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6801B - 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96801B CN113696801B CN202111054897.2A CN202111054897A CN113696801B CN 113696801 B CN113696801 B CN 113696801B CN 202111054897 A CN202111054897 A CN 202111054897A CN 113696801 B CN113696801 B CN 1136968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limiting
- hook
- rotating plate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3—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electric motor and the seat or seat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56—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the occupant to get in or out of the vehicle, e.g. stowing a seat forw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包括底板、中板、旋转板、固定板、铰支架、驱动臂,中板的侧边设有侧板,旋转板与上板间设有在撞击时限制旋转板纵向及横向位置的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定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板底部在其复位时与中板上设置的限位销锁紧限位的限位锁扣,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相对于旋转板与中板枢转连接处的另一侧,旋转板上设有在撞击时限定铰支架纵向及横向位置的第二限位机构,驱动臂前部设有第三限位机构,铰支架上设有第四限位机构,安全性高,座椅架结构稳定性强,碰撞变形量小、不散架,有效的提高了对乘员的保护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
背景技术
为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上下车,现有的一些高端SUV、MPV等车型内设置有旋转升降座椅,座椅可以通过旋转升降架转移至车体外部,并降低高度,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车。旋转升降座椅包括旋转升降座椅架及固定在其上的座椅。
目前市场上的SUV、MPV车辆座椅一般采用的两点式安全带,两点式安全带的固定点通常固定在车身上。随着市场的发展,三点式安全带在SUV、MPV等车型座椅中的应用被推广开来。三点式安全带在两点式安全带的基础上,将安全带的固定点集成到座椅上,充分发挥安全带的作用。因此,配套的旋转升降座椅须满足座椅三点式安全带的强度认证要求,另外,旋转升降座椅还需要满足碰撞安全要求。但现有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在碰撞中,仅能满足两点式安全带座椅的碰撞要求,当配套三点式座椅时,在同等强度的碰撞条件下,旋转升降座椅架受到的力更大,不能保持结构的稳定性,旋转升降座椅架会出现变形、散架现象,安全性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安全性高,座椅架结构稳定性强,碰撞变形量小、不散架,有效的提高了对乘员的保护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转升降座椅架,包括底板、底板上可前后移动的中板、中板上枢转连接的旋转板、旋转板上连接座椅的固定板,旋转板上设有沿旋转板前后移动的铰支架,铰支架通过去驱动臂连接固定板,铰支架前移推出驱动臂实现固定板的升降,中板上设有在固定板复位后铰支架位置的锁止机构,所述的中板的侧边设有加强板体结构的侧板,所述的旋转板与上板间设有在撞击时限制旋转板纵向及横向位置的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定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板底部在其复位时与中板上设置的限位销锁紧限位的限位锁扣,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相对于旋转板与中板枢转连接处的另一侧,所述的旋转板上设有在撞击时限定铰支架纵向及横向位置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的驱动臂前部设有在撞击时保持驱动臂前部纵向位置的第三限位机构,所述的铰支架上设有限制固定板在座椅架收回状态时的第四限位机构,中板上还设有在旋转板复位时限制其位置的第五限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板连接在锁止机构侧边对应的中板板体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锁扣位于旋转板枢转连接处的前侧,所述的第五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中板前侧的限位挡块、设置在旋转板前端底部的限位挡头,旋转板复位中,限位挡块限制限位挡头的继续移动实现限制旋转板的复位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板的后右侧板体与旋转板枢转连接,所述的锁止机构设置在中板后左侧,所述的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锁止机构侧边处,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中板上的第一下侧钩板、设置在旋转板上的第一上侧钩板,旋转板复位后第一上侧钩板、第一下侧钩板相互咬合实现纵向上的限位,第一上侧钩板、第一下侧钩板的相对着的限位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旋转板复位后,第一上侧钩板、第一下侧钩板的限位面相对,实现水平向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上侧钩板的前侧设有向下的第一上侧锁钩,第二下侧钩板的后侧设有向上的第二下侧锁钩,第一上侧锁钩、第二下侧锁钩在纵向上设有间距,第一上侧锁钩后端面、第二下侧锁钩前端面均为后低前高的斜面,撞击时第二下侧锁钩上移,第二下侧锁钩前端面与第二上侧锁钩前端面接触,实现在横向内对旋转板前后方向的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上侧钩板的外侧设有向下的第一上锁钩,第二下侧钩板的内侧设有向上的第二下锁钩,旋转板复位状态下,第二上锁钩处于第二下锁钩的外侧,实现在横向内对旋转板左右方向的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上侧钩板的板体方向与中板的前后方向具有一锐角夹角,第一下侧钩板的板体设置方向与第一上侧钩板的板体设置方向配合,实现对旋转板横向位置的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限位机构为设置在驱动臂前端侧边或者底部的限位板,所述的第四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铰支架后端上部两侧的第四限位板、设置在固定板后端的限位槽,在座椅架收起状态下,第四限位板的前端嵌入限位槽内,实现对固定板的横向、纵向的限定,第四限位板前端结构与限位槽结构配合。
一种汽车用福祉座椅,包括座椅,还包括上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所述的座椅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座椅上设有三点式安全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中,通过限位单元、第二限位机构、第三限位机构,令中板、旋转板、铰支架、驱动臂的位置及相互间的配合得到了有效的限制,避免在撞击中座椅架散架、严重变形等,有效的保证了在撞击中座椅架结构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了座椅架的抗冲击变形能力,安全性高,使用性能显著提升,侧板加强了锁止机构处中板的结构强度,当撞击加速度小于15g时,侧板能有效的抑制、避免中板的变形,保证锁止机构的可靠性,令旋转板保持有效的锁止状态,当撞击加速度大于20g时,侧板会先于中板发生形变,吸收缓冲撞击能量,起到吸能保护中板的目的,减小中板上的受力,减小中板的变形,最大限度的保证锁止机构的有效性、旋转板的锁止性,在撞击加速度过大情况下,侧板处的中板可被撕裂,从而,通过结构的损坏达到吸能的目的,提高对乘员的保护性。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旋转升降座椅架的收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旋转升降座椅架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侧板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中板、旋转板、铰支座配合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在中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定位机构为中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臂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旋转升降座椅架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右侧第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右侧第二限位机构的侧边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限位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上侧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第一下侧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左侧第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底板,2为中板,3为旋转板,4为铰支架,5为固定板,6为驱动臂,7为侧板,8为限位锁扣,81为锁扣孔,9为限位销,91为限位螺母,10为第一下侧钩板,101为第一下侧钩部,11为第一上侧钩板,111为第一上侧钩部,12为第二右上侧钩板,121为第二右上侧锁钩,13为第二右下侧钩板,131为第二右下侧锁钩,12-1为第二左上侧钩板,12-11为第二上锁钩,13-1为第二左下侧钩板,13-11为第二下锁钩,14为第三限位板,15为第四限位板,16为限位块,161为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一种旋转升降座椅架,包括底板1、中板2、旋转板3、铰支架4、固定板5、驱动臂6,中板2活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底板1上设有驱动中板2延其前后方向运动的下层驱动机构,旋转板3通过旋转轴承与中板2连接,旋转轴承设置在中板2的后右侧,旋转板3能够相对于中板2向右侧转动令旋转板3处于中板2外侧,铰支架4活动的设置在旋转板3上,旋转板3上设有驱动铰4支架延其前后方向运动的上层驱动机构,驱动臂6的后端与铰支架4活动连接,驱动臂6的前端下沉令驱动臂6为“之”型结构,驱动臂6的前端与固定板5活动连接,铰支架4前移,驱动臂6前端向下运动令固定板5下沉,实现固定板5的旋转、升降,固定板5连接汽车座椅,从而,实现汽车座椅向福祉座椅的转变,汽车座椅可由车内转出至车外,并且间降低座椅高度,复位后,汽车座椅可收纳回汽车捏,便于需要的人士上下车使用,本实施例中,以底板1的前后方向为X方向、以底板1的左右方向确定为Y方向,以底板1的竖向为Z方向,横向包括X方向、Y方向。
中板2上设有在固定板5复位后(固定板5处于原位状态),锁止铰支架4位置的锁止机构,锁止机构设置在中板2的后左侧处,锁止机构设置在相对于旋转轴承的另一侧,能够有效的对铰支架进行锁止,锁止机构处于旋转轴承的远端,能够提高锁止效果,保证较好的锁止性。
参照图3,中板2的左后侧侧边设有加强中板2结构强度的侧板7,具体的,侧板7设置在锁止机构的侧边处,对锁止机构处的中板2的板体进行结构加强,侧板7与中板2保持垂直,侧板7可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与中板2连接,或者通过榫卯接连接,在侧板7上开设榫槽,中板2对应处开设榫头,榫槽、榫头配合,实现连接,可实现快速的装配。
旋转板3与中板2间设有在旋转板3复位后(旋转板处于原始状态下)限位其纵向位置(X、Y向)、横向位置(Z向)的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定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参照图6、图7,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旋转板3底端面的限位锁扣8、设置在中板2上端面的限位销9,作为优选实施例,限位锁扣8采用倒“几”字型的板状结构,限位锁扣8焊接在位于转轴轴承轴心前侧的旋转板3的底端面上,限位销9设置在中板2的前侧板体对应处,限位锁扣8上设有锁扣孔81,锁扣孔81在限位锁扣8的后端面设有开口,限位锁扣8的运动轨迹为弧形,限位销9处于限位锁扣8的轨迹上,旋转板3复位后,限位销9刚好卡在锁扣孔81内,实现对旋转板3的位置的X向、Y向的限位,限位销9为T型结构,限位销9的上端设有限位螺母91,限位螺母91距中板2上端面的距离(限位螺母91底侧至中板2上端面之间对应的限位销9的销身长度)与锁扣孔81对应处的限位锁口8的板体的厚度配合,限位螺母91距中板2上端面的距离不小于锁扣孔81对应处的限位锁口8的板体的厚度,令限位销9能够与限位锁扣8顺利咬合,通过限位螺母91与限位锁扣8的配合,实现对旋转板Z向的限位。
参照图4、图5,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锁止机构侧边,锁止旋转板3左后侧的纵向位置,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中板2上的第一下侧钩板10、设置在旋转板3上的第一上侧钩板11,旋转板3复位后第一上侧钩板11、第一下侧钩板10相互咬合实现Z向上的限位,具体的,参照图13、图14,第一上侧钩板11设有向第一下侧钩板10侧凸出的第一上侧钩部111,第一下侧钩板10的上部设有向第一上侧钩板11侧凸出的第一下侧钩部101,第一上侧钩部111处于第一下侧钩部101的上部,在Z向上为上下分布关系,形成上下“咬合”区,第一下侧钩部101可限制第一上侧钩部111的上移,从而实现了对旋转板Z向的限定,通过控制第一下侧钩部101、第一上侧钩部111的Z向距离,实现旋转板3上移量的控制,提高第一限位机构的通用性与灵活性。
再具体的,第一下侧钩部101的下端面为前高后低的斜面、第一上侧钩部111的上端面为前底后高的斜面,两个斜面配合,当撞击时,第一下侧钩板10向上移动与第一上侧钩板11接触,第一上侧钩部111、第一下侧钩部101的斜面接触“咬合”,对旋转板X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第一上侧钩板11、第一下侧钩板10均倾斜设置,即第一上侧钩板11、第一下侧钩板10板体方向与中板2的X向正向存在一锐角夹角,该种设置令第一下侧钩部101与第一上侧钩部111的斜面结构的“咬合面”覆盖X向、Y向上,从而,在Y向上同步限制了旋转板3的移动,实现了在撞击中对旋转板3转动的限制,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简单,具有可靠的限位性,在对现有座椅架改进结构不大的情况下,实现了有效的限位,提高了旋转板位置的稳定性。
第一限位机构令旋转板在撞击时的位置得有效的限定,还能保护枢转连接处,避免在撞击中,旋转板该处板体上移量过大,有效的保证旋转轴承处不损坏,在撞击中,旋转板的横向位置、纵向位置被有效的限制,令旋转板与中板的配合关系得到保证,有效的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另外,通过调整第一下侧钩部101、第一上侧钩部111的Z向距离,令旋转板3复位后,第一下侧钩部101、第一上侧钩部111的斜面接触,还能够实现旋转板3复位时的位置限定作用,扩展了第一限位机构的使用功能。
参照图16,中板2上表面前侧设有在旋转板3复位时限制其位置的第五限位机构,第五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中板31上表面前部左侧的限位挡块17、设置在旋转板3前端底部的限位挡头18,旋转板3复位中,限位挡块17限制限位挡头18的继续移动实现限制旋转板3的复位位置,具体的,旋转板3上设有固定限位挡头18的挡头架181,限位挡头18与挡头架181螺旋配合,能够对限位挡头18延伸至挡头架181的长度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旋转板3复位精度的调整、控制,令旋转板3复位精准,限位位置的调整还起到保护旋转板转动驱动机构的作用。
旋转板3与铰支架4间设有第二限位机构,参照图8-图10,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板3的左侧的左侧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旋转板3右侧的右侧第二限位机构,参照图11,右侧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板3右侧的第二右上侧钩板12、设置在铰支架4上的第二右下侧钩板13,第二右上侧钩板12、第二右下侧钩板13上下分布,具体的第二右上侧钩板12设置在旋转板3的侧边,第二右下侧钩板13设置在铰支架4相对于旋转板3侧边的对应处,该种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对铰支架4前后移动的干涉,第二右上侧钩板12上设有第二右上侧锁钩121,第二右下侧钩板13上设有第二下侧锁钩131,第二上侧锁钩121设置在第二右上侧钩板12的前侧,第二上侧锁钩121向下凸出,第二上侧锁钩121的后端面为由后低前高的斜面,第二下侧锁扣131设置在第二右下侧锁扣13的后端,第二下侧锁扣131向上凸出,第二下侧锁扣131的前端面为由后低前高的斜面,第二下侧锁扣131的上端面、第二上侧锁扣121的下端面在Z向上设有间距,该种结构令第二下侧锁扣131、第二上侧锁扣121对在正常情况下对铰支架4前后滑动不产生任何影响。
参照图15,左侧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板3左侧的第二左上侧钩板12-1、设置在铰支架4上的第二左下侧钩板13-1,第二左上侧钩板12-1、第二左下侧钩板13-1呈上下分布,具体的第二左上侧钩板12-1设置在旋转板3的左侧边,第二左下侧钩板13-1设置在铰支架4相对于旋转板3左侧侧边的对应处,该种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对铰支架4前后移动的干涉,第二左上侧钩板12-1远离底板中心的外端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二下锁钩12-11、第二左下侧钩板13-1靠近底板中心的内端设有向下凸出的第二下锁扣13-11,第二左上侧钩板12-1、第二左下侧钩板13-1均为L型结构,第二下锁扣13-11处于第二上锁扣12-11的内侧,第二下锁扣131的上端面能够被第二左上侧钩板12的下端面抵触,从而限制第二左下侧钩板13上移,实现对铰支架4在Z向的限制,并且,不影响铰支架4前后方向的移动。
参照图9、图10,驱动臂6的前部设有第三限位机构,在撞击时保持驱动臂前部纵向位置,第三限位机构为设置在驱动臂6前端侧边或者底部的第三限位板14,一方面,加强驱动臂6前端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第三限位板14能够与固定板1接触限制驱动臂6前端的下沉,从而限制驱动臂6前部的Z向移动。
铰支架4的后端上部设有第四限位机构,具体的,参照图8-图10,第四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铰支架4后端上部两侧的第四限位板15,第四限位板15的前端向前凸出,固定板5的后端设有与第四限位板15前端结构配合的限位槽161,在座椅架收起状态下,第四限位板15的前端嵌入限位槽161内,在固定板5的后端对应处设有限位块16,限位槽161开设在限位块16上,限位槽161的开口向后,限位槽161的宽度与第四限位板15的厚度一致,第四限位板16的前端契合在限位槽161内,限位块16便于设置,能够避免在固定板5上开槽,避免固定板5本身结构强度受损,该种结构也便于生产、装配,通过第四限位机构,对固定板5的Z向、X向、Y向均起到限制作用。
本座椅架的限位原理:当前部受到撞击时,在惯性作用下,座机架后部会向上抬升、其前部下沉,即座椅架前部沿Z向负方向运动,座椅架后部沿Z向正方运动,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三限位机构、第四限位机构均起到限位作用,具体的,撞击时,第一限位机构的第一上侧钩板11限制第一下侧钩板10的Z向向上运动,从而限制旋转板3Z向向上的运动、变形,同时,由于第一下侧钩部101、第一上侧钩部111的斜面“咬合”,自X向、Y向上也限制了旋转板3的旋转,保持旋转板3的稳定,令中板2、旋转板3保持相对位置关系、连接关系,避免中板2、旋转板3的连接变形,保持二者配合结构;前部撞击受力,第二限位机构限制铰支架4的Z向向上的移动。
第二左上侧钩板12-1能够限制第二左下侧钩板13-1沿Z向向上移动,因此,限制了铰支架左侧沿Z向的上移,第二右上侧钩板14限制第二右下侧钩板13的向上移动,从而限制了铰支架4右侧沿Z向向上的移动,实现铰支架4沿Z向的向上移动;沿Y向,第二上锁扣12-11处于第二下锁钩13-11的外侧,两者相互抵触,因此,在Y向上实现限制铰支架4的移动,撞击后,铰支架4因惯性向上移动,第二右下侧锁扣131上移,消除与第二右上侧锁扣121间在Z向的间隔,令第二右下侧锁扣131与第二右上侧锁扣121“咬合”,第二右下侧锁扣131的前端面与第二右上侧锁扣121后端面抵触,从而实现在X向上对铰支架4的限制,在前部撞击中,铰支架4在X向、Y向、Z向均被限制,保持其位置稳定,从而,保证与铰支架4与旋转板3件的配合关系、相对位置关系,避免铰支架4与旋转板3间的连接失效,有效的保证了铰支架4与旋转板3间的结构稳固性,提高安区性;前部中撞击时,驱动臂6的前端沿Z向向下移动,第三限位板14的底端抵触在固定板1上,从而限制了驱动臂6沿Z向向下的移动;第四限位机构同样对固定板5起到限位作用,铰支架4在Z向被限制,第四限位板15在Z向被限制,由于第四限位板15的前端嵌入在固定板5的后部,进而对固定板5的起到Z向的限制,本座椅在前部撞击中,旋转板3、铰支架4的在X向、Y向、Z向的移动均匀限制,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旋转板3与中板2的连接结构、铰支架4与旋转板3的连接结构,驱动臂6在Z向的运动被限制,保持驱动臂6的结构、位置,座椅架在前部撞击中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抑制、减小甚至避免座椅架变形、损坏,提高座椅架在前部撞击时的安全性。
当后部遭到撞击时,因惯性作用,座椅架的后部沿Z向向下运动,座椅架的前部沿Z向向上运动,中板2、旋转板3、铰支架4的连接位置均靠后侧,座椅架后侧结构强度高,受撞击影响小,座椅架前侧结构相对薄弱,并且,在撞击中,由于座椅架中心靠后,其前侧受惯性影响大,前侧向上的移动量大,限位锁扣8设置在中板前侧,能够有效的限制旋转板3前部在Z向上的移动量,在Z向上对旋转板3的前侧具有限制作用,限制旋转板3前部向上运动,从而限制本座椅架前部在Z向上的向上移动,第四限位板15能够限制固定板5在Z向的移动,第四限位板15的底端面为平面,第四限位板15与限位槽161的底部接触面与水平面平行,进而,在后部撞击后,能够有效的抑制固定板5在Z向的移动,第二限位板15的前端嵌入限位槽161内,且与限位槽161契合,在X向、Y向对固定板5也起到了限位作用,因此,在后部撞击中,能够有效的减小甚至避免座椅架出现结构损坏,提高了座椅架应对后部撞击的安全性。
另外,在遭到撞击时,侧板7能够有效的增强锁止机构一侧的中板的结构强度,侧板7能够对抗、缓冲因撞击惯性产生的破坏力,有效的抑制中板的变形,保持锁止机构的稳定性,侧板可采用板厚小于中板板厚的金属板焊接或者榫卯连接在中板上,一方面,起到结构加强作用,另一方面,令侧板的加强作用具有“阈值”,当撞击加速度小于15g时,侧板7能有效的抑制、避免中板的变形,从而保证了锁止机构的可靠性,令旋转板保持有效的锁止状态,当撞击加速度大于20g时,侧板7会先于中板发生形变,从而吸收缓冲撞击能量,起到吸能保护中板2的目的,减小中板上的受力,减小中板的变形,最大限度的保证锁止机构的有效性、旋转板的锁止性,在撞击加速度过大情况下,侧板处的中板可被撕裂,从而,通过结构的损坏达到吸能的目的,提高对乘员的保护性。
一种汽车用福祉座椅,包括座椅,还包括上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座椅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座椅上设有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性高,满足安全带认证要求、满足碰撞安全性认证要求,本座椅抗冲击变形能力突出,不易变形或散架,安全性能显著提升。
具体的,旋转升降座椅架的驱动臂为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铰支架包括前铰支板、后铰支板,旋转升降座椅架还包括旋转回位锁止机构、上层移动回位锁止机构、平行四边形驱动臂回位锁止机构、上层移动驱动手电转换机构、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和下层移动驱动电机手动机构,旋转升降座椅架的底板安装在车辆上。
底板上装有下层滑杆,中板上装有下层滑块,下层滑块可沿下层滑杆滑动,即中板可相对于底板前后滑动。下层驱动电机通过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上块与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下块固定在底板上,下层驱动电机与下层驱动丝杆相连,下层驱动螺母固定在中板上,下层驱动螺母套在下层驱动丝杆上。下层驱动电机驱动下层驱动丝杆旋转,带动下层驱动螺母前后移动,即通过下层驱动电机带动中板相对于底板前后移动。
旋转板通过上下旋转轴承、盖板及盖板固定螺栓与中板相连,旋转板可相对于中板旋转。旋转驱动齿轮板与旋转板相连,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在中板上,旋转板通过旋转驱动电机上的齿轮与旋转驱动齿轮板啮合,驱动旋转板相对于中板旋转。
旋转板带有滑槽,后铰支板带有滚轮,后铰支板上的滚轮在旋转板上的滑槽内滚动,实现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移动。
座椅升降电机及座椅减速机构固定在旋转板上,座椅升降螺母固定在后铰支板上,座椅升降电机及座椅减速机构驱动座椅升降丝杆旋转,座椅升降螺母套在座椅升降丝杆上,通过座椅升降螺母带动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移动。
后铰支板与前铰支板通过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相连。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由下臂和上臂组成。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的上臂和下臂分别与后铰支板和前铰支板通过铰支相连。上臂上带有滚轮,旋转板上带有支撑板,上臂上的滚轮支撑在旋转板的支撑板上边线上。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移动时,通过滚轮沿支撑板上边线上滚动,实现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相对于后铰支板上下摆动,带动前铰支板。
前铰支板带有座椅上层移动滑块,座椅固定板上带有座椅上层移动滑杆,前铰支板与座椅固定板通过座椅上层移动滑块及座椅上层移动滑杆相连,座椅固定板可相对于前铰支板前后滑动。座椅上层驱动电机装在前铰支板上,座椅上层移动齿条装在座椅固定板上,座椅上层驱动电机上的齿轮与座椅上层移动齿条啮合,驱动座椅固定板相对于前铰支板前后滑动。
座椅固定在座椅固定板上,旋转回位锁止机构由限位板、锁钩、锁钩轴、锁孔、扭簧、锁钩固定板、垫圈、螺母、组成。中板上带有锁钩固定板,锁钩通过锁钩轴、扭簧、垫圈、螺母固定在锁钩固定板上,扭簧使锁钩处于回位位置。底板上带有限位板,限位板带有限位板前边线,后铰支板上带有锁孔及锁孔后边线、锁钩带有锁钩后边线和锁钩撞入边。
旋转回位锁止机构有两种锁止动作过程:
1、在后铰支板处于旋转板最后端的情况下,在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板转回时,后铰支板上带有的锁孔后边线与锁钩的锁钩撞入边接触,锁钩克服扭簧扭力,绕锁钩轴摆动,在旋转板继续转回时,锁钩在扭簧的作用下,锁钩扣入锁孔内,实现锁止。
2、在旋转板处于转回位,在后铰支板还没有处于旋转板最后端的情况下,在座椅升降电机的驱动下,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后移时,后铰支板上带有的锁孔后边线与锁钩的锁钩撞入边接触,锁钩克服扭簧扭力,绕锁钩轴摆动,在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继续后移时,锁钩在扭簧的作用下,锁钩扣入锁孔内,实现锁止。
旋转回位锁止机构解锁动作过程:
在下层驱动电机驱动下,中板相对于底板向后移动,锁钩后边线与限位板前边线接触,锁钩克服扭簧扭力,绕锁钩轴摆动,锁钩从锁孔离开,实现解锁。
上层移动回位锁止机构由锁钩、滚轮、滚轮轴、锁钩轴、扭簧、卡扣孔支座、锁钩固定板组成,后铰支板带锁钩固定板,锁钩通过锁钩轴、扭簧装于锁钩固定板。锁钩带有锁钩撞入边、锁钩下臂,滚轮通过滚轮轴固定在锁钩下臂上,座椅固定板上有卡扣孔支座,卡扣孔支座带有卡扣孔、卡扣孔支座后边线。
上层移动回位锁止机构有两种锁止动作过程:
1、座椅固定板相对于前铰支板移到最后端,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移到接近最后端的情况下,锁钩的滚轮在扭簧的作用下在滑槽上表面上滚动,此时,锁钩处于解锁状态。在座椅升降电机的驱动下,后铰支板带动座椅固定板相对于旋转板继续向后移动,锁钩的滚轮在扭簧的作用下离开滑槽上表面,此时,锁钩在扭簧的作用下,绕锁钩轴向上摆动,扣入卡扣孔内,实现锁止。
2、在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移到最后端的情况下,锁钩处于锁止状态。在座椅上层驱动电机驱动下,座椅固定板相对于前铰支板移到接近最后端时,座椅固定板的卡扣孔支座后边线与锁钩撞入边接触,锁钩克服扭簧绕锁钩轴向下摆动,在座椅固定板继续相对于前铰支板移到最后端时,锁钩在扭簧的作用下,绕锁钩轴向上摆动,卡入卡扣孔内,实现锁止。
上层移动回位锁止机构解锁动作过程:
在座椅固定板相对于前铰支板移到最后端,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移到最后端的情况下,此时,上层移动回位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锁钩下臂与旋转板上的滑槽后边线接触。在座椅升降电机的驱动下,后铰支板带动座椅固定板相对于旋转板向前移动时,锁钩下臂相对于旋转板上的滑槽后边线滑动,直到锁钩的滚轮开始在滑槽上表面上滚动,此过程中,锁钩绕锁钩轴向下摆动,离开卡扣孔支座的卡扣孔,实现解锁。
平行四边形驱动臂回位锁止机构由装在旋转板上的限位柱和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上的卡槽组成。
在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带动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向后移到最后端的情况下,旋转板上的限位柱卡入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上的卡槽中,限制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相对于后铰支板向上摆动。在座椅升降电机的驱动下,后铰支板相对于旋转板带动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向前移动时,旋转板上的限位柱离开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上的卡槽,实现解锁。
限位柱带有限位柱斜边,在限位柱卡入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上的卡槽过程中,可起导向作用,在锁止位,可有效减少平行四边形驱动臂总成相对于旋转板的摆动。
上层驱动电机手电动转换机构由拨杆工具、轴套、连杆、手动拨杆、电机固定板组成。
座椅上层驱动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板上,其一端与前铰支板连接,构成上层驱动电机回转中心,其另一端与连杆连接;连杆与手动拨杆铰支联接;手动拨杆通过轴套与前铰支板连接,构成手动拨杆回转中心。连杆带限位边。通过拨杆工具拉动手动拨杆,绕手动拨杆回转中心摆动,通过连杆,带动座椅上层驱动电机绕上层驱动电机回转中心旋转。使座椅上层驱动电机及齿轮与座椅上层移动齿条啮合与分离。
上层驱动电机手电动转换机构由手动状态转化为电动驱动状态:
上层驱动电机手电动转换机构处于手动状态时,座椅上层驱动电机的齿轮与座椅上层移动齿条的啮合分离。将拨杆工具插入手动拨杆,按中箭头方向扳动,手动拨杆绕手动拨杆回转中心旋转,这样连杆就跟着手动拨杆连动,连杆带动电机固定板及座椅上层驱动电机一起动作,这样,座椅上层驱动电机在连杆的推动下绕上层驱动电机回转中心旋转,使座椅上层驱动电机向手动拨杆的运动方向运动,座椅上层驱动电机的齿轮就跟着连杆向手动拨杆的运动方向运动,此时,手动拨杆与连杆的限位边相碰,实现锁止,从而实现了座椅上层驱动电机的齿轮与座椅上层移动齿条的啮合。在座椅上层移动齿条与座椅上层驱动电机的齿轮啮合的情况下,只能用座椅上层驱动电机驱动座椅固定板相对于前铰支板前后滑动。
上层驱动电机手电动转换机构由电动驱动状态转化为手动状态:
上层驱动电机手电动转换机构处于电动驱动状态时,将拨杆工具插入手动拨杆,手动拨杆绕手动拨杆回转中心旋转,连杆跟手动拨杆连动,连杆带动电机固定板及座椅上层驱动电机一起动作,即座椅上层驱动电机在连杆的拉动下绕上层驱动电机回转中心旋转,使座椅上层驱动电机向手动拨杆的运动方向运动,这样座椅上层驱动电机的齿轮,就跟着连杆向手动拨杆的运动方向运动,实现座椅上层驱动电机的齿轮与座椅上层移动齿条的啮合分离,座椅上层移动齿条不再与座椅上层驱动电机及齿轮啮合,这时,可手动移动座椅固定板相对于前铰支板前后滑动。
下层移动驱动电机手动机构及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由手动工具、下层驱动丝杆、下层驱动螺母、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上块、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下块、下层驱动电机组成。
下层驱动电机固定在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上块和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下块上,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上块和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下块固定在底板上,下层驱动螺母套在下层驱动丝杆,下层驱动螺母装在中板上,下层驱动电机驱动下层驱动丝杆旋转带动下层驱动螺母移动,从而实现中板相对于底板前后移动。由于下层驱动丝杆带有下层驱动丝杆的端部,手动工具可套上下层驱动丝杆的端部,扳动手动工具使下层驱动丝杆旋转带动下层驱动螺母移动,从而实现中板相对于底板手动前后移动。
下层驱动丝杆上有一下层驱动丝杆凹槽,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上块和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下块带有一移动驱动抗冲击块凸缘。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上块及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下块上的移动驱动抗冲击块凸缘卡在下层驱动丝杆凹槽内,下层驱动丝杆上轴向力可通过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上块及下层移动驱动抗冲击装置下块传递到底板上。
乘客从车内旋转下降至车外的过程:
当车辆停止、旋转升降座椅在车内位置时,打开车门,按动转出按钮,旋转升降座椅先向后运行,旋转回位锁止机构和上层移动回位锁止机构解锁,然后根据车辆情况,旋转升降座椅开始向前移动及旋转(这个旋转、前移的过程可以跟据车辆及乘客要求通过编程预先设定),然后,座椅由车内伸出车外,再行伸出及下降到一定的高度,使座椅平面与轮椅平面相近,这样乘客可以轻松移至轮椅上,驶离车辆。
乘客从车外旋转上升至车内的过程:
当车辆停止、打开车门的情况下,旋转升降座椅伸出车外并下降到一定的高度时,乘客从轮椅上移至旋转升降座椅的座椅上,按动转入按钮,座椅上升并缩回至旋转高度,此时,平行四边形驱动臂回位锁止机构工作,实现锁止。然后,座椅由车外缩回车内,此时,上层移动回位锁止机构工作,实现锁止。然后,根据车辆情况,旋转升降座椅开始向后移动及旋转(这个旋转、后移的过程可以跟据车辆及乘客要求通过编程预先设定),旋转升降座椅转回至车内位置,此时,旋转回位锁止机构工作,实现锁止。关闭车门,车辆驶离(具体参照本申请人持有的授权公告号CN 208101766 U专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升降座椅架,包括底板、底板上可前后移动的中板、中板上枢转连接的旋转板、旋转板上连接座椅的固定板,旋转板上设有沿旋转板前后移动的铰支架,铰支架通过驱动臂连接固定板,铰支架前移推出驱动臂实现固定板的升降,中板上设有在固定板复位后铰支架位置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板的侧边设有加强板体结构的侧板,所述的旋转板与上板间设有在撞击时限制旋转板纵向及横向位置的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包括定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板底部在其复位时与中板上设置的限位销锁紧限位的限位锁扣,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相对于旋转板与中板枢转连接处的另一侧,所述的旋转板上设有在撞击时限定铰支架纵向及横向位置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的驱动臂前部设有在撞击时保持驱动臂前部纵向位置的第三限位机构,所述的铰支架上设有限制固定板在座椅架收回状态时的第四限位机构,中板上还设有在旋转板复位时限制其位置的第五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连接在锁止机构侧边对应的中板板体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锁扣位于旋转板枢转连接处的前侧,所述的第五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中板前侧的限位挡块、设置在旋转板前端底部的限位挡头,旋转板复位中,限位挡块限制限位挡头的继续移动实现限制旋转板的复位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板的后右侧板体与旋转板枢转连接,所述的锁止机构设置在中板后左侧,所述的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锁止机构侧边处,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中板上的第一下侧钩板、设置在旋转板上的第一上侧钩板,旋转板复位后第一上侧钩板、第一下侧钩板相互咬合实现纵向上的限位,第一上侧钩板、第一下侧钩板的相对着的限位面为相互配合的斜面,旋转板复位后,第一上侧钩板、第一下侧钩板的限位面相对,实现水平向的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板侧边的第二上侧钩板、设置在铰支架对应处的第二下侧钩板,第二上侧钩板处于第二下侧钩板上侧,铰支架复位状态下,第二下侧钩板处于第二上侧钩板的底部实现对铰支架纵向位置的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上侧钩板的前侧设有向下的第一上侧锁钩,第二下侧钩板的后侧设有向上的第二下侧锁钩,第一上侧锁钩、第二下侧锁钩在纵向上设有间距,第一上侧锁钩后端面、第二下侧锁钩前端面均为后低前高的斜面,撞击时第二下侧锁钩上移,第二下侧锁钩前端面与第二上侧锁钩前端面接触,实现在横向内对旋转板前后方向的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上侧钩板的外侧设有向下的第一上锁钩,第二下侧钩板的内侧设有向上的第二下锁钩,旋转板复位状态下,第二上锁钩处于第二下锁钩的外侧,实现在横向内对旋转板左右方向的限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侧钩板的板体方向与中板的前后方向具有一锐角夹角,第一下侧钩板的板体设置方向与第一上侧钩板的板体设置方向配合,实现对旋转板横向位置的限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限位机构为设置在驱动臂前端侧边或者底部的限位板,所述的第四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铰支架后端上部两侧的第四限位板、设置在固定板后端的限位槽,在座椅架收起状态下,第四限位板的前端嵌入限位槽内,实现对固定板的横向、纵向的限定,第四限位板前端结构与限位槽结构配合。
10.一种汽车用福祉座椅,包括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升降座椅架,所述的座椅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的座椅上设有三点式安全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54897.2A CN113696801B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54897.2A CN113696801B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6801A CN113696801A (zh) | 2021-11-26 |
CN113696801B true CN113696801B (zh) | 2022-06-03 |
Family
ID=7865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54897.2A Active CN113696801B (zh) | 2021-09-09 | 2021-09-09 | 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9680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24952A (en) * | 1994-05-03 | 1996-06-11 | Braun Corporation | Semi-ambulatory companion s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5319957A (ja) * | 2004-05-11 | 2005-11-17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FR3013008A1 (fr) * | 2013-11-13 | 2015-05-15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Siege de vehicule et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siege |
CN208101766U (zh) * | 2017-10-30 | 2018-11-16 | 常州信德泰克电器有限公司 | 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 |
CN110803078A (zh) * | 2019-12-13 | 2020-02-18 | 江苏忠明祥和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的旋转结构 |
CN213228385U (zh) * | 2020-09-22 | 2021-05-18 | 长春光华荣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减震机构和汽车座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18185B1 (ko) * | 2018-10-05 | 2023-04-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시트 설치 유닛 |
-
2021
- 2021-09-09 CN CN202111054897.2A patent/CN1136968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24952A (en) * | 1994-05-03 | 1996-06-11 | Braun Corporation | Semi-ambulatory companion s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5319957A (ja) * | 2004-05-11 | 2005-11-17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
FR3013008A1 (fr) * | 2013-11-13 | 2015-05-15 |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 Siege de vehicule et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siege |
CN208101766U (zh) * | 2017-10-30 | 2018-11-16 | 常州信德泰克电器有限公司 | 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 |
CN110803078A (zh) * | 2019-12-13 | 2020-02-18 | 江苏忠明祥和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的旋转结构 |
CN213228385U (zh) * | 2020-09-22 | 2021-05-18 | 长春光华荣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座椅减震机构和汽车座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6801A (zh) | 2021-1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140126C (en) | Side airbag incorporated in vehicle armrest | |
CN111301136B (zh) | 新能源汽车电池装置 | |
US20090074547A1 (en) | Loading base for motor vehicles | |
CN202060301U (zh) | 双向解锁滑轨 | |
CN105539235B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中排座椅骨架 | |
CN113696801B (zh) | 汽车用福祉座椅及其旋转升降座椅架 | |
US3917020A (en) | Vehicle safety apparatus | |
JP2008120300A (ja) | 昇降装置 | |
CN208101766U (zh) | 车辆用旋转升降座椅 | |
RU136405U1 (ru) | Ударопоглощающ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прежде всего для трамвая | |
CN112092546B (zh) | 一种活动式的新能源汽车拖车钩设备 | |
CN201761389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的限位结构 | |
CN220974049U (zh) | 一种自动踏板 | |
CN115489566A (zh) | 矿车挡车装置 | |
CN114604722A (zh) | 汽车电梯用带缓冲的层门防撞阻挡装置及汽车电梯 | |
JP4886354B2 (ja) | 車両 | |
JP4678674B2 (ja) | 車両用運転席シート | |
CN216915698U (zh) | 一种车辆踏板 | |
CN220267474U (zh) | 一种自卸车车厢的尾门启闭结构 | |
CN115489418B (zh) | 一种多功能拖车装置 | |
CN222291556U (zh) | 一种可旋转的座椅 | |
CN221562904U (zh) | 一种矿用运人车 | |
CN213413564U (zh) | 一种汽车底盘与座椅的连接机构 | |
JPH0635268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 | |
EP2844521B1 (en)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vehicle access apparatus and a method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