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745909B -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5909B
CN113745909B CN202110980144.8A CN202110980144A CN113745909B CN 113745909 B CN113745909 B CN 113745909B CN 202110980144 A CN202110980144 A CN 202110980144A CN 113745909 B CN113745909 B CN 113745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ounting seat
outer conductor
socke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01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5909A (zh
Inventor
彭伍政
胡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ia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per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per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per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01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5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5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5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5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射频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包括母端安装座、公端安装座、插头以及插座,所述公端安装座移动于所述母端安装座的一侧,所述插座的插入端贯穿所述母端安装座,并延伸至所述母端安装座侧壁外,所述公端安装座朝向所述母端安装座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插头与所述安装孔插接,所述插头内设置有探针,所述插座的插入端与所述安装孔插接,所述探针的一端贯穿所述插头,并与所述插座的插入端插接,所述插头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公端安装座移动的复位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射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连接器是移动通讯领域微波传输系统中的重要连接与分断元器件。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军民应用的通讯设备的体积越来越趋向小型化、集成化,因此各种通讯设备之间连接的射频通路也越来越多。
目前的射频连接器包括插头以及插座,插头电连接于其中一台设备上,插座电连接于另外一台设备上,当需要接通两台设备时,工作人员将插头朝靠近插座的方向移动,此时插头插入插座内,两台设备分别通过插头与插座电性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插头长时间插入插座内时,插头与插座内的金属接触件容易出现金属疲劳,使得插头与插座的传输性能减弱,最终影响射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射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包括母端安装座、公端安装座、插头以及插座,所述公端安装座移动于所述母端安装座的一侧,所述插座的插入端贯穿所述母端安装座,并延伸至所述母端安装座侧壁外,所述公端安装座朝向所述母端安装座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插头与所述安装孔插接,所述插头内设置有探针,所述插座的插入端与所述安装孔插接,所述探针的一端贯穿所述插头,并与所述插座的插入端插接,所述插头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公端安装座移动的复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并电接通射频连接器时,工作人员先分别将插座固定于母端安装座内,插头固定于公端安装座内,插座的插入端插接于安装孔内,然后工作人员再通过外力带动公端安装座朝靠近母端安装座的方向移动,公端安装座最终带动探针朝靠近母端安装座的方向移动,此时探针插入插座的插入端,且插头通过插针与插座电性连接,当工作人员撤去外力时,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公端安装座朝远离母端安装座的方向移动,探针复位并与插座断开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射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外壳、连接筒、套筒以及同轴电缆,所述套筒的顶部呈敞口设置,所述连接筒与所述套筒的敞口端插接,所述连接筒侧壁环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抵接于所述套筒的敞口端,所述第一外壳设置于所述套筒的敞口端,所述第一外壳盖设于所述连接筒,所述探针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连接筒内,所述探针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同轴电缆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外,所述同轴电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外壳以及所述连接筒,并延伸至所述连接筒内,所述同轴电缆的一端与所述插槽插接,所述插头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同轴电缆以及所述探针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插头时,工作人员先将连接筒插接于套筒的敞口端,然后通过固定组件将同轴电缆与探针相固定,此时同轴电缆与探针电性连接,并同时将同轴电缆和探针依次插入到连接筒以及套筒内,最后再盖设第一外壳,当探针插入插座的插入端时,同轴电缆通过探针与插座电性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同轴电缆与插座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外导体以及复位弹簧,所述外导体移动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外导体的一端贯穿所述套筒,并延伸至所述套筒外,所述探针背离所述同轴电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套筒以及所述外导体,并延伸至所述外导体外,所述外导体外侧壁环设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滑移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外导体,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的底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块的顶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通过外力带动公端安装座朝靠近母端安装座的方向移动时,插头在安装孔内相对滑动,且插头的插入端带动外导体朝靠近连接筒的方向移动,此时连接筒通过抵接块压紧复位弹簧,且探针插入插座的插入端,并与插座电性连接,当工作人员撤去外力时,此时复位弹簧复位,复位弹簧通过抵接块带动外导体朝远离连接筒的方向移动,外导体抵紧插座的插入端并带动公端安装座朝远离母端安装座的方心移动,此时探针脱离于插座的插入端,进而有利于提高探针插入或脱离于插座插入端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探针包括固定子杆以及滑动子针,所述外导体套设于所述固定子杆,所述插槽开设于所述固定子杆朝向同轴电缆的一端,所述固定子杆背离所述同轴电缆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子针滑移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子针背离同轴电缆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固定子杆以及所述外导体,并延伸至所述外导体外,所述外导体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滑动子针滑动的导向件,所述固定子杆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滑动子针滑动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公端安装座朝靠近母端安装座的方向移动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公端安装座最终带动滑动子针插入插座的插入端,在固定子杆以及滑动子针的导通作用下,同轴电缆与插座电性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同轴电缆与插座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压紧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子针的一侧连接,所述压紧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槽的槽底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子针插入插座的插入端时,滑动子针压紧压紧弹簧,当滑动子针脱离于插座时,此时压紧弹簧恢复自然状态,压紧弹簧复位并带动滑动子针复位,进而有利于避免滑动子针插入插座后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筒以及定位绝缘子,所述固定筒套设于所述同轴电缆,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定位绝缘子与所述容置槽插接,所述定位绝缘子的底部开设有焊接槽,所述固定子杆与所述焊接槽插接,所述连接筒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筒与所述固定槽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外壳盖设于所述固定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同轴电缆与探针相固定,并同时将同轴电缆与探针固定于插头内时,工作人员先将定位绝缘子插接于容置槽内,然后再将同轴电缆贯穿固定筒,并同时将同轴电缆焊接于固定筒内,然后再将固定子杆插入焊接槽,并同时将固定子杆焊接于焊接槽内,此时同轴电缆的一端插入插槽内,然后工作人员再将固定筒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固定槽内,最后再盖合第一外壳,此时同轴电缆与探针电性连接,且同轴电缆与探针固定于套筒内,进而有利于提高同轴电缆与探针相固定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导向件为导向绝缘子,所述导向绝缘子设置于所述外导体内,所述滑动子针贯穿所述导向绝缘子,并与所述导向绝缘子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子针插入或脱离插座时,此时滑动子针与导向绝缘子相对滑动,且在导向绝缘子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滑动子针滑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壳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齿,所述公端安装座基于所述安装孔对应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所述限位环抵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口,所述第一外壳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齿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插头时,工作人员先依次将套筒以及连接筒插入安装孔内,此时限位环抵接于安装孔的孔口,然后工作人员再拧紧第一外壳,此时套筒以及连接筒固定于安装孔,第一外壳固定于第一螺纹孔,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头与安装座的可拆卸性。
可选的,所述插座包括第二外壳、插入筒以及电缆模块组,所述插入筒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插接,所述插入筒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定位槽插接,所述滑动子针贯穿所述定位槽,并延伸至所述插入筒内,所述第二外壳盖设于所述插入筒的另一端,所述电缆模块组设置于所述插入筒内,所述电缆模块组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插入筒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外壳外,所述滑动子针与所述电缆模块组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插座时,工作人员先将电缆模块组插入插入筒内,然后再盖设第二外壳,此时电缆模块组固定于插入筒内,且当外导体插入定位槽内,并压紧复位弹簧时,此时滑动子针抵紧于电缆模块组,并与电缆模块组电性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座与插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母端安装座背离所述公端安装座的一侧从下往上依次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以及固定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固定孔相连通,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孔中间,所述插入筒的侧壁环设有压紧环,所述压紧环抵接于所述固定孔的孔口,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对应设有第二螺纹齿,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所述第二螺纹齿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插座时,工作人员先将插入筒插接于固定孔内,然后再拧紧第二外壳,此时插入筒固定于固定孔内,第二外壳固定于第二螺纹孔内,进而有利于提高插座与母端安装座的可拆卸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当需要使用并电接通射频连接器时,工作人员先分别将插座固定于母端安装座内,插头固定于公端安装座内,插座的插入端插接于安装孔内,然后工作人员再通过外力带动公端安装座朝靠近母端安装座的方向移动,公端安装座最终带动探针朝靠近母端安装座的方向移动,此时探针插入插座的插入端,且插头通过插针与插座电性连接,当工作人员撤去外力时,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公端安装座朝远离母端安装座的方向移动,探针复位并与插座断开连接,如此重复,避免了,探针长时间与插座接通,进而有利于提高射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公端安装座以及插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母端安装座以及插座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母端安装座;11、第二螺纹孔;12、固定孔;2、公端安装座;21、安装孔;22、第一螺纹孔;3、插头;31、第一外壳;311、第一螺纹齿;32、连接筒;321、限位环;322、固定槽;33、套筒;34、同轴电缆;4、插座;41、第二外壳;411、第二螺纹齿;42、插入筒;421、定位槽;422、压紧环;43、电缆模块组;431、前端绝缘子;432、后端绝缘子;433、安装筒;434、同轴线;5、探针;51、固定子杆;511、插槽;512、滑槽;52、滑动子针;53、压紧弹簧;6、固定筒;61、定位绝缘子;62、容置槽;63、焊接槽;7、外导体;71、复位弹簧;72、抵接块;73、导向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包括母端安装座1、公端安装座2、插头3以及插座4。公端安装座2移动于母端安装座1的一侧,插座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准备,例如四个、二十四个。本实施例中,插座4的数量设有四个,四个插座4的其中一端分别为插入端,用于供插头3插入。四个插座4的插入端分别贯穿母端安装座1,并延伸至母端安装座1的侧壁外,且四个插座4分别沿母端安装座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
参见图1和图2,公端安装座2朝向母端安装座1的一侧对应贯穿设置有四个安装孔21,四个安装孔21分别沿公端安装座2的高度方向开设,四个插座4的插入端分别与四个安装孔21插接。插头3的数量对应设有四个,四个插头3分别插接于四个安装孔21内。插头3内设置有探针5,探针5由导电金属材料制作,探针5用于导通插头3与插座4,探针5朝向插座4的一端贯穿插头3,并延伸至插头3外,且探针5朝向插座4的一端与插座4的插入端插接。插头3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公端安装座2移动的复位组件。
参见图2,为便于插头3组装的便利性,插头3包括第一外壳31、连接筒32、套筒33以及同轴电缆34。套筒33与安装孔21插接,且套筒33背离背离插座4的一端为敞口端。连接筒32位于套筒33的敞口端,且连接筒32与套筒33的敞口端插接。连接筒32的侧壁固定环设有限位环321,且限位环321抵接于套筒33敞口端。第一外壳31位于套筒33的敞口端,第一外壳31盖设于连接筒32,且第一外壳31抵接于限位环321背离套筒33的一侧。同轴电缆34设置于第一外壳31外,同轴电缆34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外壳31以及连接筒32,并延伸至连接筒32内。探针5设置于套筒33内,探针5背离插座4的一端开设有插槽511,插槽511沿探针5的长度方向开设,探针5背离插座4的一端延伸至连接筒32内,且同轴电缆34的一端与插槽511插接,且同轴电缆34与探针5电性连接。插头3设置有用于同时将同轴电缆34以及探针5固定于插头3内的固定组件。
当需要组装插头3时,工作人员先将连接筒32插入套筒33的敞口端,然后再依次将探针5以及同轴电缆34插入套筒33和连接筒32内,然后再通过固定组件同时将同轴电缆34固定于套筒33和连接筒32内,最后再将第一外壳31盖设于连接筒32外侧,完成组装。
具体的,参加图2,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筒6以及定位绝缘子61。同轴电缆34的一端贯穿固定筒6,并延伸至固定筒6的一端外,且同轴电缆34与固定筒6焊接。连接筒32背离套筒33敞口端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322,固定槽322沿连接筒32的长度方向开设,固定筒6通过固定槽322与连接筒32过盈配合。固定筒6朝向连接筒32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62,容置槽62沿固定筒6的长度方向开设,定位绝缘子61嵌设于容置槽62内,定位绝缘子61朝向连接筒32的一侧开设有焊接槽63,且焊接槽63沿定位绝缘子61的长度方向开设。探针5朝向连接筒32的一端与焊接槽63插接,且探针5焊接于焊接槽63内。
当需要固定同轴电缆34以及探针5时,工作人员先将定位绝缘子61插接于容置槽62内,然后再将探针5插接于焊接槽63内,并同时将插接处焊接,接着再将同轴电缆34贯穿固定筒6后,再插入到探针5的插槽511内,然后再将同轴电缆34与固定筒6焊接,最后再将固定筒6插入固定槽322,此时同轴电缆34以及探针5分别固定于插头3内。
具体的,参见图2,为提高探针5插入或脱离于插座4的插入端的稳定性,复位组件包括外导体7以及复位弹簧71。外导体7呈圆柱状,外导体7滑移于套筒33内,且外导体7背离连接筒32的一端贯穿套筒33,并延伸至套筒33的一端外,且外导体7背离连接筒32的一端抵接于插座4的插入端。外导体7套设于探针5,且探针5背离连接筒32的一端贯穿外导体7,并延伸至外导体7的一端外。外导体7的侧壁固定环设有抵接块72,且抵接块72滑移于套筒33内。复位弹簧71设置于套筒33内,复位弹簧71的一端与连接筒32背离连接筒32敞口端的一侧固定连接,复位弹簧71的另一端与抵接块72朝向连接筒32的一侧固定连接。
当工作人员带动公端安装座2朝靠近母端安装座1的方向移动时,工作人员先将母端安装座1固定,然后通过公端安装座2带动插头3朝靠近插座4的反向移动,此时插座4带动外导体7朝靠近连接筒32的方向移动,连接筒32通过抵接块72压紧复位弹簧71,探针5与外导体7相对滑动,并同时插入插座4的插入端内,从而实现插头3与插座4电性连接。当工作人员松开公端安装座2时,此时复位弹簧71恢复自然状态,复位弹簧71复位并通过抵接块72带动外导体7朝远离连接筒32的方向移动,外导体7通过抵接插座4最终带动公端安装座2朝远离母端安装座1的方向移动,此时探针5脱离于插座4的插入端。
参见图2,为避免探针5插入插座4的插入端后发生变形,探针5包括固定子杆51以及滑动子针52。固定子杆51以及滑动子针52分别为导电的金属材料制作。固定子杆51设置于套筒33内,固定子杆51朝向连接筒32的一端与焊接槽63插接,且插槽511开设于固定子杆51朝向连接筒32的一端。固定子杆51背离连接筒32的一端开设有滑槽512,滑槽512沿固定子杆51的长度方向开设。滑动子针52滑移于滑槽512内,滑动子针52背离连接筒32的一端贯穿外导体7,并延伸至外导体7侧壁外。固定子杆51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滑动子针52滑动的弹性件。
具体的,参见图2,弹性件为压紧弹簧53。压紧弹簧53设置于滑槽512内,压紧弹簧53的一端与滑动子针52朝向连接筒32的一侧固定连接,压紧弹簧53的另一端与滑槽512的槽底固定连接。
当公端安装座2带动插头3朝靠近插座4的方向移动时,在外导体7的抵接作用下,滑动子针52插入插座4的插入端内,且此时滑动子针52压紧压紧弹簧53。当松开公端安装座2时,此时压紧弹簧53恢复自然状态,压紧弹簧53复位并带动滑动子针52朝远离连接筒32的反向滑动。
参见图2,为提高滑动子针52与外导体7相对滑动的稳定性,外导体7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为导向绝缘子73。导向绝缘子73固定于外导体7内,且滑动子针52朝向插座4的一端贯穿导向绝缘子73,并与导向绝缘子73滑动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参见图2,为提高插头3固定于安装孔21内的稳定性,第一外壳31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螺纹齿311。公端安装座2背离母端安装座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2,第一螺纹孔22的孔径大于安装孔21,第一螺纹孔22与安装孔21相连通,第一外壳31通过第一螺纹齿311与第一螺纹孔22螺纹连接,且限位环321转动于第一螺纹孔22内。
当其中一个插头3损坏并需要组装新的插头3时,工作人员先将套筒33插入安装孔21内,此时限位环321抵接于安装孔21的孔口,然后工作人员再转动拧紧第一外壳31,此时套筒33固定于安装孔21,第一外壳31固定于第一螺纹孔22内。
参见图3,为提高插座4与滑动子针52电导通的稳定性,插座4包括第二外壳41、插入筒42以及电缆模块组43。插入筒42的一端贯穿母端安装座1,并与安装孔21插接。插入筒42朝向公端安装座2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421,定位槽421沿插入筒42的长度方向开设,且外导体7与定位槽421插接。第二外壳41盖设于插入筒42的另一端,电缆模块组43用于供滑动子针52电性连接,电缆模块组43固定于插入筒42内,且电缆模块组43的一端贯穿第二外壳41,并延伸至第二外壳41一端外。
参见图3,电缆模块组43包括前端绝缘子431、后端绝缘子432、安装筒433以及同轴线434,前端绝缘子431固定于插入筒42内,同轴线434设置于第一外壳31内,同轴线434的一端与前端绝缘子431插接,同轴线434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外壳41,并延伸至第二外壳41一端外。后端绝缘子432与安装筒433用于固定同轴线434,与插头3内的同轴电缆34固定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参见图3,为提高插座4与母端安装座1的可拆卸性,母端安装座1背离公端安装座2的一侧沿母端安装座1的高度方向依次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1以及固定孔12。第二螺纹孔11与固定孔12相连通,第二螺纹孔11的孔径大于固定孔12,且固定孔12位于第二螺纹孔11中间。插入筒42的侧壁固定环设有压紧环422,插入筒42与固定孔12插接,且压紧环422抵接于固定孔12的孔口。第二外壳41的侧壁对应固定有第二螺纹齿411,且第二外壳41通过第二螺纹齿411与第二螺纹孔11螺纹连接。
当其中一个插座4损坏并需要安装新的插座4时,工作人员先将插入筒42插接于固定孔12内,此时压紧环422抵接于固定孔12的孔口,然后工作人员再转动拧紧第二外壳41,此时插入筒42固定于固定孔12内,第二外壳41固定于第二螺纹孔11内。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的工作原理:
当需要使用射频连接器前,工作人员先分别将四个插头3插入安装孔21,然后再分别旋紧第一外壳31,此时四个插头3分别固定于公端安装座2内。然后工作人员再分别将四个插座4插入固定孔12,接着再分别旋紧第二外壳41,此时四个插座4分别固定于母端安装座1内。然后再分别将插入筒42对准公端安装座2上的安装孔21,并同时预插入到安装孔21内。
当需要电接通射频连接器时,工作人员先将母端安装座1固定于当前位置,然后再施加外力带动公端安装座2朝靠近母端安装座1的方向移动,公端安装座2带动插座4朝靠近插头3的方向移动,此时外导体7插入定位槽421内,且滑动子针52抵接于前端绝缘子431,此时同轴电缆34与同轴线434电性连接。
当工作人员撤去外力时,此时复位弹簧71释放弹力,复位弹簧71通过插头3带动公端安装座2朝远离母端安装座1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动子针52脱离于定位槽421,并与前端绝缘子431相断开,射频连接器断开。
综上所述,施加外力时,射频连接器电接通,撤去外力时,射频连接器断开,进而有利于提高射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母端安装座(1)、公端安装座(2)、插头(3)以及插座(4),所述公端安装座(2)移动于所述母端安装座(1)的一侧,所述插座(4)的插入端贯穿所述母端安装座(1),并延伸至所述母端安装座(1)侧壁外,所述公端安装座(2)朝向所述母端安装座(1)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安装孔(21),所述插头(3)与所述安装孔(21)插接,所述插头(3)内设置有探针(5),所述插座(4)的插入端与所述安装孔(21)插接,所述探针(5)的一端贯穿所述插头(3),并与所述插座(4)的插入端插接,所述插头(3)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公端安装座(2)移动的复位组件;
所述插头(3)包括第一外壳(31)、连接筒(32)、套筒(33)以及同轴电缆(34),所述套筒(33)的顶部呈敞口设置,所述连接筒(32)与所述套筒(33)的敞口端插接,所述连接筒(32)侧壁环设有限位环(321),所述限位环(321)抵接于所述套筒(33)的敞口端,所述第一外壳(31)设置于所述套筒(33)的敞口端,所述第一外壳(31)盖设于所述连接筒(32),所述探针(5)的顶部延伸至所述连接筒(32)内,所述探针(5)的顶部开设有插槽(511),所述同轴电缆(34)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31)外,所述同轴电缆(34)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外壳(31)以及所述连接筒(32),并延伸至所述连接筒(32)内,所述同轴电缆(34)的一端与所述插槽(511)插接,所述插头(3)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同轴电缆(34)以及所述探针(5)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外导体(7)以及复位弹簧(71),所述外导体(7)移动于所述套筒(33)内,所述外导体(7)的一端贯穿所述套筒(33),并延伸至所述套筒(33)外,所述探针(5)背离所述同轴电缆(34)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套筒(33)以及所述外导体(7),并延伸至所述外导体(7)外,所述外导体(7)外侧壁环设有抵接块(72),所述抵接块(72)滑移于所述套筒(33)内,所述复位弹簧(71)套设于所述外导体(7),所述复位弹簧(7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32)的底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71)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块(72)的顶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5)包括固定子杆(51)以及滑动子针(52),所述外导体(7)套设于所述固定子杆(51),所述插槽(511)开设于所述固定子杆(51)朝向同轴电缆(34)的一端,所述固定子杆(51)背离所述同轴电缆(34)的一端开设有滑槽(512),所述滑动子针(52)滑移于所述滑槽(512)内,所述滑动子针(52)背离同轴电缆(34)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固定子杆(51)以及所述外导体(7),并延伸至所述外导体(7)外,所述外导体(7)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滑动子针(52)滑动的导向件,所述固定子杆(51)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所述滑动子针(52)滑动的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紧弹簧(53),所述压紧弹簧(53)设置于所述滑槽(512)内,所述压紧弹簧(53)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子针(52)的一侧连接,所述压紧弹簧(53)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槽(512)的槽底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筒(6)以及定位绝缘子(61),所述固定筒(6)套设于所述同轴电缆(34),所述固定筒(6)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62),所述定位绝缘子(61)与所述容置槽(62)插接,所述定位绝缘子(61)的底部开设有焊接槽(63),所述固定子杆(51)与所述焊接槽(63)插接,所述连接筒(3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322),所述固定筒(6)与所述固定槽(322)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外壳(31)盖设于所述固定筒(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导向绝缘子(73),所述导向绝缘子(73)设置于所述外导体(7)内,所述滑动子针(52)贯穿所述导向绝缘子(73),并与所述导向绝缘子(73)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3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螺纹齿(311),所述公端安装座(2)基于所述安装孔(21)对应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2),所述第一螺纹孔(22)与所述安装孔(21)相连通,所述限位环(321)抵接于所述安装孔(21)的孔口,所述第一外壳(31)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齿(31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2)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4)包括第二外壳(41)、插入筒(42)以及电缆模块组(43),所述插入筒(4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21)插接,所述插入筒(42)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421),所述外导体(7)与所述定位槽(421)插接,所述滑动子针(52)贯穿所述定位槽(421),并延伸至所述插入筒(42)内,所述第二外壳(41)盖设于所述插入筒(42)的另一端,所述电缆模块组(43)设置于所述插入筒(42)内,所述电缆模块组(43)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插入筒(42)以及所述第二外壳(41),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外壳(41)外,所述滑动子针(52)与所述电缆模块组(43)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安装座(1)背离所述公端安装座(2)的一侧从下往上依次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1)以及固定孔(12),所述第二螺纹孔(11)与所述固定孔(12)相连通,所述固定孔(12)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孔(11)中间,所述插入筒(42)的侧壁环设有压紧环(422),所述压紧环(422)抵接于所述固定孔(12)的孔口,所述第二外壳(41)的外侧对应设有第二螺纹齿(411),所述第二外壳(41)通过所述第二螺纹齿(411)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1)螺纹连接。
CN202110980144.8A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Active CN113745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0144.8A CN113745909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0144.8A CN113745909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5909A CN113745909A (zh) 2021-12-03
CN113745909B true CN113745909B (zh) 2023-12-05

Family

ID=7873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0144.8A Active CN113745909B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590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9054B1 (en) * 2003-01-15 2004-03-02 Applied Engineering Products, Inc. Float mount coaxial connector
EP1981129A2 (en) * 2007-04-10 2008-10-15 Hirose Electric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CN202487823U (zh) * 2012-03-08 2012-10-10 深圳市国人射频通信有限公司 浮动盲插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4696393U (zh) * 2015-06-10 2015-10-07 镇江蓝箭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多通道矩形推入式连接器
CN105470752A (zh) * 2014-09-03 2016-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锁紧机构及具有该锁紧机构的射频连接器
JP2019032267A (ja) * 2017-08-09 2019-02-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プローブ
CN211829265U (zh) * 2020-04-23 2020-10-30 宁波吉品科技有限公司 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49085U (zh) * 2014-10-10 2015-05-20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盲配浮动型的低互调射频连接器组件
CN112787121A (zh) * 2019-11-11 2021-05-11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同轴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9054B1 (en) * 2003-01-15 2004-03-02 Applied Engineering Products, Inc. Float mount coaxial connector
EP1981129A2 (en) * 2007-04-10 2008-10-15 Hirose Electric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CN202487823U (zh) * 2012-03-08 2012-10-10 深圳市国人射频通信有限公司 浮动盲插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5470752A (zh) * 2014-09-03 2016-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锁紧机构及具有该锁紧机构的射频连接器
CN204696393U (zh) * 2015-06-10 2015-10-07 镇江蓝箭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多通道矩形推入式连接器
JP2019032267A (ja) * 2017-08-09 2019-02-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プローブ
CN211829265U (zh) * 2020-04-23 2020-10-30 宁波吉品科技有限公司 集束弹性接触射频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5909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5641A (en) Modular drawer connector
CN100470932C (zh) 模块化电信连接插口和终端组件
CN110277682B (zh) 电缆接线端子
EP0542164A2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rrangement
EP0601702A1 (en) Internal/external antenna switch connector
CA2252925A1 (en) Electrical adapters
WO2010118344A1 (en) High power floating connector
EP065381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able shield ground clip
US589092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crew-on or twist-on electrical contacts
US7097513B2 (en) Telecommunication connector
CN113745909B (zh) 一种快速分离多通道射频连接器
CA2346113A1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able
CN212114178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CN212114201U (zh) 一种受电座、充电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9371540U (zh) 连接器模块和连接器组件
CN213584283U (zh) 脑肿瘤康复仪器设备端外装插座插头
US7086900B2 (en) Field-attachable connector with sliding contacts
CN109004387B (zh) 一种微细同轴电缆快插连接器
CN118431804B (zh) 一种外壳内置接地的连接器
CN219067393U (zh) 一种破板式电连接器
CN217485774U (zh) 一种以太网信号传输连接器
CN222719683U (zh) 一种新型电池检测设备
CN106058528B (zh)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电连接器及短接电连接器
CN113871919B (zh) 一种浮动结构的射频接触件及其连接器
CN221508672U (zh) 一种快接端子绝缘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28

Address after: No. 14-3 Shunchuang Road, Xingta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300

Patentee after: Foshan Lia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3-4, No. 11, No. 5 Industrial Zone, Xiacun community, Gongming office,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UPERLINK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