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6118B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96118B CN113796118B CN201980095819.1A CN201980095819A CN113796118B CN 113796118 B CN113796118 B CN 113796118B CN 201980095819 A CN201980095819 A CN 201980095819A CN 113796118 B CN113796118 B CN 1137961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 node
- information
- terminal
- secondary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10110015027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rb-3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108091005487 SCARB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102100037118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1055444 Homo sapiens Mediator of RNA polymerase II transcription subunit 20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6165 Mediator of RNA polymerase II transcription subunit 20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7—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access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04W12/037—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of the control plane, e.g. signalling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0—Integrity
- H04W12/106—Packet or message integ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0—Integrity
- H04W12/108—Source integ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hand-off failure or rej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包括:终端确定切换失败后或者切换定时器超时,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切换失败信息和/或MCG失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由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并由所述目标主节点转发给原主节点,由所述原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R16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增强课题中支持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发生失败通过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的链路发送MCG失败信息给主节点(Master Node,MN),MN知道该失败信息之后,例如触发一个切换过程来规避MCG失败问题,从而避免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重建的触发。
然而,对于切换过程,会出现切换失败的情况,切换失败后也会触发RRC连接重建,导致业务中断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切换失败后或者切换定时器超时,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切换失败信息和/或MCG失败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由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并由所述目标主节点转发给原主节点,由所述原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确定切换失败后或者切换定时器超时,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切换失败信息和/或MCG失败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由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并由所述目标主节点转发给原主节点,由所述原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信息传输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终端在MR-DC场景下切换失败时,向目标辅节点上报相关的失败信息,从而可以避免触发RRC连接重建,进而避免了业务中断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N-DC整体组网架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N-DC的方案3A和方案3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承载类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N侧密钥衍生架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1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等。
可选地,终端12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可选地,5G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NR网络。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12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120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速率、延迟、高速移动性、能效的追求以及未来生活中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为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国际标准组织开始研发5G。5G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增强移动超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
一方面,eMBB仍然以用户获得多媒体内容、服务和数据为目标,其需求增长十分迅速。另一方面,由于eMBB可能部署在不同的场景中,例如室内,市区,农村等,其能力和需求的差别也比较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具体的部署场景详细分析。URLLC的典型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远程医疗操作(手术),交通安全保障等。mMTC的典型特点包括:高连接密度,小数据量,时延不敏感业务,模块的低成本和长使用寿命等。
在NR早期部署时,完整的NR覆盖很难获取,所以典型的网络覆盖是广域的LTE覆盖和NR的孤岛覆盖模式。而且大量的LTE部署在6GHz以下,可用于5G的6GHz以下频谱很少。所以NR必须研究6GHz以上的频谱应用,而高频段覆盖有限、信号衰落快。同时为了保护移动运营商前期在LTE投资,提出了LTE和NR之间紧密合作(tight interworking)的工作模式。
为了能够尽快实现5G网络部署和商业应用,3GPP在2017年12月底前首先完成第一个5G版本,即EN-DC(LTE-NR Dual Connectivity)。在EN-DC中,LTE基站(eNB)作为主节点(Master Node,MN),NR基站(gNB或en-gNB)作为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EN-DC的网络部署和组网架构如图2所示,其中,E-UTRAN代表接入网部分,EPC代表核心网部分,接入网部分由至少一个eNB(图2中示意出两个eNB)和至少一个en-gNB(图2中示意出两个en-gNB)组成,其中,eNB作为MN,en-gNB作为SN,MN和SN均连接到EPC。
EN-DC的场景包括图3所示的方案3A(Scenario 3A)和方案3(Scenario 3)。其中,Scenario 3A中LTE eNB作为MN,gNB作为SN,LTE eNB与EPC之间有控制面接口(S1-C)和用户面接口(S1-U),而gNB与EPC之间仅有用户面接口(S1-U),gNB的控制面信令需要通过LTEeNB转发给EPC。Scenario 3中LTE eNB作为MN,gNB作为SN,LTE eNB与EPC之间有控制面接口(S1-C)和用户面接口(S1-U),gNB的控制面信令和用户面消息均需要通过LTE eNB转发给EPC。
EN-DC相对于LTE DC来说,主要的关键技术点主要包括:控制面,用户面,安全,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系统广播接收以及无线资源管理(RadioResource Management,RRM)协调和UE能力协调等等。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控制面
控制面上,MN和SN侧均存在RRC实体,均可以生成RR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但是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RRC状态机且基于MN侧。
LTE中信令承载包括SRB0(信令无线承载0,Signaling Radio Bearer0),SRB,SRB2,EN-DC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支持SRB3。SRB3用于传输SN到UE之间的RRC信令,该信令承载的信令内容生成不需要和MN之间进行资源和UE能力的协商。同时为了提高SRB1和SRB2的可靠性,EN-DC中支持split SRB1和split SRB2,即MN产生的RRC消息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PDU在SN侧重复传输一份,保证其高可靠性。
用户面
在LTE DC中,用户面的承载类型包括主小区组承载(MCG bearer),辅小区组承载(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流承载(MCG split bearer)。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EN-DC提出了辅小区组分流承载(SCG split bearer)。MCG split bearer和SCGsplit bearer主要在于PDCP层功能不同和PDCP层密钥不同。
为了最小化MCG split bearer和SCG split bearer之间的变更,降低标准化、实现和测试的工作以及最小化市场产品特性的分化,提出了bearer harmonization的概念,即MCG split bearer和SCG split bearer统一为一个承载类型,即Split bearer,也就是哪种split形式对于UE来说是透明的,如图4所示。
不同的承载类型之间都可以进行相互转化。为了降低承载转化带来的影响,针对承载配置PDCP version类型规定:
表1
安全
EN-DC中,MN侧的密钥衍生和LTE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密钥衍生过程一样。针对SN侧的密钥以及参数输入如图5所示。在EN-DC中,网络侧针对每个承载配置KeNB或者S-KeNB一个密钥给该承载。
关于UE对于NR安全算法支持能力上报,为了降低对EPC的影响,网络侧通过LTE安全能力算法支持判断NR算法能力支持,例如NR algorithms(nea0/1/2/3and nia0/1/2/3)对应LTE algorithms(eea0/1/2/3and eia 0/1/2/3)。
无线链路监控
在EN-DC中,如果RLF发生在MCG侧,则触发UE发起RRC连接重建过程;如果RLF发生在SCG侧,则UE悬挂所有的SCG侧承载和SCG侧传输并向MN侧上报SCGFailureInformation。
在SCG失败期间,UE保持来自MN和SN侧的测量配置,并继续执行对应测量,如果可以的话。
系统广播信息接收
NR SN不需要广播系统广播信息,除了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定时信息。系统信息通过LTE eNB用专用信令提供给UE。UE需要至少从NR主辅小区(PSCell)上获取SCG的无线帧定时和SFN信息。
NR SCG的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变更可以通过专用信令,或者LTEMCG SRB者NR SCG SRB配置给UE。
NR Scell SI变更,网络侧先释放然后再添加相关的NR Scell,而是使用同一个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而且这个过程可以通过MCG SRB或者SCG SRB来完成。
在R15后期,将支持其他DC模式,即NE-DC,5GC-EN-DC,NR DC。对于EN-DC,接入网络连接的核心网是4G核心网(EPC),而其他DC模式连接的核心网是5G核心网(5GC)。MR-DC模式中,对于EN-DC架构,LTE eNB是MN,NR gNB是SN,MN和SN均连接EPC。对于NE-DC架构,NR gNB是MN,eLTE eNB是SN,MN和SN均连接下一代核心网。当然,MN和SN的类型可以相同,均为NRgNB,这两个NR gNB均连接下一代核心网。
在MR-DC中,UE配置了MR-DC可能会执行切换,在切换过程中SN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MR-DC切换可能会失败,失败后会触发RRC连接重建,目前R16 CA,DC增强课题中支持MCG发生失败通过SCG的链路发送MCG失败信息给网络侧(即MN),MN知道该失败信息之后,例如触发一个切换过程以规避MCG失败问题,从而避免了RRC连接重建的触发。因为RRC连接重建会带来业务中断以及数据丢失的问题。但是对于切换失败,因为UE接收到切换命令之后,会释放UE在原侧MN的上下文,建立切换目标节点的上下文,而且可能SN发生变更,所以无法通过原来的SN节点上报MCG失败信息给网络侧,为此,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以下技术方案。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一,如图6所示,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终端确定切换失败后或者切换定时器超时,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切换失败信息和/或MCG失败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由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并由所述目标主节点转发给原主节点,由所述原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车载终端等任意能够与网络进行通信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MR-DC场景,具体地,1)原主节点(S-MN)判决发起切换过程,向目标主节点(T-MN)发起切换请求。2)T-MN判决是否接收切换请求,并根据S-MN通知的测量结果判决目标辅节点(T-SN)的添加信息,并向T-SN发起SN添加请求。3)T-SN接收SN添加请求,并回复SN添加请求响应给T-MN。4)T-MN回复切换请求响应消息给S-MN。5)S-MN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而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以下步骤。
具体地,1)所述终端向所述目标主节点发起第一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过程未成功,则确定切换失败。2)所述终端向所述目标辅节点发起第二随机接入过程,且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过程成功。
通过上述步骤1)和步骤2)可以确定,终端接入目标辅节点成功,且接入目标主节点失败,终端可以与目标辅节点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确定切换失败后或者切换定时器超时,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切换失败信息和/或MCG失败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向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方式一:所述终端通过分流SRB1向目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一RRC信令中,所述第一RRC信令通过所述目标主节点侧的SRB1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方式二:所述终端通过SRB3向目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进一步,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二RRC信令中,所述第二RRC信令通过所述目标辅节点侧的SRB3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辅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所述第一信息的转发路径有如下两种:
路径一: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并由所述目标主节点转发给原主节点,由所述原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路径二: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由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对于路径二而言,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包括:
1)所述目标主节点确定切换的目标节点,将路径切换过程中使用的核心网分配的GTP(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TunnelingProtocol)隧道号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
2)所述目标主节点接收切换命令,并将所述切换命令转发给所述目标辅节点;
3)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以触发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目标节点;
这里,所述目标辅节点通过分流SRB1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或者,所述目标辅节点通过SRB3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4)所述目标节点根据所述GTP隧道号,向核心网发起路径切换过程。
上述方案中,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相同的节点,由于终端已经向所述目标辅节点发起过第二随机接入过程,因此,可以省略终端向所述目标辅节点的随机接入过程。或者,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不同的节点,这种情况下,所述终端需要向所述目标节点发起第三随机接入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失败类型;
原主节点侧的PCell(主小区,Primary 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原辅节点侧的PSCell(主辅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目标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目标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原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原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目标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目标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这里,失败类型例如是切换失败类型。
这里,小区信息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SRP、RSRQ、SINR、波束测量结果。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二,如图7所示,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S-MN判决发起切换过程,向T-MN发起切换请求。
2.T-MN判决是否接收切换请求,并根据S-MN通知的测量结果判决T-SN的添加信息,并向T-SN发起SN添加请求。
3.SN接收SN添加请求,并回复SN添加请求响应给T-MN。
4.T-MN回复切换请求响应给S-MN。
5.S-MN向S-SN发起SN释放请求。
6.S-SN释放资源配置,并回复SN释放响应给S-MN。
7.S-MN向UE发送切换命令。
8.UE根据资源配置建立T-MN和T-SN的资源配置,并向T-MN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9.如果切换定时器超时,则切换失败。
10.UE向T-SN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并成功。
11.UE向目标SN发送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
1)UE通过UE在T-MN和T-SN建立的分流SRB1(split SRB1)发送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此时该失败信息所在的RRC信令通过T-MN的SRB1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或者,
2)UE通过UE在T-SN建立的SRB3发送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此时该失败信息所在的RRC信令通过T-SN的SRB3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12.T-SN将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转发给T-MN。
13.T-SN将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转发给S-MN。原SN根据该失败信息,判决新的切换流程。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三,如图8所示,所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S-MN判决发起切换过程,向T-MN发起切换请求。
2.T-MN判决是否接收切换请求,并根据S-MN通知的测量结果判决T-SN的添加信息,并向T-SN发起SN添加请求。
3.SN接收SN添加请求,并回复SN添加请求响应给T-MN。
4.T-MN回复切换请求响应给S-MN。
5.S-MN向S-SN发起SN释放请求。
6.S-SN释放资源配置,并回复SN释放响应给S-MN。
7.S-MN向UE发送切换命令。
8.UE根据资源配置建立T-MN和T-SN的资源配置,并向T-MN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9.如果切换定时器超时,则切换失败。
10.UE向T-SN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并成功。
11.UE向目标SN发送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
1)UE通过UE在T-MN和T-SN建立的分流SRB1(split SRB1)发送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此时该失败信息所在的RRC信令通过T-MN的SRB1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或者,
2)UE通过UE在T-SN建立的SRB3发送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此时该失败信息所在的RRC信令通过T-SN的SRB3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12.T-SN将切换失败信息或者MCG失败信息转发给T-MN。
13.T-MN执行切换流程(即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例如目标节点是T-SN,当然也可以不是T-SN,是其他节点。T-MN将路径选择(pathswitch)过程中的GTP tunnel中核心网分配的GTP隧道号通知给切换的新的目标节点,在一个例子中,新的目标节点例如是T-SN。
14.T-SN通过split SRB1或者SRB3发送切换命令给UE。UE向新的目标节点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是新的目标节点是T-SN,可以省略到随机接入过程,直接发送切换完成响应消息。
15.切换的目标节点(例如是T-SN)向核心网发起路径选择流程。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切换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901,用于确定切换失败后或者切换定时器超时,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切换失败信息和/或MCG失败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由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并由所述目标主节点转发给原主节点,由所述原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主节点发起第一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过程未成功,则确定切换失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辅节点发起第二随机接入过程,且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过程成功。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分流SRB1向目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一RRC信令中,所述第一RRC信令通过所述目标主节点侧的SRB1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SRB3向目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二RRC信令中,所述第二RRC信令通过所述目标辅节点侧的SRB3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包括:
所述目标主节点确定切换的目标节点,将路径切换过程中使用的核心网分配的GTP隧道号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主节点接收切换命令,并将所述切换命令转发给所述目标辅节点;
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以触发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节点根据所述GTP隧道号,向核心网发起路径切换过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包括:
所述目标辅节点通过分流SRB1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包括:
所述目标辅节点通过SRB3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相同的节点;或者,
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不同的节点。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不同的节点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起第三随机接入过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失败类型;
原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原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目标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目标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原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原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目标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目标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信息传输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相关描述进行理解。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6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如基站),图10所示的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0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620。其中,处理器610可以从存储器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610中。
可选地,如图10所示,通信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30,处理器6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6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6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6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6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通信设备6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所示的芯片700包括处理器710,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1所示,芯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2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从存储器7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7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7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10中。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73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7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740。其中,处理器7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7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2所示,该通信系统900包括终端910和网络设备920。
其中,该终端9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9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切换失败后或者切换定时器超时,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切换失败信息和/或主小区组MCG失败信息;所述切换为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场景下的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由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并由所述目标主节点转发给原主节点,由所述原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确定切换失败,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目标主节点发起第一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过程未成功,则确定切换失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目标辅节点发起第二随机接入过程,且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过程成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分流信令无线承载1SRB1向目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第一RRC信令通过所述目标主节点侧的SRB1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信令无线承载3SRB3向目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二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第二RRC信令通过所述目标辅节点侧的SRB3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包括:
所述目标主节点确定切换的目标节点,将路径切换过程中使用的核心网分配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隧道号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主节点接收切换命令,并将所述切换命令转发给所述目标辅节点;
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以触发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节点根据所述GTP隧道号,向核心网发起路径切换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包括:
所述目标辅节点通过分流SRB1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包括:
所述目标辅节点通过SRB3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相同的节点;或者,
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不同的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不同的节点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目标节点发起第三随机接入过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失败类型;
原主节点侧的主小区P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原辅节点侧的主辅小区PS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目标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目标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原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原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目标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目标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14.一种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确定切换失败后或者切换定时器超时,向目标辅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切换失败信息和/或主小区组MCG失败信息;所述切换为多无线接入技术-双连接MR-DC场景下的切换;所述切换装置为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由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或者,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目标辅节点转发给目标主节点,并由所述目标主节点转发给原主节点,由所述原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主节点发起第一随机接入过程,如果所述第一随机接入过程未成功,则确定切换失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辅节点发起第二随机接入过程,且所述第二随机接入过程成功。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分流信令无线承载1SRB1向目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第一RRC信令通过所述目标主节点侧的SRB1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信令无线承载3SRB3向目标辅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第二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第二RRC信令通过所述目标辅节点侧的SRB3的秘钥和算法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主节点判决新的切换过程,包括:
所述目标主节点确定切换的目标节点,将路径切换过程中使用的核心网分配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GTP隧道号发送给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主节点接收切换命令,并将所述切换命令转发给所述目标辅节点;
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以触发所述终端接入所述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节点根据所述GTP隧道号,向核心网发起路径切换过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包括:
所述目标辅节点通过分流SRB1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辅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包括:
所述目标辅节点通过SRB3向所述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相同的节点;或者,
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不同的节点。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目标节点与所述目标辅节点为不同的节点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入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节点发起第三随机接入过程。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失败类型;
原主节点侧的主小区P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原辅节点侧的主辅小区PS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目标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目标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标识信息;
原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原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目标主节点侧的P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目标辅节点侧的PSCell的小区信息质量。
27.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9/086485 WO2020227870A1 (zh) | 2019-05-10 | 2019-05-10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96118A CN113796118A (zh) | 2021-12-14 |
CN113796118B true CN113796118B (zh) | 2023-11-24 |
Family
ID=73290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5819.1A Active CN113796118B (zh) | 2019-05-10 | 2019-05-10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96288B2 (zh) |
CN (1) | CN113796118B (zh) |
WO (1) | WO20202278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35332A (zh) * | 2019-06-24 | 2020-12-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管理方法、辅节点变更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
CN119300104A (zh) * | 2019-09-30 | 2025-01-1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主节点、辅节点和用户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
KR20220081990A (ko) * | 2019-10-14 | 2022-06-16 | 구글 엘엘씨 | 보조 노드 변경을 통한 빠른 mcg 실패 복구 |
CN113676961B (zh) * | 2020-05-14 | 2022-08-1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
WO2021228244A1 (en) * | 2020-05-15 | 2021-11-18 | Essen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17501744A (zh) * | 2022-05-31 | 2024-02-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失败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5296982B (zh) * | 2022-10-09 | 2023-01-17 | 云和恩墨(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数据库的节点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24212A1 (zh) * | 2016-08-03 | 2018-0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7690162A (zh) * | 2016-08-03 | 2018-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连接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690154A (zh) * | 2016-08-05 | 2018-02-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38181B2 (ja) * | 2007-03-19 | 2011-12-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US8792408B2 (en) * | 2009-06-18 | 2014-07-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Backhaul header compression |
US9131477B2 (en) * | 2011-06-06 | 2015-09-08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procedures |
US20130210422A1 (en) * | 2011-08-12 | 2013-08-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ystems and/or methods for providing mobility robustnes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and small cell deployments |
US9282491B2 (en) * | 2012-04-09 | 2016-03-08 | Ne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gateway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2833802B (zh) * | 2012-08-15 | 2015-09-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
JP6158951B2 (ja) * | 2013-02-01 | 2017-07-05 |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データ交換方法および装置 |
WO2014175677A1 (en) * | 2013-04-26 | 2014-10-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rtial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465435A (zh) * | 2014-03-21 | 2017-02-22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双连接重建 |
US9497684B2 (en) * | 2014-11-20 | 2016-11-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handover optimization in a push-to-talk session |
US10397836B2 (en) * | 2016-10-27 | 2019-08-27 | Ofinno, Llc | Handover for UE with V2X service |
US10523581B2 (en) * | 2016-10-31 | 2019-12-3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Flighting of node controller in pilot mode i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
US10492107B2 (en) * | 2016-11-03 | 2019-11-26 | Ofinno, Llc | SPS configuration during handover |
US10972913B2 (en) * | 2016-12-23 | 2021-04-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KR102401279B1 (ko) * | 2017-08-21 | 2022-05-2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
EP3512247B1 (en) * | 2018-01-11 | 2021-12-0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Connection failure reporting |
US11115892B2 (en) * | 2018-02-15 | 2021-09-07 | Ofinno, Llc | Beam failure information for radio configuration |
CA3034026A1 (en) * | 2018-02-17 | 2019-08-1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upplemental uplink selection us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KR102282835B1 (ko) * | 2018-08-28 | 2021-07-27 | 애플 인크. | 셀룰러 통신들에 대한 이동성 향상들 |
WO2020166020A1 (ja) * | 2019-02-14 | 2020-08-2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
US11212857B2 (en) * | 2019-04-19 | 2021-12-28 | T-Mobile Usa, Inc. | Predictive bearer assignment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2019
- 2019-05-10 WO PCT/CN2019/086485 patent/WO202022787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5-10 CN CN201980095819.1A patent/CN113796118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0-29 US US17/514,583 patent/US1209628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24212A1 (zh) * | 2016-08-03 | 2018-0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7690162A (zh) * | 2016-08-03 | 2018-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小区连接失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7690154A (zh) * | 2016-08-05 | 2018-02-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227870A1 (zh) | 2020-11-19 |
US20220053392A1 (en) | 2022-02-17 |
US12096288B2 (en) | 2024-09-17 |
CN113796118A (zh) | 2021-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50002B2 (en) |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terminal | |
CN113796118B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
WO2020164016A1 (zh) | 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20154925A1 (zh) | 一种协调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 |
WO2019237763A1 (zh) | 一种rlf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
CN112313988B (zh) | 一种测量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
US11653407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10243687A1 (en) | Processing Method for Security Algorithm and Terminal | |
US11950305B2 (en) |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 |
WO2020232611A1 (zh) |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终端 | |
US1185663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mobility of terminal, and terminal | |
WO2020061931A1 (zh) | 一种切换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WO2020056596A1 (zh) | 一种邻区关系的维护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 |
CN112703770B (zh) | 一种rrc连接重建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 |
WO2021212258A1 (zh) | 一种上报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WO2020029275A1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1126595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RRC connection, and terminal | |
US20200344830A1 (en) |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 |
EP4007370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0042976A1 (zh) | 一种ui显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3050181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