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4333A - 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94333A CN113694333A CN202111029635.0A CN202111029635A CN113694333A CN 113694333 A CN113694333 A CN 113694333A CN 202111029635 A CN202111029635 A CN 202111029635A CN 113694333 A CN113694333 A CN 1136943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interface
- drainage
- opening
- ai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ventilators; Tracheal tu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ventilators;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属于医疗器械的领域,包括罩体、通气柄和呼吸接口。所述罩体上部设有密封气囊,下部两侧与罩体腔隔离设有引流凹槽,并经引流连管连通胃减压管路。所述通气柄内设有与罩体腔连通的通气管路,并设置与罩体腔连通的气道操作通道,气道操作通道设有密封阀和封堵体。本发明保持通气时能清理口腔痰液、能经口置入胃管、能实施机械通气下更换气管插管,能实施气道检查和治疗,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麻醉气道管理工具,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
背景技术
喉罩为一种新兴的呼吸道管理工具,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 90年代引入国内。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喉罩具有操作简单、置管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诱导期用药少、和发生并发症少的优点,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在临床麻醉中逐步推广应用。
我公司在2018年设计申请了相关吸痰喉罩专利,经过研发及试用,实现了极佳的吸痰功能,大大提高了喉罩使用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发现其缺点仍较为明显:①非气囊罩体变形适应性差,在大小与患者咽喉腔适配时密封很好,稍有来去,密封性下降,甚至导致通气失败。②气道检查及手术气道密封性较差,甚至需要中断呼吸支持。③非气囊罩体置入患者口腔时舌体容易卡入,导致置入极为困难。④非气囊罩体对咽喉部顶持压强较大,无法实现压力感知,容易导致患者咽喉痛。⑤用于气道内检查时需中断机械呼吸支持,对于气道手术尤其不利,尤其不能用于气道内复杂的介入手术。⑥喉罩柄体内管路过多,增加模具开发难度和生产成本,并使模具使用寿命缩短。⑦不能用于呼吸支持下的气管换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该产品做了进一步调整,能规避以上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由头端到尾端依次包括罩体、通气柄和呼吸接口,依次贯通呼吸接口和通气柄设有与罩体罩腔密闭连通的通气管路。所述罩体上半部环形设置密封气囊环,所述密封气囊环设有充气管和充气阀。依次贯通通气柄和基底部设置的胃减压管路,所述胃减压管路头端开口设置于罩体头端,胃减压管路与通气管路和罩腔隔离。所述罩体下半部为基底部,基底部两侧分别与罩体罩腔隔离设置引流凹槽。在基底部头端分别设置引流连管使引流凹槽与胃减压管路连通。
进一步的,依次贯通通气柄和基底部尾部设置气道操作管路,所述气道操作管路与罩腔连通,所述气道操作管路头端开口设置在基底部尾部的罩腔内。所述气道操作管路在尾部开口设有第一盖塞,并在气道操作管路设置第一锥形密封阀。
所述呼吸接口头端设置用于插入通气柄尾端内腔的通气插口、胃减压插口、或/和气道操作插口,并在通气柄尾部能与通气管路、胃减压管路、或/和气道操作管路密闭连通。所述呼吸接口尾端设置第一呼吸机接口。
所述呼吸接口侧方设置第二呼吸机接口,并在所述呼吸接口尾部第一呼吸机接口开口处设置匹配的第二锥形密封阀和第二盖塞,所述第二盖塞能匹配密封连接在第二锥形密封阀尾端。
所述呼吸接口侧方设置第二呼吸机接口,并在所述呼吸接口尾部第一呼吸机接口开口处设置匹配的第二锥形密封阀、第三锥形密封阀和第二盖塞,所述第三锥形密封阀和第二盖塞均能匹配密封连接在第二锥形密封阀尾端。所述第二锥形密封阀锥形口直径为4-6mm,第三锥形密封阀锥形口直径为2-5mm。
所述呼吸接口与侧方的第二呼吸机接口的连接包括环形密封卡接,所述环形密封卡接使第二呼吸机接口在呼吸接口侧方能360°旋转。
所述引流连管在临近胃减压管路一侧端部设置镂空区,双侧引流连管的镂空区包绕形成与胃减压管路内腔相仿的胃减压镂空段。
所述镂空区在引流连管远离密封气囊环一侧为设置为空洞区,所述镂空区包括水平裂隙区。
所述基底部在气道操作管路开口处设置凸块一,使气道操作管路在开口部中轴线指向密封气囊环开口平面长轴前三分之一等分点翘起成a角,a角在35°-45°。所述基底部在通气管路开口处设置凸块二,使通气管路开口部中轴线指向密封气囊环开口平面长轴前三分之一等分点位置翘起成b角,b角在35°-45°,并在凸块二两侧沿罩体长轴方向设置防堵凹槽。
所述胃减压管路下缘在与引流连管交叉连通处高度相同,或胃减压管路下缘低于引流连管下缘。
所述呼吸接口侧方连通设置二氧化碳监测接口及匹配的封盖,所述封盖能封堵二氧化碳监测接口。在二氧化碳监测接口旁设置与呼吸接口隔离的封盖桩,所述封盖能临时固定在封盖桩上。
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还包括引流管路,所述引流管路包括依次密封连通的引流软管、引流卡接管、引流延长管及负压接口。所述引流软管外径小于胃减压管路内径,长度与胃减压管路适配。
所述引流卡接管包括减压连管,减压连管外周设有若干减压槽,能适配卡入胃减压管路尾端开口。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所述罩体上半部设有密封气囊能通过充气量调节气囊大小,适应患者咽喉大小,罩体下半部两侧与罩体腔隔离设有引流凹槽,并经密封连通的胃减压管路,能对口腔内痰液清理,避免痰液聚集引起的返流误吸。通过气道操作管路能实施呼吸支持下的气道检查及介入手术。通过在呼吸接口设置密封阀,在呼吸接口侧方设置呼吸机接口,能实施复杂的呼吸道介入手术,能在喉罩通气下更换气管插管。本发明能在保持机械通气时同步清理口腔痰液、能经口置入胃管、能实施气道检查和治疗,更换气管插管,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及A、B、C、D、E、F切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两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展示胃减压管路、引流连管及气道操作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呼吸接口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4在第一呼吸接口侧方设置第二呼吸接口及二氧化碳监测接口的在第一呼吸接口位置的局部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罩体及展示胃减压镂空段和横行栏珊的G、H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罩体展示a角、b角、凸块一、凸块二及防堵凹槽及I、J、K局部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引流管路及展示减压槽对L切面的结构示意图。
数字标识对应名称:1、罩体;10、基底部;101、引流凹槽;102、引流连管;103、镂空区;104、凸块一;105、凸块二;106、防堵凹槽;107、横行栏珊;11、罩腔;111、充气管;112、充气阀;12、密封气囊环;13、密封气囊环开口平面长轴前三分之一等分点;2、通气柄;21、插口腔;3、呼吸接口;30、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1、通气插口;32、胃减压插口;33、气道操作插口;34、第一呼吸机接口;35、第二呼吸机接口;36、第二锥形密封阀;37、第二盖塞;38、第三锥形密封阀;39、封盖;39’、封盖桩;4、通气管路;5、引流连管;6、胃减压管路;61、胃减压镂空段;7、气道操作管路;71、第一盖塞;72、第一锥形密封阀;8、引流管路;81、引流软管;82、引流卡接管;83、引流延长管;84、负压接口;85、减压连管;86、减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由头端到尾端依次包括罩体1、通气柄2和呼吸接口3,依次贯通呼吸接口3和通气柄2设有与罩体1罩腔11密闭连通的通气管路4。所述罩体1上半部环形设置密封气囊环12,所述密封气囊环12设有充气管111和充气阀112。这是现有喉罩的基本结构。给予麻醉药物后,患者进入麻醉肌松状态,打开患者口腔,将罩体1及通气柄2前部置入患者口腔,使罩体1头端顶持在患者食道开口处,此时,罩体1形成的罩腔11包绕在声门周围,通过充气阀112经充气管111对罩体1(即密封气囊环12)充入适量的气体,使罩体1(即密封气囊环12)上部环形气囊表面与声门周围软组织充分接触,从而形成密封效果。呼吸接口3连接呼吸机,呼吸机通过呼吸接口3、通气柄2及罩体1(即密封气囊环12)的罩腔11形成密封的气体通路,从而能对患者呼吸支持。
依次贯通通气柄2和基底部10设置的胃减压管路6,所述胃减压管路6头端开口设置于罩体1头端,胃减压管路6与通气管路4和罩腔11隔离。喉罩通气时,气体很容易经食道进入胃内,导致胃膨胀,影响某些腹腔内胃附近视野。此时,可经胃减压管路6将胃管置入患者胃腔内,对胃内气体吸引,从而使膨胀的胃体瘪陷,便于暴露手术视野。
本方案与现有喉罩不同,喉罩的罩体1上半部设置为密封气囊环12,罩体1下半部为基底部10,使密封气囊环12的高度较市面上喉罩更小,仅仅占据罩体1的上半部,最佳高度为罩体1高度的1/3-1/2。较小的密封气囊环12对喉罩密封并无影响,较高的基底部10有足够的空间设置相应结构,为负压痰液清理提供通路。具体为:所述罩体1下半部为基底部10,基底部10两侧分别与罩体1罩腔11隔离设置引流凹槽101。在基底部10头端分别设置引流连管5使引流凹槽101与胃减压管路6连通。
喉罩适用于仰卧位患者,具体工作时,喉罩罩体1头端紧密卡持在食道开口处,使咽喉腔内最低空腔实际上位于距离喉罩罩体1头端约2-3cmm位置。实际上,这也是基底部10两侧半开放的引流凹槽101与引流连管5的连接部位。实际使用时,喉罩背部紧贴患者咽喉部,使喉罩和咽喉部黏膜没有空腔。密封气囊环12上部环形气囊表面与声门周围软组织充分接触,与口腔舌体周围的空腔隔离。口腔内仅存的空腔为:喉罩通气柄2上方与口腔上腭及喉罩通气柄2两侧与口腔面颊黏膜之间的腔隙。由于患者口腔分泌腺体主要为腮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对应在基底部10两侧位置,分泌物能顺利经对应位置的引流凹槽101,汇聚在口腔最低处,即喉罩头部;而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物经通气柄2上方与口腔上腭流到通气柄2两侧,又分别汇聚到基底部10两侧位置的引流凹槽101,最后也经对应位置的引流凹槽101,汇聚在口腔最低处,即引流凹槽101头端位置。
本方案中,痰液引流通路具体为:基底部10两侧设置的引流凹槽101-引流连管5-胃减压管路6中后部。在胃减压管路6尾部开口连接引流管及负压系统,汇聚在两侧引流凹槽101头端的分泌物在负压作用下,经引流连管5进入胃减压管路6,最后经引流管进入负压系统,被引流出口腔。可安全可靠的实施双侧口腔咽喉的分泌物清理。
需要提示的是,当口腔内没有痰液时,双侧引流凹槽101直接与口腔最上部空间连通,能为气体流动提供流畅的通路,避免口咽喉的粘膜被吸引在双侧引流凹槽101,避免由此导致的黏膜损伤。最后达到有分泌物时清理分泌物,没有分泌物时空气顺畅流通减压,不会对粘膜造成损害的效果。在手术中,可以在胃减压管路6尾部开口持续连接负压系统,贯穿手术始末对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做持续吸引,最大程度避免误吸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基底部10两侧设置的引流凹槽101经引流连管5和胃减压管路6在距离基底部10头端不远位置形成交叉连通,该交叉连通口对于患者也是有益的,使麻醉中胃腔内返流的胃液也能经被清理。
进一步的,依次贯通通气柄2和基底部10尾部设置气道操作管路7,所述气道操作管路7与罩腔11连通,所述气道操作管路7头端开口设置在基底部10尾部的罩腔11内。所述气道操作管路7在尾部开口设有第一盖塞71,并在气道操作管路7设置第一锥形密封阀72。
所述气道操作管路7的设置是为了在保持喉罩机械通气的同时,能安全可靠的实施气道内操作。实施的气道操作包括呼吸道检查、呼吸道介入治疗等。实施气道内操作时,所述喉罩的罩体1置入患者口腔咽喉底部适当位置,将喉罩的呼吸接口3连接呼吸机,即可为患者实施机械通气。与此同时,气道操作管路7头端开口设置在基底部10尾部的罩腔11内,纤支镜能经气道操作管路7进入罩腔11,并经声门进入患者气道内。此时,设置在气道操作管路7内的第一锥形密封阀72能密封纤支镜和气道操作管路7内壁之间的间隙,保持机械通气时的气密性。第一锥形密封阀72的操作孔开口应与纤支镜的外径适配,具体的,第一锥形密封阀72的操作孔开口应小于纤支镜的外径,一般设置为直径为2-3mm为宜,第一锥形密封阀72的锥形口指向气道操作管路7的头端方向,第一锥形密封阀72的喇叭口指向气道操作管路7的尾端方向。当气道操作结束,纤支镜退出气道操作管路7时,使用所述气道操作管路7尾部开口设置的第一盖塞71,能封堵在气道操作管路7尾部开口,封堵气道操作管路7尾部开口,从而也能为机械通气提供相应的气道密封性。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锥形密封阀72优选与喉罩零部件一体挤塑成型设置,若喉罩的通气柄2为单个部件,所述第一锥形密封阀72优先设置在气道操作管路7头端开口处,便于对第一锥形密封阀72的飞边进行处理。当然也可以设置在气道操作管路7尾端开口处,但气道操作管路7尾端开口设置在喉罩通气柄2尾部的插口腔21底部,进行飞边处理时极为不便。若喉罩的通气柄2为两个部件,第一锥形密封阀72可设置在气道操作管路7通气柄2两个部件的衔接处,优选设置在通气柄2部件中气道操作管路7凸出接口的部位,也是为了方便飞边处理。
如图5所示,所述呼吸接口3头端设置用于插入通气柄2尾端内腔的通气插口31、胃减压插口32或/和气道操作插口33。并在通气柄2尾部能分别与通气管路4、胃减压管路6或/和气道操作管路7密闭连通。所述呼吸接口3尾端设置第一呼吸机接口34。
喉罩的罩体1和通气柄2均采用柔质材料制成,包括硅胶、液态硅胶、等。但喉罩的尾部呼吸接口3必须采用硬质材料,用于与呼吸机螺纹管临时连接,柔质的材料临时连接时密封性性与可靠性必然下降。为了实现对通气柄2的可靠连接,所述呼吸接口3头端设置用于插入通气柄2尾端内腔的通气插口31、胃减压插口32、或/和气道操作插口33。所述通气插口31、胃减压插口32为必然设置的插口,而气道操作插口33为备选设置的插口。在文案各实施例结构图中均选用并设置。具体实施时,所述呼吸接口3头端插入通气柄2尾端内腔时,所述通气插口31、胃减压插口32、或/和气道操作插口33能分别与通气柄2内设置的的各通路在插口腔21底部出口一一对应并密封连通。通过第一呼吸机接口34使喉罩能连接螺纹管使用呼吸设备实施呼吸支持。
为了使所述通气柄2和呼吸接口3的连接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胶水的应用,所述所述通气柄2后端的连接内腔道应与呼吸接口3头端外形一致匹配,通气柄2后端的连接内腔的尺寸应略略小于呼吸接口3头端外形,具体尺寸差值在3-5cmm,使硬质的呼吸接口3头端能轻松插入弹性柔性材料制作的通气柄2后端的连接内腔,呼吸接口3头端插入通气柄2后端的连接内腔后,通气柄2后端的连接内腔能对呼吸接口3头端形成紧密的包裹,从而形成较强的密封效果。
为了确保通气柄2和呼吸接口3内设置的各腔道的密封连接,避免各腔道之间密封性不足引起的意外连通泄露,尤其是通气管路4和胃减压管路6或气道操作管路7和胃减压管路6之间在插口腔21底部平面的意外连通泄露,所述胃减压管路6的接口处应与通气管路4或气道操作管路7之间的接口长度有所差异,使胃减压管路6和通气管路4及胃减压管路6和气道操作管路7之间有足够的行程,使柔质通气柄2尾部插口腔21内壁与通气管路4和胃减压管路6外壁之间及气道操作管路7和胃减压管路6外壁之间有足够的密封接触面积,从而确保通气管路4和胃减压管路6或气道操作管路7和胃减压管路6之间在插口腔21底部平面的密封效果,确保通气管路4和引流管路5及通气管路4和胃减压管路6之间隔绝,确保通气管路4的通气密封性。
进一步的,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呼吸接口3侧方设置第二呼吸机接口35,并在所述呼吸接口3尾部第一呼吸机接口34开口处设置匹配的第二锥形密封阀36和第二盖塞37,所述第二盖塞37能匹配密封连接在第二锥形密封阀36尾端。
通过侧方设有第二呼吸机接口35,喉罩的通气管路4能通过第二呼吸机接口35连通在呼吸支持设备上,行呼吸支持。此时,原呼吸接口3第一呼吸机接口34不用通气,空缺出来。在第一呼吸机接口34尾部一侧腔内设置第二锥形密封阀36。第二锥形密封阀36设置,使内镜或手术器械可以通过第一呼吸机接口34尾部第二锥形密封阀36开孔向喉罩的通气管路4置入气道进行操作,能对气道内行介入操作。此时,设置在第一呼吸机接口34内的第二锥形密封阀36能密封气道操作工具和第一呼吸机接口34内壁之间的间隙,保持第二呼吸机接口35机械通气时的气密性。第二锥形密封阀36的操作孔应与纤支镜的外径适配,具体的,第二锥形密封阀36的操作孔应小于纤支镜的外径,一般设置为直径为2-3mm为宜。第二锥形密封阀36的锥形口指向喉罩头端方向,第二锥形密封阀36的喇叭口指向喉罩的尾端方向。当气道操作结束,纤支镜退出第一呼吸机接口34时,使用所述第一呼吸机接口34尾部开口设置的第二盖塞37,能连接在第二锥形密封阀36尾部,封堵第一呼吸机接口34尾部开口,从而也能为第二呼吸机接口35的机械通气提供相应的气道密封性。
如图2和图3所示,若喉罩中设置了气道操作管路7及匹配的第一锥形密封阀72;同时又将呼吸接口3设置为上述T型,并在第一呼吸机接口34尾部设置第二锥形密封阀36;此时喉罩具备两个气道操作通路,可以经两个气道操作通路置入两个气道操作工具,如:一个气道内镜和一个索状手术器械,而气道内镜内一般还设有一个操作通路。这样,在经第二呼吸机接口35实施呼吸支持同时,除经第二锥形密封阀36置入气道内镜外,可以分别经气道操作管路7和气道内镜内操作通路使用两个索状手术器械,能实施一些较为复杂的介入手术。若仅仅设置气道操作管路7或上述T型呼吸接口3,在呼吸支持同时,只能置入一个气道内镜实施气道检查;若气道内镜设有气道操作通路,则可以置入一个索状手术器械,仅仅能实施一些简单的气道操作,如:活检取样、电凝止血等等。
如图3所示,所述呼吸接口3侧方设置第二呼吸机接口35,并在所述呼吸接口3尾部第一呼吸机接口34开口处设置匹配的第二锥形密封阀36、第三锥形密封阀38和第二盖塞37,所述第三锥形密封阀38和第二盖塞37均能匹配密封连接在第二锥形密封阀36尾端;所述第二锥形密封阀36锥形口直径为4-6mm,第三锥形密封阀38锥形口直径为2-5mm。
所述第二锥形密封阀36锥形口直径为4-6mm,直接连接设置在第一呼吸机接口34尾部,第二锥形密封阀36较大的锥形口,能允许气管导管经第二锥形密封阀36锥形口置入第一呼吸机接口34,并能密封气管导管外壁和第一呼吸机接口34之间的间隙,使喉罩能保持经第二呼吸机接口35连接呼吸支持设备实施机械通气时的气密性。
这样,在困难气道而又必须行气管插管时(如术后必须进ICU行呼吸支持的患者;或俯卧位患者),我们可以使用喉罩行呼吸支持。在喉罩经第二呼吸机接口35连接呼吸支持设备实施机械通气同时,在视频内镜协助下,将气管导管经第一呼吸机接口34内设置的第二锥形密封阀36置入喉罩的通气管路4,并经喉罩罩腔11置入声门,进入患者气道,从而在实施机械通气同时安全的完成气管插管。保留气管插管并拔出喉罩即可摆放俯卧体位开始手术;或在手术结束以后,保留气管插管并拔出喉罩即可送入ICU。
如图3或图6所示,所述呼吸接口3与侧方的第二呼吸机接口35的连接包括环形密封卡接,所述环形密封卡接使第二呼吸机接口35在呼吸接口3侧方能360°旋转。机械通气时,呼吸设备的呼吸螺纹管连接在侧方的第二呼吸机接口35上时,若连接不是很顺畅,会产生扭力,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呼吸螺纹管脱出,甚至喉罩从口腔内拔出。通过呼吸接口3与侧方的第二呼吸机接口35环形能360°旋转密封卡接的连接方式,螺纹管连接部位受力时能通过自主旋转,释放对呼吸螺纹管连接不顺畅的扭力,从而避免呼吸螺纹管脱出及喉罩从口腔内拔出,提高喉罩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接口3与侧方的第二呼吸机接口35间密闭设有可压缩折叠的波纹管或过滤器。通过可压缩折叠的波纹管使螺纹管远离喉罩侧方的第二呼吸机接口35,避免螺纹管占用患者口腔外空间,在头部或耳鼻外科手术时为手术者提供较为宽裕的手术操作空间。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呼吸接口3侧方连通设置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及匹配的封盖39,所述封盖39能封堵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全身麻醉中患者自主呼吸消失,手术全程中由麻醉机对患者实施呼吸支持,麻醉医师对呼吸管理极为重要。呼吸管理主要是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参数的调节主要参考患者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分压。在所述呼吸接口3侧方连通设置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可以将二氧化碳监测导管连通在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患者呼出气体可以经二氧化碳监测导管传到二氧化碳分析仪,从而获取患者机械通气时动态二氧化碳分压参数,对患者呼吸参数做调整,及避免二氧化碳蓄积,也要避免二氧化碳过度呼出导致的低二氧化碳血症,避免由此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和冠心病人冠状动脉过度收缩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的险情。当手术结束转运病人时,使用与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匹配的封盖39,能封堵在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保持喉罩通气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在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旁设置与呼吸接口3隔离的封盖桩39’,所述封盖39能临时固定在封盖桩39’上。麻醉中,二氧化碳监测导管连通在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上监测患者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此时,封盖39没使用,很容易污染或丢失,可以将封盖39临时固定在封盖桩39’上,避免封盖39污染或丢失。等转运病人时,二氧化碳监测导管从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上脱出,此时,将临时保存在封盖桩39’上的封盖39取下并封堵在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上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4及图7所示,所述引流连管5在临近胃减压管路6一侧端部设置镂空区103,双侧引流连管5的镂空区103包绕形成与胃减压管路6内腔相仿的胃减压镂空段61。本方案所述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喉罩基底部10两侧分别与罩体1罩腔11隔离设置引流凹槽101。在基底部10头端分别设置引流连管5使引流凹槽101与胃减压管路6连通。这样,在需要经胃减压管路6置入胃管减压时,胃管头端从胃减压管路6尾端开口置入,当胃管头端达到胃减压管路6与引流连管5连接处时,胃管头端稍有弯曲,就可能进入引流连管5并顶持在引流连管5侧壁上,导致胃管难以通过胃减压管路6与引流连管5连接部位进入前端胃减压管路6内。
在所述引流连管5在临近胃减压管路6一侧端部设置镂空区103,双侧引流连管5的镂空区103包绕形成与胃减压管路6内腔相仿的胃减压镂空段61。对胃减压管路6与引流连管5连接部位设置镂空区对胃减压管路6在与引流连管5交叉连通部位进行包绕限制,形成与胃减压管路6内腔相仿的胃减压镂空段61,当经胃减压管路6置入胃管时,胃管到达与引流连管5交叉连通部位时,设置在引流连管5临近胃减压管路6一侧端部的镂空区103能限制胃管向两侧偏移,从而避免置入胃管时胃管头端进入侧方引流连管5管腔内,使胃管能顺畅的经胃减压管路6进入患者食道,最终进入胃腔进行吸引减压。
为了避免镂空区103对引流造成阻碍,所述镂空区103在引流连管5远离密封气囊环12一侧为设置为空洞区,也就是说,在引流连管5管腔下侧要保持为空洞区域,使口腔内分泌物能顺畅的经引流连管5管腔下侧空洞区域进入胃减压管路6,进而被吸引出患者口腔。所述镂空区103优选设置为水平裂隙区。若设置为水平裂隙区,须在引流连管5管腔临近胃减压管路6一侧端部,沿胃减压管路6外形设置若干横行栏珊,图7中进设置了一条横行栏珊107。胃减压管路6内腔直径仅比胃管外径直径粗1-2mm,在引流连管5管腔临近胃减压管路6端部正中位置设置一条横行栏珊107,足以对引流连管5管腔临近胃减压管路6端部开口形成较细的分隔,足以避免胃管头端进入引流连管5管腔内。
如图8及图8的I切面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基底部10在气道操作管路7开口处设置凸块一104,使气道操作管路7在开口部中轴线指向密封气囊环12开口平面长轴前三分之一等分点13翘起成a角,a角在35°-45°。通过凸块一104的设置,使气道操作管路7头端形成由基底部10的喉罩底部平面向喉罩密封气囊环12方向翘起,翘起角度为a,a角在35°-45°,即:气道操作管路7头端指向声门-气管开口方向。当气道操作工具经气道操作管路7开口伸出时,凸块一104及a角在35°-45°的设置使气道操作管路7头端指向声门,在气道操作管路7管腔的约束下,向前推进气道操作工具,气道操作工具能容易进入声门,无需较大幅度的调整气道操作工具头端方向,从而使气道操作工具进入声门-气管更容易,减少操作者将气道操作工具置入气道的操作难度,即使年轻医生也能顺利完成该操作。如果操作为使用纤支镜对喉罩定位时,则纤支镜到达凸块一104上方时,气道操作管路7开口向内上翘起35°-45°的a角,使纤支镜能清楚的看到声门,纤支镜头端方向刚好指向声门。向前推进纤支镜,纤支镜前进方向极为贴合或靠近声门方向,无需过多调整纤支镜就可以将纤支镜头端极为方便的经声门置入气管内。
进一步的,如图8的K切面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基底部10在通气管路4开口处设置凸块二105,并在凸块二105两侧沿罩体1长轴方向设置防堵凹槽106。在某些患者中,患者会厌较狭窄,喉罩使用时会厌会落入喉罩罩腔11内。在加上某些患者会厌会比较长,落入喉罩罩腔11内的会厌可能会封堵在通气管路4在喉罩罩腔11内的开口处,堵塞了通气管路4,使机械呼吸支持无法正常进行,带来险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图8所示,所述基底部10在通气管路4开口处设置凸块二105,并在所述凸块二105两侧沿罩体1长轴设有防堵凹槽106,防堵凹槽106可以设置为多个,本实施例中在凸块二105两侧各设置了一个防堵凹槽106。通过防堵凹槽106的设置,某些患者细长的会厌即使落在通气管路4在喉罩罩腔11内的开口处时,凸块二105两侧设置的防堵凹槽106会形成一个安全气体流通通路,与通气管路4连通,从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也能保持患者机械通气的安全性。
同时,如图8的J切面局部放大图所示,凸块二105使通气管路4开口部中轴线指向密封气囊环12开口平面长轴前三分之一等分点13位置翘起成b角,b角在35°-4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困难气道需要在喉罩呼吸支持下经行气管插管时,通过凸块二105及35°-45°的b角的设置,在使通气管路4开口部中轴线声门及气管开口位置。困难气管插管时,将喉罩置入口腔行机械通气确保患者氧供,通过呼吸接口3尾端设置第一呼吸机接口34将气管插管置入通气管路4,在第二锥形密封阀36的密封作作用下,能确保机械通气的气密性。同时,当气管插管头端经通气管路4到达通气管路4开口时,气管插管在通气管路4开口部的约束下,气管插管头端出通气管路4开口时能贴合或靠近声门方向,无需过多调整气管插管头端方向,就可以将气管插管极为方便的经声门置入气管内。当然,若不是做气管插管,而是经该通路置入气管镜或其他气道操作工具,操作难度一样会下降,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诉。
如图1的B切面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胃减压管路6下缘在与引流连管5交叉连通处高度相同,或胃减压管路6下缘低于引流连管5下缘。这样设置的目的时确保负压引流清理口腔分泌物时,胃减压管路6下缘不高于连接处引流连管5下缘,能确保口腔分泌物能顺畅的经引流连管5进入胃减压管路6,进入经与胃减压管路6连接的负压系统被吸引清理。
如图9所示,所述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还包括引流管路8,所述引流管路8包括依次密封连通的引流软管81、引流卡接管82、引流延长管83及负压接口84。手术麻醉中,需要持续清理口腔内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积聚过多引起误吸,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将引流软管81经胃减压管路6尾部开口置入胃减压管路6管腔内。所述引流卡接管82外径应与胃减压管路6尾部开口匹配,将引流卡接管82卡接在胃减压管路6尾部开口,使引流软管81固定保持在胃减压管路6内,通过引流延长管83及负压接口84连接在负压系统,可以通过引流管路8对胃减压管路6头部的分泌物做持续吸引清理。若分泌物清理干净时,气体经喉罩通气柄2两侧空隙,经基底部10两侧设置的引流凹槽101进入引流连管5,最后进入胃减压管路6,能对负压管路顺畅减压,避免因负压过大造成的黏膜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软管81外径小于胃减压管路6内径,长度与胃减压管路6适配。所述引流软管81外径小于胃减压管路6内径使引流软管81能顺利置入胃减压管路6内;引流软管81长度与胃减压管路6适配,能使引流软管81头端位于胃减压管路6与引流连管5交叉部位附近,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痰液的负压引流效率,同时,胃腔内返流的胃液也能第一时间经引流软管81头端吸引开口被及时清理。
进一步的,如图9的L切面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引流卡接管82包括减压连管85,减压连管85外周设有若干减压槽86,能适配卡入胃减压管路6尾端开口。减压连接管85同样能使引流软管81进入胃减压管路6内后临时固定,此时,在减压连管85外周设有若干减压槽86的作用下,气体能经减压槽86进入引流软管81与胃减压管路6的间隙,最后到达引流软管81头端,经引流软管81头端开口进入引流软管81内,最后经引流延长管83被与负压接口84连接的负压系统吸引清理。在无分泌物时,进一步增加了气体减压通路,使引流软管81头端负压对粘膜的损害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使经胃减压管路6持续吸引清理口腔内分泌物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由头端到尾端依次包括罩体(1)、通气柄(2)和呼吸接口(3),依次贯通呼吸接口(3)和通气柄(2)设有与罩体(1)罩腔(11)密闭连通的通气管路(4),其特征为:所述罩体(1)上半部环形设置密封气囊环(12),所述密封气囊环(12)设有充气管(111)和充气阀(112);依次贯通通气柄(2)和基底部(10)设置的胃减压管路(6),所述胃减压管路(6)头端开口设置于罩体(1)头端,胃减压管路(6)与通气管路(4)和罩腔(11)隔离;所述罩体(1)下半部为基底部(10),基底部(10)两侧分别与罩体(1)罩腔(11)隔离设置引流凹槽(101);在基底部(10)头端分别设置引流连管(5)使引流凹槽(101)与胃减压管路(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依次贯通通气柄(2)和基底部(10)尾部设置气道操作管路(7),所述气道操作管路(7)与罩腔(11)连通,所述气道操作管路(7)头端开口设置在基底部(10)尾部的罩腔(11)内;所述气道操作管路(7)在尾部开口设有第一盖塞(71),并在气道操作管路(7)设置第一锥形密封阀(72)。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接口(3)头端设置用于插入通气柄(2)尾端内腔的通气插口(31)、胃减压插口(32)或/和气道操作插口(33);并在通气柄(2)尾部能与通气管路(4)、胃减压管路(6)或/和气道操作管路(7)密闭连通;所述呼吸接口(3)尾端设置第一呼吸机接口(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接口(3)侧方设置第二呼吸机接口(35),并在所述呼吸接口(3)尾部第一呼吸机接口(34)设置匹配的第二锥形密封阀(36)和第二盖塞(37),所述第二盖塞(37)能匹配密封连接在第二锥形密封阀(36)尾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接口(3)侧方设置第二呼吸机接口(35),并在所述呼吸接口(3)尾部第一呼吸机接口(34)开口处设置匹配的第二锥形密封阀(36)、第三锥形密封阀(38)和第二盖塞(37),所述第三锥形密封阀(38)和第二盖塞(37)均能匹配密封连接在第二锥形密封阀(36)尾端;所述第二锥形密封阀(36)锥形口直径为4-6mm,第三锥形密封阀(38)锥形口直径为2-5mm;
所述呼吸接口(3)与侧方的第二呼吸机接口(35)的连接包括环形密封卡接,所述环形密封卡接使第二呼吸机接口(35)在呼吸接口(3)侧方能360°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连管(5)在临近胃减压管路(6)一侧端部设置镂空区(103);双侧引流连管(5)的镂空区(103)包绕形成与胃减压管路(6)内腔相仿的胃减压镂空段(61);
所述镂空区(103)在引流连管(5)远离密封气囊环(12)一侧为设置为空洞区;所述镂空区(103)包括水平裂隙区。
7.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10)在气道操作管路(7)开口处设置凸块一(104),使气道操作管路(7)在开口部中轴线指向密封气囊环(12)开口平面长轴前三分之一等分点(13)翘起成a角,a角在35°-45°;所述基底部(10)在通气管路(4)开口处设置凸块二(105),使通气管路(4)开口部中轴线指向密封气囊环(12)开口平面长轴前三分之一等分点(13)位置翘起成b角,b角在35°-45°,并在凸块二(105)两侧沿罩体(1)长轴方向设置防堵凹槽(1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胃减压管路(6)下缘在与引流连管(5)交叉连通处高度相同,或胃减压管路(6)下缘低于引流连管(5)下缘。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接口(3)侧方连通设置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及匹配的封盖(39),所述封盖(39)能封堵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在二氧化碳监测接口(30)旁设置与呼吸接口(3)隔离的封盖桩(39’),所述封盖(39)能临时固定在封盖桩(3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管路(8),所述引流管路(8)包括依次密封连通的引流软管(81)、引流卡接管(82)、引流延长管(83)及负压接口(84);所述引流软管(81)外径小于胃减压管路(6)内径,长度与胃减压管路(6)适配;
所述引流卡接管(82)包括减压连管(85),减压连管(85)外周设有若干减压槽(86),能适配卡入胃减压管路(6)尾端开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9635.0A CN113694333B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29635.0A CN113694333B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4333A true CN113694333A (zh) | 2021-11-26 |
CN113694333B CN113694333B (zh) | 2022-12-30 |
Family
ID=78658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29635.0A Active CN113694333B (zh) | 2021-09-03 | 2021-09-03 | 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9433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94331A (zh) * | 2021-09-03 | 2021-11-26 |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 气囊吸痰喉罩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871238U (zh) * | 2017-10-17 | 2018-09-18 |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多管可视喉罩 |
CN207950278U (zh) * | 2017-07-03 | 2018-10-12 |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次性喉罩 |
CN209033417U (zh) * | 2018-05-24 | 2019-06-28 |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 定位吸痰喉罩 |
CN209033418U (zh) * | 2018-05-24 | 2019-06-28 |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 免充气吸痰型插管喉罩 |
CN111001071A (zh) * | 2019-12-26 | 2020-04-14 | 昊谱(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异型喉罩气道导管 |
CN211157948U (zh) * | 2019-02-20 | 2020-08-04 | 东莞市美事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多通道可弯曲型喉罩类气道系统及胃咽双吸管 |
CN111744087A (zh) * | 2020-07-06 | 2020-10-09 |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 气道操作喉罩 |
CN111905214A (zh) * | 2020-09-17 | 2020-11-10 | 安徽探索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喉罩 |
CN213191896U (zh) * | 2020-07-12 | 2021-05-14 | 赵平 | 一种新型医用喉罩 |
-
2021
- 2021-09-03 CN CN202111029635.0A patent/CN1136943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950278U (zh) * | 2017-07-03 | 2018-10-12 |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次性喉罩 |
CN207871238U (zh) * | 2017-10-17 | 2018-09-18 | 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多管可视喉罩 |
CN209033417U (zh) * | 2018-05-24 | 2019-06-28 |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 定位吸痰喉罩 |
CN209033418U (zh) * | 2018-05-24 | 2019-06-28 |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 免充气吸痰型插管喉罩 |
CN211157948U (zh) * | 2019-02-20 | 2020-08-04 | 东莞市美事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多通道可弯曲型喉罩类气道系统及胃咽双吸管 |
CN111001071A (zh) * | 2019-12-26 | 2020-04-14 | 昊谱(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异型喉罩气道导管 |
CN111744087A (zh) * | 2020-07-06 | 2020-10-09 |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 气道操作喉罩 |
CN213191896U (zh) * | 2020-07-12 | 2021-05-14 | 赵平 | 一种新型医用喉罩 |
CN111905214A (zh) * | 2020-09-17 | 2020-11-10 | 安徽探索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喉罩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94331A (zh) * | 2021-09-03 | 2021-11-26 | 无锡圣诺亚科技有限公司 | 气囊吸痰喉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4333B (zh) | 2022-12-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333684T3 (es) | Tubo de traqueotomia fenestrado y con valvula con una canula interior. | |
CN210992370U (zh) | 气道装置、及基于气道装置的喉-支联合肺分离系统 | |
CN207871238U (zh) | 一种多管可视喉罩 | |
CN109999301B (zh) | 一种新型喉罩通气装置 | |
CN108671346B (zh) | 定位吸痰喉罩 | |
US10702665B2 (en) | Bi-functional intubating and ventilating supraglottic airway | |
US11426548B2 (en) | Combined laryngeal-bronchial lung separation system | |
CN110496285A (zh) | 一种软头可调鼻咽通气管 | |
CN201586311U (zh) | 咬口型麻醉面罩 | |
WO2015078204A1 (zh) | 一种安全三通道喉罩 | |
CN109481805A (zh) | 一种经鼻喉部通气导管 | |
CN113694333B (zh) | 一种多功能气囊吸痰喉罩 | |
CN205095193U (zh) | 带吸痰管的喉罩 | |
CN209033436U (zh) | 易脱卸插管可调节喉罩 | |
CN209221240U (zh) | 喉头罩 | |
CN216061593U (zh) | 一种免充气喉罩 | |
CN210992441U (zh) | 一种麻醉面罩 | |
CN212789400U (zh) | 双囊单腔气管导管 | |
WO2022253265A1 (zh) | 可进行气道手术操作的高频通气喉罩 | |
CN201519351U (zh) | 一种便于徒手安插的气管用多功能器械 | |
EP4028089A1 (en) | Combined laryngeal-bronchial lung separation system | |
CN206896583U (zh) | 双气囊便通气型气管插管 | |
CN212631382U (zh) | 呼吸连接头可转动的气道管理工具 | |
CN220477913U (zh) |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 |
CN113694331A (zh) | 气囊吸痰喉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