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710081B - 电池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0081B
CN113710081B CN202110986868.3A CN202110986868A CN113710081B CN 113710081 B CN113710081 B CN 113710081B CN 202110986868 A CN202110986868 A CN 202110986868A CN 113710081 B CN113710081 B CN 1137100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ode
outer side
conductive connect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68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10081A (zh
Inventor
王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68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00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0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00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4137 priority patent/WO2023025127A1/zh
Priority to EP22860473.2A priority patent/EP439548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10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0081B/zh
Priority to US18/586,150 priority patent/US2024020436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01M10/0427Button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2Composite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该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导电连接件和卷绕设置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具有未被所述第一电极片卷绕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导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外,且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壁绝缘设置,所述导电连接件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电极连接点。

Description

电池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的,针对可穿戴电子设备通常需要设置独立的电池进行供电,例如采用纽扣电池进行供电。由于纽扣电池内部卷绕的正负电极片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一个电极片的长度大于另一个电极片的长度。这样,差异部分的电极片由于电流作用将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导致其他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电池的电极片产生电磁波,干扰其他电子元器件使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导电连接件和卷绕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具有未被所述第一电极片卷绕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导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外,且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壁绝缘设置,所述导电连接件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电极连接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壳体、导电连接件和卷绕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具有未被所述第一电极片卷绕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导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外,且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壁绝缘设置,所述导电连接件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电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导电连接件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电极连接点。这样,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件部分或者全部抵消第二电极片的目标区域产生的电磁波,从而降低对其他电子元器件的电磁干扰,进而提升了其他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导电连接件20和卷绕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10内的第一电极片30和第二电极片40,所述第一电极片30上设有第一极耳50,所述第二电极片40上设有第二极耳60,所述第二极耳60和所述第一极耳50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极片40在第一极耳50和第二极耳60之间具有未被所述第一电极片30卷绕覆盖的目标区域401;所述导电连接件20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外,且与所述电池壳体10的外侧壁101绝缘设置,所述导电连接件20在所述外侧壁101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目标区域401在所述外侧壁101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导电连接件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50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30的电极连接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片30和第二电极片40为不同的电极片,例如第一电极片30为正极片,则第二电极片40为负极片;或者第一电极片30为负极片,则第二电极片40为正极片。为保证正极的锂离子移动有负极接收、避免析锂,可以将负极片长度要长于正极极片的长度,即上述第一电极片30为正极片,第二电极片40为负极片,上述电极连接点可以理解为正极连接点。可选地,上述目标区域可以理解为第二电极片40的外侧未被第一电极片30覆盖或包裹的区域,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电极片40的外侧与第一电极片30外侧的差异部分。例如,第二电极片40的最外层未被第一电极片30覆盖或包裹的区域。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导电连接件20形成正极连接点的一端可以理解为电池的正极,上述第二极耳可以理解为电池的负极。在电池供电过程中,第一电极片30和第二电极片40的电流路径相同,且第二电极片40中除目标区域401之外的部分的电流方向与第一电极片30的电流方向相反,因此第二电极片40中除目标区域401之外的部分产生的电磁波(即磁场)将会被第一电极片30产生的电磁波抵消;与此同时,导电连接件20将会与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形成相反的电流,因此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对应导电连接件20的部分产生的磁场将会被导电连接件20产生的电磁波抵消,从而可以减小第二电极片40与第一电极片30的差异部分(或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的电磁波外泄,以降低对其他电子元器件的电磁干扰,进而提升了其他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虚线(40)表示第二电极片,点虚线(70)表示绝缘胶层,采用虚线、点虚线和实线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图中的第一电极片30上的箭头表示第一电极片30中的电流的流向、第二电极片40上的将头表示第二电极片40中的电流的流向,导电连接件20上的箭头表示导电连接件20中的电流的流向。由此可以看出第二电极片40中的电流的流向与导电连接件20中的电流的流向相反,因此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产生的电磁波可以被对应导电连接件20产生的电磁波抵消。应理解,在充电和放电状态下,电极片内电流流向不同,图中仅为了说明第一电极片30和第二电极片40内的电流的流向不同,并不限定其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件20在所述外侧壁101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目标区域401在所述外侧壁101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可以理解为:所述导电连接件20在所述外侧壁101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与所述目标区域401在所述外侧壁101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重合,此时导电连接件20卷绕覆盖第二电极片40至少部分目标区域401,从而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件20部分或者全部抵消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401产生的电磁波。如图1所示,导电连接件20与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401大致平行设置,且导电连接件20卷绕覆盖第二电极片40全部的目标区域40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电池可以应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中,为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供电。该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蓝牙耳机和智能3D眼镜等电子设备。上述其他电子元器件可以理解为穿戴电子设备中除电池之外的容易受到电磁波干扰的电子元器件,以蓝牙耳机为例,其他电子元器件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的电子元器件、音频模块的电子元器件和其他模块的电子元器件,上述其他电子元器件可以理解为包括音频模块的电子元器件。该电池可以为圆柱形电池,例如纽扣电池等。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导电连接件20在所述外侧壁101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目标区域401在所述外侧壁101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导电连接件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50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电极连接点。这样,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件20部分或者全部抵消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401产生的电磁波,从而降低对其他电子元器件的电磁干扰,进而提升了其他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片30和第二电极片40可以按照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进行卷绕,上述第一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极片30与第一极耳50和导电连接件20形成的整体在卷绕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电极片40在卷绕反向的长度。这样,通过导电连接件20可以全部抵消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401产生的电磁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电连接件20设置的长度和结构可以根据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的长度设置,以下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20包括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2和第三连接部203,所述第一连接部2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50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20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03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三连接部203相互平行设置,且间隔设置。上述第二连接部202可以沿圆周设置方向设置,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202平行于电池壳体10上端和下端的端面。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202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03在所述外侧壁101的垂直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且所述第一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区域401卷绕的圆周角小于360°。这样,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件20导通的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全部抵消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401产生的电磁波,同时避免由导电连接件20产生的新的电磁波。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目标区域401卷绕的圆周角大于或等于360°时,所述第一连接部20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03分别靠近所述电池壳体10的两相对端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02螺旋环绕所述外侧壁101至少一圈,具体如图3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0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03分别靠近所述电池壳体10的两相对端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连接部20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203分别设置在电池壳体10的两相对端,例如,第一连接部201设置在电池壳体10的第一端,且第一连接部201在的几何中心到电池壳体10的第二端的距离大于或远大于到电池壳体10的第一端的距离;第三连接部203设置在电池壳体10的第二端,且第三连接部203在的几何中心到电池壳体10的第一端的距离大于或远大于到电池壳体10的第二端的距离。由于将第二连接部202螺旋环绕所述外侧壁101至少一圈,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抵消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401产生的电磁波,避免第二电极片40的目标区域401产生的电磁波外泄,对其他元器件产生电磁干扰。
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件20与所述外侧壁101设有绝缘胶层70,所述导电连接件20通过所述绝缘胶层70与所述外侧壁101粘接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绝缘胶层可以采用双面胶或者其他隔离固定材料。由于采用绝缘胶层进行粘贴固定,从而在保证绝缘的同时,可以实现导电连接件20和外侧壁101的固定,工艺简单,有利于工业生产。
应理解,上述电池壳体1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壳体10为电池铝塑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电连接件20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极耳50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第一极耳50通过较长的导电件构成,在利用电池壳体10对卷绕的第一电极片30和第二电极片40进行封装后,可以通过弯折第一极耳50得到上述导电连接件20的结构。由于采用导电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极耳50一体成型,从而仅需对第一极耳50进行弯折并通过绝缘胶层70粘贴固定在电池壳体10外即可,其结构简单,便于工业生产应用。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池,该电池的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中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电池的结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电池的全部有益效果,具体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导电连接件和卷绕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具有未被所述第一电极片卷绕覆盖的目标区域;所述导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外,且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壁绝缘设置,所述导电连接件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一垂直投影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外侧壁的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电极连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外侧壁的垂直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内,且所述第一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垂直投影区域在卷绕方向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目标区域卷绕的圆周角大于或等于360°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靠近所述电池壳体的两相对端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螺旋环绕所述外侧壁至少一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外侧壁设有绝缘胶层,所述导电连接件通过所述绝缘胶层与所述外侧壁粘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为负极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为电池铝塑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极耳一体成型。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110986868.3A 2021-08-26 2021-08-26 电池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10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6868.3A CN113710081B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池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14137 WO2023025127A1 (zh) 2021-08-26 2022-08-23 电池及电子设备
EP22860473.2A EP4395487A1 (en) 2021-08-26 2022-08-23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586,150 US20240204369A1 (en) 2021-08-26 2024-02-23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6868.3A CN113710081B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池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0081A CN113710081A (zh) 2021-11-26
CN113710081B true CN113710081B (zh) 2023-06-09

Family

ID=78655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6868.3A Active CN113710081B (zh) 2021-08-26 2021-08-26 电池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04369A1 (zh)
EP (1) EP4395487A1 (zh)
CN (1) CN113710081B (zh)
WO (1) WO2023025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0081B (zh) * 2021-08-26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4583236A (zh) * 2022-03-04 2022-06-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4976399B (zh) * 2022-05-20 2024-01-26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软包扣式电池模块、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27332U (zh) * 2018-03-19 2018-11-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CN112534606B (zh) * 2020-03-12 2022-05-2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和电池
CN211017214U (zh) * 2020-03-27 2020-07-14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可充电纽扣电池
CN211578865U (zh) * 2020-04-24 2020-09-25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无痕焊接结构
US20220115712A1 (en) * 2020-05-20 2022-04-14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CN212380482U (zh) * 2020-07-28 2021-01-19 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
CN113013377A (zh) * 2021-04-20 2021-06-2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3710081B (zh) * 2021-08-26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204369A1 (en) 2024-06-20
CN113710081A (zh) 2021-11-26
EP4395487A1 (en) 2024-07-03
WO2023025127A1 (zh)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10081B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US9806321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compact electrode tabs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12332039B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US8021781B2 (en) Jelly-roll typ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employing the same
CN114597610A (zh) 电池
WO2022237517A1 (zh) 一种电池
KR20160059777A (ko) 이차 전지
US8658308B2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with insulating member and alignment mark on case
US20150004440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3686949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112510240B (zh) 二次电池和终端设备
EP3065204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O2021195926A1 (zh) 电芯结构及电池
WO2012081384A1 (ja) 蓄電セル及び蓄電装置
CN114976399A (zh) 软包扣式电池模块、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646616B (zh) 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2810487U (zh) 一种卷绕式多极耳电芯及电池
CN220400854U (zh) 极片、极芯、电池及用电装置
EP4404338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924679A (zh) 电芯结构及电池
CN116315489A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装置
CN217507616U (zh) 电池
US20220085465A1 (en)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ttery module, and apparatus
CN219226370U (zh) 电芯及锂电池
CN216818560U (zh) 可安装牢固的扣式电池弹片以及对应的扣式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