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827231B -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7231B
CN113827231B CN202111417361.2A CN202111417361A CN113827231B CN 113827231 B CN113827231 B CN 113827231B CN 202111417361 A CN202111417361 A CN 202111417361A CN 113827231 B CN113827231 B CN 113827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elastic
housing
shell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73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7231A (zh
Inventor
刘文杰
郝轩
傅向阳
裘丹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Lifescie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Lifescie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Lifescie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Lifescie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73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7231B/zh
Priority to CN202210216651.9A priority patent/CN1161725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7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7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riority to EP22897008.3A priority patent/EP4437952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1737 priority patent/WO20230929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7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7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or pH-value ;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or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03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or pH-value ;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or cerebral tissue invasive, e.g. introduced into the body by a catheter or needle or using implanted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or pH-value ;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or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or pH-value ;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or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4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mounted on an invasive dev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助针器包括第一壳体和进针组件;进针组件包括针保持器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远端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连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安装座包括多个弹性卡爪;第一壳体包括抱紧件和按压部,在进针组件靠近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抱紧件能够套设在弹性卡爪的外部以抱紧弹性卡爪;在触发按压部后,进针组件朝向靠近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方向移动,以将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直至抱紧件能够与弹性卡爪相分离,第一弹性件使得针保持器瞬间自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更加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对糖尿病目标对象而言,测量血糖浓度值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测量方法是采集指尖血,使用指血血糖浓度仪来测量血糖浓度值。但是这种测试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测量目标对象在某个单点时刻的血糖浓度值,不能连续的监测血糖浓度水平。针对这个缺陷,CGM(连续血糖浓度监测)应运而生。
CGM的原理是通过葡萄糖感应器来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的反映血糖浓度水平的一种监测技术,可以连续的提供全天的血糖浓度信息,了解血糖浓度波动的趋势,给医生对目标对象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非常有效的判断依据。
现有的CGM产品结构都颇为复杂,造价成本高,用户使用步骤繁琐,对用户而言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助针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所述助针器包括第一壳体和进针组件,所述进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并且用于承载包括所述传感器的感应器组件;所述进针组件包括针保持器和第二壳体,所述针保持器用于固定植入针,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端设有用于可释放地容纳所述针保持器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用于与所述感应器组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有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针保持器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多个弹性卡爪,多个所述弹性卡爪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针保持器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抱紧件和按压部,所述抱紧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抱紧件能够套设在所述弹性卡爪的外部以抱紧所述弹性卡爪;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后,所述进针组件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方向移动,以将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直至所述抱紧件能够与所述弹性卡爪相分离,以使得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分离,进而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针保持器瞬间自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
可选的,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使得所述针保持器能够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针保持器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释放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座还包括基座,所述多个弹性卡爪沿所述基座的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延伸设置,所述基座以及所述弹性卡爪之间能够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的远端相抵接,以将所述针保持器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相分离,以使得所述针保持器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释放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前,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后,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壳体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所在位置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端设有若干搭接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搭接件相配合的搭接台,所述搭接台靠近所述按压部所在位置;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前,所述搭接件搭接在所述搭接台上;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后,所述搭接件能够脱离所述搭接台。
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和远端的滑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的近端设有限位件。
可选的,所述按压部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的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沿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主体部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主体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主体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悬臂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配合的安装柱。
可选的,所述针保持器包括固定座以及多个沿所述固定座的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延伸设置的导向柱,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导向柱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固定座的近端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连接部,所述植入针的远端设有若干第一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可选的,所述植入针的远端设有若干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沿所述植入针的轴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悬臂的远端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凸棱、凸点、凹坑或咬花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疗装置,包括感应器组件和上文所述的助针器,所述感应器组件包括相连的传感器和发射器,当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后,所述发射器能够接收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出去。
可选的,所述感应器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射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设有用于可释放地容纳所述底座的第二安装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式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外周上设有若干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近端沿其周向设有向外延伸的用于接触目标对象皮肤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上设有胶贴。
可选的,所述医疗装置还包括保护罩,所述感应器组件和所述进针组件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保护罩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保护罩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所述保护罩的远端设有与所述胶贴相配合的离型膜。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植入针穿过的通孔,所述传感器的近端设有引脚,所述引脚穿出至所述通孔的外部,所述植入针沿其轴向设有用于包裹住所述引脚的沟槽。
可选的,所述感应器组件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助针器的植入针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弹性接触开关,当所述针保持器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时,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针保持器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释放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的位置时,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的,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导电件,两所述导电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所述植入针包括相连的针柄和针体,所述针柄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当所述针保持器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时,其中一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针柄的一侧相抵接,另一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针柄的另一侧相抵接,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针保持器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释放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的位置时,两所述导电件能够相互接触,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的,具有弹性的所述导电件包括连接板、伸缩件和接触端子,所述伸缩件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伸缩件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相连,在所述伸缩件的作用下,所述接触端子能够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位置移动直至与另一个导电件相接触,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导通。
可选的,所述伸缩件包括中空的套管和设置于所述套管内的第三弹性件,所述套管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套管相连,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端子相连。
可选的,所述伸缩件和所述接触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伸缩件为一倾斜设置的弹片,所述接触端子为所述伸缩件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弯曲形成。
可选的,所述医疗装置还包括灭菌盒,所述感应器组件和所述助针器经灭菌处理并安装于所述灭菌盒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包括第一壳体和进针组件,所述进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并且用于承载包括所述传感器的感应器组件;所述进针组件包括针保持器和第二壳体,所述针保持器用于固定植入针,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端设有用于可释放地容纳所述针保持器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用于与所述感应器组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有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针保持器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多个弹性卡爪,多个所述弹性卡爪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针保持器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抱紧件和按压部,所述抱紧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抱紧件能够套设在所述弹性卡爪的外部以抱紧所述弹性卡爪;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后,所述进针组件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方向移动,以将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直至所述抱紧件能够与所述弹性卡爪相分离,以使得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分离,进而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针保持器瞬间自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由此,通过触发所述按压部,可以使得所述进针组件能够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的位置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的位置,从而可以将携带有传感器的感应器组件运送至目标对象的皮肤表面,并将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以检测目标对象的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等参数。由于所述针保持器是可释放地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的,由此,当将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后,所述抱紧件能与所述弹性卡爪相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分离开来,进而使得所述针保持器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的作用下,瞬间自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从而使得植入针能够跟随所述针保持器瞬间回弹至所述第一壳体内,有效避免了尖锐的植入针误伤操作者或其它人员。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更加便于操作。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医疗装置包括上文所述的助针器,由此,其具有上文所述的医疗装置的所有优点,故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助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医疗装置在触发按压部前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助针器在完成回针动作后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回针前的进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助针器在完成回针动作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按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针保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植入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壳体与感应器组件相互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器组件与植入针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接触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接触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接触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医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医疗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医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的医疗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第一壳体-100;凸棱-110;抱紧件-120;搭接台-130;滑轨-140;限位件-141;第一安装孔-150;安装柱-160;按压部-200;主体部-210;第一悬臂-220;第二安装孔-221;楞条-211;针保持器-300;植入针-310;第一卡接部-311;第二悬臂-312;沟槽-313;针柄-314;针体-315;固定座-320;连接部-321;第一卡槽-3211;导向柱-330;第二容置空间-340;第二壳体-400;第一安装座-410;基座-411;弹性卡爪-412;第一容置空间-413;搭接件-420;斜面-421;滑槽-430;第二安装座-440;第二卡接部-441;第一弹性件-500;第二弹性件-600;感应器组件-700;传感器-710;导电元件-711;引脚-712;发射器-720;底座-730;第二卡槽-731;通孔-732;电路板-740;接触面-750;弹性接触开关-760;导电件-761,761a,761b,761c,761d;连接板-7611,7611b;第一板体-76111;第二板体-76112;伸缩件-7612,7612b;套管-76121;第三弹性件-76122;接触端子-7613,7613b;保护罩-800;保护座-810;灭菌盒-900,盒体-910;盒盖-9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2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与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以及,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另外,如果本文所述的方法包括一系列步骤,且本文所呈现的这些步骤的顺序并非必须是可执行这些步骤的唯一顺序,且一些所述的步骤可被省略和/或一些本文未描述的其他步骤可被添加到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若干”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多个”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宽度”、“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底”、“ 内”、“ 外”、“ 轴向”、“ 径向”、“ 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和“ 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和“ 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助针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文是以所述助针器用于植入血糖浓度检测的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助针器还可用于植入用于检测除血糖浓度以外的其它参数的传感器,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称的远端是指远离目标对象的皮肤的一端,所称的近端是指靠近目标对象的皮肤的一端。
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图1所示的医疗装置在触发按压部前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医疗装置包括助针器和感应器组件700,所述感应器组件700包括相连的传感器710(参见图11)和发射器720(参见图11),所述助针器用于将所述传感器710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所述发射器720接收所述传感器710的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一终端设备(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接收器,所述发射器720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例如WiFi、蓝牙、NFC或RFID等。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助针器包括第一壳体100和进针组件,所述进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部并且用于承载所述感应器组件700;所述第一壳体100上设有若干按压部200,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后,所述进针组件能够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以将所述传感器710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由此,通过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可以使得所述进针组件能够从远端(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从而可以将携带有传感器710的感应器组件700运送至目标对象的皮肤表面,并将所述传感器710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以检测目标对象的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等参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凸棱、凸点、凹坑或咬花中的一种或几种。由此,如图1所示,通过在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凸棱110,所述凸棱沿所述第一壳体周向设置,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更加便于使用。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其中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助针器在完成回针动作后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进针组件包括针保持器300和第二壳体400,所述针保持器300用于固定植入针310,所述第二壳体400的远端设有用于可释放地容纳所述针保持器300的第一安装座410,所述第二壳体400的近端用于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可拆卸式连接,当将所述传感器710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后,所述针保持器300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由于,所述针保持器300是可释放地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的,由此,当将所述传感器710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后,所述针保持器300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从而使得植入针310能够跟随所述针保持器300瞬间回弹至所述第一壳体100内,有效避免了尖锐的植入针310误伤操作者或其它人员。此外,由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是与所述第二壳体400可拆卸式连接的,由此当完成回针动作后,可以更加便于移除所述助针器,而使得所述感应器组件700能够滞留在目标对象皮肤上,以实现血糖浓度等参数的持续监测。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更加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500,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远端与所述针保持器300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近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的近端相连,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第一弹性件500处于压缩状态,以使得所述针保持器300能够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作用下,所述针保持器300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由此,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后(即所述传感器710被植入目标对象的皮下后),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回弹力,可以驱动所述针保持器300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出来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的位置,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移除助针器过程中和完成移除助阵器后,尖锐的植入针310误伤操作者或其它人员,提高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500优选为弹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500围绕所述植入针310设置,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植入针310的近端穿出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由此,通过采用弹簧作为所述第一弹性件500,可以进一步简化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的整体结构,有效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第一弹性件500还可以为除弹簧以外的其它弹性元件,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至图4,其中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回针前的进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包括中空的基座411以及多个(例如三个)沿所述基座411的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延伸设置的弹性卡爪412,所述基座411以及所述弹性卡爪412之间能够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针保持器300和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第一容置空间413,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弹性卡爪412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300的远端相抵接,以将所述针保持器300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13内,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作用下,所述弹性卡爪412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300相分离,以使得所述针保持器300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座410也可以不包括基座411而仅包括多个弹性卡爪412,此时,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13由所述多个弹性卡爪412围成。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回弹力大于所述多个弹性卡爪412的变形力,由此,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前(即将所述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的皮下之前),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弹性卡爪412对所述针保持器300的下压力能够与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回弹力达到平衡,从而使得所述针保持器300能够被牢牢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后(即将所述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的皮下之后),由于外力消失,在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所述针保持器300能够脱离所述弹性卡爪412的束缚,进而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出来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文是以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包括三个弹性卡爪412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座410也可以包括两个、四个或更多个弹性卡爪412,甚至也可以是能够向四周回复形变的弹性臂,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且中空的抱紧件120,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抱紧件120能够套设在所述弹性卡爪412的外部以抱紧所述弹性卡爪412,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后,所述抱紧件120能够与所述弹性卡爪412相分离,以使得所述弹性卡爪412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300相分离,进而所述第一弹性件500使得所述针保持器300瞬间自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由于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前(即将所述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的皮下之前),所述抱紧件120能够套设在所述弹性卡爪412的外部,从而能够紧紧地束缚住所述弹性卡爪412,防止其发生变形,进而使得所述弹性卡爪412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300相抵接,以将所述针保持器300容纳在在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而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位置之后(即将所述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的皮下之后),由于所述弹性卡爪412的远端移动至脱离所述抱紧件120,从而所述弹性卡爪412不再受到所述抱紧件120的束缚,又由于此时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回弹力是大于所述多个弹性卡爪412的变形力的,由此,在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所述弹性卡爪412能够向外发生弯曲或弹射,从而可以使得所述针保持器300能够脱离所述弹性卡爪412的束缚,以释放所述针保持器300。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弹性件600,所述第二弹性件600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600的近端与所述第二壳体400相连,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前,所述第二弹性件600处于压缩状态,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后,在所述第二弹性件600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壳体400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所在位置移动。由于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前,所述第二弹性件600处于压缩状态,由此,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后,在所述第二弹性件60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壳体400能够更加平稳地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移动,进一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能够平稳、准确地将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的皮下,提高了本发明提供的医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弹性件600为一弹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600围绕所述抱紧件120和所述第一安装座410设置。由此,通过采用弹簧作为所述第二弹性件600,可以进一步简化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的整体结构,有效降低成本。此外,由于所述第二弹性件600是围绕所述抱紧件120和所述第一安装座410设置的,由此,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所述助针器的内部空间,进一步简化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的整体结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助针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有利于更加快速地将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皮下。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第二弹性件600还可以为除弹簧以外的其它弹性件,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二壳体400的远端设有若干搭接件420,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搭接件420相配合的搭接台130,所述搭接台130靠近所述按压部200所在位置,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前,所述搭接件420搭接在所述搭接台130上,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后,所述搭接件420能够脱离所述搭接台130。由于所述搭接台130靠近所述按压部200所在位置,由此,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部向内按压所述按压部200,以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后,向内运动的按压部200能够推动所述搭接件420从所述搭接台130上脱离,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壳体40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00进行相对运动,进而使得所述进针组件能够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以将所述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皮下。
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0上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按压部200,所述第二壳体400上设有一对搭接件420,所述搭接件420为弹性件,所述搭接件420与所述按压部200一一对应设置。由此,通过设置两组一一对应设置的按压部200和搭接件420,可以保证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前,所述进针组件能够牢牢地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00内。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文是以所述第一壳体100包括两个按压部200,所述第二壳体400上设置有两个搭接件420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00上也可以设置一个按压部200、三个按压部200或更多个按压部200,所述第二壳体400上对应设有一个搭接件420、三个搭接件420或更多个搭接件420,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搭接件420靠近所述按压部200的一侧设有斜面421。由此,此种设置,可以进一步方便将所述第二壳体400由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安入,便于装配组装。
优选地,请参考图4至图6,其中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助针器在完成回针动作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壳体100的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400的两侧分别设有沿所述第二壳体400的轴向延伸的滑槽430,且所述滑槽430贯通所述第二壳体400的近端和远端,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430相配合的滑轨140。由此,通过在所述第二壳体400的两侧设置滑槽430,在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上设置滑轨140,可以保证在触发所述按压部200后,所述滑槽430能够沿着所述滑轨140滑动,进而保证所述进针组件能够平稳地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从而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能够平稳、准确地将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的皮下,提高了本发明提供的医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滑轨140的近端设有限位件141。由此,当所述进针组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时,在所述限位件141的作用下,可以防止所述进针组件进一步下移而与所述第一壳体100相脱离,从而可以保证在完成回针动作后,更加便于将所述助针器从目标对象皮肤上撤除。此外,由于所述限位件141可以防止所述进针组件从所述第一壳体100中脱离出来,从而可以防止因所述第二壳体4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相脱离而暴露出植入针310,进一步减少了植入针310的误伤风险。
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其中图7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按压部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按压部200包括主体部210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10的两侧的第一悬臂220,所述第一悬臂220沿所述主体部210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悬臂2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壳体100上设有与所述主体部210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孔150,所述主体部21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50内,所述主体部210能够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50内往复移动。由此,通过所述第一悬臂220能够更加简便地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将所述按压部200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00上,有效防止在按压所述按压部200时,所述按压部200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0。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第一悬臂220具有一定的弹性,由此,操作者的手离开所述按压部200时,所述按压部200能够顺利恢复至初始形态。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悬臂220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悬臂220远离所述主体部210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孔221,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相配合的安装柱160。由于所述第一悬臂220呈弧形设置,由此可以更加便于在外力撤出时,所述按压部200能够顺利恢复至初始形态。此外,由于所述第一悬臂220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孔221,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上设有安装柱160,由此,可以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将所述第二安装孔221能够牢牢地套设在所述安装柱160上,以将所述按压部200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00上。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主体部210为中空结构,且所述主体部210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主体部21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设置的楞条211。由此,通过将所述主体部210设置为中空结构,可以减轻所述按压部200的重量,进一步降低成本。由于所述主体部210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壁的一侧设有开口,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更加便于所述搭接台130的设置。此外,由于所述主体部21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楞条211,由此,通过所述楞条211可以对所述主体部210起到加强作用,提高所述按压部200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8,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针保持器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针保持器300包括固定座320以及多个沿所述固定座320的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延伸设置的导向柱330,所述固定座320的近端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座320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连接部321,所述植入针310的远端设有若干(例如两个)第一卡接部311,所述连接部3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311相配合的第一卡槽3211。由此,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卡接部311卡入所述第一卡槽3211内,以更加简便地将所述植入针310固定在所述针保持器300内。此外,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固定座320和所述导向柱330之间还可以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第二容置空间340,由此,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所述助针器的内部体积,进一步简化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的整体结构,同时也更加便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00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文是以所述植入针310包括两个第一卡接部311,所述连接部321包括两个第一卡槽3211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针310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卡接部311、三个第一卡接部311或更多个第一卡接部311,所述连接部321上对应设有一个第一卡槽3211、三个第一卡槽3211或更多个第一卡槽3211,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9,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植入针3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植入针310的远端设有若干(例如两个)第二悬臂312,所述第二悬臂312沿所述植入针310的轴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311设于所述第二悬臂312的远端上。由于所述第二悬臂312具有一定的弹性,由此,通过设置第二悬臂312,并将所述第一卡接部311设于所述第二悬臂312上,可以更加便于将所述第一卡接部311卡入所述第一卡槽3211内,从而更加便于所述助针器的组装。
请继续参考图2、图10和图11,其中图10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应器组件700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应器组件700的剖视图。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感应器组件700还包括底座730、传感器710和发射器720,所述传感器710和所述发射器720安装于所述底座730上,所述第二壳体400的近端设有用于可释放地容纳所述底座730的第二安装座440,所述底座730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40可拆卸式连接。由此,通过将所述传感器710和所述发射器720集成于同一底座730上,可以简化所述感应器组件700的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本发明提供的医疗装置的整体结构。此外,由于所述第二壳体400上设有第二安装座440,由此,可以通过将所述底座73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40内,以将所述感应器组件700安装于所述助针器内。另外,由于所述底座730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40是可拆卸式连接的,由此可以更加便于在将所述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的皮下后,将所述助针器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相分离,以撤除所述助针器,而将所述感应器组件700滞留在目标对象皮肤上,从而进行血糖浓度等参数的持续监测。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上设有电路板740,所述传感器710和所述发射器720均与所述电路板740电连接。由此,通过所述电路板740,可以将传感器710检测到的数据传输至所述发射器720,以通过所述发射器720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至外部的终端设备。更具体地,所述传感器710上设有导电元件711,由此,通过所述导电元件711可以将所述传感器710与所述电路板740进行电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底座730上还设有电池,由此,通过所述电池可以为所述传感器710和所述发射器720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2,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壳体400与感应器组件700相互分离时的示意图(植入针未示出)。如图12所示,所述底座730的外周上设有若干第二卡槽731,所述第二安装座44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731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441。由此,当所述第二卡接部441卡入所述第二卡槽731时,所述感应器组件700能够稳固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400上,从而使得所述助针器能够在所述进针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移动的过程中,顺利将所述感应器组件700输送至目标对象的皮肤上,以将所述传感器710植入目标对象皮下;当通过外力,使得所述第二卡接部441脱离所述第二卡槽731时,能够顺利使得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与所述第二壳体400相分离,从而能够顺利撤除所述助针器,而将所述感应器组件700滞留在目标对象皮肤上,可见,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槽731和第二卡接部441,能够顺利实现所述助针器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底座730的近端沿其周向设有向外延伸的用于接触目标对象皮肤的接触面750,所述接触面750上设有胶贴。由此,通过在所述接触面750上设置胶贴,可以使得在将所述感应器组件700输送至靠近目标对象的皮肤处的位置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能够被牢固地粘贴在目标对象的皮肤上。在移除所述助针器时,由于所述胶贴对皮肤的粘贴力大于所述第二卡接部441对所述感应器组件700的保持力,从而使得在移除所述助针器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能够被滞留在目标对象的皮肤上。此外,由于所述接触面750是相对于所述底座730向外延伸设置的,由此可以有效增大所述接触面750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所述胶贴与目标对象皮肤之间的粘贴力。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其它任何的常见的方式将感应器组件700附接到目标对象的皮肤上。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9、图10、图13和图14,其中图1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感应器组件700与植入针310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剖视图。如图9、图10、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底座730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植入针310穿过的通孔732,所述传感器710的近端设有引脚712,所述引脚712穿出至所述通孔732,所述植入针310沿其轴向设有用于包裹住所述引脚712的沟槽313。由此,当所述进针组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时,在所述植入针310的作用下,所述引脚712的近端能够顺利被植入目标对象皮下,以进行血糖浓度等参数的采集。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3所示,所述通孔732内设有弹性接触开关760,当所述针保持器300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时,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针保持器300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的位置时,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导通状态。由此,通过设置弹性接触开关760,无需额外在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上设置开关按压部200,也无需进行软件操作控制,就能实现在完成回针动作后,感应器组件700自动开启传输信号的功能,避免在出厂储存过程中发生耗电,从而不仅可以进一步简化感应器组件700的结构,使得感应器组件700的尺寸更小,更加便于感应器组件700的佩戴,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减少操作步骤,更加便于操作和保证感应器组件7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请参考图15,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断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导电件761,两所述导电件761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所述植入针310包括相连的针柄314和针体315,所述针柄314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当所述针保持器300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时,其中一所述导电件761与所述针柄314的一侧相抵接,另一所述导电件761与所述针柄314的另一侧相抵接,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针保持器300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的位置时,两所述导电件761能够相互接触,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导通状态。由此,当所述针保持器300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时,由于两所述导电件761被绝缘的针柄314所隔开(具有弹性的导电件761处于压缩状态),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中的电路未被接通,发射器720和传感器710不能进行工作;当所述针保持器300从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释放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远端的位置时(即完成回针动作后),所述植入针310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中退出,从而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两所述导电件761能够相互接触,从而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导通状态,此时,所述引脚712的近端被顺利植入目标对象皮下,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中的电路被接通,所述发射器720和所述传感器710开始进行工作。
请继续参考图16,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件76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弹性的所述导电件761包括连接板7611、伸缩件7612和接触端子7613,所述伸缩件7612固定于所述连接板7611上,所述接触端子7613与所述伸缩件7612的远离所述连接板7611的一端相连,在所述伸缩件7612的作用下,所述接触端子7613能够朝远离所述连接板7611的方向移动。具体地,当所述植入针310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中退出后,在所述伸缩件7612的作用下,所述导电件761的接触端子7613能够朝远离所述连接板7611的方向移动,直至此到导电件761与另一个导电件761相接触,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导通。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所述伸缩件7612包括中空的套管76121和设置于所述套管76121内的第三弹性件76122,所述套管76121固定于所述连接板7611上,所述第三弹性件76122的一端与所述套管76121相连,所述第三弹性件76122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端子7613相连。当所述针保持器300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座410内时,所述第三弹性件76122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植入针310从所述感应器组件700中退出后,在所述第三弹性件76122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所述接触端子7613能够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板7611的位置移动。优选地,所述第三弹性件76122为弹簧,由此,通过采用弹簧作为第三弹性件76122,可以进一步简化所述感应器组件700的结构,有效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件7612也可以不包括套管76121而只包括第三弹性件76122,此时所述第三弹性件7612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761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接触端子7613相连,选用具有导电性能的第三弹性件76122即可实现接触端子7613与连接板7611间的电传导。
更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所述连接板7611包括相连的第一板体76111和第二板体76112,其中所述第一板体76111沿所述通孔732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板体76112沿所述通孔732的轴向设置,所述伸缩件7612安装于所述第二板体76112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76111的一侧上。由此,此种设置,可以更加便于所述导电件761的安装。
请继续参考图17,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包括导电件761a和导电件761b,其中所述导电件761a不具有弹性,即在完成回针动作后,所述导电件761a保持不动,所述导电件761b具有弹性,即在完成回针动作后,所述导电件761b能够靠近所述导电件761a,并与所述导电件761a相接触,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导通。具体地,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件761b包括连接板7611b、伸缩件7612b和接触端子7613b,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件761b与上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弹性的导电件761相比,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件7612b和所述接触端子7613b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伸缩件7612b为一倾斜设置的弹片,所述接触端子7613b为所述伸缩件7612b的远离所述连接板7611b的一端弯曲形成。由于所述伸缩件7612b和所述接触端子7613b为一体式结构,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所述感应器组件700的结构,有效降低成本。
请继续参考图18,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接触开关760处于导通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接触开关760包括导电件761c和导电件761d。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接触开关760与上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弹性接触开关760相比,其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件761c和导电件761d均具有弹性,且所述导电件761c和导电件761d的结构与上一实施方式中的导电件761b的结构类似,故再此不再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9和图20,其中图19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0示意性地给出了图19所示的医疗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医疗装置还包括保护罩800,所述感应器组件700和所述进针组件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所述保护罩800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保护罩800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由此,通过设置所述保护罩800,可以将所述感应器组件700和所述进针组件封闭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所述医疗装置之前,所述进针组件和所述感应器组件700被污染,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在拆除所述保护罩800之前,因误触发所述按压部200,而导致尖锐的植入针310误伤操作者或其它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拆除所述保护罩800之前,在所述保护罩800的作用下,按压所述按压部200时,将不会引起导致所述进针组件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的位置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的位置;只有将所述保护罩800取下,才能够通过按压所述按压部200,以使得所述进针组件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0的近端的位置,以将所述传感器710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可以采取卡接式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或者其它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实现所述保护罩800和所述第一壳体100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当所述感应器组件700的接触面750上设有胶贴时,胶贴的离型膜与所述保护罩800的远端相配合,该配合方式可以是通过双面胶实现,也可以是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实现。由此,通过所述离型膜,可以对所述胶贴起到保护作用,保证所述胶贴的有效性。在向外拉动所述保护罩800时,可以使得所述离型膜能够跟随所述保护罩800一起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离型膜能够与所述胶贴相分离。
更进一步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述保护罩800上设有与所述植入针310对应设置的保护座810。由此,当将所述保护罩800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内部时,包裹住所述引脚712的植入针310能够插入所述保护座810内,从而对所述植入针310和所述引脚712起到密封作用,有效防止尖锐的植入针310误伤操作者或者其他人员。
请继续参考图21和图22,其中图2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医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2示意性地给出了图21所示的医疗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去除盒盖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医疗装置还包括灭菌盒900,所述感应器组件700和所述助针器整体经灭菌处理并安装于所述灭菌盒内。由此,通过在所述第一壳体100的外部罩设所述灭菌盒900,可以使得所述医疗装置在使用前,所述进针组件、所述感应器组件700等部件能够处于无菌环境中,进一步防止所述进针组件、所述感应器组件700等部件被污染。具体地,如图21和图22所示,所述灭菌盒900包括盒体910和盖设于所述盒体910上的盒盖920,当将所述盒盖920打开(即将盒盖920去除)时,即可将位于所述盒体910内的助针器和感应器组件700取出,不需要再进行组装,即可执行相应操作,将所述传感器710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方便快捷,且极大的避免了经皮植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也可采取仅将感应器组件700的一部分(至少包括传感器710)与助针器进行组装,并安装在灭菌盒900内,完成经皮植入后,再将传感器710与感应器组件700的其他部分(如发射器720)组装,进行对目标对象的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等参数的检测,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包括第一壳体和进针组件,所述进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并且用于承载包括所述传感器的感应器组件;所述进针组件包括针保持器和第二壳体,所述针保持器用于固定植入针,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端设有用于可释放地容纳所述针保持器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用于与所述感应器组件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有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针保持器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多个弹性卡爪,多个所述弹性卡爪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针保持器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抱紧件和按压部,所述抱紧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抱紧件能够套设在所述弹性卡爪的外部以抱紧所述弹性卡爪;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后,所述进针组件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方向移动,以将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直至所述抱紧件能够与所述弹性卡爪相分离,以使得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分离,进而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针保持器瞬间自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由此,通过触发所述按压部,可以使得所述进针组件能够从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的位置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的位置,从而可以将携带有传感器的感应器组件运送至目标对象的皮肤表面,并将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以检测目标对象的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等参数。由于所述针保持器是可释放地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的,由此,当将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后,所述抱紧件能与所述弹性卡爪相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分离开来,进而使得所述针保持器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的作用下,瞬间自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从而使得植入针能够跟随所述针保持器瞬间回弹至所述第一壳体内,有效避免了尖锐的植入针误伤操作者或其它人员。综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助针器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更加便于操作。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医疗装置包括上文所述的助针器,由此,其具有上文所述的医疗装置的所有优点,故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2)

1.一种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针器包括第一壳体和进针组件,所述进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并且用于承载包括所述传感器的感应器组件;
所述进针组件包括针保持器和第二壳体,所述针保持器用于固定植入针,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端设有用于可释放地容纳所述针保持器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用于与所述感应器组件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有沿所述第一壳体轴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针保持器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近端相连;
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多个弹性卡爪,多个所述弹性卡爪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针保持器和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容置空间;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抱紧件和按压部,所述抱紧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抱紧件能够套设在所述弹性卡爪的外部以抱紧所述弹性卡爪;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后,所述进针组件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方向移动,以将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直至所述抱紧件能够与所述弹性卡爪相分离,以使得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分离,进而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针保持器瞬间自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使得所述针保持器能够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
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针保持器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释放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还包括基座,所述多个弹性卡爪沿所述基座的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延伸设置,所述基座以及所述弹性卡爪之间能够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前,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的远端相抵接,以将所述针保持器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在所述进针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位置之后,所述针保持器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弹性卡爪的远端能够与所述针保持器相分离,以使得所述针保持器能够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释放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所在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
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前,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后,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壳体能够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所在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远端设有若干搭接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搭接件相配合的搭接台,所述搭接台靠近所述按压部所在位置;
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前,所述搭接件搭接在所述搭接台上;
在触发所述按压部后,所述搭接件能够脱离所述搭接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和远端的滑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轨,所述滑轨的近端设有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的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沿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主体部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主体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主体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悬臂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配合的安装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保持器包括固定座以及多个沿所述固定座的轴向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延伸设置的导向柱,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导向柱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固定座的近端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连接部,所述植入针的远端设有若干第一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针的远端设有若干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沿所述植入针的轴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悬臂的远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结构;
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凸棱、凸点、凹坑或咬花中的一种或几种。
11.一种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器组件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助针器,所述感应器组件包括相连的传感器和发射器,当所述传感器经皮植入目标对象皮下后,所述发射器能够接收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出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发射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壳体的近端设有用于可释放地容纳所述底座的第二安装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式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周上设有若干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近端沿其周向设有向外延伸的用于接触目标对象皮肤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上设有胶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装置还包括保护罩,所述感应器组件和所述进针组件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保护罩合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保护罩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近端,所述保护罩的远端设有与所述胶贴相配合的离型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植入针穿过的通孔,所述传感器的近端设有引脚,所述引脚穿出至所述通孔,所述植入针沿其轴向设有用于包裹住所述引脚的沟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组件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助针器的植入针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弹性接触开关,当所述针保持器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时,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针保持器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释放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的位置时,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导电件,两所述导电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所述植入针包括相连的针柄和针体,所述针柄的材质为绝缘材料,当所述针保持器被容纳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时,其中一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针柄的一侧相抵接,另一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针柄的另一侧相抵接,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针保持器从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释放并移动至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的位置时,两所述导电件能够相互接触,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弹性的所述导电件包括连接板、伸缩件和接触端子,所述伸缩件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伸缩件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相连,在所述伸缩件的作用下,所述接触端子能够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位置移动直至与另一个导电件相接触,以使得所述弹性接触开关导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中空的套管和设置于所述套管内的第三弹性件,所述套管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套管相连,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接触端子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和所述接触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伸缩件为一倾斜设置的弹片,所述接触端子为所述伸缩件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弯曲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装置还包括灭菌盒,所述感应器组件和所述助针器经灭菌处理并安装于所述灭菌盒内。
CN202111417361.2A 2021-11-26 2021-11-26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Active CN113827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7361.2A CN113827231B (zh) 2021-11-26 2021-11-26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CN202210216651.9A CN116172549A (zh) 2021-11-26 2021-11-26 医疗装置
EP22897008.3A EP4437952A1 (en) 2021-11-26 2022-03-18 Sensor applicator for percutaneous implantation of sensor, and medical device
PCT/CN2022/081737 WO2023092907A1 (zh) 2021-11-26 2022-03-18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7361.2A CN113827231B (zh) 2021-11-26 2021-11-26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6651.9A Division CN116172549A (zh) 2021-11-26 2021-11-26 医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7231A CN113827231A (zh) 2021-12-24
CN113827231B true CN113827231B (zh) 2022-03-18

Family

ID=789714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7361.2A Active CN113827231B (zh) 2021-11-26 2021-11-26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CN202210216651.9A Pending CN116172549A (zh) 2021-11-26 2021-11-26 医疗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6651.9A Pending CN116172549A (zh) 2021-11-26 2021-11-26 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437952A1 (zh)
CN (2) CN113827231B (zh)
WO (1) WO2023092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7231B (zh) * 2021-11-26 2022-03-18 上海微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CN116195996A (zh) * 2021-11-30 2023-06-02 上海微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针组件、传感器底座组件及植入系统
CN114305405A (zh) * 2021-12-29 2022-04-12 上海微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皮下植入式医疗单元、医疗装置及辐照灭菌屏蔽装置
CN114431855B (zh) * 2022-01-20 2024-11-12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4699071B (zh) * 2022-06-06 2022-08-23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持续血糖监测器的施加器及血糖监测器
WO2024028507A1 (en) * 2022-08-05 2024-02-08 Unomedical A/S Inserter assembly and method
WO2024040787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深圳硅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医疗器械施加至宿主的施加装置
CN115399757B (zh) * 2022-10-31 2023-01-24 深圳刷新生物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的高可靠性植入装置
CN115998986B (zh) * 2022-11-30 2024-09-20 宁波睿爱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助针器
CN118216909A (zh) * 2022-12-12 2024-06-21 糖简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组件、含有该传感器组件的针盒及专用无痛敷贴器
CN115969371B (zh) * 2022-12-28 2024-09-24 江苏鱼跃凯立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持续血糖监测器植入装置
CN116616868A (zh) * 2023-03-02 2023-08-22 镜像生命(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下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71422A1 (en) * 2019-08-02 2021-02-03 Bionime Corporation Physiological signal monitoring device and sensor holder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8771B2 (en) * 2006-10-23 2017-10-17 Abbott Diabetes Care Inc. Variable speed sensor inser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WO2019195661A1 (en) * 2018-04-06 2019-10-10 Zense-Life Inc.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device
CN110279422A (zh) * 2019-04-30 2019-09-27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工具送针与退针机构和植入工具
CN109924952A (zh) * 2019-04-30 2019-06-25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工具推针结构和植入式传感器用植入工具
CN109938785B (zh) * 2019-04-30 2024-04-09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式传感器的植入工具
WO2020231405A1 (en) * 2019-05-14 2020-11-19 Sanvita Medical, Llc Subcutaneous analyte sensor applicator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
TWI699189B (zh) * 2019-05-29 2020-07-21 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感測裝置及生物感測裝置啟動方法
CN211884802U (zh) * 2019-07-30 2020-11-10 微泰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助针器
EP3771451A1 (en) * 2019-08-02 2021-02-03 Bionime Corporation A container for carrying sensor
CN110720930B (zh) * 2019-11-05 2023-06-27 微泰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助针器以及包括助针器的医疗系统
CN110811640B (zh) * 2019-12-03 2022-07-05 江西司托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植入式医疗装置的助推器和植入式医疗系统
CN212015601U (zh) * 2020-03-10 2020-11-27 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 植入式医疗装置的助推器和植入式医疗系统
CN112120709A (zh) * 2020-09-27 2020-12-25 微泰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血糖监测装置
CN112494038B (zh) * 2020-12-23 2024-10-11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植入工具
CN214595850U (zh) * 2020-12-23 2021-11-05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植入工具的退针机构及植入工具
CN113082362B (zh) * 2021-03-26 2022-09-20 普昂(杭州)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敷贴皮下软针及穿刺方法
CN113827231B (zh) * 2021-11-26 2022-03-18 上海微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71422A1 (en) * 2019-08-02 2021-02-03 Bionime Corporation Physiological signal monitoring device and sensor holder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2549A (zh) 2023-05-30
EP4437952A1 (en) 2024-10-02
CN113827231A (zh) 2021-12-24
WO2023092907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27231B (zh)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及医疗装置
CN110720930B (zh) 助针器以及包括助针器的医疗系统
CN211704640U (zh) 用于经皮植入传感器的助针器以及医疗系统
US20230046619A1 (en) Analyte sensor devices, connections, and methods
CN109938785B (zh) 一种植入式传感器的植入工具
JP2022180653A (ja) センサーモジュール、センサートランスミッタ組立体、及び、血糖測定器用センサーアプリケーター組立体
US8845530B2 (en) Resposable bio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sensing
CN103167827B (zh) Ecg手持测量仪
JP4065575B2 (ja) 経皮性センサのための挿入セット
JP5197566B2 (ja) 注射針の位置決定
CN216060518U (zh) 医疗设备及医疗辅助装置
CN113907752B (zh) 分析物检测装置的安装单元
CN115135242A (zh) 连续血糖测量装置
US8855736B2 (en) Safety transcutaneous electrode
CN113133253A (zh) 用于避免生理讯号传感器受潮的防潮组件
CN211066543U (zh) 一种植入工具推针结构和植入式传感器用植入工具
CN210009065U (zh) 一种植入式传感器的植入工具
CN210541657U (zh) 一种植入工具防二次利用结构和植入式传感器用植入工具
CN217525120U (zh) 一种微型传感器、含有该微型传感器的底座组件及专用推送装置
CN217525124U (zh) 一种微型传感器专用推送装置
CN108478212B (zh) 心电导联线
CN210541578U (zh) 一种新型动态血糖监测仪发射器和动态血糖监测仪
CN216907974U (zh) 助针器组件、动态血糖仪自动植入安装机构
CN115868974A (zh) 医疗设备及医疗辅助装置
KR102780469B1 (ko) 어플리케이터 및 어플리케이터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