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841441B -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1441B
CN113841441B CN202180003273.XA CN202180003273A CN113841441B CN 113841441 B CN113841441 B CN 113841441B CN 202180003273 A CN202180003273 A CN 202180003273A CN 113841441 B CN113841441 B CN 113841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data
information
protocol
protocol s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32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41441A (zh
Inventor
刘航
王键
杨常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41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1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41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1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04W28/0975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for reduc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用于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装置,包括:配置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短距通信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汽车等领域都有短距通信的需求。常见的短距离通信技术比如包括蓝牙(bluetooth)技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等。
两个装置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后,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业务交互。一般的,短距离通信系统中单个逻辑信道只对应一种业务。比如,逻辑信道1对应业务1,逻辑信道2对应业务2。一般,不同逻辑信道对应不同传输资源,比如,逻辑信道1对应传输资源1,逻辑信道2对应传输资源2,传输资源1和传输资源2不同。业务1和业务2分别在逻辑信道1和逻辑信道2上传输,即业务1在传输资源1上传输,业务2在传输资源2上传输。这种单逻辑信道对应单业务的方案,会导致数据无法及时发送,比如发送端需要发送业务2的数据,由于业务2必须在逻辑信道2对应的传输资源2上发送,如果传输资源2还未到达,需要等待传输资源2到达才能发送,会产生较长的传输时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用于降低传输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配置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进一步,所述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的业务类型不同,或者,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对应不同的协议或者协议栈。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逻辑信道可以对应至少两种业务,本文以对应两种业务为例,比如,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即,第一逻辑信道可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可以用于传输第二业务的数据。相对于单个逻辑信道只对应一种业务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比如,由于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当发送端需要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可以是在第一业务的第一逻辑信道上发送,无需等待第二业务对应的传输资源到达,降低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对应不同的协议栈,比如,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与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不同。也就是说,一个逻辑信道可以对应两种业务,这两种业务对应的协议栈不同。换句话说,第一协议栈的数据需要发送时,可以使用第二协议栈对应的第一逻辑信道进行发送,降低数据传输使用。举例来说,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或者,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当然,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还可以是其它作用的协议栈,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对应不同的协议,比如,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第一协议;所述第二业务对应第二协议;比如,第一协议是音频/视频分发传输协议(audio/video distribution transport protocol,AVDTP)。第二协议是音频/视频控制传输协议(audio/video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AVCT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的业务类型不同,比如,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数据,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控制信息。比如,第一业务的数据是一首歌曲的音频数据,第二业务的数据是用于控制歌曲播放的控制信息,比如暂停播放、切换下一曲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第二协议栈对应第二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通信系统中单个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业务,即逻辑信道和业务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假设逻辑信道1对应业务1,发送端在逻辑信道1上发送的信息中只需要携带逻辑信道1的逻辑信道标识CID1即可,接收端接收到信息之后,根据信息中携带的CID1,可以确定信息中包括业务1的数据。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逻辑信道对应两种业务,所以发送端在第一逻辑信道上发送的信息中可以包括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的信息中包括所述协议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的数据。比如,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时,由于第二协议栈对应第二业务,所以接收端可以确定接收的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这样的话,接收端可以确定接收的信息中包括哪种业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或者,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其中,其它字段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
方式一,第二数据携带于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第一信息中不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
由于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以在第一逻辑信道上发送的信息中的负载字段可以用于承载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可以用于承载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当需要使用第一逻辑信道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时,负载字段承载第一业务的数据,当需要第一逻辑信道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时,负载字段承载第二业务的数据。
因此,方式一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中承载第二数据(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可以理解为,负载字段被第二业务的数据占用不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即第一逻辑信道被第二业务的数据抢占。因此,方式一是第二业务的数据抢占第一逻辑信道的方式。这种抢占的方式可以保证第二业务的数据的及时、完整的发送,降低第二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时延。
方式二,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其中,所述其它字段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
也就是说,方式二中第一信息中既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中承载第一业务的数据,其他字段承载第二数据即第二业务的数据。因此,方式二可以理解为第一信息主要是用于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而第二数据搭载在第一信息上进行发送。这种方式通过一条信息可以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和第二业务的数据,节省信令开销,效率较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配置第一逻辑信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配置协商请求,所述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协商在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其中,所述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包含协议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接收所述第二装置的配置协商响应,所述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允许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逻辑信道可以对应两种业务,即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相对于单个逻辑信道只对应一种业务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流媒体业务,所述第二业务为远程控制所述流媒体业务的播放进程的业务。比如,流媒体业务比如音视频业务。第二业务可以是远程控制第一业务(如音视频业务)的业务。这里的“远程(remote)”可以理解为控制对端(即接收端)上第一业务。
举例来说,所述第一业务是音频和/或视频业务时,所述播放进程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停止、播放、快进、快退、切换到上一个节目、或者切换到下一个节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第一业务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
也就是说,一个逻辑信道可以对应两种业务,这两种业务对应的优先级不同、或者,其中一种业务是时延敏感类业务,或者,其中一种业务是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或者,其中一种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另一种业务的业务。相对于单个逻辑信道只对应一种业务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装置中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是所述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逻辑信道;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包括:所述数据链路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所述第一协议栈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所述第二协议栈的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数据链路层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并传递给所述物理层,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信息的包头中包含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对应所述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中包含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物理层在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物理传输资源上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通信系统中,各层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为:当第一装置中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一协议栈产生业务1的数据时,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将业务1的数据发送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确定第一协议栈对应逻辑信道1,那么应用层在逻辑信道1对应的传输资源1向第二装置发送业务1的数据。对应的,当第二装置中的物理层接收到信息时,发送至第二装置中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确定逻辑信道1,而且由于逻辑信道与业务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且逻辑信道1对应业务1,所以可确定接收的信息中包括业务1的数据,所以数据链路层将业务1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一协议栈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因此,数据链路层接收来自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第一协议栈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以及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第二协议栈的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之后,数据链路层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并传递给所述物理层,第一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可选的,还可以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然后物理层在与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物理传输资源上将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装置。即,在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了第二业务的数据,降低了第二业务的数据的传输时延。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发送所述第二数据至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与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或者,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数据,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其它字段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配置协商请求,所述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协商在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其中,所述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包含协议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向所述第一装置发送配置协商响应,所述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允许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流媒体业务,所述第二业务为远程控制所述流媒体业务的播放进程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是音频和/或视频业务时,所述播放进程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停止、播放、快进、快退、切换到上一个节目、以及切换到下一个节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第一业务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装置中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物理层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数据链路层;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信息的包头中包含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与所述第二业务对应;所述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确认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中包含所述第二数据;
所送数据链路层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所述第二协议栈。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配置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
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与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或者,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数据,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其它字段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配置第一逻辑信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配置协商请求,所述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协商在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其中,所述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包含协议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接收所述第二装置的配置协商响应,所述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允许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流媒体业务,所述第二业务为远程控制所述流媒体业务的播放进程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是音频和/或视频业务时,所述播放进程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停止、播放、快进、快退、切换到上一个节目、或者切换到下一个节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第一业务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装置中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是所述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逻辑信道;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数据链路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第一协议栈的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第二协议栈的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所述数据链路层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并传递给所述物理层,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信息的包头中包含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第一信息中的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中包含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物理层在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物理传输资源上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装置。
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发送所述第二数据至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与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或者,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数据,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其它字段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配置协商请求,所述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协商在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其中,所述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包含协议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向所述第一装置发送配置协商响应,所述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允许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流媒体业务,所述第二业务为远程控制所述流媒体业务的播放进程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业务是音频和/或视频业务时,所述播放进程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停止、播放、快进、快退、切换到上一个节目、以及切换到下一个节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第一业务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装置中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物理层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数据链路层;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协议数据的单元PDU;所述第一信息的包头中包含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与所述第二业务对应;所述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确认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中包含所述第二数据;
所送数据链路层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所述第二协议栈。
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装置或能够支持第一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所需的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内的部分组件(比如芯片)。所述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等。其中,智能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智能家居设备比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电视机、音箱等等。智能汽车穿戴设备比如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服饰或鞋子等等。
第六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二装置或能够支持第二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所需的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内的部分组件(比如芯片)。所述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等。其中,智能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智能家居设备比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电视机、音箱等等。智能汽车穿戴设备比如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服饰或鞋子等等。
第七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的第一装置,以及,
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的第二装置。
第八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十一方面的有益效果,请参见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信息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的协议层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通信系统。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所述通信系统可以是短距离通信系统。或者,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其它通信系统,比如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4G)系统中,例如LTE系统,或可以应用于5G系统中,例如NR系统,或者还可以应用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
通信系统是4G、5G系统等时,第一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第二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第一装置是网络设备,第二装置是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体的,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或数据,或与RAN交互语音和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签约单元(subscriber unit)、签约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可选的,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作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例如,一种车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技术中的网络设备为路侧单元(road sideunit,RSU)。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RSU可以是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NR系统(也简称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5G系统中的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或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等,或者包括4G系统中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等。
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还可以是短距离通信系统,即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通过某种短距离通信技术的连接。其中,短距离通信技术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是蓝牙(bluetooth)技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近场通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技术、Wi-Fi Aware技术、通用短距通信技术等。短距离通信在文件传输、远程控制、投屏、周围设备的感知等各方面有大量应用。下面列举几种短距离通信技术的示例。
蓝牙: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得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又称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直连或Wi-Fi Direct,是Wi-Fi协议簇中的一个,使设备之间能够轻松连接彼此而不再需要中介性质的无线接入点。其使用范围从网页浏览到文件传输,以及同时与多个设备进行通信,能够充分发挥Wi-Fi的速度优势。符合此标准的设备即使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商,亦可实现轻松互联。
Wi-Fi Aware技术:在Wi-Fi技术中负责感知和发现部分,能够帮助Wi-Fi设备感知周边的服务,比如,周边的设备,进而通过Wi-Fi Aware实现近距离的两个设备的点对点(Peer to Peer,P2P)消息交互。由于WIFI-Aware可以感知周围的设备,所以可实现多种功能,比如,感知的附近的人并建立连接,进而加好友、玩同一款游戏等等;或者,发现周围的设备,实现照片分享或地点分享等等;或者,无需接入网络(比如蜂窝或无线),就可以向打印机安全地发送文件,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面列举的三种短距离通信技术之外,现有的其它短距通信技术,或者,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的短距离通信技术,也可以适用于本方案。
下文中主要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是短距离通信系统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其中,第一装置可以是具有短距离通信功能的任何设备。比如,第一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或者称为车载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可以是鼠标、键盘、可穿戴设备(眼镜、手套、手表、手环、服饰及鞋等)、耳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第一装置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第一装置,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第一装置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第一装置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下文中,以用于实现第一装置的功能的装置是第一装置为例。
第二装置可以是具有短距离通信功能的任何设备。当第二装置与第一装置具有同一种短距离通信功能时,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能够通过这种短距离通信技术建立连接。其中,第二装置与第一装置可以相同或不同。比如,第二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或者称为车载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可以是鼠标、键盘、可穿戴设备(眼镜、手套、手表、手环、服饰及鞋等)、耳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第二装置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第二装置,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第二装置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第二装置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下文中,以用于实现第二装置的功能的装置是第二装置为例。
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之后,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业务交互。比如,第二装置可以是业务提供端,用于向第一装置提供业务。比如,文件、音视频信号、图像、文字等等。对应的,第一装置是业务接收端,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业务并展示(如播放、显示等)。或者,反过来,第一装置是业务提供端,第二装置是业务接收端。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第一装置是业务提供端,第二装置是业务接收端,在另一些情况下,第一装置转变为业务接收端,而第二装置转变为业务提供端。其中,第一装置作为业务提供端所提供的业务与第二装置作为业务提供端所提供的业务可以不同。
下面介绍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对应的几种应用场景。
场景一、请参见图2A,第一装置是耳机(或音箱),第二装置是音/视频播放设备(比如手机)。示例性的场景为,用户将第二装置(即手机)与第一装置(即耳机)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用户在手机上打开音乐播放功能,手机开始播放音乐。由于手机与耳机连接,所以手机将音乐对应的音频信号发送给耳机。耳机在接收手机发送的音频信号,播放所述音频信号。此时,第一装置(即耳机)作为业务接收端接收第二装置(即手机)提供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即所述音乐的音频信号。
在耳机播放音乐的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耳机实现对手机的控制。比如,用户想要暂停播放音乐,那么可以在耳机上输入暂停操作。当耳机检测到在耳机上触发的暂停操作时,向手机发送暂停命令,控制手机暂停音乐的播放。此时,第一装置(即耳机)作为业务提供端向第二装置(即手机)提供第二业务,所述第二业务即所述暂停命令。
因此,手机与耳机之间不仅进行了第一业务(即音频信号)的数据交互,还进行第二业务(比如暂停命令)的数据交互。
场景二、请参见图2B,第一装置是穿戴设备(比如手表或手环),第二装置是手机。示例性的场景为,第二装置(即手机)与第一装置(即手环)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当手机接收到来电时,可以向来电信息发送给手环。或者,当手机接收到新消息时,可以将新消息发送给手环。此时,第一装置(即手环)作为业务接收端接收第二装置(即手机)提供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是所述来电信息或所述新消息。
当手环上显示来电或者新消息时,用户在手环上可以操作,比如接听来电、挂断来电、查看、删除或回复所述新消息等。以挂断来电为例,手环检测到用户在手环上触发挂断来电的操作时,向手机发送挂断指令。此时,第一装置(即手环)作为业务提供端向第二装置(即手机)提供的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是所述挂断指令。
因此,手机与手环之间不仅进行了第一业务(即来电信息、新消息)的数据交互,还进行第二业务(比如挂断指令,接听指令)的数据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图2A和图2B列举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于上述的两种场景,还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只要是两个装置之间具有多种业务类型交互的场景都适用。
以图2A所示的应用场景为例,如前文所述,手机与耳机之间可以进行第一业务的数据(即音频信号)交互,还可以进行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暂停命令)交互。目前的短距离通信系统中单个逻辑信道只对应一种业务。比如,逻辑信道1对应第一业务,逻辑信道2对应第二业务。第一业务的数据不能复用逻辑信道2,同样,第二业务的数据不能复用逻辑信道1。一般,不同逻辑信道对应不同传输资源,比如,逻辑信道1对应传输资源1,逻辑信道2对应传输资源2,传输资源1和传输资源2不同。比如,传输资源1和传输资源2的时域资源不同(如,短距离通信系统是时分系统,那么传输资源1和传输资源2是时分的)。这样的话,会导致数据无法及时发送。比如,发送端需要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由于第二业务必须在逻辑信道2对应的传输资源2上发送,那么,如果传输资源2还未到达,需要等待传输资源2达到才能发送,会产生较长的传输时延。另一方面,如果逻辑信道1对应的传输资源1到达了且没有被占用,但由于第二业务的数据不能复用逻辑信道1进行传输,造成传输资源1的浪费。
举例来说,继续以图2A为例,耳机接收手机发送的音频信号并播放。当耳机检测到用户在耳机上触发的暂停操作时,需要向手机发送暂停命令。如果需要等待对应的传输资源到来,就会导致暂停命令延迟发送。那么,给用户的体验为用户在耳机上触发了暂停操作,但是手机等待一定时延才暂停,体验较差。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中,一个逻辑信道可以对应至少两种业务,本文以对应两种业务为例,比如,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也就是说,第一逻辑信道可以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可以用于传输第二业务的数据。如果继续以图2A为例,耳机可以在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资源上接收来自手机的第一业务的数据(即音频信号)。当耳机需要向手机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即暂停指令)时,也可以在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资源上发送,无需等待对应的传输资源,降低发送时延。
请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的流程包括:
S301,第一装置配置第一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述第二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一业务。
可选的,在S301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1:建立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连接。具体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建立连接请求,建立连接请求用于请求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可选的,所述建立连接请求中可以包含第一装置为第二装置配置的通信资源(如传输资源,传输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或时频资源)。第二装置可以使用所述通信资源与第一装置进行信息传输。可选的,第二装置接收到来自第一装置的建立连接请求之后,可以向第一装置发送建立连接响应,建立连接响应用于指示同意或不同意与第一装置建立连接。或者,当第二装置同意与第一装置建立连接时,发送建立连接响应,用于指示同意与第一装置建立连接。当第二装置不同意与第一装置建立连接时,也可以不发出建立连接响应。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步骤1中是以第一装置发起建立连接请求为例的,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由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起建立连接请求,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S301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2:建立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逻辑信道。具体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信道建立请求(connectionrequest),信道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逻辑信道。比如,信道建立请求中包括信道标识(channel ID,CID),该CID用于指示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数据时使用的逻辑信道。可选的,如果建立多个逻辑信道的话,信道建立请求中可以包括多个CID,比如CID1和CID2,其中,CID1用于指示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数据时使用的逻辑信道1,CID2用于指示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数据时使用的逻辑信道2。可选的,第二装置可以向第一装置发送信道建立响应(connection respond),信道建立响应中可以包括相同的CID作为应答。比如,信道建立请求中包括CID1和CID2,那么信道建立响应中也可以包括CID1和CID2,表征经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协商确定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数据时使用的逻辑通信包括CID1对应的逻辑信道1和CID2对应的逻辑信道2。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步骤2中以第一装置发起信道建立请求为例的,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起信道建立请求,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逻辑信道指示信息。可选的,逻辑信道指示信息可以是逻辑信道标识(channelID),所述CID用于指示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数据,或者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数据时使用的逻辑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步骤1和步骤2可以依次执行,比如先进行步骤1再进行步骤2,或者,可以同步进行。或者,步骤1和步骤2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且彼此独立的步骤,或者,还可以是同一个步骤,比如步骤1中的建立连接请求和步骤2中的信道建立请求是同一个请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步骤2完成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之间的逻辑信道的建立,之后可以对逻辑信道进行业务配置,即配置逻辑信道对应哪种业务。
可选的,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可以是第一装置单独进行配置,或者第二装置单独进行配置,或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协商配置。
可选的,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例如,对于某些常用的业务,可以在协议中规定好其对应的逻辑信道。
以第一装置单独进行配置为例,包括配置方式一和配置方式二。
配置方式一,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配置协商请求(configuration request),配置协商请求用于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
可选的,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配置协商请求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在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之后,第一装置通知第二装置(通过配置协商请求通知)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即第一装置单独进行配置。
其中,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两种业务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1)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第一业务和第一业务对应不同的协议。
比如,第一业务对应第一协议,第二业务对应第二协议,第一协议与第二协议不同,那么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其中,第一业务对应第一协议是指第一业务的数据使用/经过第一协议处理,或者来自第一协议栈(比如支持第一协议的第一协议栈),第二业务对应第二协议是指第二业务的数据使用/经过第二协议处理,或者来自第二协议栈(比如支持第二协议的第二协议栈)。一种示例中,第一业务是音视频传输业务,第一协议是音频/视频分发传输协议(audio/video distribution transport protocol,AVDTP),即第一业务的数据即音视频数据使用AVDTP协议进行处理。第二业务是音视频控制业务,第二协议是音频/视频控制传输协议(audio/video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AVCTP),即第二业务的数据即音视频控制信息使用AVCTP协议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系统中对于协议的功能和命名都可能存在差异,上述AVDTP和AVDCP只是一种可能的示例。为阐述方便,本申请多以蓝牙技术中的协议或者字段进行示例性说明,但是本申请的方案不限定具体应用的技术或系统。其中,来自不同上层协议栈的数据(例如,协议数据单元)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业务的数据。比如,来自AVCTP协议栈的数据和来自AVDTP协议栈的数据属于不同业务的数据。
可选的,在协议中可以存在“协议指示字段”,用不同的取值来指示不同协议。例如,在蓝牙协议中,协议服务复用(protocol/service multiple,PSM)字段的不同取值指示不同的协议。以上面提到的AVCTP协议和AVDTP协议为例,AVCTP协议和AVDTP协议分别用0x0017和0x0019两个不同的取值来指示。当PSM字段中携带0x0017时,指示数据来自AVCTP协议栈,当PSM字段中携带0x0019时,指示数据来自AVCTP协议栈。因此,可以通过PSM字段判断数据来自哪个协议栈。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短距离通信中,单个逻辑信道只对应一种业务,若一种业务对应一种协议,那么单个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协议。比如,音视频传输业务对应AVDTP协议,音视频控制业务对应AVCTP协议,那么来自AVDTP协议栈的数据和来自AVCTP协议栈的数据在各自对应的逻辑信道上发送。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逻辑信道可以对应多种协议,比如,逻辑信道1对应AVDTP协议和AVCTP协议,即来自AVDTP协议栈的数据(如,音视频数据)和来自AVCTP协议栈的数据(如,音视频控制信息)均可在逻辑信道1上发送各自的数据。
(2)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对应不同的协议栈。
比如,第一业务对应第一协议栈,第二业务对应第二协议栈,第一协议栈与第二协议栈不同,那么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协议与协议栈不同。协议可以是执行主体需要遵从的一组约定,协议栈可以简单理解为第一装置中能使用协议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或模块。假设第一协议栈支持第一协议,即第一协议栈是第一装置中使用第一协议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或模块。同理,假设第二协议栈支持第二协议,即第二协议栈可以是第一装置中的使用第二协议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或模块。其中,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可以是同一个单元或不同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协议不仅仅限定为用于通信的协议。
其中,第一业务对应第一协议栈可以理解为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或者第一协议栈对第一业务的数据进行处理(比如,使用第一协议处理)。第二业务对应第二协议栈可以理解为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或者第二协议栈对第二业务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第二协议处理)。比如,第一业务是音视频传输业务,第一协议栈是对音视频数据(即第一业务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或模块(比如,使用第一协议即AVDTP协议处理)。第二业务是音视频控制业务,第二协议栈是对音视频控制信息(即第二业务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或模块(比如,使用第二协议即AVCTP协议处理)。
(3)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第一业务的优先级。
也就是说,第一逻辑信道对应优先级不同的两种业务。比如,第一装置基于优先级关系确定两种优先级不同的业务,然后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所述确定出的两种业务。其中,所述优先级关系可以是协议中规定,或者,用户设置的,或者,第一装置出厂时默认设置好的。
(4)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和/或,第一业务为非时延敏感类业务。
其中,时延敏感类业务是指对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如果时延较大会严重正常通信或用户体验的业务。比如,时延敏感性类业务包括工厂运动控制类业务,车联网远程控制类业务等,这些业务的空口传输时延要求一般在500ns到几个ms的级别。非时延敏感性业务是与时延敏感类业务相对而言的,是指对时延要求较低的业务,比如如果时延较大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业务。比如,非时延敏感性类业务包括视频传输业务、音频传输业务等,这些业务的空口传输时延要求一般在几个ms以上。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业务的空口时延要求或端到端时延要求等判定业务是否为时延敏感类业务。或者,具体哪些业务属于时延敏感类业务,哪些业务属于非时延敏感类业务,可以在协议中规定,或者,用户指定,或者,第一装置出厂前默认配置好。
也就是说,第一逻辑信道对应两种对时延要求不同的业务。
(5)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和/或,第一业务为可采用被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
其中,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是指能够或允许抢占其他业务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业务,可采用被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是指允许其他业务抢占自身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业务。具体哪些业务属于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哪些业务属于可采用被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可以在协议中规定,或者,用户指定,或者,第一装置出厂前默认配置好。
(6)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第一业务的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远程控制”是指对对端设备的控制。那么,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第一业务的业务是指,第二业务是用于控制接收端上第一业务的业务。比如,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生第二业务的数据,第二业务是用于控制第二装置中第一业务的执行。
举例来说,第一业务是流媒体业务,第二业务是远程控制流媒体业务的播放进程的业务。即,第二业务是用于控制对端设备上流媒体业务的播放进程的业务。比如,第一业务是音频和/或视频业务时,所述播放进程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停止、播放、快进、快退、切换到上一个节目、或者切换到下一个节目。也就是说,第二业务是用于控制对端设备上音视频业务的停止、播放、快进、快退、节目切换等。
在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之后,第一装置通过配置协商请求通知第二装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比如,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C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或者,用于指示CID所指示的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业务的标识和第二业务的标识。其中,第一业务的标识可以是第一协议栈指示信息,第一协议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协议栈。同理,第二业务的标识可以是第二协议栈指示信息,第二协议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栈。
或者,第一业务的标识可以是第一协议指示信息,第一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协议或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任务栈所支持的协议。比如,第一业务对应第一协议,那么第一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协议。或者,第一业务对应第一协议栈,第一协议栈支持第一协议,第一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协议。同理,第二业务的标识可以是第二协议指示信息,第二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或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比如,第二业务对应第二协议,那么第二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协议。或者,第二业务对应第二协议栈,第二协议栈支持第二协议,那么第二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协议。
作为另一种示例,所述指示信息还可以是应用标识(Application ID),即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标识,来区分不同的业务。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位于配置协商请求中的协议服务复用(protocolservice multiplex,PSM)字段中,因为PSM字段用来指示不同的协议或协议栈。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短距离通信系统中配置协商请求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但是该指示信息只指示一种业务。也就是说,CID对应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业务。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协商请求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种业务。也就是说,CID对应的逻辑信道可以对应两种业务,与目前的通信系统中的配置协商请求不同。
配置方式二,前面的配置方式一中,通过一个配置协商请求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两种业务。与配置方式一不同,配置方式二中第一装置可以先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一种业务,然后增加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种类。比如,先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之后,增加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种类,即配置第一逻辑信道还对应第二业务,即完成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的配置。配置方式二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配置协商请求,第一配置协商请求用于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比如,第一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包括CID1和第一指示信息,CID1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CID1所指示的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业务。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业务的标识。第一业务的标识可以是第一协议栈指示信息,或,第一协议指示信息。
在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之后,第一装置还可以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二配置协商请求,第二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在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第二业务的数据。可以理解为,增加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种类。可选的,在发送第二配置协商请求之前,第一装置还可以执行步骤: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二业务。也就是说,确定要增加哪一种业务。
在已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之后,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二业务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1)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二业务,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第一业务的优先级。
比如,第一装置可以根据优先级关系,判断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直接的优先级。其中,所述优先级关系可以是协议中规定的,或者用户设置的,或者第一装置出厂时默认设置好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也就是说,在已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之后,为第一逻辑信道新配置的业务(即第二业务)的优先级需要高于原业务(即第一业务)。
(2)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二业务,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
关于时延敏感类业务请参见前文介绍。也就是说,在已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之后,为第一逻辑信道新配置的业务(即第二业务)可以是时延敏感类业务。
(3)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二业务,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
关于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请参见前文介绍。也就是说,在已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之后,为第一逻辑信道新配置的业务(即第二业务)可以是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
(4)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二业务,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第一业务的业务。
此处的“远程控制”是指对对端设备的控制。也就是说,在已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之后,为第一逻辑信道新配置的业务(即第二业务)可以是用于远程控制第一业务的业务。
在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二业务之后,第一装置通过第二配置协商请求通知第二装置第一逻辑信道还对应第二业务。比如,第二配置协商请求中包含CID和指示信息,CID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或者,用于指示CID所指示的第一逻辑信道还对应第二业务。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业务的标识。其中,第二业务的标识可以是第二协议栈指示信息,第二协议栈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栈。或者,第二业务的标识可以是第二协议指示信息,第二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或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
上面的配置方式一和配置方式二是由第一装置单独进行配置为例。如果是第二装置单独进行配置,与第一装置单独进行配置的原理相同,不重复赘述。下面以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协商配置为例介绍配置过程,包括配置方式三和配置方式四。
配置方式三,与上面的配置方式一对应,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配置协商请求,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协商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可选的,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的配置协商响应(connection respond),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同意或不同意第一装置信针对所述第一逻辑信道的业务配置。
比如,配置协商响应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CID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装置同意或不同意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比如指示信息为1代表同意,为0代表不同意。或者,所述指示信息是第一业务的标识和第二业务的标识时,代表第二装置同意,否则,代表第二装置不同意。其中,第一业务的标识和第二业务的标识请参见前文介绍。或者,如果第二装置同意,配置响应信息中可以包括CID不包括所述指示信息;如果不同意,配置协商响应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同意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或者,反过来,如果第二装置不同意,配置响应信息中可以包括CID不包括所述指示信息;如果同意,配置协商响应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同意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
可选的,在第二装置不同意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的情况下,第一装置可以继续发起配置协商请求与第二装置协商确定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直到第二装置同意为止。
或者,在第二装置接收到第一装置发送的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协商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后,第二装置反馈的配置协商响应中还可以包括第三业务的标识和第四业务的标识,用于指示协商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三业务和第四业务。即第二装置请求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三业务和第四业务。当然,第一装置还可以向第二装置发送反馈,表征第一装置同意或不同意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三业务和第四业务。如果不同意,可以继续协商,直到完成第一逻辑信道的业务协商过程。
配置方式四,与上面的配置方式二对应,第一装置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配置协商请求,第一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配置协商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业务。可选的,第二装置还可以向第一装置发送的第一配置协商响应,第一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同意或不同意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业务。在配置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之后,第一装置还可以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二配置协商请求,第二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在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第二业务的数据。可选的,第二装置还可以向第一装置发送的第二配置协商响应,第二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在第一业务的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第二业务的数据。
比如,第二配置协商响应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CID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装置允许或不允许在第一业务的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指示信息为1代表允许,为0代表不允许。或者,所述指示信息是第二业务的标识时,代表允许,否则,代表不允许。或者,如果第二装置允许,第二配置响应信息中可以包括CID不包括所述指示信息;如果不允许,第二配置协商响应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不允许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二业务。或者,反过来,如果第二装置不允许,第二配置响应信息中可以包括CID不包括所述指示信息;如果允许,第二配置协商响应中包括CID和指示信息,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二业务。
S302,第一装置在第一逻辑信道上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对应的,第二装置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第一信息。
可选的,在S302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1:生成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第一装置在检测到控制操作,产生硬件中断而生成的控制命令,所述控制命令即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控制命令比如暂停、停止、下一曲、上一曲等控制指令。
可选的,在S302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2:根据第二业务的数据生成第二数据。比如,第一装置中与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栈可以使用对应的协议(称为第二协议)将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控制命令)进行处理生成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第二业务的数据是音视频控制信息,那么第二协议栈使用AVCTP协议对第二业务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第二数据。
可选的,在S302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4:根据第二数据,生成第一信息,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
下面先介绍第一信息的数据帧结构,请参见图4所示,为第一信息的数据帧结构的示意图。第一信息中包括负载字段(payload),以及其它字段。其中,其它字段为第一信息中的确认(acknowledge,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或者,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协商的字段。其中,保留字段可以包括预留为将来使用(Reserved for Future Use,RFU)的字段。可选的,其他字段可以是包头。
步骤4中,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可以是指第二数据携带于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中或者携带于其他字段中。
下面以第一信息对应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为例进行介绍。
PDU中包括协议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一般,对于某个协议栈或者协议接收到的上层数据后将接收到的上层数据作为SDU,通过对SDU进行处理(例如,在SDU之前添加必要的包头),生成PDU。可选的,PDU的包头中可能包含确认(acknowledgecharacter,ACK)字段,该字段由接收端发送给发送端的一种传输类控制字符,用来表示接收端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发送端发来的数据。当成功接收时可以配置为0;当未能成功接收时,配置为1。可选的,所述包头中还可能包含保留字段,例如预留为将来使用(Reservedfor Future Use,RFU)字段。通常,保留字段为未来系统扩展预留。一般填充为全0。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信息对应PDU时,负载字段可以对应SDU,其它字段可以对应包头中的ACK字段、RFU字段等。也就是说,第二数据可以携带于PDU中的SDU,或者,还可以携带于PDU中的包头中的ACK字段、RFU字段等。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通信系统中,由于单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业务,所以单逻辑信道上发送的信息中的负载字段仅用于承载所述单逻辑信道对应的业务的数据。比如,逻辑信道1对应业务1,那么在逻辑信道1上发送的信息的负载字段中仅能携带业务1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以在第一逻辑信道上发送的信息中的负载字段可以用于承载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可以用于承载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当需要使用第一逻辑信道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时,负载字段承载第一业务的数据,当需要第一逻辑信道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时,负载字段承载第二业务的数据。
因此,步骤4中,根据第二数据生成第一信息可以有多种方式。
方式一,第二数据携带于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第一信息中不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
如前文所述,当需要占用第一逻辑信道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时,负载字段承载第一业务的数据,当需要占用第一逻辑信道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时,负载字段承载第二业务的数据。如果负载字段承载第二业务的数据,可以理解为,负载字段被第二业务的数据占用而不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即第一逻辑信道被第二业务的数据抢占。即,方式一是第二业务的数据抢占第一逻辑信道的方式。
举例来说,继续以第一信息是PDU为例,当既需要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可以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时,发送端接收到来自高层中第二协议栈的第二业务的数据,并接收到来自高层中第一协议栈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时,将第二业务的数据作为SDU生成PDU,即该PDU中不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然后在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资源上将所述PDU发送出去。也就是说,第二业务的数据抢占了第一逻辑信息。
由于接收端即第二装置知道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即知道第一装置可以在第一逻辑信道上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或第二业务的数据。所以,第一装置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指示接收端在第一逻辑信道上发送的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
一种指示方式为,第一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或者指示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其中,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业务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业务的标识可以是第二协议栈指示信息或第二协议指示信息。可选的,第一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信道标识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比如CID,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这样的话,当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信息时,根据第一信息中的CID可以确定第一逻辑信道,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也就是说,接收端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到信息后,根据信息中携带的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信息中包括哪种业务的数据。如果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业务,确定接收的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如果指示信息指示第二业务,确定接收的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在另外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指示信息可以为两个比特,通过00,01,10分别指示只存在第一业务的数据,只存在第二业务的数据和同时存在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通信系统中单个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业务,即逻辑信道和业务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假设逻辑信道1对应业务1,发送端在逻辑信道1上发送的信息中只需要携带逻辑信道1的逻辑信道标识CID1即可,接收端接收到信息之后,根据信息中携带的CID1,可以确定信息中包括业务1的数据。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逻辑信道对应两种业务,所以发送端在第一逻辑信道上发送的信息中包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发送的信息中包括哪种业务的数据。
或者,第一信息中也可以不携带指示信息。比如,当第一信息中不携带指示信息时,默认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当第一信息中携带指示信息时,表征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或者,反过来,当第一信息中携带指示信息时,默认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当第一信息中不携带指示信息时,表征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就是说,接收端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通过信息中是否携带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信息中包括哪种业务的数据。
方式二,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第二数据承载于第一信息中的其它字段。其中,其它字段为第一信息中的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或者,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协商确定出的字段。其中,保留字段可以包括预留为将来使用(Reserved for Future Use,RFU)的字段。
方式二中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中承载第一业务的数据,其他字段包括第二数据即第二业务的数据,可以理解为,第一信息主要是用于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的,而第二数据搭载在第一信息上进行发送。
继续以第一信息是PDU为例,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于SDU中,第二业务的数据承载于包头中的ACK字段、保留字段中,或者,还可以携带于PDU中的其它字段,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当既需要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可以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时,发送端接收到来自高层中第二协议栈的第二业务的数据,并接收到来自高层中第一协议栈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时,将第一业务的数据作为SDU,在SDU之前添加包头生成PDU,包头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然后在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传输资源上将所述PDU发送出去。也就是说,PDU的SDU中承载的是第一业务的数据,PDU的包头中携带第二业务的数据。这种方式通过一个指令就可以发送两种业务的数据,节省信令开销。
也就是说,方式二中第一信息中既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所以,第一装置可以指示接收端即第二装置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和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第一信息中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和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业务的标识和第二业务的标识。
或者,第一信息中也可以不携带指示信息。比如,当第一信息中不携带指示信息时,默认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和第二业务的数据。或者,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从第一信息的其它字段中解析是否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无需通过指示信息来指示。
比如,以第一信息中的RFU字段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为例,请参见下表1,为RFU字段中不同参数的含义。
表1
Figure BDA0003344629060000211
Figure BDA0003344629060000221
那么,当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信息,解析出第一信息的RFU字段中是000时,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不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当解析出第一信息的RFU字段不是000时,确定RFU字段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
因此,对于一些场景,比如,当前第一逻辑信道被第一业务的数据占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第二业务的数据需要发送,使用方式一的信道抢占方式和方式二的数据搭载方式可以及时的通过第一逻辑信道将第二业务的数据发送出去,降低传输时延。因此,S302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确定第二业务满足条件。即,在确定第二业务满足条件之后,可以使用上述信道抢占方式或数据搭载方式发送第二业务的数据,否则,第二业务的数据需要排队等待(比如,当前正在占用第一逻辑信道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第二业务的数据需要排队等待)。
其中,确定第二业务满足条件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1)确定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第一业务的优先级。
(2)确定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
(3)确定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
(4)确定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第一业务的业务。
S303,第二装置获取第二数据。
可选的,在S303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第二装置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信息中携带指示信息,第二装置根据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其中,指示信息是第二业务的标识时,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二装置确定第一信息中是否携带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哪种业务的数据。比如,如果携带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否则,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或者,如果不携带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否则,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二装置解析第一信息中的其它字段(比如包头)中是否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比如,继续以上述表1为例,解析出第一信息的RFU字段中是000时,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不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当解析出第一信息的RFU字段不是000时,确定RFU字段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
可选的,第二装置获取第二数据可以是指,第二装置从第一信息中解析出第二数据之后,将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协议栈,第二协议栈对应第二业务。举例来说,以图2A为例,第一装置(例如耳机)向第二装置(例如手机)发送的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例如暂停指令),第二装置接收到所述信息之后,将第二业务的数据(例如暂停指令)发送至第二装置中的第二协议栈(例如AVCTP协议对应的协议栈)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装置在将所述第二数据递交到第二协议栈之前,可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然后处理后的数据递交到第二协议栈。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通信系统中,单个逻辑信道对应一种业务。比如,逻辑信道1对应业务1,所以,接收端在逻辑信道1上接收信息,确定信息中包括业务1的数据,那么只需要将业务1的数据交给与业务1对应的协议栈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以接收端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到的信息中可能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也可能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因此,接收端需要做进一步的判断,确定信息携带哪种业务的数据,比如,确定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时,将第二业务的数据发送至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栈,确定信息中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时,将第一业务的数据发送至第一业务对应的第一协议栈。
下面以一个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该示例可以理解为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建立短距离通信连接之后,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中不同协议层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
请参见图5,第一装置中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同样,第二装置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里的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可以认为是一种逻辑划分,整体上分为上层、中层和底层三个大层。不同的通信技术或者通信模型,可以有更具体和下位的层次划分,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对应开放系统互联网参考模型(open systeminterconnect,OSI)的层3到层7中的至少一层。其中层3为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进行路由选择,从而确定两节点之间的路径。可选的,网络层还可以进行流量控制;层4为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为会话层提供网络线路,即传输通路;层5为会话层(sessionlayer):负责两节点之间会话建立、维持和终止;层6为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对数据进行编码或解码,从而将数据转换为兼容或适合传输的格式;可选的,表示层可以进行数据的解密与加密;层7为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负责为应用程序(也称为应用或用户)提供服务;
比如,以蓝牙协议为例,蓝牙协议中的AVCTP协议和AVDTP实现数据传输层功能,因此属于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假设第一协议栈对应的协议是AVCTP协议,第二协议栈对应的协议是AVDTP协议。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产生的数据经过下层发送。
数据链路层:保障在物理链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数据或指令被封装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可选的,数据链路层还包括访问控制、资源管理、数据分段、级联、纠错等功能。比如,以蓝牙协议为例,数据链路层可以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L2CAP)层和逻辑(logical layer,LL)层。其中,L2CAP负责进行数据封装、分段、逻辑信道管理等功能;LL层负责进行资源管理和分配。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一般的,物理层进行信道编码或解码,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目前的通信系统中,各层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为:当第一装置中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一协议栈产生业务1的数据时,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将业务1的数据发送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确定第一协议栈对应逻辑信道1,那么应用层在逻辑信道1对应的传输资源1向第二装置发送业务1的数据。对应的,当第二装置中的物理层接收到信息时,发送至第二装置中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确定逻辑信道1,而且由于逻辑信道与业务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且逻辑信道1对应业务1,所以可确定接收的信息中包括业务1的数据,所以数据链路层将业务1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一协议栈处理。
当第一装置中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二协议栈产生业务2的数据时,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将业务2的数据发送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确定第二协议栈对应逻辑信道2,那么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在逻辑信道2对应的传输资源2向第二装置发送业务2的数据。对应的,当第二装置中的物理层接收到信息时,发送至第二装置中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确定逻辑信道2,而且由于逻辑信道2对应业务2,所以可确定接收的信息中包括业务2的数据,所以数据链路层将业务2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二协议栈处理。
可选的,数据链路层确定逻辑信道,可以是基于逻辑信道标识来确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层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请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的流程包括:
S601,第一装置中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第一协议栈向数据链路层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
比如,第一协议栈是AVDTP协议对应的协议栈,第一业务的数据可以是音视频数据。
S602,第一装置中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第二协议栈向数据链路层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
比如,第二协议栈是AVCTP协议对应的协议栈,第二业务的数据可以是音视频控制信息。
S603,第一装置中数据链路层根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生成第一信息。
比如,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中包括第一数据,其它字段中包括第二数据,或者,负载字段中包括第二数据,其它字段中包括第一数据。关于负载字段、其它字段请参见前文介绍。
层与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原则可以是本层的PDU可作为下一层的SDU生成下一层的PDU。简单来说,假设高层比如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对本层产生的数据处理生成本层的PDU,并将PDU发送至下一层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将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发送的PDU作为本层的SDU生成本层的PDU,即数据链路层生成的PDU中的SDU是网络传输层发送的PDU。
需要说明的,由于底层传输资源可能较小,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段以适配底层传输资源大小,因此,高层PDU可能会进行必要的切分,分割成若干个数据分段,则此时单个数据链路层PDU可能只包含所述数据分段中的一个数据分段。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提供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如果使用信道抢占的方式(以第二业务的数据即第二数据抢占第一逻辑信道为例),具体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对第二数据处理生成PDU2,对第一数据处理生成PDU1,并将PDU2和PDU1发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中包括第一逻辑信道。若采用第二数据抢占第一逻辑信道的方式,那么,数据链路层可以将第二数据对应的PDU2作为本层的SDU生成第一PDU(即第一信息),即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不包括第一数据,即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不包括第一业务的数据。可选的,数据链路层还可以在第一PDU的包头中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PDU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业务的标识,比如,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栈的协议栈指示信息,或,第二业务对应的第二协议的协议指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逻辑信道被第二数据抢占,第一数据可以在第二数据发送完毕之后,等待下一次的发送机会发送。
如果使用数据搭载的方式(以第二业务的数据即第二数据搭载在第一信息上发送为例),具体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对第二数据处理生成PDU2,对第一数据处理生成PDU1,并将PDU2和PDU1发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中包括第一逻辑信道。若使用数据搭载方式,数据链路层将PDU1作为SDU生产第一PDU(即第一信息),然后在第一PDU的包头中携带PDU2。可以理解为,第一逻辑信道主要用于发送第一业务的数据,当有第二业务的数据需要发送时,在第一信息中搭载了第二业务的数据。这种方式中,第一信息中可以携带或不携带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的指示信息。如果不携带指示信息,接收端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可以解析第一信息中的包头中是否携带第二业务的数据即可。
S604,第一装置中物理层在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逻辑资源上发送第一信息。
所述传输资源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或时频资源。其中,时频资源包括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S605,第二装置中物理层接收第一信息。
可选的,第二装置中物理层在第一传输资源上接收第一信息。
S606,第二装置中物理层将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发送给数据链路层。
S607,第二装置中数据链路层确定第一信息中第二业务的数据。
其中,第二装置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哪种业务的数据的方式请参见前文介绍。
比如,第二装置判断第一信息中是否携带指示信息,如果携带指示信息且指示信息能够指示第一信息中携带第二业务的数据,那么确定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或者,第二装置解析第一信息的其它字段比如包头,判断是否具有第二业务的数据。
如果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业务的数据,可以将解析出的第二业务数据发送至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二协议栈处理即S609。或者,也可以将解析出的第二数据经过封装之后发送给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二协议栈处理。
如果发送端使用的是信道抢占的方式,那么数据链路层解析出负载字段中的第二数据,发送至第二协议栈之后,不需要向第一协议栈发送数据。
如果发送端使用的是数据搭载方式,那么数据链路层可以从第一信息的包头中解析出第二数据并发送至第二协议栈,即S609;还可以从第一信息中负载字段中解析出第一数据并发送至第一协议栈处理,即S608。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装置在将所述第二数据递交到第二协议栈之前,可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然后处理后的数据递交到第二协议栈。
S608,第二装置中的数据链路层将第一数据发送给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一协议栈。
S609,第二装置中的数据链路层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的第二协议栈。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因此,上文中的内容均可以用于后续实施例中,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700的结构框图。示例性地,通信装置700例如为上述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通信装置700包括处理单元710,通信单元720。
一种示例,通信装置700为上述第一装置,或,能够支持第一装置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
处理单元710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所执行的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720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所执行的全部收发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其中,通信单元720可以是一个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既能完成发送操作也能完成接收操作,例如通信单元720是通信装置700所包括的模块,则通信单元720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所执行的全部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例如,在执行发送操作时,可以认为通信单元720是发送模块,而在执行接收操作时,可以认为通信单元720是接收模块;或者,通信单元720也可以是两个功能模块的统称,这两个功能模块分别为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完成发送操作,例如通信单元720是通信装置所包括的模块,则发送模块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所执行的全部发送操作,接收模块用于完成接收操作,例如通信单元720是第一装置所包括的模块,则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一装置所执行的全部接收操作。
例如,处理单元710,用于配置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通信单元720,用于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一种示例,通信装置700为上述第二装置,或,能够支持第二装置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
处理单元710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二装置所执行的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720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二装置所执行的全部收发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其中,通信单元720可以是一个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既能完成发送操作也能完成接收操作,例如通信单元720是第二装置所包括的模块,则通信单元720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二装置所执行的全部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例如,在执行发送操作时,可以认为通信单元720是发送模块,而在执行接收操作时,可以认为通信单元720是接收模块;或者,通信单元720也可以是两个功能模块的统称,这两个功能模块分别为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发送模块用于完成发送操作,例如通信单元720是第二装置所包括的模块,则发送模块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二装置所执行的全部发送操作,接收模块用于完成接收操作,例如通信单元720是第二装置所包括的模块,则接收模块可以用于执行图3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第二装置所执行的全部接收操作。
例如,通信单元720,用于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处理单元71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图7中的各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固件或其结合实现。所述软件或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程序指令或代码,并可以被硬件处理器所执行。所述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各类集成电路,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800的硬件示意图。通信装置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和通信接口803。通信接口803,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通信装置800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803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803为收发器时,收发器可以包括独立的接收器、独立的发射器;也可以集成收发功能的收发器、或者接口电路等。
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8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性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801可以和存储器802协同操作,处理器801可以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80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801中。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通信接口803之间的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8中以存储器802、处理器801以及通信接口803之间通过通信总线804连接,总线在图8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示意性说明,并不作为限定。所述总线可以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了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等。
在一种示例中,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上述图3或图6所示流程中第一装置执行的步骤,通信装置800可以是第一装置,或者第一装置内的芯片或电路。通信接口803,用于执行上文实施例中第一装置的收发操作。处理器801,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装置的处理相关操作。
例如,处理器801,用于配置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通信接口803,用于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在一种示例中,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上述图3或图6所示流程中第二装置执行的步骤,通信装置800可以是第二装置,或者第二装置内的芯片或电路。通信接口803,用于执行上文实施例中第二装置侧收发的相关操作。处理器801,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装置侧的处理相关操作。
例如,通信接口803,用于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处理器801,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800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内的部分组件(比如芯片)。所述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等。其中,智能移动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智能家居设备比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电视机、音箱等等。智能汽车穿戴设备比如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服饰或鞋子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在没有超过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另外,所描述装置和方法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不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结合或集成。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子、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
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与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或者,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字段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确认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置第一逻辑信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配置协商请求,所述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协商在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其中,所述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包含协议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接收所述第二装置的配置协商响应,所述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允许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为流媒体业务,所述第二业务为远程控制所述流媒体业务的播放进程的业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是音频和/或视频业务时,所述播放进程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停止、播放、快进、快退、切换到上一个节目、或者切换到下一个节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第一业务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中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是所述数据链路层中的第一逻辑信道;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数据链路层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第一协议栈的第一业务的数据,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第二协议栈的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所述数据链路层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并传递给所述物理层,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信息的包头中包含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对应所述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确认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中包含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所述物理层在与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的第一物理传输资源上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装置。
11.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与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发送所述第二数据至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或者,所述第一协议栈用于音视频传输控制,所述第二协议栈用于音视频数据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字段为所述第一信息中的确认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配置协商请求,所述配置协商请求用于请求协商在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其中,所述配置协商请求消息中包含协议指示信息,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向所述第一装置发送配置协商响应,所述配置协商响应用于指示允许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为流媒体业务,所述第二业务为远程控制所述流媒体业务的播放进程的业务。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是音频和/或视频业务时,所述播放进程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停止、播放、快进、快退、切换到上一个节目、以及切换到下一个节目。
20.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业务的优先级不低于所述第一业务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时延敏感类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为可采用抢占传输模式的业务;或者,
所述第二业务是用于远程控制所述第一业务的业务。
21.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中包括网络、传输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物理层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并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数据链路层;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一信息的包头中包含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与所述第二业务对应;所述第一信息的负载字段、确认ACK字段、保留字段或者其它自定义字段中包含所述第二数据;
所送数据链路层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网络、传输与应用层中所述第二协议栈。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配置第一逻辑信道,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
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上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与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
23.根据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数据,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控制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在第一逻辑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逻辑信道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所述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一业务不同于所述第二业务;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一协议栈;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来自第二协议栈;所述第一协议栈与所述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含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的负载字段,所述第二数据承载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负载字段以外的其它字段。
26.根据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数据,所述第二业务的数据包括音视频控制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中还包括信道标识信息和/或协议指示信息,所述信道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所述协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协议栈所支持的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对应所述第二业务。
2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第一装置;以及,
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第二装置。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03273.XA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138414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2484 WO2022198463A1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1441A CN113841441A (zh) 2021-12-24
CN113841441B true CN113841441B (zh) 2022-11-18

Family

ID=78971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3273.XA Active CN113841441B (zh) 2021-03-23 2021-03-23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1441B (zh)
WO (1) WO202219846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007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
CN103782569A (zh) * 2013-07-15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4081856A (zh) * 2013-01-25 2014-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ue及基站
CN108260210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无线接入设备
CN110140398A (zh) * 2016-12-30 2019-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7427B1 (en) * 2008-08-18 2012-01-31 Qualcomm Athero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haring in a common communication medium
EP3541036B1 (en) * 2016-11-09 2022-10-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pdu)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632791B (zh) * 2017-03-23 2021-06-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主设备及业务配置方法
CN108738156B (zh) * 2017-04-21 2021-09-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业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05035B (zh) * 2018-05-16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通信系统
CN111683357B (zh) * 2020-05-25 2023-06-30 杭州寰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低功耗蓝牙传输音频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2007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
CN104081856A (zh) * 2013-01-25 2014-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分配方法、ue及基站
CN103782569A (zh) * 2013-07-15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8260210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无线接入设备
CN110140398A (zh) * 2016-12-30 2019-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1441A (zh) 2021-12-24
WO2022198463A1 (zh) 2022-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9255B (zh) 通信装置和终端装置
CN11322871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21487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8633040A (zh)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2205630A1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3831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041078A (zh) 一种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072333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1901729A (zh) Tws耳机通信方法及系统、tws耳机
WO2019128860A1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JP2023537105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202122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20230058724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3841441B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装置
CN11393898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57733A1 (zh) 一种网络共享场景下的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3006493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6155875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134763A1 (zh) 一种恢复传输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93729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15309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4674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81095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8560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036052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