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0089B -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70089B CN113670089B CN202111102353.9A CN202111102353A CN113670089B CN 113670089 B CN113670089 B CN 113670089B CN 202111102353 A CN202111102353 A CN 202111102353A CN 113670089 B CN113670089 B CN 1136700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angular
- radiators
- radiator
- adjacent
- rear rectif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AZUYLZMQTIKGSC-UHFFFAOYSA-N 1-[6-[4-(5-chloro-6-methyl-1H-indazol-4-yl)-5-methyl-3-(1-methylindazol-5-yl)pyrazol-1-yl]-2-azaspiro[3.3]heptan-2-yl]prop-2-en-1-one Chemical compound ClC=1C(=C2C=NNC2=CC=1C)C=1C(=NN(C=1C)C1CC2(CN(C2)C(C=C)=O)C1)C=1C=C2C=NN(C2=CC=1)C AZUYLZMQTIKGS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08—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side by side or with individual headers, e.g. section type radi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28F2009/222—Particular guide plates, baffles or deflectors, e.g. having particular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an elongated casing or cond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包括三角形散热器组和后整流装置,三角形散热器组由三角形散热器组成,三角形散热器由冷却柱、百叶窗组成,后整流装置由后整流板和后整流板固定装置组成,后整流装置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上,后整流板外端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的交点距离为D,并沿竖直对称面向内延伸L,在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三角形散热器个数为N时,相邻后整流装置间隔一定的三角形散热器个数;本发明的后整流装置,可通过位于三角形散热器空气流动下游的后整流装置,减少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进风对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三角形空间流场的影响,同时也起到进塔空气的整流作用,在环境风下减少塔内空气涡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电/核电/太阳能热发电站自然通风空冷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背景技术
三角形散热器是自然通风空冷塔的核心冷却元件,通常由两个翅片管束形式的冷却柱和一个进风可调的百叶窗首尾交接而成。环境空气经进风百叶窗进入三角形散热器后,横掠冷却柱翅片管束外侧与冷却柱管束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因此,三角形散热器中空气流动情况,直接决定了其两侧冷却柱的冷却性能和防冻性能。实际上,自然通风空冷塔的三角形散热器通常成组形式布置,相邻三角形散热器彼此之间也存在空气流场的相互干扰。特别是在环境侧风下,环境风经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的进风百叶窗倾斜进入三角形散热器后,直冲其两侧冷却柱中的下风侧冷却柱,并压制其下风侧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进风,从而影响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冷却性能,并进而影响三角形散热器组的整体冷却性能。
中国授权专利,专利号ZL 2015 1 0055635.6,公开了一种间冷塔散热冷却三角的气侧均流装置,由至少一组沿间冷塔周向布置的均流组件组成,具体包括冷却三角,冷却三角空腔内设有用于改变冷却三角进风流向的第一均流平板,第一均流平板沿冷却三角中间对称面布置,并向外延伸到冷却三角外侧;冷却三角的两侧冷却柱的外端面上分别设有用于聚拢和引流进风的第二、第三均流平板,第二、第三均流平板分别沿间冷塔径向线向外延伸布置,第一、第二、第三均流平板均沿竖直方向布置,该发明通过三组均流平板相互配合,减小了冷却三角空气入口处的进风偏离程度,消除了冷却三角内空气的低速涡流区域,最大化了对冷却三角的进风均流效果。该发明专利通过均流平板改善侧风条件下冷却三角单元的内部空气流场,提高大风条件下冷却三角单元和空冷塔的换热效果。但该专利所述第一均流平板设置于冷却三角空腔内,所述第二、第三均流平板设置于冷却三角两侧冷却柱的外端面上,即第一、第二、第三均流平板均位于冷却柱进风侧即其空气流动上游,但无法减小冷却柱出风侧即冷却三角空气流动下游间流场的彼此干扰。因此,有必要针对间接空冷塔或直接空冷塔相邻冷却三角即三角形散热器空气流动下游间的彼此干扰,研发可减小或消除相邻三角空气流动下游空气流场间影响的装置,减小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空气流动下游对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空气流场的冲击,提高间接空冷塔或直接空冷塔整体冷却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然通风直接空冷塔或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空气流动下游空气流场间的彼此干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在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上安装后整流装置,减少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进风对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三角形空间流场的影响,同时两个相邻的后整流装置之间所形成的空气流道也能对进塔空气起到整流作用,从而在环境风下减少塔内空气涡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包括三角形散热器组和后整流装置;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组由三角形散热器组成;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由冷却柱、百叶窗组成;所述后整流装置由后整流板和后整流板固定装置组成;所述后整流装置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上。
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三角形散热器个数为N时,两个相邻后整流装置之间间隔三角形散热器个数可为1、2、3、……、N-1。
所述冷却柱包括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所述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为4排管、6排管、8排管的竖直散热管束或单排管的水平散热管束。。
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的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和百叶窗的端部彼此交接形成三角形空间。
所述后整流板固定装置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上,所述后整流板和后整流板固定装置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紧密连接,其中后整流板的厚度为L,0<L≤0.1m。
所述后整流板外端与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交点距离为D,D优选为Lz×cos(α/2)的Md/Nd,其中Md和Nd均为正整数,Md=1、2、3、……、100,Nd=2、3、4、……、60,且Md≤Nd/2,Lz为三角形散热器的冷却柱长度,α为后整流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间两相邻冷却柱的夹角。
所述后整流板自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交点向内延伸一定距离L,L优选为Lz×cos(α/2)的Ml/Nl,其中Ml和Nl均为正整数,Ml=1、2、3、……、100,Nl=2、3、4、……、100,且Ml≤Nl,Lz为三角形散热器的冷却柱长度,α为后整流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间两相邻冷却柱的夹角。
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组中的三角形散热器优选呈环形沿圆周周向并行布置。
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组中的三角形散热器优选沿直线并行布置。
所述后整流板为平板或波纹板,后整流板沿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竖直对称面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其材质为彩钢、铝合金、不锈钢、塑料类等。
与已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更突出的效果是:通过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上的后整流装置,在三角形散热器的空气流动下游,对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形成隔离,减少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百叶窗进风流经其冷却柱后在其空气流动下游对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三角形空间流场的冲击;同时两个相邻的后整流装置之间也可形成空气流道,对进塔空气起到整流作用,在环境风下减少塔内空气涡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图2为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整流装置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整流装置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呈环形沿圆周周向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型散热器组成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图6为一种呈环形沿圆周周向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图7为一种沿直线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型散热器组成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图8为一种沿直线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图9为一种沿直线并行布置的由四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图10为一种沿直线并行布置的由四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图中:1-三角形散热器,2-三角形空间,3-左侧冷却柱,4-右侧冷却柱,5-百叶窗,6-百叶窗竖直支撑面,7-后整流装置,8-上风侧,9-下风侧,10-环境风向,11-后整流板,12-后整流板外端,13-后整流板内端,14-后整流板固定装置,15-连接装置,16-三角形散热器的竖直对称面,17-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包括三角形散热器1和后整流装置7,三角形散热器1由左侧冷却柱3、右侧冷却柱4和百叶窗5组成,后整流装置7由后整流板11和后整流板固定装置14组成,后整流装置7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上,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三角形散热器1的个数为3,两个相邻后整流装置7之间间隔三角形散热器1个数为1,冷却柱包括左侧冷却柱3和右侧冷却柱4,左侧冷却柱3和右侧冷却柱4为4排管、6排管、8排管的竖直散热管束或单排管的水平散热管束,三角形散热器1的左侧冷却柱3、右侧冷却柱4和百叶窗5的端部彼此交接形成三角形空间2,后整流装置7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上,后整流板11和后整流板固定装置14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紧密连接,后整流板11的厚度为0.05m。冷却柱的长度为3m,后整流板11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的两相邻冷却柱的夹角为60°,则后整流板外端12与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交点距离为冷却柱长度的1/15即0.2m,后整流板11沿所在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自后整流板外端12向内延伸冷却柱长度的8/15即1.6m的距离,三角形散热器组中的三角形散热器1沿直线并行布置,后整流板11为波纹板,后整流板11沿相邻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其材质为彩钢板。
实施例1一种呈环形沿圆周周向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如图5所示,图5为一种呈环形沿圆周周向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由环境风向10来的环境侧风倾斜进入三角形散热器1的百叶窗5,流经其右侧冷却柱4后,在其空气流动下游冲击压迫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左侧冷却柱3的空气流动,阻挡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百叶窗5来风流经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的左侧冷却柱3,并在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左侧冷却柱3进风侧引起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形空间2中的空气涡流,从而影响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及三角形散热器组整体的冷却性能。
如图6所示,图6为一种呈环形沿圆周周向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本发明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1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上安装有后整流装置7,后整流装置中的后整流板11的厚度为0.05m,左侧冷却柱3的长度为3m,后整流板外端12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的交点距离为冷却柱长度的1/15即0.2m,后整流板11沿所在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自后整流板外端12向内延伸冷却柱长度的8/15即1.6m。由环境风向10来的环境侧风倾斜进入三角形散热器1的百叶窗5,冲击其右侧冷却柱4;位于三角型散热器1右侧冷却柱4后即其空气流动下游的后整流装置7,阻挡由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空间2的来风对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形空间2内空气流场的冲击,减小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空气流动下游空气流场间的彼此干扰,提高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及安装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空冷塔的整体冷却性能。
实施例2为一种沿直线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如图8所示,图8为一种沿直线并行布置的由三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在图8中,本发明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1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上安装有后整流装置7。由环境风向10来的环境侧风倾斜进入三角形散热器1的百叶窗5,冲击其右侧冷却柱4;位于三角型散热器1右侧冷却柱4后即其空气流动下游的后整流装置7,阻挡由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空间2的来风对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形空间2内空气流场的冲击,减小三角形散热器组空气流动下游空气流场间的彼此干扰,提高三角形散热器组及安装有三角形散热器组的空冷塔的整体冷却性能。
实施例3为一种沿直线并行布置的由四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如图10所示,图10为一种沿直线并行布置的由四个三角形散热器组成的具有2个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俯视图。
在图10中,本发明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中四个三角形散热器的最左侧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1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上安装有后整流装置7。由环境风向10来的环境侧风倾斜进入三角形散热器1的百叶窗5,冲击其右侧冷却柱4;位于三角型散热器1右侧冷却柱4后即其空气流动下游的后整流装置7,阻挡由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空间2的来风对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形空间2内空气流场的冲击,减小三角形散热器组空气流动下游空气流场间的彼此干扰,提高三角形散热器组及安装有三角形散热器组的空冷塔的整体冷却性能。在图10中,本发明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中四个三角形散热器的最右侧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1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上安装有后整流装置7。由环境风向10来的环境侧风倾斜进入三角形散热器1的百叶窗5,冲击其右侧冷却柱4;位于三角型散热器1右侧冷却柱4后即其空气流动下游的后整流装置7,阻挡由上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空间2的来风对下风侧三角形散热器1三角形空间2内空气流场的冲击,减小三角形散热器组空气流动下游空气流场间的彼此干扰,提高三角形散热器组及安装有三角形散热器组的空冷塔的整体冷却性能。在图10中,本发明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中四个三角形散热器的中间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1中间的竖直对称面17上无后整流装置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案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案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包括三角形散热器组和后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组由三角形散热器组成;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由冷却柱、百叶窗组成;所述后整流装置由后整流板和后整流板固定装置组成;所述后整流装置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上;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组的三角形散热器个数为N时,两个相邻后整流装置之间间隔三角形散热器个数为1、2、3、……或N-1;所述后整流板固定装置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上,所述后整流板和后整流板固定装置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中间的竖直对称面紧密连接,其中后整流板的厚度为L,0<L≤0.1m;所述后整流板外端与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交点距离为D,D为Lz×cos(α/2)的Md/Nd,其中Md和Nd均为正整数,Md=1、2、3、……、100,Nd=2、3、4、……、60,且Md≤Nd/2,Lz为三角形散热器的冷却柱长度,α为后整流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间两相邻冷却柱的夹角;所述后整流板自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交点向内延伸一定距离L,L为Lz×cos(α/2)的Ml/Nl,其中Ml和Nl均为正整数,Ml=1、2、3、……、100,Nl=2、3、4、……、100,且Ml≤Nl,Lz为三角形散热器的冷却柱长度,α为后整流板相邻两个三角形散热器间两相邻冷却柱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柱包括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所述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为4排管、6排管、8排管的竖直散热管束或单排管的水平散热管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的左侧冷却柱、右侧冷却柱和百叶窗的端部彼此交接形成三角形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组中的三角形散热器呈环形沿圆周周向并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散热器组中的三角形散热器沿直线并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整流板为平板或波纹板,后整流板沿相邻三角形散热器的竖直对称面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其材质为彩钢、铝合金、不锈钢或塑料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02353.9A CN113670089B (zh) | 2021-09-19 | 2021-09-19 |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02353.9A CN113670089B (zh) | 2021-09-19 | 2021-09-19 |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70089A CN113670089A (zh) | 2021-11-19 |
CN113670089B true CN113670089B (zh) | 2024-11-15 |
Family
ID=78549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02353.9A Active CN113670089B (zh) | 2021-09-19 | 2021-09-19 |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700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90743B (zh) * | 2023-11-08 | 2024-01-23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一种可调式散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790924U (zh) * | 2021-09-19 | 2022-06-21 |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11942A (en) * | 1922-11-28 | 1924-02-28 | Charles Anderton Brown | Improvements in controlling shutters of radiators for water-cooled engines |
HUP1200021A2 (en) * | 2012-01-12 | 2013-09-30 | Gea Egi Energiagazdalkodasi Zrt | Cooling system |
CN111623662B (zh) * | 2020-07-06 | 2024-11-26 |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分体旋转的导风装置 |
CN112179159B (zh) * | 2020-11-04 | 2024-11-22 |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冷却柱气侧自整流功能的冷却三角单元 |
-
2021
- 2021-09-19 CN CN202111102353.9A patent/CN1136700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790924U (zh) * | 2021-09-19 | 2022-06-21 | 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70089A (zh) | 2021-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79159B (zh) | 一种具有冷却柱气侧自整流功能的冷却三角单元 | |
CN113532185B (zh) | 一种具有进风中分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 | |
CN106500532B (zh) | 一种螺旋式微通道换热器 | |
US10408551B2 (en) | Columnar cooling tube bundle with wedge-shaped gap | |
CN113670089B (zh) |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
CN104142084B (zh) | 一种用于电站百万机组间接空冷系统的换热器 | |
CN216790924U (zh) | 一种具有后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
CN216694540U (zh) | 一种具有前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
CN113624030B (zh) | 一种具有前整流装置的三角形散热器组 | |
CN107478074B (zh) | 间冷塔用冷却结构 | |
CN214095610U (zh) | 一种可实现三角空间气侧自整流的冷却三角单元 | |
CN204514132U (zh) | 一种用于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的非均匀翅片散热器 | |
CN204043467U (zh) | 一种用于电站百万机组间接空冷系统的换热器 | |
CN214333492U (zh) | 一种强化换热翅片及翅片管换热器 | |
CN212340018U (zh) | 一种间接空冷散热器管束 | |
CN104729329B (zh) | 一种用于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的非均匀翅片散热器 | |
CN218764661U (zh) | 一种辐轮式自然通风空冷系统 | |
CN207540065U (zh) | 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的百叶窗调风装置 | |
CN204574905U (zh) | 一种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 | |
CN111504117A (zh) | 一种换热翅片组、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13970253B (zh) | 大截面空冷凝汽单排管 | |
CN220270145U (zh) | 一种飞翼式空冷器的芯体 | |
CN104654837A (zh) | 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的v型垂直布置翅片管束空冷散热器 | |
CN222418721U (zh) | 一种空调机组用高效换热器翅片 | |
CN204718436U (zh) | 垂直布置于空冷塔周围的v型翅片管束空冷散热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