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649720A -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9720A
CN113649720A CN202110818878.6A CN202110818878A CN113649720A CN 113649720 A CN113649720 A CN 113649720A CN 202110818878 A CN202110818878 A CN 202110818878A CN 113649720 A CN113649720 A CN 113649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aluminum alloy
nickel
alloy turbin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88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春雷
刘烨
静永娟
何洪
朱小平
邵冲
高仕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angyan Dekai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North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angyan Dekai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North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angyan Dekai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North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AECC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filed Critical Hebei Gangyan De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88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97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9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9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1/00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 B23K31/02Processes relevant to this subclas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purposes, but not covered by only one of the preceding main groups relating to soldering or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18Dissimila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主要包括步骤:步骤一,将加工好的结构钢轴和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进行摩擦焊,然后进行退火处理;步骤二,将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的端部配合面设计为波纹状,在钛铝合金涡轮轴端部放置钎料,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对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进行加热,将加热好的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向下压入装配好钎料的钛铝合金涡轮轴中;步骤三,将过盈装配的钛铝涡轮转轴,在真空钎焊炉中钎焊处理,通过钎料熔化后的扩散实现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端面的冶金结合。本发明增加了钛铝合金涡轮轴与过渡体端面的钎焊冶金结合强度,进而大幅提升了钛铝涡轮转轴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钛铝合金是一种新型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将这种材料代替较重的镍基高温合金应用于车辆发动机增压器涡轮,可通过降低转动惯量而显著提高发动机的加速性响应性,且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钛铝合金增压器涡轮的应用已被列为先进内燃机轻量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行钛铝合金增压器涡轮的装配,需要将钛铝合金涡轮与结构钢轴(通常为40Cr或42CrMo钢)连接起来,而且考虑到增压器涡轮转轴是一种高速转动部件(转速高达5万rpm到20万rpm),连接部位可靠性要求较高。
然而,由于钛铝合金属于一种脆性材料,且由于钛铝合金与结构钢的热物性参数差异较大,直接实现钛铝合金与结构钢的焊接难度极大。例如:专利ZL02133239.8报道一种通过钛/镍复合梯度扩散焊接工艺进行钛铝合金与钢之间的连接,但由于焊接接头界面生成了多种脆性相,例如TiC、FeC、Ti2AlC、Ti3AlC、TiNiC,这种接头较脆,接头强度稳定性差。如果采用这种连接方案进行钛铝涡轮与结构钢轴的直接连接,并不适用于高速转动部件。又如:专利CN200510010401.6报道一种通过内螺纹和钎焊工艺实现涡轮与结构钢轴的直接连接工艺;专利CN201310384372.4报道了螺纹+过盈配合的连接工艺。但考虑到钛铝合金属于脆性材料,螺纹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崩边等现象,且还需将螺纹进行过盈装配,这些含有螺纹结构的连接对加工的要求极为苛刻,因此,无法实现工业化应用。因此,目前尚无将钛铝合金涡轮与结构钢轴直接连接的有效技术。
为实现钛铝涡轮与结构钢轴的连接,多个专利报道了钛铝涡轮与结构钢轴的三体连接方案。此外,多个文献和专利报道了不同结构和形式的三体连接技术。例如:日本大同制钢株式会社开发了一种电子束焊+钎焊的三体连接工艺EP0837221A2,首先将钛铝涡轮与镍基高温合金套进行钎焊,之后再采用电子束焊接连接到结构钢轴上;日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民用汽车领域的钛铝合金增压器涡轮。这种工艺主要应用于尺寸较小的涡轮转轴(涡轮外径80mm以下)。再如:专利200810110548.6在钛铝涡轮与结构钢轴之间增加了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首先通过摩擦焊将结构钢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连接起来,加工之后再通过圆周面的过盈连接将镍基高温合金与钛铝涡轮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技术主要应用于转动惯量较小的中等尺寸涡轮转轴(涡轮外径90~140mm),连接吨位能够满足轴系使用的要求。但这种技术应用于转动惯量较大的大尺寸涡轮转轴时,由于轴系结构限制了过盈配合的长度尺寸,使得连接吨位无法满足高转动惯量的应用需求。这就需要一种连接吨位更高、可靠性更高的连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加了钛铝合金涡轮轴与过渡体端面的钎焊冶金结合强度,进而大幅提升了钛铝涡轮转轴的连接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加工好的结构钢轴和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进行摩擦焊,将经摩擦焊后得到的摩擦焊组件进行退火处理;
步骤二,将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的端部配合面设计为波纹状,在钛铝合金涡轮轴端部放置钎料,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对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进行加热,将加热好的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向下压入装配好钎料的钛铝合金涡轮轴中,待冷却后,即可完成钛铝合金涡轮轴的过盈连接;
步骤三,将过盈装配的钛铝涡轮转轴,在真空钎焊炉中进行900~960℃保温2-6小时的钎焊处理,通过钎料熔化后的扩散实现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端面的冶金结合。
可选的,步骤一中,摩擦焊组件退火处理时的温度为400~500℃,时间为2~4小时。
可选的,步骤二中,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在圆周面配合过盈量为0.10~0.30之间。
可选的,步骤二中,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的端部配合面为波纹状,波峰波谷差为0.20~0.50mm之间,波长为3.0~5.0mm之间。
可选的,钎料采用Ti-Zr-Cu-Ag或者Ti-Zr-Cu-Ni合金箔带钎料,钎料厚度为0.01~0.03mm之间。
可选的,步骤二中,感应加热时的加热温度在800℃~900℃之间,加热时间为60~120秒之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在原有技术方案只钛铝合金涡轮轴与过渡体的圆周面产生过盈配合强度外,增加了钛铝合金涡轮轴与过渡体端面的钎焊冶金结合强度,进而大幅提升了钛铝涡轮转轴的连接强度。由于钎焊接头强度与钎焊面积呈正相关,这种方案尤其适用于轴径较大的大尺寸钛铝合金涡轮转轴。例如:对于外径160mm、过盈配合轴直径为φ37mm钛铝合金涡轮,采用这种复合连接方案后,室温拉伸最大失效载荷从200KN提高了280KN,提升幅度达到40%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的钎焊界面形貌示意图;
其中,1为结构钢轴、2为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3为钛铝合金涡轮轴、4为端部钎焊配合面、5为钛铝合金涡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加了钛铝合金涡轮轴与过渡体端面的钎焊冶金结合强度,进而大幅提升了钛铝涡轮转轴的连接强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主要操作步骤及控制要点如下:
步骤一,将加工好的结构钢轴1和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2进行摩擦焊,得到的摩擦焊组件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00~500℃,退火时间为2~4小时。
步骤二,按照图纸进行钛铝合金涡轮轴3、摩擦焊组件的机加工。
其中,钛铝合金涡轮5上的钛铝合金涡轮轴3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2在圆周面配合过盈量选择为0.10~0.30。
钛铝合金涡轮轴3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2的端部钎焊配合面4设计为波纹状,如图3所示,波峰波谷差H设计为0.20~0.50mm,波长L设计为3.0~5.0mm。采用这种波纹型界面结构,在相同涡轮轴直径条件下增大了钎焊面积,有利于提高钎焊接头强度。
步骤三,钎料的选择加放置
对于钎焊方案,钎料选择适用于钛铝合金的Ti-Zr-Cu-Ag或者Ti-Zr-Cu-Ni合金箔带钎料,钎料厚度0.01~0.03mm;将合格尺寸的钎料箔带放置在钛铝合金涡轮轴3端部。
步骤四,过盈连接
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对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2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800℃~900℃之间,加热时间60~120秒。将加热好的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2向下压入装配好钎料的钛铝合金涡轮轴3中,待冷却后,即可完成钛铝合金涡轮轴3的过盈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
步骤五,钎焊
对于钎焊方案,将过盈装配的钛铝涡轮转轴3,在真空钎焊炉中在900~960℃保温2~6小时的钎焊处理,通过钎料熔化后的扩散实现钛铝合金涡轮轴3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2端面的冶金结合,真空度≤0.1Pa。
本发明在原有三体过盈连接技术方案基础上,增加了钛铝合金涡轮轴3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2的强结合力的端面连接措施,具体实现方案主要为钎焊。并且为便于端面连接,将原来的平端面结构优化为波纹结构或凹槽结构。采用这种复合连接结构,可大幅提高钛铝合金涡轮轴3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2的连接吨位,以满足相对短配合长度涡轮转轴的高转动惯量、高连接吨位的使用需求。本发明提供的技术也可推广应用于连接吨位较高的中等尺寸的钛铝涡轮转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笫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加工好的结构钢轴和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进行摩擦焊,将经摩擦焊后得到的摩擦焊组件进行退火处理;
步骤二,将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的端部配合面设计为波纹状,在钛铝合金涡轮轴端部放置钎料,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对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进行加热,将加热好的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向下压入装配好钎料的钛铝合金涡轮轴中,待冷却后,即可完成钛铝合金涡轮轴的过盈连接;
步骤三,将过盈装配的钛铝涡轮转轴,在真空钎焊炉中进行900~960℃保温2~6小时的钎焊处理,通过钎料熔化后的扩散实现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端面的冶金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摩擦焊组件退火处理时的温度为400~500℃,时间为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在圆周面配合过盈量为0.10~0.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钛铝合金涡轮轴与镍基高温合金过渡体的端部配合面为波纹状,波峰波谷差为0.20~0.50mm之间,波长为3.0~5.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钎料采用Ti-Zr-Cu-Ag或者Ti-Zr-Cu-Ni合金箔带钎料,钎料厚度为0.01~0.03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感应加热时的加热温度在800℃~900℃之间,加热时间为60~120秒之间。
CN202110818878.6A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Pending CN1136497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8878.6A CN113649720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8878.6A CN113649720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9720A true CN113649720A (zh) 2021-11-16

Family

ID=7848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8878.6A Pending CN113649720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97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5252A (zh) * 2023-11-17 2023-12-19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轴颈中空涡轮盘惯性摩擦焊与扩散焊复合制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7221A2 (en) * 1996-10-18 1998-04-22 Daido Steel Company Limited Tial turbine r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748931A (zh) * 2005-09-29 2006-0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TiAl基合金增压涡轮与钢轴的高强度连接方法
CN101596665A (zh) * 2008-06-03 2009-12-09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研究所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转轴三体结构连接的工艺方法
CN101972877A (zh) * 2010-11-03 2011-02-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TiAl基合金与Ni基高温合金的接触反应钎焊连接方法
CN102211249A (zh) * 2011-05-26 2011-10-12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42CrMo钢轴的连接方法
CN102343468A (zh) * 2011-02-15 2012-02-08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增压器转子与钢轴的焊接方法
CN102380678A (zh) * 2011-09-16 2012-03-21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电阻钎焊焊接方法
CN110682029A (zh) * 2019-10-18 2020-01-14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与不锈钢的接触反应用活性连接剂及钎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7221A2 (en) * 1996-10-18 1998-04-22 Daido Steel Company Limited Tial turbine r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748931A (zh) * 2005-09-29 2006-0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TiAl基合金增压涡轮与钢轴的高强度连接方法
CN101596665A (zh) * 2008-06-03 2009-12-09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研究所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转轴三体结构连接的工艺方法
CN101972877A (zh) * 2010-11-03 2011-02-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TiAl基合金与Ni基高温合金的接触反应钎焊连接方法
CN102343468A (zh) * 2011-02-15 2012-02-08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增压器转子与钢轴的焊接方法
CN102211249A (zh) * 2011-05-26 2011-10-12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42CrMo钢轴的连接方法
CN102380678A (zh) * 2011-09-16 2012-03-21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电阻钎焊焊接方法
CN110682029A (zh) * 2019-10-18 2020-01-14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与不锈钢的接触反应用活性连接剂及钎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小强等: "一种钛基钎料钎焊TiAl/GH536的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 《焊接学报》 *
李玉龙等: "TiAl基合金与钢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焊接》 *
陈波等: "采用Ti-Zr-Cu-Ni真空钎焊Ti3Al/Ti3Al和Ti3Al/ GH536接头组织及性能", 《航空材料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5252A (zh) * 2023-11-17 2023-12-19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轴颈中空涡轮盘惯性摩擦焊与扩散焊复合制造方法
CN117245252B (zh) * 2023-11-17 2024-01-19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带轴颈中空涡轮盘惯性摩擦焊与扩散焊复合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8401B2 (ja) 拡散溶接によるチタン部材および鋼部材の組み立て
JP4206216B2 (ja) 互いに異なる温度の熱で負荷される2つの部分を互いに溶接するための方法ならびにこのような方法により製作されたターボ機械
JP4126966B2 (ja) 本体と蓋の接合構造体
JP5502759B2 (ja) エグゾースト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WO2023020169A1 (zh)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组件惯性摩擦焊接装置及方法
US10738625B2 (en) Bladed dis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20045485A (ko) 마찰용접에 의한 상이 금속소재의 접합방법
CN107999953A (zh) 一种变截面双针铆接强化搅拌摩擦短段焊焊具
EP3308900A1 (en) Hybrid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13649720A (zh)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复合连接方法
CN102380678A (zh) 一种钛铝合金涡轮与钢轴的电阻钎焊焊接方法
DE102012217560B4 (de) Turbinenläufer mit Hülsenzwischenstück, Abgasturbolader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Turbinenläufers
CN215824522U (zh)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组件惯性摩擦焊接装置
US20180105914A1 (en) Hybrid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2476241A (zh) 结合齿环与齿轮热后激光焊接方法
CN112317947A (zh) 一种铝棒与外锥形端面钢棒连续驱动摩擦焊接方法
KR101771158B1 (ko) 고효율 마찰용접을 이용한 배기밸브 스핀들의 제조방법
JP2015205329A (ja) 超硬合金と鋼材とを接合した切削工具およびその切削工具の製造方法
CN111098018A (zh) 一种基于高频辅助的异种金属半固态摩擦钎焊方法
CN113556011B (zh) 一种电机转子鼠笼制作方法
CN113042876A (zh) 一种预置异质金属夹层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方法
CN114406439A (zh) 一种适用于搅拌摩擦铆焊的爪型铆钉及搅拌摩擦铆焊方法
CN105855735A (zh)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焊接方法
JP2004298935A (ja) 摩擦圧接による接合方法
CN110666338A (zh) 一种基于搅拌摩擦焊接的箱体结构精密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