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1394B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61394B CN113661394B CN202080027530.9A CN202080027530A CN113661394B CN 113661394 B CN113661394 B CN 113661394B CN 202080027530 A CN202080027530 A CN 202080027530A CN 113661394 B CN113661394 B CN 1136613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mentioned
- cover
- locking
- interlock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flexible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55—Hinged, e.g. opposable surfa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0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electromagne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2—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Adaptation of locks, latches, or parts thereof, for 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E05B47/023—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Adaptation of locks, latches, or parts thereof, for movement of the bolt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the bolt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06—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covers or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 B01L2200/141—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tamp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4—Closures and closing means
- B01L2300/041—Connecting closures to device or container
- B01L2300/043—Hinged clos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09—Holders integrated in container to position an objec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27—Sensor or part of a sensor is integrated
- B01L2300/0663—Whole sens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8—Details of actuator transmiss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8—Details of actuator transmissions
- E05B2047/002—Geared transmissions
- E05B2047/0021—Geared sectors or fan-shaped gea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72—Operation
- E05B2047/0076—Current to lock only, i.e. "fail-saf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306—Housings, cabinets, control panels (detai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306—Housings, cabinets, control panels (details)
- G01N2035/00316—Detecting door clos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自动分析装置具备联锁单元,该联锁单元具有:作用部件,其被支撑为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与设于覆盖箱体的上表面的罩的前方侧的端部的突起部在锁定位置卡合,来阻碍罩向敞开位置的转动;电磁驱动构件,其用于驱动作用部件;以及驱动连结构件,其将作用部件与电磁驱动构件连结,将电磁驱动构件的动作传递到作用部件,从而驱动作用部件,联锁单元设于箱体的前表面且与联锁单元对应的位置,且设为能够在拆下了前表面开口的前板的状态下相对于箱体装卸。由此,通过使对联锁单元的接近变得容易,能够提高维护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自动地分析血液及其它生物学样本并输出结果的装置,在医院、医疗检查设施中是必需的装置。上述自动分析装置要求在更短时间内进行更多种多样的检查。另一方面,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在进行分析作业的作业面的上部设有具备联锁机构(联锁单元)的开闭式的安全罩,并上锁以便不会因在装置的驱动中打开安全罩而装置的动作停止导致检查延迟。并且,在操作员进行消耗品的更换作业等时,使装置停止且解除联锁机构的锁定而能够开闭安全罩,在打开了安全罩的状态下,操作员能够接近作业面上,进行各种作业。
作为与这样的联锁机构相关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检体的检体处理装置,其具备:具有动作机构且使上述动作机构动作来执行检体的处理动作的处理装置主体;覆盖至少一个上述动作机构的罩;锁定上述罩来禁止上述罩的敞开的锁定机构;以及控制上述锁定机构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设定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是在由上述动作机构进行的检体的处理动作结束之后,直到受理来自使用者的锁定的解除指示为止不解除上述罩的锁定的模式,第二模式是在由上述动作机构进行的检体的处理动作结束之后自动地解除上述罩的锁定的模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76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对锁定机构的维护性没有任何考虑,例如,当在罩被锁定而禁止罩的打开的状态下需要进行锁定机构的修理等的情况下,预测到不易接近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的修理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向联锁单元的接近变得容易而能够提高维护性的自动分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申请包括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案,举出其中一例,自动分析装置具备:箱体,其收纳用于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罩,其设为覆盖作为上述箱体的上表面的作业面的上方,被轴支承为绕设于上述箱体的上表面的后方的一边的支轴在上下方向上在关闭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转动自如;以及联锁单元,其设于上述箱体的上表面的前方,能够禁止上述罩从关闭位置向敞开位置转动,上述联锁单元具备:中空的壳体,其具有长方体形状,配置于上述罩的关闭位置的前方侧的端部的下方且与上述箱体的内部的前表面相邻的位置;作用部件,其在上述壳体的上表面被支撑为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锁定位置与设于上述罩的前方侧的端部的突起部卡合来阻碍上述罩向敞开位置转动;电磁驱动构件,其用于驱动上述作用部件;以及驱动连结构件,其将上述作用部件与上述电磁驱动构件连结,将上述电磁驱动构件的动作传递到上述作用部件,从而驱动上述作用部件,上述箱体具有前表面开口,该前表面开口设于上述箱体的前表面且与上述联锁单元对应的位置,被能够从上述箱体拆下的前板覆盖,上述联锁单元设为在拆下了上述前板的状态下能够经由上述前表面开口相对于上述箱体装卸。
发明的效果如下。
通过使向联锁单元的接近变得容易,能够提高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试剂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自动分析装置的打开了安全罩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自动分析装置的打开了安全罩的状态下的左视图。
图4是示出将联锁单元安装于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锁定解除状态的俯视图。
图5B是图5A中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解除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解除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图5A中的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A-A线剖视图。
图9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图8中B-B线剖视图。
图11为图8中C-C线剖视图。
图12是示出联锁单元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侧视图。
图14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后视图。
图15是示出图5A中的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A-A线剖视图,且是锁定爪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示出图5A中的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A-A线剖视图,且是锁定爪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17A是联锁单元的后视图,且是示出L字型形状情况下的锁定时的反作用力的说明图。
图17B是联锁单元的后视图,且是示出T字型形状情况下的锁定时的反作用力的说明图。
图18A是联锁单元的后视图,且是示出锁定杆与锁定承接构件的尺寸关系的说明图。
图18B是联锁单元的后视图,且是示出锁定杆与锁定承接构件的尺寸关系的说明图。
图19是图5A中的联锁单元的A-A线剖视图,且是示出侵入到壳体内的液体的排水路径的图。
图20是图5A中的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A-A线剖视图,且是锁定杆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示出解除联锁单元的异常锁定状态时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引导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锁定解除状态的图5A中的A-A线剖视图。
图24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解除状态的透视立体图。
图25是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A-A线剖视图。
图26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透视立体图。
图27A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俯视图。
图27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图5A中的A-A线剖视图。
图2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立体图。
图29是第六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剖视图。
图30是示出自动分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框图。
图31是示出联锁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1,详细地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自动分析装置1
图1是示出包括试剂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并且,图2是自动分析装置的打开了安全罩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是左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设置有自动分析装置1的状态下的上方向定义为上侧(上),将下方向定义为下侧(下),将自动分析装置1的操作员接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前),将相反侧定义为后方(后),将从前方观察自动分析装置1时的右方向定义为右侧(右),将左方向定义为左侧(左)。
如图1及图2所示,自动分析装置1具备试剂盘(试剂容器支架)2、安全罩4、样本输送构件5、样本分注构件6、吸头架7、输送构件8、培养箱9、样本分注吸头缓冲部11、废弃孔12、搅拌构件13、试剂分注探针15、搅拌构件16、清洗构件17、反应溶液分注探针18、检测部19、箱体21、作业面22以及试剂冷藏箱(试剂箱)24。
箱体21例如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在通过焊接、铆钉紧固等方法将钢板结合而成的刚性较高的箱体框架55的周围覆盖前板56、左右侧板57、背面板58以及上表面即作业面22,在内部收纳样本输送构件5、清洗构件17、试剂冷藏箱24、未图示的基板、流路等。前板56、左右侧板57、背面板58构成为在维护作业时能够拆下。
安全罩4例如通过铰链等支撑于箱体21的上表面的一边,构成为能够绕铰链开闭。图1及图2中的一点划线示出关闭了安全罩4的状态。安全罩4设有例如将螺线管等作为驱动源的联锁部,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动作中通过对螺线管通电来上门栓,将安全罩4维持为关闭的状态。在自动分析装置1的停止中,解除对螺线管的通电,安全罩4能够敞开。
联锁部以确保安全性为目的而限制安全罩的开闭,与由ISO等预定的锁定机构相独立地设置,为了防止因操作员无意中打开安全罩而导致分析动作暂时停止、从而导致作业整体延迟而设置的。
联锁部具备:锁定承接构件25,其是设于安全罩4的前表面(安全罩前表面23)的下边亦即安全罩前边23a的左右大致中央、从安全罩4的前表面(安全罩前表面23)向后即朝向自动分析装置的内侧凸出的突起部;以及锁定构件26(以下,有时称为联锁单元),其设于作业面22中的在关闭安全罩4时与锁定承接构件25对置的位置,对锁定承接构件25进行作用。
联锁单元26经由安装金属零件59安装于箱体框架55。在下文中说明联锁单元26的结构的详细内容。
门开闭检测部202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在安全罩4关闭的情况下连接电源而使自动分析装置1能够运转,且在安全罩4打开时切断电源而使自动分析装置1停止。
样本输送构件5例如由带式输送机、架处理器等构成,在自动分析装置1内使样本5a移动,并将其输送到样本分注构件6的可动区域。
吸头架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自动分析装置1装卸,在载置有多个样本分注吸头10及多个反应容器14的状态下由操作员配置于自动分析装置1的上表面。
输送构件8构成为能够沿平面方向及Z轴方向移动,且能够在吸头架7、培养箱9的一部分、样本分注吸头缓冲部11、废弃孔12以及搅拌构件13的上方移动。作为输送构件8,例如能够使用三轴机器人等。输送构件8从吸头架7中分别各一个地把持反应容器14,使其移动到培养箱9。并且,输送构件8从吸头架7中分别各一个地把持样本分注吸头10,使其移动到样本分注吸头缓冲部11。
样本分注吸头缓冲部11是暂时载置输送构件8所把持的样本分注吸头10的缓冲部。样本分注吸头缓冲部11构成为能够载置多个样本分注吸头10。
培养箱9具有大致圆盘形状,构成为能够旋转。培养箱9沿周向保持多个反应容器14,通过培养箱9的旋转,能够使各反应容器14移动到预定的位置。
样本分注构件6移动到样本分注吸头缓冲部11的上部,把持样本分注吸头10的任一个,使其移动到样本5a的上部,向样本分注吸头10的内部抽吸样本5a。之后,向培养箱9上的反应容器14的上部移动,从样本分注吸头10内部向反应容器14内喷出样本5a。之后,样本分注构件6移动到废弃孔12的上部,使样本分注吸头10落下到废弃孔12的内部。
试剂冷藏箱24具有大致圆筒形状,收纳试剂盘2。在试剂冷藏箱24的上表面设有用于进行试剂容器3相对于试剂盘2的装卸的试剂容器填装口20。并且,在试剂容器填装口20设有开闭式的试剂容器填装口盖(未图示)。为了将试剂容器3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试剂冷藏箱24具有绝热功能。
试剂盘2沿周向形成呈放射状地保持多个试剂容器3的插槽。试剂盘2构成为能够绕沿上下轴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通过使试剂盘2旋转,来使各试剂容器3向预定的位置移动。例如,通过试剂盘2的旋转,能够使收纳目标试剂的试剂容器3移动到试剂分注位置15a。此外,试剂容器3也可以包括用于搅拌试剂的磁性颗粒。
试剂分注探针15构成为例如能够通过促动器等沿前后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移动。试剂分注探针15利用试剂分注探针(未图示)从位于试剂分注位置15a的试剂容器3抽吸预定量的试剂,并将其分注到培养箱9所保持的反应容器14。
搅拌构件16设于试剂分注位置15a的上部,具备能够绕沿上下轴方向延伸的中心轴旋转的磁性颗粒搅拌臂。在磁性颗粒搅拌臂的下端设有例如桨叶状、螺旋状的磁性颗粒搅拌构件。磁性颗粒搅拌臂通过使磁性颗粒搅拌构件下降到含有磁性颗粒的试剂内并使其旋转来搅拌试剂。为了防止试剂内的磁性颗粒的沉淀,磁性颗粒搅拌臂在即将由试剂分注探针15分注试剂之前搅拌试剂。在搅拌后,磁性颗粒搅拌臂向放入有清洗液的清洗构件17移动,使磁性颗粒搅拌构件旋转来进行清洗。
被分注有预定的试剂和样本5a的反应容器14由培养箱9在预定温度下管理,在预定的时间内促进反应。由反应溶液分注探针18从反应容器14向检测部19供给试剂与样本5a的反应溶液,并由检测部19检测其物理特性。作为物理特性,例如可举出发光量、散射光量、透射光量、电流值、电压值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此外,检测部19也可以在反应容器14内保持有反应溶液的状态下进行分析。
反应容器14收纳检测部19的分析结束后的反应溶液,该反应容器14由输送构件8将移动到废弃孔12的上部,并被废弃到废弃孔12内。此外,根据测定的种类,也可以在多次测定中使用一个反应容器14。在该情况下,在将分析结束后的反应容器14内的反应溶液废弃后,清洗反应容器14。
自动分析装置1与主计算机200连接,自动分析装置1的上述结构的一系列动作由主计算机200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通过组合或反复进行上述动作,能够针对多个分析项目高效地分析多个样本。
(2)联锁机构
图3中,用实线示出关闭了安全罩4的状态,用一点划线示出打开了安全罩4的状态。在安全罩4的前边设有把手部27,该把手部27是在将安全罩4从关闭位置敞开时供手指插入的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把手部27的后表面接触并向后方延伸的方式设有锁定承接构件25。
安全罩4绕沿主体后边附近设置的罩支轴28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承在全开位置与闭锁位置之间,若敞开安全罩4而与未图示的限位器抵接,并由未图示的支撑构件支撑为不会因自重而关闭,则安全罩4的前边上升到高度H1。作业员能够从作业面22与安全罩4的前边之间的间隙插入手臂或上半身,进行设置在作业面22上的各种动作机构组29的清扫、更换,或者进行作业面22的清扫,又或者进行试剂容器3的更换。因此,优选安全罩4的前边高度H1具有足够的高度,并且更优选在比安全罩4的前边更向下的位置没有局部的突起等,或者即使有突起也优选为平滑的外形形状。
把手部27和锁定承接构件25接近地设于安全罩4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是有效的。尤其是,特别优选在把手部27的背面具备锁定承接构件25。即,当在上锁的状态下操作员想要打开安全罩4时,若在把手部27的附近或把手部27的背面设置锁定承接构件25,则安全罩4仅稍微打开就能上锁。相反,若锁定承接构件25位于相对于把手部27向左右的任一方偏离的位置,则因要打开安全罩4的手的力和来自要进行锁定的锁定承接构件25的反作用力而产生力矩,从而存在如下问题:安全罩4扭转且把手部27侧要浮起,从而离把手部27较近的一侧的安全罩4侧面的浮起量变大。
(3)将联锁单元26安装于框架55的安装概要
图4是示出将联锁单元安装于框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联锁单元26具备树脂制的大致长方体的壳体47、作为设于壳体上表面的作用部件的锁定杆35、以及作为设于壳体47的下表面的驱动构件的螺线管41,在壳体内具备将螺线管41的柱塞与锁定杆35连结来进行动作的驱动连结构件(驱动连结部件)。其详细内容在下文中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构成箱体21的前表面的前板56设为在定期检查等维护作业时拆下自如,图4中示出拆下了前板56的状态,且示出箱体21的前表面作为前表面开口而敞开的状态。联锁单元26接近地设于前板56的紧接后方,而且经由安装金属零件59从前方通过安装螺纹件61且经由螺纹孔105螺纹紧固地固定于构成箱体21的箱体框架55。联锁单元26通过设于作业面22的作业面开口22a从作业面22的下侧安装,上表面从作业面22露出,以与作业面22大致成为同一面的方式定位固定。作为一例,安装金属零件59设有作为纵长的狭缝的安装槽60,该安装槽60在俯视时呈左右对称的大致“コ”形状,在主视时上端在左右中央敞开且下端左右连接,将朝向前表面的安装槽60的左右两侧作为单元安装面93。安装槽60的左右宽度比联锁单元26的壳体宽度大,能够将联锁单元26配置在安装槽60内且从前方利用安装螺纹件61进行螺纹紧固。安装螺纹件61的高度位于比作业面22更靠下方,配置于若拆下箱体21的前板56就能够经由前表面开口从前方直视的位置,从而利用螺丝刀进行的安装螺纹件61的装卸容易且维护性良好。因此,安装拆下容易,组装性、维护性良好。
另外,如图3所示,由于将联锁单元26设为上下较长且前后较短的形态,所以即使在保持关闭安全罩4的状态下,若在拆下前板56的状态下用螺丝刀62从前方拆下安装螺纹件61,则能够容易地通过前表面开口向下方近前拆下联锁单元26。因此,即使因故障等在锁定状态下成为安全罩4未打开的状态,也能够容易地拆下联锁单元26,从而维护性良好。在下文中说明联锁单元26、安装金属零件59以及框架的最佳配置。
(4)把手部27、锁定承接构件25
在安全罩4的前边,沿下端设有作为供手指插入的凹部的把手部27,以与把手部27的后表面接触的方式,左右一对锁定承接构件25经由板状的锁定承接基座30朝向后方突出。一对锁定承接构件25的朝向下方的面呈以在侧视时锁定承接构件25越靠向前端则越细的方式形成为尖细的倾斜面,并且一对锁定承接构件25的左端和右端呈以在俯视时锁定承接构件25越靠向前端则越细的方式形成为尖细的倾斜面,锁定承接构件25的侧面的棱线成为钝角,从而呈平滑的形状。锁定承接构件25的上表面成为越远离安全罩4前表面则高度越增加的倾斜面,垂直面与锁定承接构件25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亦即θ1为比90°小的锐角。锁定承接构件25例如若由POM(聚缩醛)树脂来成型,则能够容易地制成平滑的形状,从而优选。
(5)壳体47
联锁单元26的壳体47呈大致长方体,具备左侧壳体47a、右侧壳体47b以及上面壳体47c。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为左右一对,外形呈大致左右对称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前后方向的长度小,是上下方向的高度最大的形态。在壳体47的下表面,以使柱塞42朝上的方式固定有作为驱动源(促动器)的螺线管41。作为驱动连结构件53的柱塞42、连结板40、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8、拉簧45配置在壳体47内。左侧壳体47a、右侧壳体47b以及上面壳体47c能够分别例如由ABS树脂来一体成型,即使是复杂的形状也能够廉价地实现,从而优选。
(6)锁定杆35、驱动连结构件53、螺线管41的位置关系
此处,在壳体47的上表面具备作为作用部件的锁定杆35,与壳体47的下表面接触地在下方具备作为促动器的螺线管41,在作用部件与促动器之间具备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连结构件53,上下一列地配置作用部件、驱动连结构件53以及促动器,从而能够减小从上方观察时的投影面积,成为适于箱体21的小型化的结构,并且能够减小前后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将联锁单元26沿前板56配置于箱体21的前板56附近的后部。
(7)第一齿轮32、锁定杆35
第一支轴31与左侧壳体47a一体地例如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来成型,与安全罩前表面23平行地朝向右侧壳体47b延伸设置,第一支轴31的前端与作为设于右侧壳体47b的凹部的第一支轴承接部63嵌合。右侧壳体47b也可以与左侧壳体47a相同地由ABS树脂来成型。第一齿轮32经由第一齿轮轴孔90被轴支承为绕第一支轴31转动自如。第一齿轮32的齿绕第一齿轮轴孔90设于大致90°的范围。支杆部33与第一齿轮32一体成型并朝向后方延伸,支杆部33的前端形成为隔着支杆部33而与第一支轴31平行地在左右方向上凸出的一对锁定部34,一对锁定部34和支杆部33构成大致T字型形状的锁定杆35。锁定杆35例如由POM树脂来成型,锁定部34在锁定解除时在从左右方向观察的侧视时,上表面呈平面状且呈越靠下方则越细的锥状,下侧为呈半圆筒状地平滑的大致半圆筒形状的截面。另外,一对锁定部34在从上面观察时是在角部设置圆弧(R)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下侧半部分呈半球状的平滑的形状。支杆部33与一对锁定部34的接合部为圆弧形状且平滑地连接,是防止应力集中引起的破损的结构。即,锁定杆35是起到相对于锁定承接构件25锁定安全罩4的作用的作用部件的一例。
(8)锁定杆35的形状的其它例子
此外,关于锁定杆35,一对锁定部34相对于支杆部33在左右方向上的凸量也可以不同,也可以是一方较长而一方较短的非对称的形状。或者,锁定部34也可以相对于支杆部33仅向单侧延伸,在俯视时呈大致L字型形状。
(9)圆筒部48
从第一齿轮32的下表面侧的齿轮齿顶到支杆部33形成为与第一齿轮32的齿顶圆相等且不具有齿的圆筒部48。
(10)作业面22与锁定杆35的位置关系
锁定杆35配置为在解除锁定时与作业面22平行地朝向前后方向。上面壳体47c的上表面与作业面22大致设于同一面,且设有在锁定解除后收纳锁定杆35的凹部。即,上面壳体47c的左右宽度比收纳锁定杆35的凹部的宽度大。锁定杆35的上表面呈平面状,构成为与上面壳体47c的上表面成为同一面。在上面壳体47c的上表面还可以设有局部圆柱状的左右一对覆盖部36,该一对覆盖部36是隔着锁定杆35覆盖第一支轴31的平缓的突起。
(11)覆盖部36与锁定杆35的位置关系
在锁定解除状态下,锁定杆35的上表面中的被左右一对覆盖部36夹着的部分呈与覆盖部36相同的局部圆柱状,覆盖部36和锁定杆35也可以连续且平滑地形成,不会产生台阶、突起,从而在使用者清扫作业面22时,例如布、刷子等清扫工具也不会卡住。
(12)锁定部34
一对锁定承接构件25彼此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间隔比支杆部33的左右方向宽度大,支杆部33是能够进入到一对锁定部34彼此之间的结构。一对锁定部34的左右方向的全宽比一对锁定承接构件25的前端部的左右方向宽度大,左侧的锁定部34能够与左侧的锁定承接构件25卡合,右侧的锁定部34能够与右侧的锁定承接构件25卡合。
(13)第二齿轮38
第二支轴37与左侧壳体47a一体且与第一支轴31平行地朝向右侧壳体47b延伸设置,第二支轴37前端与作为设于右侧壳体47b的凹部的第二支轴承接部64嵌合。第二齿轮38例如由POM树脂来成型,被轴支承为绕第二支轴37转动自如,且构成为与第一齿轮32啮合而转动。第二齿轮38的齿数设为能够使第一齿轮32旋转90°或90°以上而立起的范围。
(14)螺线管41
在第二齿轮38,与第二支轴37平行地设有连结轴39,连结板40的一端旋转自如地被连结轴39轴支承。连结板40的另一端旋转自如地被驱动销43轴支承,驱动销43设于作为电磁促动器的螺线管41的圆筒状的柱塞42的一端。柱塞42被支撑为相对于螺线管41沿长度方向移动自如,构成为当从未图示的电源装置向螺线管41通电时,以向螺线管41接近的方式吸引柱塞42,当通电解除时,解除吸引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柱塞42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在柱塞42的上端附近,沿左右方向设有供下述的驱动销43贯通的孔。
在第二齿轮38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簧勾挂部44,勾挂拉簧45的一端。拉簧45的另一端勾挂在与左侧壳体47a一体设置的第二弹簧勾挂部46上,拉簧45的弹簧力经由第二齿轮38向从螺线管41拉出的方向对柱塞42进行施力,作为解除对螺线管41的通电时的复位弹簧发挥作用。
(15)驱动连结构件53
柱塞42、连结板40、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8、拉簧45构成用于在驱动锁定杆35时在螺线管41与锁定杆35之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连结构件53。
(16)壳体47(左侧壳体47a、右侧壳体47b)
螺线管安装部66与左侧壳体47a设为一体,配置为螺线管41的安装面朝向后方,且构成为从前方利用安装螺纹件107来螺纹紧固螺线管41的外壳。柱塞42朝向上方配置。在左侧壳体47a的右方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薄板状的安装座67a,在右侧壳体47b的左方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薄板状的安装座67b,能够经由安装座67a和安装座67b将联锁单元26从前表面螺纹紧固于在箱体21的箱体框架55设置的安装金属零件59。安装座67a和安装座67b在从左右的侧视时,前后方向大致与第一支轴31相同,或者设为比第一支轴31稍靠前方,即在设于安全罩4的锁定承接构件25的正下方附近设置。安装座67a、67b由加强肋68确保强度。
(17)壳体47的宽度和轴应力
在支撑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8、拉簧45的第一支轴31、第二支轴37以及第一弹簧勾挂部44受到载荷时,在根部分产生最大的弯曲应力。为了降低该弯曲应力,增大轴径和缩短轴的长度是有效的。此处,由于第一支轴31、第二支轴37以及第一弹簧勾挂部44与左侧壳体47a一体地树脂成型,所以为了缩短轴的长度,优选缩小左侧壳体47a的侧壁部65a与右侧壳体47b的侧壁部65b的间隔、即壳体47的宽度。即,通过使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的宽度比上面壳体47c的宽度窄,或者使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的宽度比锁定杆35的宽度、螺线管41的宽度窄,能够降低应力而得到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26。
即,左侧壳体47a、右侧壳体47b的与上面壳体47c对置的上表面附近的宽度扩大而成为上面壳体安装部69,在与侧壁部65a、65b之间设有台阶70a。并且,在螺线管安装部66与侧壁部65a、65b之间设有台阶70b。
(18)卡扣爪73
在右侧壳体47b,例如在前表面和后表面这两处设置用于与左侧壳体47a嵌合的所谓卡扣爪71。在左侧壳体47a设置与卡扣爪71对应的承接部72。在上面壳体47c,在左右两处设置用于与右侧壳体47b及左侧壳体47a嵌合的卡扣爪73,在右侧壳体47b及左侧壳体47a设置与各个卡扣爪73对应的承接部74,相互通过卡扣来固定。
(19)左侧壳体47a与右侧壳体47b结合的其它例子
此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左侧壳体47a设置未图示的内螺纹,在右侧壳体47b的对应的位置设置螺纹孔,使用一根至多根螺纹件将右侧壳体47b和左侧壳体47a相互紧固。
(20)上面壳体47c、上面罩76
在上面壳体47c,在第一支轴31与上面壳体47c的前表面之间设有用于供在组装时向锁定杆35的左右伸出的锁定部34通过的通孔75,上面罩76能够从上堵塞通孔75,并通过卡扣爪77从内侧固定于上面壳体47c。上面壳体47c的前端位于比通孔75的前缘更靠前方,上面壳体47c的后端位于比收纳锁定杆35的凹部49的后缘更靠后方,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上面罩76的外周朝向下方延伸,在左右方向的截面中,构成为从外侧对设于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的上端附近的上面壳体安装部69进行覆盖,作为防止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的上面壳体安装部69在左右方向上展开的变形的壳体防开部91发挥功能。
(21)壳体周围肋47d
上面壳体47c的上表面从在作业面22开口的作业面开口22a的下方穿过,并安装为与作业面开口22a大致成为同一面。在该状态下,在比上面壳体47c的上表面稍靠下方的位置设有壳体周围肋47d,该壳体周围肋47d是在俯视时向上面壳体47c的周围凸出的肋。在安装有联锁单元26的状态下,壳体周围肋47d位于比作业面22稍靠下方,壳体周围肋47d的外周设为比作业面开口22a大的尺寸,在安装联锁单元26时,在俯视时堵塞在上面壳体47c与作业面开口22a之间产生的间隙,防止液体、异物的侵入。
(22)连结板40
连结板40在从前方观察时呈左右对称的大致H字形状,例如由POM树脂来成型,在下方的一端,朝向左右方向贯穿设置有驱动销孔78,在上方的另一端,与驱动销孔78平行地贯穿设置有连结轴孔79。
一端的驱动销孔78部具有比柱塞42的直径稍大的宽度的间隙,通过将柱塞42夹在间隙的内侧而贯通驱动销43,来将连结板40轴支承为相对于柱塞42摆动自如。另一端的连结轴孔79部构成为通过所谓的卡扣而旋转自如地与作为设于第二齿轮38的突起的连结轴39部嵌合。为了使卡扣相对于连结轴39部的插入变得容易,也可以形成从连结轴孔79朝向外侧打开的斜面80。或者,也可以进一步在连结轴39的前端形成与斜面80对置的斜面。
(23)第二齿轮38、挡水肋82
第二齿轮38将第二齿轮轴孔81嵌合于第二支轴37而被轴支承为转动自如。在比设于第二齿轮38的外周的一部分的齿轮的齿更靠内周的位置,与第二齿轮38呈同心圆状地一体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比齿宽大的薄板局部圆筒状的挡水肋82,并以向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各自的内侧壁面接近的方式延伸。挡水肋82的后端侧呈向下方延伸的形状,构成为滴下的液体沿挡水肋82的上表面流动。挡水肋82的后端位于比螺线管41的柱塞42及连结板40更靠后方,作为第一挡水肋端83。位于与第一挡水肋端83相反的一侧的挡水肋82的前端作为第二挡水肋端84。
(24)迷宫构造(壳体47)
在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各自的内侧壁面,与挡水肋82同心地设置有局部呈圆弧状且朝向内侧凸出的第一壳体肋85和第二壳体肋86。第一壳体肋85的内周比第二齿轮38的挡水肋82的外周大,例如具有1mm左右的间隙地配置。第二壳体肋86的外周比第二齿轮38的挡水肋82的内周小,例如具有1mm左右的间隙地配置。第一壳体肋85和第二壳体肋86设置在不与第二齿轮38抵接的范围内,第一壳体肋85和第二壳体肋86的前端配置为与第二齿轮38的左右侧面例如具有1mm左右的间隙。即,第一壳体肋85、第二壳体肋86、挡水肋82以及第二齿轮38的左右侧面形成为错综复杂的截面形状的所谓迷宫构造。由于第一壳体肋85、第二壳体肋86以及挡水肋82呈同心圆,所以即使第二齿轮38转动,也能够维持迷宫构造。通过设为迷宫构造,来阻碍液体在第一壳体肋85或第二壳体肋86与挡水肋82之间通过。
(25)流槽87、第一排水口88
第二壳体肋86的后表面在比螺线管41的柱塞42及连结板40更靠后方的位置沿柱塞42铅垂地向下方延伸。第二壳体肋86的下端附近从左侧壳体47a的内壁无缝地延伸到右侧壳体47b的内壁,而且下表面设为形成以从右侧壳体47b的内壁到左侧壳体47a的内壁逐渐变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的流槽87。左侧壳体47a的内壁的与流槽87接触的部分开口而成为第一排水口88。
(26)第三壳体肋89、第二排水口92
在螺线管41的相对于柱塞42而与流槽87相反的一侧且在第二支轴37的下侧设有第三壳体肋89。第三壳体肋89与左侧壳体47a一体地直立,其下端与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的下表面接触。在从下端向铅直上方延伸之后,向接近连结板40的方向折曲,倾斜直至第二支轴37的下部附近并延伸到第三壳体肋端106。第二排水口92在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的下表面中的第三壳体肋89与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的前表面之间开口。
(27)壳体47的成型
通过将左侧壳体47a、右侧壳体47b、上面壳体47c分别设为树脂成型部件,能够将第一壳体肋85、第二壳体肋86、第三壳体肋89、流槽87等液体引导构件和排水口88、92与壳体适当地配置为一体,从而具有能够削减部件件数而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的效果。
(28)联锁单元26的组装顺序
接下来,对联锁单元26的组装顺序的一例进行说明。
使驱动销43贯通驱动销孔78而将螺线管41的柱塞42与连结板40连接。通过卡扣将连结板40的连结轴孔79与设于第二齿轮38的连结轴39嵌合。将螺线管41螺纹紧固在与左侧壳体47a一体设置的螺线管安装部66,并且使第二支轴37穿过第二齿轮轴孔81。将拉簧45的一端勾挂于第一弹簧勾挂部44,将另一端勾挂于第二弹簧勾挂部46。配置为使第一支轴31穿过锁定杆35的第一齿轮轴孔90,在利用拉簧45的拉伸力将柱塞42从螺线管41拉出预定量、即动作行程量的时刻,锁定杆35处于解除位置,使第一齿轮32与第二齿轮38啮合,对右侧壳体47b与左侧壳体47a进行卡扣或螺纹紧固。
图8是示出图5A中的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A-A线剖视图。如图8所示,第一支轴31、第二支轴37、第一弹簧勾挂部44的前端与设于右侧壳体47b的分别所对应的凹部嵌合,从而第一支轴31、第二支轴37、第一弹簧勾挂部44并非悬臂而是两端支撑的梁。因此,能够降低受到外力时产生的应力,实现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
接下来,在使锁定部34穿过设于上面壳体47c的通孔75之后,从上方隔着作为左侧壳体47a和右侧壳体47b的上表面的扩宽部的上面壳体安装部69而安装上面壳体47c。用上面罩76堵塞通孔75。上面罩76利用设于左右的边且朝向外侧凸出的一对卡扣爪77,从通孔75的内侧以所谓卡扣的方式结合。
由于第一支轴31、第二支轴37、第一弹簧勾挂部44以及螺线管安装部66均与左侧壳体47a一体地设置,所以在将螺线管41及驱动连结构件53安装并保持于左侧壳体47a之后,能够将右侧壳体47b和上面壳体47c安装于左侧壳体47a,从而组装容易。
(29)上面罩76c
设于上面罩76c的T字形的凹部49呈具备底面50的有底的形状,防止异物、液体从凹部49向壳体47的内部落下。
(30)螺线管41的动作
在安全罩4锁定而自动分析装置正在运转的过程中,在由于突然停电等而电源被切断的情况下,优选解除联锁,安全罩4成为开闭自如的状态。这是因为,若安全罩4保持关闭的状态,则无法进行取出残留的试剂等后处理。作为当电源被切断时联锁被解除的结构,驱动源优选使用螺线管而并非马达,作为其特性,由于在停电的同时螺线管的吸引力消失,所以因复位弹簧的力从锁定状态移至解除状态。在驱动源为马达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源被切断的锁定位置不进行动作,所以无法打开安全罩4。
(31)锁定杆35与上面罩76的位置关系
然而,在打开安全罩4而操作员处理试剂液等液体时,可能错误地洒落到作业面22。若以使溢出的液体不会进入到联锁单元26的内部的方式形成水密构造,则无法在锁定杆35与上面罩76之间设置间隙,从而例如需要利用橡胶制的水密部件来填充间隙。但是,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在锁定杆35转动时产生摩擦阻力,妨碍锁定杆35的动作。在驱动源使用马达的情况下,也能够构成为利用齿轮等进行减速而增大转矩,克服摩擦阻力进行驱动,但在使用螺线管的情况下,由于螺线管的动作行程较小,所以通常不减速地使用,从而优选尽可能地降低驱动负荷。因此,无法使用水密部件,为了不妨碍动作,在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需要间隙。
即,锁定杆35及第一齿轮32构成为一体地绕第一支轴31转动自如,从而为了不妨碍其转动,在与上面壳体47c或上面罩76之间设有例如产生0.2~0.5mm左右的松动的程度的间隙。因此,在误将试剂液等液体洒落到锁定杆35的附近的情况下,有时液体会从该间隙侵入到壳体内。进入到壳体内的液体例如沿第一齿轮32的齿面或侧面经由第二齿轮38的齿面或侧面而到达挡水肋82的上表面。由于挡水肋82的上表面为圆筒形状,且左右侧面如上所述地作为迷宫构造而成为液体难以通过的结构,从而挡水肋82上表面的液体沿挡水肋82朝向后方的第一挡水肋端83或前方的第二挡水肋端84流动。
(32)排水路径
图19是图5A中的联锁单元的A-A剖视图,是示出侵入到壳体内的液体的排水路径的图。如图19中箭头所示,具备第一液体引导部,该第一液体引导部使在挡水肋82上表面向后方而朝向第一挡水肋端83流动的液体从第一挡水肋端83向流槽87内滴下,且从第一排水口88向壳体外部排出。具备第二液体引导部,该第二液体引导部使在挡水肋82上表面向前方而朝向第二挡水肋端84流动的液体从第二挡水肋端84向壳体的前表面与第三壳体肋89之间滴下,之后从第二排水口92向壳体外部排出。
(33)液体引导构件
以上说明的挡水肋82、具备挡水肋82、第一壳体肋85以及第二壳体肋86的迷宫构造、流槽87、第三壳体肋89构成液体引导构件,具有将侵入到壳体内部的液体从第一排水口88或第二排水口92向壳体47的外部排出而使液体不会流入到螺线管41的效果。
(34)解锁状态
图5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锁定解除状态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中的A-A线剖视图。并且,图6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解除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透视图。
在图5A~图7所示的状态下,解除对螺线管41的通电,第二齿轮38因拉簧45的弹簧力向图5B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柱塞42处于经由连结板40从螺线管41最大地导出的状态。第一齿轮32向图5B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支杆部33和一对锁定部34的上表面与作业面22成为同一面的方式收纳在设于作业面22的凹部49内。凹部49在从上面观察时呈T字形以便能够收纳呈T字形的锁定杆35,且从锁定杆35的外形的周围具有例如1mm左右的间隙而大一圈地形成,以便不与锁定杆35的外周干涉。
即,在该状态下,锁定部34不会对设于安全罩4的锁定承接构件25作用,从而处于锁定解除状态,使用者能够自如地开闭安全罩4。
(35)锁定状态
图8是示出图5A中的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A-A线剖视图,图9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透视图。并且,图10是图8中的B-B线剖视图,图11是图8中的C-C线剖视图。
在图8~图11所示的状态下,示出安全罩4的锁定状态。在安全罩4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对螺线管41通电,柱塞42被超过拉簧45的弹簧力的力吸引,经由驱动销43使连结板40、连结轴39向接近螺线管41的方向移动,使第二齿轮38向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齿轮32从与第二齿轮38啮合时起顺时针转动,支杆部33和锁定部34从作业面22立起,在比设于安全罩4的把手部27的后侧的一对锁定承接构件25更靠上方的位置与锁定承接基座30抵接而停止。若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将手指搭在把手部27而欲将安全罩4的前表面抬起来打开时,锁定承接构件25与安全罩4的前表面一起上升,左右一对锁定承接构件25的上表面与分别对应的左右一对锁定部34的下表面抵接,而阻止安全罩4打开。即,处于无法敞开安全罩4的锁定状态。
(36)锁定杆35、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8、连结板40、柱塞42、螺线管41的配置
锁定杆35、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8、连结板40、柱塞42、螺线管41配置在左右对称的同一面上,从而即使在对锁定杆35施加有朝向上方的外力时也不会产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力,并且在连结板40仅产生拉伸力,因此能够提供动作稳定且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另外,若减小联锁单元26的左右宽度,则能够缩短第一支轴31和第二支轴37,从而能够降低应力,能够实现适于小型化且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26。
(37)EMC对策
由于安全罩4是绕罩支轴28转动自如的结构,所以在将安全罩4设为树脂制时,将设于安全罩4的锁定承接构件25、锁定承接基座30电接地是需要连接接地线的,因此是困难的。并且,由于锁定杆35、连结驱动部件是可动部件,所以还是难以进行电接地的构造。
因此,构成不仅包括锁定杆35、锁定承接构件25以及锁定承接基座30,还包括壳体47的联锁单元26的构造部件也不是金属部件,而是树脂成型部件,从而能够提供一种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优异的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该自动分析装置不会对周围造成电磁波干扰(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并且通过提高电磁敏感性能(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即使在联锁单元26的附近配置有例如通过微弱信号的电缆等,也能够实现噪声混入的减少。
(38)安装面和外力作用面
接下来,参照图13及图4对联锁单元26的安装座67a、67b、安装金属零件59以及箱体框架55的优选的配置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侧视图。如图13所示,壳体47的安装座67a、67b设置在设于安全罩4的锁定承接构件25的大致正下方,从而安装金属零件59也位于锁定承接构件25的正下方。因此,当使用者欲打开锁定状态的安全罩4而施加向上的外力时,外力从与锁定承接构件25啮合的锁定部34经由第一支轴31传递到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进而经由安装座67a、67b传递到安装金属零件59。此处,锁定承接构件25、安装座67a、67b以及安装金属零件59上下配置在大致同一面上,从而外力作为拉伸载荷施加给安装金属零件59,不会产生弯曲力矩。因此,在受到向上的外力时,联锁单元26欲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面外变形的力不起作用,从而联锁单元26即使受到外力也稳定。另外,如图4所示,安装金属零件59安装于箱体框架55,因此外力不会传递到作业面22,不会成为作业面22变形的主要原因。向上的外力经由安装金属零件59传递到牢固的箱体框架55,因此能够提供支撑刚性大、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39)上面壳体47c的盖效果
接下来,使用图14对施加给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的载荷进行说明。图14是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后视图。当在锁定状态下操作员欲打开安全罩4时,经由锁定承接构件25在锁定杆35产生向上的载荷,该载荷施加给第一支轴31。第一支轴31与左侧壳体47a一体地树脂成型,前端与右侧壳体47b所具备的凹部亦即第一支轴承接部63嵌合,成为所谓的两端支撑的梁。此处,在对第一支轴31施加向上的载荷时,若左侧壳体47a与右侧壳体47b之间的相互的紧固力不足,则由于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由树脂制成,所以如图14所示地向相互打开的方向挠曲。于是,第一支轴31前端从凹部的嵌合脱离,第一支轴31成为悬臂梁的形态,与两端支撑梁的形态相比,在第一支轴31根部产生的弯曲应力变大,有可能折损。
因此,如图11所示,设为将上面壳体47c覆盖在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的上表面上的结构,并且将上面壳体47c的截面形状设为以比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的左右宽度大且设置间隙的尺寸呈下表面打开的“コ”形状,来作为壳体防开部91。即,构成为从外侧嵌合壳体防开部91以便防止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的上表面向左右外侧方向变形,从而即使对锁定杆35施加向上的载荷,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也不会向外侧打开,第一支轴31的前端不会从设于左壳体47b的凹部亦即第一支轴承接部63脱离,从而第一支轴31不会成为悬臂状态而折损,能够提供强度大、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这样,通过安装上面壳体47c,能够得到左侧壳体47a与右侧壳体47b之间的强度,从而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也可以不相互螺纹紧固,而仅通过卡扣的嵌合进行组装。
(40)锁定承接构件25的锐角效果
接下来,使用图15及图16,对锁定部34和锁定承接构件25的详细形状进行说明。图15及图16是安全罩4的锁定构件26的锁定状态下的A-A剖视图,是锁定杆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中,锁定承接构件25的上表面成为越远离安全罩4前表面则高度越增加的倾斜面,垂直面与锁定承接构件25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亦即θ1为比90°小的锐角。另外,构成锁定杆35的一部分的锁定部34的接近支杆部33的一侧的面也是在锁定杆立起的状态下与垂直面所成的角度大致等于θ1且比90°小的锐角。
即,由于将相互抵接的锁定部34的下表面和锁定承接构件25的上表面分别设为锐角,所以在锁定状态下使用者欲打开安全罩4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在使锁定部34和锁定承接构件25相互吸引而接近的方向上作用,因此锁定部34与锁定承接构件25的卡合变得更牢固,能够可靠地维持锁定状态。
(41)锁定承接构件25的突起效果
如图16所示,在锁定承接构件25的离安全罩4前表面最远的后端部设置有朝向上方平滑地凸出的突起部51。图16中示出了以下情况:例如向螺线管41施加的施加电压降低而锁定杆35不会转动到图15所示的直立的状态,而转动到比直角小的角度θ2。在这样的情况下,突起部51与锁定部34后表面侧的半圆筒部抵接,欲打开安全罩4时的反作用力成为相对于接触面的垂线的方向而在从第一支轴31离开半径R的方向上作用,产生使锁定杆35向锁定承接基座30接近的方向的力矩。因此,锁定杆35不会脱落,能够维持锁定状态。
(42)T字形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杆35构成从支杆部33向一方延伸锁定部34而成的大致L字型形状、或者从支杆部33向两侧延伸一对锁定部34而成的大致T字型形状的锁定杆35。使用图17A及图17B对大致L字型形状和大致T字型形状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图17A示出对锁定部34从支杆部33仅向左方向突出的大致L字型形状的锁定杆35施加了欲打开安全罩4时的反作用力F的状态。反作用力F仅施加给左方的锁定部34,从而产生使锁定杆35向右方弯曲的弯曲力矩M,锁定杆35欲向右方挠曲且向右方移动,因此锁定部34与锁定承接构件25的卡合容易脱离。另外,在支杆部33,除了由反作用力F产生的拉伸应力之外,还产生由弯曲力矩M产生的弯曲应力,从而在锁定杆35产生的应力变大。
图17B示出对本实施方式的大致T字型形状的锁定杆35施加有欲打开安全罩4时的反作用力F的状态。
反作用力F均等地(F/2)分别各施加给左右一对锁定部34。由于反作用力(F/2)相对于支杆部33左右对称地施加,所以不会产生要向左右任一方向移动的力,锁定杆35稳定地发挥作用。并且,即使在反作用力(F/2)作用于从左右对称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支杆部33产生的力矩也只不过是从对称位置偏离的量与反作用力之积,因此弯曲力矩较小,几乎仅作用有拉伸力。
在大致T字型形状的锁定杆35中,在支杆部33中由反作用力F产生的拉伸力占支配地位,是弯曲力矩小的结构。因此,即使反作用力F相同,在锁定杆35产生的应力也比图17A所示的大致L字型形状的锁定杆35小,具有能够提供可靠性更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43)锁定杆35的尺寸
使用图18A及图18B,对锁定杆35的锁定部34与锁定承接构件25的优选的尺寸关系进行说明。图18A及图18B是示出在作用了联锁的状态下使安全罩4向左方最大限度地偏离的状态下,施加向上的外力来打开安全罩4的状态的简图。图18A及图18B中,L1是锁定承接构件25的内侧宽度。L2是锁定部34下表面的与锁定承接构件25抵接的边的直线部的宽度,且示出到锁定部34前端的R部跟前为止的直线部分的宽度。图18A与图18B的不同在于,图18A中,锁定部34的前端R较大,因此L2较小,而锁定承接构件25的宽度L1较大,示出L1>L2的关系。图18B中,锁定部34的前端R’较小,因此L2较大,而锁定承接构件25的宽度L1较小,示出L1<L2的关系。
图18A中,在对锁定杆35施加外力F而对左右的锁定承接构件25等分地分别各施加F/2的载荷时,图示左侧的锁定承接构件25与锁定部34的前端R部抵接,因此有时沿前端R向上方偏离,一边变形一边移动而解除锁定。另一方面,如图18B所示,若成为L1<L2的关系,则左侧的锁定承接构件25不会偏离到前端R’的位置,与锁定部34下表面的直线部抵接,因此即使在施加有载荷F时,锁定承接构件25也不会脱落,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分析装置。
上述说明了使安全罩4向左方偏离的状态,但相反地在向右方偏离的状态下,由于左右对称,所以也起到相同的作用。
(44)超越效果
图20是安全罩锁定构件的锁定状态的A-A剖视图,是锁定杆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示出操作员对安全罩4的把手部27朝向前方施加力,安全罩4挠曲而向前方移动了的状态。由于锁定承接构件25也与安全罩4一起向前方移动,所以优选与锁定杆35的直立的状态相比以使锁定部34向前方移动的方式进一步仅转动角度θ3,即使在安全罩4挠曲的状态下,锁定部34与锁定承接构件25的卡合也可靠。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适当选择柱塞42的动作量、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8的齿数来实现,以便在最大程度地吸引了螺线管41的柱塞42时,锁定杆35仅从直立状态进一步转动角度θ3。
(45)联锁单元26的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联锁单元26配置在安全罩的前面中央部,所以在联锁单元26发挥作用而将安全罩锁定时,由于将中央部卡定,所以即使在对安全罩的左右侧面附近施加有打开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主体罩也难以变形而挠曲,在主体与主体罩下端之间难以隔开间隙。
将锁定承接构件25设为从安全罩4的内侧向后方突出的结构,将锁定杆35构成为从作业面22以从内侧朝向前方接近安全罩4的前表面的方式转动来对锁定承接构件25作用而锁定,因此能够减少锁定承接构件25的突出量而实现小型化,并且锁定承接构件25能够形成为并非钩形状、凸边形状的平滑的形状。
另外,由于将锁定承接构件25配置为与把手部27的后方接触,所以当在锁定中操作员对把手部27施加有打开方向的力时,能够可靠地阻碍安全罩4的打开动作,因此是优选的。
在锁定构件26未作用时,锁定杆35成为与作业面22同一面的结构,从而在敞开安全罩4时,呈钩形状或凸边形状的锁定杆的爪部不会从作业面22突出,因此不会成为使用例如布、刷子等清扫工具清扫作业面22时的妨碍。
另外,上面罩76的收纳锁定杆35的凹部为有底形状,防止液体、异物从凹部落下。
(46)排水构造
由于在连结促动器和锁定杆的驱动连结构件(驱动连结部件)设置液体引导构件,在壳体设置排水口,所以从设于上面罩76的锁定杆周围所存在的间隙侵入到壳体内部的水、试剂等液体经由液体引导构件从排水口向壳体外部排出,不会到达设于壳体下端的促动器。因此,能够提供构造简单、能够实现小型化且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以及具备该联锁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
(47)锁定异常解除
对在联锁单元26例如因电路的故障而通电未被解除等理由,保持锁定状态的情况下,机械式地解除锁定来打开安全罩4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图21是示出解除联锁单元的异常锁定状态时的动作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全罩4前表面的把手部下表面94与作业面22之间没有台阶、成为障碍物的突起等,能够从把手部下表面94与作业面22的间隙将解除片95从前方插入到与锁定杆35接触。若将解除片95进一步向后方推压,则能够经由解除片95使锁定杆35绕第一支轴31朝向后方转动,使锁定部34从锁定承接构件25离开,因此能够在该状态下打开安全罩4。
如上所述,即使不具有特别的机械式的锁定解除机构,在联锁单元26发生故障而在锁定状态下不进行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锁定杆35的锁定解除,因此在修理或更换发生故障的联锁单元26之前,能够打开安全罩4进行试剂的替换或检体的取出等。
但是,上述的动作虽然是在锁定状态下无法解除的状况下进行,但是是锁定杆35未固定而能够朝向后方转动的情况。
(48)联锁单元26的更换
接下来,对即使在联锁单元26发生故障而保持锁定状态不动作、且锁定杆35固定而陷入不会移动的状况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更换发生故障的联锁单元26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13所示,联锁单元26利用安装螺纹件61从前方固定于在箱体框架55上固定的安装金属零件59,经由在拆下前板56时在前表面产生的前表面开口而装卸自如地固定。如图2、图3所示,联锁单元26接近地配置于箱体21的前板56的后部,因此只要拆下前板56就能够容易地观察。安装螺纹件61以能够从前表面直视的方式在比作业面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前表面开口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在关闭安全罩4的状态下,也能够用螺丝刀62拆下安装螺纹件61,并且若一边使联锁单元26向前下方移动,一边拆下向螺线管41供电的连接器54的连接,则能够在短时间内从箱体21拆下发生故障的联锁单元26。并且,也能够以相反的顺序安装正常动作的联锁单元26,因此能够提供维护性良好的自动分析装置。此外,若拆下发生故障的联锁单元26,则当然能够在该时刻打开安全罩4。
(49)上下重叠配置
如上所述,作为用于容易地从前表面装卸联锁单元26的联锁单元26的形状,优选为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且前后方向的尺寸小的纵长形状。相反,若是前后方向的尺寸大的横长的形状,则在拆下联锁单元26时,由于进深尺寸变大,所以若不向前方大幅移动就不能拆下,并且上面罩76的上表面在联锁单元26安装完成时,上表面与作业面22的开口嵌合,从而有在装卸时容易卡住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形成为纵长形状的情况下,若在拆下安装螺纹件61之后一边使联锁单元26的下方向近前转动一边向下方移动,则上表面与作业面22的开口的嵌合脱离,能够以微小的移动量容易地拆下联锁单元26。
即,在联锁单元26的上表面设有作为作用于锁定承接构件25的作用部件的锁定杆35,在下端以成为纵长的方式且以柱塞42的动作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作为电磁驱动构件的螺线管41,并且在锁定杆35与螺线管41之间具备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8、连结板40、拉簧45等,并设有驱动连结构件,该驱动连结构件以与向螺线管41的通电相应地使锁定杆35在非动作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连结而移动,因此联锁单元26整体为进深小且上下方向的尺寸大的纵长的形状。
(50)螺线管41的安装位置
螺线管41以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方式露出地配置于比壳体47靠下方,因此与配置在壳体47内的情况相比散热性良好,即使锁定状态长时间连续,也不会变成高温,因此不会过热,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26。并且,在将螺线管41配置于壳体47内的底面的情况下,侵入到壳体47内的液体有可能积存于壳体底面而浸渍螺线管41。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螺线管41高的位置设置与壳体47底面接触的排水口,使得液体不会积存在壳体47内部,进而从排水口88、92排出的液体向壳体外部排出,因此液体不会浸渍螺线管41,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26。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2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22是联锁单元26所使用的第二齿轮38的立体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第二齿轮38的一部分的挡水肋82的下方的边在左右方向上不是水平而是倾斜边,使第一挡水肋端83呈变尖的形状。若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则在挡水肋82上滴下的液体沿倾斜边到达第一挡水肋端83,并从第一挡水肋端83滴下。若将第一挡水肋端83设为尖的形状,则残留于第一挡水肋端83的液体量比水平形状的情况少,因此能够提供提高了排水性的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26。或者,也可以进一步使第一挡水肋端83’朝向左右任一方倾斜,在该情况下,液体以与沿第一挡水肋端83’下降倾斜的一侧的壳体侧面内壁接近的方式流动,通过液体的表面张力而沿壳体侧面内壁流动。此处,若使第一防水肋端83’的倾斜方向向接近第一排水口88的方向下降倾斜,则排水性进一步提高,因此优选。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23~图2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具备从作业面22朝向上方凸出且前方开口的锁定杆罩部52,锁定杆35在上端设置钩状的锁定部34而并非呈T字形,在锁定解除状态下,锁定杆35的上表面与作业面22不是同一面,在锁定解除状态下,锁定杆35位于锁定杆罩部52内的待机位置。
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锁定解除状态的图5A中的A-A剖视图,图24是透视图。并且,图25是联锁单元的锁定状态的图5A中的A-A剖视图,图26是透视立体图。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承接构件25不是左右一对,而是在与锁定杆35对置的位置设置一处。
连结轴39与锁定杆35一体地设置,当柱塞42被螺线管41吸引时,锁定杆35前端的钩状的锁定部34经由连结板40和连结轴39绕第一支轴31向前方转动,与锁定承接构件25卡合。锁定承接构件25不是一对,而是在与锁定杆35对应的位置设置一处。
挡水肋96设于将柱塞42的驱动销43与连结轴39连接的连结板40,以前方高而后方低的方式倾斜,后方的一端进一步向下方折曲,其下端作为挡水肋端97。第四壳体肋98的下端与壳体47的底面形成为一体,上端配置于连结板40的后方且配置于挡水肋端97的前方。在第四壳体肋98与壳体47的后下端部之间设有排水口99。
在锁定杆35周围从间隙侵入到壳体内部的液体在挡水肋82的上表面沿倾斜部向后方流动,从挡水肋端97滴落到第四壳体肋98上,之后从排水口99向壳体47外部排出。
图23及图24中,螺线管41的柱塞42通过拉簧45向远离螺线管41的方向移动,锁定杆35绕第一支轴31向图示逆时针方向转动,设于锁定杆35的上端的钩形状的锁定部34远离锁定承接构件25,锁定部34与锁定承接构件25未卡合,因此处于操作员自如开闭安全罩4的锁定解除状态。
图25及图26中,是对螺线管41通电,柱塞42克服拉簧45的拉伸力而被螺线管41吸引的状态。连结轴39经由连结板40向接近螺线管41的方向移动,因此锁定杆35绕第一支轴31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锁定部34向锁定承接构件25的上方移动。该状态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9相同的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解除状态下,锁定杆35并非与作业面为同一面,而是收纳在锁定杆罩部52的内部的状态,从锁定解除状态到锁定状态为止的锁定杆35的转动角度比第一实施方式小,因此不需要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的第一齿轮32和第二齿轮38,具有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这样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5所示的结构相同地将锁定部34与锁定承接构件25之间的卡合部设为锐角,与图16所示的结构相同地在锁定承接构件25具备突起部51,与图20所示的结构相同地进一步转动角度θ3,从而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进一步可靠地进行锁定部34与锁定承接构件25的卡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进行图21所示的机械式的锁定解除,并且只要将前板56从箱体21拆下,就能够如图3所示地装卸联锁单元26,这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27A及图27B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7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26的锁定解除状态的俯视图,图27B是图5A中的A-A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与上面罩76的下表面接触地设置例如检测磁力的霍尔IC100,并且在安全罩4的把手部的下表面且在关闭安全罩4时与霍尔IC100对置的位置设置磁体101。
在关闭安全罩4时,霍尔IC100检测到磁力并送出信号,在打开安全罩4时,磁体101分离,霍尔IC100未检测到磁力,因此信号中断。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联锁单元26内内置安全罩4的开闭检测,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开闭检测元件,并且能够将来自霍尔IC100的配线和来自螺线管41的配线汇集于一个连接器54,因此结构变得简单,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28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8是本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是锁定杆35方式的变形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锁定杆35的形状不是大致T字形状,而是对称地设置左右两根支杆部33a、33b,将各个支杆部33a、33b的前端连结而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锁定部34。锁定承接构件25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左右对称地设置两处不同,仅在中央设置一处,是在锁定杆35立起时对锁定部34作用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锁定安全罩4、能够容易地装卸联锁单元26的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
<第六实施例>
参照图29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锁定承接构件25不是朝向安全罩4的把手部27的背面,而是朝向使把手部27的前表面向下方延伸而成的安全罩前表面下部102的后方设置。
图29中,锁定杆35配置为比作业面22更靠下侧,锁定部34从与锁定承接构件25对置地设置于作业面22与箱体21的前板56之间的台阶部103的前表面开口朝向安全罩前表面下部102的后表面突出,并作用于锁定承接构件25,锁定安全罩4。从锁定杆35的周围侵入的液体在设置于连结板40的挡水肋96的上表面沿倾斜部朝向前方流动,在壳体47的内部前表面与从壳体底面直立的第五壳体肋104之间滴落,并从排水口99排出。
图3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联锁单元的驱动动作相关的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从控制自动分析装置1的整体动作的主计算机200向驱动螺线管41的驱动器201发送驱动信号,向驱动器201供给电力,能够基于来自主计算机200的驱动信号来驱动螺线管41。门开闭检测部202与电源203连接,若安全罩4关闭则供给电源,若安全罩4打开则切断电源。显示构件204能够显示自动分析装置1的动作状态,或者在检测到异常时显示警报来通知操作员。
图3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联锁单元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31所示,在使自动分析装置1运转时进行以下的处理。即,判定自动分析装置1的起动开关是否进行了动作(步骤S101),在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01的判定直到起动开关进行动作为止。
并且,在步骤S101中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即,在指示了处理的开始的情况下,由门开闭检测部202判定安全罩4是否关闭(步骤S102),在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02的判定直到判定结果成为“是”为止。
并且,在步骤S102中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即,在安全罩4关闭的情况下,确认安全罩4的闭锁(步骤S103),对螺线管41通电,锁定安全罩4(罩锁定)(步骤S104)。
接下来,使自动分析装置1运转,实施试样的分析(步骤S105),分析完成后,操作停止开关,开始停止处理(步骤S106)。
判定自动分析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是否停止(步骤S107),在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07的处理直到判定结果为“是”为止。
并且,在步骤S107中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切断对螺线管41的通电(步骤S108),结束处理。若螺线管41的锁定解除,则安全罩4成为能够开闭的状态,因此能够进行试样、试剂的取出、更换、供给。
<效果>
以下总结示出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效果。
即,在本发明中,锁定杆35配置为在锁定解除时与作业面22平行地朝向前后方向,在设于与作业面22大致同一面的上面壳体47c设有在锁定解除后收纳锁定杆35的凹部,锁定杆35的上表面呈平面状,作为与作业面22成为同一面的结构而形成为平滑的形状。因此,在锁定解除状态下打开安全罩4时不会从作业面22突出,在操作员打开安全罩4进行各种动作机构组29的清扫或更换、作业面22的清扫、试剂容器3的更换时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在作业面22的清扫时,布或刷子之类的清扫工具不会卡住,因此具有能够提供容易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安全罩4或把手部27前边的后表面突出设置的锁定承接构件25不是钩状,而是平滑的形状,因此布或刷子之类的清扫工具不会卡住,因此具有能够提供容易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并且,若锁定杆35形成为锁定部34从支杆部33向左右两侧突出的大致T字型形状,则在欲打开安全罩4时在锁定杆35产生的反作用力F相对于支杆部33左右大致对称地施加,因此不会产生锁定杆35欲向左右任一方向移动的力,锁定杆35稳定地发挥作用。并且,由于在支杆部33中拉伸应力占支配地位,是弯曲力矩小的结构,所以具有能够提供应力小、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效果。
并且,通过使锁定部34下表面的与锁定承接构件25抵接的边的直线部的宽度L2比锁定承接构件25的内侧宽度L1大,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以使安全罩4向左右偏离的状态施加有打开方向的向上的外力的情况下,锁定也不会脱落,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1。
并且,由于是与锁定杆35的直立的状态相比以使锁定部34向前方移动的方式进一步转动角度θ3的结构,所以即使在安全罩4挠曲的状态下锁定部34与锁定承接构件25的卡合也可靠,从而具有能够提供在锁定状态下能够可靠地关闭安全罩4的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效果。
并且,设于上面壳体47c的、收纳锁定部34的凹部49为有底形状,构成为防止液体、异物从凹部49落下,因此具有能够提供构造简单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并且,锁定杆35和驱动连结构件53形成为被由树脂成型品构成的壳体47覆盖的联锁单元26,因此具有能够提供以单元为单位的组装、更换作业容易、构造简单且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并且,在联锁单元26的壳体47的上表面转动自如地具备作为作用部件的锁定杆35,在壳体47的下表面具备作为促动器的螺线管41,在作用部件与促动器之间具备传递驱动力的驱动连结构件53,将作用部件、驱动连结构件53以及促动器配置为上下一列,因此能够减小从上方观察时的投影面积,是适于箱体21的小型化的结构,并且能够减小前后方向的尺寸,从而具有能够将联锁单元26沿前板56配置于箱体21的前板56附近的后部的效果。
并且,壳体47中的、竖立有支撑齿轮、弹簧的支轴的侧壁的范围的宽度比上面壳体安装部69a、69b窄,从而缩短了支撑齿轮、弹簧的支轴的长度,因此能够降低在施加载荷时产生的应力,从而实现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
并且,由于将作为电磁驱动构件的螺线管41设为在壳体47的下方露出到外部空气,所以与在壳体内配置螺线管41的情况相比散热性良好,即使对螺线管41连续通电也不会过热,因此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联锁单元。
并且,即使在试剂等液体从壳体47上表面的间隙溢出而侵入到壳体47的内部的情况下,由于设有向壳体47外部排出液体的排水口和引导至排水口的液体引导构件,所以液体不会流入到螺线管41,具有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
并且,壳体47具备左侧壳体47a、右侧壳体47b以及上面壳体47c,分别由树脂成型,将齿轮的旋转支轴31、37、弹簧勾挂部44与壳体一体成型。并且,由于将第一齿轮32和锁定杆35设为一体,并将第二齿轮38和挡水肋82一体成型,所以具有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而廉价地构成的效果。另外,通过在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的上表面的外侧覆盖使上面壳体47c的外周向下方延伸而成的壳体防开部91,即使在锁定杆35受到向上方的载荷时,也能够防止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的打开方向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第一支轴31成为悬臂的状态而破损,从而具有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效果。另外,由于利用上面壳体47c的壳体防开部91获得左侧壳体47a及右侧壳体47b的刚性,所以也可以不进行螺纹紧固而仅通过所谓卡扣的卡定来进行组装,能够实现廉价的结构。
并且,在锁定杆35保持锁定状态而成为不复原的异常锁定状态时,通过将解除片95插入到安全罩4的下边与作业面22之间的间隙并从前方按压锁定杆35,能够使锁定杆35向后方转动来解除锁定,打开安全罩4。因此,即使在联锁单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解除异常锁定,从而能够提供容易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
并且,联锁单元26构成为从前方螺纹紧固于安装在箱体框架55上的安装金属零件59,因此安装、拆下容易,组装性、维护性良好。另外,即使在锁定杆35固定而未复原的状态下,也构成为经由在拆下壳体的前板56时在前表面形成的前表面开口来装卸自如,因此能够从前方拆下螺纹件而向前下方拆下联锁单元26,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单元的更换,维护性良好。
并且,与驱动连结构件53连结的驱动源设为螺线管41,但并不限定于螺线管,也可以是步进马达、直流马达、或者交流马达等马达,进而也可以在马达与锁定杆之间还具备例如正齿轮、蜗轮等减速单元。或者,还可以将利用压缩空气、液压进行动作的促动器设为动力源。
并且,作为作用部件,以绕左右方向的轴转动的锁定杆3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锁定杆,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上突出并反复缩回的直动部件,还可以是绕上下方向的旋转轴转动的旋转部件。
并且,对安装金属零件59的单元安装面93和联锁单元26的安装座67沿上下方向延伸,安装螺纹件61从前方沿水平方向装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单元安装面93和安装座67也可以例如是以上端比下端靠后方的方式倾斜,从斜上方插入螺丝刀而能够进行螺纹件装卸的结构。
<附记>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不一定需要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置换成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追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删除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关于联锁单元26,例示说明了在作为作用部件的锁定杆35的下方配置作为驱动机构的螺线管41,由驱动连结构件(驱动连结部件)53将上下配置的锁定杆35和螺线管41连结,由螺线管41驱动锁定杆35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在使用在锁定杆35的后方配置螺线管41并通过驱动连结构件53连结的联锁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申请发明。
符号的说明
1—自动分析装置,2—试剂盘,3—试剂容器,4—安全罩,5—样本输送构件,6—样本分注构件,7—吸头架(样本分注吸头/反应容器供给构件),8—样本分注吸头/反应容器输送构件,9—培养箱,10—样本分注吸头,11—样本分注吸头缓冲部,12—样本分注吸头/反应容器废弃孔,13—反应溶液搅拌构件,14—反应容器,15—试剂分注探针,15a—试剂分注位置,16—搅拌构件,17—清洗构件,18—反应溶液抽吸嘴,19—检测部,20—试剂容器填装口,21—箱体,22—作业面,22a—作业面开口,23—安全罩前表面,23a—安全罩前边,25—锁定承接构件,26—锁定构件(联锁单元),27—把手部,28—罩支轴,29—各种动作机构组,30—锁定承接基座,31—第一支轴,32—第一齿轮,33—支杆部,34—锁定部,35—锁定杆,36—覆盖部,37—第二支轴,38—第二齿轮,39—连结轴,40—连结板,41—螺线管,42—柱塞,43—驱动销,44—第一弹簧勾挂部,45—拉簧,46—第二弹簧勾挂部,47—壳体,47a—左侧壳体,47b—右侧壳体,47c—上面壳体,47d—壳体周围肋,48—圆筒部,49—凹部,50—底面,51—突起部,52—锁定杆罩部,53—驱动连结构件,54—连接器,55—箱体框架,56—前板,57—侧板,58—背面板,59—安装金属零件,60—安装槽,61—安装螺纹件,62—螺丝刀,63—第一支轴承接部,64—第二支轴承接部,65、65a、65b—侧壁部,66—螺线管安装部,67、67a、67b—安装座,68—加强肋,69—上面壳体安装部,70a、70b—台阶,71—卡扣爪,72—承接部,73—卡扣爪,74—承接部,75—通孔,76—上面罩,77—卡扣爪,78—驱动销孔,79—连结轴孔,80—斜面,81—第二齿轮轴孔,82—挡水肋,83—第一挡水肋端,84—第二挡水肋端,85—第一壳体肋,86—第二壳体肋,87—流槽,88—第一排水口,89—第三壳体肋,90—第一齿轮轴孔,91—壳体防开部,92—第二排水口,93—单元安装面,94—把手部下表面,95—解除片,96—挡水肋,97—挡水肋端,98—第四壳体肋,99—排水口,100—霍尔IC,101—磁体,102—安全罩前表面下部,103—台阶部,104—第五壳体肋,105—螺纹孔,106—第三壳体肋端,107—安装螺纹件,200—主计算机,201—驱动器,202—门开闭检测部,203—电源,204—显示构件。
Claims (5)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具备:
箱体,其收纳用于分析检体的分析装置;
罩,其设为覆盖作为上述箱体的上表面的作业面的上方,被轴支承为绕设于上述箱体的上表面的后方的一边的支轴在上下方向上在关闭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转动自如;以及
联锁单元,其设于上述箱体的上表面的前方,能够禁止上述罩从关闭位置向敞开位置转动,
上述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联锁单元具备:
中空的壳体,其具有长方体形状,配置于上述罩的关闭位置的前方侧的端部的下方且与上述箱体的内部的前表面相邻的位置;
作用部件,其在上述壳体的上表面被支撑为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锁定位置与设于上述罩的前方侧的端部的突起部卡合来阻碍上述罩向敞开位置转动;
电磁驱动构件,其用于驱动上述作用部件;以及
驱动连结构件,其将上述作用部件与上述电磁驱动构件连结,将上述电磁驱动构件的动作传递到上述作用部件,从而驱动上述作用部件,
上述箱体具有前表面开口,
该前表面开口设于上述箱体的前表面且与上述联锁单元对应的位置,被能够从上述箱体拆下的前板覆盖,
上述联锁单元设为在拆下了上述前板的状态下能够经由上述前表面开口相对于上述箱体装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锁单元配置于上述箱体中的与上述罩的前边的大致中央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体具备:
框架,其形成上述箱体的框体;以及
联锁单元安装金属零件,其设于上述框架,
上述壳体至少覆盖上述驱动连结构件,并且一体地保持上述作用部件和上述电磁驱动构件,
上述联锁单元通过在上述前表面开口的投影范围内从前方用螺纹件将上述壳体固定于上述联锁单元安装金属零件,从而固定于上述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罩的关闭位置的上述罩的前方的下端与上述箱体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水平间隙,该水平间隙设于与上述联锁单元的作用部件对应的位置,且从上述罩的外部与内部连通,
上述作用部件在相对于上述罩的前边从后方朝前方接近移动的上述锁定位置与上述突起部卡合而阻碍上述罩向敞开位置的转动,并且在相对于上述罩的前边从前方朝后方远离的上述解除位置允许上述罩向敞开位置的转动,通过从上述水平间隙的前方朝向后方插入薄板状的解除片,从而能够向解除位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锁单元由如下各构件构成:
上述作用部件,其在上述箱体的上表面与设于上述罩的前方侧的端部的突起部在上述锁定位置卡合,阻碍上述罩向敞开位置的转动;上述电磁驱动构件,其配置于上述作用部件的下方,用于驱动上述作用部件;以及上述驱动连结构件,其以将上述作用部件与上述电磁驱动构件连结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将上述电磁驱动构件的动作传递到上述作用部件,来驱动上述作用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75380 | 2019-04-11 | ||
JP2019-075380 | 2019-04-11 | ||
PCT/JP2020/004541 WO2020208919A1 (ja) | 2019-04-11 | 2020-02-06 | 自動分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61394A CN113661394A (zh) | 2021-11-16 |
CN113661394B true CN113661394B (zh) | 2024-06-18 |
Family
ID=7275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7530.9A Active CN113661394B (zh) | 2019-04-11 | 2020-02-06 | 自动分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78955A1 (zh) |
EP (1) | EP3955005B1 (zh) |
JP (1) | JP7138783B2 (zh) |
CN (1) | CN113661394B (zh) |
WO (1) | WO2020208919A1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66674A (ja) * | 1997-03-21 | 1998-10-06 | Nifco Inc | 扉の振動ロック装置 |
CN1550182A (zh) * | 2003-05-17 | 2004-12-01 | 株式会社时空Tech | 文化遗产陈列用俯视型密封陈列柜 |
CN103033634A (zh) * | 2011-09-30 | 2013-04-10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 检测体处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50015A (ja) * | 1994-11-29 | 1996-06-11 | Yoshida Kogyo Kk <Ykk> | 化粧料容器 |
JP3616464B2 (ja) * | 1996-08-03 | 2005-02-02 |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 元素分析装置 |
JP2002079000A (ja) * | 2000-09-05 | 2002-03-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ランドリー機器の蓋ロック装置 |
JP4164106B2 (ja) * | 2006-07-24 | 2008-10-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レイ開放防止機構 |
JP5068696B2 (ja) * | 2008-05-28 | 2012-11-07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検査装置 |
JP5215224B2 (ja) * | 2009-04-01 | 2013-06-19 | 株式会社東芝 | 自動分析装置 |
CN201608452U (zh) * | 2009-12-30 | 2010-10-13 | 上海一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联锁机构 |
JP5663394B2 (ja) * | 2011-05-06 | 2015-02-04 |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 調質機器の容器着脱装置 |
WO2013035471A1 (ja) * | 2011-09-09 | 2013-03-14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CN102507964B (zh) * | 2011-10-31 | 2013-12-18 | 上海裕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反应仪 |
FR2989217B1 (fr) * | 2012-04-10 | 2014-03-28 |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 Dispositif de commande pour un appareil de protection electrique moyenne tension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inter verrouillage et appareil de protection electrique le comportant |
US9649078B2 (en) * | 2015-07-28 | 2017-05-16 | Dental Imaging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Hybrid X-ray system with detachable radiation shield |
BE1023860B1 (fr) * | 2016-02-18 | 2017-08-22 | Aseptic Technologies S.A. | Système de connexion |
JP6837362B2 (ja) * | 2017-03-17 | 2021-03-03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 自動分析装置 |
WO2018230198A1 (ja) * | 2017-06-16 | 2018-12-20 |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 自動分析装置 |
JP6850227B2 (ja) * | 2017-09-13 | 2021-03-31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 自動分析装置 |
JP7032235B2 (ja) * | 2018-05-22 | 2022-03-08 |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 自動分析装置 |
-
2020
- 2020-02-06 WO PCT/JP2020/004541 patent/WO2020208919A1/ja unknown
- 2020-02-06 JP JP2021513494A patent/JP713878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2-06 US US17/599,002 patent/US20220178955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2-06 CN CN202080027530.9A patent/CN113661394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06 EP EP20788215.0A patent/EP3955005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66674A (ja) * | 1997-03-21 | 1998-10-06 | Nifco Inc | 扉の振動ロック装置 |
CN1550182A (zh) * | 2003-05-17 | 2004-12-01 | 株式会社时空Tech | 文化遗产陈列用俯视型密封陈列柜 |
CN103033634A (zh) * | 2011-09-30 | 2013-04-10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 检测体处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178955A1 (en) | 2022-06-09 |
JPWO2020208919A1 (zh) | 2020-10-15 |
EP3955005B1 (en) | 2023-06-21 |
WO2020208919A1 (ja) | 2020-10-15 |
JP7138783B2 (ja) | 2022-09-16 |
CN113661394A (zh) | 2021-11-16 |
EP3955005A4 (en) | 2022-12-21 |
EP3955005A1 (en) | 2022-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05934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CN113631929B (zh) | 联锁单元以及具备该联锁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 | |
JP4145035B2 (ja) | 計量区画を有する秤 | |
CN105143890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US11117142B2 (en) | Centrifuge with linear drive | |
JP6453219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JP5215224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03718047A (zh) |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维护方法 | |
CN113661394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CN104280560B (zh) | 用于分离球形物体或圆柱形物体的装置 | |
KR101295151B1 (ko) | 기판 수납용기 | |
WO2022009458A1 (ja) | 開閉蓋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自動分析装置 | |
CN107923921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EP3855188B1 (en) |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 |
CN109307778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JP4214400B2 (ja) | X線異物検出装置 | |
CN221661581U (zh) | 不停机废料处理装置及应用其的分析仪 | |
WO2022070459A1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US8505149B1 (en) | Vehicle window run channel clean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