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3310A - 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23310A CN113923310A CN202111146150.XA CN202111146150A CN113923310A CN 113923310 A CN113923310 A CN 113923310A CN 202111146150 A CN202111146150 A CN 202111146150A CN 113923310 A CN113923310 A CN 1139233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uter
- image forming
- information
- forming apparatus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9—Analysis, i.e. separating and studying components of a greater who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s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该方法包括将第一计算机与第二计算机建立网络连接,通过USB端口将第一计算机与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建立USB连接;第一计算机通过USB连接从USB端口获取连接在USB端口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网络连接将情报信息传输给第二计算机;第二计算机根据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第二计算机按照各个图像形成装置所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将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情报信息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和/或第二计算机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设备成本、管理成本和部署成本,且监控所得的信息完整,数据传输稳定,不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工作、学习环境中使用诸如打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多。在同一个场合中,当使用的打印机的数量不止是五台、十台,而是五百台、一千台时,要做到对每个打印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精细管理、精确掌握,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
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系统往往具有以下模块:活跃台数监控模块、利用率监控模块、打印页数趋势监控模块、印量监控模块,这些模块能够提供活跃台数监控信息、利用率监控信息、打印页数趋势监控信息、印量监控信息,从而可以快速查询当前图像形成装置监控系统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数量和状态。
虽然上述监控系统提供了很多监控功能,能够快速查询当前图像形成装置监控系统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数量和状态。但是实际的监控数据依赖于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技术性,且往往依赖于安装有监控系统的外置打印机驱动,这些打印机驱动需要安装在每个打印机上,在拥有巨大数量打印机的使用环境中,成本高昂,会造成用户的管理不便和维护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成本高、管理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包括:
将第一计算机与第二计算机建立网络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将所述第一计算机与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建立USB连接;
所述第一计算机通过所述USB连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所述USB端口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将所述情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
所述第二计算机根据所述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计算机按照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并将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情报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计算机和/或所述第二计算机中。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一计算机直接从USB端口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在监控图像形成装置时可以不受图像形成装置的台数限制,实现同时对多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实时监控,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逐台部署监控的部署成本和管理维护的管理成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二计算机按照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并将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情报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计算机中之后,所述监控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计算机响应上层应用对所述情报信息的获取请求,将所有所述情报信息全部传输返回所述上层应用。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确定每台图像形成装置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按照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关系一一存储,使得用户在使用上层应用访问时,给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信息,使用户通过一次访问即可监控所有图像形成装置,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二计算机根据所述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中,在所述第二计算机中预先输入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设信息,所述第二计算机通过对所述情报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设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预先将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初始状态信息作为预设信息存储第二计算机并作为识别不同图像形成装置的参照,能够将实时获取的情报信息通过与预设信息作匹配来找到与之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识别方式快速、简单、准确,所需的计算机资源较少,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计算机通过所述USB连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所述USB端口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将所述情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是所述第一计算机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分析所获得。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对获取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除杂,使得用于进行识别匹配的情报信息中没有冗余信息,降低了情报信息的占用空间大小,在识别匹配时也减少了所需的计算资源,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第一计算机以及第二计算机的响应速度,使得用户的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设备特性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硒鼓寿命残余量、耗材量、打印量或纸张信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情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信息、故障信息、耗材信息、装置序列号信息或耗材序列号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计算机中互相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和信息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计算机中互相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识别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互相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将第一计算机与第二计算机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将所述第一计算机与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建立USB连接;
所述信息模块用于通过所述USB连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所述USB端口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将所述情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根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的所述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按照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并将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情报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计算机和/或所述第二计算机中。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一计算机通过第一通信模块直接从USB端口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使第二计算机在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建立的网络连接来监控图像形成装置时可以不受图像形成装置的台数限制,实现同时对多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实时监控,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逐台部署监控的部署成本和管理维护的管理成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USB端口包括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所述第一计算机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经由所述数据通道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传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数据,所述第二计算机通过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经由所述控制通道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状态监控。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使得用户在发起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请求时,第一计算机内的驱动软件能够通过USB端口的数据通道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数据传输以正常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同时第二计算机还能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的网络连接,通过USB端口的控制通道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信息传输,实现第二计算机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时监控。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利用USB端口中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是两个并行的、互不干涉的通道的特性,实现在用户发起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请求的同时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状态监控,情报信息传输的控制通道与作业数据传输的数据通道互不干涉,使得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能够完整地、稳定地获取情报信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计算机还包括响应模块,所述响应模块分别与第二通信模块、识别模块和存储模块互相通信连接;
所述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上层应用对所述情报信息的获取请求,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将存储于所述第一计算机和/或所述第二计算机中的所有所述情报信息全部传输返回所述上层应用。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识别模块确定每台图像形成装置的标识信息并通过存储模块将标识信息按照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关系一一存储后,响应模块使得用户在使用上层应用访问时,给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信息,使用户通过一次访问即可监控所有图像形成装置,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识别模块根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的所述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之前,预先在所述存储模块中输入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设信息,所述识别模块根据待识别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模块中对应的所述预设信息,并对所述情报信息与对应的所述预设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识别模块中预先将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初始状态信息作为预设信息存储第二计算机并作为识别不同图像形成装置的参照,能够将第一计算机实时获取的情报信息通过与预设信息作匹配来找到与之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识别方式快速、简单、准确,所需的计算机资源较少,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信息模块通过所述USB连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所述USB端口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将所述情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是所述信息模块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分析所获得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信息模块通过对获取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除杂,使得用于进行识别匹配的情报信息中没有冗余信息,降低了情报信息的占用空间大小,在识别匹配时也减少了所需的计算资源,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第一计算机以及第二计算机的响应速度,使得用户的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平台,包括第二计算机、多个第一计算机和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第二计算机与所述多个第一计算机分别通过网络连接进行通信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计算机分别与多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USB端口建立的USB连接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计算机与所述多个第一计算机通过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监控系统对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监控。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第一计算机上运行时,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监控方法被执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能够降低监控各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成本、管理成本和部署成本,且监控所得的信息完整,数据传输稳定,不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平台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2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中包括S500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3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3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系统中,USB端口的通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系统中第二计算机包含响应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第一计算机;2-第二计算机;3-图像形成装置;11-第一通信模块;12-信息模块;13-USB端口;14-数据通道;15-控制通道;21-第二通信模块;22-识别模块;23-存储模块;24-响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用于执行图像形成作业,诸如生成、打印、接收和发送图像数据,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包括: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或者多功能一体机以及在单个设备中执行以上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控制单元和图像形成单元,其中,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整体进行控制,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基于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在输送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平台,该监控平台包括多个第一计算机1、一个第二计算机2和多个图像形成装置3,第二计算机2与多个第一计算机1分别通过网络连接进行通信连接,每个第一计算机1分别与多个图像形成装置3通过USB端口建立的USB连接进行通信连接;第二计算机2与多个第一计算机1通过如第二方面的监控系统对多个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1的监控平台中,第二计算机2是服务器,用于给多个第一计算机1提供监控服务、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服务器一般只有一个,当然在监控的图像形成装置3数量庞大,一个服务器的数据存储空间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为多个,但通常来说,一个服务器已经足够。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内的上层应用可以访问服务器,来实现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第一计算机1是个人计算机(PC),在用作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正常的个人计算机使用,例如撰写文档、浏览网页、使用软件等。图像形成装置3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扫描机等设备,用户可以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打印、复印、扫描等作业。图像形成装置3和第一计算机1之间通过USB线连接,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之间通过网线实现有线连接或者通过局域网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连接。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应用于在同一应用环境下处于同一网络的服务器、多台终端和多台图像形成装置之间,针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日常运行、定期维护以及实时监测可能发生故障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应用场景,旨在帮助用户更准确、更高效、更有效地实现对应用环境中所有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监控,无需针对每台图像形成装置专门部署人力、物力,仅需要少数人在服务器上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监控即可。相比于现行常用的通过安装在终端中的驱动模块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监控的监控方式,即将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数据存储在终端系统的存储器上,当上层应用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数据时,将存储器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数据传递给上层应用,这种监控方式只能适用于一台图像形成装置,且需要终端的驱动模块予以支持,且在图像形成装置运行时,驱动模块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此时还要使用驱动模块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监控,则运行数据传输和情报数据传输之间会互相干涉,容易造成情报数据传输的不稳定和不完整,影响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无需安装驱动模块,直接从USB端口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数据,与正常运行数据的传输互不干扰,能够改变用户的工作方式,节省用户的部署成本和管理成本。其中部署成本来自于用户针对各个图像形成装置所部署的外接硬件设备,例如内装监控软件的监控小盒子,其功能是通过USB接口来转网络,而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是将外接硬件设备去除,通过用户的计算机来转网络(通过网络访问到图像形成装置)。而管理成本来自于管理人员的部署,如果没有部署监控软件或监控小盒子,就要安排很多管理人员,而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能够实现一个管理人员就能在办公室集中通过服务器进行监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包括:
S100:将第一计算机与第二计算机建立网络连接,通过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将第一计算机与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建立USB连接;
S200:第一计算机通过USB连接从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USB端口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网络连接将情报信息传输给第二计算机;
S300:第二计算机根据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
S400:第二计算机按照各个图像形成装置所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将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情报信息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和/或第二计算机中。
采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第一计算机直接从USB端口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在监控图像形成装置时可以不受图像形成装置的台数限制,实现同时对多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实时监控,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逐台部署监控的部署成本和管理维护的管理成本。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通过S100将第二计算机2作为监控主机,将第一计算机1作为监控副机,在用户开始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时,将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联网(建立网络连接),将第一计算机1的USB端口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3与第一计算机1联网(建立USB连接),由于第一计算机1的USB接口的数量为多个,而第一计算机1在作为监控副机的同时还用作其他工作用途,故在同一应用环境中也部署着多台第一计算机1,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第二计算机2连接着多台第一计算机1,单台第一计算机1同时连接着多台图像形成装置3,从而建立一个树状网络结构,参见图1。在第二计算机、多台第一计算机和多台图像形成装置之间建立连接之后,在S200中,第一计算机通过与图像形成装置之间的USB连接实时获取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该情报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流的方式持续不间断地传送给第一计算机,也可以通过间隔一段时间作为数据包的方式间隔传送给第一计算机,当第一计算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获取到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后,会将这些情报信息传送给第二计算机。在第二计算机得到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后,由于第二计算机所收到的情报信息并没有与图像形成装置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第二计算机需要通过S300在各个情报信息中识别出各自能够表征其属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标识信息,这些标识信息均为代表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唯一标识符,有了这些唯一标识符,才能够将各个情报信息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对应起来,也方便用户通过第二计算机来查询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二计算机得到各个情报信息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互相对应关系后,第二计算机通过S400将各个情报信息根据与之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一存储在第一计算机或者第二计算机或者同时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中。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一计算机也可以执行S300和S400,此时第一计算机可根据其接收到的各个情报信息与预设信息进行识别匹配,从而将各个情报信息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对应起来,并将得到的能够表征对应图像形成装置的识别信息发送给第二计算机,方便用户通过第二计算机来查询各个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将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相对应的情报信息根据与之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一存储在第一计算机或者第二计算机或者同时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中。在执行完S100至S400之后,用户即可实现通过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在脱离驱动模块的情况下,实现在图像形成装置运行工作的同时,实时监控同一应用环境下的多台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并根据这些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进行管理和维护。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数量越多的情况下,用户的部署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降低越明显。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中,在S400之后,该监控方法还包括:
S500:第二计算机响应上层应用对情报信息的获取请求,将所有情报信息全部传输返回上层应用。
采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确定每台图像形成装置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按照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对应关系一一存储,使得用户在使用上层应用访问时,给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信息,使用户通过一次访问即可监控所有图像形成装置,提高了管理效率。
具体来说,用户使用终端设备想要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监控时,通过S500使用终端设备发送对情报信息的获取请求,此时第二计算机就会响应用户的获取请求,使用户得到该应用环境下所有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监控管理的效率很高、响应时间很快,大大节约了用户的管理成本。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任意一台第一计算机,也可以是用户远程操控各个第一计算机的移动终端,用户只需在移动终端中安装相关的软件即可实现远程操控。而此处用户移动终端中的软件即为上层应用的一种,上层应用还可以是应用于该应用环境下多台图像形成装置监控需求的监控网站的交互界面。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S500中的响应用户请求并发送情报信息的过程也可以由第一计算机完成,此时发送的情报信息就是存储在第一计算机中的情报信息。
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中,在S300中,在第二计算机中预先输入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预设信息,第二计算机通过对情报信息与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预设信息进行识别,得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
采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预先将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初始状态信息作为预设信息存储第二计算机并作为识别不同图像形成装置的参照,能够将实时获取的情报信息通过与预设信息作匹配来找到与之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识别方式快速、简单、准确,所需的计算机资源较少,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
具体来说,在S300的识别过程中,由于第二计算机所获得的情报信息是来自第一计算机且没有标注各个情报信息所属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因此需要在第二计算机中预存储该应用环境下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初始状态信息,以便于S300的识别匹配过程。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S300中的识别匹配过程也可以由第一计算机完成。
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中,在S200中,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是第一计算机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分析所获得。
采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通过对获取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除杂,使得用于进行识别匹配的情报信息中没有冗余信息,降低了情报信息的占用空间大小,在识别匹配时也减少了所需的计算资源,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第一计算机以及第二计算机的响应速度,使得用户的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具体来说,由于第一计算机所获得的各个图像形成装置传过来的数据包含的内容较多,这些数据也往往是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特性信息,其表达的内容过于庞杂,而如果用这些设备特性信息去作为后续S300中识别匹配的数据所经历的无用计算较多,容易浪费计算资源,因此在第一计算机执行S200时,先行对获取的各个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除杂和初筛,将一些无益于识别匹配的冗余数据剔除,只留下有助于识别匹配的情报信息,从而精简了计算过程,节省了计算资源,提高了监控效率和响应速度。
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中,S200中第一计算机所获得的各个图像形成装置设备特性信息至少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硒鼓寿命残余量、耗材量、打印量或纸张信息。
在本实施例2的监控方法中,S200中第一计算机所筛得的情报信息至少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信息、故障信息、耗材信息、装置序列号信息或耗材序列号信息。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系统,应用于在同一应用环境下处于同一网络的服务器、多台终端和多台图像形成装置3之间,针对图像形成装置3的日常运行、定期维护以及实时监测可能发生故障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应用场景,旨在帮助用户更准确、更高效、更有效地实现对应用环境中所有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无需针对每台图像形成装置3专门部署人力、物力,仅需要少数人在服务器上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即可。相比于现行常用的通过安装在终端中的驱动模块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的监控系统,即将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数据存储在终端系统的存储器上,当上层应用获取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数据时,将存储器上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数据传递给上层应用,这种监控系统只能适用于同时监控一台图像形成装置3,且需要终端的驱动模块予以支持,且在图像形成装置3运行时,驱动模块与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数据传输,如果此时还要使用驱动模块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则运行数据传输和情报数据传输之间会互相干涉,容易造成情报数据传输的不稳定和不完整,影响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3的监控。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无需安装驱动模块,直接从USB端口13获取图像形成装置3的监控数据,与正常运行数据的传输互不干扰,能够改变用户的工作方式,节省用户的部署成本和管理成本。
如图4所示,该监控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一计算机1中互相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11和信息模块12,设置在第二计算机2中互相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21、识别模块22和存储模块23,第一通信模块11和第二通信模块21互相通信连接;第一通信模块11和第二通信模块21用于将第一计算机1与第二计算机2建立网络连接,第一通信模块11通过第一计算机1的USB端口13将第一计算机1与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3建立USB连接;信息模块12用于通过USB连接从第一计算机1的USB端口13获取连接在USB端口13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信息,并通过网络连接将情报信息传输给第二计算机2;识别模块22用于根据通过第二通信模块21接收的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对应的标识信息;存储模块23用于按照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所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将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对应的情报信息存储在第一计算机1和/或第二计算机2中。
采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第一计算机1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1直接从USB端口13获取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信息,使第二计算机2在通过第二通信模块21和第一通信模块11建立的网络连接来监控图像形成装置3时可以不受图像形成装置3的台数限制,实现同时对多台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实时监控,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对图像形成装置3逐台部署监控的部署成本和管理维护的管理成本。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通过将第二计算机2作为监控主机,将第一计算机1作为监控副机,在用户开始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时,将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1和第二通信模块21联网(建立网络连接),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1将第一计算机1的USB端口13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3与第一计算机1联网(建立USB连接),由于第一计算机1的USB接口的数量为多个,而第一计算机1在作为监控副机的同时还用作其他工作用途,故在同一应用环境中也部署着多台第一计算机1,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第二计算机2连接着多台第一计算机1,单台第一计算机1同时连接着多台图像形成装置3,从而建立一个树状网络结构,参见图2。在第二计算机2、多台第一计算机1和多台图像形成装置3之间建立连接之后,第一计算机1通过信息模块12与图像形成装置3之间的USB连接实时获取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信息,该情报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流的方式持续不间断地传送给第一计算机1,也可以通过间隔一段时间作为数据包的方式间隔传送给第一计算机1,当第一计算机1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获取到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信息后,会将这些情报信息传送给第二计算机2。在第二计算机2得到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信息后,由于第二计算机2所收到的情报信息并没有与图像形成装置3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第二计算机2需要通过识别模块22在各个情报信息中识别出各自能够表征其属于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标识信息,这些标识信息均为代表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唯一标识符,有了这些唯一标识符,才能够将各个情报信息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对应起来,也方便用户通过第二计算机2来查询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在第二计算机2得到各个情报信息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互相对应关系后,第二计算机2通过存储模块23将各个情报信息根据与之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3一一存储在第一计算机1或者第二计算机2或者同时存储在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中。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识别模块22和存储模块23也可以部署在第一计算机1中,此时第一计算机1可根据其接收到的各个情报信息与预设信息通过识别模块22进行识别匹配,从而将各个情报信息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对应起来,并将得到的能够表征对应图像形成装置3的识别信息发送给第二计算机2,方便用户通过第二计算机2来查询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并且将与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相对应的情报信息根据与之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3通过存储模块23一一存储在第一计算机1或者第二计算机2或者同时存储在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中。通过第一计算机1的第一通信模块11和信息模块12以及第二计算机2的第二通信模块21、识别模块22和存储模块23,用户即可实现通过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在脱离驱动模块的情况下,实现在图像形成装置3运行工作的同时,实时监控同一应用环境下的多台图像形成装置3的状态,并根据这些图像形成装置3的状态进行管理和维护。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在图像形成装置3的数量越多的情况下,用户的部署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降低越明显。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中,USB端口13包括数据通道14和控制通道15,第一计算机1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1经由数据通道14与图像形成装置3传输图像形成装置3的数据,第二计算机2通过与第二通信模块21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11经由控制通道15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状态监控。
采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使得用户在发起图像形成装置3的使用请求时,第一计算机1内的驱动软件能够通过USB端口13的数据通道14与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数据传输以正常使用图像形成装置3,同时第二计算机2还能通过第二通信模块21和第一通信模块11的网络连接,通过USB端口13的控制通道15与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信息传输,实现第二计算机2对图像形成装置3的实时监控。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利用USB端口13中数据通道14和控制通道15是两个并行的、互不干涉的通道的特性,实现在用户发起图像形成装置3的作业请求的同时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状态监控,情报信息传输的控制通道15与作业数据传输的数据通道14互不干涉,使得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能够完整地、稳定地获取情报信息。
具体来说,由于USB端口13是串行接口,在现有技术中当安装在第一计算机1中的驱动模块在运行时,USB端口13对数据通道14只能串行使用,但如果用驱动模块同时收到状态监控和作业请求时,会发生争夺资源的情况,如果进行状态监控时,有可能使用户的作业请求延后执行,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中,第一计算机1所使用的是USB端口13中的EP0(Endpoint 0,端点0),该EP0就是USB端口13的USB协议中发挥控制效果的控制通道15,通过EP0这个控制通道15能够在用户发起作业请求时,同时进行图像形成装置3的状态监控,这样就不会导致第一计算机1和第二计算机2获得的情报信息出现不完整或不稳定的问题了。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中,第二计算机2还包括响应模块24,响应模块24分别与第二通信模块21、识别模块22和存储模块23互相通信连接;响应模块24用于响应上层应用对情报信息的获取请求,通过存储模块23将存储于第一计算机1和/或第二计算机2中的所有情报信息全部传输返回上层应用。
采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在识别模块22确定每台图像形成装置3的标识信息并通过存储模块23将标识信息按照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对应关系一一存储后,响应模块24使得用户在使用上层应用访问时,给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状态信息,使用户通过一次访问即可监控所有图像形成装置3,提高了管理效率。
具体来说,用户使用终端设备想要对图像形成装置3进行监控时,使用终端设备发送对情报信息的获取请求,此时第二计算机2通过响应模块24就会响应用户的获取请求,使用户得到该应用环境下所有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信息,监控管理的效率很高、响应时间很快,大大节约了用户的管理成本。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任意一台第一计算机1,也可以是用户远程操控各个第一计算机1的移动终端,用户只需在移动终端中安装相关的软件即可实现远程操控。而此处用户移动终端中的软件即为上层应用的一种,上层应用还可以是应用于该应用环境下多台图像形成装置3监控需求的监控网站的交互界面。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响应模块24也可以部署在第一计算机1中,此时发送的情报信息就是存储在第一计算机1中的情报信息。
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中,在识别模块22根据通过第二通信模块21接收的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对应的标识信息之前,预先在存储模块23中输入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预设信息,识别模块22根据待识别的图像形成装置3调用存储在存储模块23中对应的预设信息,并对情报信息与对应的预设信息进行识别,得到图像形成装置3对应的标识信息。
采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在识别模块22中预先将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初始状态信息作为预设信息存储第二计算机2并作为识别不同图像形成装置3的参照,能够将第一计算机1实时获取的情报信息通过与预设信息作匹配来找到与之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3,这种识别方式快速、简单、准确,所需的计算机资源较少,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
具体来说,在识别模块22的识别过程中,由于第二计算机2所获得的情报信息是来自第一计算机1且没有标注各个情报信息所属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因此需要在第二计算机2中预存储该应用环境下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初始状态信息,以便于识别模块22的识别匹配过程。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识别模块22也可以部署在第一计算机1中。
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中,在信息模块12通过USB连接从第一计算机1的USB端口13获取连接在USB端口13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信息,并通过网络连接将情报信息传输给第二计算机2时,图像形成装置3的情报信息是信息模块12根据图像形成装置3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分析所获得
采用本实施例3的监控系统,信息模块12通过对获取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除杂,使得用于进行识别匹配的情报信息中没有冗余信息,降低了情报信息的占用空间大小,在识别匹配时也减少了所需的计算资源,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第一计算机1以及第二计算机2的响应速度,使得用户的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具体来说,由于第一计算机1所获得的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传过来的数据包含的内容较多,这些数据也往往是图像形成装置3的设备特性信息,其表达的内容过于庞杂,而如果用这些设备特性信息去作为后续识别模块22用于识别匹配的数据所经历的无用计算较多,容易浪费计算资源,因此,第一计算机1通过信息模块12先行对获取的各个图像形成装置3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除杂和初筛,将一些无益于识别匹配的冗余数据剔除,只留下有助于识别匹配的情报信息,从而精简了计算过程,节省了计算资源,提高了监控效率和响应速度。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如本申请实施例1的通信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能够降低监控各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成本、管理成本和部署成本,且监控所得的信息完整,数据传输稳定,不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计算机与第二计算机建立网络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将所述第一计算机与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建立USB连接;
所述第一计算机通过所述USB连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所述USB端口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将所述情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
所述第二计算机根据所述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计算机按照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并将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情报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计算机和/或所述第二计算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计算机按照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并将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情报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计算机中之后,所述监控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计算机响应上层应用对所述情报信息的获取请求,将所有所述情报信息全部传输返回所述上层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计算机根据所述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中,在所述第二计算机中预先输入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设信息,所述第二计算机通过对所述情报信息与对应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设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计算机通过所述USB连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所述USB端口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将所述情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是所述第一计算机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分析所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特性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硒鼓寿命残余量、耗材量、打印量或纸张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情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信息、故障信息、耗材信息、装置序列号信息或耗材序列号信息。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计算机中互相通信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和信息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计算机中互相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识别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互相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将第一计算机与第二计算机建立网络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将所述第一计算机与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建立USB连接;
所述信息模块用于通过所述USB连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所述USB端口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将所述情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
所述识别模块用于根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的所述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按照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并将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情报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计算机和/或所述第二计算机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SB端口包括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所述第一计算机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经由所述数据通道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传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数据,所述第二计算机通过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经由所述控制通道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状态监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机还包括响应模块,所述响应模块分别与第二通信模块、识别模块和存储模块互相通信连接;
所述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上层应用对所述情报信息的获取请求,通过所述存储模块将存储于所述第一计算机和/或所述第二计算机中的所有所述情报信息全部传输返回所述上层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识别模块根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接收的所述情报信息,识别出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标识信息之前,预先在所述存储模块中输入各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预设信息,所述识别模块根据待识别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模块中对应的所述预设信息,并对所述情报信息与对应的所述预设信息进行识别,得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模块通过所述USB连接从所述第一计算机的USB端口获取连接在所述USB端口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将所述情报信息传输给所述第二计算机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报信息是所述信息模块根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备特性信息进行分析所获得。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计算机、多个第一计算机和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第二计算机与所述多个第一计算机分别通过网络连接进行通信连接,每个所述第一计算机分别与多个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USB端口建立的USB连接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计算机与所述多个第一计算机通过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监控系统对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监控。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第一计算机上运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监控方法被执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46150.XA CN113923310A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46150.XA CN113923310A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23310A true CN113923310A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237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46150.XA Pending CN113923310A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23310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93324A (ja) * | 1999-04-09 | 2000-10-20 | Canon Inc |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
JP2006311032A (ja) * | 2005-04-27 | 2006-11-09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の状態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管理装置及び監視システム |
JP2009220403A (ja) * | 2008-03-17 | 2009-10-0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20120013936A1 (en) * | 2010-07-16 | 2012-01-19 | Masaichi Sawada |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devic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
CN113064559A (zh) * | 2021-03-12 | 2021-07-02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3076072A (zh) * | 2021-03-12 | 2021-07-06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监控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3099062A (zh) * | 2021-03-12 | 2021-07-09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监控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9-28 CN CN202111146150.XA patent/CN1139233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93324A (ja) * | 1999-04-09 | 2000-10-20 | Canon Inc |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
JP2006311032A (ja) * | 2005-04-27 | 2006-11-09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の状態情報管理プログラム、管理装置及び監視システム |
JP2009220403A (ja) * | 2008-03-17 | 2009-10-0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20120013936A1 (en) * | 2010-07-16 | 2012-01-19 | Masaichi Sawada |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devic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
CN113064559A (zh) * | 2021-03-12 | 2021-07-02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3076072A (zh) * | 2021-03-12 | 2021-07-06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监控系统、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3099062A (zh) * | 2021-03-12 | 2021-07-09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监控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吴玲达等: "《计算机通信原理与系统》", 31 December 2008, pages: 12 * |
海涛等: "《计算机通信技术》", 31 December 2005, pages: 141 - 146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23223B (zh) | 信息处理装置、网络设备、系统及控制方法 | |
US8645514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llaborative self-organization of devices | |
US7827277B2 (en) | Network system including device managing apparatus that manages network devices through a network | |
US7869073B2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 |
JP4756994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プリント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周辺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とプログラム | |
US8606121B2 (en) | Remote management system, remote sett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H11143655A (ja) |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及びプリンタ | |
JP5063253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5879987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8085422B2 (en) |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 |
US20080092144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 |
US8259324B2 (en) | Printer/storage integrate system, controller,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automatic installation of control software | |
JP2008197828A (ja) | 機器管理装置、機器管理システム、機器管理方法及び機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 |
CN11392331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 | |
JP5676931B2 (ja) | 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 |
US9590819B2 (en) | Stopping polling of a peripheral device on a network if the peripheral device leaves the network | |
JP6368157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 | |
JP5644473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
US8760703B2 (en) | Job control system and job control method | |
JP2006011703A (ja) | 情報収集装置、情報収集方法、情報収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バイス管理システム | |
JP7192531B2 (ja) | 通信仲介システム、仲介装置及び切替方法 | |
JP2003108451A (ja) |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05157540A (ja) | 印刷プロトコル変換装置及びデータ蓄積デバイス | |
US20060117369A1 (en) | Network system to manage network printers and local printers and method thereof | |
JP2017010199A (ja) |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機器管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