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8388B - 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88388B CN113788388B CN202111137126.XA CN202111137126A CN113788388B CN 113788388 B CN113788388 B CN 113788388B CN 202111137126 A CN202111137126 A CN 202111137126A CN 113788388 B CN113788388 B CN 1137883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 driving
- fixedly connected
- shaft
- driv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7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73 coating (rubb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group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46 outsourc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B66B11/0461—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with rack and pinion gea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66B13/08—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guide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电梯井道,其还包括若干电梯组件;所述电梯组件包括取电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条以及齿轮;所述取电装置包括受电导体以及取电机构;本发明能满足建筑物平常情况下的载人或载货需求,单个电梯井道内安装有多个电梯组件,可多台电梯组件同时运行也可单台电梯组件独立运行,当有两个或以上电梯组件投入使用时,能够实现快速、大量地输送人员,解决人们长时间等候电梯的痛点;特别重要的是,当遇到火灾、地震或其他突发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多个电梯组件能够快速、大量地将高层处于危险中的人员运输至低层和底层并到达室外,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市场对电梯的需求越来越多,电梯也诞生了各种不同的类型,生活中常见的电梯采用钢丝绳和曳引机进行驱动的电梯,通过箱状吊舱进行乘人或载运货物;但现有的单个电梯井道内仅安装一台电梯维持运行,现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现有的高层建筑均是通过设置多个井道也缓解建筑的载人、载货需求,但这样的做法会浪费建筑的使用空间,且还是不能够缓解人们长时间等候电梯的痛点;且遇到天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现有的电梯系统无法快速疏散高层建筑中处于危险的人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梯系统载人、载货能力不足的问题。
根据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道,其还包括所述电梯井道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若干电梯组件;
所述电梯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取电装置以及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的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始终啮合、能自转的齿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移动安装在所述电梯井道内;
所述取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受电导体,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取电机构,在所述驱动装置移动过程中,所述取电机构始终与所述受电导体保持接触,以进行取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齿轮旋转,利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让驱动装置能够在电梯井道内上下移动,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驱动方式让驱动装置在电梯井道内进行移动;驱动装置上下移动过程中,能够进行载人或载货,具体的,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的轿厢或其他装载机构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从而方便电梯组件的载人或载货;驱动装置移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取电机构一并移动,而在驱动装置移动过程中,取电机构始终与所述受电导体保持接触,受电导体可以通过变压器、发电机和开关柜与市电或应急备用电源连接,移动的取电机构与受电导体始终保持接触,以进行取电,满足驱动装置的用电需求;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驱动方式,让电梯组件在电梯井道内的移动脱离对钢丝绳的依赖,单个井道内能够同时安装多个电梯组件;同时通过受电导体与取电机构的配合,避免了采用传统电力电缆取电方式的功耗大、电力电缆冗长、电力电缆外包胶皮易疲劳损伤的弊端,电梯井道内的若干电梯组件不再依靠电缆进行取电;通过电梯组件中的驱动装置和取电装置让电梯组件摆脱对绳索、电缆的依赖,能够在若干个电梯组件在单个电梯井道内同时运行,提高电梯系统的载人、载货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上固定连接的能进行高度调节的伸缩轿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内的安装槽、固定安装在一起的主驱动机构以及辅驱动机构;所述主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轴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转动的第一驱动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远离彼此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辅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轴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远离彼此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齿条竖直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均与所述安装槽滑动连接、并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输出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两个单轴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两所述单轴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取电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的固定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的活动件以及与所述活动件以及所述固定件连接的第一施力件;所述活动件上连接有若干与所述受电导体接触的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施力件向所述活动件施加朝受电导体靠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的门形架,所述活动件为活动杆;所述门形架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外侧壁与所述门形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为L形,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轿厢包括固定座、活动轿厢体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固定轿厢体和伸缩件;所述活动轿厢体与所述固定轿厢体活动连接,所述伸缩件包括与所述活动轿厢体固定连接的伸缩段,所述固定轿厢体和所述活动轿厢体的同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开合门机构和第二开合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为中空的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包括上侧板,所述固定轿厢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侧板顶侧,所述伸缩件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设备箱内。
进一步地,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所述取电机构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受电导体与所述齿条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轿厢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方。。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建筑物平常情况下的载人或载货需求,单个电梯井道内安装有多个电梯组件,可多台电梯组件同时运行也可单台电梯组件独立运行,当有两个或以上电梯组件投入使用时,能够实现快速、大量地输送人员,解决人们长时间等候电梯的痛点;特别重要的是,当遇到火灾、地震或其他突发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多个电梯组件能够快速、大量地将高层处于危险中的人员运输至低层和底层并到达室外,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取电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取电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铜排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门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驱动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驱动机构与安装槽的安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辅驱动机构与安装槽的安装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伸缩轿厢的总体结构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伸缩轿厢的总体结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一(轿厢展开时);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伸缩轿厢的总体结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二(轿厢收拢时);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动轿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轿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固定轿厢体A处与围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固定轿厢体B处与围板以及第二移动门的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与取电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与取电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与伸缩轿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取电机构;2、驱动装置;3、伸缩轿厢;10、第一铜排;11、凸出部;12、电缆;110、门形架;111、第一固定板;112、第一推力弹簧;113、拉力弹簧;121、第一立杆;122、第二立杆;123、连接杆;130、第一轴承;131、活动杆;132、第二绝缘座;133、第二固定板;140、接触组件;141、连接板;142、U形架;1421、第一绝缘座;143、固定轴;1431、方杆;1432、圆杆;1433、穿孔;144、限制销;145、锁紧螺母;146、第二推力弹簧;147、第二铜排;1471、铜鼻子;148、接触件;1481、方孔固定块;1482、第二轴承;1483、铜环;149、第一推力轴承;150、绝缘垫片;20、电梯井道;21、安装槽;22、齿条;23、导轨;24、限制板;200、底板;201、第一安装板;202、第二安装板;203、侧板;204、顶板;205、接近传感器;206、重力传感器;210、双轴电机;220、单轴电机;230、转动轴;231、法兰;232、带座轴承;233、抱闸;234、滚针轴承;235、齿轮;236、第二推力轴承;310、设备箱;311、上侧板;312、加强筋;320、固定轿厢体;321、容纳槽;322、保护壳;323、第一移动门;3211、密封条;3212、限制条;324、第一导轨;330、活动轿厢体;331、顶棚;332、围板;333、第二移动门;334、第二导轨;340、电动推杆;341、固定套;342、固定头;343、减震垫;351、控制台;352、扶手;353、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并参照图1~图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包括电梯井道20,其还包括电梯井道20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若干电梯组件;
电梯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取电装置以及驱动装置2;
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设置在电梯井道20的齿条22,以及与齿条22始终啮合、能自转的齿轮235,以使驱动装置2移动安装在电梯井道20内;
取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受电导体,以及与驱动装置2固定连接的取电机构1,在驱动装置2移动过程中,取电机构1始终与受电导体保持接触,以进行取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2通过驱动齿轮235旋转,利用齿轮235与齿条22的啮合,让驱动装置2能够在电梯井道20内上下移动,通过齿轮235与齿条22的驱动方式让驱动装置2在电梯井道20内进行移动;驱动装置2上下移动过程中,能够进行载人或载货,具体的,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的轿厢或其他装载机构与驱动装置2固定连接,从而方便电梯组件的载人或载货;驱动装置2移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取电机构1一并移动,而在驱动装置2移动过程中,取电机构1始终与受电导体保持接触,受电导体可以通过变压器、发电机和开关柜与市电或应急备用电源连接,移动的取电机构1与受电导体始终保持接触,以进行取电,满足驱动装置2的用电需求;通过齿轮235与齿条22的驱动方式,让电梯组件在电梯井道20内的移动脱离对钢丝绳的依赖,单个井道内能够同时安装多个电梯组件;同时通过受电导体与取电机构1的配合,避免了采用传统电力电缆12取电方式的功耗大、电力电缆12冗长、电力电缆12外包胶皮易疲劳损伤的弊端,电梯井道20内的若干电梯组件不再依靠电缆12进行取电;通过电梯组件中的驱动装置2和取电装置让电梯组件摆脱对绳索、电缆12的依赖,能够在若干个电梯组件在单个电梯井道20内同时运行,提高电梯系统的载人、载货能力。
优选地,驱动装置2上固定连接的能进行高度调节的伸缩轿厢3。
其中,高度可调节的伸缩轿厢3可以根据情况调节电梯组件在电梯井道20内的整体高度,从而能够节约电梯组件在电梯井道20内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驱动装置2包括垂直设置在电梯井道20内的安装槽21、固定安装在一起的主驱动机构以及辅驱动机构;主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轴组件以及驱动第一驱动轴组件转动的第一驱动件,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轴组件远离彼此的一端均伸入安装槽21内;辅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轴组件以及驱动第二驱动轴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件,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轴组件远离彼此的一端均伸入安装槽21内;齿条22竖直地固定设置在安装槽21内,第一驱动轴组件和第二驱动轴组件均与安装槽21滑动连接、并与齿轮235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1~图4所示,需要电梯组件升降时,启动主驱动机构中的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驱动轴组件进行旋转,第一驱动轴组件转动时能够带动固定连接在其上的齿轮235进行旋转;由于齿轮235与竖直设置的齿条22啮合,齿轮235进行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一驱动轴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且第一驱动轴组件和第二驱动轴组件均与安装槽21滑动连接,让齿轮235与齿条22始终保持啮合状态;主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轴组件,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轴组件远离彼此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齿条22啮合的齿轮235,主驱动机构同时启动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分散驱动装置2承受的压力,让驱动装置2的受力更加均匀,为电梯组件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驱动;由于主驱动机构以及辅驱动机构是固定安装在一起的,所以主驱动机构升降时能够带动辅驱动机构升降;辅驱动机构与主驱动机构的运行原理一致,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二驱动轴组件及其上的齿轮235进行转动,从而进行升降;当主驱动机构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启辅驱动机构,保证驱动装置2的正常运行,避免电梯组件快速坠落,具体的,辅驱动机构的功率应不小于主驱动机构的功率,保证电梯组件的正常运行;当电梯组件承受的重力超过一定重量时,启动辅驱动机构,让主驱动机构与辅驱动机构一起运动,提高驱动装置2的驱动力,提高电梯组件的运输能力,其余时候仅主驱动机构运行,节约能源;相对于通过钢丝绳和曳引机提供动力的电梯组件结构更加简单、运行时更加平稳,脱离对钢丝绳的依赖,降低电梯组件冲顶、坠落的状况,从而提高电梯组件的安全性能,同时大大提高了电梯组件的载荷能力;且本实施例中的辅驱动机构和主驱动机构配合使用时,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性地启动主驱动机构和辅驱动机构,使得驱动装置2具备避免意外坠落、驱动力强以及节约能源等优点。
优选地,驱动装置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第二安装板202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安装板201相对的两侧壁上。
其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呈“x”形布置,主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01上,辅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02上,通过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的固定连接,让主驱动机构和辅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的布置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可以布置为“+”形。
优选地,第一驱动件为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01上的双轴电机210,双轴电机210的两输出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组件;第二驱动件包括两个单轴电机220,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第二安装板202上,两单轴电机220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组件。
其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驱动轴组件和第二驱动轴组件均包括两个,通过双轴电机210同时驱动两个第一驱动轴组件,而两单轴电机220的输出轴分别对两第二驱动轴组件进行驱动;第一驱动件采用双轴电机210造价低、更加高效节能,第二驱动件采用两单独的单轴电机220,能够将单轴电机220和双轴电机210安装在同一平面上,避免驱动装置2的高度过高;具体的,上述双轴电机210和单轴电机220均采用变频调速电机,具备有启动功能,更加节能。
优选地,第一驱动轴组件包括与双轴电机210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轴230,第二驱动轴组件包括与单轴电机220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轴230,齿轮235固定连接在转动轴230上。
其中,如图1~图3所示,启动双轴电机210和单轴电机220时,双轴电机210和单轴电机220能够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轴230一并转动,具体的,每个转动轴230均通过法兰231与输出轴连接,稳固、可靠。
优选地,每个安装槽21内均固定设置有两相对设置的导轨23,第一驱动轴组件和第一驱动轴组件中的转动轴230均固定连接有滚针轴承234,滚针轴承234内侧壁与转动轴230固定连接、外侧壁的滚针与两相对设置的导轨23抵触。
其中,如图1~图3所示,安装时,将相对且固定设置的导轨23与滚针轴承234外侧壁的滚针抵触,从而让滚针轴承234滑动安装在两导轨23之间,让第一驱动轴组件和第二驱动轴组件上的转动轴230与安装槽21滑动连接,从而让转动轴230上的齿轮235与齿条22保持啮合状态,防止因为转动轴230偏移而导致其上的齿轮235与安装槽21内的齿条22脱离啮合状态;具体的,滚针轴承234与外侧壁自由转动的滚针能够与导轨23转动接触,降低摩擦力。
优选地,第一驱动轴组件与第二驱动轴组件均还包括供输出轴穿过的带座轴承232;第一驱动轴组件与第二驱动轴组件均还包括供输出轴穿过的抱闸233;第一驱动轴组件中的带座轴承232和抱闸233均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01上,第二驱动轴组件中的带座轴承232和抱闸233均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02上。
其中,如图1~图3所示,带座轴承232能够为转动轴230提供旋转支撑,且在不妨碍转动轴230旋转的情况下,限制转动轴230的偏移;抱闸233能够满足驱动装置2的制动需求,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将转动轴230抱紧,限制转动轴230旋转,进而防止驱动装置2坠落;具体的,抱闸233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抱闸;。
优选地,还包括底板200、顶板204以及连接底板200和顶板204的侧板203;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均固定连接在底板200上,主驱动机构和辅驱动机构位于底板200和顶板204之间,侧板203上开设有供输出轴穿过的开口。
其中,如图1~图3所示,底板200、侧板203和顶板204形成容纳主驱动机构和辅驱动机构的设备层,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具体的,可以将载物的货厢或轿厢直接固定连接在顶板204上,方便对人或物品进行运输。
优选地,底板200的底侧固定安装有接近传感器205,顶板204底侧固定安装有重力传感器206。
其中,如图1~图3所示,接近传感器205能够检测驱动装置2靠近底部的状况,重力传感器206能够检测驱动装置2承载的重力,获取更多的数据,以方便对驱动装置2进行操作;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装置2的运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物联网、变频控制器、PLC和传感器等技术进行控制。
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安装槽21内还固定连接有限制板24,限制板24固定连接在齿条22朝向电梯井道20中心的一侧,限制板24能够避免齿轮235在意外情况下朝电梯井道20中心方向移动而与齿条22脱离啮合状态,能够避免意外发生;更具体的,齿轮235朝向限制板24的设置有第二推力轴承236,第二推力轴承236内侧壁固定连接在转动轴230上,且第二推力轴承236可转动的一侧朝向限制板24,在齿轮235向限制板24方向移动时,第二推力轴承236可转动的一侧与限制板24滑动接触,能够在驱动装置2上下移动时,减少摩擦力。
具体的,如图1所述,上述安装槽21可以是开设在电梯井道20侧壁上开设的槽;当然,也可以是设置在其他地方的槽,例如也可以通过钢结构架设出来的槽。
具体的,上述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由型钢制成;上述导轨23为矩形钢管制成或型钢制成。
相对于通过钢丝绳和曳引机提供动力的电梯组件,本实施例中的电梯驱动装置2结构更加简单、运行时更加平稳,脱离对钢丝绳的依赖,降低电梯组件冲顶、坠落的状况,从而提高电梯组件的安全性能,提高载荷能力;且本实施例中的辅驱动机构和主驱动机构配合使用时,根据不同的状况选择性地启动主驱动机构和辅驱动机构,使得驱动装置2具备避免意外坠落、驱动力强以及节约能源等优点。
优选地,取电机构1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2上的固定件、活动连接在固定件上的活动件以及与活动件以及固定件连接的第一施力件;活动件上连接有若干与受电导体接触的接触组件140,接触组件140与驱动装置2电连接,第一施力件向活动件施加朝受电导体靠近的作用力。
其中,如图5~12图所示,受电导体可以通过变压器、发电机和开关柜与市电或应急备用电源连接,从而让受电导体始终处于通电状态,取电机构1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驱动装置2上,驱动装置2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取电机构1一并移动,取电机构1上下移动时,通过接触组件140与受电导体接触;接触组件140连接在活动件上,活动件是活动连接在固定件上,而第一施力件始终保持向活动件施加有朝受电导体靠近的作用力,在取电机构1上下移动时能够让活动件上的接触组件140始终与受电导体灵活接触,避免因为受电导体不平整、接触组件140与受电导体之间的损耗等状况,让接触组件140与受电导体脱离接触状态;接触组件140与受电导体接触时能够进行取电,并将电力输送到与接触组件140电连接的驱动装置2上,从而为驱动装置2提供电力支持,本发明的取电装置采用取电机构1与受电导体接触取电的形式,结构相对简单,且安装维护方便,避免了采用传统电力电缆取电方式的功耗大、电力电缆冗长、电力电缆外包胶皮易疲劳损伤的弊端,特别适用于驱动装置2在运行时的取电,且在取电过程中通过第一施力件能够保持接触组件140与受电导体的接触,避免出现断电的情况,安全、可靠。
优选地,固定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2上的门形架110,活动件为活动杆131;门形架110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30,第一轴承130外侧壁与门形架110固定连接,活动杆131为L形,一端与第一轴承130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其中,如图5、图6、图7、图8以及图10所示,可以将门形架110焊接在驱动装置2上,从而让取电机构1能够稳定地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2上,而L形的活动杆131一边与第一轴承130内侧壁旋转连接,另一边水平设置,让活动杆131能够活动连接在门形架110上。
优选地,第一施力件包括安装在活动件远离受电导体的一侧的推力组件,以及安装在活动件靠近受电导体的一侧的拉力组件,推力组件与拉力组件均包括与固定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111,以及与活动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133;推力组件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二固定板133固定连接的第一推力弹簧112,拉力组件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二固定板133固定连接的拉力弹簧113。
其中,如图5和图7所示,通过第一固定板111与第二固定板133之间的第一推力弹簧112向活动件施加向受电导体上靠近的推动力,通过第一固定板111与第二固定板133之间的拉力弹簧113向活动件施加向受电导体上靠近的拉动力;推力组件和拉力组件能够一直为活动件上的接触组件140提供向受电导体靠近的作用力,确保取电机构1在上下移动时,接触组件140能够一直有受电导体接触。
优选地,取电机构1还包括限制组件,限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件上的第一立杆121、固定连接在活动件上的第二立杆122以及连接杆123,连接杆123一端与第一立杆121铰接、另一端与第二立杆122铰接。
其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立杆121为固定连接在门形架110上的长立杆,第二立杆122为固定连接在活动杆131上的短立杆,连接杆123为倾斜设置,两端分别与长立杆和短立杆的顶部铰接;铰接或的连接杆123能够水平活动,不影响活动杆131的水平转动,但能够限制活动杆131的上下移动;能够增加取电机构1的稳定性,同时不妨碍活动杆131的灵活转动;具体的,连接杆123与长立杆、短立杆的水平转动铰接属于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接触组件140与驱动装置2电连接的电缆12,接触组件140包括四个,电缆12包括分别与四个接触组件140电连接的三根火线和一根零线。
其中,如图9所示,三相四线制属于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的接线方式,通过四个接触组件140分别与电缆12中的三根火线和一根零线供电,再通过电缆12向驱动装置2送电。
优选地,接触组件140包括连接件以及安装在连接件上的接触件148、送电件;接触件148与受电导体接触,接触件148与送电件紧贴、并与火线或零线连接。
其中,如图5~图8所示,取电机构1在上下移动时,接触件148与受电导体接触,并将电力输送到与其紧贴的送电件上,再通过与送电件连接火线和零线向驱动装置2送电。
优选地,接触组件140还包括第二施力件以及第三施力件;第二施力件向送电件施加朝接触件148靠近的作用力,第三施力件向接触件148施加朝送电件靠近的作用力。
其中,如图5~图8所示,在取电过程中,通过第二施力件和第三施力件的作用力让接触件148和送电件始终保持紧贴状态,保证接触件148能够向送电件导电。
优选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123、U形架142以及固定轴143,U形架142包括横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横板上的两支板,连接板141一端与横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动件固定连接,固定轴143与两支板可拆卸连接,第二施力件、送电件、接触件148以及第三施力件依次安装在固定轴143上,并位于两支板之间。
其中,如图5、图6、图7、图8以及图11所示,U形架142通过两连接板141与活动杆131固定连接,固定轴143包括方杆1431以及固定连接在方杆1431两端的圆杆1432,圆杆1432上开设有螺纹,U形架142上的两支板均开设有供圆杆1432穿过的开孔,将固定轴143上穿过支板上的开孔,再通过与圆杆1432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母145将固定轴143固定在U形架142上,具体的,圆杆1432上还开设有供限制销144穿过的穿孔1433,通过限制销144能够防止锁紧螺母145与圆杆1432脱离,从而让固定轴143可拆卸地连接在U形架142上,方便固定轴143上第二施力件、送电件、接触件148以及第三施力件的安装和拆卸;U形架142上的两支板能够限制于方杆1431上的第二施力件、送电件、接触件148以及第三施力件,防止脱落。
优选地,第二施力件为第二推力弹簧146,送电件为固定连接在固定轴143上的第二铜排147,第三施力件为固定连接在固定轴143上的第一推力轴承149,接触件148包括第二轴承1482以及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承1482外侧壁上的铜环1483,第二轴承1482内侧壁固定连接在固定轴143上。
其中,如图5、图6、图7、图8、图11以及图12所示,接触件148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承1482内侧壁的方孔固定块1481,方孔固定块1481上的方孔能够供固定轴143上的方杆1431穿过,避免第二轴承1482的内侧壁转动,铜环1483与取电机构1上下移动时与受电导体滑动接触,减少摩檫力也不影响导电;第二铜排147与铜环1483接触进行导电;第二推力弹簧146向第二铜排147施加推动力,第一推力轴承149向接触件148施加推动力,让第二铜排147和接触件148上的铜环1483始终保持接触,避免第二铜排147和铜环1483因为摩擦损耗的问题脱离接触状态;具体的,第二铜排147以及第一推力轴承149均可以通过开设方孔的方式与固定轴143上的方杆1431配合安装,防止第二铜排147和第一推力轴承149内侧壁因为摩檫力而进行转动;更具体的,第二铜排147上固定连接有现有技术中的铜鼻子1471,通过铜鼻子1471与电缆12上的火线或零线连接。
具体的,如图5~图8所示,锁紧螺母145与支板之间、第二推力弹簧146与支板之间、第二推力弹簧146与支板之间、第二推力弹簧146与第二铜排147之间、接触件148与第一推力轴承149之间、第一推力轴承149与支板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片150,且上述连接板141、固定轴143均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能够防止取电机构1在取电过程中出现漏电的情况;更具体的,每个U形架14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绝缘座1421、活动杆13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绝缘座132,电缆12上的零线和火线均依次连接在在第一绝缘座1421和第二绝缘座132上,防止电缆12的火线和零线打结。
优选地,铜环1483外侧壁上开设有环槽,受电导体为第一铜排10,第一铜排10上固定连接有伸入环槽的若干凸出部11。
其中,如图5~图8所示,铜环1483外侧壁上的环槽与第一铜排10上的凸出部11接触时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具体的,第一铜排10固定连接在电梯井道的侧壁上;且通过三相四线制的电缆12连接电梯的各个部件,并汇聚到电源联络箱中进行并联处理,电源联络线固定安装在驱动装置2上,取电机构1进行取电后再通过电源联络箱输出至电梯组件中各个需要电力支撑的部件。
相比于现有的电梯取电技术,本实施例的取电装置采用取电机构1与受电导体接触取电的形式,结构相对简单,且安装维护方便,避免了采用传统电力电缆取电方式的功耗大、电力电缆冗长、电力电缆外包胶皮易疲劳损伤的弊端,特别适用于驱动装置2在运行时的取电,且在取电过程中通过第一施力件能够保持接触组件140与受电导体的接触,避免出现断电的情况,安全、可靠。
优选地,伸缩轿厢3包括固定座、活动轿厢体330以及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的固定轿厢体320和伸缩件;
活动轿厢体330与固定轿厢体320活动连接,伸缩件包括与活动轿厢体330固定连接的伸缩段,固定轿厢体320和活动轿厢体330的同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开合门机构和第二开合门机构。
其中,如图13~图19所示,启动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的伸缩件,控制伸缩件上的伸缩段伸出;由于活动轿厢体330与固定轿厢体320是活动连接的,所以伸缩段伸出时,能够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活动轿厢体330上升,从而调节轿厢的整体高度,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需要运载乘客和较多的货物时,可以控制将轿厢的整体高度调整至较高的高度,方便轿厢的运载,而在轿厢生产完成后,存放或在运输过程中让轿厢收缩,降低轿厢的高度,方便轿厢的存放和运输;且在固定轿厢体320上的第一开合门机构和活动轿厢体330上的第二开合门机构安装在同一侧上,在乘客或货物进出轿厢时同时打开,其余时间则同时关闭,满足轿厢进行开合的使用需求。
优选地,固定座为中空的设备箱310,设备箱310包括上侧板311,固定轿厢体320固定连接在上侧板311顶侧,伸缩件底部固定连接在设备箱310内。
其中,如图13~图15所示,设备箱310内部能够安装各种轿厢需要设备,例如供电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等;例如,将现有技术中空调安装在设备箱310内,在设备箱310的底板和上侧板311合适地方进行开孔,通过该孔用管道联通空调,通过空调向轿厢内部输送冷风或热风,从而对轿厢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还包括加强筋312,加强筋312同时与上侧板311以及固定轿厢体320固定连接。
其中,如图13~图15所示,将L型加强筋312的两边分别与上侧板311的顶侧以及固定轿厢体320的外侧壁进行焊接,加强固定轿厢体320与设备箱310之间的连接。
优选地,活动轿厢体330包括顶棚331以及固定连接在顶棚331底侧的围板332。
其中,如图13~图16所示,通过顶棚331和围板332组成活动轿厢体330,具体的,围板332为数块钢化玻璃组成,透明的钢化玻璃能够让轿厢内部的乘客直接观察到轿厢外部的情况,更加美观;具体的,上述围板332的高度不低于1.1m。
优选地,第二开合门机构包括围板332上开设的开口、固定安装在顶棚331底侧的第二导轨334以及滑动安装在第二导轨334上的第二移动门333。
其中,如图13~图16所示,第二导轨334上安装有两个第二移动门333,两个第二移动门333形成中分门结构,两第二移动门333同时向中间移动直至相互接触时,则能够关闭围板332上的开设的开口,让第二开合门机构处于关闭状态;而两第二移动门333同时朝相反方向移动,直至露出围板332上开设的开口时,第二开合门机构处于开启状态;具体的,第二移动门333同样可以采用钢化玻璃制成。
优选地,第一开合门机构包括固定轿厢体320上开设的开口、固定安装在上侧板311上的第一导轨324以及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轨324上的第一移动门323;固定轿厢体320还开设有容纳围板332以及第二移动门333的容纳槽321。
其中,如图13、图14、图15、图17、图18以及图19所示,如上述第二开合门机构一样,第一导轨324上安装有两个第一移动门323,两个第一移动门323形成中分门结构,两第一移动门323同时向中间移动直至相互接触时,则能够关闭固定轿厢体320上的开设的开口,让第一开合门机构处于关闭状态;而两第一移动门323同时朝相反方向移动,直至露出固定轿厢体320上开设的开口时,第一开合门机构处于开启状态;具体的,在需要降低轿厢的高度时,控制第一开合门机构处于开启状态,再通过伸缩件控制活动轿厢体330下降,直至围板332与第二移动门333均收纳于固定轿厢体320上开设的容纳槽321内,从而完成对轿厢高度的调节,且容纳槽321能够对第二移动门333以及围板332起到保护作用;更具体的,容纳槽321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条3211,避免围板332以及第二移动门333与固定轿厢体320之间产生摩擦,且如图6和图7所示,围板332位于容纳槽321的底部固定连接宽度大于围板332的限制条3212,能够避免围板332与脱离固定轿厢体320中的容纳槽321,且固定轿厢体320上的容纳槽321靠近开口的两侧能够同时容纳第二移动门333以及围板332,其余部分仅能容纳围板332。
具体的,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7所示,固定轿厢体320外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L型的保护壳322,保护壳322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固定轿厢体320开口的两侧,如图5所示,在第一开合门机构处于开启状态时,两第一移动门323分别位于固定轿厢体320上的两保护壳322内,通过保护壳322能够对第一移动门32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一移动门323因为外部的作用力出现形变的状况。
具体的,上述第一导轨324和第二导轨334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动直线导轨,通过电能控制电动直线导轨进行直线移动,进而能够自动控制第一移动门323或第二移动门333进行直线移动。
具体的,固定轿厢体320包括若干高度不小于1.2m的金属板焊接而成,并焊接固定在设备箱310的上侧板311上,若干块金属板焊接完成后中间留有间隙空间,并在间隙空间的顶侧固定嵌装上密封条3211,以形成容纳槽321。
具体的,同现有技术中轿厢的开合门一样,上述第一开合门机构以及第二开合门机构上还安装有红外传感器,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关闭第一开合门机构和第二开合门机构。
优选地,伸缩件还包括固定段,固定轿厢体320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段固定连接的固定套341;伸缩件伸缩段顶端固定连接有与顶棚331固定连接的固定头342,且固定头342顶侧还固定连接有减震垫343。
其中,如图13~图16所示,伸缩件至少包括四根,四根伸缩件分别分布在方形设备箱310的四个角处,通过固定套341与固定轿厢体320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头342与活动轿厢体330固定连接,且固定头342上的减震垫343,减震垫343可以由橡胶制成,长度不小于100mm,减震垫343能够防止轿厢冲顶;具体的,上述伸缩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推杆340,且单根电动推杆340的推力不应小于400kg。
优选地,固定轿厢体32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扶手352。
其中,如图13所示,扶手352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或轿厢晃动的时候进行握扶。
优选地,活动轿厢体330顶棚331还固定安装有排风扇353。
其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开启顶棚331上的排风扇353时,能够对轿厢内部的空气进行调节,可以理解的,活动轿厢体330上的顶棚331上还可以安装上照明系统。
优选地,上侧板311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台351,且控制台351位于固定轿厢体320内。
其中,如图13所示,固定轿厢体320内的控制台351能够方便乘客对轿厢进行控制,如现有技术中轿厢内的控制面板一样,可以进行选择楼层、开门、关门、求救以及报警等操作,增加轿厢的便利性。
相比于现有的轿厢,本实施例的伸缩轿厢3控制轿厢的整体高度调整至较高的高度时,能够满足装载乘客和货物的需求;降低轿厢的高度时,方便轿厢的存放和运输,节省空间;能够满足各种实际场景,灵活方便;还能节约电梯组件在电梯井道内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与驱动装置2固定连接的取电机构1伸入安装槽21内,受电导体与齿条22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槽21内相对的两侧。
其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取电机构1上的门型架,直接固定焊接在驱动装置2上的第一安装板201上,且取电机构1上活动件从驱动装置2上侧板311上的开口伸出,让活动件上的若干接触组件140与安装槽21内的受电导体接触,从而进行取电;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其中一种取电机构1与驱动装置2连接的方式,取电机构1也可以固定安装在驱动装置2的顶部,或伸缩轿厢3的顶部。
优选地,伸缩轿厢3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2的上方。
其中,可以直接将伸缩轿厢3上的设备箱310固定连接在驱动装置2中的顶板204上,从而通过驱动装置2驱动伸缩轿厢3上下移动;具体的,如图22所示,可以将驱动装置2中的底板200做延长设置,将伸缩轿厢3上的电动推杆340固定连接在上述底板200上,固定轿厢体320直接固定连接在上述顶板204上,而伸缩轿厢3设备箱310内的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底板200与顶板204之间,伸缩轿厢3与驱动装置2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在一起时,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梯组件的整体高度,方便在电梯井道20内布置多个电梯组件。
优选地,关于本发明的电梯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与现有技术中的电梯系统一样,主要采用传感器技术、变频控制器、PLC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具体的方法和原理不在此赘述。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能满足以下场景和需求:当发生突发紧急情况时(例如火灾),电梯系统应首先响应事故楼层及相邻楼层的需求,其次响应高层,再响应底层。当遇到地震时,电梯应首先响应高层需求,其次响应低层需求。首次所有的电梯组件均投入运行,电梯组件载满人员后在任何情况下中途都不应停靠任何楼层,而应直达建筑的低层和底层直通室外的疏散通道和楼层的通道,以便人员快速疏散;所有电梯组件首次运行至低层和底层并疏散完人员后,根据需要或呼叫按钮召唤,立即依次从高到低返回至呼叫楼层,系统自动分配一台或多台电梯组件往复投入运行;具体的,电梯的运行速度由变频控制器以及齿轮和齿条的大小、模数共同决定。
电梯组件平常模式:假设某建筑有30层楼,分1号和2号两个井道,每个井道有3台电梯组件。(当然也可是3台以上)
则1号和2号井道中位于最顶层的电梯组件作为备用,伸缩轿厢收缩后平时停靠在电梯系统中的机房层,最底层的电梯作为备用在伸缩轿厢收缩后停放在基坑内,其余电梯组件(分别停靠第30层和底层)停放在井道中间任一位置,也可以一个井道的两台电梯组件停靠在顶层,另一个井道的一台电梯组件停靠在中部,另一台停靠在底层。两个井道内的电梯组件可分段错开运行,高峰时期可两两一组同时运行,也可将备用电梯组件投入运行。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编制不同的运行方式,这里不赘述。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建筑物平常情况下的载人或载货需求,单个电梯井道20内安装有多个电梯组件,可多台电梯组件同时运行也可单台电梯组件独立运行,当有两个或以上电梯组件投入使用时,能够实现快速、大量地输送人员,解决人们长时间等候电梯的痛点;特别重要的是,当遇到火灾、地震或其他突发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多个电梯组件能够快速、大量地将高层处于危险中的人员运输至低层和底层并到达室外,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包括电梯井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电梯井道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若干电梯组件;
所述电梯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取电装置以及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的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始终啮合、能自转的齿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移动安装在所述电梯井道内;
所述取电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受电导体,以及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取电机构,在所述驱动装置移动过程中,所述取电机构始终与所述受电导体保持接触,以进行取电;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电梯井道内的安装槽、固定安装在一起的主驱动机构以及辅驱动机构;所述主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第一驱动轴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转动的第一驱动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远离彼此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辅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相对设置的第二驱动轴组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转动的第二驱动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远离彼此的一端均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齿条竖直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均与所述安装槽滑动连接、并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上固定连接的能进行高度调节的伸缩轿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输出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驱动轴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两个单轴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两所述单轴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驱动轴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的固定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固定件上的活动件以及与所述活动件以及所述固定件连接的第一施力件;所述活动件上连接有若干与所述受电导体接触的接触组件,所述接触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施力件向所述活动件施加朝受电导体靠近的作用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的门形架,所述活动件为活动杆;所述门形架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外侧壁与所述门形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为L形,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轿厢包括固定座、活动轿厢体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固定轿厢体和伸缩件;所述活动轿厢体与所述固定轿厢体活动连接,所述伸缩件包括与所述活动轿厢体固定连接的伸缩段,所述固定轿厢体和所述活动轿厢体的同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开合门机构和第二开合门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中空的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包括上侧板,所述固定轿厢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侧板顶侧,所述伸缩件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设备箱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所述取电机构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受电导体与所述齿条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相对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轿厢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37126.XA CN113788388B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37126.XA CN113788388B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8388A CN113788388A (zh) | 2021-12-14 |
CN113788388B true CN113788388B (zh) | 2023-02-17 |
Family
ID=79184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37126.XA Active CN113788388B (zh) | 2021-09-27 | 2021-09-27 | 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8838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08976U (zh) * | 2010-03-23 | 2011-04-27 | 娄俊岭 | 独立驱动单元的单向运行循环电梯装置 |
CN203820248U (zh) * | 2014-02-20 | 2014-09-10 | 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 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 |
WO2015019357A1 (en) * | 2013-08-07 | 2015-02-12 | Yakuel Arik | Sabbath elevator |
CN106276511A (zh) * | 2016-08-20 | 2017-01-04 | 刘小光 | 套筒式单双层可切换电梯系统 |
CN107265258A (zh) * | 2017-08-21 | 2017-10-20 | 河南理工大学 | 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 |
CN109436993A (zh) * | 2018-11-22 | 2019-03-08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轿厢垂直电梯 |
CN214114605U (zh) * | 2020-10-30 | 2021-09-03 | 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电梯井道内的升降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782947B1 (en) * | 2019-08-21 | 2023-02-22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car shiftable between single and double-decker states |
-
2021
- 2021-09-27 CN CN202111137126.XA patent/CN1137883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08976U (zh) * | 2010-03-23 | 2011-04-27 | 娄俊岭 | 独立驱动单元的单向运行循环电梯装置 |
WO2015019357A1 (en) * | 2013-08-07 | 2015-02-12 | Yakuel Arik | Sabbath elevator |
CN203820248U (zh) * | 2014-02-20 | 2014-09-10 | 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 可延伸空间的电梯轿厢 |
CN106276511A (zh) * | 2016-08-20 | 2017-01-04 | 刘小光 | 套筒式单双层可切换电梯系统 |
CN107265258A (zh) * | 2017-08-21 | 2017-10-20 | 河南理工大学 | 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 |
CN109436993A (zh) * | 2018-11-22 | 2019-03-08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轿厢垂直电梯 |
CN214114605U (zh) * | 2020-10-30 | 2021-09-03 | 河北亿安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电梯井道内的升降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8388A (zh) | 2021-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91352B2 (en) | Elevator car frame | |
US10589964B2 (en) | Elevator car,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checking, maintaining and/or repairing an elevator system | |
US9260274B2 (en) | Lift for a wind power installation | |
US20190135586A1 (en) | Elevator arrangement with low headroom | |
CN105460745A (zh) | 一种新型楼道电梯 | |
KR100572349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US4830141A (en) | Deployable rail structure for high-rise building evacuation system | |
KR101766914B1 (ko) | 엘리베이터용 수직 개폐식 도어의 상부 구동축 구동시스템 | |
KR102580956B1 (ko) | 상하 개폐식 엘리베이터 및 리프트용 도어의 구동시스템 | |
CN212475735U (zh) | 电梯轿门地坎与厅门地坎间隙的遮挡结构 | |
CN113788388B (zh) | 一种单井道多台电梯可同时运行的多用途电梯系统 | |
CN109264554B (zh) | 一种布阵电梯系统 | |
EP3517478B1 (en) | Elevator component access cabinet | |
US20180134518A1 (en) | Elevator system hoistway access control | |
CN210084692U (zh) | 一种内含输送带的杂物电梯 | |
EP1377516B1 (en) | Hydraulic drive unit mounted in the elevator shaft | |
CN113772519B (zh) | 一种伸缩轿厢 | |
CN111255362B (zh) | 一种地铁车站安全出口电动平移门 | |
EP0057701A1 (en) | Load transfer apparatus | |
CN108190688A (zh) | 一种自动外爬式施工平台 | |
US20190210836A1 (en) | Elevator maintenance access systems | |
CN102556805B (zh) | 提高井道使用效率的电梯装置 | |
JPH06248820A (ja) | 多層垂直昇降形立体駐車装置 | |
WO2012142711A1 (en) | Personal lift | |
CN217676202U (zh) | 一种安全型升降货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