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4811A - 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74811A CN113774811A CN202111262235.4A CN202111262235A CN113774811A CN 113774811 A CN113774811 A CN 113774811A CN 202111262235 A CN202111262235 A CN 202111262235A CN 113774811 A CN113774811 A CN 1137748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dge
- cable
- construction
- bridge deck
- prefabr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1/00—Suspension or cable-stayed bridges
- E01D11/04—Cable-stayed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6—Arrangement, construction or bridging of expansion joints
- E01D19/067—Flat continuous joints cast in situ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2—Grating or flooring for bridges; Fastening railway sleepers or tracks to bridges
- E01D19/125—Grating or flooring for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6—Suspension cables; Cable clamps for suspension cables ; Pre- or post-stressed cab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01D2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by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the bridge or bridge s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基于组合结构的经济性,充分发挥钢结构桥梁建造自身具备的快速成型特性及整体骨架支撑功能,同时消除同类型桥梁建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害,明晰组合梁斜拉桥主梁内力形成机制;本发明在预制桥面板及湿接缝浇筑过程中排除了主梁混凝土构件受拉情况,因此将混凝土整体开裂风险完全消除;本发明在预制桥面板与钢梁组合后进行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为桥面板储备天然的预应力而无需或少量使用额外的钢绞线材料;可在充分利用结构受力及材料特点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建造效率,排除关键构件整体及局部开裂风险,减少重要设备的投入,减少建筑材料耗费,降低全过程建造成本,最终提高同类型斜拉桥建造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组合梁斜拉桥的行车道主梁一般由处于下方位置的钢梁及处于上方位置的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其间的剪力联接件形成受力整体,钢梁本身即可作为施工骨架又可作为永久性承重构件,混凝土桥面板可取代昂贵的全钢主梁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故组合梁相比一般钢结构桥面体系更具经济性且一般具有良好的扛疲劳性。
根据组合梁斜拉桥的混凝土桥面板与钢结构叠合时机,国内外大跨径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常见建造方法为:1.逐节段钢梁拼接、逐节段桥面板安装后逐道湿接缝浇筑并待强;2.双节段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联接后,多道湿接缝同时浇筑并待强。
前述各类建造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需要逐节段等待湿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既定标准而须耗费大量时间成本;2.很多情况下由于混凝土构件经常性面临的不利受力情况,从而无法避免在随后建造过程中出现较高的混凝土桥面板开裂风险;3.为避免开裂情况出现需要对斜拉索进行“先超张拉,后回位放松”环节而耗费施工设备及多余建造成本;4.为增加建造过程及运营期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经常需要施加额外的纵向预应力,增加建材消耗;5.未能发挥已成型钢结构骨架的充分承载性能,结构设计理念方面欠先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在确保施工过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组合结构固有的特点,提出完全分层建造方法,整体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质量与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基于组合结构的经济性,充分发挥钢结构桥梁建造自身具备的快速成型特性及整体骨架支撑功能,同时消除同类型桥梁建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害,明晰组合梁斜拉桥主梁内力形成机制,最终整体提高斜拉桥建造水平,所述建造方法如下:
步骤一、主墩及桥塔施工:完成斜拉桥主墩及斜拉桥主塔施工;
步骤二、近索塔区主梁施工:完成索塔区域主梁节段施工,拼装桥面吊机;
步骤三、钢梁悬臂安装施工:利用桥面吊机逐节段吊装及安装钢主梁,安装张拉钢梁对应斜拉索,移动桥面吊机待吊下一节段,循环施工至最大悬臂阶段;
步骤四、预制桥面板安装:利用已经完成的钢梁骨架结构作为预制桥面板承载平台,全桥各悬臂完成铺设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或在步骤三中根据需要铺设部分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以提供工作空间;
步骤五、接缝施工:浇筑预制桥面板间湿接缝并待强或施工干接剂;
步骤六、斜拉索再次张拉:进行全桥第二次张拉斜拉索;
步骤七、合龙段及铺装施工:施工合龙段、施工桥面铺装及附属件,检测及通车运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移动桥面吊机待吊下一节段,循环施工至最大悬臂阶段,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放置部分预制桥面板作为工作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全桥各悬臂完成铺设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浇筑湿接缝或采用干接并待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湿接:在预制桥面板之间预制桥面板接缝中浇筑混凝土;干接:在预制桥面板之间预制桥面板接缝中填入粘结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六中,接缝强度达到预期值后,基于预期的内力及线形调控目标,结合斜拉索伸长量及索力控制要求,进行全桥斜拉索第二次张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合龙段施工中:全桥边中跨施工合龙段钢梁及对应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或再根据需要通过斜拉索索力调整主梁内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桥面铺装及附属施工中:按正常方法进行桥面铺装、护栏及灯柱附属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显著减少上部结构施工时间耗费:相对普通斜拉桥逐节段安装某钢梁段,逐节段安装并张拉对应节段的斜拉索,安装桥面板、浇筑湿接缝并待强,第二次张拉斜拉索的循环建造方式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完全分层式建造方法,整个悬臂施工期间,其进度与纯钢梁斜拉桥一致,整个建造过程中完全将过程中每节段新浇筑湿接缝待强的时间节省,应可减少整个上部结构施工50%以上时间耗费;
(2)消除混凝土桥面板整体开裂风险:对于按常规方法建造的组合梁斜拉桥,由于吊装下一节段时主梁顶部受拉,这经常会导致已施工完成梁段顶板存在极大的开裂风险,降低结构耐久性能;本发明在预制桥面板及湿接缝浇筑过程中排除了主梁混凝土构件受拉情况,因此将混凝土整体开裂风险完全消除;
(3)较多同类工程为避免该不利事件发生,选择将对应斜拉索超张拉,待后续梁段及拉索部分施工完成后,返回上一号斜拉索进行二次放张处理,依次全桥建造过程中循环往复而再次浪费大量时间;消除混凝土桥面板局部开裂风险:采用常规方法建造组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由于主梁承受较大幅度的往复弯矩拉压作用,将额外导致例如斜拉索局部锚固区混凝土出现散射型裂缝,最终影响结构耐久性能;本发明由于在拉索锚固区预制桥面板及湿接缝浇筑过程中排除了混凝土构件受拉的不利情况,因此将混凝土局部开裂风险也完全消除;
(4)节约预应力钢绞线等建筑材料:采用常规方法建造组合梁斜拉桥,为确保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桥墩、塔及跨中区域不出现有害裂缝,常配置额外的预应力钢绞线以增加预压应力储备,减少关键构件开裂风险;本发明在预制桥面板与钢梁组合后进行的斜拉索第二次张拉,为桥面板储备天然的预应力而无需或少量使用额外的钢绞线材料;
(5)体现主动控制的设计理念:本建造方法中可根据预制桥面板的应力需求,主动调整斜拉索第二次张拉索力值,除满足主梁受力需求外,可按需储备预期的有利预压应力;
(6)减少大型设备投入:本建造方法施工过程中由于仅需要吊装主梁的钢梁部分,因此可使用相对重量轻的桥面吊机,减少了大吨位设备的投入成本;
(7)提高同类型桥梁建造水平:大跨度组合梁塔斜拉桥采用本建造方法,可在充分利用结构受力及材料特点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建造效率,排除关键构件整体及局部开裂风险,减少重要设备的投入,减少建筑材料耗费,降低全过程建造成本,最终提高同类型斜拉桥建造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桥墩及桥塔建造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塔区无斜拉索钢梁安装完成、桥面吊机安装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N号钢梁安装并焊(栓)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N号斜拉索安装并张拉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桥面吊机移动至第N号钢梁待吊N+1节段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循环上述步骤至中间某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钢梁安装至最大悬臂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最大悬臂状态下在钢梁上安装预制桥面板状态并浇筑湿接缝并待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最大悬臂状态下全桥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后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双(多)塔斜拉桥对称施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双(多)塔斜拉桥边中跨合龙施工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全桥铺装及附属设施安装完成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组合梁斜拉桥传统建造方式中张拉主梁预应力钢绞线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组合梁斜拉桥传统建造方式中所有对应节段钢梁安装完成后继续安装桥面板及湿接缝并待强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梁;2、斜拉索;3、斜拉桥主墩;4、斜拉桥主塔;5、桥面吊机;6、预制桥面板;8、预应力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主墩及桥塔施工:完成斜拉桥主墩3及斜拉桥主塔4施工,完成状态如图1;
步骤二、近索塔区主梁施工:完成索塔区域主梁节段施工,拼装桥面吊机5,完成状态如图2;
步骤三、钢梁1悬臂安装施工:利用桥面吊机5将第i号钢梁1起吊至预期高度处,完成与上一梁段间匹配联接并焊(栓)接环缝,完成状态如图3;
步骤四、斜拉索2安装及张拉:在当前梁段焊(栓)接完成后,安装并张拉第i节段钢梁1对应斜拉索2,完成状态如图4;
步骤五、移动桥面吊机5:待上述过程完成后,将桥面吊机5前移一个节段距离至上述施工完成的当前钢梁1i上方,待施工下一梁段i+1,完成状态如图5;
步骤六、上部结构循环施工:循环上述步骤三至步骤五,循环建造钢梁1及斜拉索2i自1至N号部件,完成状态如图6;
步骤七、上部结构循环施工至最大悬臂:循环上述步骤三至步骤五至最大悬臂,其中可根据需要放置部分预制桥面板6作为工作平台,完成状态如图7;
步骤八、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施工:充分利用已成型钢结构整体骨架的支撑功能,于完成的钢梁1顶面安装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完成状态如图8;
步骤九、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1湿(干)接缝施工:在预制桥面板6之间预留接缝中浇筑混凝土(湿接)或填入粘结材料(干接),使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1叠合形成承载整体结构,新浇筑湿接缝待强,完成状态如图9;
步骤十、全桥斜拉索2第二次张拉施工:待湿(干)接缝强度达到预期值后,基于预期的内力及线形调控目标,结合斜拉索2伸长量及索力控制要求,进行全桥斜拉索2第二次张拉,完成后状态见图10;
步骤十一、边中跨合龙段施工:全桥边中跨施工合龙段钢梁1及对应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或再根据需要通过斜拉索2索力调整主梁内力,完成后状态见图12;
步骤十二、桥面铺装及附属施工:按正常方法进行桥面铺装、护栏及灯柱附属安装,完成后状态见图1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造方法如下:
步骤一、主墩及桥塔施工:完成斜拉桥主墩(3)及斜拉桥主塔(4)施工;
步骤二、近索塔区主梁施工:完成索塔区域主梁节段施工,拼装桥面吊机(5);
步骤三、钢梁(1)悬臂安装施工:利用桥面吊机(5)逐节段吊装及安装钢主梁,安装张拉钢梁(1)对应斜拉索(2),移动桥面吊机(5)待吊下一节段,循环施工至最大悬臂阶段;
步骤四、预制桥面板(6)安装:利用已经完成的钢梁(1)骨架结构作为预制桥面板(6)承载平台,全桥各悬臂完成铺设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或在步骤三中根据需要铺设部分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以提供工作空间;
步骤五、接缝施工:浇筑预制桥面板间湿接缝并待强或施工干接剂;
步骤六、斜拉索(2)再次张拉:进行全桥第二次张拉斜拉索(2);
步骤七、合龙段及铺装施工:施工合龙段、施工桥面铺装及附属件,检测及通车运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移动桥面吊机(5)待吊下一节段,循环施工至最大悬臂阶段,过程中可根据需要放置部分预制桥面板(6)作为工作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全桥各悬臂完成铺设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浇筑湿接缝或采用干接并待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湿接:在预制桥面板(6)之间预制桥面板接缝中浇筑混凝土;干接:在预制桥面板(6)之间预制桥面板接缝中填入粘结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接缝强度达到预期值后,基于预期的内力及线形调控目标,结合斜拉索(2)伸长量及索力控制要求,进行全桥斜拉索(2)第二次张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合龙段施工中:全桥边中跨施工合龙段钢梁(1)及对应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或再根据需要通过斜拉索(2)索力调整主梁内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桥面铺装及附属施工中:按正常方法进行桥面铺装、护栏及灯柱附属安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2235.4A CN113774811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2235.4A CN113774811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74811A true CN113774811A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887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62235.4A Pending CN113774811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7481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7059A (zh) * | 2022-05-13 | 2022-08-02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山区岩锚斜拉柔拱协作体系桥及其施工方法 |
CN115821772A (zh) * | 2022-11-30 | 2023-03-21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段预制复合材料组合板组合梁结构的施工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69005B1 (ko) * | 2009-11-06 | 2010-07-09 | 동아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가설케이블을 이용한 무장력 사재케이블 상태의 사장교 시공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가설케이블 |
CN102286930A (zh) * | 2011-09-09 | 2011-12-21 | 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斜拉桥施工方法 |
CN103147409A (zh) * | 2013-02-05 | 2013-06-12 |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合龙施工方法 |
CN109505243A (zh) * | 2018-11-14 | 2019-03-22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斜拉桥组合梁桥面抗裂方法 |
CN111764283A (zh) * | 2020-05-26 | 2020-10-13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 |
CN112342928A (zh) * | 2020-11-20 | 2021-02-09 | 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山区超高主塔斜拉桥安装方法 |
CN112609598A (zh) * | 2021-01-12 | 2021-04-06 |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10-28 CN CN202111262235.4A patent/CN1137748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69005B1 (ko) * | 2009-11-06 | 2010-07-09 | 동아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가설케이블을 이용한 무장력 사재케이블 상태의 사장교 시공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가설케이블 |
CN102286930A (zh) * | 2011-09-09 | 2011-12-21 | 中铁五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斜拉桥施工方法 |
CN103147409A (zh) * | 2013-02-05 | 2013-06-12 |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合龙施工方法 |
CN109505243A (zh) * | 2018-11-14 | 2019-03-22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斜拉桥组合梁桥面抗裂方法 |
CN111764283A (zh) * | 2020-05-26 | 2020-10-13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 |
CN112342928A (zh) * | 2020-11-20 | 2021-02-09 | 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山区超高主塔斜拉桥安装方法 |
CN112609598A (zh) * | 2021-01-12 | 2021-04-06 |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7059A (zh) * | 2022-05-13 | 2022-08-02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山区岩锚斜拉柔拱协作体系桥及其施工方法 |
CN115821772A (zh) * | 2022-11-30 | 2023-03-21 |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段预制复合材料组合板组合梁结构的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39510B (zh) | 一种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958049B (zh) | 一种模块化钢-混组合小箱梁简支连续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696355B (zh) | 一种超高韧性混凝土板-钢梁轻型组合桥梁结构 | |
CN108978434B (zh) | 一种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的无支架工业化施工方法 | |
CN101225639A (zh) | 简支变连续箱梁结构施工工艺及其简支变连续箱梁结构 | |
CN107326794B (zh) | 一种装配整体式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式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481826B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 |
CN111764283B (zh) | 一种叠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快速循环施工方法 | |
CN111962372B (zh) | 一种公铁合建钢腹杆双结合连续桁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409619B (zh) | 一种提高多梁式组合小箱梁桥桥面结构横向整体性的方法 | |
CN110904864B (zh) | 一种提升混凝土箱梁桥承载能力的钢混组合系统 | |
CN105839534B (zh) | 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板连接接头及施工方法 | |
CN110644349B (zh) | 一种用于宽幅箱梁矮塔斜拉桥的上部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3774811A (zh) | 一种组合梁斜拉桥上部结构建造方法 | |
CN111254800A (zh) | 一种适用于城市桥梁的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281631A (zh) | 一种节段预制复合截面脊骨梁桥结构体系 | |
CN105064195B (zh) | 预制拼装的鱼腹波形钢腹板体内预应力钢混组合简支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2335738U (zh) | 一种公铁合建钢腹杆双结合连续桁梁 | |
CN114016370A (zh) | 一种“后滞式”窄幅钢箱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596966U (zh) | 一种大跨径钢混组合桥梁结构 | |
CN205188792U (zh) | 预制拼装的鱼腹波形钢腹板体内预应力钢混组合简支梁桥 | |
CN112458879A (zh) | 一种栓焊混连的分段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073557B (zh) | 一种钢混结合连续钢桁梁桥混凝土桥面板的安装方法 | |
CN109629418A (zh) | 一种密纵梁体系分段预应力叠合混凝土桥面板及施工方法 | |
CN212477387U (zh) | 一种适用于城市桥梁的组合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