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905433A -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433A
CN113905433A CN202111150955.1A CN202111150955A CN113905433A CN 113905433 A CN113905433 A CN 113905433A CN 202111150955 A CN202111150955 A CN 202111150955A CN 113905433 A CN113905433 A CN 113905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ance
determining
interval
relative distanc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09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益州
王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09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5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5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3Pow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05Measuring capaci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or teleph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首先,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然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接着,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最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可以分别设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准确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动态调整天线功率,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Description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保护人体健康安全,需要对电子设备的辐射功率进行限制。目前设定了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标准,该SAR标准设定了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电子设备允许的最大SAR值,即电子设备需要控制自身的天线模组的功率防止SAR值超标。
现有的方法一般都设定一个阈值来进行SAR值的控制,即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该阈值时降低SAR值,其精度较低,无法灵活适配多种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随着电子设备的设备形态的变化动态调整天线功率,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
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
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所述装置包括:
电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
阈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
距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
天线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天线模组、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见,上述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首先,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然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接着,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最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可以分别设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准确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动态调整天线功率,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组控制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模组控制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术语和背景技术进行说明。
SAR,是人体组织如何吸收发射的射频能量的量度。SAR是电导率σ (以Siemens/米为单位),辐射能感应的电场(以伏特/米为单位)和组织质量密度ρ(以kg/立方米为单位)的函数。SAR是通过对特定体积(通常为 1克或10克面积)进行平均(或积分)计算得出,SAR的单位为W/kg,或等效地为mW/g。在某些设定标准下,手机的SAR限制为1.6W/kg,平均超过1克组织,在某些设定标准下,SAR限值为2.0W/kg,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SAR的大小与天线功率的大小成正比。
SAR传感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来检测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原理上,当用户的手接触电子设备上的金属感应模块时,由于人体相当于一个接大地的电容,会在感应片和大地间形成一个电容。因此利用该原理在电子设备中搭建相关电路,检测相应的电容值变化,即可检测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
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包括接近场景和远离场景,首先对接近场景进行说明:
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0时,有时候会使得自身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如接听电话场景,当用户需要拨打电话时会将电子设备100 凑近至耳朵旁,电子设备100可以实时检测用户与自身的距离,在小于一定距离时控制天线功率进行回退,以降低SAR值,防止对用户的身体造成辐射影响;
接着对远离场景进行说明:
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0时,有时候会使得自身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如观看视频场景,当用户观看视频时一般会将电子设备100 放置在远离自身的位置,电子设备100可以实时检测用户与自身的距离,在大于一定距离时减少或取消对天线功率的回退控制,保证通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对天线功率进行分级控制,即不同的距离对应了不同的功率回退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设备在不同场景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时一般需要用到对应的识别参数,而上述电子设备的设备形态可以进行改变,设备形态可以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折叠形态对应了一套识别参数,而展开形态对应了另一套识别参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在上述应用场景下,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自身的设备形态识别用户是远离电子设备还是接近电子设备,并对天线模组进行动态的功率控制,保证SAR值符合标准的同时不影响通信体验。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如图2A 所示,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包括接近式电容传感器模组110、处理单元120以及天线模组130,上述接近式电容传感器模组110连接上述处理单元120,用于向处理单元120 发送采集到的电容值,上述处理单元120内置折叠形态的识别参数和展开形态的识别参数,可以先确定当前的设备形态,然后调用设备形态对应的识别参数对接收到的电容值进行识别,以确定用户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上述处理单元120连接上述天线模组130,可以根据识别的距离对天线模组 130的功率进行控制。
具体的,上述接近式电容传感器模组110可以为一个接近式电容传感器,包括SAR感应板111和SAR传感器112,SAR感应板111通过检测通道连接SAR传感器112,当用户接近或远离SAR感应板111时,检测通道的电容值会进行对应的变化,SAR传感器112可以将电容值实时上传至处理单元 120。需要说明的是,检测通道的电容值主要受两部分影响,一是整机结构设计,二是环境变化,在整机结构设计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检测通道在折叠形态下的初始电容值A和检测通道在展开形态下的初始电容值B,并通过测试确定折叠状态下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对应的电容值变化,以及,通过测试确定展开状态下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变化对应的电容值变化,便于处理单元120基于接收到的电容值确定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接近式电容传感器模组110中的SAR感应板111可以由多种形式天线、或者音量键、电源键、扬声器、摄像头、金属装饰圈、近场通信模块、屏幕等多种结构构成,SAR感应板与天线模块130共体,也可以设置在天线模块130的附近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2A中天线模组130只有一根天线131,且该天线131设置在电子设备 100的顶端,此时接近式电容传感器模组110的SAR感应板111也需要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顶端,如此可以保证用户接近天线131时才对天线131的功率进行控制,保证SAR值符合标准的同时不影响通信体验。
上述示例为一根天线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实际上可以设置N根天线、N 个接近式电容传感器,N为大于0的自然数,N根天线和N个接近式电容传感器分布在电子设备的N个设备区域;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2B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包括接近式电容传感器模组110、处理单元120以及天线模组130,此时,天线模组130包括天线131和天线 132,天线131设置在电子设备100的顶端,天线132设置在电子设备100 的底部,对应的,上述接近式电容传感模组110为两个接近式电容传感器,包括设置在电子设备100顶端的SAR感应板111和SAR传感器112、以及,设置在电子设备100底部的SAR感应板113和SAR传感器114,SAR感应板111和SAR传感器112之间通过检测通道1连接,SAR感应板113和SAR 传感器114之间通过检测通道2连接,如此,可以识别折叠形态下用户与电子设备100顶端的距离,识别展开状态下用户与电子设备100顶端的距离,以及,识别折叠形态下用户与电子设备100底部的距离,识别展开状态下用户与电子设备100底部的距离。
可见,如此可以分别灵活控制电子设备顶端的天线和电子设备底部的天线,提升了天线模组控制的精度,保证SAR值符合标准的同时不影响通信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的数量与SAR感应板的数量对应,天线的位置与 SAR感应板的位置也对应,举例来说,SAR感应板可以由多种形式天线、或者音量键、电源键、扬声器、摄像头、金属装饰圈、近场通信模块、屏幕等多种结构构成,SAR感应板与天线模块130共体,也可以设置在天线模块130 的附近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述示例仅仅是便于理解进行的举例说明,并不表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上述未详细描述的结构部件可以参见图2A 中的结构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结合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 3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
其中,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可以包括N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天线模组可以包括N根天线,所述N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和所述N根天线分布在所述电子设备的N个设备区域,N为大于0的自然数;可以获取所述N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N个设备区域的N个电容值。其中,上述电容式接近传感模组可以采集到电容值并上传,便于根据每个设备区域的电容值确定用户与电子设备的每个设备区域的距离。
步骤302,确定与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
其中,可以先通过对应的程序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折叠形态表示具备屏幕延展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处于初始尺寸,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展开形态表示具备屏幕延展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处于展开后的尺寸,举例来说,电子设备可以为折叠屏手机,该折叠屏手机的屏幕尺寸在初始形态下为长14 厘米、宽6厘米,该折叠屏手机的屏幕尺寸在完全展开下为长14厘米、宽 12厘米,则该折叠屏手机的折叠形态表示屏幕尺寸为长14厘米、宽6厘米的形态,该折叠屏手机的展开形态表示屏幕尺寸为长14厘米、宽12厘米的形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包括与所述折叠形态对应的第一电容阈值集和与所述展开形态对应的第二电容阈值集。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设备形态为所述折叠形态时,确定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为所述第一电容阈值集,所述第一电容阈值集构成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区间。
具体的,上述第一电容阈值集可以为预先设定好的多个电容阈值,举例来说,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时,确定用户距离电子设备10mm时的电容值a 为第一个电容阈值,用户距离电子设备5mm时的电容值b为第二个电容阈值,用户距离电子设备3mm时的电容值c为第三个电容阈值,则可以确定一个第一电容区间{a,b}和第二个第一电容区间{b,c},可以理解的是,确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时才能调用该第一电容阈值集。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设备形态为所述展开形态时,确定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为所述第二电容阈值集,所述第二电容阈值集构成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区间。
具体的,上述第二电容阈值集可以为预先设定好的多个电容阈值,举例来说,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时,确定用户距离电子设备10mm时的电容值d 为第一个电容阈值,用户距离电子设备5mm时的电容值e为第二个电容阈值,用户距离电子设备3mm时的电容值f为第三个电容阈值,则可以确定一个第二电容区间{d,e}和第二个第一电容区间{e,f},可以理解的是,确定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时才能调用该第二电容阈值集。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可以包括N个设备区域对应的N个第一电容阈值集和N个设备区域对应的N个第二电容阈值集,此时每个设备区域对应的N个第一电容阈值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设备区域对应的N个第二电容阈值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实现更高精度的距离识别,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可以在电子设备为折叠形态时调用与折叠形态对应的第一电容阈值集,在电子设备为展开形态时调用与展开形态对应的第二电容阈值集,实现电子设备不同形态下的分级控制。
步骤303,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
其中,上述相对距离范围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距离区间,如5mm至10mm、 3mm至5mm、0mm至3mm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上述距离区间与第一电容阈值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区间一一对应,即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区间之间存在第一映射关系,上述距离区间也与第二电容阈值集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区间一一对应,即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区间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设备形态为所述折叠形态时,根据所述电容值落入的目标第一电容区间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所述目标第一电容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区间中的任意一个。
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电容区间对应的第一距离区间,所述第一距离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中的任意一个,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为所述第一距离区间,举例来说,电容值落入的目标第一电容区间为{a,b},可以根据第一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第一电容区间{a, b}对应的第一距离区间为3mm至5mm,即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为3mm至5mm。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设备形态为所述展开形态时,根据所述电容值落入的目标第二电容区间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所述目标第二电容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区间中的任意一个。
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第二电容区间对应的第二距离区间,所述第二距离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中的任意一个,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为所述第二距离区间,举例来说,电容值落入的目标第二电容区间为{e,f},可以根据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第二电容区间{e,f} 对应的第二距离区间为0mm至3mm,即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为0mm至3mm。
为便于理解,举例来说,当在电子设备的顶端和底部分别设置了天线,且在电子设备的顶端和底部分别设置了接近式电容传感器时,可以通过上述确定相对距离范围的方法分别确定用户与电子设备的顶端的距离和用户与电子设备的底部的距离,如此可以存在八种可能的场景,即展开形态存在的四种场景和折叠形态存在的四种场景,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287149110000091
Figure BDA0003287149110000101
可见,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可以确定折叠形态下电容值对应的相对距离范围和展开形态下电容值对应的相对距离范围,准确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且可以精准识别用户与每个设备区域的相对距离范围,提升精确度。
步骤304,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其中,可以确定预设天线功率回退值集中与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应的天线功率回退值,所述预设天线功率回退值集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功率回退值,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功率回退值与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之间存在第三映射关系,举例来说,3mm至5mm的距离区间对应的天线功率回退值为α,0mm 至3mm的距离区间对应的天线功率回退值为β,β需要大于α,以此类推,相对距离范围的大小与天线功率回退值的大小成反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根据与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应的天线功率回退值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其中,可以根据所述N个相对距离范围确定对应的N个天线功率回退值,并根据所述N个天线功率回退值对所述N个设备区域的N根天线的功率进行控制。举例来说,当在电子设备的顶端和底部分别设置了天线,且在电子设备的顶端和底部分别设置了接近式电容传感器时,可以在表1的场景1和场景5下对两根天线都进行对应的功率回退控制;可以在表1的场景2和场景6下对顶端的天线进行功率回退控制,对底部的天线减少或取消功率回退控制;可以在表1的场景3和场景7下对顶端的天线减少或取消功率回退控制,对底部的天线进行对应的功率回退控制;可以在表1的场景4和场景8 下对两根天线都减少或取消功率回退控制。在此不再赘述。
如此可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每个设备区域的天线分别进行精确控制,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首先,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然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接着,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最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可以分别设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准确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动态调整天线功率,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预先设定所述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第一电容阈值集。
其中,当电子设备的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时,先确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第一初始电容值,然后根据项目需求或用户需求确定需要进行电容检测的多个距离,即测量电子设备在物体接近时每个距离对应的电容值,如物体接近到电子设备10mm时,将当前的电容值记录下来作为第一电容阈值集中的一个子集,物体接近到电子设备5mm时,将当前的电容值记录下来作为第一电容阈值集中的另一个子集,如此在后续的实际应用中,便可以识别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不同电容值对应的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范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针对电子设备的每个设备区域都进行上述测试方法,得到N个第一电容阈值集,N个第一电容阈值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在折叠形态下提前进行测试,便于确定第一电容阈值集,提升后续步骤中确定的相对距离范围的准确性。
步骤402,预先设定所述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第二电容阈值集。
其中,当电子设备的设备形态为展开形态时,先确定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第二初始电容值,然后根据项目需求或用户需求确定需要进行电容检测的多个距离,即测量电子设备在物体接近时每个距离对应的电容值,如物体接近到电子设备10mm时,将当前的电容值记录下来作为第二电容阈值集中的一个子集,物体接近到电子设备5mm时,将当前的电容值记录下来作为第二电容阈值集中的另一个子集,如此在后续的实际应用中,便可以识别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不同电容值对应的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范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针对电子设备的每个设备区域都进行上述测试方法,得到N个第二电容阈值集,N个第二电容阈值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在展开形态下提前进行测试,便于确定第二电容阈值集,提升后续步骤中确定的相对距离范围的准确性。
步骤403,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
步骤404,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
步骤405,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
步骤406,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可见,上述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首先,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然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接着,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最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可以分别设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准确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动态调整天线功率,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上述未详细说明的步骤可以参见图3、图4中部分或全部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 500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501、天线模组502、处理器503、通信接口 504和存储器505,所述处理器503、通信接口504和存储器505相互连接,其中,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总线506,处理器503、通信接口504和存储器505之间可以通过总线506相互连接,总线506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 (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506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所述存储器505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图3、图4中所描述的全部或部分方法的步骤。
可见,上述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首先,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然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接着,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最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可以分别设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准确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动态调整天线功率,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云服务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云服务器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下面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天线模组控制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模组控制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天线模组控制装置600 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该天线模组控制装置600包括:
电容获取单元610,用于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
阈值确定单元620,用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
距离确定单元630,用于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
天线控制单元640,用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可见,上述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首先,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然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接着,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最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可以分别设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准确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动态调整天线功率,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下面结合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天线模组控制装置700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天线模组控制装置700包括处理单元701和通信单元702,其中,所述处理单元701,用于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且在执行诸如发送等数据传输时,可选择的调用所述通信单元702来完成相应操作。
其中,所述天线模组控制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703,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所述处理单元701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702可以是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单元703可以是存储器。
所述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
获取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
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
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可见,上述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首先,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然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接着,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最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可以分别设定电子设备在折叠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和电子设备在展开形态下的识别参数,准确识别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动态调整天线功率,保证SAR值不超标的同时也不影响通信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方法实施例与装置实施例为相同技术构思的不同呈现形式,因此,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部分的内容应同步适配于装置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天线模组控制装置600和天线模组控制装置700均可执行上述实施例包括的全部的天线模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
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
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包括与所述折叠形态对应的第一电容阈值集和与所述展开形态对应的第二电容阈值集;所述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
在所述设备形态为所述折叠形态时,确定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为所述第一电容阈值集,所述第一电容阈值集构成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区间;
在所述设备形态为所述展开形态时,确定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为所述第二电容阈值集,所述第二电容阈值集构成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包括:
在所述设备形态为所述折叠形态时,根据所述电容值落入的目标第一电容区间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所述目标第一电容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区间中的任意一个;
在所述设备形态为所述展开形态时,根据所述电容值落入的目标第二电容区间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所述目标第二电容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区间中的任意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包括至少一个距离区间,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容区间之间存在第一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电容值落入的目标第一电容区间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电容区间对应的第一距离区间,所述第一距离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中的任意一个;
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为所述第一距离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包括至少一个距离区间,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容区间之间存在第二映射关系;所述根据所述电容值落入的目标第二电容区间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第二电容区间对应的第二距离区间,所述第二距离区间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中的任意一个;
确定所述相对距离范围为所述第二距离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包括:
确定预设天线功率回退值集中与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应的天线功率回退值,所述预设天线功率回退值集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功率回退值,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功率回退值与所述至少一个距离区间之间存在第三映射关系;
根据与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应的天线功率回退值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包括N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所述天线模组包括N根天线,所述N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和所述N根天线分布在所述电子设备的N个设备区域,所述电容值包括所述N个电容式接近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N个设备区域的N个电容值,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包括所述用户与所述N个设备区域之间的N个相对距离范围,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包括所述N个设备区域对应的N个第一电容阈值集和所述N个设备区域对应的N个第二电容阈值集,N为大于0的自然数;所述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N个相对距离范围确定对应的N个天线功率回退值;
根据所述N个天线功率回退值对所述N个设备区域的N根天线的功率进行控制。
8.一种天线模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和天线模组,所述装置包括:
电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采集到的电容值;
阈值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设备形态对应的预设电容阈值集,所述设备形态为折叠形态或展开形态;
距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容值和所述预设电容阈值集确定用户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范围;
天线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范围对所述天线模组的功率进行控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模组、天线模组、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50955.1A 2021-09-29 2021-09-29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3905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0955.1A CN113905433A (zh) 2021-09-29 2021-09-29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0955.1A CN113905433A (zh) 2021-09-29 2021-09-29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433A true CN113905433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8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0955.1A Pending CN113905433A (zh) 2021-09-29 2021-09-29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54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7355A (zh) * 2022-01-24 2022-05-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功率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15847A1 (en) * 2010-03-25 2012-12-13 Silego Technology, Inc. Capacitive coupling based proximity sensor
CN108601073A (zh) * 2018-07-09 2018-09-28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sar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36140A (zh) * 2018-08-15 2018-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138960A (zh) * 2019-04-11 2019-08-16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天线调谐方法、系统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1124040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可折叠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11148206A (zh) * 2019-12-31 2020-05-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1511006A (zh) * 2020-04-21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817741A (zh) * 2019-04-11 2020-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CN112492668A (zh) * 2020-10-30 2021-03-12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trp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70378A (zh) * 2020-12-22 2021-05-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15847A1 (en) * 2010-03-25 2012-12-13 Silego Technology, Inc. Capacitive coupling based proximity sensor
CN108601073A (zh) * 2018-07-09 2018-09-28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sar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36140A (zh) * 2018-08-15 2018-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124040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可折叠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10138960A (zh) * 2019-04-11 2019-08-16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天线调谐方法、系统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1817741A (zh) * 2019-04-11 2020-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CN111148206A (zh) * 2019-12-31 2020-05-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1511006A (zh) * 2020-04-21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发射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492668A (zh) * 2020-10-30 2021-03-12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trp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70378A (zh) * 2020-12-22 2021-05-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7355A (zh) * 2022-01-24 2022-05-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功率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138282A1 (zh) * 2022-01-24 2023-07-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功率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EP4258565A4 (en) * 2022-01-24 2024-08-14 Honor Device Co., Ltd. Antenna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2224824B2 (en) 2022-01-24 2025-02-11 Honor Device Co., Ltd.. Antenna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8403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 plug-in type based on impedance comparison
CN109241908A (zh)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323353B (zh) 一种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装置和终端
JP5872065B2 (ja) 無線デバイス
US10061969B2 (en) Fingerprint unlock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1817741A (zh) 电子装置及其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CN109474740A (zh) 降低sar值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9146498A (zh) 人脸支付方法及相关装置
US976884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operation state of a mobile terminal to adaptively adjust antenna state
CN112311930A (zh) 终端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9738004B (zh) 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428823B1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6899320B (zh) 一种降低sar值的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CN108759892B (zh) 传感器校准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66054A (zh) 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及其射频校准电路
CN109376700B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280752A (zh) 一种凹槽深度测量方法、装置、系统及激光测量设备
CN113905433A (zh) 天线模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298847A (zh) 音量的调节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6331221A (zh)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配置调节方法
CN106502458A (zh) 一种触屏方法及终端
CN107451536B (zh) 生物识别模式开启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5190195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713574A (zh) 一种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492668B (zh) 天线trp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