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2938B - 检测电路、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检测电路、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32938B CN113932938B CN202010604473.8A CN202010604473A CN113932938B CN 113932938 B CN113932938 B CN 113932938B CN 202010604473 A CN202010604473 A CN 202010604473A CN 113932938 B CN113932938 B CN 1139329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ive element
- voltage value
- signal output
- resistance
- resis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电路、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检测电路包括可变阻性组件,可变阻性组件被配置为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变电阻值;信号输出电路,信号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可变阻性组件相连;采样电路,采样电路的采样端与可变阻性组件相连;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信号输出电路和采样电路相连,控制装置被配置为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实现了无需设置其他芯片即可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降低了检测电路整体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电路、一种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一种烹饪器具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烤箱通常会配备三点探针作为温度检测装置。为节省外部接插件的连接管脚数量,三点温度探针内部三个热敏电阻一般采用三角形连接。设计一种能够快速读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的检测电路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电路,包括:可变阻性组件,可变阻性组件被配置为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变电阻值;信号输出电路,信号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可变阻性组件相连;采样电路,采样电路的采样端与可变阻性组件相连;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信号输出电路和采样电路相连,控制装置被配置为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电路包括可变阻性组件、信号输出电路、采样电路和控制装置。其中,可变阻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可变阻性元件,信号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端和采样电路的采样端均与可变阻性组件相连,信号输出电路能够向可变阻性组件发送测试信号,采样信号通过与可变阻性组件相连的采样端采集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根据发送的测试信号和采集得到的电压值能够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通过信号输出端发送测试信号,并通过采样电路采集相应位置的电压值,根据电压值和测试信号即可确定可变阻性元件的阻值。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进行检测的方案,无需设置其他芯片即可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降低了检测电路整体生产成本。
可变阻性组件中仅设置有一个阻性元件,测试信号包括电流信号,则直接通过电流信号和采集得到的电压值能够直接确定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可变阻性组件中设置多个阻性元件,测试信号包括电流信号,可以通过测试信号和采集得到的电压值能够直接确定连接后的多个阻性元件的总电阻值。
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而产生改变,实现了利用本发明的检测电路能够对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具体讲可变阻性组件设置在所需检测环境参数的位置。例如需要对烹饪器具内烹饪食材的温度进行检测,则将可变阻性组件设置在温度探针的采样端,将温度探针伸入待检测的食材内,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根据食材的温度发生相应变化,根据计算得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与温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检测的烹饪食材的温度。实现了能够通过检测电路对环境参数的快速检测。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检测电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变阻性组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三阻性元件,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在该设计中,可变阻性组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依次收尾相接,即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以三角形的接法连接在一起,通过在可变阻性组件中设置了三个阻性元件,实现了能够同时检测到的环境参数,提高了检测电路采集环境参数的范围,以及采集环境参数的准确性。
可以选择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设置在检测器件的不同位置,能够实现同时采集三个不同位置的环境参数。
还可以选择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设置在同一位置,对同一位置的环境参数进行检测采集,根据采集到的同一位置的环境参数进行筛选或者取均值处理,得到相对准确的环境参数,实现了提高采集环境参数准确性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试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控制装置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另一个输出浮空输入信号。
在该设计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其中,信号输出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可配置的GPIO端口(通用型之输入输出端口)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发送的输出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即通过GPIO即可发送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过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不同的信号,即可实现信号的切换,无需在检测电路中设置其他开关芯片,降低了检测电路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采样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端,第一采样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采样端,第二采样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
控制装置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处的第二电压值。
在该设计中,采样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第一采样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采样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其中,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设置在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的AIN端口(模拟输入端口)作为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第一采样端能够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位置的电压值,第二采样端能够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位置的电压值。即通过设置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能够对可变阻性组件的中的电压值进行采集。实现了可以将采样端和信号输出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无需设置额外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时,第一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之间的电路等效为断路,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二信号输出端流至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并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电流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流至第一端后,流经第二阻性元件后流至接地端,其中另一支路从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端后,流至接地端。即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且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可变阻性组件电路等效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串联,第三阻性元件与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相并联。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的第一电压值,为可变电阻的电压值。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的第二电压值为第三阻性元件的电压值,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在该设计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设置在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阻性元件之间,起到对第一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之间电路的分压作用,避免过高电压对电路产生冲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采样电路还包括:第三采样端,第三采样端与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控制装置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处的第三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处的第四电压值,通过第三采样端采集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处的第五电压值。
在该设计中,采样电路还包括第三采样端,其中第三采样端也设置于电流板上,并选用电路板上的AIN端口作为第三采样端。实现了能够将检测电路中的信号输出端和采样端均集成在同一电路上,无需设置额外电路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三采样端与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相连,能够采集第一分压电阻位置的电压值。
当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等效为断路,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一信号输出端流经第一分压电阻,达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依次流经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后,到达接地端。其中另一个支路流经第二阻性元件后,到达接地端。即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时,可变阻性组件的电路等效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串联,第二阻性元件与串联后的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并联。第一采样端采集的第三电压值为电流经过第一分压电阻和可变阻性元件的总电压值,第二采样端采集的第四电压值为第三阻性元件的电压值,第三才压断采集的第五电压值为第一分压电阻与可变阻性元件串联的电压值。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五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电流不仅流经可变阻性组件,还流经第一分压电阻,实现了通过将已知阻值的第一分压电阻作为计算的参考值,无需参考电源电压,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装置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第一电压值、第二电压值、第三电压值、第四电压值、第五电压值和第一分压电阻的电阻值,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在该设计中,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能够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五电压值能够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关系。其中,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为已知阻值,故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的阻值。再根据第一阻性元件与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之间的比值关系能够确定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实现了仅通过切换电路板上GPIO端口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种类,能够计算确定得到可变阻性组件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装置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一比值参数;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二比值参数;根据第四电压值和第五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三比值参数;根据第一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第三比值参数和第一分压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得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第一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二阻性元件的电阻值;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第二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在该设计中,第一比值参数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参数,根据第一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和第三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参数,从而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再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第一比值参数和第二比值参数确定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检测可变阻性组件的阻值的电路,无需设置多路复用开关芯片,降低了生产成本,计算步骤少,降低了系统的计算量,提高运算效率,并且将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替换电源电压作为参考值进行计算,避免了由于电源电压本身存在的一致性偏差造成的计算误差,提高了运算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对应的环境参数值。
在该设计中,控制装置中预存有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与环境参数的对应关系,根据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能够确定环境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包括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在该设计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可以为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种。并且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可以同种可变电阻,也可以为不同种的可变电阻。
当选择不同种类电路时,实现了通过本发明的检测电路能够同时对多种环境参数进行采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
在该设计中,第二分压电阻设置在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阻性元件之间的位置,起到对第二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之间电路的分压作用,避免过高电压对电路产生冲击。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与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相同,提高了计算可变阻性组件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包括: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发送测试信号,采样信号通过与可变阻性组件相连的采样端采集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根据发送的测试信号和采集得到的电压值能够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阻性组件的电阻进行检测的方案,实现了无需设置其他芯片即可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降低了检测电路整体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试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另一个输出浮空输入信号。
在该设计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其中,信号输出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可配置的GPIO端口(通用型之输入输出端口)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发送的输出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即通过GPIO即可发送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过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不同的信号,即可实现信号的切换,无需在检测电路中设置其他开关芯片,降低了检测电路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变阻性组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处的第二电压值。
在该设计中,可变阻性组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依次收尾相接,即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以三角形的接法连接在一起,通过在可变阻性组件中设置了三个阻性元件,实现了能够同时检测到的环境参数,提高了检测电路采集环境参数的范围,以及采集环境参数的准确性。
采样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第一采样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采样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其中,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设置在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的AIN端口(模拟输入端口)作为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第一采样端能够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位置的电压值,第二采样端能够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位置的电压值。即通过设置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能够对可变阻性组件的中的电压值进行采集。实现了可以将采样端和信号输出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无需设置额外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时,第一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之间的电路等效为断路,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二信号输出端流至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并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电流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流至第一端后,流经第二阻性元件后流至接地端,其中另一支路从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端后,流至接地端。即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且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可变阻性组件电路等效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串联,第三阻性元件与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相并联。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的第一电压值,为可变电阻的电压值。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的第二电压值为第三阻性元件的电压值,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输出端相连,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的步骤,具体包括:基于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处的第三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处的第四电压值,通过第三采样端采集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处的第五电压值。
在该设计中,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设置在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阻性元件之间,起到对第一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之间电路的分压作用,避免过高电压对电路产生冲击。
采样电路还包括第三采样端,其中第三采样端也设置于电流板上,并选用电路板上的AIN端口作为第三采样端。实现了能够将检测电路中的信号输出端和采样端均集成在同一电路上,无需设置额外电路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三采样端与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相连,能够采集第一分压电阻位置的电压值。
当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等效为断路,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一信号输出端流经第一分压电阻,达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依次流经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后,到达接地端。其中另一个支路流经第二阻性元件后,到达接地端。即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时,可变阻性组件的电路等效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串联,第二阻性元件与串联后的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并联。第一采样端采集的第三电压值为电流经过第一分压电阻和可变阻性元件的总电压值,第二采样端采集的第四电压值为第三阻性元件的电压值,第三才压断采集的第五电压值为第一分压电阻与可变阻性元件串联的电压值。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五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电流不仅流经可变阻性组件,还流经第一分压电阻,实现了通过将已知阻值的第一分压电阻作为计算的参考值,无需参考电源电压,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第一电压值、第二电压值、第三电压值、第四电压值、第五电压值和第一分压电阻的电阻值,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在该设计中,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能够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五电压值能够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关系。其中,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为已知阻值,故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的阻值。再根据第一阻性元件与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之间的比值关系能够确定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实现了仅通过切换电路板上GPIO端口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种类,能够计算确定得到可变阻性组件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一比值参数;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二比值参数;根据第四电压值和第五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三比值参数;根据第一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第三比值参数和第一分压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得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第一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二阻性元件的电阻值;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第二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在该设计中,第一比值参数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参数,根据第一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和第三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参数,从而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再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第一比值参数和第二比值参数确定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检测可变阻性组件的阻值的电路,无需设置多路复用开关芯片,降低了生产成本,计算步骤少,降低了系统的计算量,提高运算效率,并且将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替换电源电压作为参考值进行计算,避免了由于电源电压本身存在的一致性偏差造成的计算误差,提高了运算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对应的环境参数值。
在该设计中,控制装置中预存有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与环境参数的对应关系,根据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能够确定环境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包括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在该设计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可以为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种。并且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可以同种可变电阻,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可变电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可能设计中的检测电路;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可能设计中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可能设计中的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探针,检测电路中的可变阻性组件设置与温度探针内;电路板,检测电路中的信号输出电路、采样电路和控制装置设置于电路板上。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变阻性组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其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为热敏电阻。
在该设计中,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探针和电路板,检测电路中的可变阻性组件设置在温度探针中,用于向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的信号输出电路和用于采集可变阻性组件电压值的采样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其中,温度探针通过导电线路与烹饪器具内的电路板相连,温度探针中的可变阻性元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上述三个阻性元件选为热敏电阻,上述三个阻性元件的电阻值能够根据温度产生变化。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时,可以在烹饪暂停或者烹饪结束后将温度探针插入烹饪器具烹饪的食材中,通过电路板上的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中三个阻性元件的电压值,再根据三个阻性元件的电压值确定其对应的电阻值,进而能够确定探针插入的食材的内部温度值。仅将能够采集温度的可变阻性组件设置在探针内,并通过探针插入烹饪的食材内实现了准确采集食材温度的效果。
可以选择将三个阻性元件设置在探针的不同位置,能够实现采集食材不同位置的温度。具体为,将三个阻性元件沿探针长度方向分布设置。
还可以选择将三个阻性元件设置在探针的相同位置,对三个阻性元件采集到的温度值取平均值计算,从而提高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可变阻性元件的设置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选择将包括三个阻性元件的可变阻性元件设置在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用于采集烹饪腔内的环境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图之一;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的电路图之二;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图2、图8、图9和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检测电路,110可变阻性组件,112第一阻性元件,114第二阻性元件,116第三阻性元件,120信号输出电路,122第一信号输出端,124第二信号输出端,130采样电路,132第一采样端,134第二采样端,136第三采样端,140控制装置,150第一分压电阻,160第二分压电阻,200烹饪器具,202处理器,204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检测电路、一种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一种烹饪器具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100,包括:可变阻性组件110、信号输出电路120、可变阻性组件110、采样电路130和控制装置140。信号输出电路120的输出端和采样电路130的采样端均与可变阻性组件110相连,控制装置140与信号输出电路120和采样电路130相连,控制装置140通过信号输出电路120向可变阻性组件110输出测试信号;通过采样电路130获取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压值;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
其中,可变阻值组件被配置为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变电阻值。
在该实施例中,可变阻性组件110包括至少一个可变阻性元件,信号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端和采样电路130的采样端均与可变阻性组件110相连,信号输出电路120能够向可变阻性组件110发送测试信号,采样信号通过与可变阻性组件110相连的采样端采集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压值,根据发送的测试信号和采集得到的电压值能够确定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通过信号输出端发送测试信号,并通过采样电路130采集相应位置的电压值,根据电压值和测试信号即可确定可变阻性元件的阻值。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进行检测的方案,无需设置其他芯片即可确定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降低了检测电路100整体生产成本。
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而产生改变,实现了利用本发明的检测电路100能够对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具体讲可变阻性组件110设置在所需检测环境参数的位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变阻性组件110中仅设置有一个阻性元件,测试信号包括电流信号,则直接通过电流信号和采集得到的电压值能够直接确定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变阻性组件110中设置多个阻性元件,测试信号包括电流信号,可以通过电流信号和采集得到的电压值能够直接确定连接后的多个阻性元件的总电阻值。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需要对烹饪器具内烹饪食材的温度进行检测,则将可变阻性组件110设置在温度探针的采样端,将温度探针伸入待检测的食材内,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根据食材的温度发生相应变化,根据计算得到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与温度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检测的烹饪食材的温度。实现了能够通过检测电路100对环境参数的快速检测。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100,包括:可变阻性组件110、信号输出电路120、可变阻性组件110、采样电路130和控制装置140。
可变阻性组件110包括: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依次收尾相接。具体为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相连;第三阻性元件116,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相连,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第二端与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第二端相连,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可变阻性组件110中设置了三个阻性元件,实现了能够同时检测到的环境参数,提高了检测电路100采集环境参数的范围,以及采集环境参数的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将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设置在检测器件的不同位置。实现同时采集三个不同位置的环境参数。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将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设置在同一位置,对同一位置的环境参数进行检测采集,根据采集到的同一位置的环境参数进行筛选或者取均值处理,得到相对准确的环境参数,实现了提高采集环境参数准确性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检测电路100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150,第一分压电阻150的第一端与第一信号输出端122相连,第一分压电阻150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相连。
信号输出电路120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122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24,其中,第一信号输出端122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24发出的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第一信号输出端122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信号输出端124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相连。
采样电路130包括第一采样端132、第二采样端134和第三采样端136。第一采样端132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采样端134,第二采样端134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相连,第三采样端136与第一分压电阻150的第一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信号输出电路120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122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24,第一信号输出端122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信号输出端124与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第二端相连。其中,信号输出电路120设置在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可配置的GPIO端口(通用型之输入输出端口)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端122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24。第一信号输出端122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24发送的输出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即通过GPIO即可发送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过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122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不同的信号,即可实现信号的切换,无需在检测电路100中设置其他开关芯片,降低了检测电路100的生产成本。将电路板上的AIN端口(模拟输入端口)作为第一采样端132、第二采样端134第第三采样端136。第一采样端132能够采集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位置的电压值,第二采样端134能够采集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端位置的电压值。即通过设置第一采样端132和第二采样端134能够对可变阻性组件110的中的电压值进行采集。实现了可以将采样端和信号输出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无需设置额外结构,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中,第一分压电阻150设置在第一信号输出端122与第一阻性元件112之间,起到对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至第一阻性元件112之间电路的分压作用,避免过高电压对电路产生冲击。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样电路130获取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压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出浮空输入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控制装置140通过第一采样端132采集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134采集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端处的第二电压值;在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出高电平信号及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浮空输入信号,通过第一采样端132采集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处的第三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134采集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处的第四电压值,通过第三采样端136采集第一分压电阻150的第一端处的第五电压值。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时,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至第一阻性元件112之间的电路等效为断路,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二信号输出端124流至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并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电流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流至第一端后,流经第二阻性元件114后流至接地端,其中另一支路从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端后,流至接地端。即当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出浮空输入信号,且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可变阻性组件110电路等效为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串联,第三阻性元件116与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相并联。通过第一采样端132采集的第一电压值,为可变电阻的电压值。通过第一采样端132采集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134采集的第二电压值为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压值,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的阻值的比值关系。
当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浮空输入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至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等效为断路,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一信号输出端122流经第一分压电阻150,达到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依次流经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后,到达接地端。其中另一个支路流经第二阻性元件114后,到达接地端。即当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时,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路等效为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串联,第二阻性元件114与串联后的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并联。第一采样端132采集的第三电压值为电流经过第一分压电阻150和可变阻性元件的总电压值,第二采样端134采集的第四电压值为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压值,第三才压断采集的第五电压值为第一分压电阻150与可变阻性元件串联的电压值。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五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一分压电阻150的阻值的比值关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第一电压值、第二电压值、第三电压值、第四电压值、第五电压值和第一分压电阻150的电阻值,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
具体计算方式为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一比值参数;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二比值参数;根据第四电压值和第五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三比值参数;根据第一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第三比值参数和第一分压电阻150的电阻值,计算得到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电阻值;根据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电阻值和第一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电阻值;根据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电阻值和第二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能够得到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五电压值能够得到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一分压电阻150的阻值的比值关系。其中,第一分压电阻150的阻值为已知阻值,故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的阻值。再根据第一阻性元件112与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之间的比值关系能够确定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实现了仅通过切换电路板上GPIO端口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种类,能够计算确定得到可变阻性组件110中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
其中,第一比值参数为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的阻值的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为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阻值的比值参数,根据第一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和第三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一分压电阻150的阻值的比值参数,从而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电阻值。再根据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电阻值、第一比值参数和第二比值参数确定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检测可变阻性组件110的阻值的电路,无需设置多路复用开关芯片,降低了生产成本,计算步骤少,降低了系统的计算量,提高运算效率,并且将第一分压电阻150的阻值替换电源电压作为参考值进行计算,避免了由于电源电压本身存在的一致性偏差造成的计算误差,提高了运算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还用于根据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110对应的环境参数值。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中预存有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与环境参数的对应关系,根据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能够确定环境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包括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可以为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种。并且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可以同种可变电阻,也可以为不同种的可变电阻。
当选择不同种类电路时,实现了通过本发明的检测电路100能够同时对多种环境参数进行采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检测电路100还包括:第二分压电阻160,第二分压电阻160的第一端与第二信号输出端124相连,第二分压电阻160的第二端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分压电阻160设置在第二信号输出端124与第一阻性元件112之间的位置,起到对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至第一阻性元件112之间电路的分压作用,避免过高电压对电路产生冲击。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分压电阻160的阻值与第一分压电阻150的阻值相同,提高了计算可变阻性组件110的准确性。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02,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
步骤S304,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
步骤S306,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
在该实施例中,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发送测试信号,采样信号通过与可变阻性组件相连的采样端采集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根据发送的测试信号和采集得到的电压值能够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阻性组件的电阻进行检测的方案,实现了无需设置其他芯片即可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降低了检测电路整体生产成本。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实施例三中的检测电路,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402,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另一个输出浮空输入信号;
步骤S404,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
步骤S406,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
在该实施例中,信号输出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信号输出端与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其中,信号输出电路设置在电路板上,将电路板上可配置的GPIO端口(通用型之输入输出端口)作为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发送的输出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即通过GPIO即可发送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过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不同的信号,即可实现信号的切换,无需在检测电路中设置其他开关芯片,降低了检测电路的生产成本。
如图5所示,控制方法中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502,确定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步骤S504,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
步骤S506,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处的第二电压值。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时,第一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之间的电路等效为断路,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二信号输出端流至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并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电流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流至第一端后,流经第二阻性元件后流至接地端,其中另一支路从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端后,流至接地端。即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且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可变阻性组件电路等效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串联,第三阻性元件与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相并联。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的第一电压值,为可变电阻的电压值。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的第二电压值为第三阻性元件的电压值,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
如图6所示,控制方法中通过采样电路获取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的步骤,还具体包括:
步骤S602,确定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及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
步骤S604,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处的第四电压值;
步骤S606,通过第三采样端采集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处的第五电压值。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至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等效为断路,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一信号输出端流经第一分压电阻,达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依次流经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后,到达接地端。其中另一个支路流经第二阻性元件后,到达接地端。即当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入高电平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时,可变阻性组件的电路等效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串联,第二阻性元件与串联后的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并联。第一采样端采集的第三电压值为电流经过第一分压电阻和可变阻性元件的总电压值,第二采样端采集的第四电压值为第三阻性元件的电压值,第三才压断采集的第五电压值为第一分压电阻与可变阻性元件串联的电压值。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五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电流不仅流经可变阻性组件,还流经第一分压电阻,实现了通过将已知阻值的第一分压电阻作为计算的参考值,无需参考电源电压,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7所示,根据测试信号和电压值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的步骤,具体包括:根据第一电压值、第二电压值、第三电压值、第四电压值、第五电压值和第一分压电阻的电阻值,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
其中,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702,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一比值参数;
步骤S704,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二比值参数;根据第四电压值和第五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三比值参数;
步骤S706,根据第一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第三比值参数和第一分压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得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步骤S708,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第一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二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步骤S710,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第二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能够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第五电压值能够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关系。其中,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为已知阻值,故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的阻值。再根据第一阻性元件与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之间的比值关系能够确定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实现了仅通过切换电路板上GPIO端口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种类,能够计算确定得到可变阻性组件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第一比值参数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二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为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参数,根据第一比值参数、第二比值参数和第三比值参数计算得到第一阻性元件和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参数,从而确定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再根据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第一比值参数和第二比值参数确定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检测可变阻性组件的阻值的电路,无需设置多路复用开关芯片,降低了生产成本,计算步骤少,降低了系统的计算量,提高运算效率,并且将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替换电源电压作为参考值进行计算,避免了由于电源电压本身存在的一致性偏差造成的计算误差,提高了运算的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对应的环境参数值。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中预存有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与环境参数的对应关系,根据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能够确定环境参数的具体数值。
其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包括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并且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可以同种可变电阻,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可变电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选择不同种类电阻时,实现了通过本发明的检测电路能够同时对多种环境参数进行采集。
实施例五:
本发明的一个完整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100和控制方法,其中检测电路100包括:
可变阻值组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
信号输出电路120,信号输出端电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122和第二信号输出端124,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连接于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之间,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连接于第一组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116之间。
分压电阻,包括第一分压电阻150和第二分压电阻160,第一分压电阻150设置于第一信号输出端122与第一阻性元件112之间,第二分压电阻160设置于第二信号输出端124与第一阻性元件112之间。
采样电路130,采样电路130包括第一采样端132、第二采样端134和第三采样端136。第一采样端132连接于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之间,第二采样端134连接于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之间,第三采样端136连接于第一信号输出端122与第一分压电阻150之间。
控制装置140,与信号输出电路120和采样电路130相连,控制装置140执行控制方法,实现控制信号输出电路120输出测试信号,并通过采样电路130采集电压值,并根据电压值和测试信号计算出可变阻值组件中每个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采集电压值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控制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高电平信号。
如图8所示,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至第一阻性元件112之间的电路等效为断路,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二信号输出端124流至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并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电流从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流至第一端后,流经第二阻性元件114后流至接地端,其中另一支路从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第一端流至第二端后,流至接地端。采集A点和B点两点的电压值,分别为Ua1和Ub1,可得如下方程:
根据上述方程可知,Rb=c1Ra,
其中,Ra为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电阻值,Rb为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电阻值,Ua1为第一电压值,Ub1位第二电压值,c1为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电阻值的比值参数。
通过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即可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电阻值的比值参数。
(2)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出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输出浮空信号。
如图9所示,第二信号输出端124至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二端等效为断路,第一信号输出端122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流从第一信号输出端122流经第一分压电阻150,达到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第一端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依次流经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后,到达接地端。其中另一个支路流经第二阻性元件114后,到达接地端。
采集A点、B点和C点的电压值,分别为Ua2、Ub2和U02,可得如下方程:
根据上述方程可知,Rc=c2Ra;
(Ra+c2Ra)//c1Ra=c3R0
Ra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Ra为第一阻性元件112的电阻值,Rb为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电阻值,Rc为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R0为第一分压电阻150的电阻值,Ua1为第一电压值,Ub1位第二电压值,Ua2为第三电压值,Ub2为第四电压值,U02位第五电压值,c1为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电阻值的比值参数,c2为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比值参数,c3为第一阻性元件112和第一分压电阻150的比值参数。
通过上述方程能够确定第一阻性元件112的阻值Ra,根据阻值Ra能够确定第二阻性元件114的电阻值Rb和第三阻性元件116的电阻值Rc。
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路板的两个GPIO端口配置为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的信号输出端,并将三个AIN端口配置为采样端,无需额外设置复用开关芯片即能够对可变阻值组件中的电阻进行计算。降低了电路成本,减少了单片机的处理时间,同时消除了电源电压的一致性偏差对温度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升了温度检测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还用于根据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确定可变阻性组件110对应的环境参数值。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40中预存有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与环境参数的对应关系,根据可变阻性组件110的电阻值能够确定环境参数的具体数值。
实施例六: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2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100,存储器204;处理器202,及存储在存储器204上并可在处理器2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100和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的控制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变阻性组件中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其中,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均为热敏电阻。
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器具200还包括温度探针和电路板,检测电路100中的可变阻性组件110设置在温度探针中,用于向可变阻性组件110输出测试信号的信号输出电路120和用于采集可变阻性组件110电压值的采样电路130设置在电路板上。
在该实施例中,温度探针通过导电线路与烹饪器具200内的电路板相连,温度探针中的可变阻性元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112、第二阻性元件114和第三阻性元件116。上述三个阻性元件选为热敏电阻,上述三个阻性元件的电阻值能够根据温度产生变化。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200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时,可以在烹饪暂停或者烹饪结束后将温度探针插入烹饪器具200烹饪的食材中,通过电路板上的采样电路130获取可变阻性组件110中三个阻性元件的电压值,再根据三个阻性元件的电压值确定其对应的电阻值,进而能够确定探针插入的食材的内部温度值。仅将能够采集温度的可变阻性组件110设置在探针内,并通过探针插入烹饪的食材内实现了准确采集食材温度的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三个阻性元件设置在探针的不同位置,能够实现采集食材不同位置的温度。具体为,将三个阻性元件沿探针长度方向分布设置。使探针插入食材中能够采集食材三个不同位置的温度值。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三个阻性元件设置在探针的相同位置,对三个阻性元件采集到的温度值取平均值计算,从而提高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可变阻性元件的设置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选择将包括三个阻性元件的可变阻性元件设置在烹饪器具200的烹饪腔内,用于采集烹饪腔内的环境温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200的处理器202和存储器204能够集成在电路板上,并且将检测电路100中的控制装置140集成在处理器202内。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烹饪器具200的处理器202和存储器204与电路板分离设置,处理器202和存储器204与电路板通过导电线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可变阻值组件可以替换为其他待检测阻值的电路,针对其他的三个电阻接成三角形的接法,可以在不将电阻拆出来的情况下将三个电阻的阻值测出来,简单方便。
实施例七: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变阻性组件,所述可变阻性组件被配置为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变电阻值;
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相连;
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采样端与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相连;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和所述采样电路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向所述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
通过所述采样电路获取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
根据所述测试信号和所述电压值确定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
所述可变阻性组件包括:
第一阻性元件;
第二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第三阻性元件,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所述测试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
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向所述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所述高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另一个输出所述浮空输入信号;
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采样电路包括:
第一采样端,所述第一采样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采样端,所述第二采样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
第三采样端,所述第三采样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采样电路获取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所述第二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处的第二电压值,基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及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处的第三电压值,通过所述第二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处的第四电压值,通过所述第三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处的第五电压值;
根据所述测试信号和所述电压值确定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处的第二电压值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比值关系,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处的第三电压值和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处的第四电压值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处的第五电压值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阻值,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与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之间的比值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一比值参数;
根据所述第三电压值和所述第四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二比值参数;
根据所述第四电压值和所述第五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三比值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参数、所述第二比值参数、所述第三比值参数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所述第一比值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所述第二比值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确定所述可变阻性组件对应的所述环境参数值;
其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包括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
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
6.一种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向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
通过采样电路获取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
根据所述测试信号和所述电压值确定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
所述可变阻性组件包括:
第一阻性元件;
第二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第三阻性元件,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
所述测试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所述信号输出电路包括:
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测试信号包括高电平信号和浮空输入信号,所述通过信号输出电路向所述可变阻性组件输出测试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
控制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一个输出所述高电平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中的另一个输出所述浮空输入信号;
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采样电路包括:
第一采样端,所述第一采样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相连;
第二采样端,所述第二采样端与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相连;
第三采样端,所述第三采样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通过采样电路获取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压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第一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二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处的第二电压值;
基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及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浮空输入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处的第三电压值,通过所述第二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处的第四电压值,通过第三采样端采集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处的第五电压值;
根据所述测试信号和所述电压值确定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第一端处的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第二端处的第二电压值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比值关系,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一端处的第三电压值和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第二端处的第四电压值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处的第五电压值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的比值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阻值,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与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之间的比值关系确定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一比值参数;
根据所述第三电压值和所述第四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二比值参数;
根据所述第四电压值和所述第五电压值计算得到第三比值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参数、所述第二比值参数、所述第三比值参数和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所述第一比值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根据所述第一阻性元件的电阻值和所述第二比值参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三阻性元件的电阻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可变阻性组件的电阻值确定所述可变阻性组件对应的环境参数值;
其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包括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压敏电阻中的任一个或其组合。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腔室;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路;
存储器;
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检测电路中的信号输出电路、采样电路和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温度探针,所述温度探针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检测电路中的可变阻性组件设置于所述温度探针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阻性组件包括第一阻性元件、第二阻性元件和第三阻性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阻性元件、所述第二阻性元件和所述第三阻性元件为热敏电阻。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路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04473.8A CN113932938B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检测电路、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04473.8A CN113932938B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检测电路、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2938A CN113932938A (zh) | 2022-01-14 |
CN113932938B true CN113932938B (zh) | 2024-05-24 |
Family
ID=7927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04473.8A Active CN113932938B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检测电路、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3293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1753307A1 (ru) * | 1989-11-22 | 1992-08-07 |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Электротермометрия" |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ый сигнализатор температуры |
CN103675531A (zh) * | 2013-11-27 | 2014-03-2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识别器件类别的电路、电路板、终端设备及信号控制器 |
JP2015206650A (ja) * | 2014-04-18 | 2015-11-19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可変抵抗器の抵抗検知信号生成回路 |
CN205664951U (zh) * | 2016-05-23 | 2016-10-2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无线测温装置和烹饪电器 |
JP2017015873A (ja) * | 2015-06-30 | 2017-01-1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207832337U (zh) * | 2018-02-02 | 2018-09-07 | 厦门龙净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路模拟开关的铂热电阻信号采集电路 |
CN110209101A (zh) * | 2019-07-09 | 2019-09-06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检测电路和烹饪器具 |
-
2020
- 2020-06-29 CN CN202010604473.8A patent/CN1139329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1753307A1 (ru) * | 1989-11-22 | 1992-08-07 |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Электротермометрия" |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ый сигнализатор температуры |
CN103675531A (zh) * | 2013-11-27 | 2014-03-2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识别器件类别的电路、电路板、终端设备及信号控制器 |
JP2015206650A (ja) * | 2014-04-18 | 2015-11-19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可変抵抗器の抵抗検知信号生成回路 |
JP2017015873A (ja) * | 2015-06-30 | 2017-01-1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205664951U (zh) * | 2016-05-23 | 2016-10-2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无线测温装置和烹饪电器 |
CN207832337U (zh) * | 2018-02-02 | 2018-09-07 | 厦门龙净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路模拟开关的铂热电阻信号采集电路 |
CN110209101A (zh) * | 2019-07-09 | 2019-09-06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检测电路和烹饪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32938A (zh) | 2022-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78171U (zh) | 测温电路及家用电器 | |
CN209310938U (zh) | 一种温度检测电路、电子设备 | |
CN104204747B (zh) | 温度测量仪器、温度测量仪器组和用于配置利用热电偶可运行的温度测量仪器的方法 | |
CN115598410B (zh) | 一种功耗采集系统及方法 | |
CN101169341A (zh) | 一种温度测量电路 | |
EP2212657A2 (en) | Fluid flow rate sens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CN113932938B (zh) | 检测电路、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371977A (zh) | 温度检测装置及烧烤器具 | |
CN211347140U (zh) | 一种多量程铂电阻测温电路 | |
CN108731836B (zh) | 温度测量方法、电路及烹饪器具 | |
CN206469994U (zh) | 一种煎烤烘培的烹饪设备 | |
CN105429096A (zh) | 一种电表过流保护方法及过流保护电路 | |
CN110522324A (zh) | 料理机及料理机控制方法 | |
CN113532679A (zh) | 温度检测的电路、方法和压力烹饪器具 | |
CN219714570U (zh) | 一种测温电路 | |
CN212409906U (zh) | 温度检测的电路和压力烹饪器具 | |
CN220369869U (zh) | 一种多类别杯体识别装置及烹饪装置 | |
CN208206342U (zh) | 一种测温电路和电热水壶 | |
CN221882826U (zh) | 温度检测电路和烹饪器具 | |
CN221305906U (zh) | 一种厨具 | |
CN219694389U (zh) | 一种食物探针 | |
CN111982333A (zh) | 一种高精度温度采样电路及方法 | |
CN114364956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测量装置 | |
WO2016124274A1 (en) | A method to improve sensor accuracy using multiple shift resistors and a system thereof | |
CN218630146U (zh) | 一种适配多传感器的检测电路及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