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883570A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3570A
CN113883570A CN202111314258.5A CN202111314258A CN113883570A CN 113883570 A CN113883570 A CN 113883570A CN 202111314258 A CN202111314258 A CN 202111314258A CN 113883570 A CN113883570 A CN 113883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gear
chamber
purification system
pol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42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3142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3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3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3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2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3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57Removing cooking fumes using a cleaning liq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本发明中,净化系统设置电离室和吸附室,在电离室和吸附室之间设置分离室,在进气管上设置负离子雾化器,负离子雾化器可以产生大量的水雾,水雾中的负离子与正电荷粒子相互吸引,使油烟粒子与水雾结合形成较大的混合颗粒,在离心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下,完成油气分离,从而减少气体中的油烟粒子,减少进入吸附室内的油烟,进而减少吸附极板的吸附量,有助于减少吸附极板上的油污,进而保持净化系统可以长时间维持较好的净化效果以及较高的净化效率,同时减少吸附极板清洗的频率,降低净化系统维护保养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餐饮业产生的油烟主要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气化、裂解形成的0.01μm-100μm的污染物微粒。现有的静电式油烟净化器采用静电净化原理,含油烟的废气在风机的作用下吸入通风管道,进入油烟净化器的前置过滤装置,采用重力惯性净化技术,对大颗粒油雾粒子进行物理分离并且均衡整流。分离出的大颗粒油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油槽排出。剩余1微米以下的小颗粒油雾粒子进入高压静电场,高压静电场采用二段式高低压分离的静电式工作原理,第一段高压电离极板的电场使小颗粒油雾粒子成为带电离子微粒,这些带电离子微粒进入第二段低压吸附极板后立刻被吸附,最后经后置过滤网排出处理后的洁净空气。
但是现有的静电式油烟净化器随着使用时间的逐渐增长,烟尘微粒在吸附极板上堆积得越来越多,使吸附极板上的油污层越来越厚,难以清理,导致净化器的除油烟效果逐渐变差,油烟净化效率降低,因此需要经常对吸附极板进行拆卸清洗,同时由于吸附板造价较高不便直接更换,故使得净化器的维护保养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前置油烟传感器和后置油烟传感器,并且二者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系统的进气端和出气端;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无线信号传输器,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用于与手机、平板无线操作设备通信;
所述执行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置滤网、进气风机、电离室、分离室、吸附室、出气风机和后置滤网,所述分离室由圆柱筒体和圆锥筒体组成,所述圆锥筒体设置在圆柱筒体的底部,所述圆柱筒体的外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部设置有负离子雾化器,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圆锥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刮片以及用于带动刮片绕圆锥筒体的中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分离室通过吸气管和输送管与吸附室连通,所述吸附室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由上至下等间距分布的吸附组件,并且吸附室底部设置有密封阀门。
优选地,所述电离室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交替分布的第一电离极板和第二电离极板,所述第一电离极板和第二电离极板均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离极板的长度大于第二电离极板的长度,所述电离室的外侧设置有高压激励模块,且高压激励模块与第一电离极板连接,所述第二电离极板接地。
优选地,所述导流罩由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组成,所述负离子雾化器的出风口上设置有位于进气管内部的直管,所述直管的开放端设置有弯管,所述弯管与第二罩体相互对应且均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为方向管,所述第一罩体为四棱锥形结构,其一端为圆形结构,另一端为矩形结构,且矩形结构的四边与进气管四个内壁的间距均相同,所述第一罩体的四个侧面均具有弧度,并且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导流片,所述第一罩体的矩形结构一侧通过定位杆与进气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刮片为螺旋状结构,且螺旋状结构的螺距由上至下递减,所述刮片的贴合圆锥筒体的内壁,所述刮片沿圆柱筒体径向方向两侧的厚度不同,所述刮片靠近圆锥筒体一侧的厚度小于另一侧的厚度,所述圆柱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贯穿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喷头和加压泵,所述喷头的开口朝下,并且固定设置在圆柱筒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圆锥筒体底部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底部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刮片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杆、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套杆套设在传动轴的外侧,并且与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套杆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杆,且多个固定杆均与刮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固定设置在套杆的上端,所述第一齿轮组由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组成,所述第二齿轮组由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组成,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轴心分布,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同轴心分布,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轴,且支撑轴通过转动座与吸气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叶轮,所述吸气管的底部延伸至圆锥筒体的内部上端,所述进气叶轮与吸气管的底部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附组件设置有至少四个,相邻两个所述吸附组件之间具有90°的夹角,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极板、第二吸附极板和低压激励模块,所述第一吸附极板和第二吸附极板均为涡卷状,并且二者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吸附极板和第二吸附极板的内侧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与吸附室固定连接的支撑座,所述低压激励模块与第一吸附极板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极板接地,所述支撑座由至少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杆体组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的净化系统设置电离室和吸附室,电离室内设置第一电离极板和第二电离极板,吸附室内设置第一吸附极板和第二吸附极板,在电离室和吸附室之间设置分离室,在分离室的进气端设置进气管,在进气管上设置负离子雾化器,烟气经过前置滤网后,滤去大颗粒的粒子,较小的粒子经过电离室受到电离而附上正电荷,随后带正电荷的粒子进入进气管中,负离子雾化器可以产生大量的水雾,水雾中的负离子与正电荷粒子相互吸引,使油烟粒子与水雾结合,形成较大的混合颗粒,随后混合颗粒进入分离室中,在离心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下,完成油气分离,从而减少气体中的油烟粒子,减少进入吸附室内的油烟,进而减少吸附极板的吸附量,本系统相较于常规的净化器实现小颗粒油烟粒子的油气分离,有助于减少吸附极板上的油污,进而保持净化系统可以长时间维持较好的净化效果以及较高的净化效率,同时减少吸附极板清洗的频率,降低净化系统维护保养的成本。
2、本申请通过在进气管中设置导流罩,以起到使负离子水雾与烟气粒子充分接触的目的,导流罩由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组成,第二罩体外侧设置多个导流片,负离子雾化器的出气端设置直管和弯管,弯管与第二罩体对齐,第二罩体为半球形,水雾从弯管喷出后,与烟气微粒一同沿着第二罩体、第一罩体均匀分布到进气管内靠近管壁处,本系统通过导流罩的设置使烟尘粒子与负离子水雾均匀分布,有助于烟尘粒子与水雾中的粒子结合形成混合颗粒,便于小颗粒油烟微粒排出,提高油气分离的分离率。
3、本申请设置的分离室由圆柱筒体和圆锥筒体组成,圆锥筒体中设置刮片,刮片为螺旋状结构,并且刮片始终贴合圆锥筒体的内壁,分离室的内部还设置有喷头,喷头通过连接管与加压泵连接,加压泵将清洁剂泵入喷头中,由于刮片截面的上部为倾斜面,清洁剂可以沿着圆锥筒体的内壁往下流动,使油污不易附着,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刮片旋转,将附着在圆锥筒体内壁上的油污往下刮,并且从圆锥筒体的底部排出,本系统通过上述的结构可以实现分离室的清洁,减少油污,降低净化系统维护保养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离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离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附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吸附极板和第二吸附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前置滤网;2、进气风机;3、电离室;4、第一电离极板;5、第二电离极板;6、进气管;7、负离子雾化器;8、直管;9、弯管;10、第一罩体;11、第二罩体;12、导流片;13、定位杆;14、圆柱筒体;15、圆锥筒体;16、吸气管;17、进气叶轮;18、安装杆;19、驱动件;20、传动轴;21、套杆;22、固定杆;23、刮片;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第三齿轮;27、第四齿轮;28、支撑轴;29、转动座;30、喷头;31、连接管;32、输送管;33、吸附室;34、密封阀门;35、第一吸附极板;36、第二吸附极板;37、连接板;38、支撑座;39、出气风机;40、后置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检测模块包括前置油烟传感器和后置油烟传感器,并且二者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系统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无线信号传输器,无线信号传输器用于与手机、平板无线操作设备通信;执行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置滤网1、进气风机2、电离室3、分离室、吸附室33、出气风机39和后置滤网40,分离室由圆柱筒体14和圆锥筒体15组成,圆锥筒体15设置在圆柱筒体14的底部,圆柱筒体14的外侧设置有进气管6,进气管6的外部设置有负离子雾化器7,进气管6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罩,圆锥筒体15的内部设置有刮片23以及用于带动刮片23绕圆锥筒体15的中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分离室通过吸气管16和输送管32与吸附室33连通,吸附室3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由上至下等间距分布的吸附组件,并且吸附室33底部设置有密封阀门34。电离室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交替分布的第一电离极板4和第二电离极板5,第一电离极板4和第二电离极板5均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第一电离极板4的长度大于第二电离极板5的长度,电离室3的外侧设置有高压激励模块,且高压激励模块与第一电离极板4连接,第二电离极板5接地。导流罩由第一罩体10和第二罩体11组成,负离子雾化器7的出风口上设置有位于进气管6内部的直管8,直管8的开放端设置有弯管9,弯管9与第二罩体11相互对应且均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进气管6为方向管,第一罩体10为四棱锥形结构,其一端为圆形结构,另一端为矩形结构,且矩形结构的四边与进气管6四个内壁的间距均相同,第一罩体10的四个侧面均具有弧度,并且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导流片12,第一罩体10的矩形结构一侧通过定位杆13与进气管6固定连接。刮片23为螺旋状结构,且螺旋状结构的螺距由上至下递减,刮片23的贴合圆锥筒体15的内壁,刮片23沿圆柱筒体14径向方向两侧的厚度不同,刮片23靠近圆锥筒体15一侧的厚度小于另一侧的厚度,圆柱筒体14的内壁上设置有贯穿的连接管31,连接管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喷头30和加压泵,喷头30的开口朝下,并且固定设置在圆柱筒体14的内壁上。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圆锥筒体15底部的安装杆18,安装杆18底部设置有驱动件19,驱动件19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20,传动轴20上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刮片23传动连接。传动组件包括套杆21、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套杆21套设在传动轴20的外侧,并且与传动轴20转动连接,套杆2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杆22,且多个固定杆22均与刮片2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组固定设置在套杆21的上端,第一齿轮组由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组成,第二齿轮组由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组成,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同轴心分布,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同轴心分布,第一齿轮24与第三齿轮26啮合连接,第二齿轮25与第四齿轮27啮合连接,第三齿轮26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轴28,且支撑轴28通过转动座29与吸气管16固定连接。传动轴2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叶轮17,吸气管16的底部延伸至圆锥筒体15的内部上端,进气叶轮17与吸气管16的底部转动连接。吸附组件设置有至少四个,相邻两个吸附组件之间具有90°的夹角,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极板35、第二吸附极板36和低压激励模块,第一吸附极板35和第二吸附极板36均为涡卷状,并且二者的间距相同,第一吸附极板35和第二吸附极板36的内侧通过连接板37固定连接,连接板37的底部设置有与吸附室33固定连接的支撑座38,低压激励模块与第一吸附极板35连接,第二吸附极板36接地,支撑座38由至少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杆体组成。
具体的,如图1和图8所示,空气净化系统设置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其中检测模块包括前置油烟传感器和后置油烟传感器,并且二者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系统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无线信号传输器,无线信号传输器用于与手机、平板无线操作设备通信;执行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置滤网1、进气风机2、电离室3、分离室、吸附室33、出气风机39和后置滤网40。当前置油烟传感器检测到油烟时,控制模块控制执行模块启动,将油烟吸入,经过净化再将洁净的空气排出,后置油烟传感器用于检测出气端的油烟量,实时监测净化后空气的洁净度,同时检测模块、执行模块的运行状况信息均可以通过无线操作设备实现通信。
具体的,如图1所示,分离室由圆柱筒体14和圆锥筒体15组成,圆锥筒体15设置在圆柱筒体14的底部,圆柱筒体14的外侧设置有进气管6,进气管6的外部设置有负离子雾化器7。负离子雾化器7可以产生大量的水雾,水雾中的负离子与带正电荷的油烟粒子相互吸引,使油烟粒子与水雾结合,形成较大的混合颗粒,随后混合颗粒在进气风机2的吹送下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分离室中,在离心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下,混合粒子撞击在圆柱筒体14并且沿着圆锥筒体15往下落,气体则从吸气管16排出分离室,从而完成油气分离,减少气体中的油烟粒子,减少进入吸附室内的油烟。
具体的,如图3所示,进气管6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罩,导流罩由第一罩体10和第二罩体11组成,负离子雾化器7的出风口上设置有位于进气管6内部的直管8,直管8的开放端设置有弯管9,弯管9与第二罩体11相互对应且均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进气管6为方向管,第一罩体10为四棱锥形结构,其一端为圆形结构,另一端为矩形结构,且矩形结构的四边与进气管6四个内壁的间距均相同,第一罩体10的四个侧面均具有弧度,并且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导流片12,第一罩体10的矩形结构一侧通过定位杆13与进气管6固定连接。第一罩体10一个侧面上的导流片12至少设置两个,并且导流片12沿着烟气流动的方向呈扩散状设置,导流罩的作用为使烟气与水雾充分接触混合,有助于使小颗粒的油烟粒子结合水雾形成较大的混合颗粒,从而提高油气分离率。
具体的,如图4所示,圆锥筒体15的内部设置有刮片23以及用于带动刮片23绕圆锥筒体15的中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刮片23为螺旋状结构,且螺旋状结构的螺距由上至下递减,刮片23的贴合圆锥筒体15的内壁,刮片23沿圆柱筒体14径向方向两侧的厚度不同,刮片23靠近圆锥筒体15一侧的厚度小于另一侧的厚度,圆柱筒体14的内壁上设置有贯穿的连接管31,连接管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喷头30和加压泵,喷头30的开口朝下,并且固定设置在圆柱筒体14的内壁上,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圆锥筒体15底部的安装杆18,安装杆18底部设置有驱动件19,驱动件19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20,传动轴20上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与刮片23传动连接,传动组件包括套杆21、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套杆21套设在传动轴20的外侧,并且与传动轴20转动连接,套杆2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杆22,且多个固定杆22均与刮片2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组固定设置在套杆21的上端,第一齿轮组由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组成,第二齿轮组由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组成,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同轴心分布,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同轴心分布,第一齿轮24与第三齿轮26啮合连接,第二齿轮25与第四齿轮27啮合连接,第三齿轮26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轴28,且支撑轴28通过转动座29与吸气管16固定连接。传动轴2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叶轮17,吸气管16的底部延伸至圆锥筒体15的内部上端,进气叶轮17与吸气管16的底部转动连接。
驱动件19通过传动轴20可以直接带动进气叶轮17旋转,将分离室中的气体送出,第一齿轮24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25,第三齿轮26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27,第一齿轮24与传动轴20同步旋转,带动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随之旋转,进一步带动第二齿轮25和套杆21旋转,通过两个齿轮组的传动,降低套杆21的转速。
刮片23在驱动件19的带动下旋转,可以将附着在圆锥筒体15内壁上油污往下刮,同时加压泵将清洁剂送入圆锥筒体15中,清洁剂顺着刮片23流到圆锥筒体15的内壁上,并且顺着刮片23往下流动,使清洁剂均匀接触圆锥筒体15的内壁,从而实现对分离室的清洁。
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吸附室3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由上至下等间距分布的吸附组件,吸附组件设置有至少四个,相邻两个吸附组件之间具有90°的夹角,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极板35、第二吸附极板36和低压激励模块,第一吸附极板35和第二吸附极板36均为涡卷状,并且二者的间距相同,第一吸附极板35和第二吸附极板36的内侧通过连接板37固定连接,连接板37的底部设置有与吸附室33固定连接的支撑座38,低压激励模块与第一吸附极板35连接,第二吸附极板36接地,支撑座38由至少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杆体组成。
涡卷状的吸附极板在进行吸附时,吸附极板与吸附室33的内壁之间有一小部分没有电场,从该部分可以直接穿过油烟粒子,通过设置多个吸附组件,并且存在夹角,可以使未被吸附的油烟粒子再次经过吸附极板的电场区域,从而减少油烟排出。吸附极板设置成涡卷状可以增大吸附面积,使油烟粒子不易逃逸。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烟气经过前置滤网1后,滤去大颗粒的粒子,较小的粒子经过电离室3受到电离而附上正电荷,随后带正电荷的粒子进入进气管6中,负离子雾化器7可以产生大量的水雾,水雾中的负离子与正电荷粒子相互吸引,使油烟粒子与水雾结合,形成较大的混合颗粒,随后混合颗粒进入分离室中,在离心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下,完成油气分离,气体顺着吸气管16和输送管32进入分离室33,气体中残留的烟尘粒子受第一吸附极板35和第二吸附极板36的电场作用而附着在吸附极板上,最后洁净的气体经过后置滤网40排出,完成空气中烟尘的过滤。
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前置油烟传感器和后置油烟传感器,并且二者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系统的进气端和出气端;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无线信号传输器,所述无线信号传输器用于与手机、平板无线操作设备通信;
所述执行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置滤网(1)、进气风机(2)、电离室(3)、分离室、吸附室(33)、出气风机(39)和后置滤网(40),所述分离室由圆柱筒体(14)和圆锥筒体(15)组成,所述圆锥筒体(15)设置在圆柱筒体(14)的底部,所述圆柱筒体(14)的外侧设置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外部设置有负离子雾化器(7),所述进气管(6)的内部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圆锥筒体(15)的内部设置有刮片(23)以及用于带动刮片(23)绕圆锥筒体(15)的中轴线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分离室通过吸气管(16)和输送管(32)与吸附室(33)连通,所述吸附室(3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由上至下等间距分布的吸附组件,并且吸附室(33)底部设置有密封阀门(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室(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交替分布的第一电离极板(4)和第二电离极板(5),所述第一电离极板(4)和第二电离极板(5)均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离极板(4)的长度大于第二电离极板(5)的长度,所述电离室(3)的外侧设置有高压激励模块,且高压激励模块与第一电离极板(4)连接,所述第二电离极板(5)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由第一罩体(10)和第二罩体(11)组成,所述负离子雾化器(7)的出风口上设置有位于进气管(6)内部的直管(8),所述直管(8)的开放端设置有弯管(9),所述弯管(9)与第二罩体(11)相互对应且均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为方向管,所述第一罩体(10)为四棱锥形结构,其一端为圆形结构,另一端为矩形结构,且矩形结构的四边与进气管(6)四个内壁的间距均相同,所述第一罩体(10)的四个侧面均具有弧度,并且四个侧面上均设置有导流片(12),所述第一罩体(10)的矩形结构一侧通过定位杆(13)与进气管(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片(23)为螺旋状结构,且螺旋状结构的螺距由上至下递减,所述刮片(23)的贴合圆锥筒体(15)的内壁,所述刮片(23)沿圆柱筒体(14)径向方向两侧的厚度不同,所述刮片(23)靠近圆锥筒体(15)一侧的厚度小于另一侧的厚度,所述圆柱筒体(14)的内壁上设置有贯穿的连接管(31),所述连接管(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喷头(30)和加压泵,所述喷头(30)的开口朝下,并且固定设置在圆柱筒体(14)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圆锥筒体(15)底部的安装杆(18),所述安装杆(18)底部设置有驱动件(19),所述驱动件(19)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20),所述传动轴(20)上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刮片(23)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杆(21)、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套杆(21)套设在传动轴(20)的外侧,并且与传动轴(20)转动连接,所述套杆(2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杆(22),且多个固定杆(22)均与刮片(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固定设置在套杆(21)的上端,所述第一齿轮组由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组成,所述第二齿轮组由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组成,所述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同轴心分布,所述第三齿轮(26)和第四齿轮(27)同轴心分布,所述第一齿轮(24)与第三齿轮(26)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5)与第四齿轮(27)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26)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轴(28),且支撑轴(28)通过转动座(29)与吸气管(16)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叶轮(17),所述吸气管(16)的底部延伸至圆锥筒体(15)的内部上端,所述进气叶轮(17)与吸气管(16)的底部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设置有至少四个,相邻两个所述吸附组件之间具有90°的夹角,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一吸附极板(35)、第二吸附极板(36)和低压激励模块,所述第一吸附极板(35)和第二吸附极板(36)均为涡卷状,并且二者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吸附极板(35)和第二吸附极板(36)的内侧通过连接板(3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7)的底部设置有与吸附室(33)固定连接的支撑座(38),所述低压激励模块与第一吸附极板(35)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极板(36)接地,所述支撑座(38)由至少三个环形均匀分布的杆体组成。
CN202111314258.5A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Pending CN113883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4258.5A CN113883570A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4258.5A CN113883570A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3570A true CN113883570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1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4258.5A Pending CN113883570A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35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3385B (zh) * 2022-10-13 2024-02-21 介觀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排油煙機結構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98139A1 (en) * 2012-06-22 2015-10-22 Norbert Ruez Gmbh & Co. Kg Device For Separating Out Magnetizable Impurities From Flowing Fluids
CN106839030A (zh) * 2017-01-20 2017-06-1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油烟净化模块及排烟装置
KR20190103537A (ko) * 2018-02-26 2019-09-05 (주)아프로텍 유전영동을 이용한 집진장치의 전극판 청소방법과 그 장치
CN110860149A (zh) * 2019-12-18 2020-03-06 张垚坷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
CN210302660U (zh) * 2019-07-30 2020-04-14 徐州国鼎盛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堵塞的餐余垃圾自动除渣装置
CN213078795U (zh) * 2020-06-02 2021-04-30 上海仁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
CN113304573A (zh) * 2021-06-02 2021-08-27 葛荣超 一种湿法离心餐饮油烟净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98139A1 (en) * 2012-06-22 2015-10-22 Norbert Ruez Gmbh & Co. Kg Device For Separating Out Magnetizable Impurities From Flowing Fluids
CN106839030A (zh) * 2017-01-20 2017-06-1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油烟净化模块及排烟装置
KR20190103537A (ko) * 2018-02-26 2019-09-05 (주)아프로텍 유전영동을 이용한 집진장치의 전극판 청소방법과 그 장치
CN210302660U (zh) * 2019-07-30 2020-04-14 徐州国鼎盛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堵塞的餐余垃圾自动除渣装置
CN110860149A (zh) * 2019-12-18 2020-03-06 张垚坷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
CN213078795U (zh) * 2020-06-02 2021-04-30 上海仁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
CN113304573A (zh) * 2021-06-02 2021-08-27 葛荣超 一种湿法离心餐饮油烟净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3385B (zh) * 2022-10-13 2024-02-21 介觀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排油煙機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42455A1 (zh) 用于空气净化的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器
CN208799912U (zh) 用于空气净化的净化装置、进水管及空气净化器
US11833466B2 (en) Purification device for purifying air and air purifier having same
CN102000469B (zh) 旋风水浴空气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CN106731388A (zh) 一种角型管道式超细颗粒凝并器
CN211302504U (zh) 一种多风道综合除尘系统
CN106422616A (zh) 一种新型湿法油烟净化器及应用
CN106731432A (zh) 组合型管式凝并器
CN109248528B (zh) 水网离心净化装置
CN11388357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空气净化系统
CN206168155U (zh) 一种湿式高效旋流脱除细微颗粒装置
CN107511273B (zh) 一种集尘器及积尘式长效除霾组合式空调机组
CN107138007B (zh) 一种超重力自增压自清洗的烟气处理装置
CN207169334U (zh) 一种净化除尘器
CN204851793U (zh) 一种空气净化通风机
CN210495720U (zh) 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
CN106693591A (zh) 一种波形变速管道凝并器
CN207385113U (zh) 双选择空气净化机
WO2021047203A1 (zh) 一种阵列式荷电喷雾轴流旋风过滤筒
CN103657308B (zh) 气体液体混合装置及方法
CN204006327U (zh) 一种用于净化室内pm2·5粉尘的装置
CN106622661A (zh) 一种交汇式波形变速管道凝并器
CN106582165A (zh) 一种摩擦电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和除尘方法
CN108379987A (zh) 一种烟气净化设备
CN2736671Y (zh) 厨房油烟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