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1134A - 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 - Google Patents
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31134A CN113631134A CN202080025903.9A CN202080025903A CN113631134A CN 113631134 A CN113631134 A CN 113631134A CN 202080025903 A CN202080025903 A CN 202080025903A CN 113631134 A CN113631134 A CN 1136311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ringe
- engagement
- needle
- housing
- ho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MOVRNJGDXREIBM-UHFFFAOYSA-N aid-1 Chemical compound O=C1NC(=O)C(C)=CN1C1OC(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NC(=O)C(C)=C2)=O)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NC(=O)C(C)=C2)=O)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NC(=O)C(C)=C2)=O)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P(O)(=O)OC2C(OC(C2)N2C3=C(C(NC(N)=N3)=O)N=C2)CO)C(O)C1 MOVRNJGDXREIB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butyl hal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49 buty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48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05—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or administering blood, plasma or medical fluids ; Infusion or perfusion contai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辅助工具,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充填有混合用的第一物质的密封容器;支架,支架用于固定配置有柱塞且内部充填有混合用的第二物质的注射器;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沿着使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密封容器形成连通的针头刺通密封容器的刺通方向设置,并通过所述针头可相对的滑动地至所述密封容器与所述注射器的连通位置处;操作构件,其由滑动卡合部和和按压卡合部构成;滑动卡合部能够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注射器中的至少一个与卡合对象并处于卡合状态下,使所述支架相于壳体滑动至所述连通位置处;按压卡合部在设置于连通位置上的所述注射器的所述柱塞处于卡合状态时能够将柱塞朝向所述密封容器侧推压;在所述卡合对象与所述操作构件之间设置有转换结构,该转换结构通过向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刺通方向上施加按压力,以解除所述滑动卡合部与所述卡合对象之间的卡合状态,并转换为使所述按压用卡合部与所述柱塞之间卡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注射时用于混合密封容器内的物质和注射器内的物质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都有各种各样的产品被建议用于作为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以下称辅助工具),比如,专利文献1中宣布的辅助工具(用于准备药液的工具),是一种作为注射器使用的管状体,其包括,管状体(以下称第一针管部),该针管部内配置有充填药液的药物储存盒,固定储存盒内的药液和装有其他药液的管状瓶的内部筒状支撑,容纳该内部筒状支撑并和第一针管部相嵌合的管体(以下称第二针管部),以及配置在药物储存盒和管状瓶之间的两头针。第一针管部和第二针管部在各自轴向保持一致的状态下可以相对于彼此滑动。
管状瓶和内部筒状支撑都是筒状。管状瓶的顶端侧的开口被金属瓶盖塞住,管状瓶的后端侧的开口呈现打开状态。内部筒状支撑的前端侧的开口和后端侧的开口,全部呈打开状态。
在内部管状支撑的直径方向设置有贯通内外的贯通孔,贯通孔是第二针管部后续所述的弹性杆的突出部的进出孔。
第二针管部配置有限制相对于内部支撑滑动的弹性杆。由直径方向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杆和圆筒状推杆(通常说的柱塞)构成,柱塞的作用是推出管状瓶内的药液。
弹性杆沿着第二管部的轴线方向延伸。弹性杆的内部包括有从第二针管部的前端侧到后端侧朝径向内侧倾斜的倾斜面,以及比该倾斜面更位于第二针管部的后端侧且向第二针管体的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弹性杆在第二针管部的直径方向上不变形的状态下,其突出部可以插入到内部筒状支撑的贯通孔内。
圆筒状推杆在第二针管部内部从后端向前端侧方向延伸,通过内部筒状支撑的后端侧的开口和管状瓶的后端侧的开口,插入到管状瓶的内部。
两头针在其中心线延长方向和第一针管部及第二针管部的轴线延长方向对准的状态下安装在药物储物盒和管状瓶之间。因此,两头针的一侧的端部面向药物储存盒,另一侧的端部面向管状瓶。
根据上述构成的辅助工具,第一针管部和第二针管部进行相对滑动,来缩短药物储存盒和管状瓶之间的距离,两头针的一侧的端部插入药物储存盒,两头针的另外一侧的端部插入管状瓶内部,药物储物盒的内部和管状瓶的内部通过两头针的介入连通在一起。
第一针管部和第二针管部继续滑动的话,倾斜面接触到第一针管部内侧的开口端。因此,倾斜面被向第二针管部直径方向外侧推压,倾斜杆向这个直径方向外侧弯曲。
同时,由于突出部偏离了内部筒状支撑的贯通孔,第二针管部可以向着内部筒状支撑滑动。
第二针管部继续向着内部管状支撑滑动,促使圆筒状推杆在管状瓶内前进,把该管状瓶内的物质推压到药物储存盒里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 4 5 5 8 8 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辅助工具中,当柱塞在管状瓶内前进的时候,第一针管部推压弹性杆,换言之,弹性杆由于处在被第一针管部推压的状态下,对第一针管部来说弹性杆的推压力,成为了第二针管部和第一针管部相对滑动时的负荷。
为此,上述的辅助工具中,第二针管部向第一针管部的移动是困难的,柱塞的活动也是困难的。
因此,上述的辅助工具,是一种在进行柱塞推入操作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操作的装置,其增加了对柱塞推入操作的负荷,使柱塞的操作性也随之变得恶化。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以使柱塞的推入更加顺滑。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混合辅助工具,其包括:
壳体,其内部设置有充填有混合用的第一物质的密封容器;
支架,其用于固定配置有柱塞且内部充填有混合用的第二物质的注射器;
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沿着使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密封容器形成连通的针头刺通密封容器的刺通方向设置,并通过所述针头可相对的滑动地至所述密封容器与所述注射器的连通位置处;
操作构件,其由滑动卡合部和和按压卡合部构成;其中,
滑动卡合部,其能够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注射器中的至少一个与卡合对象并处于卡合状态下,使所述支架相于壳体滑动至所述连通位置处;
按压卡合部,其在设置于连通位置上的所述注射器的所述柱塞处于卡合状态时能够将柱塞朝向所述密封容器侧推压;
在所述卡合对象与所述操作构件之间设置有转换结构,该转换结构通过向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刺通方向上施加按压力,以解除所述滑动卡合部与所述卡合对象之间的卡合状态,并转换为使所述按压用卡合部与所述柱塞之间卡合。
根据上述的混合辅助工具,在密封容器内的第一物质向注射器移动的时候,按压操作构件,滑动卡合部和支架或者注射器至少任何一方卡合,支架向着壳体移动,针头刺通密封容器,密封容器与注射器通过针头形成连通。
利用转换构造,通过按压操作时所用的力,解除滑动卡合部和支架或者注射器至少任何一方的卡合状态,完成按压卡合部和柱塞的卡合,能够减少柱塞压入时需要的力。
所述混合辅助工具,在柱塞压入操作时也可以减少操作构件上的负荷,柱塞的压入变得更加顺滑。
所述转换结构通过对所述操作构件施加在所述刺通方向上的按压力,使所述支架以沿所述刺通方向延伸的虚拟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操作构件发生周向上的旋转,以解除所述滑动卡合部与所述卡合对象之间的卡合状态。
根据上述构成,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时,只需要完成支架的旋转就可以解除滑动卡合部和支架或注射器至少任何一方的卡合状态,提高了操作性。
本发明的混合辅助工具,其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构件均为筒状结构,且能够沿各自的轴线方向上插入所述支架;所述操作构件套装在所述壳体外侧,并与壳体之间形成一个能够容纳所述支架的容置空间,使固定有注射器的支架内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操作构件之间;所述容置空间为密封状态,并设置有限制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构件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密封锁。
依据上述的混合辅助工具,比如,注射使用后的注射器和支架放置在收容空间内,因为密封锁构造,收容空间是密封的而且限制了壳体和操作构件之间相对的移动,可以防止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以及混合后的药剂的暴露。
本发明的混合辅助工具,其在所述按压卡合部将所述柱塞朝向所述密封容器侧推入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操作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保持结构。
根据保持结构,所述柱塞向所述密封容器侧压入的位置,所述操作构件和所述壳体能够保持固定,操作构件和壳体不容易分离。因此,比如,注射器内的第二物质是液体的情况下,第二物质向密封容器内注入时,手持操作构件和壳体并晃动,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的混合就变得更加容易。
本发明的混合辅助工具,其所述针头设置在所述注射器的前端,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注射器的筒状插入口部,所述注射器从针头侧插入至插入口部中;该插入口部在所述注射器的插入方向上其外侧的内径比其里侧的内径大。
根据上述构成,注射器从针头插入插入口部的时候,针头很难接触到插入口部,可以防止针头的的弯曲和破损。
发明效果
如上述,本发明的混合辅助工具在使栓塞压入顺滑的方面能够达到优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实施方式下的外观图;
图2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的分解斜视图;
图3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的壳体的正面图;
图4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的壳体的平面图;
图5为图4的V-V线的断面图;
图6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的支架的平面图;
图7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的支架的侧面图;
图8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的操作构件的平面图;
图9为图8的IX-IX线的断面斜视图;
图10为注射器在同实施方式下的纵断面图;
图11为注射器在同实施方式下的平面图;
图12为密封容器在同实施方式下的纵断面图;
图13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前的纵断面图;
图14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状态时的说明图,即注射器的针头刺穿密封容器的说明图;
图15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状态时的说明图,即压入柱塞状态的说明图;
图16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状态时的说明图,即收纳空间密封,壳体和操作构件被锁定状态下的说明图;
图17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状态时的放大图,即开始向着壳体压入操作部件时,操作部件周边的放大图;
图18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状态时的放大图,即注射器的针头刺通密封容器状态下操作构件周边的放大图;
图19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状态时的放大图,即注射器和支架回转状态下操作构件周边的放大图;
图20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状态时的放大图,即注射器和支架回转后,柱塞压入状态下操作构件周边的放大图;
图21为混合辅助工具在同实施方式下,使用状态时的放大图,即柱塞压入解除状态下操作构件周边的放大图;
图22为本发明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下具有盖子的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的一部分扩大纵断面图;
图23为本发明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下具有盖子的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的一部分扩大纵断面图;
图24为本发明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下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的针单元的正面图;
图25为图24的针单元的纵断面图;
图26为所述混合辅助工具安装图24所示针单元后的说明图,是使用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7为图26的放大图;
图28为图26所示的针单元使用状态下的说明图,即针头的前端插入密封容器(管状瓶)的密封栓状态下的说明图;
图29为图26所示的针头单元使用状态下的说明图,即针头基端侧的针尖贯通注射器的密封圈部位的状态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件对本发明的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以下简称混合辅助工具)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混合辅助工具1包括壳体2,设置在壳体2内且充填有用于混合的第一物质的密封容器6,能够插入到壳体2内并能固定注射器的支架3(参见图2),以及套装在壳体2外侧的操作构件4。为了说明的更加清楚,图2还展示了注射器5的一部分。另外,如图13,图14所示,壳体2与支架3以注射器5的针头52朝向刺通密封容器6的方向设置,且能够沿针头52的刺通方向相对滑动发生卡合,使密封容器6与注射器5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和支架3发生相对滑动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另外,为了固定壳体2和操作构件4,在壳体2和操作构件4连接处设置有薄膜状的固定材S(参见图1)。
如图10所示,注射器5包括:充填有用于混合的第二物质的注射器本体50,用于推出第二物质的柱塞51,直接或者间接设置在注射器本体50的喷嘴处的针头(注射针)52,以及覆盖注射针52外侧的针套53。在注射器本体50的凸缘处安装有手指夹54。针套53具有弹性,使其能被针头52刺穿。如图11所示,在平面图中,手指夹54的横向宽度W1比纵向宽度W2要更大。手指夹54安装在注射器本体50上时,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端侧和另一端侧自注射器本体50朝向向相反方向(即与注射器本体50的径向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注射器5中,如图10所示,针头52间接设置在喷嘴500上;具体来说,喷嘴500端部外嵌有管状针基520,针头52安装在针基520的前端。基于此,针基520与针头52构成一次性针头。当然,针头52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喷嘴500上。
针帽53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例如:丁基橡胶,丁基卤橡胶,丁苯橡胶,合成天然橡胶,硅橡胶,热可塑性弹性体等。在本实施例中,针帽53具有筒状部530,其底端套在针基520的外侧;该筒状部530的前端与能够被针头52刺穿的密封部531相连。
密封部531以其能够在筒状部530内进行轴向移动的方式内嵌于筒状部530中。进而,当密封部531抵接到其他部位的状态下,移动注射器本体50,注射器本体50及筒状部530即同步向密封部531移动,同时针头52向前移动,并到达密封部531前端。
密封容器6即所谓的管状小瓶,如图12所示,其包括充填有第一物质的容器本体60,和塞住容器本体60进出口的密封栓61。密封栓61的外周部61a的外径大于容器本体60的颈部60a的外径,呈凸缘状向外突出。
注射器本体50和容器本体60中至少有一个用于充填有液体物质。也就是说,在注射器本体50和容器本体60中,其中一个充填的是液体的物质,那另一个充填的是液体或者粉末状的物质。
如图3~图5所示,壳体2呈筒状,其包括壳体本体部20,壳体本体部20为具有底面的筒状结构,并能够容纳密封容器6;在壳体本体部20内设有用于固定密封容器6位置的定位部21(参见图4),在壳体本体部20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用于对支架3进行导向的支架导向部22(参见图4),在壳体本体部20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用于对操作构件4进行导向的操作构件导向部23(参见图4),并在壳体本体部20的外侧形成有用于与操作构件4的内侧形成紧密接触的密接部24。
壳体本体部20的轴线方向也是壳体2的轴线方向。注射器5的针头52朝向刺通密封容器6的方向也是壳体本体部20的轴线方向。壳体本体部20的底面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其可以作为壳体2的前方侧,壳体本体部20的开口侧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其可以作为壳体2的后方侧。
定位部21设置在壳体本体部20的内部,其可以完成密封容器6在该壳体本体部20内的径向定位。
更加具体来说,定位部21设置在壳体本体部20的底面上并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3个),多个定位部21在本体部的底面上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布。
如图4和图5所示,各定位部21由自底面内周面沿壳体本体部20的径向方向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底部承受部210和从底部承受部210的外侧端沿壳体本体部20的轴向方向向上延长形成的横向限位部211构成。密封容器6安装在各底部承受部210上,横向限位部211介于密封容器6和壳体本体部20之间。
支架导向部22为在壳体本体部20的内周面上形成的一对导向槽220。该对导向槽220自壳体本体部20的开口端向其底面延伸形成,该对导向槽220沿着壳体本体部20的轴线方向延伸形成,并在壳体本体部20的内周向呈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进而,在该对导向槽220之间形成有自导向槽220底面向壳体本体部20的内侧(沿壳体主体部20的径向方向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221。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本体部20上开设有两组由一对导向槽220和一个突出部221构成的支架导向部。一组支架导向部22和另一组支架导向部22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部20中心(径向中心)的对称位置上。
每对导向槽220中,一个为用于在物质混合前将支架3插入到壳体本体部20内的第一导向槽220a,另一个为用于在物质混合中到混合结束后,将插入到壳体本体部20中的支架3相对于壳体本体部20保持在一定角度旋转位置上的第二导向槽220b。第一导向槽220a和第二导向槽220b各自的形成位置(中心位置)是以壳体2的中心轴心为中心,在周向上偏离45度或者约45度。另外,第二导向槽220b的长度要比第一导向槽220a更长。
如图3和图4所示,操作构件导向部23突出地设置在壳体本体部20的外侧(更具体来说,是在壳体本体部20的开口端外侧)。操作构件导向部23采用成对设置方式,设置在以壳体本体部20的径向中心为界的对称的位置上。其中一个操作构件导向部23的内侧对应为一组支架导向部22的第一导向槽220a,另一个操作构件导向部23的内侧对应为另一组支架导向部22的第一导向槽220a。
密接部24和操作构件4的内侧(操作构件4的开口端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从而形成密封壳体2和操作构件4之间的缝隙的密封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的密接部24为在壳体本体部20的周向上环绕全周连续形成,其由自壳体主体部20的后端至前端逐渐向外侧(壳体主体部2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锥形环部240,和连接在锥形环部240的前端的前侧环241组成。前侧环241的高度(自壳体本体部20表面的突出量)是整周恒定的,前侧环241的宽度(在前述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也是全周恒定的。锥形环部240的前端部(与前侧环241相连的端部)的高度(自壳体本体部20表面在径向方向上的突出量)设定为与前侧环241的高度一致。
如图6图7所示,支架3包括具有筒状结构且可插拔注射器5的收容部30,防止插入至收容部30内的注射器5脱落的防脱部31,自收容部30前端(以注射剂5插入方向对应的前端)延伸形成的延长部32,以及设置在延长部32的前端且能够固定密封容器6的容器固定部33。
支架3从容器固定部33这一侧插入壳体2内,且在插入状态下能够以壳体2的中心线为中心沿周向转动。
收容部30如上述为筒状体,其后端侧是一个能够把注射器5插入到内部的插入口部O。另外,收容部30前端侧的内径一定或大致一定,而插入口部O的内径自前(靠近里侧)至后(靠近端口侧)逐渐变大(即,呈锥形)。
防脱部31由竖向设置在收容部30后端的一对壁部310构成。各壁部310在收容部30的径向上呈相对设置。因此,在各壁部310的邻侧形成有空间。
各壁部310由沿收容部30的轴线方向竖直延伸形成的立设部311,和与自立设部311的前端部(上述前后方向上位于后端侧的端部)连接且沿收容部30的圆周方向另一壁部310侧延伸形成的的延伸部312构成;
立设部311和延出部312在收容部30的轴线方向上正交得到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板状。延出部312的周向长度,比立设部311的周向长度更长。因此,上述的空间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比较,其前方侧相比于后方侧更加宽阔。
另外,当注射器5自插入口部O插入到支架3中时,手指夹54的两个矩形端也装配在上述的空间内,完成注射器5与支架3之间的装配。基于该结构设计,手指夹54的旋转限制在上述空间范围内。此外,在手指夹54与立设部311的一端抵接的状态下,手指夹54也和延出部312抵接,使注射器5相对于支架3固定,以防脱落。
延设部32由沿收容部30轴线方向延伸且呈相对设置的一对长板部320,和分别与该对长板部320相连的多块接续板321构成。虽然各图上都没有标注编号,但接续板321上面设置有注射器5能够插入通过的贯通孔。
长板部320在与收容部30轴线方向正交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接续板321的平面视图是圆板。本实施例中,三个接续板321在收容部30的轴向上间隔排列,其位于最后端的接续板321上贯通孔的尺寸大于其他两个接续板321上的贯通孔的尺寸。
长板部320上设有能够在长板部320处进行内外移动的可动爪322。可动爪322在前述的前后方向上位于壁部310的前方。因此从支架3的后端侧看,可动爪322安装在偏离壁部310的空间的位置处。
可动爪322由沿着长板部320的长度较长方向延伸并形成可弯曲的可弯曲部322a,以及从该可弯曲部322a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爪部322b构成。可弯曲部322a以其前端侧为支点,形成前端侧向内外方向弯曲的臂状,可弯曲部322a的前端设置有突出爪部322b。
容器固定部33包括自长板部320前端延伸形成的多个可弯曲的可弯曲杆部330,自可弯曲杆部330前端内表面形成的朝向内侧突出的内爪部331,以及在内爪部331的后方自可弯曲杆部330内表面形成的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332。在本实施例中,在各长板部320上逐个连接设置有可弯曲杆部330,各可弯曲杆部330的内爪部331呈对称分布,突出部332也对称设置在可弯曲杆部330上。
可弯曲杆部330为板体,且其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得的截面图形为圆弧状。呈对称分布的一对可弯曲杆部330为自长板部320以越靠近前端相互间的距离越近的方式延伸形成。
内爪部331和突出部332同样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得的截面图形为圆弧状。在容器保持部33中,可弯曲杆部330的内表面和从该内表面向内侧突出的内爪部331呈阶梯状地方式连续,可弯曲杆部330的内表面和从该内表面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332也呈阶梯状地方式连续。因而,在可弯曲杆部330的内表面形成有一个凹部333。
如图2所示,操作构件4呈筒状,其一侧开口端为封闭态状态,另一侧的开口端为敞开状态。当操作构件4套装在壳体2外侧时,壳体2和操作构件4之间,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支架3的容置空间。
如图8和图9所示,操作构件4包括:将操作构件4自身引导至操作构件导向部23处的被导向部40,在支架3、注射器5中至少一方作为卡合对象(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注射器5的手指夹54)并处于卡合状态下使支架3相对于壳体2滑动至连通位置处的滑动卡合部41,在支架3与注射器5的柱塞51处于卡合状态下将柱塞51压入密封容器6的卡合推压部42,在注射器5的柱塞51被压入后在上述刺通方向上与注射器5及支架3中的至少任何一方(本实施例中具体指注射器5的手指夹54)相抵接的抵接部43,以及在另一方端部的内周面形成的台阶部44。
被导向部40为在操作构件4的内周面上沿轴线方向开设的槽。如图9所示,被导向部40包括在进行物质混合前与操作构件导向部23相嵌合的第一被导向部400,以及在物质完成混合后与操作构件导向部23相嵌合的第二被导向部401这两部分。被导向部40(即,第一被导向部400和第二被导向部401),设置在操作构件4的轴线方向周围180度旋转对称的位置上。
第一被导向部400开设在轴线方向上且偏离后述段落0076中所述的转换结构的位置(上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滑动卡合部41前方的偏离位置),第二被部401,开设在轴线方向上且与后述段落0076中所述的转换结构并排位置(上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滑动卡合部41前方的位置)。并且,第一被导向部400的中心位置和滑动卡合部41的中心位置均以操作构件4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在周向方向上偏移90度或者约90度。
在支架3的可动爪322嵌入第一导向槽220a内的状态下,若操作构件导向部23嵌入在第一被导向部400内,则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卡合对象(手指夹54)后方设置有滑动卡合部41(参见图2)。
在第一被导向部400与操作构件导向部23处于相嵌合的状态下,若支架3的可动爪322嵌入在第二导向槽220b中时,在卡合对象(手指夹54)的后方设置有抵接部43。
在支架3的可动爪322与第二导向槽220b处于相嵌合的状态下,若操作构件导向部23嵌入在第二被导向部401内,则在卡合对象的后方设置有卡合推压部42。即,卡合对象(手指夹54)设置在偏离滑动卡合部41和抵接部43的位置上。
滑动卡合部41为自操作构件4的内周面沿该操作构件4的径向方向向内突出形成的具有一定厚度且类似长方形的扇形拱结构,其在环绕操作构件4的轴线方向上旋转180度的对称位置上成对设置。如上所述(参见图2),滑动卡合部41在支架3的可动爪322与第一导向槽220a相嵌合的状态下,第一被导向部400与操作构件导向部23相嵌合的状态下,设置在作为卡合对象的手指夹54的后方,并通过按压操作构件4使其向壳体2滑动,同时按压手指夹54使注射器5和支架3朝向刺通方向前进。
滑动卡合部41包括与操作构件4内底面42呈相反侧的端部和与注射器5相对配置并用于压入手指夹54的对置面410。对置面410在沿操作构件4周向方向自一端侧到另一端侧时,其向上述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操作构件4的内底面42侧)倾斜。
合推压部42设置在操作构件4的内底面上。因此,在操作构件4中,滑动卡合部41位于卡合推压部42的前方。
抵接部43在周向方向上与滑动卡合部41相邻,其为自操作构件4的内周面沿径向内侧突出形成的与滑动卡合部41具有同等厚度且类似长方形的扇拱状结构,其在环绕操作构件4的轴线方向上旋转180度的对称位置上成对设置。。抵接部43包括设置在与操作构件4内底面42(卡合推压部42)呈相反侧的端部上形成的抵接面430。抵接面430设置在操作构件4的内底面42(卡合推压部42)与滑动卡合部41的对置面410之间的中间位置。滑动卡合部41和抵接部430以其在周向上的中心,在围绕操作构件4的轴线方向上,彼此处于大致45度的旋转对称位置上。
当注射器5和支架3相对于操作构件4旋转的情况下,混合辅助工具1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切换为以把卡合对象与滑动卡合部41相对的状态、和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卡合对象与抵接部43相对的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构件4内设置有用于成卡合推压部42和柱塞51的转换结构。利用操作构件4在上述刺通方向上承受的推压力,使支架3相对于壳体2和操作构件4旋转,从而解除滑动卡合部41与卡合对象之间的卡合状态,转换成卡合推压部42和柱塞51的卡合。转换结构由滑动卡合部41的对置面410构成。在卡合推压部42与柱塞51处于卡合的状态下,在上述前后方向上卡合对象与抵接部43相对。
抵接部43的结构满足,在卡合推压部42和柱塞51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与上述前后方向上相对的卡合对象(手指夹54)抵接,以阻止操作构件4在前述刺通方向上前进(滑动),即阻止柱塞51被压入。
本实施例中,在抵接部43设置在卡合对象后方的状态下,与操作构件4相对于壳体2的插入量相比,在卡合推压部42设置在卡合对象后方的状态下(即,滑动卡合部41和抵接部43都不在卡合对象(手指夹54)的后方),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2的插入量更大。
因此,与抵接部43设置在卡合对象后方状态下的操作构件4与密接部24的重叠量相比,卡合推压部42设置在卡合对象后方状态下的操作构件4与密接部24的重叠量更大。
在任何状态下,壳体2与操作构件4形成的容置空间均为密闭状态,抵接部43设置在卡合对象后方的状态下,操作构件4卡止在密接部24上,即能够将操作构件4从壳体2上面取下来。另一方面,卡合推压部42设置在卡合对象后方的状态下,操作构件4卡止并锁定在密接部24处,以防止操作构件4从壳体2上面取下来。
如上所述,密接部24具有在容置空间密闭的状态下对操作构件4与壳体2进行固定的功能,并具有在容置空间密闭的状态下防止操作构件4相对于壳体2滑动的密封锁定功能。
台阶部44,其由在操作构件4的开口端的内周面侧开设切口部440而形成。由此,台阶部44包括,自操作构件4的开口端起依次位于操作构件的内周面且更靠近操作构件4的径向外侧的外侧面部441,从该外侧面部441的轴向内侧端部向操作构件4的径向内侧直立的立面部442,与该立面部442的径向内侧端部相连并在操作构件4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侧面部443。
另外,第一被导向部400、第二被导向部401与切口部440相连,形成为从切口部440向一侧的端部侧延伸。
台阶部44的外侧面部441的内径比密接部24的前侧环241的外径小,操作构件4套在壳体2上时,外侧面部441由锥形环部240扩径而与前侧环241紧密接触,且立面部442和内侧面部443所形成的角部和锥形环部240紧密接触。因此,在操作构件4和密接部24的重叠量小的情况下,外侧面部441与前侧环241的后方侧接触,且角部与锥形环部240的后方侧(外径小的部分)接触,操作构件4的台阶部44以微弱的力量外嵌在密接部24上。在操作构件4和密接部24的重叠量大的情况下,由于前侧环的后方到前方都与外侧面部441紧密接触,且角部和锥形环部240的前方侧(外径大的部分)紧密接触,操作构件4的台阶部44以很强的力量外嵌在密接部24上。
本实施例的注射器用混和辅助工具1的构成如上所述。以下,参见图13~图21对关于混合辅助工具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该混合辅助工具1为了使混合密封容器6内的第一物质和注射器5内的第二物质,将密封容器6置于壳体2中,注射器5置于支架3中,支架3插入到壳体2中。另外,混合辅助工具1在使用时,需要拿掉固定材S。
支架3的可动爪322嵌入在壳体2的第一导向槽220a内,壳体2的操作构件导向部23嵌入在操作构件4的第一被导向部400内。在滑动卡合部41的前方,设置有作为卡合对象的手指夹54。(参见图17)。
当壳体2相对于操作构件4朝向上述刺通方向滑动时,滑动卡合部41在上述前后方向上与手指夹54卡合,注射器5和支架3同步沿上述刺通方向滑动(参见图18)。在使壳体2相对操作构件4在上述刺通方向上相对滑动时,既可以将操作构件4推向壳体2,也可以将壳体2推向操作构件4。
与此同时,密封容器6插入到容器保持部33内,其内爪部331钩挂在密封容器6(容器本体60的颈部)上,注射器5也沿着上述刺通方向向密封容器6侧前进,自针盖53突出的针头52穿透密封栓61,并进入到密封容器6内部。此时,由于支架3的可动爪322嵌入在壳体2的第一导向槽220a内,壳体2的操作构件导向部23嵌入在操作构件的第一被导向部400内,支架3的旋转收到限制。
继续压入操作构件4,支架3的可动爪322到达壳体2的第一导向槽220a的终端,支架3和注射器5不能再沿上述刺通方向前进。如图19所示,从滑动卡合部41的对置面410向手指夹54继续施加压入力(使手指夹54旋转的力),注射器5与支架3一起发生旋转。
此时,如图14所示,可动爪322(突出爪部322b),越过突出部221并自第一导向槽220a开始向第二导向槽220b移动。手指夹54从滑动卡合部41的对置面410的前方向抵接部43的前方移动。即,手指夹54与滑动卡合部41的对置面410之间卡合被解除,操作构件4能够沿上述刺通方向继续压入。
如图15和图20所示,当进一步推动操作构件4时,柱塞51通过按压用卡合部42被按压。当充填在注射器本体50内的第二物质为粉末时,当柱塞51被按压,只有注射器本体50内空气进入至容器本体60中。另一方面,当充填在注射器本体50内的第二物质为液体时,当柱塞51被按压,注射器主体部50内的第二物质进入至容器主体60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抵接部43设置在卡合对象的后方时,当卡合推压部42将注射器51按压到底,操作构件4与密接部24卡合在一起,容置空间为密闭状态,操作构件4和壳体2暂时固定在一起。
在注射器本体50内充填的第二物质为液体的情况下,通过晃动混合辅助工具1能够把密封容器6内的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在一起。如上所述,由于操作构件4和壳体2处于暂时固定在一起的状态,因此,晃动混合辅助工具1时可以防止操作构件4从壳体2上面脱落,由此,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进行混合,且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也不会向外泄露,安全性得到提高。
接着,对操作构件4相对于壳体2进行拉动操作,将操作构件4从壳体2上拆下,则可以从壳体2内将注射器5取出来。当从壳体2上取下操作构件4,由于密封容器6的内部注入有注射器5内充填的第二物质(液体)或空气而具有很高的压力,因此,如图21所示,由卡合推压部42对柱塞51产生的按压力解除,柱塞51被自动推回去。
在注射器本体50内充填的第二物质是粉末的情况下,注射器51被推回去时,密封容器6内的第一物质(液体)向注射器本体50移动。当填充在注射器本体50内的第二物质是液体的情况下,注射器51被推回去时,密封容器6内由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形成的药剂在压力的作用下向注射器本体50移动。
在密封容器6内的药剂移至注射器本体50时,需要将壳体2朝向上方,操作构件4朝向下放,使针头52的前端浸在密封容器6内的药剂中。密封容器6内的第一物质或者药剂向注射器本体50移动时,通过拉动柱塞51,也可以将密封容器6内的药剂移入注射器5内。
然后,在支架3留在壳体2内的状态下,使用从支架3上取下来的注射器5完成注射。另外,在把注射器从支架3上拔出的时候,注射器5的手指夹54从支架3相邻的壁部310之间的空间取下,以将注射器从后端侧拉出。
在注射完成后,将注射器5再次插入支架3中,进而将操作构件4外嵌在壳体2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架3的可动爪322嵌入在壳体2的第二导向槽220b内,第二被导向部401嵌入在操作构件导向部23内,作为卡合对象的手指夹54被设置在子滑动卡合部41和抵接部43偏离的位置上。
按压操作构件4,使操作构件4沿着上述刺通方向滑动,并与密接部24紧密接触,进而在容置空间密闭的状态下限制操作构件4相对于壳体2滑动,形成操作构件4不能从壳体2上取下的状态(参见图16)。此时,容置空间内的第一物质、第二物质、以及二者混合后的药剂都不暴露在外部,把注射器5和密封容器6即可丢弃。
本实施例的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1,如上所述,当按压操作构件4时,滑动卡合部41和支架3或者注射器5中的至少一方卡合,使支架3滑动至连通位置,由此,密封容器6和注射器5通过针头52相互连通,转换结构通过按压操作时的按压力解除滑动卡合部41和支架3或者注射器5中至少任一方的卡合的负荷,转换成卡合推压部42和柱塞51的卡合,所以该结构设计能够减少柱塞51压塞入时需要的力。
而且,混合辅助工具1能够抑制压入柱塞51时施加在操作构件4上的负荷,即,使操作构件4滑动所需的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调制辅助器具1能够得到能够简单地按压柱塞51的优良效果。
另外,转换结构能够利用向操作构件4施加朝向刺通方向的力,使支架3相对于操作构件4旋转,从而解除滑动卡合部41与卡合对象的卡合状态。只需要对操作构件4进行按压即可解除滑动卡合部41与支架3或者注射器5至少任何一方的卡合状态,从而提高了可操作性。
此外,保持结构能够将操作部件4保持在在卡合推压部42将柱塞51朝向密封容器6侧压入的位置上,因此,通过该保持结构,当卡合推压部42把柱塞51向密封容器6侧压入的位置上时,操作构件4与壳体2之间保持固定,操作构件4很难从壳体上2脱落。由此,当注射器本体50内充填的第二物质为液体并摇晃混合辅助工具1时,能够提高将密封容器6内的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时的安全性。
另外,在壳体2和操作构件4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在支架3中内置有注射器5的状态下保持容置空间为密封状态,且能够限制壳体2与操作构件4发生相对滑动,例如,当注射使用后的注射器5内置于支架3内,支架3位于容置空间内,由于锁定结构,容置空间为密闭状态同时限定壳体2和操作构件4的相对滑动(即,操作构件4不能脱离壳体2),进而避免第一物质、第二物质及混合后的药剂的暴露。
支架3的插入口部O形成为在注射器5的插入方向上,与里侧内径相比,外侧内径更大,使得注射器5从针头52插入到支架3的插入口中时,针头52很难与插入口部O相接触,避免针头52发生弯曲和破损。
本是实施例的混合辅助工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容器本体60内充填的第一物质和注射器本部50内充填的第二物质既可以是不同类别的,也可以是同类别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在注射器本体50内充填的第二物质是粉末状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针帽5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在密封容器6内由第一物质和第二物质混合形成的药剂从密封容器6移入注射器本体50为例,对混合辅助工具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当然,密封容器6内的第一物质也可以移向注射器本体5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如图22所示,针帽53的筒状部530也可以为可弯曲的薄片状结构,筒状部530的基端部外嵌在针基520上,针基520外嵌在喷嘴500上,当将喷嘴500向密封部531按压时,筒状部530的中央部弯曲,针头向前移动。由此,针头52可以向密封部531的前端前进。
如图23所示,筒状部530也可以呈蛇腹状。在这种情况下,筒状部530的基端部外嵌在针基520上,针基520外嵌在喷嘴500上,当将喷嘴500向密封部531按压时,筒状部530缩小(轴向方向上缩小),针头52向前移动。由此,针针头52朝向密封部53的前端前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头520的基端部与针基520相连,其前端部在容置空间内,随注射器5向密封容器6移动并刺穿密封栓61。但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针头52的结构也可以为:位于容置空间内的注射器5向密封容器6移动时,针头52的前端部刺穿密封栓61,而其基端部刺穿罩在喷嘴500前端开口处的密封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针头52也可以为其基端部和顶端部设有尖锐的两头针。另外,如图24所示,当针头52为两头针结构时,需要设置用于固定针头52的针单元7。
以下,将针头52置换为两头针52,以对针单元7进行说明。如图25所示,针单元7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在外嵌在注射器5的喷嘴500上并沿喷嘴500向前延伸形成的固定部70和在上述刺通方向上能够相对于固定部70前后滑动的保持部本体71。保持部主体71用于固定两头针使其前端侧的针头和基端侧的针头始终处于沿上述刺通方向延伸的状态。
固定部70呈筒状,其结构能够让喷嘴500插入到基端部侧。更加具体来说,固定部70包括外嵌在喷嘴500上的外嵌筒部700和自该外嵌筒部700的前端延伸形成的具有筒状的延长筒部701。
喷嘴500可以压入至外嵌筒部700内。
在喷嘴500的周围设置有围绕它的毛钩锁501(参见图27),在该毛钩锁501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螺纹与外嵌筒部700的外周面上的外螺纹螺纹连接在一起。如果喷嘴的周边没有配置毛钩锁501,则外嵌筒部700也可以是仅通过向喷嘴500的压入而固定在注射器5上。在这种情况下,外嵌筒部700的外周面不设计有外螺纹。
延长筒部701前端侧的内周面与基端侧的内周面上均形成有凹部。(以下,将在前端侧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凹部称为第一凹部701a,在基端侧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凹部称为第二凹部701b)。
第一凹部701a和第二凹部701b在延长筒部701的内周面的全周连续形成。即,第一凹部701a和第二凹部701b为环状槽。另外,第一凹部701a和第二凹部701b在上述刺通方向上以线性并列的方式形成,第二凹部701设置在位于喷嘴500前端的前方,在喷嘴500的前端设置有塞住开口用的密封部材500a的情况下,第二凹部701b设置在位于该密封部材500a前方的位置上。(参见图27)
在延长筒部70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上述刺通方向径直延伸并且与第一凹部701a、第二凹部701相连的漕状的滑动导向部701c。
保持部本体71能够相对于固定部70在上述刺通方向上朝前方前进移动,也可以从该前进位置朝后方后退移动。
保持部本体71包括:呈筒状且可相对于延长筒部701滑动并内嵌的滑动筒部710,用于固定位于该滑动筒部710内的两头针52的针固定部711,以及自滑动筒部710的外表面突出并能与第一凹部701a、第二凹部701b卡合的卡合突起712。
卡合突起712能够通过滑动导向部701c在第一凹部701a和第二凹部701b之间移动。另外,卡合突起712在固定部本体71处于前进状态时与第一凹部701a卡合,而在固定部本体71处与后退状态时与第二凹部701b卡合。
因此,保持部本体71在前进状态下通过第一凹部701a与卡合突起712的卡合来固定位置,而后退状态下通过第二凹部701b与卡和突起712的卡合来固定位置。即,在针单元7中,通过第一凹部701a、第二凹部701b和卡合突起712,构成能够将保持部本体71定位上述前进状态下的固定位置和后退状态下的固定位置的定位结构(没有标注编号)。
保持部本体71,在针固定部711中,被固定的两头针52的基端侧的针尖在自滑动筒部710的后方侧露出时,其与密封部材(喷嘴500的前端)呈相对设置,而前端侧的针尖自滑动筒部710的前方侧露出时,其与密封容器6(密封栓61)呈相对设置(参见图26)。
进而,如图27所示,保持部本体71设置在支架3内,其在位于支架3内的状态下,针固定部711在该支架3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容器固定部33的内侧,并且在上述刺通方向上设置在内爪部331的后方侧。
在将上述的针单元7用于混合辅助工具1的情况下,如图26所示,当使用前的注射器5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时,两头针52的基端部与喷嘴500的前端(密封材部500a)呈相对设置,两头针52的前端与密封栓61呈相对设置。
然后,如图28所示,当通过滑动卡合部41推压手指夹54使支架3和注射器5向密封容器6侧滑动时,针单元7整体朝向密封容器6前进移动,两头针52的前端刺穿密封栓61。
此时,卡合突起712与第一凹部701卡合,利用卡合突起712与第一凹部701a之间的卡合力,维持固定部本体71的前进状态。即,保持部本体71相对固定部70不会在上述刺通方向上向后方移动。因此,两头针52的基端侧的针尖也保持与喷嘴500的密封材部500a相对的状态。
支架3和注射器5继续向密封容器6侧滑动,滑动筒部710的前端碰到密封栓61上,使保持部本体71和两头针52停留在该位置。当使固定部70前进的力超过卡合突起712与第一凹部701a之间的卡合力时,卡合突起72与第一凹部70之间的卡合关系被解除,固定部70相对于保持部本体71向前移动。与此同时,如图29所示,密封部材500a也向着两头针52的基端侧的针尖移动,两头针52的基端侧的针尖穿透密封材500a。
并且,通过卡合突起712与第二凹部701b之间进行卡合,保持部本体71的后退状态得以维持。
另外,在上述针单元7中,滑动筒部710相对于延长筒部701内嵌,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滑动筒部710也可以外嵌在延长筒部701上。这种情况下,第一凹部701a、第二凹部701b和导向槽在延长筒部701的外周面上形成,卡合突起712在滑动筒部710的内周面上形成。
另外,在上述针单元7中,第一凹部701a和第二凹部701b在延长筒部701上形成,卡合突起712在滑动筒部710上形成。例如,第一凹部701a和第二凹部701b在滑动筒部710上形成,卡合突起712在延伸筒部701上形成。
其中,1.混合辅助工具、2.壳体、3.支架、4.操作构件、5.注射器、6.密封容器、7.針单元、20.壳体本体部、21.定位部、22.支架导向部、23.操作构件导向部、24.密接部、30.收容部、31.防脱部、32.延长部、33.容器固定部、40.被导向部、41.滑动卡合部、42.卡合推压部、43.抵接部、50.注射器本体、51.柱塞、52.针头、53.针帽、54.手指夹60.容器本体、61.密封栓、70.固定部、71.保持部本体、210.底部承受部、211.横向限位部、220.导向槽、220a.第一导向槽、220b.第二导向槽、221.突出部、240.锥形环部、241.前侧环、310.壁部、311.立设部、312.延伸部、320.长板部、321.接续板、322.可动爪、322a.可弯曲部、322b.突出爪部、330.可弯曲杆部、331.内爪部、400.第一被导向部、401.第二被导向部、410.对置面、500.喷嘴、500a.密封部材、501.毛钩锁、520.针基、530.筒状部、531.密封部、700.外嵌筒部、701.延长筒部、701a.第一凹部、701b.第二凹部、701c.滑动导向部、710.滑动筒部、711.针固定部、712.卡合突起、O.插入口部。
Claims (5)
1.一种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部设置有充填有混合用的第一物质的密封容器;
支架,其用于固定配置有柱塞且内部充填有混合用的第二物质的注射器;
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沿着使所述注射器和所述密封容器形成连通的针头刺通密封容器的刺通方向设置,并通过所述针头可相对的滑动地至所述密封容器与所述注射器的连通位置处;
操作构件,其由滑动卡合部和和按压卡合部构成;其中,
滑动卡合部,其能够在所述支架和所述注射器中的至少一个与卡合对象并处于卡合状态下,使所述支架相于壳体滑动至所述连通位置处;
按压卡合部,其在设置于连通位置上的所述注射器的所述柱塞处于卡合状态时能够将柱塞朝向所述密封容器侧推压;
在所述卡合对象与所述操作构件之间设置有转换结构,该转换结构通过向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刺通方向上施加按压力,以解除所述滑动卡合部与所述卡合对象之间的卡合状态,并转换为使所述按压用卡合部与所述柱塞之间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结构通过对所述操作构件施加在所述刺通方向上的按压力,使所述支架以沿所述刺通方向延伸的虚拟线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操作构件发生周向上的旋转,以解除所述滑动卡合部与所述卡合对象之间的卡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构件均为筒状结构,且能够沿各自的轴线方向上插入所述支架;所述操作构件套装在所述壳体外侧,并与壳体之间形成一个能够容纳所述支架的容置空间,使固定有注射器的支架内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操作构件之间;所述容置空间为密封状态,并设置有限制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构件之间发生相对移动的密封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卡合部将所述柱塞朝向所述密封容器侧推入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操作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保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设置在所述注射器的前端,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注射器的筒状插入口部,所述注射器从针头侧插入至插入口部中;该插入口部在所述注射器的插入方向上其外侧的内径比其里侧的内径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62318 | 2019-03-28 | ||
JP2019062318A JP7174953B2 (ja) | 2019-03-28 | 2019-03-28 | シリンジ用の調製補助具 |
PCT/JP2020/014092 WO2020196848A1 (ja) | 2019-03-28 | 2020-03-27 | シリンジ用の調製補助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31134A true CN113631134A (zh) | 2021-11-09 |
CN113631134B CN113631134B (zh) | 2024-04-12 |
Family
ID=72609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5903.9A Active CN113631134B (zh) | 2019-03-28 | 2020-03-27 | 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74953B2 (zh) |
CN (1) | CN113631134B (zh) |
WO (1) | WO202019684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3103497A1 (en) * | 2020-12-22 | 2022-06-22 | Duoject Medical Systems Inc. | Secure reconstitution device |
JP7611099B2 (ja) * | 2021-08-31 | 2025-01-09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シリンジカバー |
WO2024057691A1 (ja) * | 2022-09-14 | 2024-03-21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薬剤投与具 |
Citation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41571A (en) * | 1968-04-08 | 1971-08-04 | David Slome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hypodermic syringes |
GB1452418A (en) * | 1974-05-07 | 1976-10-13 | Larson R R | Seal puncturing device for container |
CN1119412A (zh) * | 1993-03-15 | 1996-03-27 | 伊莱利利公司 | 构成注射器头的一次性使用部分的冷冻干燥化合物药瓶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3003A (zh) * | 1993-09-07 | 1996-10-09 | 生物技术公司 | 用于混合两种成分的注射器装置 |
FR2789369A1 (fr) * | 1999-02-10 | 2000-08-11 | Biodome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ntre un recipient et un contenant et ensemble pret a l'emploi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
US6209738B1 (en) * | 1998-04-20 | 2001-04-03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Transfer set for vials and medical containers |
KR20030014785A (ko) * | 2001-08-13 | 2003-02-20 | 주식회사 부윤테크 | 용기 플러스 시린지 시스템 |
ITMO20030057A0 (it) * | 2003-03-04 | 2003-03-04 | Sidam Di Azzolini Graziano E C | Dispositivo per la confezione,la miscelazione e l'applicazione di cemento osseo. |
US20030055395A1 (en) * | 2000-02-15 | 2003-03-20 | Manera David A. | Needleless access apparatus and system |
US6581648B1 (en) * | 1998-10-30 | 2003-06-24 | Immune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syringe and vial for injections |
US20050070853A1 (en) * | 2003-08-25 | 2005-03-31 | Brian Gatton | Medicament dispensing assembly |
US20060079834A1 (en) * | 2004-10-13 | 2006-04-13 | Hyprotek, Inc. | Syring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ixing and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
CN101115457A (zh) * | 2005-02-09 | 2008-01-30 | 科研制药株式会社 | 注射管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药剂的调制方法 |
US20080188799A1 (en) * | 2004-07-24 | 2008-08-07 | Bayer Healthcare Llc | Medical Reconstitu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Syringe |
US20090326448A1 (en) * | 2006-04-18 | 2009-12-31 | Pingan Huo | Sterile Drug-Mixing Syringe |
JP2010528789A (ja) * | 2007-06-13 | 2010-08-26 | デュオジェクト・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カートリッジから容器に液体を移送する装置 |
CN102015014A (zh) * | 2008-05-02 | 2011-04-13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连接器组装体 |
US20120123382A1 (en) * | 2009-07-15 | 2012-05-17 | Tomohiko Kubo | Connection device |
CN102481228A (zh) * | 2009-09-08 | 2012-05-30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混合器具及双头针的刺穿方法 |
CN102834134A (zh) * | 2010-03-31 | 2012-12-19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预灌封注射器 |
CN103491926A (zh) * | 2011-04-14 | 2014-01-01 | 株式会社Jms | 医疗用端口、使用该医疗用端口的营养剂用容器以及营养剂供给组件 |
CN103501750A (zh) * | 2011-05-02 | 2014-01-08 | 株式会社盛本医药 | 给药容器 |
JP2014528337A (ja) * | 2011-10-14 | 2014-10-27 | ノボ ノルディスク ヘルス ケア アーゲー | 予め組み立てられた流体移送装置 |
US20140360623A1 (en) * | 2011-12-08 | 2014-12-11 | Novo Nordisk Healthcare Ag | Medical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Sequence Control |
CN104512635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株式会社松风 | 具有液密结构的连通路的双成分混合容器 |
CN104640586A (zh) * | 2013-01-15 | 2015-05-20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液体给与器 |
US20160082201A1 (en) * | 2014-09-24 | 2016-03-24 | Ralph P. Stillman | Syringe injection aid |
US20160258849A1 (en) * | 2015-03-02 | 2016-09-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ontainer, biologically relevant material purification cartridge, and biologically relevant material purification cartridge assembly kit |
US20180036204A1 (en) * | 2012-07-12 | 2018-02-08 | Antares Pharma, Inc. | Liquid-Transfer Adapter Beveled Spike |
CN108135777A (zh) * | 2015-09-30 | 2018-06-08 | 科研制药株式会社 | 用于连通两种物质的注射器装置及其方法 |
CN109010042A (zh) * | 2018-08-02 | 2018-12-18 | 杭州泰林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药剂的包装方法及结构 |
-
2019
- 2019-03-28 JP JP2019062318A patent/JP717495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27 WO PCT/JP2020/014092 patent/WO202019684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3-27 CN CN202080025903.9A patent/CN1136311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41571A (en) * | 1968-04-08 | 1971-08-04 | David Slome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hypodermic syringes |
GB1452418A (en) * | 1974-05-07 | 1976-10-13 | Larson R R | Seal puncturing device for container |
CN1119412A (zh) * | 1993-03-15 | 1996-03-27 | 伊莱利利公司 | 构成注射器头的一次性使用部分的冷冻干燥化合物药瓶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3003A (zh) * | 1993-09-07 | 1996-10-09 | 生物技术公司 | 用于混合两种成分的注射器装置 |
US6209738B1 (en) * | 1998-04-20 | 2001-04-03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 Transfer set for vials and medical containers |
US6581648B1 (en) * | 1998-10-30 | 2003-06-24 | Immune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syringe and vial for injections |
FR2789369A1 (fr) * | 1999-02-10 | 2000-08-11 | Biodome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ntre un recipient et un contenant et ensemble pret a l'emploi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
US20030055395A1 (en) * | 2000-02-15 | 2003-03-20 | Manera David A. | Needleless access apparatus and system |
KR20030014785A (ko) * | 2001-08-13 | 2003-02-20 | 주식회사 부윤테크 | 용기 플러스 시린지 시스템 |
ITMO20030057A0 (it) * | 2003-03-04 | 2003-03-04 | Sidam Di Azzolini Graziano E C | Dispositivo per la confezione,la miscelazione e l'applicazione di cemento osseo. |
US20050070853A1 (en) * | 2003-08-25 | 2005-03-31 | Brian Gatton | Medicament dispensing assembly |
US20080188799A1 (en) * | 2004-07-24 | 2008-08-07 | Bayer Healthcare Llc | Medical Reconstitu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Syringe |
US20060079834A1 (en) * | 2004-10-13 | 2006-04-13 | Hyprotek, Inc. | Syring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ixing and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
CN101115457A (zh) * | 2005-02-09 | 2008-01-30 | 科研制药株式会社 | 注射管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液体药剂的调制方法 |
US20090326448A1 (en) * | 2006-04-18 | 2009-12-31 | Pingan Huo | Sterile Drug-Mixing Syringe |
JP2010528789A (ja) * | 2007-06-13 | 2010-08-26 | デュオジェクト・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カートリッジから容器に液体を移送する装置 |
CN102015014A (zh) * | 2008-05-02 | 2011-04-13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连接器组装体 |
US20120123382A1 (en) * | 2009-07-15 | 2012-05-17 | Tomohiko Kubo | Connection device |
CN102481228A (zh) * | 2009-09-08 | 2012-05-30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混合器具及双头针的刺穿方法 |
CN102834134A (zh) * | 2010-03-31 | 2012-12-19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预灌封注射器 |
CN103491926A (zh) * | 2011-04-14 | 2014-01-01 | 株式会社Jms | 医疗用端口、使用该医疗用端口的营养剂用容器以及营养剂供给组件 |
CN103501750A (zh) * | 2011-05-02 | 2014-01-08 | 株式会社盛本医药 | 给药容器 |
JP2014528337A (ja) * | 2011-10-14 | 2014-10-27 | ノボ ノルディスク ヘルス ケア アーゲー | 予め組み立てられた流体移送装置 |
US20140360623A1 (en) * | 2011-12-08 | 2014-12-11 | Novo Nordisk Healthcare Ag | Medical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Sequence Control |
US20180036204A1 (en) * | 2012-07-12 | 2018-02-08 | Antares Pharma, Inc. | Liquid-Transfer Adapter Beveled Spike |
CN104640586A (zh) * | 2013-01-15 | 2015-05-20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液体给与器 |
CN104512635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株式会社松风 | 具有液密结构的连通路的双成分混合容器 |
US20160082201A1 (en) * | 2014-09-24 | 2016-03-24 | Ralph P. Stillman | Syringe injection aid |
US20160258849A1 (en) * | 2015-03-02 | 2016-09-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ontainer, biologically relevant material purification cartridge, and biologically relevant material purification cartridge assembly kit |
CN108135777A (zh) * | 2015-09-30 | 2018-06-08 | 科研制药株式会社 | 用于连通两种物质的注射器装置及其方法 |
CN109010042A (zh) * | 2018-08-02 | 2018-12-18 | 杭州泰林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药剂的包装方法及结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FRID, A.等: "New injec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IABETES & METABOLISM》, vol. 36, no. 2, 1 September 2010 (2010-09-01), pages 3 * |
张景平;张洛嘉;张晓雪;: "软体输液瓶与西林瓶间配药连接器的研发", 医疗卫生装备, no. 05, 15 May 2016 (2016-05-15), pages 40 - 4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96848A1 (ja) | 2020-10-01 |
JP7174953B2 (ja) | 2022-11-18 |
JP2020156969A (ja) | 2020-10-01 |
CN113631134B (zh) | 2024-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755696A (en) | Syringe filling and delivery device | |
JP4599345B2 (ja) | 同一物を使用する薬剤配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8556879B2 (en) | Connector | |
CN106456443B (zh) | 医药品容器用连接器以及阳部件用罩 | |
CN113631134A (zh) | 注射器用混合辅助工具 | |
US20040024354A1 (en) | Transf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pharmaceutical component between a vial and a syringe | |
EP2822617B1 (en) | Drug reconstitution system | |
CN103501751A (zh) | 容易联接的传送系统 | |
JP6271549B2 (ja) | 再構成装置 | |
WO2014115241A1 (ja) | 液体投与具 | |
JP6046721B2 (ja) | 液体投与具 | |
JPH1189934A (ja) | 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 |
CN117083046A (zh) | 连结器具以及药剂制备用装置 | |
EP2874594B1 (en) | Reconstitution device with tip cap | |
US2019034372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ling syringes with retractable needle | |
CN112188881A (zh) | 用于将医用注射装置连接至容器的连接器 | |
JP2023183915A (ja) | アダプタ及びアダプタ付きシリンジ | |
JP2024061056A (ja) | アダプタ及びアダプタ付き容器 | |
JP2001218843A (ja) | 注射器及び注射器用係止具 | |
WO2024057692A1 (ja) | 連結器具 | |
WO2013146049A1 (ja) | 液体投与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1 Address after: B-1001, Huitong Building, No. 22 Pukou Road, Hexi District, Tianjin, 300203 Applicant after: Sheng Ben (Tianjin)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8, 8-chome, 5-chome, Okinawa ku, Osaka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orimoto Pharmaceutical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