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1735B - 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1735B CN113741735B CN202010467665.9A CN202010467665A CN113741735B CN 113741735 B CN113741735 B CN 113741735B CN 202010467665 A CN202010467665 A CN 202010467665A CN 113741735 B CN113741735 B CN 1137417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curved
- area
- electrodes
- curved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lass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本公开中的曲面屏包括: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包括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所述曲面区域位于所述玻璃盖板边缘;多条电极,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背侧,其中,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主体设置于所述平面区域,且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的延伸至所述曲面区域。通过本公开能够提高曲面屏边缘曲面区域部分的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机普遍采用触摸屏作为显示与交互设备。根据传感器的类型,触摸屏大致被分为红外线式、电阻式、表面声波式和电容式触摸屏四种。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在玻璃表面贴上一层透明的特殊金属导电物质,当有导电物体触碰时,就会改变触点的电容,从而可以探测出触摸的位置。电容式触摸屏因其精确度和清晰度高、不易污染或磨损、灵敏度好、寿命长等特点逐渐成为最主流的触摸屏类型。
无论是采用OGS(One Glass solution单片触摸屏幕)技术、GFF(Glass+Film+Film盖板玻璃+双层胶片)技术、GF(Cover glass+Senser Film,盖板玻璃+单层胶片)技术、GG(Cover glass+Glass sensor,盖板玻璃+ITO玻璃)技术、In-cell(显示屏液晶像素嵌入触摸传感器)技术还是On-cell(显示屏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嵌入触摸传感器)技术制成的触摸屏(触控面板),均需要在触摸屏内设置一至二层ITO(Indium Tin Oxides,铟锡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当用户触摸电容屏时,用户和触摸屏表面之间基于人体电场形成耦合电容,触摸屏控制器根据电容值的不同计算出触摸位置。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端手机开始采用3D曲面显示触摸屏。3D曲面显示屏是指那些屏幕部分不再纯平,而在屏幕的边缘(上、下、左、右)有一部分是弯曲的显示屏幕。通常来说,现有3D曲面屏边缘弯曲曲率较大的区域一般都在3毫米以下。
然而,由于曲面屏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边缘点击灵敏度和准确度性能相较于普通平面显示触控屏的边缘点击灵敏度和准确度性能低很多,曲面屏的边缘触控性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通过改进曲面屏电极通道的设计,使得平面区域的电极通道延伸至曲面区域,从而提高曲面屏边缘曲面区域部分的触控性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曲面屏,包括:玻璃盖板,玻璃盖板包括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曲面区域位于玻璃盖板边缘;多条电极,电极设置于玻璃盖板背侧,其中,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主体设置于平面区域,第一电极至少部分的延伸至曲面区域。
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靠近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至平面区域与曲面区域的交线;或,第一电极靠近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超过交线,至曲面区域的背侧。
一实施例中,多条电极还包括设置于曲面区域的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错分布。
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凸缘,第二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凹槽,且第一凸缘从电极主体向曲面区域方向延伸,并延伸至第一凹槽内。
又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具有多个第二凸缘,第一电极的主体具有多个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凸缘依次交替分布;第二凸缘延伸至第二凹槽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曲面屏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玻璃盖板,在玻璃盖板上界定出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使曲面区域位于玻璃盖板边缘;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其中,包括第一电极,将第一电极主体搭载于平面区域,且使第一电极至少部分延伸至曲面区域。
一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主体搭载于平面区域包括,使第一电极靠近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至平面区域与曲面区域的交线;或,使第一电极靠近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超过交线,至曲面区域的背侧。
一实施例中,多条电极还包括第二电极,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包括:将第二电极搭载于曲面区域;且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错分布。
一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设置有多个从主体向曲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将第二电极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凸缘对应的第一凹槽,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还包括:将第一凸缘设置于第一凹槽中。
又一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极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缘,将第一电极设置有多个与第二凸缘对应的第二凹槽,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还包括:将第二凸缘设置于第二凹槽内。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曲面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改进曲面屏电极通道的设计,使得平面区域的电极通道延伸至曲面区域,从而使得曲面屏边缘曲面区域在识别触控操作时具备更高的灵敏度;2)通过识别多个电极区域的报点信息来进行周标运算,从而优化用户点击曲面屏边缘区域时曲面屏终端对用户操作的识别向最边缘偏移的问题,提高曲面屏识别触控操作时的准确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曲面屏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曲面屏横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利用曲面屏实施交互操作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曲面屏实施交互操作时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曲面屏实施交互操作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曲面屏实施交互操作时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终端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曲面屏终端的主体部分包括至少一块曲面显示屏。
通常来说,曲面显示屏是指那些在屏幕的边缘(上、下、左、右)有一部分是弯曲的显示屏。相关技术中,曲面屏边缘弯曲曲率较大的区域一般都在3mm以内。本公开以右侧边缘为曲面的曲面屏为例,对曲面屏终端结构进行描述,101为曲面屏的平面区域与曲面区域的交线,102为曲面屏的边缘线。值得注意的是,曲面屏右侧边缘的弯曲范围,即101和102之间的距离在3mm左右,误差范围不超过0.0010mm。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曲面屏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曲面屏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曲面屏,包括一左右两端弯曲的玻璃盖板201、至少一贴合于玻璃盖板背侧的导电层。由于该导电层贴合于曲面屏背侧,因此该导电层的左右两端也相对于玻璃盖板弯曲,且与玻璃盖板具有相同的曲率。根据图2所示,进一步可知该导电层上具有垂直于曲面屏横截面的多条电极203及多条电极之间的通道间隙202,且各条电极宽度相同,等间距的分布在玻璃盖板背侧。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曲面屏包括两层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上承载有感应电极301,第一导电层上承载有驱动电极302。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电极为横向的长条矩形,驱动电极为纵向的长条矩形,每一长条矩形作为一个电极通道,能够将自身感测到的电容值发送到终端的CPU中。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位置可以互换,在单层胶片技术中,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也可被加载至一层胶片中,并以交错方式排布。通常来说,电极间距一般为4.00mm至5.00mm之间。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极间距被固定为4.5mm左右,如图3中303与304之间的距离。因此长条矩形的宽度略小于4.5mm,长条矩形的长度则适配于曲面屏的屏幕大小。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曲面屏横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感应电极或驱动电极贴合于玻璃盖板401的背侧,且驱动电极通道垂直于图4中的曲面屏横截面。图4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多个电极通道的排布方式。图4中402为电极通道0、403为驱动电极通道1和404为驱动电极通道2,其中驱动电极通道0位于曲面屏的曲面区域和平面区域的边缘。在相关技术中,由于曲面屏的曲面部分在3mm左右,即407与408之间的宽度为3mm左右,而通道宽度为4-6mm,即405与406之间、406与408之间的宽度为4-6mm,因而单个电极通道的电极间距大于曲面屏的弯曲部分,电极通道远离屏幕边缘的一侧会超出曲面屏的曲面部分,并延伸至曲面屏的平面部分。
图5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驱动电极为长条矩形且其宽度一致,等间距的分布于导电层中。并且由电极通道组成的电极层覆盖整个屏幕的激活区(AA,Active Area),使得曲面屏的所有区域均可有效的接收到触控操作信息。
图6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利用曲面屏实施交互操作时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用户对曲面屏的曲面边缘部分进行点击操作时,用户的手指点击曲面触摸屏的边缘部分曲率较大的3mm范围内,也就是手指点击在曲面“棱”的位置上,此时驱动电极通道0会感应到与用户未进行交互操作时不同的电容值。然而,由于驱动电极通道0的宽度略大于曲面屏的曲面区域,因此,驱动电极通道0会延伸出曲面区域。这使得当用户对曲面屏的曲面边缘部分进行点击操作时,相邻于驱动电极通道0的驱动电极通道1与手指之间的距离较远。用户用手指对屏幕边缘进行触控操作时,其与驱动电极通道1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1mm,因而驱动电极通道1感知到的用户触控操作的信号太小,完全被淹没在噪声中。当曲面屏终端的CPU对曲面屏的用户触控信号进行识别时,不会仅仅判断一个电极通道的电容值变化,而是综合多个电极通道的电容值变化,判断出用户对曲面屏终端的触控操作。由于此时驱动电极通道1没有有效信号参与报点计算,因而导致曲面屏终端在识别此类用户操作时,对报点坐标的位置识别不准确。例如,在全高清(FHD,Full High Definition)的、分辨率为1080*2340的显示屏中,终端识别到的此类用户操作在横向X轴的报点坐标容易偏向1或者1080,在纵向Y轴的报点坐标容易偏向1或者2340,即对报点坐标的计算容易偏向显示屏的最边缘位置。表1是相关技术中曲面屏终端识别用户操作时检测到的电容值列表。结合图1-6中所示的内容可知,相关技术中位于曲面屏玻璃盖板下方的多条驱动电极和多条感应电极各自以平行等间距的形式分布,而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以相互垂直的形式分布,并在其重叠相交部分形成了多个方块形的电容值感知区域。例如,表1中,驱动电极通道0与感应电极通道1之间重叠相交的方块形区域感知到的电容值为84,而驱动电极通道0与感应电极通道2之间重叠相交的方块形区域感知到的电容值为401。可见,方块形区域作为最小的电容识别单位,可以在用户操作时识别到唯一的且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电容值。
驱动电极通道2 | 驱动电极通道1 | 驱动电极通道0 | |
…… | …… | …… | …… |
感应电极通道1 | 16 | 20 | 84 |
感应电极通道2 | 19 | 53 | 401 |
感应电极通道3 | 12 | 40 | 225 |
…… | …… | …… | …… |
表1相关技术中曲面屏终端识别用户操作时的电容值
通常来说,曲面屏设备会自动设置一个电容门限值,该电容门限值一般在60至70之间,当检测到的电容值小于电容门限值时,将其识别为噪声信号不做处理;当检测到的电容值大于电容门限值时,将其识别为有效的报点数据,并参与周标计算。周标运算是指对识别到的一组电容值进行计算,识别出用户在曲面屏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的具体位置。其中,周标运算中识别到的这一组电容值就来源于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重叠相交时形成的多个方块形区域在同一时刻内感知到的电容值。
参考表1中各个方块形区域获取到的电容值可知,当用户手指点击曲面屏“棱”位置时,驱动电极通道0感应到的电容值变化较大,驱动电极通道0与感应电极通道1、感应电极通道2、感应电极通道3重叠相交后形成的方块形区域的电容值分别为84、401、225,均大于预设的电容门限值,因此这些位置接收到的电极信号是有效的。而驱动电极通道1、驱动电极通道2接收到的电容值变化较小,驱动电极通道1与感应电极通道1、感应电极通道2、感应电极通道3重叠相交后形成的方块形区域的电容值分别为20、53、40,驱动电极通道2与感应电极通道1、感应电极通道2、感应电极通道3重叠相交后形成的方块行区域的电容值分别为16、19、12,均小于预设的电容门限值,可被识别为噪声,因此这些位置接收到的电极信号是无效的。因而,当该组电容值被传输至终端的CPU并进行周标计算时,可能由于报点数量不足而将该用户操作处理为噪声信号,也可能由于仅识别到驱动电极通道0的报点数据,而使得计算出的用户触控操作位置位于屏幕最边缘,并偏移于实际的触控操作位置。
因此,如图2-6中所示的曲面屏虽然被广泛地应用于相关技术中,但却具有一定的缺陷,即曲面屏边缘区域的触控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差。
为了提高曲面屏边缘区域的触控灵敏度和准确度,本公开提供了一实施例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曲面屏实施交互操作时的示意图。如图7-8所示,该曲面屏具有一玻璃盖板801,玻璃盖板801包括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曲面区域位于玻璃盖板边缘;多条电极802,电极802设置于玻璃盖板背侧,其中,包括第一电极701,第一电极701主体设置于平面区域,且第一电极701至少部分的延伸至曲面区域。
本公开实施例中,曲面屏的中部大部分区域为平面区域,曲面区域可以是位于曲面屏的左右两侧边沿。该曲面区域在纵向Y轴方向上不发生弯折,仅在横向X轴方向上沿曲面屏的法线方向向下弯曲。因而,该曲面屏的玻璃盖板801也由此分为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在玻璃盖板801的下方,分别以横向和纵向方式分布有多条感应电极和多条驱动电极。本实施例中,平行于横向X轴方向且等间距分布的多条电极为感应电极,平行于纵向Y轴方向且等间距分布的多条电极为驱动电极。其中,图7-8中示出的多条电极802均为驱动电极。第一电极701是主体设置于平面区域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曲面区域的多条电极802中的一条驱动电极。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玻璃盖板801下方的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的位置可以互换,且当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位置互换时,多条电极802、第一电极701的电极类型也相应的发生变更,例如变更为感应电极。
类似的,该曲面屏也可设计为中部大部分区域为平面区域,上下两侧边沿区域为曲面区域,即终端的顶端和底端。该曲面区域在横向X轴方向上不发生弯折,仅在纵向Y轴方向上沿曲面屏的法线方向向下弯曲。一实施例中,若曲面屏的上下两侧边沿弯折,在玻璃盖板801的下方,平行于横向X轴方向且等间距分布的多条电极为感应电极,平行于纵向Y轴方向且等间距分布的多条电极为驱动电极。此时,多条电极802均为感应电极。第一电极701是主体设置于平面区域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曲面区域的多条电极802中的一条感应电极。同样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玻璃盖板801下方的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当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位置互换时,多条电极802、第一电极701的电极类型也相应的发生变更,例如变更为驱动电极。
本公开实施例中,玻璃盖板801的中部区域曲率为零,被称为平面区域;玻璃盖板边缘部分曲率不为零的区域即从玻璃盖板边缘到曲率最大的区域被称为曲面区域;曲面区域与平面区域的交界线被称为交线803。
本公开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701至少部分的延伸至曲面区域的方案可以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701靠近曲面区域一侧边沿804整体延伸至平面区域与曲面区域的交线80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701靠近曲面区域的一侧边沿804整体延伸,是指该一侧边沿804上的所有点均在横向X轴方向上向着其临近的曲面区域平移。整体延伸即排除了该一侧边沿804上具备凹或凸的形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一侧边沿804沿着曲面屏所在的横向X轴方向整体平移,并且平移至曲面区域与平面区域的交界处,即交线803的位置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靠近曲面区域一侧边沿804整体延伸超过交线803,至曲面区域的背侧。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的一侧边沿804沿着曲面屏所在的横轴方向整体平移,并平移过曲面区域与平面区域的交界处,平移至交线803的外侧。此时,该一侧边沿804位于曲面区域的背侧,即位于玻璃盖板在交线803的外侧部分的曲面区域的下方。由于玻璃盖板的曲面区域是向下弯曲的,因此,曲面区域的背侧即指曲面区域下方被玻璃盖板保护的电极层所在的位置。
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多条电极还包括设置于曲面区域的第二电极702,该第二电极702与第一电极701的电极类型相同,且第二电极702的电极通道中部分或全部区域位于玻璃盖板曲面区域的背侧。该第二电极702与上述第一电极701都可为多个,并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曲面屏的曲面边缘部分。该第二电极702与上述第一电极701可以平行排列,相互之间没有交错部分,具体的,第一电极701与第二电极702的通道形状均为规则的长条矩形,并且第一电极701与第二电极702相邻,由通道间隙隔开,因此第一电极701与第二电极702可以分别承载不同的电容值。此时,由于第一电极701的位置临近于曲面区域,当手指点击曲面屏的“棱”时,第一电极701与手指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0.5mm,保证了第一电极通道获取到用户操作时的电容值是有效的。因此,整体上保证了曲面屏设备周标运算的准确性。
表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曲面屏终端识别用户操作时检测到的电容值列表。参考表2中各个方块形区域获取到的电容值可知,当用户手指电极曲面屏“棱”位置时,驱动电极通道0感应到了较大的电容值变化,驱动电极通道0与感应电极通道1、感应电极通道2重叠相交后形成的方块形区域的电容值分别为207、380,均大于预设的电容门限值,驱动电极通道1与感应电极通道1、感应电极通道2重叠相交后形成的方块形区域的电容值分别为120、160,均大于预设的电容门限值,说明驱动电极通道1也同时感应到了较大电容值变化,而其他区域的电容值变化很小,将会被识别为噪声。由于驱动电极通道0和驱动电极通道1均能识别到电容值的大幅变化,因此当该组电容值被传输至终端的CPU进行周标计算时,CPU就会根据属于多条不同驱动电极通道的多个不同方块形区域的电容值计算出用户操作的位置。相对于表1中仅根据驱动电极通道0的方块形区域的电容值计算用户操作位置,表2中的技术方案能够更准确的计算出用户操作的位置,避免曲面屏识别到的用户操作位置偏移至屏幕最边缘的问题。
驱动电极通道2 | 驱动电极通道1 | 驱动电极通道0 | |
…… | …… | …… | …… |
感应电极通道1 | 18 | 120 | 207 |
感应电极通道2 | 23 | 160 | 380 |
感应电极通道3 | 18 | 24 | 43 |
…… | …… | …… | …… |
表2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曲面屏终端识别用户操作时的电容值
图9是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曲面屏实施交互操作时的示意图。第一电极901靠近曲面区域的该侧边除了整体延伸之外,还可部分延伸。即,在该侧边上具有第一凸缘903或第一凹槽904,在侧边整体不再移动的情况下,该第一凸缘903还可继续延伸至曲面区域内。
通过上述方式,当用户点击曲面区域时,整体上设置于平面区域的第一电极901也能够感测到用户的触控操作,从而将改变的电容值传输至曲面屏终端,为曲面屏终端进行周标运算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并因此提高曲面屏对用户操作识别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电极902与上述第一电极901以交错方式分布,具体的,第一电极901与第二电极902相邻,且相邻的侧边上包括相互交错的第一凸缘903和第一凹槽904,从而使第一电极901与第二电极902之间的间隙不至于过大,能够确保分布在电极下方的显示模块透过多条电极所在的透明电极层为用户提供均匀统一的屏幕亮度,并且保证在一平行于曲面屏纵向Y轴的区域内,同时分布有第一电极901和第二电极902。
如图9-10所示,第一电极901具有多个第一凸缘903,第二电极902具有多个第一凹槽904,且第一凸缘903从第一电极901主体向曲面区域方向延伸,并延伸至第一凹槽904内。这种电极通道的设计方法也可以使用户手指点击曲面屏“棱”时,第一电极901能够识别出用户的操作。尽管此时第一电极901的主体部分距手指的距离仍然远于1.0mm,却能够确保第一电极901的第一凸缘903与手指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由于第一电极901与第二电极902在图10中的虚线部分是交错分布的,这就使得用户进行点击操作时,手指的位置更容易落入多个电极通道中,从而产生更多个有效的报点数据,用于计算用户操作的准确位置。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导电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曲面屏实施交互操作时的示意图。如图11-12所示,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即除了第一电极1101具有的第一凸缘1103、第二电极1102具有的第一凹槽1104之外,第二电极1102还具有多个第二凸缘1105,第一电极1101的主体还具有多个第二凹槽1106,且第二凹槽1106与第二凸缘1105依次交替分布,第二凸缘1105延伸至第二凹槽1106内。这种电极通道的设计方法也可以使用户手指点击曲面屏“棱”时,第一电极1101能够识别出用户的操作。尽管此时第一电极1101的主体部分距手指的距离仍然远于1.0mm,却能够确保第一电极1101的凸缘或凹槽部分与手指之间的距离小于0.5mm。相对于图9-10中公开的实施例,本实施例能够提供更宽的第一电极1101和第二电极1102的交错空间,该交错空间位于曲面屏的平面区域并延伸至曲面区域与平面区域的交线位置,并且第二电极1102的第二凸缘1105部分位于平面区域的边缘。因而,当用户点击平面区域的边缘时,位于曲面区域的第二电极1102也能够感应到电容值的变化,从而参与报点,并提供准确的用户操作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种类相同,可以同为驱动电极或同为感应电极。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曲面屏制造方法。
图1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曲面屏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提供一玻璃盖板,并在玻璃盖板上界定出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
本公开实施例中,平面区域分布于玻璃盖板的中心位置,曲面区域则分布于玻璃盖板的边缘。
步骤S12,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
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的多条电极中,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主体搭载于平面区域,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曲面区域。
一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主体搭载于平面区域包括,使第一电极靠近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至平面区域与曲面区域的交线;或,使第一电极靠近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超过交线,至曲面区域的背侧。
一实施例中,多条电极还包括第二电极,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包括:将第二电极搭载于曲面区域;且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错分布。
一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极设置有多个从主体向曲面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将第二电极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凸缘对应的第一凹槽,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还包括:将第一凸缘设置于第一凹槽中。
又一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极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缘,将第一电极设置有多个与第二凸缘对应的第二凹槽,在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还包括:将第二凸缘设置于第二凹槽内。其中,第一电极主体上具有的第二凹槽与第一凸缘依次交替分布于同一侧边上。
由于本文已经对曲面屏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对对应于曲面屏的曲面屏制造方法进行重复描述。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曲面屏。
由于本文已经对曲面屏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对与曲面屏相对应的曲面屏终端进行重复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图1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曲面屏终端的装置示意图。例如,装置14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4,装置14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402,存储器1404,电力组件1406,多媒体组件1408,音频组件14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412,传感器组件1414,以及通信组件1416。
处理组件1402通常控制装置14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4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408和处理组件14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4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4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4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4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406为装置14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4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4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408包括在所述装置14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屏幕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4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4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4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4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4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404或经由通信组件14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4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412为处理组件14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4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4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414可以检测到装置14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4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检测装置1400或装置14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4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4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4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4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4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4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4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4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4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4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4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400的处理器14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曲面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包括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所述曲面区域位于所述玻璃盖板边缘;
多条电极,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玻璃盖板背侧,其中,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主体设置于所述平面区域,且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曲面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平面区域与所述曲面区域的交线,或
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延伸超过所述交线;
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多条电极中的一条,且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交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曲面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至所述平面区域与所述曲面区域的所述交线;或,
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超过所述交线,至所述曲面区域的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曲面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电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曲面区域的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曲面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凸缘,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多个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凸缘从所述第一电极的主体向所述曲面区域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曲面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多个第二凸缘,所述第一电极的主体具有多个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凸缘依次交替分布;
所述第二凸缘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
6.一种曲面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玻璃盖板,在所述玻璃盖板上界定出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使所述曲面区域位于所述玻璃盖板边缘;
在所述玻璃盖板背侧搭载多条电极,其中,包括第一电极,将所述第一电极主体搭载于所述平面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平面区域与所述曲面区域的交线,或
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延伸超过所述交线;
所述第一电极为多条电极中的一条,且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交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曲面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电极主体搭载于所述平面区域包括:
使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至所述平面区域与所述曲面区域的交线;或,
使所述第一电极靠近所述曲面区域一侧边沿整体延伸超过所述交线,至所述曲面区域的背侧。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曲面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电极还包括第二电极;所述在所述玻璃盖板背侧搭载所述多条电极,包括:将所述第二电极搭载于所述曲面区域,且使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交错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曲面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电极设置有多个从所述主体向所述曲面区域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
将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缘对应的第一凹槽;
所述在所述玻璃盖板背侧搭载所述多条电极,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凸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曲面屏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缘;
将所述第一电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凸缘对应的第二凹槽;
所述在所述玻璃盖板背侧搭载所述多条电极,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凸缘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曲面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67665.9A CN113741735B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67665.9A CN113741735B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1735A CN113741735A (zh) | 2021-12-03 |
CN113741735B true CN113741735B (zh) | 2025-02-25 |
Family
ID=78724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67665.9A Active CN113741735B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41735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32078A (zh) * | 2018-06-22 | 2018-12-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3089B (zh) * | 2012-10-30 | 2017-05-17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4111758B (zh) * | 2013-04-18 | 2017-04-05 | 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 | 电容触摸屏和触摸显示器 |
CN104571702A (zh) * | 2014-12-30 | 2015-04-29 |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 触摸屏 |
KR102313296B1 (ko) * | 2015-05-06 | 2021-10-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407966B1 (ko) * | 2015-06-29 | 2022-06-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벤더블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구동 방법 |
KR102477813B1 (ko) * | 2015-11-30 | 2022-12-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7621911A (zh) * | 2016-07-16 | 2018-01-23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显示装置 |
US10430000B2 (en) * | 2016-08-05 | 2019-10-01 | Innolux Corporation | Touch display device |
CN108508660A (zh) * | 2017-02-27 | 2018-09-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视差屏障、显示装置及其显示状态控制方法 |
CN207650774U (zh) * | 2017-12-21 | 2018-07-2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面触控面板及曲面触控显示屏 |
KR102017767B1 (ko) * | 2018-09-28 | 2019-09-0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10941372B (zh) * | 2019-12-13 | 2022-10-2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曲面压力触控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5-28 CN CN202010467665.9A patent/CN1137417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32078A (zh) * | 2018-06-22 | 2018-12-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1735A (zh) | 2021-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16025B2 (en) |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bending judgment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5589613B (zh) | 一种触摸点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RU2723289C1 (ru) |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отображением на экране терминала | |
CN110750177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5739756B (zh) | 终端电子设备 | |
CN106445242B (zh) | 压力触控装置和电子设备 | |
KR20180044764A (ko) | 압력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105760011B (zh) | 终端电子设备 | |
JP2015185171A (ja) | カメラの水中操作方法 | |
CN107908313A (zh) |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 |
CN112346593B (zh) | 一种触摸屏校准方法及触摸屏校准装置 | |
US20230221802A1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30224388A1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928940B2 (en) |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WO2017101563A1 (zh) | 触控按键、触控面板及触控终端 | |
US1145581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ngerprint acquisition, and touchpad | |
CN113741735B (zh) | 曲面屏、曲面屏制造方法及终端 | |
CN106293184B (zh) | 可侧边触控的终端及其触控方法 | |
CN108319885B (zh) |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6325622B (zh) | 自电容式压力触摸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112445363A (zh) |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2905100B (zh) | 液晶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 |
CN112987958B (zh) | 触控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6204073A (zh) | 触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690955A (zh) | 触摸屏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