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8662B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48662B CN113848662B CN202111338356.2A CN202111338356A CN113848662B CN 113848662 B CN113848662 B CN 113848662B CN 202111338356 A CN202111338356 A CN 202111338356A CN 113848662 B CN113848662 B CN 1138486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photosensitive
- pixel
- test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052 molecular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液晶手写面板,包括:液晶面板、光敏组件和控制组件。由于从液晶面板中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与从液晶面板中未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不同。因此,在光敏组件感测到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后,控制组件能够基于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区分出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使得控制组件能够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手写板是一种用于实现文字书写和绘画的电子设备。其中,液晶手写板具有功耗低且笔迹清晰的优势,近年来液晶手写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能够对液晶手写板上的书写笔迹进行保存,需要在液晶手写板中集成红外定位装置。其中,液晶手写板可以根据红外定位装置检测书写工具在液晶手写板上的移动轨迹,进而能够让液晶手写板实现书写笔迹的保存功能。
但是,液晶手写板中的红外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较低,导致液晶手写板极易出现误识别现象,进而导致液晶手写板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液晶手写板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手写板,包括:包括:液晶面板、光敏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液晶面板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区域,且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柔性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柔性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光敏组件包括多个光敏元件,一个所述光敏元件与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区域对应,且所述光敏元件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光敏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光强,并基于所述光强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光敏组件集成在所述液晶面板内,所述光敏元件包括:第一光敏晶体管,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与所述多个像素区域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位于对应的像素区域内;
所述光敏组件还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信号线,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对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与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还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敏组件还包括:多条第一光敏信号线,一条所述第一光敏信号线与一列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光敏信号线还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与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串联,且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与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电流输出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敏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的第一转接电极;
与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排布为多行和多列,与一行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的一行第一转接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线串联,与一列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的一列第一转接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串联;
与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电流输出端为:与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的多个第一转接电极中的一个。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所述第一光敏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可选的,所述液晶层包括:双稳态液晶分子层;
所述双稳态液晶分子层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被配置为:在所述液晶面板受到外部压力后,由焦锥织构转变为平面织构;在所述液晶手写板中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受到电压差作用,由平面织构转变为焦锥织构
可选的,所述液晶手写板还包括:环境光线检测组件,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还配置为:通过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检测环境光线透过所述液晶面板中的第一测试区域后的第一光强,以确定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和/或,通过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检测环境光线透过所述液晶面板中的第二测试区域后的第二光强,以确定第二预设光强范围,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区域为与所述液晶面板中呈现书写笔迹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测试区域为与所述液晶面板中未呈现书写笔迹对应的区域;
所述控制组件还配置为: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光强,将光强在所述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内的像素区域确定为存在书写笔迹的第一区域,和/或,将光强在第二预设光强范围内的像素区域确定为不存在书写笔迹的第二区域,并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区域的位置信息生成与所述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集成在所述液晶面板内,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测试区域内的多个串联的第一测试晶体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测试区域内的多个串联的第二测试晶体管。
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和多个所述第二测试晶体管一一对应;
一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第二测试晶体管的栅极通过一条测试栅线电连接;
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一测试信号线串联,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第二测试信号线串联;
多个所述第二测试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三测试信号线串联,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第四测试信号线串联。
可选的,所述液晶层包括双稳态液晶分子层,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测试晶体管均集成在所述阵列基板内,所述第一测试区域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呈平面织构,所述第二测试区域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呈焦锥织构。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所述柔性基板包括:公共电极;
所述控制组件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目标光线照射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位置信息,以确定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向所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施加像素电压,以使所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
可选的,所述光敏组件集成在所述液晶面板内,所述光敏元件包括:第二光敏晶体管,多个所述第二光敏晶体管与所述多个像素区域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光敏晶体管位于对应的像素区域内;
所述光敏组件还包括:多条第二感测信号线,一条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光敏晶体管对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线与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二光敏晶体管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线还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当所述光敏组件包括:第一光敏晶体管和第二光敏晶体管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光敏晶体光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光敏组件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所述光敏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多个光敏元件,所述多个光敏元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其应用于上述的液晶手写板,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光强;
基于所述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光强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可选的,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柔性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所述柔性基板包括:公共电极;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目标光线照射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位置信息,以确定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向所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施加像素电压,以使所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一种液晶手写面板包括:液晶面板、光敏组件和控制组件。由于从液晶面板中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与从液晶面板中未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不同。因此,在光敏组件感测到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后,控制组件能够基于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区分出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使得控制组件能够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光敏组件无需凸出于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且无需分布在液晶面板的周围,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液晶手写板的厚度,提高液晶手写板的屏占比。并且,通过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的方式实现对书写笔迹的保存时,可以提高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准确性,保证液晶手写板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效果较好。同时,在书写过程中,无需让光敏组件持续工作,仅需要在有保存需求时让光敏组件进行工作即可,有效的降低了液晶手写板的功耗,且可以保证液晶手写板上呈现的所有的书写笔迹均会被保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手写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液晶手写板在A-A’处的截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示出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条第一感测信号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7是图5示出的阵列基板在A-A’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示出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条第二感测信号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10是图8示出的阵列基板在B-B’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示出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12是图4示出的再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阵列基板、黑矩阵和光敏组件叠层后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示出的结构中的黑矩阵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4示出的结构中的光敏组件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3示出的液晶手写板中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示出的阵列基板在C-C’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示出的阵列基板在C-C’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光敏组件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光线检测组件位于液晶手写板上的俯视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光线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相关技术中,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手写板的俯视图,图2是图1示出的液晶手写板在A-A’处的截面图。液晶手写板00通常可以包括:液晶面板01和红外定位装置02。
其中,液晶面板0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011和柔性基板01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液晶层013。阵列基板011通常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电极(图中未画出),柔性基板012具有面状的公共电极0121,液晶层013中的液晶分子可以为双稳态液晶分子。
液晶手写板00中的红外定位装置02位于液晶面板01外围一圈,红外定位装置02高于液晶面板01的显示面。红外定位装置02可以发出红外光线,以使得液晶手写板00可以通过红外定位装置02发出红外光线定位出在液晶手写板00上的外界物体(例如,书写工具或擦除工具)的位置。
当液晶手写板00处于书写模式时,书写工具03(例如,书写笔)可以向液晶面板01施加压力,使得液晶面板01中的液晶层013内的部分液晶分子受外部压力的作用由焦锥织构转变为平面织构。这样,转变为平面织构的液晶分子能够对射入的环境光线中的一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绿色光线)进行反射,使得液晶手写板00可以显示书写笔迹。并且,在书写工具03书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红外定位装置02确定出书写工具03的移动轨迹,以保证液晶手写板00能够基于该移动轨迹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后续,液晶手写板00可以将该图像信息发送到其他的显示设备(例如,电脑或手机),以使其他的显示设备也能够显示出液晶手写板00上的书写笔迹。
然而,在将红外定位装置02集成在液晶手写板00内时,红外定位装置02需要高于液晶面板01的显示面,才能够保证红外定位装置02正常工作,导致液晶手写板00的厚度较大,且屏占比较低。
并且,红外定位装置02的识别精度较低。例如,在用户使用书写工具03进行书写的过程中,用户的手部很容易被红外定位装置02误识别为书写工具03,这样,红外定位装置02也会基于手部的移动轨迹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如此,导致液晶手写板00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效果较差。
同时,如果要将液晶手写板00上的全部书写笔迹进行保存,那么在整个书写过程中红外定位装置02需要一直保持开启状态。如此,导致了液晶手写板00的功耗较大。
请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手写板000可以包括:
液晶面板100、光敏组件200和控制组件300。
液晶面板100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区域101a(图3中未标注,在后文中的图5进行了标注)。示例的,液晶面板10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01和柔性基板102。阵列基板101可以具有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且栅线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任意两条相邻的栅线与任意两条相邻的数据线能够围成一个像素区域101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面板100通常还可以包括:位于阵列基板101和柔性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3。其中,液晶层103可以为双稳态液晶分子层,也即是,该液晶层103中的液晶分子为双稳态液晶分子。示例的,双稳态液晶分子被配置为:在液晶手写板000中的液晶面板100受到外部压力时,由焦锥织构转变为平面织构。例如,在用户通过书写工具在液晶手写板000上进行书写时,用户可以通过书写工具向液晶面板100施加压力,使得液晶面板000中受到压力的区域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由焦锥织构转变为平面织构。在这种情况下,呈平面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能够反射照射在液晶面板100上环境光线中的一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绿色光线)进行反射,以使液晶手写板000可以显示相应的书写笔迹。
光敏组件200具有多个光敏元件200a,一个光敏元件200a与至少一个像素区域101a对应,且光敏元件200a在液晶面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至少一个像素区域101a至少部分交叠。在本申请中,光敏组件200中的每个光敏元件200a可以与至少一个像素区域101a对应。
控制组件300分别与连接液晶面板100和光敏组件200电连接。示例的,控制组件300可以与液晶面板100中的各个像素区域101a电连接,该控制组件300还可以与光敏组件200中的各个光敏元件200a电连接。
其中,控制组件30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光敏组件200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液晶面板100内的各个像素区域101a内的光强,并基于环境光线照射在液晶面板100内的各个像素区域101a内的光强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在液晶面板100中,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呈平面织构,而未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呈焦锥织构。且呈平面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能够反射环境光线中的一定波长的光线,而呈焦锥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可以透射全部的环境光线。如此,从液晶面板100中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与从液晶面板100中未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不同。这样,在光敏组件200感测到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后,控制组件能够基于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区分出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使得控制组件能够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光敏组件200中的某个光敏元件200a感测到环境光线的光强后,控制组件300可以根据光敏组件200中光敏元件200a与像素区域101a对应的关系,将该光敏元件200a感测到的光强确定为环境光线从与该光敏元件200a所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透射后光强。这样,控制组件300可以通过光敏元件200a感测到的光强,确定出与该光敏元件200a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是否存在书写笔迹。
示例的,在控制组件300确定出某个光敏元件200a感测到的光强在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内时,控制组件可以确定与该光敏元件200a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存在书写笔迹。其中,第一预设光强范围为:环境光线从液晶面板100中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透射后的光强范围。
在控制组件300确定出某个光敏元件200a感测到的光强在第二预设光强范围内时,控制组件可以确定与该光敏元件200a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不存在书写笔迹。其中,第二预设光强范围为:环境光线从液晶面板100中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透射后的光强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组件300可以通过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像素区域的光强,将光强在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内的像素区域确定为存在书写笔迹的第一区域,和/或,将光强在第二预设光强范围内的像素区域确定为不存在书写笔迹的第二区域,并基于第一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二区域的位置信息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面板,包括:液晶面板、光敏组件和控制组件。由于从液晶面板中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与从液晶面板中未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不同。因此,在光敏组件感测到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后,控制组件能够基于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区分出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使得控制组件能够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光敏组件无需凸出于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且无需分布在液晶面板的周围,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液晶手写板的厚度,提高液晶手写板的屏占比。并且,通过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的方式实现对书写笔迹的保存时,可以提高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准确性,保证液晶手写板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效果较好。同时,在书写过程中,无需让光敏组件持续工作,仅需要在有保存需求时让光敏组件进行工作即可,有效的降低了液晶手写板的功耗,且可以保证液晶手写板上呈现的所有的书写笔迹均会被保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阵列基板可以包括位于像素区域内101a内的像素电极1011。示例的,阵列基板101中的每个像素区域101a内均可以布置一个像素电极1011,且该像素电极1011可以为块状的电极。
液晶面板100中的柔性基板102具有公共电极1021,示例的,柔性基板102中的公共电极1021可以为面状的电极,也即是,公共电极1021为整层的电极。
控制组件300可以与液晶面板100中的各个像素电极1011电连接。其中,控制组件30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光敏组件200检测目标光线照射在液晶面板100上的位置信息,以确定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的位置信息,并向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像素电极1011施加像素电压,以使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像素电极1011与公共电极1021之间形成电压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液晶手写板000所显示的书写笔迹进行擦除时,可以采用能够发射目标光线的擦除工具对该书写笔迹进行擦除。在擦除工具向液晶面板100发射目标光线后,光敏组件200中的光敏元件200a可以感测到由擦除工具发出并透过液晶面板100的目标光线,并通过控制组件300确定出该目标光线照射到液晶面板100上的位置,该光线照射到液晶面板000上的位置即为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控制组件300根据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使得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书写笔迹被擦除。
示例的,控制组件300可以通过光敏组件200中的某个光敏元件200a感测到由擦除工具发出的目标光线,以及光敏元件200a与像素区域101a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该光敏元件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的位置。如此,控制组件300可以基于该光敏元件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的位置,确定光线照射在液晶面板100上的位置信息,即可得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的位置信息。
如此,液晶手写板000通过光敏组件200可以检测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信息,之后,该液晶手写板000可以通过控制组件300向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像素电极1011施加像素电压,使得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像素电极1011与公共电极1021之间形成电压差。示例的,双稳态液晶分子还被配置为:在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像素电极1011与公共电极1021之间形成电压差后,由平面织构转变为焦锥织构。例如,在用户通过能够发出光线的擦除工具在液晶手写板000上擦除时,用户可以通过擦除工具向液晶面板100发射目标光线,使得控制组件300可以确定出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并向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像素电极1011施加像素电压,使得其与公共电极1021之间形成电压差,进而使得液晶面板000中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由平面织构恢复为焦锥织构。如此,呈焦锥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能够透射照射在液晶面板100上的环境光线,以实现对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书写笔迹进行擦除。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光敏组件200能够对目标光线与环境光线进行区别,需要保证目标光线的光强远大于环境光线的光强。又由于光敏组件200通常位于液晶面板100中的液晶层103远离柔性基板102的一侧。因此,目标光线通常需要穿过液晶层103后射向光敏组件200。而当液晶面板000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在呈平面织构时,其能够反射绿色的光线,为此,为了能够让目标光线正常穿过呈平面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需要保证目标光线为除绿色光线之前的其他颜色的光线。例如,目标光线可以为白光、红光或蓝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的结构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以以下两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可以集成在液晶面板100内,如此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液晶手写板000的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敏组件200中的光敏元件200a可以包括: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和第二光敏晶体管202。其中,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与多个像素区域101a一一对应,且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位于对应的像素区域内101a;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与多个像素区域101a一一对应,且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位于对应的像素区域内101a。
示例的,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用于感测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并通过控制组件300区分出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用于感测到由擦除工具发出并透过液晶面板100的目标光线,并通过控制组件300确定出该目标光线照射到液晶面板100上的位置,进而确定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液晶面板100的阵列基板101内通常还设置有与像素电极1011电连接的驱动晶体管1016,因此为了简化液晶面板的制造难度,可以将光敏组件200中的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和第二光敏晶体管202集成在液晶面板100中的阵列基板101内。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液晶手写板000中的控制组件可以通过第一光敏晶体管201感测到外界光线的光强,也可以通过第二光敏晶体202感测到外界光线的光强。因此,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和第二光敏晶体202可以合并设置为一个晶体管,降低了液晶手写板000的制造成本,提高了液晶手写板000的集成度。
以下实施例将以以下两个方面分别对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工作原理和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工作原理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第一方面,请参考图5,图5是图4示出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至少一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对应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对应,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对应的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电连接,且第一感测信号线S1还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光强的环境光线照射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后,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产生的电流大小有所不同,且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在环境光线的照射下产生的电流可以通过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感测信号线S1传输给控制组件300,使得控制组件300能够基于电流与光强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照射在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上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其中,照射在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上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即为:透过该第一光敏晶体管201所在的像素区域101a的环境光线的光强。
在本申请中,每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对应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对应。各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所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个数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请参考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条第一感测信号线的分布示意图,与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所在的多个像素区域能够组成一个感光区域201a,且各个感光区域201a的大小相同。例如,每个感光区域201a中的多个像素区域可以排布为三行和三列。其中,多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的条数与多个感光区域201a的个数相同,每条第一感测线204可以与感光区域201a内的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电连接。
示例的,由于用户通过书写工具在液晶手写板000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笔迹通常较宽,而像素区域101a的宽度通常较小。因此,为了提高对书写笔迹的保存精度,一个感光区域201a可以由多个像素区域101a组成。在这多个像素区域101a中的任一像素区域101a接收到环境光线的照射后,均可以被与其对应的第一光敏晶体管201检测到,从而能够将这多个像素区域101a组成的区域所显示的书写笔迹进行保存。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液晶手写板000内,可以通过调整多条第一感测线204与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对应关系,来调整单个感光区域201a的大小,以对最小保存区域的大小进行调控。
可选的,光敏组件200中的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包括:栅极、第一极、第二极和有源层。其中,第一极和第二极均与有源层搭接,且有源层与栅极之间存在栅极绝缘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中的第一极可以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第二极可以为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可以为底栅型的TFT,还可以为顶栅型的TFT,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还包括:多条第一光敏信号线L1,一条第一光敏信号线L1与一列像素区域101a内的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一极电连接,且第一光敏信号线L1还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
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串联,且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电流输出端2011电连接。
光敏组件200还包括:多条第一栅线G1,一条第一栅线G1与一行像素区域101a内的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栅极电连接,且第一栅线G1还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液晶手写板0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保存时,液晶手写板000中的第一光敏晶体管201需要处于工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组件300可以向第一栅线G1施加栅极电压,向第一光敏信号线L1施加数据电压。在环境光线的照射下,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有源层内的空穴-电子对的数量增加,使得该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中的漏电流增大,也即是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第一光敏信号线L1能够通过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向第一感测信号线S1施加数据电压。如此,控制组件300能够通过检测第一感测信号线S1传输的电信号的电流大小,确定环境光线照射在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上的光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串联。因此,在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电流输出端2011电连接后,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上传输电信号的电流,即为环境光线照射在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后,该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端输出的总电流。如此,控制组件300能够根据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上传输的电信号的电流,以及这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所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个数,确定出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上的光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和图7,图7是图5示出的阵列基板在A-A’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还包括:与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电连接的第一转接电极201’。
与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排布为多行和多列,与一行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电连接的一行第一转接电极201’通过第一连接线2012串联,与一列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电连接的一列第一转接电极201’通过第二连接线2013串联。
与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电流输出端2011为:与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电连接的多个第一转接电极201’中的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与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电流输出端2011是指:该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在环境光线的照射下传输的电流的汇聚端,为此,在图5中的多个第一转接电极201’中位于左下角的第一转接电极201’为电流输出端2011。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为每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配置一个与其第二极电连接的第一转接电极201’,可以增大与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电连接时的搭接面积,且通过第一连接线2012将一行第一转接电极201’串联,通过第二连接线2013将一列第一转接电极201’串联,便于与一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进行串联。并且,第一感测信号线S1也可以通过第一转接电极201’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电连接,简化了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其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的电连接方式。
示例的,在阵列基板101内,第一转接电极201’可以与像素电极1011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像素电极1011与第一转接电极201’之间可以通过狭缝d1绝缘;第一连接线201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栅线G1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第一连接线2012、第一栅线G1与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中的栅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第二连接线201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光敏信号线L1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第二连接线2013、第一光敏信号线L1与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中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在本申请中,第一转接电极201’与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第二极之间存在第一绝缘层1014,且第一绝缘层1014具有多个第一过孔V1。在该多个第一过孔V1中,一部分第一过孔V1用于连接第一转接电极201’与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中的第二极,另一部分第一过孔V1用于连接第一转接电极201’与第二连接线2013。
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有源层与栅极之间存在栅极绝缘层1013,且栅极绝缘层1013和第一绝缘层1014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过孔V2。该第二过孔V2用于连接第一转接电极201’与第一连接线201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中的某个部分和另外一个部分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是指:这两个部分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例如,像素电极1011与第一转接电极201’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这里,一次构图工艺是指:光刻胶涂覆、曝光、显影、刻蚀和光刻胶剥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液晶手写板0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保存时,液晶手写板000中的控制组件300可以通过每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上传输的电信号的电流,以及这条第一感测信号线S1所对应的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个数,确定出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上在环境光线照射作用下产生的电流大小。之后,控制组件300根据每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上的电流大小,以及与电流大小对应的环境光光强,进一步区分出液晶手写板000上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第二方面,请参考图8,图8是图4示出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还可以包括:多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一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与至少一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对应,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与对应的各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电连接,且第二感测信号线S2还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液晶手写板0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擦除时,需要采用能够发射目标光线的擦除工具对书写笔迹进行擦除。在光敏组件200中的某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接收到目标光线后,该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会产生电流,且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产生的电流可以通过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感测信号线S2传输给控制组件300,使得控制组件300能够将该第二光敏元件202所在的像素区域101a确定为待擦除的像素区域。
在本申请中,每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与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对应。各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所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个数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请参考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条第二感测信号线的分布示意图,与一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所在的多个像素区域能够组成一个定位区域202a,且各个定位区域202a的大小相同。例如,每个定位区域202a中的多个像素区域可以排布为三行和三列。其中,多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的条数与多个定位区域202a中的个数相同,每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可以与定位区域202a内的各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电连接。
示例的,由于用户通过书写工具在液晶手写板000上进行书写时的书写笔迹通常较宽,而像素区域101a的宽度通常较小。因此,为了提高识别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位置的准确度,一个定位区域202a可以由多个像素区域101a组成。在这多个像素区域101a中的任一像素区域101a接收到目标光线的照射后,均可以被与其对应的第二光敏晶体管202检测到,从而能够将这多个像素区域101a组成的区域所存在的书写笔进行擦除。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液晶手写板000内,可以通过调整多条第二感测线S2与多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2的对应关系,来调整单个定位区域202a的大小,以对最小擦除区域的大小进行调控。
可选的,光敏组件200中的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也具有栅极、第一极、第二极和有源层,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具体结构请参考第一光敏晶体管201,本申请对不再赘述。
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还包括:多条第二光敏信号线L2,一条第二光敏信号线L2与一列像素区域101a内的各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一极电连接,且第二光敏信号线L2还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
一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串联,且一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与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电流输出端2021电连接。
光敏组件200也包括:多条第二栅线G2,一条第二栅线G2与一行像素区域101a内的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的栅极电连接,且第二栅线G2还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液晶手写板0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擦除时,液晶手写板000中的第二光敏晶体管202需要处于工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组件300可以向第二栅线G2施加栅极电压,向第二光敏信号线L2施加数据电压。在目标光线的照射下,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有源层内的空穴-电子对的数量增加,使得该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第二光敏信号线L2能够通过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向第二感测信号线S2施加数据电压。如此,控制组件300能够通过检测第二感测信号线S2传输的电信号的电流大小,确定目标光线照射在第二光敏晶体管202对应的待擦除的像素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和图10,图10是图8示出的阵列基板在B-B’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也还包括:与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电连接的第二转接电极202’。
与一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也排布为多行和多列,与一行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电连接的一行第二转接电极202’通过第三连接线2022串联,与一列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电连接的一列第一转接电极202’通过第四连接线2023串联。
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也具有电流输出端2021,该电流输出端2021为:与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电连接的多个第二转接电极202’中的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与一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电流输出端2021是指:该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在目标光线的照射下传输的电流的汇聚端,为此,在图8中的多个第二转接电极202’中位于右下角的第二转接电极202’为电流输出端2021。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为每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配置一个与其第二极电连接的第二转接电极202’,并通过第三连接线2022将一行第二转接电极202’串联,通过第四连接线2023将一列第二转接电极202’串联,便于与一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进行串联。并且,第二感测信号线S2也可以通过第二转接电极202’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电连接,简化了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与其对应的多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的电连接方式。
示例的,在阵列基板101内,第二转接电极202’可以与像素电极1011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像素电极1011与第二转接电极202’之间可以通过狭缝d2绝缘;第三连接线202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栅线G2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第二连接线2022、第二栅线G2与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中的栅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第四连接线202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光敏信号线L2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第四连接线2023、第二光敏信号线L2与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中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在本申请中,第二转接电极202’与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第二极之间存在第一绝缘层1014,且第一绝缘层1014具有多个第三过孔V3。在该多个第三过孔V3中,一部分第三过孔V3用于连接第二转接电极202’与第二光敏晶体管202中的第二极,另一部分第三过孔V3用于连接第二转接电极202’与第四连接线2023。
第二光敏晶体管202的有源层与栅极之间存在栅极绝缘层1013,且栅极绝缘层1013和第一绝缘层1014具有相互连通的第四过孔V4。该第四过孔V4用于连接第二转接电极202’与第三连接线202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液晶手写板0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擦除时,液晶手写板000中的控制组件300可以通过每条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上传输的电信号的电流大小,确定出目标光线照射在各个第二光敏晶体管202所在的像素区域,进而可以将目标光线所照着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信息确定为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的两个方面中,第一光敏信号线L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光敏信号线L2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栅线G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栅线G2的延伸方向平行。为了简化布线难度,需要保证第一感测信号线S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感测信号线S2的延伸方向垂直。示例的,第一感测信号线S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光敏信号线L1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感测信号线S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栅线G2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第一感测信号线S1与第一光敏信号线L1可以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第二感测信号线S2与第二栅线G2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在本申请中,请参考图11和图12,图11是图4示出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图12是图4示出的再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阵列基板101还包括:与像素电极1011电连接的驱动晶体管1016。当光敏组件200包括: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和第二光敏晶体管202时,驱动晶体管1016、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和第二光敏晶体202光同层设置。也即是,驱动晶体管1016、第一光敏晶体管201和第二光敏晶体202是同时形成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1016的第一极与数据线D电连接,驱动晶体管1016的第二极与像素电极1011电连接,驱动晶体管1016的栅极与第三栅线G3电连接。如此,当液晶手写板000处于擦除模式时,且在控制组件300通过与之电连接的各个第二感测信号线S2,感测到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待擦除区域的位置信息后,控制组件300可以向第三栅线G3和数据线D施加相应的电信号,使得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1011上可以加载像素电压,进而使得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1011与公共电极1021之间形成电压差,以实现对液晶手写板000显示的书写笔迹进行擦除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应液晶手写板000对书写笔迹的保存过程,对待擦除的书写笔迹所在的像素区域的定位过程,以及对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书写笔迹进行擦除的过程,这三个过程中的至少两个过程是独立过程,示例的,这三个过程可以为三个独立的过程。因此,第一光敏晶体管201、第二光敏晶体管202和驱动晶体管1016不需要同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光敏信号线L1、第二光敏信号线L2和数据线D中的至少两个可以复用,第一栅线G1、第二栅线G2和第三栅线G3中的至少两个也可以复用。如此,有效的减少了液晶手写板000中阵列基板101的信号线的数量。
示例的,一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其示出了第二光敏信号线L2和数据线D进行复用,且第一栅线G1和第三栅线G3进行复用的情况。另一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其示出了第一光敏信号线L1、第二光敏信号线L2和数据线D均进行复用,且第一栅线G1、第二栅线G2和第三栅线G3均进行复用的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0所示,阵列基板101还可以包括:第一衬底1012,像素电极1011可以位于第一衬底1012朝向柔性基板102的一侧。该阵列基板101还可以包括:位于像素电极1011远离第一衬底1012一侧的第二绝缘层1015。这样,在将阵列基板101与柔性基板102相对设置时,由于设备环境非无尘环境,因此会导致阵列基板101与柔性基板102之间出现异物,通过第二绝缘层1015可以用于防止位于阵列基板101与柔性基板102之间的异物,避免了液晶手写板000性能被位于阵列基板101与柔性基板102之间的异物影响。
该阵列基板101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衬底1012远离柔性基板102一侧的黑色膜层1017。其中,黑色膜层1017用于吸收经过液晶层103的外界光线目标光线,使得其呈现出黑色背景。
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手写板的结构示意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光敏组件200可以位于阵列基板101远离柔性基板102的一侧,也即是,光敏组件200朝向与液晶面板100的显示面相对的一面。
光敏组件200可以包括:电路板203,以及位于电路板203上的多个光敏元件200a。其中,光敏组件200中的多个光敏元件200a均可以与电路板203电连接,且该电路板203可以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其中,控制组件300可以通过电路板203对各个光敏元件200a的参数进行监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需要对液晶面板1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保存时,控制组件300需要通过电路板203上的各个光敏元件200a对各自接收到的环境光线的强度进行检测,以使得控制组件300能够区分出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在需要对液晶面板1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擦除时,控制组件300需要通过电路板203上的各个光敏元件200a确定出目标光线照射到液晶面板100上的位置,进而确定待擦除的像素区域101a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光敏组件200中的各个光敏元件200a均可以为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等。
在这种情况下,光敏组件200可以贴合在阵列基板101远离柔性基板102的一侧,且需要保证光敏组件200中的多个光敏元件200a朝向阵列基板101,以保证穿过液晶面板100的环境光线能够射入光敏元件200a。需要说明的是,光敏组件200中的电路板203可以为印刷电路板(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或柔性电路板(英文:FlexiblePrinted Circuit;简称:FPC)。
示例的,可以采用表面组装(英文: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简称:SMT)贴片工艺将光敏组件200中的多个光敏元件200a与电路板203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先在电路板203上印刷多个锡膏;然后,将多个光敏元件200a转移到电路板203上,以使多个光敏元件200a和多个锡膏一一对应接触;之后,对电路板进行回流焊接,以使每个光敏元件200a通过对应锡膏与电路板203电连接;最后,采用自动光学检测(英文:Automatic OpticInspection;简称:AOI)系统对具有多个光敏元件200a的电路板203进行光学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手写板000还可以包括:黑矩阵400。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黑矩阵400位于可以阵列基板101的多个像素电极1011与光敏组件200的多个光敏元件201之间。
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阵列基板、黑矩阵和光敏组件叠层后的俯视图,图15是图14示出的结构中的黑矩阵的俯视图,图16是图14示出的结构中的光敏组件的俯视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黑矩阵400具有与多个通光孔401。黑矩阵400中的多个通光孔401与阵列基板101的多个像素区域101a一一对应,且每个通光孔4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内。又由于光敏组件200中的每个光敏元件201与至少一个像素区域101a对应,因此,黑矩阵400中的至少一个通光孔401与光敏组件200中的一个光敏元件201对应,且每个所述通光孔4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光敏元件2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至少部分交叠。
在这种情况下,射向液晶面板100中的阵列基板101的各个像素区域101a的目标光线,可以依次穿过对应的通光孔401后射入光敏组件200中对应的光敏元件201,以保证光敏组件200可以通过多个光敏元件201感测到射向任一像素区域101a的目标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14是以黑矩阵400中的各个通光孔401的形状为正方形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的。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黑矩阵400中的各个通光孔401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黑矩阵400中的通光孔4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不能过小,以保证目标光线能够正常穿过通光孔401后进入光敏元件201。黑矩阵400中的通光孔4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也不能过大,以保证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在呈现焦锥织构时,外界光线(环境光线或目标光线)能够穿过液晶层103后背黑矩阵400吸收,使得其呈现出黑色背景。示例的,黑矩阵400中的通光孔4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的面积的百分比的范围为5%至20%。例如,假设,阵列基板101的像素区域101a的尺寸为1mm*1mm(毫米),本申请中通光孔4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占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的面积的百分比为10%,则,黑矩阵400中的通光孔401的尺寸为0.1mm*0.1m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方向上,至少两个相邻的像素区域101a所对应的至少两个通光孔401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通光孔401的排布方向与该目标方向相交。例如,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区域101a所对应的两个通光孔401的排布方向与该目标方向相交。其中,目标方向为一排像素区域101a的排布方向,该一排像素区域101a的排布方向可以为像素区域的行排布方向、像素区域的列排布方向或像素区域的倾斜排布方向。如此,可以保证黑矩阵400中的多个通光孔401是呈杂乱分布的,以避免黑矩阵400中的通光孔401在排布呈一行或排布为一列时,在液晶面板000的背面出现漏光后让其呈现出亮线的问题。
可选的,黑矩阵400中的多个通光孔401包括至少一个通光孔组,通光孔组中的各个通光孔4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在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分布位置不同。在本申请中,黑矩阵400中的多个通光孔401被划分为多个通光孔组时,各个通光孔组中的通光孔401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同。例如,每36个像素区域101a对应的36个通光孔401可以组成一个通光孔组,且这36个像素区域101a可以排布为六行和六列。每个通光孔组中的各个通光孔401在阵列基板101上的正投影在对应的像素区域101a内的位置不同。通过对多个通光孔401进行分组划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黑矩阵400的制造难度。
可选的,请参考图17和图18,图17是图13示出的液晶手写板中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图18是图17示出的阵列基板在C-C’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液晶面板100中的阵列基板101可以包括:第一衬底1012,以及位于第一衬底1012上的多个像素电极1011和多个驱动晶体管1016。其中,阵列基板101中的多个像素电极1011和多个驱动晶体管1016一一对应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黑矩阵400的位置有多种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以以下两种情况对应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第一种情况,如图18所示,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黑矩阵400位于阵列基板101中的第一衬底1012背离柔性基板102的一侧。
第二种情况,如图19所示,图19是图17示出的阵列基板在C-C’处的另一种膜层结构示意图。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黑矩阵400位于阵列基板101中的第一衬底1012朝向柔性基板102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黑矩阵400也具备一定的导电性能,因此,为了避免第一衬底1012上的各个驱动晶体管1016发生短路的现象,需要在黑矩阵400与驱动晶体管1016之间设置第三绝缘层1018。示例的,该第三绝缘层1018可以为透明的绝缘层,这样,可以在不影响目标光线通过黑矩阵400中的通光孔401射向光敏组件200的前提下,对黑矩阵400与驱动晶体管1016进行绝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的两种情况中的黑矩阵400在第一衬底1012上形成的工艺均可以为:丝网印刷工艺或构图工艺。
当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第一衬底1012上形成黑矩阵400时,可以采用丝网印刷设备在第一衬底1012上印刷一层黑色油墨,并对其进行烘干处理后即可得黑矩阵400。
当采用构图工艺在第一衬底1012上形成黑矩阵400时,可以在第一衬底1012通过沉积、涂敷、溅射等多种方式中的任一种形成黑色薄膜,然后对该黑色薄膜进行曝光处理和显影处理即可得到黑矩阵4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黑矩阵400能够替代传统的液晶手写板中的黑色铝蜂窝板,且黑矩阵400的厚度相对于黑色铝蜂窝板的厚度较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板000的厚度较小,且重量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黑矩阵400不仅可以集成在阵列基板101内,也可以集成在光敏组件200内。示例的,如图20所示,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的光敏组件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光敏组件200还可以包括:位于多个光敏元件200a远离电路板203一侧的平坦层204,液晶手写板000中的黑矩阵400可以位于平坦层204远离电路板203的一侧。其中,该平坦层204可以为透明的绝缘层,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平坦层204能够提高光敏组件朝向阵列基板101一侧的平坦性,以保证黑矩阵400的平坦性较号,还可以在不影响目标光线通过黑矩阵400中的通光孔401射向光敏组件200的前提下,对黑矩阵400与光敏元件201进行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7所示,阵列基板101中的驱动晶体管1016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请参考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在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1,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光线检测组件位于液晶手写板上的俯视图。液晶手写板000还包括: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在本申请中,通过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可以对液晶手写板000的所处环境的环境光线进行检测,以便让控制组件300在不同环境下均能够区分出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均能够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示例的,液晶手写板000中的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的个数可以为多个,通过多个环境检测组件500可以提高对液晶手写板000所处环境的环境光线的检测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可以分布在液晶手写板000的显示区域内,也可以分布在液晶手写板000的显示区域外围的非显示区域内。并且,该多个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可以均匀的分布在液晶手写板000的四周。
在本申请中,控制组件300还配置为:通过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检测环境光线透过液晶面板100中的第一测试区域Q1后的第一光强,以确定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和/或,通过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检测环境光线透过液晶面板100中的第二测试区域Q2后的第二光强,以确定第二预设光强范围,其中,第一测试区域Q1为与液晶面板100中呈现书写笔迹对应的区域,第二测试区域Q2为与液晶面板100中未呈现书写笔迹对应的区域。
示例的,当多个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分布在液晶手写板000的显示区域内时,第一测试区域Q1可以是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呈现平面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的区域。第二测试区域Q2可以是液晶手写板000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呈现焦锥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的区域。在其他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测试区域Q1和第二测试区域Q2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可以均呈焦锥织构,但需要在第一测试区域Q1中增加能够对环境光线中指定波长(例如绿色光线所在的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的滤光片,这样环境光线从带有滤光片的液晶层进行透射的过程,等效于环境光线从液晶层中呈现呈平面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的区域进行透射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可以分布在液晶手写板000的显示区域内时,第一测试区域Q1和第二测试区域Q2内不能设置像素电极。
当多个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分布在液晶手写板000的非显示区域内时,第一测试区域Q1和第二测试区域Q2均不存在液晶层,可以在第一测试区域Q1中设置能够对环境光线中指定波长(例如绿色光线所在的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的滤光片,在第二测试区域Q2内不设置滤光片。这样,环境光线射向第一测试区域Q1后的光强,等效于环境光线从液晶层中呈现呈平面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的区域后的光强;环境光线射向第二测试区域Q2后的光强,等效于环境光线从液晶层中呈现呈焦锥织构的双稳态液晶分子的区域后的光强。
在本申请实施中,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可以集成在液晶面板100内,也可以位于液晶面板100外。本申请实施例以以下两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当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集成在液晶面板100内的时,液晶手写板中的光敏组件200也可以集成在液晶面板100内,也即是光敏组件200的结构为上述第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结构。请参考图22,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境光线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包括:位于第一测试区域Q1内的多个串联的第一测试晶体管501,以及位于第二测试区域Q2内的多个串联的第二测试晶体管502。
在本申请实例中,在环境光线照射在液晶手写板000中的第一测试区域Q1内后,第一测试区域Q1内多个串联的第一测试晶体管501均会产生电流信号,控制组件300可以根据多个串联的第一测试晶体管501产生的总电流,以及多个串联的第一测试晶体管501的个数,得到单个第一测试晶体管501被环境光线照射后产生的电流,并结合电流大小与光强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环境光线照射在第一测试区域Q1时的第一光强。同理,也可以得到环境光线照射在第二测试区域Q2时的第二光强。之后,控制组件300可以根据该第一光强确定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并根据第二光强确定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光强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强可以位于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内,例如,第一光强可以为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内的中值对应的光强。
可选的,多个第一测试晶体管501和多个第二测试晶体管502一一对应,一个第一测试晶体管501的栅极与对应的第二测试晶体管502的栅极通过一条测试栅线C电连接,多个第一测试晶体管501的第一极通过第一测试信号线C1串联,多个第一测试晶体管501的第二极通过第二测试信号线C2串联,多个第二测试晶体管502的第一极通过第三测试信号线C3串联,多个第一测试晶体管502的第二极通过第四测试信号线C4串联。这里,控制组件300可以分别与测试栅线C、第一测试信号线C1、第二测试信号线C2、第三测试信号线C3和第四测试信号线C4电连接。
示例的,在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组件300需要同时向测试栅线C、第一测试信号线C1和第三测试信号线C3加载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第二测试信号线C2和第四测试信号线C4上传输的电信号的电流,分别确定出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和第二预设光强范围。
第二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当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位于阵列基板201远离柔性基板202的一侧时,液晶手写板中的光敏组件200也可以位于阵列基板201远离柔性基板202的一侧,也即是光敏组件200的结构为上述第二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光线检测组件500与光敏组件200可以集成为一个组件,也即是,可以在电路板203上单独设置用于检测环境光线的光敏元件,且这些用于检测环境光线的光敏元件需要分布在多个阵列排布的光敏元件200a的周围。
可选的,液晶面板100中的柔性基板102包括:第二衬底1022,以及位于柔性基板102中第二衬底1022上的公共电极1021。其中,公共电极1021上可以加载恒定的公共电压(例如,0伏电压),从而可以保证在像素电极1011被施加像素电压时,二者之间能够形成电压差。第二衬底1022可以为柔性衬底,该第二衬底1022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1中的像素电极1011和柔性基板102中的公共电极1021的材料均可以包括:氧化铟锡(英文: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或氧化铟锌(英文: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等透明导电材料。如此,可以保证目标光线可以穿过液晶面100后射向光敏组件200。
可选的,为了保证液晶手写板000的功耗较低,可以在液晶手写板000中设置控制开关和切换开关。其中,控制开关和切换开关均可以与控制组件300电连接,控制开关用于对液晶手写板0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保存,切换开关用于控制液晶手写板000进行擦除模式和书写模式之间的切换。
在液晶手写板000处于书写模式时,控制组件300和光敏组件200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液晶手写板000无需为控制组件300和光敏组件200供电;在液晶手写板000处于擦除模式时,控制组件300和光敏组件200均处于工作状态,此时,液晶手写板000才需要为控制组件300和光敏组件200供电。如此,仅在液晶手写板000处于擦除模式时,液晶手写板000才需要消耗电能,有效的降低了液晶手写板000的功耗。
在用户通过液晶手写板000进行书写过程中,当需要液晶面板000上呈现的书写笔迹进行保存时,用户可以触发控制开关,以让控制开关向控制组件300发送相应的指令,使得控制组件300和光敏组件200的配合作用下能够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手写面板,包括:液晶面板、光敏组件和控制组件。由于从液晶面板中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与从液晶面板中未呈现书写笔迹的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不同。因此,在光敏组件感测到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后,控制组件能够基于从各个像素区域透过的环境光线的光强,区分出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和不存在书写笔迹的区域,进而使得控制组件能够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光敏组件无需凸出于液晶面板的显示面,且无需分布在液晶面板的周围,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液晶手写板的厚度,提高液晶手写板的屏占比。并且,通过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的方式实现对书写笔迹的保存时,可以提高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准确性,保证液晶手写板对书写笔迹进行保存的效果较好。同时,在书写过程中,无需让光敏组件持续工作,仅需要在有保存需求时让光敏组件进行工作即可,有效的降低了液晶手写板的功耗,且可以保证液晶手写板上呈现的所有的书写笔迹均会被保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手写面板。示例的,该液晶手写面板为图3、图4或图13示出的液晶手写面板。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像素区域的光强;基于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像素区域的光强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可选的,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光敏组件检测目标光线照射在液晶面板上的位置信息,以确定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向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施加像素电压,以使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工作原理,可以参考前述液晶手写面板的结构实施例中的对应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惟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光敏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液晶面板具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区域,且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柔性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柔性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光敏组件包括多个光敏元件,一个所述光敏元件与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区域对应,且所述光敏元件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像素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光敏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光强,并基于所述光强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组件集成在所述液晶面板内,所述光敏元件包括:第一光敏晶体管,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与所述多个像素区域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位于对应的像素区域内;
所述光敏组件还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信号线,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对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与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还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组件还包括:多条第一光敏信号线,一条所述第一光敏信号线与一列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各个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光敏信号线还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与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串联,且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与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电流输出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的第一转接电极;
与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排布为多行和多列,与一行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的一行第一转接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线串联,与一列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的一列第一转接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串联;
与一条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电流输出端为:与多个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的多个第一转接电极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栅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所述第一感测信号线、所述第一光敏信号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括:双稳态液晶分子层;
所述双稳态液晶分子层中的双稳态液晶分子被配置为:在所述液晶面板受到外部压力后,由焦锥织构转变为平面织构;在所述液晶手写板中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受到电压差作用,由平面织构转变为焦锥织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手写板还包括:环境光线检测组件,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还配置为:通过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检测环境光线透过所述液晶面板中的第一测试区域后的第一光强,以确定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和/或,通过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检测环境光线透过所述液晶面板中的第二测试区域后的第二光强,以确定第二预设光强范围,其中,所述第一测试区域为与所述液晶面板中呈现书写笔迹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测试区域为与所述液晶面板中未呈现书写笔迹对应的区域;
所述控制组件还配置为: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光强,将光强在所述第一预设光强范围内的像素区域确定为存在书写笔迹的第一区域,和/或,将光强在第二预设光强范围内的像素区域确定为不存在书写笔迹的第二区域,并基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二区域的位置信息生成与所述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集成在所述液晶面板内,所述环境光线检测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测试区域内的多个串联的第一测试晶体管,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测试区域内的多个串联的第二测试晶体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和多个所述第二测试晶体管一一对应;
一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的第二测试晶体管的栅极通过一条测试栅线电连接;
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一测试信号线串联,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第二测试信号线串联;
多个所述第二测试晶体管的第一极通过第三测试信号线串联,多个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的第二极通过第四测试信号线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括双稳态液晶分子层,所述第一测试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测试晶体管均集成在所述阵列基板内,所述第一测试区域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呈平面织构,所述第二测试区域内的双稳态液晶分子呈焦锥织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所述柔性基板包括:公共电极;
所述控制组件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目标光线照射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位置信息,以确定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向所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施加像素电压,以使所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组件集成在所述液晶面板内,所述光敏元件包括:第二光敏晶体管,多个所述第二光敏晶体管与所述多个像素区域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光敏晶体管位于对应的像素区域内;
所述光敏组件还包括:多条第二感测信号线,一条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线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光敏晶体管对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线与对应的各个所述第二光敏晶体管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感测信号线还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当所述光敏组件包括:第一光敏晶体管和第二光敏晶体管时,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光敏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光敏晶体光同层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手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组件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所述光敏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多个光敏元件,所述多个光敏元件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15.一种液晶手写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液晶手写板,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光强;
基于所述环境光线照射在各个所述像素区域的光强生成与书写笔迹对应的图像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柔性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所述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所述柔性基板包括:公共电极;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光敏组件检测目标光线照射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位置信息,以确定待擦除的像素区域的位置信息,并向所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施加像素电压,以使所述待擦除的像素区域内的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38356.2A CN113848662B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38356.2A CN113848662B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48662A CN113848662A (zh) | 2021-12-28 |
CN113848662B true CN113848662B (zh) | 2023-10-17 |
Family
ID=78984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38356.2A Active CN113848662B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486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67024B (zh) * | 2021-09-24 | 2023-1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手写板、手写系统及手写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4546169B (zh) * | 2022-02-25 | 2024-03-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擦写板及其控制方法、制备方法 |
CN114822436B (zh) * | 2022-04-13 | 2023-12-08 | 山东蓝贝思特教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光电检测功能的液晶书写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9009960A1 (fr) * | 1988-04-11 | 1989-10-19 | Thomson-Csf | Dispositif de visualisation et d'ecriture |
CN106919293A (zh) * | 2017-03-10 | 2017-07-04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手写屏组件、显示装置 |
CN112327546A (zh) * | 2020-11-18 | 2021-02-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手写板、手写装置及手写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213934490U (zh) * | 2020-11-25 | 2021-08-10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书写用面板及书写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9648B (zh) * | 2018-04-19 | 2019-08-21 | 虹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膽固醇液晶書寫板 |
-
2021
- 2021-11-12 CN CN202111338356.2A patent/CN1138486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89009960A1 (fr) * | 1988-04-11 | 1989-10-19 | Thomson-Csf | Dispositif de visualisation et d'ecriture |
CN106919293A (zh) * | 2017-03-10 | 2017-07-04 |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手写屏组件、显示装置 |
CN112327546A (zh) * | 2020-11-18 | 2021-02-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手写板、手写装置及手写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213934490U (zh) * | 2020-11-25 | 2021-08-10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书写用面板及书写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48662A (zh) | 2021-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48662B (zh) | 液晶手写板及其控制方法 | |
US10361255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3867024B (zh) | 液晶手写板、手写系统及手写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10199250B (zh) | 在显示屏幕上光学捕获指纹或其它影像的装置及方法 | |
US11301707B2 (en) | Texture recognition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texture recognition device | |
CN101688998B (zh) | 显示设备 | |
CN109491169B (zh) |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4914602B (zh) | 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 | |
US10921624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20090067043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EP3913471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00075731A (ko) | 표시 패널 및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 |
KR20090054378A (ko) |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US11410452B2 (en) | Texture recogni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190204959A1 (en) | Touch input device | |
CN111833747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CN111240062B (zh) | 集成指纹识别功能的液晶显示屏、电子装置 | |
CN111258096A (zh) | 指纹识别显示面板、指纹识别方法和显示装置 | |
WO2023070469A1 (zh) | 液晶手写面板、手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11200397B2 (en) |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ssembly,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 |
CN114397975A (zh)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0850630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293159B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399284A (zh) | 显示屏、显示设备及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 |
US12175043B2 (en) |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