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5987B - 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55987B CN113855987B CN202111188504.7A CN202111188504A CN113855987B CN 113855987 B CN113855987 B CN 113855987B CN 202111188504 A CN202111188504 A CN 202111188504A CN 113855987 B CN113855987 B CN 1138559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p
- aiding
- dimensional
- preset
-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4424 eye mov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08000013738 Sleep Initiation and Maintenance diseas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06010022437 insomnia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0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59866 Drug resista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451 e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860 sleep qu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886 cili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4642 Listl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2519 Poor quality sleep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140 Sleep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1349 Somnole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3663 drug depende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517 effect on sleep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6256 fatig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02 health probl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26 hypnotic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7 hypn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7971 listless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630 mental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47 new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321 sleep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1117 substance-related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867 tired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6255 tire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27—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hearing sens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44—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 A61M2021/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images, e.g. video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18—Rapid eye-movements [RE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syc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三维助眠方法应用于三维助眠设备,三维助眠设备包括:三维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根据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三维助眠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将三维技术和助眠画面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助眠效果,另外,结合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的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得三维助眠内容有针对性地让用户眼睛产生睡眠感,从而可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达到良好的助眠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失眠已经成为部分人群的困扰,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耗时长,睡眠不足,由于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失眠会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嗜睡疲劳,而长期失眠则会诱发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睡眠质量无疑是衡量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睡眠不好不仅加重身体疲劳,更会造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而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恢复身体,并获得更加深刻的幸福感。
如何帮助失眠者健康、快速地入睡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现今的主要解决办法分为三类:一类为药物作用,通过改进现有药物或研发新的药物,以帮助用户入眠,同时提高用户的睡眠效果和降低副作用,一些轻度入睡困难患者选择药物助眠,例如安眠药,安眠药虽然可令失眠者快速入睡,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依赖性以及毒副作用。另一类为心理疏导,通过对用户的心理进行疏导以克服其情绪上的阻睡联想从而尝试解决该问题,该方法虽然较药物而言不存在副作用、依赖性以及耐药性等方面的问题,但其自身仍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例如起效慢或易推广性差。还有一类是通过播放助眠视频或者听助眠音乐来辅助入眠。而单纯的助眠视频或者助眠音乐,助眠效果有限,常见的为ASMR这种视频,其根本原理是在于通过某种无意义的、单调的、轻柔的声音来帮助观众平稳情绪,使得观众更容易入睡。但是助眠视频主要靠的是声音,画面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次视频中的人如果在催眠的过程中有操作失败等行为,反而会让观众觉得有趣兴奋,更加难以进入睡眠状态,不能达到助眠的效果。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助眠效果,使用户快速入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内容助眠方法,应用于三维助眠设备,所述三维助眠设备包括:三维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三维显示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所述预设助眠参数包括: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运动频率和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三维运动规律;
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所述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
控制所述三维显示单元显示所述三维助眠内容。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维显示设备包括测距单元和显示平面,所述预设助眠参数包括:三维目标物体的显示尺寸;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测距单元发送的用户距离;
计算所述三维目标物体的显示尺寸在所述显示平面的画面占比;
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或所述画面占比。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助眠参数还包括:预设助眠时间,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运动频率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沿与所述显示平面垂直的方向运动的运动频率;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运动时的观看立体角的调整范围;
根据所述运动频率范围和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生成所述预设助眠时间内的所述运动规律。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包括:出入屏模式和成像距离,所述出入屏模式包括出屏模式、入屏模式和屏点模式,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运动时的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包括:
当所述出入屏模式为入屏模式时: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所述成像距离;
当所述成像距离满足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将所述观看立体角的调整范围调整为入屏立体角范围;
当所述出入屏模式为出屏模式时: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所述成像距离;
当所述成像距离满足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将所述观看立体角的调整范围调整为出屏立体角范围。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出入屏模式为出屏模式时: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或所述画面占比,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所述成像距离,以使得所述成像距离符合第三预设距离范围;
或者,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画面占比,以使得所述画面占比小于预设比例。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运动频率范围和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生成所述预设助眠时间内的所述运动规律,包括:
获取助眠模式,所述助眠模式包括:快速入眠或舒缓入眠;
根据所述助眠模式,渐变调整所述运动频率范围和所述成像距离生成对应于所述助眠模式的所述运动规律,以使得所述出入屏模式在所述出屏模式、所述入屏模式或所述屏点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所述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助眠模式,从预设助眠音乐库中选取助眠音乐;
将所述助眠音乐合成到所述三维助眠内容中。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维显示设备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用户眼动状态,所述用户眼动状态包括:睡眠状态和未眠状态;
当所述用户眼动状态为睡眠状态时:
控制所述三维显示单元停止显示所述三维助眠内容;
当所述用户眼动状态为未眠状态时:
判断需要调整所述预设助眠时间,控制所述三维显示单元显示所述三维助眠内容,直至所述用户眼动状态为睡眠状态。
在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动频率范围为0.2Hz至2Hz。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应用于三维助眠设备,包括:
预设助眠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所述预设助眠参数包括: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
运动规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维助眠内容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所述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
三维助眠内容显示模块,用于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所述三维助眠内容。
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三维内容助眠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该三维助眠方法应用于三维助眠设备,三维助眠设备包括:三维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根据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三维助眠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将三维技术和助眠画面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助眠效果,另外,结合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的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得三维助眠内容有针对性地让用户眼睛产生睡眠感,从而可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达到良好的助眠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与相关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第一方面与相关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相同,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三维助眠设备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坐标系示意图;
图5a至图5c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出入屏模式示意图;
图6a至图6c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观看立体角变化效果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聚焦态和舒展态切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内容助眠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失眠已经成为部分人群的困扰,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耗时长,睡眠不足,由于睡眠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失眠会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嗜睡疲劳,而长期失眠则会诱发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睡眠质量无疑是衡量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睡眠不好不仅加重身体疲劳,更会造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而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恢复身体,并获得更加深刻的幸福感。如何帮助失眠者健康、快速地入睡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现今的主要解决办法分为以下三类。
一类为药物作用,通过改进现有药物或研发新的药物,以帮助用户入眠,同时提高用户的睡眠效果和降低副作用,一些轻度入睡困难患者选择药物助眠,例如安眠药,安眠药虽然可令失眠者快速入睡,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依赖性以及毒副作用。
另一类为心理疏导,通过对用户的心理进行疏导以克服其情绪上的阻睡联想从而尝试解决该问题,该方法虽然较药物而言不存在副作用、依赖性以及耐药性等方面的问题,但其自身仍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例如起效慢或易推广性差。
还有一类是通过播放助眠视频或者听助眠音乐来辅助入眠。而单纯的助眠视频或者助眠音乐,助眠效果有限,常见的为ASMR这种视频,其根本原理是在于通过某种无意义的、单调的、轻柔的声音来帮助观众平稳情绪,使得观众更容易入睡。但是助眠视频主要靠的是声音,画面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次视频中的人如果在催眠的过程中有操作失败等行为,反而会让观众觉得有趣兴奋,更加难以进入睡眠状态,不能达到助眠的效果。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内容助眠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该三维助眠方法应用于三维助眠设备,三维助眠设备包括:三维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根据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三维助眠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将三维技术和助眠画面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助眠效果,另外,结合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的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得三维助眠内容有针对性地让用户眼睛产生睡眠感,从而可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达到良好的助眠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本构思是,利用三维显示技术,实现枯燥的、单调的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运动,使得用户的眼球的相反方向运动,这样极易让眼睛产生睡眠感,快速让人进入睡眠状态。更具体的,本申请结合双目视差3D的原理,在空中虚拟出一个立体的物体前后移动,使得用户左眼和右眼分别盯着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从而让眼睛产生睡眠感,快速让用户进入睡眠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三维助眠设备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三维助眠设备100包括:三维显示单元110和控制单元150,三维显示单元110和控制单元150之间利用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实现通信连接,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如果三维助眠设备100是一体机形式,则三维显示单元110和控制单元150可以通过内部芯片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三维助眠设备100包括:测距单元120,与控制单元150通信连接,其中测距单元120可以测量用户到三维助眠设备100之间的距离,例如测距单元120可以采用红外检测或者瞳孔检测的方式实现距离检测。
其中,红外检测的技术原理是:利用红外线传播时的不扩散原理进行距离测量,因为红外线在穿越其它物质时折射率很小,当红外线从测距单元120发出碰到反射物被反射回来被测距单元120接收到,再根据红外线从发出到被接受到的时间及红外线的传播速度就可以算出距离。
瞳孔检测的技术原理是:测距单元120利用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并对人脸图像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人脸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和人眼定位,得到两个瞳孔坐标,最后根据瞳孔坐标计算人脸图像中的瞳距,并结合实际瞳距和摄像头焦距,根据三角形相似原理计算人眼(即用户)到三维视觉显示设备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三维助眠设备100还包括检测单元130,与控制单元150通信连接,用于检测用户的用户眼动状态,例如根据眼动状态判断用户当前是否睡着,用户眼动状态分为睡眠状态和未眠状态。当测距单元120是瞳孔测距单元时,检测单元130可以用测距单元120代替,通过检测用户的瞳孔来判断用户当前是否睡着。
在一实施例中,三维显示单元110还包括显示平面140,用于显示三维图像,显示平面140可以是能够显示三维显示内容的三维显示屏,也可以是借助显示转换配件将二维显示内容转换为三维显示内容的二维显示屏。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转换配件可以将显示平面140上显示的二维显示内容转化为三维显示内容。根据裸眼3D的显示技术,显示转换配件可以是狭缝式液晶光栅设备、柱状透镜或者指向光源设备等。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转换配件为狭缝式液晶光栅设备,其技术原理是在显示平面140的前加了一个狭缝式光栅,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用户能够看到3D影像,将显示平面140上显示的二维显示内容转化为三维显示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转换配件为柱状透镜,其技术原理是通过透镜的折射原理,将左右眼对应的像素点分别投射在左右眼中,实现图像分离,使用户能够看到3D影像,将显示平面140上显示的二维显示内容转化为三维显示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转换配件为指向光源设备,其技术原理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转换配件可以是贴膜形式,即将上述狭缝式液晶光栅、柱状透镜或指向光源设备等做成特殊结构的三维显示转换贴膜,可以是手机贴膜的形式,并能够按照不同显示平面尺寸设置不同的大小和规格。使用时,将该手机贴膜贴在显示平面140上,在显示二维显示内容时,通过手机贴膜将其转换成三维显示内容进行显示,达到裸眼3D显示的效果,实现了无需佩戴3D眼镜,就可以通过显示平面140观看三维助眠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三维助眠设备100可以是:一体机、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具有显示平面的三维显示设备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利用三维助眠设备100选择进入助眠场景,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单元,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根据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三维助眠内容。通过三维技术和助眠画面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助眠效果,另外,结合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的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得三维助眠内容有针对性地让用户眼睛产生睡眠感,从而可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达到良好的助眠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示出的系统架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基于上述三维显示设备的系统架构,提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但不限于有步骤S110和步骤S140。
步骤S110,获取预设助眠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需要根据预设助眠参数生成有针对性地让用户眼睛产生睡眠感的三维助眠内容,通过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来辅助睡眠,需要用户眼睛注视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跟随其运动进行肌体调整,以达到眼睛在舒展态和聚焦态之间来回切换,形成睡眠感,从而用户可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达到良好的助眠效果。例如,预设助眠参数包括: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
步骤S120,根据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一实施例中,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可以是三维球体或者三维带状物。
在一实施例中,当预设助眠参数还包括预设助眠时间时,参照图3,步骤S12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S121:根据预设运动频率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沿与显示平面垂直的方向运动的运动频率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为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坐标系示意图。
图4中以三维球体作为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示例进行说明,不代表对其进行限定。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三维球体处于X-Y-Z三轴坐标系中,其中XY面即显示平面,与显示平面垂直的方向,即Z轴垂直于显示平面(XY面),因此根据预设运动频率生成的是三维球体在视觉上进入和远离屏幕的速度。
步骤S122:根据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运动时的观看立体角的调整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平面能够显示三维助眠内容,根据裸眼3D的技术原理,主要是将屏幕上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左影像和右影像)分别投射到对应的眼睛中,由于双眼的间距产生的微小视差会导致不透光条纹遮挡左右眼,使得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像素并不相同,从而形成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模拟人眼视差成像的原理,从而让用户在脑中形成立体三维画面。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出入屏参数包括:出入屏模式和成像距离,而出入屏模式包括出屏模式、入屏模式和屏点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a至图5c为本实施例中出入屏模式示意图。图5a为出入屏模式中入屏模式示意图,图5b为出入屏模式中屏点模式示意图,图5c为出入屏模式中出屏模式示意图。图中所示为观看立体角。
1)当出入屏模式为入屏模式时:
根据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成像距离,当成像距离满足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将观看立体角的调整范围调整为入屏立体角范围。
参照图5a,由于左眼和右眼之间的之间存在视差(因为瞳距的存在),因此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在屏幕上的有对应的成像距离,渐变调整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成像距离满足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即成像距离在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使双眼的成像位置(图中物体A的虚像A’)位于屏幕内,称之为入屏模式。其中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可以通过经验值设定,即根据预设出入屏参数将成像距离调整在该范围内,即可呈现视觉上的入屏效果即可。
参照图5a,根据三角函数原理,可以根据成像距离计算得到入屏立体角范围,即将入屏模式时,将观看立体角的调整范围调整为入屏立体角范围。
2)当出入屏模式为出屏模式时:
根据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成像距离,当成像距离满足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将观看立体角的调整范围调整为出屏立体角范围。
参照图5c,由于左眼和右眼之间的之间存在视差(因为瞳距的存在),因此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在屏幕上的有对应的成像距离,渐变调整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即成像距离在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使双眼的成像位置(图中物体A的虚像A’)位于屏幕外,称之为出屏模式。其中第而预设距离范围可以通过经验值设定,即根据预设出入屏参数将成像距离调整在该范围内,即可呈现视觉上的出屏效果即可。
参照图5c,根据三角函数原理,可以根据成像距离计算得到出屏立体角范围,即将出屏模式时,将观看立体角的调整范围调整为出屏立体角范围。
3)当出入屏模式为屏点模式时:
参照图5b,由于左眼和右眼之间的之间存在视差(因为瞳距的存在),渐变调整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重合,使双眼的成像位置(图中物体A的虚像A’)位于屏幕上,称之为屏点显示。
由于人的立体视由双眼的间距(也称瞳距)来决定,当人眼在观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物体在越靠近双眼的范围内活动,观看立体角变化越大,对人眼的影响越明显。
参照图6a至图6c,为观看立体角变化效果示意图。图中B为左眼,C为右眼,线段BC表示瞳距(一般男性的瞳距为6厘米到7.3厘米之间,一般女性的瞳距为5.3厘米到6.8厘米之间,为了便于计算本实施例取6厘米),A表示三维助眠物体。
图6a中所示,当用户从视觉上是近距离观看三维显示单元时,三维助眠物体A从视觉上从30cm移动到60cm,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以看出观看立体角从11.42度变成5.72度。
图6b中所示,当用户从视觉上是中距离观看三维显示单元时,三维助眠物体A从视觉上从3m移动到6m,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以看出观看立体角从1.15度变成0.57度。
图6c中所示,当用户从视觉上是远距离观看三维显示单元时,三维助眠物体A从视觉上从30m移动到60m,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以看出观看立体角从0.11度变成0.06度。
参照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聚焦态和舒展态切换示意图。
图7中,观看立体角较大时对应的状态为聚焦态,例如对眼状态,此时左眼看右边,右眼看左边,左右瞳孔进行聚焦,视觉上三维助眠物体距离人眼较近。观看立体角较小时对应的状态为舒展态,此时左眼往回看向左边,右眼往回看向右边,视觉上三维助眠物体距离人眼较远。因此在聚焦态和放松态之间切换时,眼球会跟随三位目标物体的远近运动进行左右来回运动,使得用户双眼的睫状肌从向中间聚焦状态(聚焦态)和向两边放松状态(舒展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肌体产生睡眠感。通过三维显示技术让显示平面的三维助眠物体模拟现实中的远中近距离运动,形成观看立体角的规律变化,从而促进眼球在聚焦态和舒展态之间切换,以促进睫状肌来回运动,实现通过眼球运动产生睡眠感,从而加速进入睡眠状态的效果。
参照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控制单元获取测距单元发送的用户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测距单元位于三维显示设备的显示平面上,可以采用红外检测或者瞳孔检测的方式实现距离检测,将获取的用户距离三维显示设备的显示平面的距离发送给控制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助眠参数还包括:三维目标物体的显示尺寸,例如三维球体的直径即为其显示尺寸。
步骤S211:计算三维目标物体的显示尺寸在显示平面的画面占比。
在一实施例中,画面占比为三维助眠物体在显示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显示平面面积的比值,例如三维目标物体为三维球体,显示平面为矩形,根据三维球体在显示平面上投影为球体半径所在的圆,计算该圆面积和显示平面的矩形面积得到画面占比。
步骤S212:根据用户距离调整预设出入屏参数或画面占比。
在一实施例中,当出入屏模式为出屏模式时,步骤S212包括但不限于有以下步骤:
步骤S213,根据用户距离调整成像距离调整预设出入屏参数,根据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成像距离,以使得成像距离符合第三预设距离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观看舒适度的需求,在出屏状态下需要控制三维助眠物体的显示位置与用户眼睛之间的距离,距离过近,则会导致用户眼睛不适,因此该实施例通过用户距离调整成像距离,以使得成像距离符合第三预设距离范围。其中第三预设距离范围根据需求设定,只要满足成像距离对应的三维助眠物体的显示位置与位于用户和显示平面距离的20%以上即可(即三维助眠物体的出屏与显示平面距离大于20%的用户距离)。
步骤S214,根据用户距离调整画面占比,以使得画面占比小于预设比例。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观看舒适度的需求,在出屏状态下需要控制三维助眠物体的显示大小,该显示大小通过画面占比这一参数来表征,如果三维助眠物体显示过大,则会导致用户眼睛不适,因此该实施例通过用户距离调整画面占比,以使得画面占比小于预设比例。其中预设比例根据需求设定,只要满足出屏的三维助眠物体的显示大小对应的画面占比小于30%即可。
步骤S123:根据运动频率范围和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生成预设助眠时间内的运动规律。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在聚焦态和舒展态之间切换,可以通过从出屏模式到屏点模式再到入屏模式即可完成一次聚焦态到舒展态之间的切换,或者在出屏模式(或入屏模式)调整对应的出屏立体角范围(或入屏立体角范围)使得观看立体角从大到小也可以完成一次聚焦态到舒展态之间的切换,在此仅作示意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在切换过程中改变三维助眠物体的运动频率,使得三维助眠物体以一定速度规律进行出入屏运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助眠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例如首先获取用户预设的助眠时间,例如是10分钟,则根据设定的运动频率范围和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包括出屏立体角范围和入屏立体角范围),在预设助眠时间内,以秒为运动时间单元,生成三维助眠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前3分钟,以第一运动频率循环切换:出屏模式-屏点模式-入屏模式;在第3分钟至第6分钟,以第二运动频率循环切换:出屏模式-屏点模式-入屏模式;在第6分钟至第10分钟,以第三运动频率循环切换:出屏模式-屏点模式-入屏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用户的眼睛需要在舒展态和聚焦态之间来回切换,因此三维球体的运动速度不宜过快,如果运动速度过快,则眼睛无法形成注视,无法让眼球随着三维助眠物体的运动进行肌体调整,也容易产生不适感,运动速度太慢,则难以构成节律,导致睫状肌运动强度变低,达不到助眠的效果。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根据预设运动频率生成的运动频率范围可以是0.2Hz至2Hz。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用户助眠体验舒适度,还包括设置三维助眠物体沿Z轴的视觉运动范围,例如可以是:0.1m至1m之间。通过设定运动频率范围和运动范围能够进一步提升助眠效果。
在一实施例,参照图9,本申请实施例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获取助眠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助眠模式包括:快速入眠或舒缓入眠,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助眠模式。
步骤S320,根据助眠模式,渐变调整运动频率范围和成像距离生成对应于助眠模式的运动规律,以使得出入屏模式在出屏模式、入屏模式或屏点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不同助眠模式对应的眼球运动强度不同,即可以根据不同的助眠模式设置不同的运动频率调整范围和成像距离。例如快速入眠可以适当加快三维助眠物体的运动速度,或者调整成像距离,提高出屏模式和入屏模式分别的出屏程度和入屏程度,即对应的出屏立体角范围和入屏立体角范围变化较大,生成快速入眠对应的运动规律,促进助眠效率。。例如舒缓入眠可以适当降低三维助眠物体的运动速度,或者调整成像距离,减少出屏模式和入屏模式分别的出屏程度和入屏程度,即对应的出屏立体角范围和入屏立体角范围变化较小,生成舒缓对应的运动规律,满足用户舒缓入睡的需求。
步骤S130,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上述获取的运动规律,生成三维助眠物体在预设助眠时间内的对应的三维助眠内容,例如可形成一个三维视频文件,在三维显示设备中播放。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生成三维助眠内容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1,根据助眠模式,从预设助眠音乐库中选取助眠音乐。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将三维助眠内容和助眠音乐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助眠效果。例如可以预先设置助眠音乐库,控制单元根据助眠模式或者用户根据自身需求,选取对应的助眠音乐。例如舒缓入眠可以选择雨声、白噪音或者节奏较慢的钢琴曲等。
步骤S132,将助眠音乐合成到三维助眠内容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三维视频文件合成助眠音乐后生成三维音视频文件,用于后续播放。
步骤S140,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三维助眠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30得到一个三维视频文件,在三维显示单元的显示平面进行播放。显示单元可以是能够显示三维显示内容的三维显示屏,也可以是借助显示转换配件将二维显示内容转换为三维显示内容的二维显示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生成三维助眠内容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获取检测单元检测的用户眼动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眼动状态判断用户当前是否睡着,用户眼动状态包括:睡眠状态和未眠状态。
步骤S420,当用户眼动状态为睡眠状态时:控制三维显示单元停止显示三维助眠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即使预设助眠时间还未结束,但是检测单元已经检测到用户睡着了,此时可以停止显示三维助眠内容,三维显示设备可以关机或者处于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步骤S430,当用户眼动状态为未眠状态时:判断需要调整预设助眠时间,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三维助眠内容,直至用户眼动状态为睡眠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例如预设助眠时间已到,但是检测单元检测到用户还未睡着,此时可以调整延长预设助眠时间,继续播放三维显示内容,直到用户眼动状态未睡眠状态,即用户睡着,避免用户在将睡未睡时,还需要起身重新设置播放三维助眠内容,导致远离睡眠状态,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助眠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内容助眠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该三维助眠方法应用于三维助眠设备,三维助眠设备包括:三维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根据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三维助眠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将三维技术和助眠画面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助眠效果,另外,结合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的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使得三维助眠内容有针对性地让用户眼睛产生睡眠感,从而可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达到良好的助眠效果。。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三维内容助眠装置,应用于三维助眠设备,参照图12,装置包括:
预设助眠参数获取模块1210,用于获取预设助眠参数,预设助眠参数包括:预设运动频率和预设出入屏参数;
运动规律生成模块1220,用于根据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维助眠内容生成模块1230,用于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
三维助眠内容显示模块1240,用于控制三维显示单元显示三维助眠内容。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可以执行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即,本实施例中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和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均属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这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步骤S140、图3中的方法步骤S121至步骤S123、图8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步骤S213等。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计算机设备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步骤S140、图3中的方法步骤S121至步骤S123、图8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步骤S213等。
又如,被上述计算机设备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三维内容助眠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步骤S140、图3中的方法步骤S121至步骤S123、图8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步骤S213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实施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实施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助眠设备包括:三维显示单元、控制单元和测距单元,其中所述三维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平面,所述三维显示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所述预设助眠参数包括:预设运动频率、预设出入屏参数以及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显示尺寸;
根据所述预设运动频率和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三维运动规律;
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所述三维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
控制所述三维显示单元显示所述三维助眠内容;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测距单元发送的用户距离;
计算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显示尺寸在所述显示平面的画面占比;
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或所述画面占比;
所述预设助眠参数还包括:预设助眠时间,所述根据所述预设运动频率和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三维运动规律,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运动频率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沿与所述显示平面垂直的方向运动的运动频率范围;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运动时的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
根据所述运动频率范围和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生成所述预设助眠时间内的所述三维运动规律;
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包括:出入屏模式和成像距离,所述出入屏模式包括出屏模式、入屏模式和屏点模式,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运动时的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包括:
当所述出入屏模式为入屏模式时: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所述成像距离;
当所述成像距离满足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将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调整为入屏立体角范围;
当所述出入屏模式为出屏模式时: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所述成像距离;
当所述成像距离满足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将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调整为出屏立体角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出入屏模式为出屏模式时: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或所述画面占比,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所述成像距离,以使得所述成像距离符合第三预设距离范围;
或者,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画面占比,以使得所述画面占比小于预设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动频率范围和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生成所述预设助眠时间内的所述三维运动规律,包括:
获取助眠模式,所述助眠模式包括:快速入眠或舒缓入眠;
根据所述助眠模式,渐变调整所述运动频率范围和所述成像距离生成对应于所述助眠模式的所述三维运动规律,以使得所述出入屏模式在所述出屏模式、所述入屏模式或所述屏点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所述三维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助眠模式,从预设助眠音乐库中选取助眠音乐;
将所述助眠音乐合成到所述三维助眠内容中。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助眠设备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用户眼动状态,所述用户眼动状态包括:睡眠状态和未眠状态;
当所述用户眼动状态为睡眠状态时:
控制所述三维显示单元停止显示所述三维助眠内容;
当所述用户眼动状态为未眠状态时:
判断需要调整所述预设助眠时间,控制所述三维显示单元显示所述三维助眠内容,直至所述用户眼动状态为睡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频率范围为0.2Hz至2Hz。
7.一种三维内容助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三维助眠设备,所述三维助眠设备包括:三维显示单元、控制单元和测距单元,其中所述三维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平面,所述装置包括:
预设助眠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助眠参数,所述预设助眠参数包括:预设运动频率、预设出入屏参数以及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显示尺寸;
运动规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助眠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三维运动规律;
三维助眠内容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以所述三维运动规律运动的三维助眠内容;
三维助眠内容显示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三维显示单元显示所述三维助眠内容;
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测距单元发送的用户距离;
计算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显示尺寸在所述显示平面的画面占比;
根据所述用户距离调整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或所述画面占比;
所述预设助眠参数还包括:预设助眠时间,所述根据所述预设运动频率和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三维助眠目标物体的三维运动规律,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运动频率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沿与所述显示平面垂直的方向运动的运动频率范围;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运动时的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
根据所述运动频率范围和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生成所述预设助眠时间内的所述三维运动规律;
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包括:出入屏模式和成像距离,所述出入屏模式包括出屏模式、入屏模式和屏点模式,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生成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运动时的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包括:
当所述出入屏模式为入屏模式时: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所述成像距离;
当所述成像距离满足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将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调整为入屏立体角范围;
当所述出入屏模式为出屏模式时:
根据所述预设出入屏参数调整所述三维助眠目标物体对应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所述成像距离;
当所述成像距离满足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将所述观看立体角调整范围调整为出屏立体角范围。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助眠设备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88504.7A CN113855987B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88504.7A CN113855987B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5987A CN113855987A (zh) | 2021-12-31 |
CN113855987B true CN113855987B (zh) | 2023-11-14 |
Family
ID=78999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88504.7A Active CN113855987B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5598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0745A (zh) * | 2018-02-28 | 2019-09-06 | 深圳市掌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眼罩以及睡眠促进方法 |
CN110507891A (zh) * | 2019-07-10 | 2019-11-29 | 广州韬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心理辅导的助眠方法 |
CN110935089A (zh) * | 2019-11-27 | 2020-03-31 | 深圳乐测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助眠和心理疗愈系统 |
CN113397472A (zh) * | 2015-03-16 | 2021-09-17 | 奇跃公司 | 穿戴式增强现实装置和穿戴式虚拟现实装置 |
-
2021
- 2021-10-12 CN CN202111188504.7A patent/CN1138559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97472A (zh) * | 2015-03-16 | 2021-09-17 | 奇跃公司 | 穿戴式增强现实装置和穿戴式虚拟现实装置 |
CN110200745A (zh) * | 2018-02-28 | 2019-09-06 | 深圳市掌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眼罩以及睡眠促进方法 |
CN110507891A (zh) * | 2019-07-10 | 2019-11-29 | 广州韬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心理辅导的助眠方法 |
CN110935089A (zh) * | 2019-11-27 | 2020-03-31 | 深圳乐测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助眠和心理疗愈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5987A (zh) | 2021-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enner et al. | The perception of egocentric distances in virtual environments-a review | |
CN104603673B (zh) | 头戴式系统以及使用头戴式系统计算和渲染数字图像流的方法 | |
US8831278B2 (en) | Method of identifying motion sickness | |
AU2011204946C1 (en) | Automatic text scrolling on a head-mounted display | |
CN114868069A (zh) | 用电子显示器的中央凹渲染的预测性眼睛跟踪系统和方法 | |
US11774759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binocular vision | |
CN103281959A (zh) | 视觉疲劳度测定装置、视觉疲劳度测定方法、视觉疲劳度测定系统及三维眼镜 | |
CN103329165B (zh) | 放缩三维场景中的用户控制的虚拟对象的像素深度值 | |
González-Mora et al. | Seeing the world by hearing: Virtual Acoustic Space (VAS) a new space perception system for blind people. | |
CN107046663B (zh) | 一种立体声效的播放方法、装置及vr设备 | |
CN104777620A (zh) | 虚拟现实3d场景用的景深识别光学装置及其成像方法 | |
US20190281280A1 (en) | Parallax Display using Head-Tracking and Light-Field Display | |
CN109799899B (zh) | 交互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Doerner et al. | Perceptual aspects of VR | |
CN112926523B (zh) | 基于虚拟现实的眼球追踪方法、系统 | |
CN115083325A (zh)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3996075A1 (en) | Image render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7193514A (zh) | 一种终端设备的护眼方法及装置 | |
CN113855987B (zh) | 三维内容助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757089A (zh) | 利用眼睛的瞳孔增强调节来渲染图像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3855498B (zh) | 三维视觉训练系统 | |
WO2023222182A9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ject detection in immersive images | |
Mikšícek | Causes of visual fatigue and its improvements in stereoscopy | |
US20100007951A1 (en) | Stereogram method and apparatus | |
Elner et al. | Phenomenal regression to the real object in physical and virtual worl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