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6570B -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56570B CN113756570B CN202110988525.0A CN202110988525A CN113756570B CN 113756570 B CN113756570 B CN 113756570B CN 202110988525 A CN202110988525 A CN 202110988525A CN 113756570 B CN113756570 B CN 1137565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tension
- column
- movable
- grou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440 grou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组围合构件和多组分力板,所述围合构件由多组拉力杆和多组角板架围合而成,所述拉力杆的一侧开设有多组齿口,齿口处设有定位构件,定位构件包括移动卡盒、手压杆、移动抵杆和定位抵杆,移动卡盒套设在拉力杆的齿口处,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结构柱技术领域。该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利用手压杆带动移动抵杆推动拉力杆处的齿口,定位抵杆抵压在移动抵杆卡接的齿口相邻的齿口处,松开手压杆,第一扭簧推动手压杆上移,同时移动抵杆前进一格,固定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的防漏浆结构围合操作过于复杂的问题,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结构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是建筑工程中竖向主要受力构件,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
目前,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框架柱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压力太大,框架柱薄弱位置经常会出现漏浆现象,特别是框架柱脚位置,压力最大,漏浆现象尤为明显。漏浆时,混凝土会从模板与地面接触的缝隙间隔中流出,导致缝隙处砂石和水泥流失,降低构件强度,影响安全,且混凝土流出凝固后,影响观感。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583872U公开了一种防止结构柱脚漏浆的装置,该装置利用木条将柱模板固定在结构柱外侧,木条通过混凝土钢钉固定在主体楼板上,有效防止结构柱脚漏浆;方木对柱模板起到加固作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
但是由于木条自身的特性较为脆弱,混凝土压力太大,木条会产生变形,木条对柱模板起到加固效果较低,无法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提出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压力太大,框架柱薄弱位置经常会出现漏浆现象,导致缝隙处砂石和水泥流失,降低构件强度,影响安全和观感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组围合构件和多组分力板,所述围合构件由多组拉力杆和多组角板架围合而成,所述拉力杆的一侧开设有多组齿口,所述齿口处设有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包括移动卡盒、手压杆、移动抵杆和定位抵杆,所述移动卡盒套设在拉力杆的齿口处,所述移动卡盒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处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移动卡盒的内侧与拉力杆滑动连接,所述手压杆的右端与移动卡盒内侧的右部转动连接,且移动卡盒与手压杆的铰接处卡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移动抵杆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移动卡盒内部的中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且限位柱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抵杆的上部与手压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移动卡盒的中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柱,且拉簧柱处与移动抵杆侧边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
所述定位抵杆的上部与移动卡盒左侧的上部铰接,所述移动卡盒与定位抵杆铰接处卡接有第二扭簧,所述移动卡盒与定位抵杆铰接处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限位卡柱,所述定位抵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杆,所述限位卡杆设于两组限位卡柱之间,且限位卡杆与限位卡柱抵压;
所述移动抵杆和定位抵杆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卡柱,所述移动抵杆底端连接的转动卡柱卡设在其中一组的齿口处,所述定位抵杆底端连接的转动卡柱卡设在移动抵杆卡接的齿口相邻的齿口处。
优选的,所述拉力杆的另一侧开设有拆卸第一卡口,所述拆卸第一卡口处设有可拆卸限位构件,所述可拆卸限位构件包括上卡块和下卡块,所述上卡块下部的中心和下卡块上部的中心均开设有拆卸第二卡口。
优选的,所述上卡块的后侧螺旋连接有螺杆,所述上卡块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螺杆的上部贯穿有转杆,且转杆与螺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卡块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口和螺纹口,所述滑杆和螺杆分别贯穿于滑槽口和螺纹口处,且螺杆与螺纹口螺旋连接。
优选的,所述角板架为L型板,所述角板架的两角端错位开设有拉力杆槽口,所述拉力杆槽口为凸字型结构,所述拉力杆为凸字形结构,且拉力杆贯穿于拉力杆槽口处。
优选的,所述分力板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多组夹槽,且分力板另一侧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且夹槽卡设在角板架的内侧。
优选的,一组所述拉力杆贯穿有两组角板架,所述拉力杆的一端与定位构件之间和拉力杆的另一端与定位构件之间均夹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簧和两组限位环,且两组限位环分别与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的限位槽口为凸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拉力杆具有多种长度型号不同的杆件,且多组长度型号不同的拉力杆处的横截面均一致,所述分力板具有多种高度型号不同的板材,且多组高度型号不同的板材的夹槽处均一致。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件选取
根据方柱模板的边长,选取相应规格的拉力杆;
步骤二:初步围合
先将分力板围合方柱模板四周的外侧,再将围合构件围合在方柱模板四周的分力板处,并使角板架的内侧抵压在分力板的夹槽处;
步骤三:紧压固定
通过按压手压杆,带动移动抵杆推动拉力杆处的齿口,然后定位抵杆抵压在移动抵杆卡接的齿口相邻的齿口处,松开手压杆,第一扭簧推动手压杆上移,同时移动抵杆前进一格,再按压移动抵杆,同上述步骤,是的围合构件紧压方柱模板;
步骤四:构件拆除
混凝土方柱凝结稳定后,通过转动转杆,使螺杆与螺纹口取消连接,从而使上卡块与下卡块取消卡接,再将拉力杆从角板架处抽出,即完成围合构件的拆除。
优选的,在步骤二中,围合前,先确定多组角板架的拉力杆槽口之间的位置相对应,同时先将可拆卸限位构件卡接在拉力杆的拆卸第一卡口处,然后套设一组缓冲组件,围合时,再将拉力杆处齿口的一端穿过角板架的拉力杆槽口处,然后将另一组缓冲组件套在拉力杆处齿口的一侧,最后将定位构件扣合在拉力杆处齿口的一端;
在步骤三中,移动抵杆推动拉力杆处的齿口,使得定位构件在拉力杆处前进紧压方柱模板时,移动卡盒底部的滑轮与拉力杆的底部滑动前移;
在步骤四中,转动转杆时,可通过转杆与螺杆上部滑动,使转杆的两侧均可当做转把使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移动卡盒套设在拉力杆的齿口处,手压杆的右端与移动卡盒内侧的右部转动连接,且移动卡盒与手压杆的铰接处卡设有第一扭簧,限位柱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移动抵杆的上部与手压杆的中部铰接,且拉簧柱处与移动抵杆侧边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定位抵杆的上部与移动卡盒左侧的上部铰接,移动卡盒与定位抵杆铰接处卡接有第二扭簧,移动卡盒与定位抵杆铰接处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限位卡柱,限位卡杆设于两组限位卡柱之间,且限位卡杆与限位卡柱抵压,利用手压杆带动移动抵杆推动拉力杆处的齿口,定位抵杆抵压在移动抵杆卡接的齿口相邻的齿口处,松开手压杆,第一扭簧推动手压杆上移,同时移动抵杆前进一格,固定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的防漏浆结构围合操作过于复杂的问题,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2)、该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拉力杆的另一侧开设有拆卸第一卡口,上卡块下部的中心和下卡块上部的中心均开设有拆卸第二卡口,上卡块的后侧螺旋连接有螺杆,上卡块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下卡块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口和螺纹口,滑杆和螺杆分别贯穿于滑槽口和螺纹口处,且螺杆与螺纹口螺旋连接,利用通过转动转杆,使螺杆与螺纹口取消连接,从而使上卡块与下卡块取消卡接,再将拉力杆从角板架处抽出,使围合构件的拆除,解决了传统的防漏浆结构不便于拆除的问题。
(3)、该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分力板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多组夹槽,且分力板另一侧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且夹槽卡设在角板架的内侧,利用分力板围合方柱模板四周的外侧,使得围合构件围合在方柱模板时,增大受力面积,同时防滑纹使分力板与模板贴合牢固,使围合构件围合的更加稳定,防止漏浆。
(4)、该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拉力杆的一端与定位构件之间和拉力杆的另一端与定位构件之间均夹设有缓冲组件,两组限位环分别与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限位环的限位槽口为凸型结构,通过两组缓冲组件套在拉力杆处的两侧,使得定位构件在围合紧压方柱模板时,利用弹簧自身的弹性对围合构件进行缓冲,便于定位构件的紧压,增强围合构件对方柱模板的紧压的稳固性。
(5)、该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螺杆的上部贯穿有转杆,且转杆与螺杆滑动连接,利用转杆与螺杆上部滑动,使转杆的两侧均可当做转把使用,使得转杆在死角处也可转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6)、该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在移动卡盒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处转动连接有滑轮,移动卡盒的内侧与拉力杆滑动连接,利用移动卡盒底部的滑轮与拉力杆的底部滑动前移,使得定位构件在拉力杆处前进紧压方柱模板时,降低移动卡盒与拉力杆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移动,从而使设备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围合构件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围合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定位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拉力杆的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可拆卸限位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角板架的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分力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缓冲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中:1、围合构件;2、分力板;21、夹槽;22、防滑纹;3、拉力杆;31、齿口;32、拆卸第一卡口;4、角板架;41、拉力杆槽口;5、定位构件;51、移动卡盒;511、滑动槽;512、滑轮;52、手压杆;53、移动抵杆;531、限位滑槽;54、定位抵杆;541、第二扭簧;542、限位卡柱;543、限位卡杆;55、第一扭簧;56、限位柱;57、拉簧柱;58、拉簧;59、转动卡柱;6、可拆卸限位构件;61、上卡块;62、下卡块;621、滑槽口;622、螺纹口;63、拆卸第二卡口;64、螺杆;641、转杆;65、滑杆;7、缓冲组件;71、弹簧;72、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组围合构件1和多组分力板2,围合构件1由多组拉力杆3和多组角板架4围合而成,拉力杆3具有多种长度型号不同的杆件,且多组长度型号不同的拉力杆3处的横截面均一致,分力板2具有多种高度型号不同的板材,且多组高度型号不同的板材的夹槽21处均一致,通过设置多种长度型号不同的拉力杆3和多种高度型号不同的分力板2,使围合构件1可适用多种不同规格混凝土结构柱的围合固定;角板架4为L型板,角板架4的两角端错位开设有拉力杆槽口41,拉力杆槽口41为凸字型结构,拉力杆3为凸字形结构,且拉力杆3贯穿于拉力杆槽口41处,拉力杆3的一侧开设有多组齿口31,齿口31处设有定位构件5,定位构件5包括移动卡盒51、手压杆52、移动抵杆53和定位抵杆54,移动卡盒51套设在拉力杆3的齿口31处,移动卡盒51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511,滑动槽511处转动连接有滑轮512,移动卡盒51的内侧与拉力杆3滑动连接,利用移动卡盒51底部的滑轮512与拉力杆3的底部滑动前移,使得定位构件5在拉力杆3处前进紧压方柱模板时,降低移动卡盒51与拉力杆3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移动,从而使设备使用更加方便,手压杆52的右端与移动卡盒51内侧的右部转动连接,且移动卡盒51与手压杆52的铰接处卡设有第一扭簧55,移动抵杆53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滑槽531,移动卡盒51内部的中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6,且限位柱56与限位滑槽531滑动连接,移动抵杆53的上部与手压杆52的中部铰接,移动卡盒51的中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柱57,且拉簧柱57处与移动抵杆53侧边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58,定位抵杆54的上部与移动卡盒51左侧的上部铰接,移动卡盒51与定位抵杆54铰接处卡接有第二扭簧541,移动卡盒51与定位抵杆54铰接处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限位卡柱542,定位抵杆54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杆543,限位卡杆543设于两组限位卡柱542之间,且限位卡杆543与限位卡柱542抵压,移动抵杆53和定位抵杆54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卡柱59,移动抵杆53底端连接的转动卡柱59卡设在其中一组的齿口31处,定位抵杆54底端连接的转动卡柱59卡设在移动抵杆53卡接的齿口31相邻的齿口31处,利用手压杆52带动移动抵杆53推动拉力杆3处的齿口31,定位抵杆54抵压在移动抵杆53卡接的齿口31相邻的齿口31处,松开手压杆52,第一扭簧55推动手压杆52上移,同时移动抵杆53前进一格,固定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的防漏浆结构围合操作过于复杂的问题,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请参阅图6-8,拉力杆3的另一侧开设有拆卸第一卡口32,拆卸第一卡口32处设有可拆卸限位构件6,可拆卸限位构件6包括上卡块61和下卡块62,上卡块61下部的中心和下卡块62上部的中心均开设有拆卸第二卡口63,上卡块61的后侧螺旋连接有螺杆64,上卡块61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65,螺杆64的上部贯穿有转杆641,且转杆641与螺杆64滑动连接,利用转杆641与螺杆64上部滑动,使转杆641的两侧均可当做转把使用,使得转杆641在死角处也可转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下卡块62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口621和螺纹口622,滑杆65和螺杆64分别贯穿于滑槽口621和螺纹口622处,且螺杆64与螺纹口622螺旋连接,利用通过转动转杆641,使螺杆64与螺纹口622取消连接,从而使上卡块61与下卡块62取消卡接,再将拉力杆3从角板架4处抽出,使围合构件1的拆除,解决了传统的防漏浆结构不便于拆除的问题;
请参阅图9,分力板2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多组夹槽21,且分力板2另一侧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22,且夹槽21卡设在角板架4的内侧,利用分力板2围合方柱模板四周的外侧,使得围合构件1围合在方柱模板时,增大受力面积,同时防滑纹22使分力板2与模板贴合牢固,使围合构件1围合的更加稳定,防止漏浆。
请参阅图10,一组拉力杆3贯穿有两组角板架4,拉力杆3的一端与定位构件5之间和拉力杆3的另一端与定位构件5之间均夹设有缓冲组件7,缓冲组件7包括弹簧71和两组限位环72,且两组限位环72分别与弹簧71的两端固定连接,限位环72的限位槽口为凸型结构,通过两组缓冲组件7套在拉力杆3处的两侧,使得定位构件5在围合紧压方柱模板时,利用弹簧71自身的弹性对围合构件1进行缓冲,便于定位构件5的紧压,增强围合构件1对方柱模板的紧压的稳固性。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件选取
根据方柱模板的边长,选取相应规格的拉力杆3。
步骤二:初步围合
围合前,先确定多组角板架4的拉力杆槽口41之间的位置相对应,同时先将可拆卸限位构件6卡接在拉力杆3的拆卸第一卡口32处,然后套设一组缓冲组件7,围合时,先将分力板2围合方柱模板四周的外侧,再将围合构件1围合在方柱模板四周的分力板2处,并使角板架4的内侧抵压在分力板2的夹槽21处,再将拉力杆3处齿口31的一端穿过角板架4的拉力杆槽口41处,然后将另一组缓冲组件7套在拉力杆3处齿口31的一侧,最后将定位构件5扣合在拉力杆3处齿口31的一端;
步骤三:紧压固定
通过按压手压杆52,带动移动抵杆53推动拉力杆3处的齿口31,然后定位抵杆54抵压在移动抵杆53卡接的齿口31相邻的齿口31处,移动卡盒51底部的滑轮512与拉力杆3的底部滑动前移,松开手压杆52,第一扭簧55推动手压杆52上移,同时移动抵杆53前进一格,再按压移动抵杆53,同上述步骤,是的围合构件1紧压方柱模板;
步骤四:构件拆除
混凝土方柱凝结稳定后,通过转动转杆641,使螺杆64与螺纹口622取消连接,从而使上卡块61与下卡块62取消卡接,再将拉力杆3从角板架4处抽出,即完成围合构件1的拆除;
转动转杆641时,可通过转杆641与螺杆64上部滑动,使转杆641的两侧均可当做转把使用。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包括多组围合构件(1)和多组分力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合构件(1)由多组拉力杆(3)和多组角板架(4)围合而成,所述拉力杆(3)的一侧开设有多组齿口(31),所述齿口(31)处设有定位构件(5),所述定位构件(5)包括移动卡盒(51)、手压杆(52)、移动抵杆(53)和定位抵杆(54),所述移动卡盒(51)套设在拉力杆(3)的齿口(31)处,所述移动卡盒(51)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511),所述滑动槽(511)处转动连接有滑轮(512),所述移动卡盒(51)的内侧与拉力杆(3)滑动连接,所述手压杆(52)的右端与移动卡盒(51)内侧的右部转动连接,且移动卡盒(51)与手压杆(52)的铰接处卡设有第一扭簧(55),所述移动抵杆(53)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滑槽(531),所述移动卡盒(51)内部的中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6),且限位柱(56)与限位滑槽(53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抵杆(53)的上部与手压杆(52)的中部铰接,所述移动卡盒(51)的中右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柱(57),且拉簧柱(57)处与移动抵杆(53)侧边的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簧(58);
所述定位抵杆(54)的上部与移动卡盒(51)左侧的上部铰接,所述移动卡盒(51)与定位抵杆(54)铰接处卡接有第二扭簧(541),所述移动卡盒(51)与定位抵杆(54)铰接处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限位卡柱(542),所述定位抵杆(54)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卡杆(543),所述限位卡杆(543)设于两组限位卡柱(542)之间,且限位卡杆(543)与限位卡柱(542)抵压;
所述移动抵杆(53)和定位抵杆(54)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卡柱(59),所述移动抵杆(53)底端连接的转动卡柱(59)卡设在其中一组的齿口(31)处,所述定位抵杆(54)底端连接的转动卡柱(59)卡设在移动抵杆(53)卡接的齿口(31)相邻的齿口(3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杆(3)的另一侧开设有拆卸第一卡口(32),所述拆卸第一卡口(32)处设有可拆卸限位构件(6),所述可拆卸限位构件(6)包括上卡块(61)和下卡块(62),所述上卡块(61)下部的中心和下卡块(62)上部的中心均开设有拆卸第二卡口(6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块(61)的后侧螺旋连接有螺杆(64),所述上卡块(61)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65),所述螺杆(64)的上部贯穿有转杆(641),且转杆(641)与螺杆(64)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块(62)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口(621)和螺纹口(622),所述滑杆(65)和螺杆(64)分别贯穿于滑槽口(621)和螺纹口(622)处,且螺杆(64)与螺纹口(622)螺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板架(4)为L型板,所述角板架(4)的两角端错位开设有拉力杆槽口(41),所述拉力杆槽口(41)为凸字型结构,所述拉力杆(3)为凸字形结构,且拉力杆(3)贯穿于拉力杆槽口(41)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板(2)一侧的表面开设有多组夹槽(21),且分力板(2)另一侧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22),且夹槽(21)卡设在角板架(4)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拉力杆(3)贯穿有两组角板架(4),所述拉力杆(3)的一端与定位构件(5)之间和拉力杆(3)的另一端与定位构件(5)之间均夹设有缓冲组件(7),所述缓冲组件(7)包括弹簧(71)和两组限位环(72),且两组限位环(72)分别与弹簧(7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72)的限位槽口为凸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杆(3)具有多种长度型号不同的杆件,且多组长度型号不同的拉力杆(3)处的横截面均一致,所述分力板(2)具有多种高度型号不同的板材,且多组高度型号不同的板材的夹槽(21)处均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件选取
根据方柱模板的边长,选取相应规格的拉力杆(3);
步骤二:初步围合
先将分力板(2)围合方柱模板四周的外侧,再将围合构件(1)围合在方柱模板四周的分力板(2)处,并使角板架(4)的内侧抵压在分力板(2)的夹槽(21)处;
步骤三:紧压固定
通过按压手压杆(52),带动移动抵杆(53)推动拉力杆(3)处的齿口(31),然后定位抵杆(54)抵压在移动抵杆(53)卡接的齿口(31)相邻的齿口(31)处,松开手压杆(52),第一扭簧(55)推动手压杆(52)上移,同时移动抵杆(53)前进一格,再按压移动抵杆(53),同上述步骤,是的围合构件(1)紧压方柱模板;
步骤四:构件拆除
混凝土方柱凝结稳定后,通过转动转杆(641),使螺杆(64)与螺纹口(622)取消连接,从而使上卡块(61)与下卡块(62)取消卡接,再将拉力杆(3)从角板架(4)处抽出,即完成围合构件(1)的拆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围合前,先确定多组角板架(4)的拉力杆槽口(41)之间的位置相对应,同时先将可拆卸限位构件(6)卡接在拉力杆(3)的拆卸第一卡口(32)处,然后套设一组缓冲组件(7),围合时,再将拉力杆(3)处齿口(31)的一端穿过角板架(4)的拉力杆槽口(41)处,然后将另一组缓冲组件(7)套在拉力杆(3)处齿口(31)的一侧,最后将定位构件(5)扣合在拉力杆(3)处齿口(31)的一端;
在步骤三中,移动抵杆(53)推动拉力杆(3)处的齿口(31),使得定位构件(5)在拉力杆(3)处前进紧压方柱模板时,移动卡盒(51)底部的滑轮(512)与拉力杆(3)的底部滑动前移;
在步骤四中,转动转杆(641)时,通过转杆(641)与螺杆(64)上部滑动,使转杆(641)的两侧均可当做转把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8525.0A CN113756570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8525.0A CN113756570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56570A CN113756570A (zh) | 2021-12-07 |
CN113756570B true CN113756570B (zh) | 2022-12-09 |
Family
ID=78791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88525.0A Active CN113756570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565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91201B (zh) * | 2022-08-04 | 2022-10-04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光伏发电装置支撑立柱与基座的对接及包脚浇筑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1046756Y (es) * | 2000-08-14 | 2001-06-16 | Shih Lung Ching | Dispositivo para la sujecion de tableros de encofrados. |
CN102561684A (zh) * | 2012-02-15 | 2012-07-11 |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模板拉索预张紧装置 |
CN106088594A (zh) * | 2016-07-31 | 2016-11-09 | 青岛康成书院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安装多功能卡 |
KR20180022216A (ko) * | 2016-08-23 | 2018-03-06 | 호리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콘크리트 기둥 타설용 거푸집 고정밴드 |
WO2018112706A1 (zh) * | 2016-12-19 | 2018-06-28 | 潘文斋 | 一种建筑模板的快速紧固装置及紧固方法 |
WO2018112681A1 (zh) * | 2016-12-19 | 2018-06-28 | 潘文斋 | 一种建筑模板紧固卡 |
CN207878929U (zh) * | 2018-01-23 | 2018-09-18 | 江苏精享裕建工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框架柱模板紧固系统 |
CN209620582U (zh) * | 2019-01-07 | 2019-11-12 | 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方柱模板定型装置 |
CN209837678U (zh) * | 2019-03-03 | 2019-12-24 | 青岛博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方柱模板定型加固装置 |
CN212053755U (zh) * | 2020-04-27 | 2020-12-01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的模板夹具 |
CN212507391U (zh) * | 2020-05-20 | 2021-02-09 | 张晓锋 | 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柱模板抱箍支架 |
-
2021
- 2021-08-26 CN CN202110988525.0A patent/CN11375657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56570A (zh) | 2021-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56570B (zh) | 一种混凝土结构柱的柱脚漏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9760147B (zh) | 一种水泥浇筑模板压紧设备 | |
CN111636462B (zh) | 一种方便组装施工的杯口基础模具 | |
CN211736363U (zh) | 一种用于房建施工的楼梯模板 | |
KR101555938B1 (ko) | 고정클립이 구비된 슬라브 판넬의 지지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 |
CN115853259A (zh) | 一种混凝土柱施工缝处模板箍紧装置 | |
CN117584249A (zh) | 一种仿古瓦制造用压成装置 | |
CN218061474U (zh) | 一种混凝土结构施工支撑装置 | |
KR101527564B1 (ko) | 슬래브 거푸집용 지지장치 | |
CN212507356U (zh) | 一种便于固定钢筋的建筑模壳 | |
CN218373533U (zh) | 一种市政道路防护栏 | |
CN210686011U (zh) | 钢模台车用快速拆卸底模机构及钢模台车 | |
CN217711701U (zh) | 一种板面顶托早拆支撑装置 | |
CN219870692U (zh) | 一种混凝土试件劈裂试验夹具 | |
CN115256586B (zh) | 一种家具组装设备 | |
CN221590346U (zh) | 一种悬挑式建筑脚手架 | |
CN213174805U (zh) | 一种土建基模固定夹具 | |
CN214942811U (zh) |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建筑工程用防护棚 | |
CN221627656U (zh) | 一种附加角钢 | |
CN218365523U (zh) | 一种人防门混凝土浇筑夹台 | |
CN220747719U (zh) | 一种铝模固定装置 | |
CN222745319U (zh) | 一种对支撑梁用的连接结构 | |
CN221741296U (zh) | 一种易拆装式基坑支护 | |
CN113714715B (zh) | 一种后浇带收口网施工用焊接装置 | |
CN222558171U (zh) | 一种楼梯间临边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