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700B - 一种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90700B CN113690700B CN202110989880.XA CN202110989880A CN113690700B CN 113690700 B CN113690700 B CN 113690700B CN 202110989880 A CN202110989880 A CN 202110989880A CN 113690700 B CN113690700 B CN 1136907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plug
- plate
- adapter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器,转接器包括转接器壳体、设于转接器壳体内的跳线部件,跳线部件包括前接触件、后接触件以及光纤;所述后接触件上设有后固定套,后固定套上设有卡槽;转接器壳体包括中间壳体,中间壳体包括沿上下方向对扣卡装的底座和盖板,底座上设有供后接触件前后贯穿的穿孔,穿孔的孔壁上设有径向延伸的连通槽,连通槽连通穿孔内外并用于与卡槽上下对应,所述插接端后壳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连通槽内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可插入卡槽内以防止后接触件前后窜动,也可由卡槽中拔出以将后接触件向前拔出;所述盖板用于与所述止挡件挡止配合以防止止挡件由卡槽中脱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通过线缆将信号引入机柜或由机柜引出,通常的做法是在机柜的柜体上设置柜体插座,在线缆的端部设置线缆插头,在柜体插座与线缆插头之间设置转接器进行转接。
目前的转接器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576433A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转接器包括转接器壳体和设置在转接器壳体内的跳线部件,转接器壳体包括前端的插接端壳体(即该专利申请中的前壳体)、后端的对插端壳体(即该专利申请中的后壳体)以及中间壳体(即该专利申请中的中壳体),跳线部件包括前接触件(即该专利中的转接器插头接触件)、后接触件(即该专利中的转接器插座接触件),插接端壳体上固定有锁紧卡子,能够与机柜插座进行插合锁紧,对插端壳体上有锁紧槽,能够与线缆插头上的锁紧卡子配合实现锁紧。现有技术中,前接触件通过前固定套固定在中间壳体上,插接端壳体通过前固定套将前接触件固定在中间壳体上,中壳体的后端装配有后固定套,后接触件固定设置在后固定套中,对插端壳体套在中壳体的外部。
现有技术中,将跳线部件安装在转接器壳体中后,在需要对后接触件进行清洁或返修时,朝前拉动后接触件时,受限于中间壳体上朝后的台阶,使得后接触件、后固定套无法向前脱出;朝后拉动后接触件时,受限于弹簧,也无法向后脱出。也就是说,无论是朝前还是朝后均无法将后接触件由转接器壳体上取出,进而无法实现清洁或返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拆除后接触件而导致无法进行清洁、返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接器,包括:
转接器壳体,包括前端的插接端壳体、后端的对插端壳体以及位于中间的中间壳体,转接器壳体上设有用于与连接套筒密封插装的密封配合部;
跳线部件,设于转接器壳体内,包括前端的前接触件、后端的后接触件以及连接前、后接触件的光纤,所述前接触件装配于插接端壳体中,后接触件插入中间壳体和对插端壳体中;
所述后接触件上设有后固定套,后固定套上设有卡槽;
中间壳体包括沿上下方向对扣卡装的底座和盖板,底座上设有供后接触件前后贯穿的穿孔,穿孔的孔壁上设有径向延伸的连通槽,连通槽连通穿孔内外并用于与卡槽上下对应,所述插接端壳体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连通槽内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可插入卡槽内以防止后接触件前后窜动,也可由卡槽中拔出以将后接触件向前拔出;
所述盖板用于与所述止挡件挡止配合以防止止挡件由卡槽中脱出。
有益效果:通过止挡件对后接触件的前后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后接触件在使用时出现前后窜动,止挡件撤去后,后接触件能够被向前拉出底座的穿孔,进而能够实现清洁或返修。正常情况下,止挡件被盖板挡止而无法脱出,保证了正常工作,且盖板与底座之间为分体卡装的方式,可以重复拆卸和使用,不会对转接器壳体造成破坏。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上下方向一侧敞口的U形部分,所述穿孔设于U形部分的后侧;
所述插接端壳体沿上下方向分体插装于U形部分上。插接端壳体分体插装于U形部分上,方便将后接触件由U形部分的敞口处取出,方便操作,而且插接端壳体与U形部分分体后,底座与对插端壳体、密封配合部可以一体成型,以方便穿孔处的脱膜。
优选地,所述U形部分包括底板以及分置在底板左右两侧的左侧板、右侧板;
所述跳线部件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有两个,所述插接端壳体对应设有左右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底板上设有间隔件,间隔件与左侧板、右侧板均左右间隔排布,插接端壳体与对应的左侧板或右侧板或间隔件上对应设置有止挡槽和止挡凸起。通过设置止挡槽和止挡凸起,能够实现插接端壳体与底座的固定和前后抗拉。
优选地,所述U形部分包括底板以及分置在底板左右两侧的左侧板、右侧板;
所述跳线部件设有一个,所述底板上设有左右延伸的长槽,所述插接端壳体上设有止挡板,所述止挡板用于插入长槽中;
所述长槽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止挡板的左右长度,以使得插接端壳体可在U形部分中左右浮动。插接端壳体能够在U形部分中左右浮动,使得插接端壳体能够对准机柜插座中的锁槽。
优选地,所述密封配合部包括一体成型于底座与对插端壳体之间的定位圆柱。定位圆柱与底座一体成型,加工方便且整体尺寸较小。
优选地,所述插接端壳体包括插接端前壳体和插接端后壳体,所述插接端后壳体的一侧设有供光纤放入的过光纤槽。设置过光纤槽之后,能够方便光纤的放入,而且在制作接触件时需要先装配仅插接端壳体内再进行研磨,不会对光纤造成损伤。
优选地,所述盖板上设有上下延伸的卡爪,所述卡爪上设有锁紧窗口,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卡爪的锁紧窗口配合的锁紧凸台。
优选地,所述插接端壳体上设有用于与柜体插座的壳体相连的锁紧卡子,所述转接器壳体上设有用于顶压锁紧卡子以实现解锁的压板;
所述压板的左右两侧设有挡边,所述挡边用于与锁紧卡子左右挡止配合,以防止锁紧卡子与压板沿左右方向错位。挡边能够防止锁紧卡子与压板左右错位,进而导致解锁失效。
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压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跳线部件中的后固定套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中设有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用于与转接器壳体密封配合以进行防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中跳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中盖板、压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中底座、对插端壳体、定位圆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中底座、对插端壳体、定位圆柱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中插接端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中去掉盖板、压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1中跳线部件、插接端壳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2中底座、定位圆柱、对插端壳体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2中插接端壳体、止挡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2中去掉盖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实施例4中插接端后壳体、止挡板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转接器壳体;101、插接端壳体;102、中间壳体;103、对插端壳体;104、插接端前壳体;105、插接端后壳体;106、底座;107、盖板;108、锁紧卡子;109、锁紧槽;110、挡边;111、卡爪;112、锁紧窗口;113、穿孔;114、连通槽;115、止挡件;116、间隔件;117、止挡槽;118、锁紧凸起;119、止挡凸起;120、底板;121、左侧板;122、右侧板;123、过光纤槽;124、长槽;125、止挡板;126、止挡板安装槽;200、定位圆柱;201、外密封圈;300、压板;400、跳线部件;401、前接触件;402、后接触件;403、光纤;404、前固定套;405、弹簧;406、后固定套;407、卡槽;408、环槽;501、内密封圈;502、对正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1至图9所示,转接器用来实现机柜插座与线缆插头之间的转接,其中,转接器的前端为用来与机柜插座相连的插接端,后端为用于线缆插头相连的对插端。本实施例中的转接器为双工转接器。
转接器包括转接器壳体100和安装在转接器壳体100内的跳线部件400。其中跳线部件400的结构如图3所示,跳线部件400包括前端的前接触件401、后端的后接触件402以及连接两个接触件的光纤403,其中,前接触件401上固定套装有前固定套404,前固定套404的后端套装有弹簧405。在后接触件402上套装有后固定套406,后固定套位于后接触件402的前侧。在后固定套406上开设有卡槽407,卡槽407的后方有环槽408,卡槽407用来与止挡件115配合实现对后接触件402的前后定位,环槽408用来安装内密封圈501,实现跳线部件400与转接器壳体100的密封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转接器壳体100包括由前向后依次布置的插接端壳体101、中间壳体102和对插端壳体103,插接端壳体101在使用时与机柜插座的壳体对插,对插端壳体103在使用时与线缆插头的壳体对插,中间壳体102与对插端壳体103之间设置有密封配合部。插接端壳体101包括卡装在一起的插接端前壳体104和插接端后壳体105,插接端后壳体105设置在中间壳体102上,其中插接端前壳体104上安装有锁紧卡子108,锁紧卡子108为常规的LC插头中的锁紧卡子108,锁紧卡子108能够插入到机柜插座内以实现锁定,向下按压锁紧卡子108后可实现解锁。插接端后壳体105内有朝前的环形台阶,插接端前壳体104能够将前接触件401、前固定套404以及前接触件401后方的弹簧405顶压在插接端后壳体105内的环形台阶上,而且由于插接端前壳体104和插接端后壳体105之间卡装在一起,能够将前接触件401固定在插接端壳体101内,前接触件401和插接端壳体101一起形成插头单体,插头单体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对插端壳体103上有锁紧槽109。
中间壳体102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中间壳体102包括沿上下方向分体对扣在一起的底座106和盖板107,底座106的结构如图5所示,底座106整体上为方形结构,底座106包括前端的U形部分,插接端后壳体105分体设置在U形部分上。U形部分上端和前端敞口,包括底板120、左侧板121和右侧板122,在左侧板121和右侧板122的外侧均开设有两个锁紧凸起118。对应地,盖板107的左右两侧均朝下弯折成型有卡爪111,卡爪111的数量与锁紧凸起118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卡爪111上有锁紧窗口112,通过锁紧窗口112与锁紧凸起118的配合能够将盖板107卡装在底座106上,且两者可以分离。
在盖板107上一体成型有压板300,压板300的前端延伸至锁紧卡子108处,通过向下按压压板300能够顶压锁紧卡子108,实现插头单体与机柜插座之间的解锁。如图4所示,在压板300的前端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向下延伸的挡边110,挡边110能够与锁紧卡子108在左右方向上挡止配合,从而防止压板300、锁紧卡子108在左右方向上错位,进而导致解锁失效。
在底座106上开设有两个前后延伸的穿孔113,两个穿孔113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在穿孔113的上端孔壁上开设有连通槽114,连通槽114沿穿孔113的径向延伸,连通槽114连通穿孔113的内外。使用时,后接触件402上的后固定套406插入穿孔113中,且后固定套406上的卡槽407与连通槽114上下对应。转接器还包括止挡件115,此处的止挡件115为挡块,止挡件115能够依次穿入连通槽114和卡槽407中,从而对后接触件402的前后位置进行限定。
如图5所示,在底板120的前端固定有间隔件116,其中,间隔件116与左侧板121、右侧板122在左右方向上均间隔排布,从而形成了两个安装口,两个安装口分别与两个插头单体配合。在间隔件116的左右两侧以及左侧板121、右侧板122上均开设有上下延伸的止挡槽117。对应地,如图7所示,在插接端后壳体105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止挡凸起119,止挡凸起119能够沿上下方向适配地插入到止挡槽117中,从而实现插接端的固定和抗拉。
如图所示,插接端后壳体105中间开有穿孔,一侧开设有过光纤槽123,跳线部件400中的光纤403可以由插接端后壳体105的一侧放入穿孔113中,避免由一端穿入时后接触件402穿装不便的情况发生。
如图1至图6所示,密封配合部包括定位圆柱200,以及安装在定位圆柱200外部的外密封圈201。由于A处的插接端后壳体105与底座106之间为分体装配的关系,定位圆柱200与底座106之间一体成型,便于向前进行脱膜抽芯,从而使得B处的穿孔113能够一体成型,而定位圆柱200与对插端壳体103之间也为一体成型的方式,在定位圆柱200、对插端壳体103内均有与底座106内的穿孔113对应的穿孔113。在定位圆柱200和对插端壳体103的穿孔113内还固定有对正套502,使后接触件402可以居中对齐。
本发明在使用时,在跳线部件400中后固定套的环槽408中安装内密封圈501,将后接触件402穿入底座106、定位圆柱200、对插端壳体103的穿孔113中,使后固定套上的卡槽407与底座106上的连通槽114对应,将止挡件115插入连通槽114、卡槽407中,将前接触件401安装在插接端壳体101内,插接端壳体101卡装在底座106上,之后盖板107卡装在底座106上,卡装后,盖板107能够防止止挡件115向上脱出,之后安装外密封圈201,将整个转接器安装在机柜上。对后接触件402进行清洁时,将盖板107由底座106上取下,再取下止挡件115,从而可以将后接触件402由底座106中取下。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仅是相对的概念,并不对结构造成限定。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2:
如图10至图12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转接器为单工转接器,包括单个跳线部件。对应地,在底座106上开设单个穿孔113和单个连通槽114,在底座106中U形部分的底板120上开设有左右延伸的长槽124。
如图11所示,在插接端后壳体105上开设有止挡板安装槽126,止挡板安装槽126上卡装有止挡板125,其中,止挡板安装槽126的左右长度大于止挡板125的左右长度,使得插接端后壳体105既实现与底座106的前后限位固定,又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浮动,保证插接端壳体101能够顺利插入机柜插座的锁槽内。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06上每一侧均有三个锁紧凸起。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止挡板125一体成型在插接端后壳体105上。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盖板和压板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盖板和压板可以分体固定在一起,比如采用粘接等。其他实施例中,压板可以设置在定位圆柱或者转接器壳体中其他的部位上。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压板的左右两侧均有挡边。本实施例中,将挡边取消,正常使用时,即使没有挡边,锁紧卡子与压板之间也不易发生左右错位。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盖板上有卡爪,卡爪上有锁紧窗口,底座上有锁紧凸台,盖板与底座之间卡装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将卡爪上的锁紧窗口也更换为锁紧凸台,通过卡爪、底座上的锁紧凸台配合实现卡紧。其他实施例中,在底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设置锁紧窗口,在卡爪上设置锁紧凸台,实现卡装锁紧。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插接端后壳体上设有光纤过槽。本实施例中,将光纤过槽取消,使光纤和后接触件由插接端后壳体中前后穿入。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密封配合部包括与底座一体成型的定位圆柱。本实施例中,底座与定位圆柱之间可以分体固定,比如采用强装的方式,挡底座与定位圆柱分体固定后,插接端后壳体与底座之间可以一体成型,挡插接端后壳体与底座一体成型时,底座可以设置U形部分,即上端不再敞口。其他实施例中,密封配合部可以为固定套装在对插端壳体上的环套。
本发明转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止挡件为块体。本实施例中,止挡件为止挡销。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接器,包括:
转接器壳体(100),包括前端的插接端壳体(101)、后端的对插端壳体(103)以及位于中间的中间壳体(102),转接器壳体(100)上设有用于与连接套筒密封插装的密封配合部;
跳线部件(400),设于转接器壳体(100)内,包括前端的前接触件(401)、后端的后接触件(402)以及连接前、后接触件(402)的光纤(403),所述前接触件(401)装配于插接端壳体(101)中,后接触件(402)插入中间壳体(102)和对插端壳体(103)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接触件(402)上设有后固定套(406),后固定套(406)上设有卡槽(407);
中间壳体(102)包括沿上下方向对扣卡装的底座(106)和盖板(107),底座(106)上设有供后接触件(402)前后贯穿的穿孔(113),穿孔(113)的孔壁上设有径向延伸的连通槽(114),连通槽(114)连通穿孔(113)内外并用于与卡槽(407)上下对应,所述插接端壳体(101)设于所述底座(106)上;
所述连通槽(114)内沿上下方向活动装配有止挡件(115),所述止挡件(115)可插入卡槽(407)内以防止后接触件(402)前后窜动,也可由卡槽(407)中拔出以将后接触件(402)向前拔出;
所述盖板(107)用于与所述止挡件(115)挡止配合以防止止挡件(115)由卡槽(407)中脱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6)包括上下方向一侧敞口的U形部分,所述穿孔(113)设于U形部分的后侧;
所述插接端壳体(101)沿上下方向分体插装于U形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部分包括底板(120)以及分置在底板(120)左右两侧的左侧板(121)、右侧板(122);
所述跳线部件(400)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有两个,所述插接端壳体(101)对应设有左右间隔排布的两个,所述底板(120)上设有间隔件(116),间隔件(116)与左侧板(121)、右侧板(122)均左右间隔排布,插接端壳体(101)与对应的左侧板(121)或右侧板(122)或间隔件(116)上对应设置有止挡槽(117)和止挡凸起(11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部分包括底板(120)以及分置在底板(120)左右两侧的左侧板(121)、右侧板(122);
所述跳线部件(400)设有一个,所述底板(120)上设有左右延伸的长槽(124),所述插接端壳体(101)上设有止挡板(125),所述止挡板(125)用于插入长槽(124)中;
所述长槽(124)的左右长度大于所述止挡板(125)的左右长度,以使得插接端壳体(101)可在U形部分中左右浮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配合部包括一体成型于底座(106)与对插端壳体(103)之间的定位圆柱(200)。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壳体(101)包括插接端前壳体(104)和插接端后壳体(105),所述插接端后壳体(105)的一侧设有供光纤(403)放入的过光纤槽(123)。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7)上设有上下延伸的卡爪(111),所述卡爪(111)上设有锁紧窗口(112),所述底座(106)上设有与卡爪(111)的锁紧窗口(112)配合的锁紧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壳体(101)上设有用于与柜体插座的壳体相连的锁紧卡子(108),所述转接器壳体(100)上设有用于顶压锁紧卡子(108)以实现解锁的压板(300);
所述压板(300)的左右两侧设有挡边(110),所述挡边(110)用于与锁紧卡子(108)左右挡止配合,以防止锁紧卡子(108)与压板(300)沿左右方向错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7)与所述压板(300)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部件(400)中的后固定套(406)上设有环槽(408),所述环槽(408)中设有内密封圈(501),所述内密封圈(501)用于与转接器壳体(100)密封配合以进行防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9880.XA CN113690700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一种转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89880.XA CN113690700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一种转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700A CN113690700A (zh) | 2021-11-23 |
CN113690700B true CN113690700B (zh) | 2024-05-17 |
Family
ID=78583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89880.XA Active CN113690700B (zh) | 2021-08-26 | 2021-08-26 | 一种转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90700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1836A (zh) * | 1997-09-17 | 1999-03-2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带定位件的连接器 |
US6357931B1 (en) * | 1999-11-19 | 2002-03-19 | Yazaki Corporation | Hybrid connector |
EP1251594A2 (de) * | 2001-04-19 | 2002-10-23 | Robert Bosch Gmbh | Kupplungsstecker für eine planare Breitband-Lambda-Sonde mit einer Sekundärverriegelung als Kontrollfunktionselement |
CN201656139U (zh) * | 2010-04-07 | 2010-11-24 | 陈万添 | 电源连接器 |
CN203747666U (zh) * | 2014-02-18 | 2014-07-30 | 厦门佰伦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适配器结构 |
CN104409902A (zh) * | 2014-12-15 | 2015-03-11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高压屏蔽电源插头 |
CN105576433A (zh) * | 2015-12-03 | 2016-05-11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转接器及使用该转接器的转接器组件 |
CN107069294A (zh) * | 2017-05-17 | 2017-08-18 |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充电插头 |
CN210692846U (zh) * | 2019-12-20 | 2020-06-05 | 浙江合兴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护套结构 |
CN111399134A (zh) * | 2020-04-23 | 2020-07-10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工插头 |
-
2021
- 2021-08-26 CN CN202110989880.XA patent/CN1136907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1836A (zh) * | 1997-09-17 | 1999-03-2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带定位件的连接器 |
US6357931B1 (en) * | 1999-11-19 | 2002-03-19 | Yazaki Corporation | Hybrid connector |
EP1251594A2 (de) * | 2001-04-19 | 2002-10-23 | Robert Bosch Gmbh | Kupplungsstecker für eine planare Breitband-Lambda-Sonde mit einer Sekundärverriegelung als Kontrollfunktionselement |
CN201656139U (zh) * | 2010-04-07 | 2010-11-24 | 陈万添 | 电源连接器 |
CN203747666U (zh) * | 2014-02-18 | 2014-07-30 | 厦门佰伦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适配器结构 |
CN104409902A (zh) * | 2014-12-15 | 2015-03-11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高压屏蔽电源插头 |
CN105576433A (zh) * | 2015-12-03 | 2016-05-11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转接器及使用该转接器的转接器组件 |
CN107069294A (zh) * | 2017-05-17 | 2017-08-18 |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高压充电插头 |
CN210692846U (zh) * | 2019-12-20 | 2020-06-05 | 浙江合兴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护套结构 |
CN111399134A (zh) * | 2020-04-23 | 2020-07-10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工插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700A (zh) | 202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82344A (en) | Adapte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ceptacle for a push-pull coupling type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 |
CN102472874B (zh) | 用于光缆的可插式装置 | |
US5764834A (en) | Optical fibre connector latching mechanism | |
US9941631B1 (en) | Plug and cable with plug | |
CN111061017A (zh) | 一种连接器和光纤连接组件 | |
CN109212674B (zh) | 适配器安装壳及使用该安装壳的适配器 | |
CN115437078B (zh) | 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适配器及连接器组件 | |
JP2019132929A (ja) | 光コネクタ | |
CN113009643B (zh) | 预制连接器、耦合器及预制连接器组件 | |
EP3855225B1 (en) | Optical connector system | |
EP3677939B1 (en) |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optical connector | |
CN113690700B (zh) | 一种转接器 | |
CN110927892B (zh) |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 | |
CN114518623A (zh) |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光纤连接器组件 | |
CN211293361U (zh) | 可推拉尾套式lc光纤连接器 | |
CN109212676B (zh) | 光纤连接器组件及其光纤插头组件和对应的适配器 | |
CN110501786B (zh) | 一种带锁扣的光纤连接器 | |
CN210376770U (zh) | 一种带锁扣的光纤连接器 | |
CN110927889B (zh) | 一种一次对接的光纤插头连接器及组件 | |
CN104641272A (zh) | 光学连接器 | |
CN218272799U (zh) | 一种lc型光纤连接器 | |
CN217467256U (zh) | 一种适配器、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12946829B (zh) | 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22653153U (zh) | 一种连接盒 | |
JP3765895B2 (ja) | 光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