片12(参照图13)。风扇罩7还收纳电动机壳体4、底板5以及连接器6。风扇罩7由树脂等形成。
图7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风扇罩7的外观图。如图7所示,风扇罩7具有第1构件71和第2构件72。第1构件71具有基部711、圆环部712、突出部713以及多个突起部714。基部711为筒状。圆环部712自基部711的一端(图7的上端)向内侧突出。突出部713自圆环部712的内周端沿第1方向D1突出。多个突起部714设于基部711的另一端(图7的下端)。多个突起部714在基部711的另一端侧的周围相互隔开一定的距离地设置。
风扇罩7具有开口73。开口73形成于风扇罩7的第1方向D1上的一端(图7的上端)。开口73具有以第1方向D1为法线的开口面。在风扇罩7收纳底板5时,底板5的局部嵌入开口73。
风扇罩7具有用于排气的排气口74。排气口74具有以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为法线的开口面。
风扇罩7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3个)贯通孔75。多个贯通孔75形成于第1构件71。在电动机壳体4和底板5被固定了的状态下,向电动机壳体4的多个贯通孔47(参照图4)、底板5的多个贯通孔55(参照图4)以及风扇罩7的多个贯通孔75插入螺钉14(参照图1),从而将电动机壳体4和底板5安装于风扇罩7。
(2.9)限制部
图2所示的限制部8通过与连接器6接触来对连接器6相对于基板2的移动进行限制。
如图2所示,限制部8包括突出部81。突出部81由树脂等形成,其自风扇罩7的局部突出,且与连接器6相对。更详细而言,突出部81自风扇罩7的圆环部712的局部沿着第1方向D1突出,并且在第1方向D1上,隔着间隙与连接器6相对。突出部81例如由树脂形成。在实施方式1中,突出部81和风扇罩7一体地形成。当在第1方向D1上接近突出部81的方向(图2的向下)的力施加于连接器6时,连接器6与突出部81接触。连接器6若与突出部81接触则无法进一步向下侧移动。由此,能够对连接器6的向下的移动进行限制。
图5A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在平常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B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的主要部分被施加了力的状态下的剖视图。如图5A所示,限制部8包括接触部82。接触部82由树脂等形成。接触部82设于连接器6的收纳部62。在接触部82与底板5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δ1。接触部82的径向上的厚度比周围厚。限制部8通过上述的突出部81和接触部82至少对连接器6的于第1方向D1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具体而言,如图5B所示,当对连接器6朝向第1方向D1上的开口侧(图5B的向上)也就是轴心方向上的安装有底板5的方向施加力时,接触部82和底板5接触。通过接触部82和底板5接触,从而限制部8对连接器6的于第1方向D1上的移动进行限制。此外,突出部81和接触部82对连接器6在彼此反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此外也可以是,在未对连接器6朝向轴心方向上的安装有底板5的方向施加力的平常状态下,接触部82和底板5接触。
(3)效果
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限制部8与连接器6接触,由此对连接器6相对于基板2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减少连接器6的变形,因此,能够缓和自连接器6向基板2的应力。
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对连接器6的于电动机11的轴心方向(第1方向D1)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减少连接器6的于第1方向D1上的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缓和自连接器6向基板2的应力。
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连接器6的插拔方向沿着径向(第2方向D2)。由此,能够进一步缓和自连接器6向基板2的应力。
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设有自风扇罩7的局部突出并与连接器6相对的突出部81。由此,能够将限制部8和风扇罩7一体地形成。
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电动机壳体4隔着基板引导件3来保持基板2。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基板2。
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将连接器6和基板引导件3一体化。由此,能够使电动机单元1的部件数量减少。
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设有与底板5接触的接触部82。由此,通过限制部8与底板5接触,能够减少连接器6的变形。
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中,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的连接端子63设于连接器6。由此,在对连接器6施加了力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连接端子63来缓和力。
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具有插入安装型的连接器6。由此,与表面安装的连接器相比,能够简单地使连接器6连接于基板2。
(4)变形例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电动机壳体4为金属制,但并不限定于整个电动机壳体4为金属部。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也可以仅电动机壳体4的局部为金属部。总之优选的是,电动机壳体4包括金属部。
例如,电动机壳体4包括树脂构件和金属构件。电动机壳体4利用树脂构件来保持基板2。树脂构件直接保持基板2或隔着基板引导件3来保持基板2。金属构件设于树脂构件的周围。由此,在电动机壳体4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树脂构件来保持基板2,并且能够利用上述金属构件来提高屏蔽效果。
上述的变形例的电动机单元1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8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单元1a的外观图。图9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单元1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如图8和图9所示,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单元1a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参照图1)的不同点在于:具有卡扣装配的构造。此外,关于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单元1a,对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1)结构
电动机单元1a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地具有电动机11(参照图4)、基板2、基板引导件3、电动机壳体4、底板5、连接器6、叶片12(参照图13)以及风扇罩7。再者,电动机单元1a具有图8和图9所示的限制部8a,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限制部8。
电动机单元1a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地用于车辆等移动体。
如图8和图9所示,限制部8a包括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突出部81a和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爪部83。此外,关于实施方式2的限制部8a,对与实施方式1的限制部8(参照图2)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省略说明。
多个突出部81a沿着第3方向D3排列地设置。各突出部81a为长方形的板状,其自风扇罩7的局部突出,且与连接器6相对。更详细而言,各突出部81a自风扇罩7的圆环部712的局部沿着第1方向D1突出。各突出部81a在第1方向D1上隔着间隙地与连接器6相对。各突出部81a例如由树脂形成。各突出部81a和风扇罩7一体地形成。各突出部81a由与风扇罩7相同的材料形成。
多个爪部83通过卡扣装配来夹持连接器6。各爪部83自风扇罩7的局部突出,且在第3方向D3上位于连接器6的两侧。更详细而言,各爪部83自风扇罩7的圆环部712的局部沿着第1方向D1突出。各爪部83例如由树脂形成。各爪部83和风扇罩7一体地形成。各爪部83由与风扇罩7相同的材料形成。
各爪部83具有基部831和顶端部832。基部831和顶端部832一体地形成。基部831为长方形的板状。基部83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于风扇罩7的圆环部712。顶端部832自基部831的另一端向连接器6侧突出地设置。
(2)效果
在实施方式2的电动机单元1a中,设有夹持连接器6的爪部83。由此,能够通过卡扣装配来固定连接器6。因此,能够简单地限制连接器6的移动。
(实施方式3)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单元1b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单元1b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参照图1)的不同点在于:连接器6b分割开地形成。此外,关于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单元1b,对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1)结构
电动机单元1b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地具有电动机11、基板2、基板引导件3、电动机壳体4、底板5、叶片12(参照图13)、风扇罩7以及限制部8(参照图2)。再者,电动机单元1b具有图10所示的连接器6b,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6(参照图2)。
电动机单元1b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地用于车辆等移动体。
如图10所示,连接器6b具有连接单元61b和收纳部62b。此外,关于连接器6b,对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6(参照图2)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省略说明。
连接单元61b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4个)连接端子63b以及端子保持部64b。多个连接端子63b连接于基板2。端子保持部64b例如由树脂形成,并且以多个连接端子63b沿着第3方向D3排列的状态安装于基板2。
收纳部62b具有第1构件65和第2构件66。第1构件65和基板引导件3一体地形成。第2构件66和底板5一体地形成。第2构件66为树脂制,底板5为金属制,因此,第2构件66通过嵌件成型而与底板5一体地形成。
(2)效果
在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单元1b中,连接器6b的一部分和底板5一体地形成。具体而言,连接器6b的收纳部62b的第2构件66和底板5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在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单元1b中,连接器6b的端子保持部64b被固定于基板2。由此,能够缓和自连接器6b向基板2的应力。
(3)变形例
此外,实施方式3的电动机单元1b并不限定于具有限制部8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具有限制部8的结构。
(实施方式4)
图11是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单元1c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1所示,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单元1c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参照图1)的不同点在于:连接器6c的收纳部62c和风扇罩7为一体。
(1)结构
电动机单元1c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地具有电动机11(参照图4)、基板2(参照图4)、基板引导件3(参照图4)、电动机壳体4、底板5、叶片12(参照图13)、风扇罩7以及限制部8。再者,电动机单元1c具有图11所示的连接器6c,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6。此外,关于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单元1c,对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电动机单元1c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地用于车辆等移动体。
如图11所示,连接器6c具有连接单元61c和收纳部62c。此外,关于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6c,对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6(参照图2)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省略说明。
连接单元61c具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4个)连接端子63c以及端子保持部64c。多个连接端子63c连接于基板2。端子保持部64c例如由树脂形成,并且以多个连接端子63c沿着第3方向D3排列的状态安装于基板2。
收纳部62c和风扇罩7一体地形成。更详细而言,该收纳部62c自风扇罩7的第1构件71的突出部713的局部沿着第2方向D2(径向)突出地设置。
(2)效果
在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单元1c中,连接器6c的收纳部62c和风扇罩7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使电动机单元1c的部件数量减少。
在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单元1c中,将端子保持部64安装于基板2。由此,能够缓和自连接器6c向基板2的应力。
在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单元1c中,对于未设有连接器6c的情况,能够沿用电动机壳体4的模具和底板5的模具。
(3)变形例
此外,实施方式4的电动机单元1c并不限定于具有限制部8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具有限制部8的结构。
(实施方式5)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单元1d的主要部分的外观图。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单元1d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参照图1)的不同点在于:将连接器6螺纹固定于风扇罩7。
(1)结构
电动机单元1d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地具有电动机11(参照图4)、基板2(参照图4)、基板引导件3(参照图4)、电动机壳体4(参照图4)、底板5、连接器6、叶片12(参照图13)以及风扇罩7。再者,电动机单元1d具有图12所示的限制部8d,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限制部8。此外,关于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单元1d,对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电动机单元1d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同样地用于车辆等移动体。
如图12所示,限制部8d包括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固定部84。此外,关于实施方式5的限制部8d,对与实施方式1的限制部8(参照图2)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省略说明。
多个固定部84和连接器6一体地形成。更详细而言,多个固定部84自连接器6的收纳部62突出地设置。更详细而言,多个固定部84在第3方向D3上自连接器6的收纳部62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多个固定部84和收纳部62一体地形成。
各固定部84具有贯通孔841。各固定部84通过向贯通孔841插入螺钉而被螺纹固定于风扇罩7。
(2)效果
在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单元1d中,与连接器6一体地形成的固定部84被螺纹固定于风扇罩7。由此,能够可靠且容易地抑制连接器6的移动。
(3)变形例
以下,对实施方式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电动机单元1d的限制部8d并不限定于具有两个固定部84。限制部8d也可以仅具有1个固定部84,还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固定部84。即,限制部8d只要具有至少1个固定部84即可。
上述的变形例的电动机单元1d也起到与实施方式5的电动机单元1d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6中,参照附图对具有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车辆9(移动体)进行说明。
(1)结构
图13是实施方式6的车辆9的概略图。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6的车辆9具有电动机单元1、电池91、控制装置92、线缆93以及车身94(移动体主体)。此外,关于实施方式6的电动机单元1,对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参照图1)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在图13的例子中,车辆9是将发动机和驱动用的电池91搭载于车身94的四轮的混合动力汽车。此外,车辆9不限于混合动力汽车,也可以是电动汽车。
电池91例如由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构成。电池91向电动机11、用于使车辆9行驶的驱动电动机等供给电力。
控制装置92经由线缆93而电连接于电动机单元1。控制装置92对电动机单元1进行控制。更详细而言,控制装置92经由线缆93并通过连接器6而电连接于驱动电路13。控制装置92对电池91进行控制。更详细而言,控制装置92控制自电池91向电动机11以及驱动电动机等进行的电力供给。
在车身94设有电动机单元1、电池91、控制装置92以及线缆93。
车辆9所使用的电动机单元1作为冷却用的风扇系统发挥功能,以抑制电池91的温度上升。在电动机单元1中,通过驱动电动机11进行旋转,从而叶片12旋转,向电池91吹送风。由此,能够对电池91进行空冷,从而抑制电池91的温度上升。
(2)效果
在实施方式6的车辆9(移动体)中,在电动机单元1中,通过限制部8与连接器6接触,从而对连接器6相对于基板2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减少连接器6的变形。因此,能够缓和自连接器6向基板2的应力。
(3)变形例
作为实施方式6的变形例,车辆9也可以具有实施方式2~5的电动机单元1a~1d,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
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具有电动机单元1的移动体并不限定于车辆9,也可以是车辆9以外的移动体。实施方式2~5的电动机单元1a~1d的情况也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单元1的情况同样,移动体并不限定于车辆9,也可以是车辆9以外的移动体。
上述的各变形例的车辆9和移动体也起到与实施方式6的车辆9同样的效果。
以上已说明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只不过是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一部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以下的方式。
第1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具有电动机(11)、基板(2)、电动机壳体(4)、连接器(6、6b、6c)以及限制部(8、8a、8d)。在电动机(11)中,包括沿轴心方向(第1方向D1)延伸的旋转轴(113)的转子(111)以旋转轴(113)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基板(2)设有用于驱动电动机(11)的电路元件。电动机壳体(4)收纳电动机(11)且保持基板(2)。连接器(6、6b、6c)包括直接连接于基板(2)的连接端子。限制部(8、8a、8d)通过与连接器(6、6b、6c)接触来对连接器(6、6b、6c)相对于基板(2)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第1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能够减少连接器(6、6b、6c)的变形。因此,能够缓和自连接器(6、6b、6c)向基板(2)的应力。
根据第1方式,在第2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中,限制部(8、8a、8d)至少对连接器(6、6b、6c)的于轴心方向(第1方向D1)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根据第2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能够减少连接器(6、6b、6c)的于轴心方向(第1方向D1)上的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缓和自连接器(6、6b、6c)向基板(2)的应力。
根据第1方式或第2方式,在第3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中,连接器(6、6b、6c)的插拔方向沿着与轴心方向(第1方向D1)正交的径向(第2方向D2)。
根据第3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能够进一步缓和自连接器(6、6b、6c)向基板(2)的应力。
根据第1方式~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在第4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中,还具有叶片(12)和风扇罩(7)。叶片(12)安装于旋转轴(113)的自电动机壳体(4)突出来的部分。风扇罩(7)收纳叶片(12)。限制部(8、8a)包括自风扇罩(7)的局部突出并与连接器(6、6b、6c)相对的突出部(81、81a)。
根据第4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能够将限制部(8、8a)和风扇罩(7)一体地形成。
根据第1方式~第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在第5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中,还具有基板引导件(3)。基板引导件(3)支承基板(2)。电动机壳体(4)隔着基板引导件(3)来保持基板(2)。
根据第5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能够稳定地保持基板(2)。
根据第5方式,在第6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中,连接器(6、6b、6c)和基板引导件(3)一体化。
根据第6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能够使电动机单元(1、1a、1b、1c、1d)的部件数量减少。
根据第5方式或第6方式,在第7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中,电动机壳体(4)包括金属部。
根据第5方式~第7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在第8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中,还具有底板(5)。底板(5)以覆盖电动机壳体(4)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电动机壳体(4)。限制部(8、8a)包括接触部(82)。当对连接器(6、6b、6c)向安装有底板(5)的方向施加力时,接触部(82)与底板(5)接触。
根据第8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通过限制部(8、8a)与底板(5)接触,能够减少连接器(6、6b、6c)的变形。
根据第8方式,在第9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中,在底板(5)与接触部(82)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δ1)。
根据第8方式,在第10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中,在未自外部施加力的状态下,底板(5)和接触部(82)接触。
根据第8方式~第10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在第11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中,接触部(82)的与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上的厚度比周围厚。
根据第1方式~第11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在第12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a)中,限制部(8a)包括通过卡扣装配来夹持连接器(6)的爪部(83)。
在第12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a)中,设有夹持连接器(6)的爪部(83)。由此,能够通过卡扣装配来固定连接器(6)。因此,能够简单地限制连接器(6)的移动。
根据第4方式,在第13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d)中,限制部(8d)具有固定部(84),该固定部(84)和连接器一体地形成并被螺纹固定于风扇罩(7)。
根据第13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d),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将限制部(8d)固定于风扇罩。
根据第1方式~第1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在第14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中,连接端子(63、63b、63c)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634)。
根据第14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在对连接器(6、6b、6c)施加了力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连接端子(63、63b、63c)来缓和力。
根据第1方式~第1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在第15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中,连接器(6、6b、6c)是插入安装型的连接器。
根据第15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与表面安装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地使连接器(6、6b、6c)连接于基板(2)。
第16方式的移动体(车辆9)具有第1方式~第15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以及移动体主体(车身94)。在移动体主体搭载有电动机单元(1、1a、1b、1c、1d)。
在第16方式的移动体(车辆9)中,在电动机单元(1、1a、1b、1c、1d)中,通过限制部(8、8a、8d)与连接器(6、6b、6c)接触,从而对连接器(6、6b、6c)相对于基板(2)的移动进行限制。由此,能够减少连接器(6、6b、6c)的变形。因此,能够缓和自连接器(6、6b、6c)向基板(2)的应力。
第17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b)具有电动机(11)、基板(2)、电动机壳体(4)以及连接器(6b)。在电动机(11)中,包括沿轴心方向(第1方向D1)延伸的旋转轴(113)的转子(111)以旋转轴(113)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基板(2)设有电路元件,该电路元件构成驱动电动机(11)的驱动电路(13)。电动机壳体(4)收纳电动机(11)且保持基板(2)。连接器(6b)包括直接连接于基板(2)的连接端子(63b)。连接器(6b)还包括收纳连接端子(63b)的收纳部(62b)。收纳部(62b)具有第1构件(65)和第2构件(66)。第1构件(65)设于基板引导件(3)。第2构件(66)设于底板(5)。
第18方式的电动机单元(1c)具有电动机(11)、基板(2)、电动机壳体(4)、叶片(12)、风扇罩(7)以及连接器(6c)。在电动机(11)中,包括沿轴心方向(第1方向D1)延伸的旋转轴(113)的转子(111)以旋转轴(113)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在基板(2)设有电路元件,该电路元件构成驱动电动机(11)的驱动电路(13)。电动机壳体(4)收纳电动机(11)且保持基板(2)。利用电动机(11)使叶片(12)旋转。风扇罩(7)收纳叶片(12)。连接器(6b)包括直接连接于基板(2)的连接端子(63c)。连接器(6b)还包括收纳连接端子(63c)的收纳部(62c)。收纳部(62c)和风扇罩(7)一体地设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公开的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缓和自连接器向基板的应力的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电动机单元;11、电动机;12、叶片;13、驱动电路;2、基板;21、贯通孔;22、安装孔;23、引脚穿通孔;3、基板引导件;31、开口;32、突出部;33、穿通孔;4、电动机壳体;41、底面部;42、筒部;43、圆环部;44、筒部;45、顶端部;46、47、贯通孔;5、底板;51、底面部;52、筒部;53、顶端部;54、55、贯通孔;6、6b、6c、连接器;61、61b、61c、连接单元;62、62b、62c、收纳部;63、63b、63c、连接端子;64、64b、64c、端子保持部;65、第1构件;66、第2构件;7、风扇罩;71、第1构件;72、第2构件;73、开口;74、排气口;75、贯通孔;8、8a、8d、限制部;81、81a、突出部;82、接触部;83、爪部;84、固定部;9、车辆(移动体);91、电池;92、控制装置;93、线缆;94、车身(移动体主体);111、转子;112、定子;113、旋转轴;114、轴承;115、转子框架;116、转子磁体;621、收纳孔;631、主体部;632、基板连接引脚;633、线缆连接引脚;634、弹性部;711、基部;712、圆环部;713、突出部;714、突起部;831、基部;832、顶端部;841、贯通孔;D1、第1方向(轴心方向);D2、第2方向(径向);D3、第3方向。
Claims (15)
1.一种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电动机单元具有:
电动机,包括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转子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基板,其设有电路元件,该电路元件构成驱动所述电动机的驱动电路;
电动机壳体,其收纳所述电动机且保持所述基板;
连接器,其包括直接连接于所述基板的连接端子;以及
限制部,其通过与所述连接器接触,从而对所述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基板的移动进行限制,
所述电动机单元还具有:
叶片,其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自所述电动机壳体突出来的部分;以及
风扇罩,其收纳所述叶片,
所述限制部包括自所述风扇罩的局部突出并与所述连接器相对的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限制部至少对所述连接器的于所述轴心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的插拔方向沿着与所述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电动机单元还具有支承所述基板的基板引导件,
所述电动机壳体隔着所述基板引导件来保持所述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收纳所述连接端子的收纳部,
所述收纳部和所述基板引导件一体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电动机壳体包括金属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电动机单元还具有底板,该底板以覆盖所述电动机壳体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电动机壳体,
所述限制部包括接触部,当对所述连接器向安装有所述底板的方向施加力时,该接触部和所述底板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在所述底板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在未自外部施加力的状态下,所述底板和所述接触部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接触部的与所述轴心方向正交的径向上的厚度比周围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限制部包括通过卡扣装配来夹持所述连接器的爪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限制部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与所述连接器一体地形成并被螺纹固定于所述风扇罩。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具有弹性的弹性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中,
所述连接器是插入安装型的连接器。
15.一种移动体,其中,
所述移动体具有:
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单元;以及
移动体主体,其搭载有所述电动机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15002 | 2019-06-20 | ||
JP2019-115002 | 2019-06-20 | ||
PCT/JP2020/017979 WO2020255564A1 (ja) | 2019-06-20 | 2020-04-27 |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移動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9981A CN113939981A (zh) | 2022-01-14 |
CN113939981B true CN113939981B (zh) | 2024-08-13 |
Family
ID=7403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42392.1A Active CN113939981B (zh) | 2019-06-20 | 2020-04-27 | 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90820B2 (zh) |
EP (1) | EP3989413A4 (zh) |
JP (1) | JP7457892B2 (zh) |
CN (1) | CN113939981B (zh) |
WO (1) | WO202025556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0100988A1 (de) * | 2020-01-16 | 2021-07-22 |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 Baugruppe mit orthogonal zur Montagerichtung der Baugruppe montierbaren Steckverbinder |
JPWO2022009565A1 (zh) * | 2020-07-06 | 2022-01-13 | ||
JP7258201B2 (ja) * | 2021-05-21 | 2023-04-14 | ハンオン システムズ | 3相コネクタ一体型ステータ及びこれを含む電動圧縮機 |
CN115483784A (zh) * | 2021-05-31 | 2022-12-16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马达及泵装置 |
CN115959015A (zh) * | 2021-10-12 | 2023-04-14 | 捷温有限责任公司 | 鼓风机、通风装置、车座椅或电池系统、制造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96708A1 (ja) * | 2016-11-23 | 2018-05-31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98130B2 (ja) | 1989-05-24 | 1997-04-09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一体成形コネクタを有したモータの構造 |
JPH0828959B2 (ja) * | 1991-09-04 | 1996-03-2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入力方式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
JPH11146600A (ja) * | 1997-11-11 | 1999-05-28 | Asmo Co Ltd | モータ装置 |
JP2005261087A (ja) * | 2004-03-11 | 2005-09-22 |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JP2013090532A (ja) * | 2011-10-21 | 2013-05-13 | Mitsuba Corp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JP6134127B2 (ja) * | 2012-11-21 | 2017-05-2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ートシンクを有する機器 |
EP2779371B1 (de) * | 2013-03-11 | 2015-09-30 | Grundfos Holding A/S | Pumpenaggregat |
JP5942967B2 (ja) * | 2013-11-29 | 2016-06-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駆動装置 |
DE102014209975A1 (de) * | 2014-05-26 | 2015-11-26 | Ksb Aktiengesellschaft | Motoradapter |
JP6668043B2 (ja) * | 2015-11-09 | 2020-03-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モータ |
JP6536499B2 (ja) * | 2016-07-01 | 2019-07-0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モータ装置 |
JP6492127B2 (ja) * | 2016-08-11 | 2019-03-27 | ハンオン システムズ |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bldcモータ |
WO2018029894A1 (ja) * | 2016-08-12 | 2018-02-15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6970878B2 (ja) * | 2017-01-31 | 2021-11-2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送風機 |
JP2018133883A (ja) * | 2017-02-14 | 2018-08-23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
JP7043338B2 (ja) * | 2017-05-26 | 2022-03-29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 |
DE102020100988A1 (de) * | 2020-01-16 | 2021-07-22 |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 Baugruppe mit orthogonal zur Montagerichtung der Baugruppe montierbaren Steckverbinder |
-
2020
- 2020-04-27 WO PCT/JP2020/017979 patent/WO202025556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4-27 CN CN202080042392.1A patent/CN113939981B/zh active Active
- 2020-04-27 JP JP2021527424A patent/JP745789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4-27 US US17/617,273 patent/US1199082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4-27 EP EP20827561.0A patent/EP3989413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96708A1 (ja) * | 2016-11-23 | 2018-05-31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89413A1 (en) | 2022-04-27 |
EP3989413A4 (en) | 2022-08-24 |
CN113939981A (zh) | 2022-01-14 |
JPWO2020255564A1 (zh) | 2020-12-24 |
JP7457892B2 (ja) | 2024-03-29 |
WO2020255564A1 (ja) | 2020-12-24 |
US20220345002A1 (en) | 2022-10-27 |
US11990820B2 (en) | 2024-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39981B (zh) | 电动机单元和移动体 | |
JPWO2020255564A5 (zh) | ||
US8384257B2 (en) | Brushless motor | |
US8324769B2 (en) | Motor controller for an electric motor | |
US7859148B2 (en) | Motor having brush holder comprising brush retaining portion and base member in which brush retaining portion is loosely fit | |
KR101675355B1 (ko) | 모터 | |
US7791243B2 (en) | Direct current motor | |
WO2019044521A1 (ja) | 回路基板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 |
CN115812126A (zh) | 风扇壳体、马达单元和移动体 | |
CA244479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motor controls | |
JPWO2022009565A5 (zh) | ||
US12191733B2 (en) | Motor | |
US20230098144A1 (en) | Motor | |
US10958124B2 (en) | Motor | |
CN108886295B (zh) |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 |
JP7463775B2 (ja) | 電動ポンプ | |
CN115378188A (zh) | 三相连接器集成定子和包括该定子的电动压缩机 | |
JP7285442B2 (ja) | コネクタ、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 |
CN114552894B (zh) | 驱动装置和电气产品 | |
JP4738861B2 (ja) | モータ | |
CN215682074U (zh) | 电动泵 | |
JP7182254B2 (ja) |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 |
CN216278446U (zh) | 电动泵 | |
WO2024135118A1 (ja) | 端子台モジュール及び速度センサ一体型端子台モジュール | |
CN210074964U (zh) | 端子台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