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629449A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9449A
CN113629449A CN202110438857.1A CN202110438857A CN113629449A CN 113629449 A CN113629449 A CN 113629449A CN 202110438857 A CN202110438857 A CN 202110438857A CN 113629449 A CN113629449 A CN 113629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ating
connector
terminal
ad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88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9449B (zh
Inventor
山本真生
迈克尔·扎伊克
大卫·施耐德
斯图尔特·金斯韦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29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9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9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9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465Identification means, e.g. labels, tags, mark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Bases or cases for heavy duty; Bases or cases for high voltage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corona or ar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匹配连接器包括匹配壳体。匹配壳体形成有释放突起。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置有止动件。第二壳体设有被止挡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个设有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支撑被支撑部。当第二壳体被安装至第一壳体时,被止挡部与止动件邻接,且第二壳体的运动由止动件限制。当如此限制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一起被容纳到匹配壳体中时,第二支撑部和被支撑部中的一个与释放突起抵接来解除第二壳体的运动限制。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例如,在JP2010-56088(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组件,其内容通过参考被引入本文。
如图45至图47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900,该连接器组件900包括母高压连接器910、母高压互锁回路(HVIL)连接器930、公高压连接器950和公HVIL连接器970。母高压连接器910可沿X方向与公高压连接器950匹配。母高压连接器910具有闩锁装置918和在X方向上可滑动的滑动构件916。闩锁装置918具有闩锁手柄919和锁定闩锁(未示出)。锁定闩锁可通过闩锁手柄919在Z方向上移动。母HVIL连接器930从母高压连接器910上可拆卸。母HVIL连接器930沿X方向可与公HVIL连接器970匹配。母HVIL连接器930具有低压端子932和抵接部934。公高压连接器950具有互补凹槽954。公HVIL连接器970附接到公高压连接器950。公HVIL连接器970具有低压端子972和止挡部976。当母HVIL连接器930与公HVIL连接器970匹配使得低压端子932连接至低压端子972时,HVIL电路闭合,并且,在母高压连接器910与公高压连接器950之间提供电力。当母HVIL连接器930与公HVIL连接器970分离使得低压端子932与低压端子972断开连接时,HVIL电路断开,并且,在母高压连接器910与公高压连接器950之间提供的电力被切断。
根据连接器组件900,为了在母高压连接器910与公高压连接器950之间提供电力,以下操作是需要执行的。首先,如图47所示,母高压连接器910和公高压连接器950沿X方向彼此匹配。同时,闩锁装置918的锁定闩锁与图46所示的互补凹槽954接合,且锁定母高压连接器910与公高压连接器950间的匹配。然后,滑动构件916沿正X方向推动,使其移动到图46所示的位置。结果,滑动构件916位于闩锁手柄919的负Z侧下方。相应地,即使沿负Z方向推动闩锁手柄919,锁定闩锁也会沿正Z方向移动,以使这种匹配的锁定不会解除。在这种状态下,如图45所示,使母HVIL连接器930朝着公HVIL连接器970滑动,从而使低压端子932与低压端子972接触。结果,HVIL电路闭合,并且在母高压连接器910与公高压连接器950之间提供电力。根据另一操作,在未将滑动构件916推到图46所示位置的状态下,使母HVIL连接器930朝公HVIL连接器970滑动,图45所示的抵接部934与图46所示的止挡部976抵接,因此,母HVIL连接器930无法与公HVIL连接器970匹配。当母高压连接器910和公高压连接器950的匹配被解除时,需要执行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
由于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件900具有大量的部件,因此其存在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比现有的连接器组件更紧凑且具有更少的部件数量,并且当其连接器彼此匹配和彼此移除时比现有的连接器组件更易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所述匹配连接器包括第一匹配端子、第二匹配端子和匹配壳体。所述匹配壳体保持所述第一匹配端子和所述第二匹配端子。所述匹配壳体形成接收部。所述匹配壳体形成有释放突起和匹配锁定部。所述释放突起伸入所述接收部。所述匹配锁定部朝向所述接收部。所述连接器沿匹配方向与所述匹配连接器匹配。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一壳体、第二端子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构造成沿所述匹配方向被接收在所述接收部中。所述第一壳体保持所述第一端子。当所述第一壳体被接收在所述接收部中时,所述第一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端子。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止动件和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锁定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恢复力并支撑所述锁定部。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恢复力,所述锁定部在垂直于所述匹配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当所述第一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端子时,所述锁定部和所述匹配锁定部锁定所述第一壳体被接收在所述接收部中的状态。所述第二壳体保持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被止挡部和限制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恢复力并支撑被支撑部,所述被支撑部作为所述止动件和所述被止挡部中的一个。通过利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恢复力,所述被支撑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当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匹配方向被安装至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被止挡部与所述止动件邻接,并且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限制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匹配方向的运动通过所述止动件限制。当处于所述限制状态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一起沿着所述匹配方向被接收在所述接收部中时,所述第一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端子,然后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被支撑部中的一个与所述释放突起邻接,从而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匹配方向上的运动限制被解除。当解除运动限制之后,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匹配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匹配端子,并且所述限制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内,以限制所述锁定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连接器组件,匹配连接器的匹配壳体形成有释放突起,连接器的第一壳体设有止动件,连接器的第二壳体设有被止挡部和限制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个设有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支撑作为止动件和被止挡部之一的被支撑部。从上面描述可以看出,专利文献1的滑动部件、母HVIL连接器和公HVIL连接器的功能被分配给了本发明一方面的连接器组件的匹配连接器和连接器,从而本发明一方面的连接器组件比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件更紧凑且具有更少数量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连接器组件,当第二壳体沿着匹配方向安装到第一壳体时,被止挡部与止动件邻接,并且第二壳体处于限制状态,其中,第二壳体在匹配方向上的运动由止动件限制。当处于限制状态的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一起沿着匹配方向被接收在匹配连接器的接收部中时,第一端子被连接至第一匹配端子,然后第二支撑部和被支撑部中的一个与释放突起邻接,从而解除上述限制。当解除上述限制之后,第二壳体在匹配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第二端子连接到第二匹配端子,并且限制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第一结构的一部分的内部,以限制锁定部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如上所述,本发明一方面的连接器组件被构造成使得仅通过处于第二壳体安装到第一壳体的状态下,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匹配,然后将第二壳体推向第一壳体的操作来完成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件相比,当本发明的连接器彼此匹配和彼此移除时,本发明一方面的连接器组件比现有的连接器组件更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处于彼此分离的未匹配状态,并且连接器的第二壳体处于限制状态。
图2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示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示出的连接器的IV-IV向剖视图,其中,第二端子和电缆的横截面未示出,而是通过其侧面示出。
图5是图3示出的连接器的V-V向剖视图。
图6是图2示出的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的限制部限制了锁定部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
图7是图6示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其中,用虚线包围的连接器的一部分被放大并示出。
图8是图6示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9是图2示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的电缆的修改以虚线圆圈示出。
图10是图9示出的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示出的第一壳体的XI-XI向剖视图。
图12是图10示出的第一壳体的XII-XII向剖视图。
图13是图9示出的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匹配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示出的匹配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16是图14示出的匹配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匹配过程的俯视图,其中,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处于未匹配状态,第二壳体处于限制状态下。
图18是图17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VIII-XVIII向剖视图,其中,第二端子和电缆的横截面未示出,而是通过其侧面示出。
图19是图17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IX-XIX向剖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匹配过程的另一俯视图,其中,第一壳体接收在接收部中,第二壳体处于限制状态。
图21是图20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XI-XXI向剖视图,其中,第二端子和电缆的横截面未示出,而是通过其侧面示出。
图22是图20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XII-XXII向剖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图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之间的匹配过程的又一俯视图,其中,用虚线包围的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被放大并示出,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处于彼此匹配的匹配状态,限制部限制了锁定部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
图24是图23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XIV-XXIV向剖视图,其中,第二端子和电缆的横截面未示出,而是通过其侧面示出。
图25是图23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XV-XXV向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处于彼此分离的未匹配状态,用虚线包围的匹配连接器的一部分被放大并示出。
图27是图26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匹配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示出的匹配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8示出的匹配连接器的XXIX-XXIX向剖视图,其中,用虚线示出了匹配锁定部的隐藏轮廓。
图30是图26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示出的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32是图30示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其中,用虚线包围的连接器的一部分被放大并示出。
图33是图32示出的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2示出的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其中,用虚线包围的第二壳体的一部分被放大并示出。
图35是图30示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6是图35示出的连接器的XXXVI-XXXVI向剖视图。
图37是图35示出的连接器的XXXVII-XXXVII向剖视图,其中,第二端子和电缆的横截面未示出,而是通过其侧面示出。
图38是包括图35示出的连接器和图28示出的匹配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其中,匹配连接器仅用虚线部分地示出,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处于彼此匹配的匹配状态,连接器的第二壳体位于覆盖位置。
图39是图38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XXIX-XXXIX向剖视图,其中,锁定部和匹配锁定部的隐藏轮廓以虚线示出。
图40是图38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L-XL向剖视图,其中,锁定部、匹配锁定部、端子和匹配端子的一部分的隐藏轮廓用虚线示出,第二端子和电缆没有通过其横截面示出,而是通过其侧面示出。
图41是图38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其中,匹配连接器仅用虚线部分地示出,连接器的第二壳体位于暴露位置。
图42是图4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LII-XLII向剖视图,其中,锁定部和匹配锁定部的隐藏轮廓以虚线示出。
图43是图4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XLIII-XLIII向剖视图,其中,锁定部和匹配锁定部的隐藏轮廓用虚线示出,第二端子和电缆没有通过其横截面示出,而是通过其侧面示出。
图44是图41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主视图,其中,匹配连接器仅用虚线部分地示出。
图45是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其中,母高压连接器与公高压连接器彼此匹配,母HVIL连接器与公HVIL连接器相互匹配。
图46是图45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剖视图,其中,母高压连接器与公高压连接器彼此匹配,但是母HVIL连接器与公HVIL连接器处于未匹配状态。
图47是图45示出的连接器组件的又一剖视图,其中,母高压连接器与公高压连接器彼此匹配,但是母HVIL连接器从母高压连接器上移除。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包括匹配连接器60和连接器20。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可彼此匹配。连接器组件10具有连接器位置保证(CPA)机构和高压互锁回路(HVIL)机构。CPA机构锁定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之间彼此匹配的匹配状态。HVIL机构用于防止高压电源可能引起的电击。
参照图16,本实施例的匹配连接器60构造成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匹配连接器60包括匹配壳体70、第一匹配端子82和第二匹配端子84。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匹配壳体70保持第一匹配端子82和第二匹配端子84。如图14所示,匹配壳体70形成接收部62。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部62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空间。本实施例的前后方向是X方向。稍后描述的匹配方向是正X方向。向前是正X方向,向后是负X方向。
如图19所示,匹配壳体70具有上板72和后板78。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上板72在垂直于匹配方向的垂直方向上限定了匹配壳体70的相对端之一。本实施例的垂直方向是Z方向。垂直方向也是上下方向。向上是正Z方向,向下是负Z方向。因此,上板72在上下方向上限定了匹配壳体70的上端。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后板78在前后方向上限定了匹配壳体70的前端。接收部6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后板78的后方。
参照图15和图18,匹配壳体70形成有释放突起722、延伸部728、两个锁定孔724和两个匹配锁定部72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锁定孔724和匹配锁定部72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释放突起722突出到接收部62中。释放突起722从上板72向下突起。
如图19所示,释放突起722具有前表面7222和后表面7224。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前表面7222与前后方向相交。前表面7222朝向前方和下方。前表面7222向后方和下方倾斜。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后表面7224与前后方向相交。后表面7224朝向后方和下方。后表面7224向后方和上方倾斜。后表面722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表面7222的后方。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延伸部72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后板78的后方。延伸部72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释放突起722的前方。延伸部728在前后方向上将后板78与释放突起722彼此耦合。延伸部728具有下端,该下端位于释放突起722的下端的上方。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锁定孔724在上下方向上贯穿上板72。每个锁定孔724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朝向前方的内表面。每个锁定孔724的内表面用作匹配锁定部725。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匹配锁定部725朝向接收部62。每个匹配锁定部725在前后方向上是朝向前方的平面。
参照图18,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匹配端子82由金属制成并具有L型的形状。每个第一匹配端子82是所谓的引脚接触。每个第一匹配端子82具有下端,该下端被配置为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并连接至电路板的焊盘(未示出)。
参照图18,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匹配端子84由金属制成并具有L型的形状。每个第二匹配端子84是所谓的引脚接触。每个第二匹配端子84具有下端,该下端被配置为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并连接至电路板的焊盘(未示出)。
参照图17、图20和图23,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沿着匹配方向可与匹配连接器60匹配。与匹配连接器60匹配的连接器20可沿着与匹配方向(正X方向)相反的移除方向(负X方向)从匹配连接器60上移除。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包括第一壳体30、多个第一端子52、第二壳体40和两个第二端子54。
如图18和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30被构造成沿匹配方向被接收在接收部62中。如图8所示,第一壳体30保持第一端子52。参照图8和图10,第一壳体30相对于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具有镜面对称的形状,且在横向方向上穿过第一壳体30的中间。本实施例的横向方向是Y方向。参照图10和图11,第一壳体30设有上部305、止动件350、第一结构36、容纳部33、附加止动件34、分隔壁320和支撑部容纳部325。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上部305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上部305具有下表面306和突起部307。下表面306是在上下方向上朝向下方的平面。每个突起部307从下表面306向下突出。每个突起部307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中间。每个突起部307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每个突起部307的后表面用作止动件350。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止动件350与前后方向相交。每个止动件350是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后方的平面。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结构36包括两个第一支撑部362、两个锁定部365和第一操作部(操作部)368。因此,第一壳体30设有止动件350和第一结构36,第一结构36包括第一支撑部362和锁定部36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当匹配锁定部725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一结构36可以包括仅一个第一支撑部362和仅一个锁定部365。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支撑部362从上部305沿前后方向向后延伸。每个第一支撑部362具有恢复力并支撑其中一个锁定部365。每个第一支撑部362在垂直方向上,即在上下方向上可弹性变形。每个第一支撑部362具有锁定突起364。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支撑部362具有恢复力,该恢复力为其弹力。然而,本发明的每个第一支撑部362的恢复力不限于第一支撑部362本身的弹性力。例如,每个第一支撑部362可以由与第一壳体30分离的弹簧(未示出)支撑,以能够绕作为第一支撑部362的前端的支点转动。因此,每个第一支撑部362可具有由另一构件引起的恢复力。在本实施例以及后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修改适用于具有恢复力的各部分以及具有恢复力的各部件。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定突起36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结构36的中间。每个锁定突起364在上下方向上向上突出。每个锁定突起364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锁定突起364的每个后表面用作锁定部365。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锁定部365与前后方向相交。每个锁定部365是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后方的平面。各锁定部365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部362上。如上所述,每个第一支撑部362具有恢复力。因此,每个锁定部365可利用第一支撑部362的恢复力在垂直于匹配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移动。更具体地,每个锁定部365可使用第一支撑部362的恢复力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参照图21,当图8示出的第一端子52连接至第一匹配端子82时,锁定部365和匹配锁定部725锁定第一壳体30接收在接收部62中的状态。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操作部36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结构36的后端。第一操作部36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后端附近。第一操作部36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部362的后方。第一操作部36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锁定部365的后方。参照图11,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向第一壳体30的内部按压第一操作部368,第一支撑部362可以弹性变形,以使得锁定部365在垂直方向上向第一壳体30的内部移动。如上所述,每个第一支撑部362具有恢复力。因此,当停止对第一操作部368施加上述按压时,第一支撑部362恢复至初始形状,以使得锁定部365沿垂直方向在第一壳体30的外部移动。更具体地,通过向下按压第一操作部368,第一支撑部362可以弹性变形,以使得锁定部365向下移动。当停止对第一操作部368的上述按压时,第一支撑部362恢复至其初始形状,以使得锁定部365向上移动。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容纳部33是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第一壳体30的孔。容纳部3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上部305的下表面306的下方。容纳部3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部362的下方。容纳部3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锁定部365的下方。容纳部3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操作部368的下方。如图9所示,容纳部33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中间。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附加止动件3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中间。附加止动件34位于第一壳体30的下端附近。附加止动件34位于容纳部33中且在上下方向上向上突出。附加止动件34具有前表面342和后表面344。前表面342和后表面344都与前后方向相交。前表面342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后表面344朝向后方且向上。后表面344向后和向下倾斜。后表面34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表面342的后方。
参照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的分隔壁320从第一壳体30的前端向后延伸。分隔壁320位于上部305的下表面306的下方。分隔壁32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部362的前方。分隔壁32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锁定部365的前方。分隔壁32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操作部368的前方。如图8所示,分隔壁320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中间。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部容纳部325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支撑部容纳部325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中间。支撑部容纳部325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支撑部362之间。支撑部容纳部325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锁定部365之间。支撑部容纳部32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操作部368的前方。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撑部容纳部32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分隔壁320的上方。
如图11和图12所示,支撑部容纳部325具有主容纳部326和两个附加容纳部327。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主容纳部326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道。主容纳部326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中间。主容纳部326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支撑部362之间。主容纳部326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锁定部365之间。如图12所示,主容纳部326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壳体30的外部连通。主容纳部326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壳体30的外部连通。主容纳部32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操作部368的前方。参照图11和图12,主容纳部326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个附加容纳部327之间。主容纳部326在横向方向上与每个附加容纳部327连通。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附加容纳部327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每个附加容纳部327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壳体30的外部连通。各附加容纳部327分别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锁定部365的下方。各附加容纳部327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上部305的下表面306的下方。
如图10所示,第一壳体30还具有附加被锁定部37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附加被锁定部37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后端附近。每个附加被锁定部370都与前后方向相交。更具体地,每个附加被锁定部370是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的平面。每个附加被锁定部37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操作部368的后方。
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端子52由金属制成。每个第一端子52是所谓的插座触点且连接至电缆56。参照图8、图16和图21,当第一壳体30被接收在接收部62中时,各第一端子52分别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第一端子52和其对应的第一匹配端子82均被配置为相互连接来传输高压电流。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40被第一壳体30保持而相对于第一壳体30可移动。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40保持第二端子54。如图4和图13所示,第二壳体40设有主体部42、头部44、限制部442、第二支撑部46、两个被止挡部464、两个附加支撑部45、两个附加锁定部454、两个第二操作部458和附加被止挡部424。因此,第二支撑部46提供给第二壳体4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支撑部46可以提供给第一壳体30。换句话说,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中的一个应当设有第二支撑部46。然而,为了连接器20更灵活的设计,第二支撑部46优选地提供给第二壳体40。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主体部4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圆柱形状。主体部42具有朝向上方的上表面42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头部4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主体部42的上方。头部44设置在主体部42的上表面423上。头部44在上下方向上限定了第二壳体40的上端。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限制部442为板状形状。如图5所示,限制部442在前后方向上从头部44向前延伸。限制部442位于头部44的上端附近。限制部442在上下方向上与主体部42分离并位于主体部42的上方。限制部442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支撑部46分离并位于第二支撑部46的上方。
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部46具有恢复力且支撑每个作为被支撑部464的被止挡部464。第二支撑部46在垂直方向上,即在上下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当第二支撑部46被提供给第一壳体30时,第二支撑部46可以支撑第一壳体30的每个止动件350而作为被支撑部。总之,第二支撑部46应具有恢复力并应支撑被支撑部,每个被支撑部是止动件350和被止挡部464中的一个。
如图13所示,第二支撑部46具有突起支撑部465、突起466和两个被止挡部支撑部462。
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突起支撑部465具有恢复力并在前后方向上从主体部42的上表面423的中间向前延伸。突起支撑部465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部46的中间。突起支撑部465在横向方向上被两个被止挡部支撑部462夹持。突起支撑部465在横向方向上耦合每个被止挡部支撑部462。
参照图13,通过利用第二支撑部46的恢复力,本实施例的突起466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即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突起46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主体部42的前端的后方。突起46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被止挡部464的前方。突起46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部46的前端。突起46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突起支撑部465的前端。突起466在横向方向上被两个被止挡部464夹持。突起466在横向方向上耦合每个被止挡部464。如图5所示,突起466在上下方向上向上突出。突起466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限制部442的下方。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突起466具有前表面467和后表面468。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前表面467与前后方向相交。前表面467朝向前方且向上。前表面467向后和向上倾斜。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后表面468与前后方向相交。后表面468朝向后方且向上。后表面468向后和向下倾斜。后表面46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表面467的后方。
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每个被止挡部支撑部462具有恢复力,并在前后方向上从主体部42的上表面423的中间向前延伸。各被止挡部支撑部462分别在横向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部46的相对侧。每个被止挡部支撑部46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上端46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被止挡部464被提供给第二支撑部46。如上所述,第二支撑部46具有恢复力。因此,通过利用第二支撑部46的恢复力,被止挡部464在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因此,通过利用第二支撑部46的恢复力,被支撑部464在垂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可移动。每个被止挡部464都与前后方向相交。每个被止挡部464是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的平面。每个被止挡部464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各被止挡部46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主体部42的前端的后方。各被止挡部464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被止挡部支撑部462的前端。各被止挡部46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突起466的后方。两个被止挡部464在横向方向上将突起466夹在中间。
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每个附加支撑部45具有恢复力。每个附加支撑部45在横向方向上可弹性变形。各附加支撑部4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主体部42的上方。如图3所示,各附加支撑部45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二壳体40的相对端。每个附加支撑部45在横向方向上从头部44的外端在横向方向上向第二壳体40外延伸。每个附加支撑部45从头部44的前端向后延伸。各附加支撑部45分别支撑附加锁定部45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各附加锁定部454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二壳体40的相对端。每个附加锁定部454从附加支撑部45沿横向方向向第二壳体40外部延伸。每个附加锁定部454与前后方向相交。每个附加锁定部454是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后方的平面。从图23和图24可以看出,当第二端子54连接至第二匹配端子84时,附加锁定部454和附加被锁定部370锁定第二壳体40被安装至第一壳体30的状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各第二操作部458在横向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二壳体40的相对端。各第二操作部45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壳体40的后端。各第二操作部458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附加支撑部45的后方。各第二操作部458在前后方向上分别位于附加锁定部454的后方。通过沿横向方向向第二壳体40内按压第二操作部458,各附加支撑部45可弹性变形来使各附加锁定部454沿横向方向向第二壳体40内移动。如上所述,每个附加支撑部45具有恢复力。因此,当停止对第二操作部458施加上述按压时,各附加支撑部45恢复至其初始形状,以使得各附加锁定部454沿横向方向向第二壳体40外移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附加被止挡部424从主体部42的一部分向下突出,主体部42的该部分位于主体部42的下端和前端。附加被止挡部424具有前表面425和后表面426。前表面425和后表面426都与前后方向相交。前表面425朝向前方和下方。前表面425向后和向下倾斜。后表面426在前后方向上朝向后方。后表面42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表面425的后方。
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端子54由金属制成。每个第二端子54是所谓的插座触点,并连接至电缆58。本实施例的两个第二端子54没有短路。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两个第二端子54可以通过电缆59短路,如图9中的虚线圆圈所示。换句话说,第二端子5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两个第二端子54可以彼此连接。如图4所示,第二端子54容纳在主体部42中。
参照图24,各第二端子54和各第二匹配端子84被配置为连接至HVIL电路(未示出),并控制HVIL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更具体地,当各第二端子54分别连接至各第二匹配端子84时,HVIL电路闭合,电流在图8所示的各第一端子52与图18所示的各第一匹配端子82之间流动。当各第二端子54分别从各第二匹配端子84断开时,HVIL电路断开,图8所示的各第一端子52与图18所示的各第一匹配端子82之间的电力供应被切断。因此,连接器组件10具有包括各第二端子54、各第二匹配端子84和HVIL电路的HVIL机构。
下面将对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之间的匹配操作进行具体说明。
参照图4和图13,首先,第二壳体40沿着匹配方向被安装至第一壳体30。在该操作中,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被设置为使得第二壳体40的主体部42位于第一壳体30的容纳部33的后方。然后,第二壳体40相对于第一壳体30向前移动,以使第二壳体40的主体部42被容纳在第一壳体30的容纳部33中。在该操作结束时,第二壳体40的附加被止挡部424的前表面425与位于第一壳体30的容纳部33中的附加止动件34的后表面344接触。
当第二壳体40相对于第一壳体30进一步向前移动时,第二壳体40的附加被止挡部424越过第一壳体30的附加止动件34,且附加被止挡部424的后表面426在前后方向上朝向附加止动件34的前表面342。之后,第二壳体40的各被止挡部464分别与第一壳体30的各止动件350抵接,且连接器20处于图4所示的限制状态。
在图4所示的限制状态下,各被止挡部464分别与各止动件350邻接,且第二壳体40在匹配方向上的运动由止动件350限制。具体地,各被止挡部464从后面与各止动件350抵接,且第二壳体40在前后方向上的向前运动由止动件350限制。在这种限制状态下,因为附加被止挡部424的后表面426在前后方向上朝向附加止动件34的前表面342,因此,第二壳体40在前后方向上的向后移动也被限制。因此,当第二壳体40处于该限制状态时,附加止动件34在移除方向上限制附加被止挡部424的移动,以使第二壳体40从第一壳体30上无法被移除。
在该限制状态下,前述机构限制了第二壳体40相对于第一壳体30在前后方向上的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综上,当第二壳体40沿匹配方向安装至第一壳体30时,各被止挡部464与各止动件350抵接,且第二壳体40处于限制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壳体40在匹配方向上的运动被止动件350限制。
如图17至图19所示,连接器20被设置为在其第二壳体40处于限制状态的同时沿匹配方向朝向匹配连接器60。此后,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在匹配方向上彼此移动靠近,且第一壳体30被接收在接收部62中。在该操作期间,图8所示的各第一端子52分别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然后连接器20的第二壳体40的突起466的前表面467与匹配连接器60的释放突起722的后表面7224相接触。
在连接器20和匹配连接器60处于突起466的前表面467与释放突起722的后表面7224接触的状态后,它们在匹配方向上移动得彼此进一步靠近。在该操作期间,第二支撑部46弹性变形来使得突起466被释放突起722向下推动,且连接器20和匹配连接器60处于图20至图22所示的状态。
如图22所示,在此状态下,连接器20的第二支撑部46的突起466与匹配连接器60的释放突起722邻接,且第二支撑部46向下弹性变形。如图21所示,在该状态下,第二壳体40的各被止挡部464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30的各止动件350的下方。因此,上述限制,也就是运动限制被解除。
综上所述,当处于上述限制状态下的第二壳体40与第一壳体30一起沿匹配方向被接收在接收部62中时,各第一端子52被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然后第二支撑部46与释放突起722抵接,以使第二壳体40在匹配方向上的运动限制被解除。
如图21所示,在该状态下,连接器20的各锁定突起364分别容纳在匹配连接器60的各锁定孔724中,并且各锁定部365在前后方向上分别朝向各匹配锁定部725。因此,在该状态下,锁定部365和匹配锁定部725锁定第一壳体30被接收在接收部62中的状态。
如图21所示,在此状态下,因为各第二端子54未连接至各第二匹配端子84,因此,HVIL电路断开,图8所示的各第一端子52与图18所示的各第一匹配端子82之间的电力供应被切断。
当解除上述运动限制之后,第二壳体40在匹配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连接器组件10处于图23至图25所示的状态。
如图24和图25所示,在该状态下,第二支撑部46被容纳在支撑部容纳部325中,并恢复到其初始形状。详细地,在该状态下,被止挡部464和被止挡部支撑部462被容纳在附加容纳部327中,且突起466和突起支撑部465被容纳在主容纳部326中。在该状态下,突起466的上端不与延伸部728的下端接触,突起466的下端不与分隔壁320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突起支撑部465不与释放突起722接触。
如图24所示,在此状态下,连接器20的各第二端子54分别连接至匹配连接器60的各第二匹配端子84,从而HVIL电路闭合,电流在图8所示的各第一端子52与图18所示的各第一匹配端子82之间流动。在这种状态下,限制部442在垂直方向上向第一操作部368内移动来限制锁定部365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更具体地,在该状态下,限制部44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操作部368的下方,来限制锁定部365的向下移动。
综上所述,当在解除上述运动限制之后,第二壳体40沿匹配方向进一步运动时,各第二端子54连接至各第二匹配端子84,且限制部442在垂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操作部368的内部,来限制锁定部365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限制部442在垂直方向上可以位于第一结构36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来限制锁定部365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因此,当解除运动限制之后,第二壳体40沿匹配方向进一步运动时,各第二端子54可以连接至各第二匹配端子84,且限制部442在垂直方向上可以位于第一结构36的至少一部分内,来在垂直方向上限制锁定部365的移动。
从图24可以看出,在该状态下,即使当第一操作部368在垂直方向上向第一壳体30内被按压时,第一操作部368也与限制部442抵接。因此,该操作不能解除由锁定部365和匹配锁定部725产生的锁定,以使第一壳体30被接收在接收部62中的状态被锁定。在这种状态下,电流在图8所示的各第一端子52与图18所示的各第一匹配端子82之间流动。在这种状态下,即使使用者意外地按压第一操作部368来解除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的匹配状态,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的匹配状态也不会被解除。因此,连接器组件10具有将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的匹配状态锁定的CPA机构。
如图23所示,在该状态下,各附加锁定部454沿前后方向分别朝向各附加被锁定部370。因此,在该状态下,各附加锁定部454和各附加被锁定部370将第二壳体40被安装至第一壳体30的状态锁定。
在下文中,将对解除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的匹配状态的操作进行具体说明。
当连接器组件10处于图23所示的状态时,连接器20的各第二操作部458在横向方向上被按压入第二壳体40内。结果,每个附加锁定部454相对于附加被锁定部370在横向方向上向第二壳体40内移动。因此,该操作解除了第二壳体40被安装至第一壳体30状态的锁定。
在第二操作部458的上述按压状态被保持的同时,第二壳体40向后移动来远离第一壳体30。在该操作结束时,连接器20的第二壳体40的突起466的后表面468与匹配连接器60的释放突起722的前表面7222接触。
第二壳体40在其处于突起466的后表面468与释放突起722的前表面7222接触的状态之后,进一步向后移动来远离第一壳体30。在此操作期间,第二支撑部46弹性变形,以使突起466被释放突起722向下推动,且第二壳体40和第一壳体30处于图20至图22所示的状态。
如图21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各第二端子54与各第二匹配端子84断开。因此,HVIL电路断开,且图8所示的各第一端子52与图18所示的各第一匹配端子82之间的电力供应被切断。在该状态下,限制部44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操作部368的后方。因此,当在垂直方向上将第一操作部368按压入第一壳体30内时,第一操作部368不与限制部442接触。
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操作部368在垂直方向上,即向下被按压入第一壳体30的内部。结果,因为各锁定部365相对于各匹配锁定部725向下移动,所以解除了第一壳体30被接收在接收部62中的状态的锁定。
在第一操作部368的上述按压状态被保持的同时,连接器20向后移动来远离匹配连接器60。结果,连接器20可以从匹配连接器60上移除,且连接器20与匹配连接器60的匹配状态可以解除。
上面已经参考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本实施例的匹配连接器60包括被配置为连接至电路板的焊盘的第一匹配端子82和第二匹配端子8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匹配连接器60可以包括用于电缆的端子,而不是第一匹配端子82和第二匹配端子84,其中,每个端子被配置为连接至电缆。因此,连接器组件10可用作包括各自形成电缆线束的连接器20和匹配连接器60的中继连接器。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各匹配锁定部725是各锁定孔724的内表面,且各锁定部365是各锁定突起364的后表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每个匹配锁定部725可以是从上板72向下突出的突起的前表面。每个锁定部365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第一支撑部362的孔的内表面,且每个内表面可以朝向后方。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当处于上述限制状态的第二壳体40与第一壳体30一起沿匹配方向被接收在匹配连接器60的接收部62中时,第二支撑部46的突起466与释放突起722抵接,以使前述运动限制被解除。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在上述限制状态下的第二壳体40与第一壳体30一起沿匹配方向被接收在匹配连接器60的接收部62中时,被支撑部464可以与释放突起722抵接,以使运动限制被解除。因此,当处于上述限制状态的第二壳体40与第一壳体30一起沿匹配方向被接收在接收部62中时,各第一端子52应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然后,第二支撑部46和被支撑部464中的一个与释放突起722邻接,以使运动限制被解除。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例,还可以进行各种应用。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该具体说明包括在第一实施例中未具体描述的结构和修改的描述。
如图26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A包括连接器20A和匹配连接器60A。连接器20A沿匹配方向(正X方向)可与匹配连接器60A匹配。与匹配连接器60A匹配的连接器20A沿着与匹配方向相反的移除方向可从匹配连接器60A上移除。本实施例的匹配方向是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指向前方的正X方向。本实施例的移除方向是在前后方向(X方向)上指向后方的负X方向。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A是电缆连接器,电缆连接器连接至电缆56A和58A。连接器20A与电缆56A和58A一起形成线束。本实施例的匹配连接器60A是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的板式连接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应用于包括各种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的各种连接器组件。例如,与连接器20A类似,匹配连接器60A可以被连接至电缆来形成电缆线束。
本实施例的电缆56A和58A连接至电力设备(未示出)。安装有匹配连接器60A的电路板(未示出)被安装在匹配电子设备(未示出)中。在连接器20A与匹配连接器60A彼此匹配的匹配状态下,匹配电子设备与电力设备电性连接,且电力设备向匹配电子设备提供高压电。如后所述,连接器组件10A具有锁定匹配状态的连接器位置保证机构(CPA机构)和用于防止可能由高压电源引起电击的高压互锁回路机构(HVIL机构)。
下面将对匹配连接器60A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26,本实施例的匹配连接器60A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匹配壳体70A、由金属制成的两个附加构件64A、由导体制成的多个第一匹配端子82A和由导体制成的多个第二匹配端子84A。
本实施例的第一匹配端子82A是用于供电的端子。本实施例的第二匹配端子84A是HVIL机构的一部分。本实施例的匹配连接器60A设有六对第一匹配端子82A,即十二个第一匹配端子82A,以及一对第二匹配端子84A,即两个第二匹配端子84A。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匹配端子82A的数量可以根据用途来设计。第二匹配端子84A的数量可以根据必要的HVIL机构来设计。当不提供HVIL机构时,不需要提供第二匹配端子84A。HVIL机构可以由不同于第二匹配端子84A的构件形成。附加构件64A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因此,本发明的匹配连接器60A应包括匹配壳体70A和一个或多个第一匹配端子82A。相反,匹配连接器60A除了上述构件之外还可包括其他构件。
参照图26和图27,本实施例的匹配壳体70A具有上板72A、两个侧板74A、底板76A和后板78A。上板72A、侧板74A、底板76A和后板78A均具有矩形平板形状。上板72A、侧板74A、底板76A和后板78A彼此连接来形成向后开口的长方体状的盒子。
上板72A在垂直于X方向的垂直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上位于匹配壳体70A的上端,并沿着垂直于Z方向的水平面(XY平面)延伸。底板76A位于匹配壳体70A的下端,并沿着平行于上板72A的XY平面延伸。两个侧板74A分别在与X方向和Z方向均垂直的横向方向(Y方向)上位于匹配壳体70A的相对侧,并沿着预定平面(XZ平面)彼此平行延伸。后板78A沿着垂直平面(YZ平面)延伸,并连接至上板72A、侧板74A和底板76A的前端(正X侧端)。
参照图26,如上所述形成的匹配壳体70A具有接收部62A,连接器20A可接收在接收部62A中。换句话说,匹配壳体70A形成匹配连接器60A的接收部62A。本实施例的接收部62A为长方体空间,其由上板72A、侧板74A、底板76A和后板78A包围并向后开口。后板78A限定了接收部62A的前端。
本实施例的匹配壳体70A整体上具有前述结构。然而,匹配壳体70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只要匹配连接器60A设有接收部62A即可。
如图26所示,匹配壳体70A形成有释放突起722A和两个匹配锁定部(锁定孔)724A。释放突起722A和匹配锁定部724A是连接器组件10A的CPA机构的一部分。根据本实施例,释放突起722A的数量为一个,且匹配锁定部724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匹配锁定部724A在Y方向上设置,同时释放突起722A位于它们之间。然而,释放突起722A的数量和匹配锁定部724A的数量可以根据必要的CPA机构来设计。此外,释放突起722A和匹配锁定部724A可以根据必要的CPA机构来设置。
如图26和图29所示,本实施例的释放突起722A设置在上板72A上。释放突起722A在X方向上位于上板72A的后端(负X侧端),并在Y方向上位于上板72A的中间。释放突起722A从上板72A的下表面(负Z侧表面)向下,即在负Z方向上突出。因此,释放突起722A突出伸入接收部62A。本实施例的释放突起722A具有形成有引导表面的后端,以及形成有止动表面的前端。释放突起722A的引导表面是相对平缓地向前和向下倾斜的缓坡。释放突起722A的止动表面是向前和向下急剧倾斜的急坡。然而,释放突起722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只要释放突起722A至少部分地位于接收部62A中即可。
如图26至图29所示,本实施例的匹配锁定部724A形成在上板72A中。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是形成在上板72A中的孔,并在XY平面上具有矩形形状。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在Z方向上穿过上板72A来与接收部62A连通。因此,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朝向接收部62A。本实施例的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具有上述结构。然而,只要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朝向接收部62A的内部空间,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的结构就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可以是突起而不是孔。当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是突起时,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可突出伸入接收部62A中。
参照图26、图27和图29,匹配壳体70A保持第一匹配端子82A和第二匹配端子84A。本实施例的第一匹配端子82A和第二匹配端子84A被插入成型到匹配壳体70A的后板78A中并保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匹配端子82A和第二匹配端子84A可以以任何方式由匹配壳体70A保持。
参照图26和图27,各第二匹配端子84A在Y方向上位于后板78A的中间,且在Y方向上设置。各第一匹配端子82A在Z方向上被分成两行。每行的第一匹配端子82A沿Y方向设置,以使得各第二匹配端子84A位于两个第一匹配端子82A之间。如上所述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匹配端子82A和第二匹配端子84A。然而,第一匹配端子82A和第二匹配端子84A的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照图29,每个第一匹配端子82A是通过弯曲金属杆而形成的所谓的引脚接触。每个第一匹配端子82A具有匹配接触部822A和匹配被固定部828A。每个匹配接触部822A位于接收部62A内。详细地,各匹配接触部822A沿负X方向从后板78A朝着接收部62A的开口延伸,且延伸到彼此相同的位置。每个匹配被固定部828A从后板78A向匹配壳体70A外突出,并整体上向下延伸。当使用匹配连接器60A时,每个匹配被固定部828A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并连接至电路板(未示出)。
每个第二匹配端子84A是通过弯曲金属杆而形成的所谓的引脚接触。每个第二匹配端子84A具有匹配接触部842A和匹配被固定部848A。每个匹配接触部842A位于接收部62A内。详细地,匹配接触部842A沿着负X方向从后板78A朝着接收部62A的开口延伸,并延伸到彼此相同的位置。每个匹配被固定部848A从后板78A向匹配壳体70A外突出,且整体上向下延伸。当使用匹配连接器60A时,每个匹配被固定部848A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并连接至电路板(未示出)。
第二匹配端子84A的匹配接触部842A沿负X方向延伸到与第一匹配端子82A的匹配接触部822A所延伸到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换句话说,匹配接触部822A的后端在X方向上的位置与匹配接触部842A的后端在X方向上的位置相同。本实施例的第一匹配端子82A和第二匹配端子84A均具有上述结构。然而,第一匹配端子82A和第二匹配端子84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
此后将对连接器20A的结构进行说明(见图26)。
参照图26和图32,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A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第一壳体30A、由绝缘体制成的第二壳体40A、由导体制成的多个第一端子52A和由导体制成的多个第二端子54A。
本实施例的各第一端子52A是用于供应电力的端子。当使用连接器20A时,各第一端子52A分别连接至用于供电的电缆56A。各第二端子54A是HVIL机构的一部分。当使用连接器20A时,各第二端子54A分别连接至用于传输信号的电缆58A。本实施例的各第一端子52A分别对应于各第一匹配端子82A(见图26)。本实施例的各第二端子54A分别对应于各第二匹配端子84A。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A设有六对第一端子52A,即十二个第一端子52A,以及一对第二端子54A,即两个第二端子54A。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A具有前述构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端子52A的数量可以根据用途来设计。第二端子54A的数量可以根据必要的HVIL机构来设计。当没有设置HVIL机构时,不需要设置第二端子54A。HVIL机构可以由与第二端子54A不同的构件形成。因此,本发明的连接器20A应包括第一壳体30A、第二壳体40A和一个或多个第一端子52A。可替代地,连接器20A除了上述构件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构件。
参照图26,第一壳体30A可部分地插入匹配连接器60A的接收部62A中。当连接器20A与匹配连接器60A匹配时,第一壳体30A沿着正X方向插入接收部62A中来被接收在接收部62A中。因此,第一壳体30A构造成沿正X方向被接收在接收部62A中。
参照图26、图30和图31,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30A具有基部32A、第一结构36A和附加结构38A。基部32A具有与匹配连接器60A的接收部62A相对应的形状。第一结构36A是连接器组件10A的CPA机构的一部分。本实施例的第一结构36A连接至基部32A的上侧(正Z侧)。附加结构38A连接至基部32A的下侧(负Z侧)。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30A整体上具有上述结构。然而,第一壳体30A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修改。
参照图30和图31,基部32A形成有容纳部33A和多个第一端子容纳部35A。容纳部33A是在X方向上穿过基部32A且向前和向后开口的孔。容纳部33A具有长方体形状。每个第一端子容纳部35A是在X方向上贯穿基部32A并向前和向后开口的孔。
参照图32和图36,容纳部33A是容纳第二壳体40A的一部分但允许第二壳体40A运动的空间。参照图33,容纳部33A在Y方向上位于基部32A的中间。容纳部33A设有上壁332A和底壁334A。上壁332A是容纳部33A的上内壁。底壁334A是容纳部33A的下内壁。
参照图36,底壁334A形成有附加止动件34A。因此,第一壳体30A设有附加止动件34A。附加止动件34A是用于将第二壳体40A的一部分保持在容纳部33A中的部分。附加止动件34A从底壁334A向上,即在正Z方向上突出。因此,附加止动件34A突出伸入容纳部33A中。本实施例的附加止动件34A具有形成有引导表面的后端,和形成有止动表面的前端。附加止动件34A的引导表面是相对平缓地向前和向上倾斜的缓坡。附加止动件34A的止动表面是向前和向上急剧倾斜的急坡。本实施例的容纳部33A具有上述结构。然而,容纳部33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照图32,各第一端子容纳部35A被设置为分别对应于各第一端子52A。每个第一端子容纳部35A是用于容纳对应的第一端子52A的空间。参照图26,各第一端子容纳部35A在YZ平面中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匹配连接器60A的各第一匹配端子82A的匹配接触部822A在YZ平面中的位置。因此,各第一端子容纳部35A被设置为使得各匹配接触部822A分别可以接收在其中。
参照图32,每个第一端子52A是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而形成的所谓的插座触点。因此,每个第一端子52A是具有弯曲的单个金属板。本实施例的各第一端子52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每个第一端子52A具有接触部522A和被连接部528A。
参照图32和图26,每个接触部522A可以接收相对应的第一匹配端子82A的匹配接触部822A的一部分,由此可以与匹配接触部822A接触。当第一壳体30A接收在匹配连接器60A的接收部62A中时,如此形成的各第一端子52A分别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A。同时,每个被连接部528A连接至相应的电缆56A。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端子52A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每个第一端子52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照图32,每个第一端子52A与电缆56A一端一起插入相应的第一端子容纳部35A,并被保持在其中,以相对于基部32A不可移动。因此,第一壳体30A保持第一端子52A。当第一端子52A由第一壳体30A保持时,每个第一端子52A的接触部522A位于基部32A的前端附近。
参照图31和图32,第二壳体40A部分地可插入第一壳体30A的容纳部33A中。第二壳体40A从后面插入到容纳部33A中并容纳在其中,以使连接器20A被组装。
参照图34,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40A具有主体部42A、附加结构43A、耦合部44A和第二结构46A。主体部42A具有与第一壳体30A(见图32)的容纳部33A(见图32)相对应的形状。附加结构43A连接至主体部42A的下表面并向后延伸超过主体部42A的后端。耦合部44A连接至主体部42A的上表面(正Z侧表面)的后端并从主体部42A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第二结构46A是连接器组件10A的CPA机构的一部分(见图26)。本实施例的第二结构46A连接至耦合部44A的上端。第二结构46A的大部分从耦合部44A向前延伸,而第二结构46A的一部分从耦合部44A向后突出。因此,耦合部44A将第二结构46A耦合至主体部42A。
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40A整体上具有前述结构。然而,第二壳体40A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本实施例的主体部42A形成有两个第二端子容纳部428A和具有附加被止挡部424A的底板422A。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40A设有第二端子容纳部428A和附加被止挡部424A。
参照图32,每个第二端子容纳部428A是沿X方向穿过主体部42A并向前和向后开口的孔。各第二端子容纳部428A设置为分别对应于各第二端子54A。每个第二端子容纳部428A是用于容纳相对应的第二端子54A的空间。参照图26,各第二端子容纳部428A在YZ平面中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匹配连接器60A的各第二匹配端子84A的匹配接触部842A在YZ平面中的位置。因此,各第二端子容纳部428A被设置为使得各匹配接触部842A可以分别接收在其中。
参照图34,主体部42A形成有向后凹入的凹部42IA。底板422A是凹部421A的下内壁。底板422A具有很薄的厚度,即在Z方向上具有小尺寸。这样形成的底板422A容易被弯曲。附加被止挡部424A位于底板422A的前端,并从底板422A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参照图36和图37,本实施例的附加被止挡部424A具有形成有被引导表面的前端,和形成有被止动表面的后端。附加被止挡部424A的被引导表面是相对平缓地向后和向下倾斜的缓坡。附加被止挡部424A的被止动表面是向后和向下急剧倾斜的急坡。
本实施例的主体部42A具有前述结构。然而,主体部42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照图32,每个第二端子54A是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而形成的所谓的插座触点。因此,每个第二端子54A是弯曲的单个金属板。本实施例的各第二端子54A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每个第二端子54A具有接触部542A和被连接部548A。参照图32和图26,每个接触部542A可以接收相对应的第二匹配端子84A的匹配接触部842A的一部分,由此可以与匹配接触部842A接触。同时,每个被连接部548A连接至相对应的电缆58A。因此,各第二端子54A分别连接至电缆58A。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端子54A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每个第二端子54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照图32和图37,每个第二端子54A与电缆58A一端一起被插入相应的第二端子容纳部428A中,且保持在其中,以相对于主体部42A不可移动。因此,第二壳体40A保持各第二端子54A。当各第二端子54A由第二壳体40A保持时,每个第二端子54A的接触部542A位于主体部42A的前端附近。
参照图36和图37,第二壳体40A的主体部42A从后面插入第一壳体30A的容纳部33A。当主体部42A插入容纳部33A中时,附加被止挡部424A的前端的引导表面被附加止动件34A的后端的引导表面引导。在底板422A弯曲的同时,如此引导的附加被止挡部424A向前移动超过附加止动件34A。在组装的连接器20A中,附加被止挡部424A位于附加止动件34A的前方,并在X方向上与附加止动件34A相对。如果试图从容纳部33A移除第二壳体40A,则附加被止挡部424A的后端的止动表面被附加止动件34A的前端的止动表面止动,以使第二壳体40A的向后运动被停止。
如上所述,附加止动件34A和附加被止挡部424A彼此结合,以防止第二壳体40A的主体部42A从第一壳体30A的容纳部33A脱落。因此,第二壳体40A被牢固地保持,以为了不脱离第一壳体30A。
参照图32和图37,当第二壳体40A的主体部42A被容纳在第一壳体30A的容纳部33A中时,即当连接器20A被组装时,第二端子54A的各接触部542A位于各第一端子52A的接触部522A的后方。
参照图26,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壳体30A的第一结构36A和第二壳体40A的第二结构46A与匹配连接器60A的释放突起722A和匹配锁定部724A一起形成连接器组件10A的CPA机构。下面将对第一结构36A和第二结构46A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33,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30A的第一结构36A包括两个第一支撑部362A、两个锁定部(锁定突起)364A、两个止动件366A、盖部(操作部)368A和两个耦合臂369A。因此,第一壳体30A设有第一支撑部362A、锁定部364A、止动件366A、盖部368A和耦合臂369A。
各第一支撑部362A设置成在Y方向上彼此分开。每个第一支撑部362A具有作为被固定端的前端,该被固定端固定至基部32A的前端。各第一支撑部362A从这些固定端彼此平行地向后延伸,同时远离基部32A的上表面。各耦合臂369A被设置为分别对应于各第一支撑部362A。每个耦合臂369A连接至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部362A的后端并在基部32A的上方向后延伸。盖部368A沿Y方向延伸,并将两个耦合臂369A的后端彼此耦合。换句话说,每个耦合臂369A将盖部368A与相对应的第一支撑部362A彼此耦合。
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每个第一支撑部362A用作悬臂弹簧且可弹性变形。特别地,每个第一支撑部362A具有较薄的厚度,即在Z方向上具有小尺寸,且容易弹性变形。相反,每个耦合臂369A具有较厚的厚度,即沿Z方向的尺寸较大,且几乎不会弹性变形。例如,当盖部368A被向下按压时,第一支撑部362A主要弹性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一支撑部362A具有作为其弹力的恢复力。
两个锁定部364A被设置为分别对应于第一支撑部362A。每个锁定部364A位于相应的第一支撑部362A的后端附近,且从第一支撑部362A向上突出。因此,每个第一支撑部362A支撑相应的锁定部364A。每个锁定部364A可通过使用相应的第一支撑部362A的恢复力沿Z方向可移动。例如,当盖部368A被向下按压时,第一支撑部362A弹性变形,且锁定部364A向下移动。当停止对盖部368A的按压时,第一支撑部362A恢复其初始状态,锁定部364A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的每个锁定部364A具有形成有被引导表面的前端,和形成有被止动表面的后端。每个锁定部364A的被引导表面是相对平缓地向后和向上倾斜的缓坡。每个锁定部364A的被止动表面是沿YZ平面延伸的竖直表面。
参照图39,如上所述形成的各锁定部364A在第一壳体30A被接收在匹配连接器60A的接收部62A中的匹配状态下与各匹配锁定部724A分别结合。如上所述结合的锁定部364A和匹配锁定部724A可防止第一壳体30A从接收部62A脱落。参照图40,在匹配状态下,连接器20A的各第一端子52A分别连接至匹配连接器60A的各第一匹配端子82A。因此,当各第一端子52A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A时,锁定部364A和匹配锁定部724A锁定第一壳体30A被接收在接收部62A中的状态。
参照图39,本实施例的每个锁定部364A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每个锁定部364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只要各锁定部364A设置为分别与各匹配锁定部724A对应即可。例如,在每个匹配锁定部724A是突起的情况下,每个锁定部364A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支撑部362A中的孔。而且,可以仅设置一个锁定部364A。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一支撑部362A。
参照图33,本实施例的两个止动件366A被设置为分别对应于各第一支撑部362A。每个止动件366A在X方向上位于与锁定部364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且在Y方向上从对应的第一支撑部362A向第一壳体30A内突出。因此,每个第一支撑部362A支撑相应的止动件366A。每个止动件366A可通过利用相应的第一支撑部362A的恢复力在Z方向上可移动。本实施例的每个止动件366A具有形成有止动表面的后端。每个止动件366A的止动表面是沿着YZ平面延伸的竖直表面。
参照图34,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40A的第二结构46A包括限制部461A、第二支撑部462A、被止挡部(被支撑部)464A、端部468A和移动被止挡部47A。因此,第二壳体40A设有限制部461A、第二支撑部462A、被止挡部464A、端部468A和移动被止挡部47A。
本实施例的限制部461A是与XY平面平行且位于第二支撑部462A的后方和上方的平面。移动被止挡部47A设置在限制部461A的后端,并从限制部461A向上突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限制部461A的形状不限于平面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移动被止挡部47A。
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部462A具有平行于XY平面的平板形状。第二支撑部462A从耦合部44A在主体部42A的上方向前延伸。第二支撑部462A由耦合部44A悬臂支撑且可弹性变形。换句话说,第二支撑部462A具有恢复力。第二支撑部462A具有位于其后端部上的预定上表面。预定上表面设有机械可读标记48A。因此,第二壳体40A设有标记48A。
本实施例的标记48A是诸如数据矩阵码(DMC)的二维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标记48A可以以任何方式设置,只要标记48A可以被读取设备(未示出)读取。例如,标记48A可以是刻在第二支撑部462A上的数字,或者可以是形成在第二支撑部462A上的多个突起的图案。
本实施例的被止挡部464A具有大致平行于XY平面的平板形状。被止挡部464A从第二支撑部462A的前端向前延伸。被止挡部464A形成有两个被止挡表面465A和倾斜表面466A。每个被止挡表面465A是平行于YZ平面的垂直表面。各被止挡表面465A位于被止挡部464A的前端,且在Y方向上夹持倾斜表面466A。倾斜表面466A从被止挡部464A的前端向上和向后倾斜。本实施例的端部468A从被止挡部464A的前端向前突出。端部468A位于被止挡表面465A和倾斜表面466A的下方。
参照图33和图34,本实施例的第一结构36A和第二结构46A均具有上述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结构36A和第二结构46A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
下面将对处于连接器20A尚未与匹配连接器60A匹配的状态下,第一壳体30A与第二壳体40A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见图26)。
参照图37,当第二壳体40A的主体部42A插入第一壳体30A的容纳部33A中,使得附加被止挡部424A位于附加止动件34A的前方时,止动件366A的各后端的止动表面分别与被止挡部464A的各被止挡表面465A接触,或者分别在X方向上朝向各被止挡表面465A。如果第二壳体40A被向前推动,则被止挡表面465A被止动件366A的止动表面止动,以使第二壳体40A的向前运动被停止。因此,止动件366A和被止挡部464A防止了第二壳体40A相对于第一壳体30A的向前移动。如此定位的第二壳体40A相对于第一壳体30的位置(见图35至图37所示位置)称为“覆盖位置”。如上所述,当第二壳体40A沿着正X方向安装至第一壳体30A时,被止挡部464A与止动件366A抵接,且第二壳体40A处于第二壳体40A在正X方向上的移动由止动件366A限制的限制状态。因此,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第二壳体40A处于限制状态。换句话说,处于限制状态的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
参照图36和图37,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即当第二壳体40A处于限制状态时,则附加止动件34A限制附加被止挡部424A在负X方向上的运动,以使第二壳体40A不可从第一壳体30A上移除。因此,位于覆盖位置的第二壳体40A不能从第一壳体30A上移除,且不能进一步插入第一壳体30A。例如,如果盖部368A被向下推动来使止动件366A向下运动,则端部468A被止动件366A推动来被向下移动。结果,被止挡部464A与止动件366A一起向下移动,并在X方向上继续与止动件366A接触或面对。
参照图35和图34,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标记48A的前端位于盖部368A的正下方,以被盖部368A覆盖并隐藏在盖部368A后面。读取设备(未示出)不能正确地读取由此隐藏的标记48A,因而可以发现,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根据本实施例,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标记48A被盖部368A部分地覆盖并隐藏在盖部368A的后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标记48A可以被盖部368A完全覆盖并隐藏在盖部368A的后面。总之,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标记48A应该至少部分地被盖部368A覆盖并隐藏在其后。
在下文中,将对连接器20A与匹配连接器60A、连接器组件10A的CPA机构之间匹配的匹配操作进行说明。
参照图39和图40,当连接器20A与匹配连接器60A匹配时,连接器20A被插入匹配连接器60A中。详细地,位于覆盖位置的第二壳体40A与第一壳体30A一起沿正X方向插入匹配连接器60A的接收部62A。当连接器20A插入匹配连接器60A中时,各第一匹配端子82A的匹配接触部822A分别与各第一端子52A的接触部522A接触。
当连接器20A进一步插入匹配连接器60A中时,连接器20A的各锁定部364A的前端的引导表面与匹配壳体70A的上板72A的后端邻接。当连接器20A进一步插入匹配连接器60A时,各第一支撑部362A弹性变形,因而各锁定部364A与各止动件366A一起移动到位于上板72A的下方,并被接收在接收部62A中。
当连接器20A进一步插入匹配连接器60A时,各锁定部364A移动到匹配连接器60A的各匹配锁定部724A。如此定位的各锁定部364A通过第一支撑部362A的恢复力与各止动件366A一起向上移动,以分别接收在各匹配锁定部724A中。此时,连接器20A和匹配连接器60A处于图38至图40所示的匹配状态,此时它们彼此匹配,且第二壳体40A被保持在覆盖位置。此时的匹配状态称为“不完全匹配状态”。
如果在不完全匹配状态下,将连接器20A的第一壳体30A向后拉,则各锁定部364A的后端的被止挡表面被各匹配锁定部724A的内壁表面止动。因此,仅通过向后拉动第一壳体30A是不能将其从接收部62A取下的。然而,可以通过向下推动盖部368A来将第一壳体30A从接收部62A上移除,以使得各锁定部364A移动到位于各匹配锁定部724A的下方。
根据本实施例,当连接器20A处于包括不完全匹配状态的匹配状态时,第一壳体30A的前端与匹配壳体70A的后板78A接触。因此,第一壳体30A不能进一步插入接收部62A中。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当连接器20A处于匹配状态时,后板78A限制了第一壳体30A的进一步向前运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匹配壳体70A的后板78A以外的某些部分也可以限制第一壳体30A的进一步向前运动。
参照图39,如上所述,当连接器20A插入匹配连接器60A时,各锁定部364A与各止动件366A一起移动到上板72A的下方。同时,第二支撑部462A弹性变形,且被止挡部464A向下移动。如此移动的被止挡部464A的倾斜表面466A由释放突起722A的后端的引导表面引导,以使得被止挡部464A移动到释放突起722A的下方。当各锁定部364A被接收在各匹配锁定部724A中时,第二支撑部462A的恢复力迫使被止挡部464A与位于被止挡部464A上方的释放突起722A邻接。当连接器20A处于不完全匹配状态时,被止挡部464A位于止动件366A下方,以使得第二壳体40A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30A从覆盖位置向前移动。
参考图38至图43,当第二壳体40A从覆盖位置,即从图38至图43所示的状态向前移动时,第二壳体40A的限制部461A移动至位于第一壳体30A的盖部368A的下方。如此定位的第二壳体40A相对于第一壳体30A的位置(见图41至图43所示的位置)被称为“暴露位置”。此时的匹配状态称为“完全匹配状态”。
参照图42和图43,根据本实施例,当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时,第二壳体40A的前端与匹配壳体70A的后板78A接触。另外,第二壳体40A的移动被止挡部47A与第一壳体30A的盖部368A接触。因此,第二壳体40A不能进一步向前移动。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当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时,后板78A和盖部368A限制了第二壳体40A的进一步向前运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仅盖部368A也可以限制第一壳体30A的进一步向前运动。
如果在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的状态下,将盖部368A或耦合臂369A向下推动,则盖部368A被第二壳体40A的限制部461A止动,因而第一支撑部362A没有弹性变形。而且,第一支撑部362A几乎全部被接收在匹配连接器60A的接收部62A(见图26)中,且难以被直接操作。因此,当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时,锁定部364A难以向下移动。换句话说,当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时,匹配状态被牢固地锁定。
参照图41和图34,当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时,标记48A位于盖部368A的前方,且从盖部368A完全露出。如上所述,读取设备(未示出)可以正确地读取完全暴露的标记48A,因而可以发现,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且匹配状态被锁定。
参考图38至图43总结以上描述,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40A由第一壳体30A保持成可定位在图38至图40所示的覆盖位置和图41至图43所示的曝光位置。换句话说,第二壳体40A由第一壳体30A保持为可相对于第一壳体30A移动。然而,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止动件366A在正X方向上限制被止挡部464A的运动,以使得第二壳体40A不能沿正X方向移动到暴露位置。
当位于覆盖位置且处于限制状态的第二壳体40A与第一壳体30A一起沿正X方向被接收在接收部62A中时,各第一端子52A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A,然后,被止挡部(被支撑部)464A抵接于释放突起722A,以解除止动件366A对被止挡部464A的运动限制。因此,释放突起722A解除了在正X方向上第二壳体40A的运动限制。
当解除运动限制之后,第二壳体40A沿正X方向移动到暴露位置时,限制部461A沿Z方向位于盖部368A内,以在Z方向上限制锁定部364A的运动。结果,第一壳体30A被接收在接收部62A中的匹配状态不能解除。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A具有CPA机构,该CPA机构锁定了连接器20A与匹配连接器60A的匹配状态。
参照图38,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第二壳体40A的机械可读标记48A被覆盖和隐藏,因而不能被机械地读取。另一方面,参照图41,当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时,标记48A从盖部368A完全露出,因而可以由读取装置(未示出)机械地读取。通过机械地读取标记48A,可以在不使用视觉检测的情况下精确地检测和控制连接器20A的匹配状态是否被锁定。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连接器组件10A,与现有检测相比,该连接器组件10A允许对匹配状态是否被锁定进行更可靠的检测。
参照图42和图43,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壳体30A的第一结构36A和第二壳体40A的第二结构46A与匹配连接器60A的释放突起722A和匹配锁定部724A一起用作CPA机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如下所述对本发明的CPA机构进行各种修改。
参照图36和图37,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30A的止动件366A被第一支撑部362A支撑来能够移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止动件366A可以设置成相对于第一壳体30A不移动。
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撑部462A提供给第二壳体40A。第二支撑部462A支撑作为被支撑部的被止挡部464A。这种结构使设计更加灵活。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除了第一支撑部362A之外,第一壳体30A还可以设有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支撑止动件366A来使止动件366A可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被止挡部464A可以设置为相对于第二壳体40A不可移动。因此,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40A应设有具有恢复力的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应支撑被支撑部,该被支撑部是止动件366A和被止挡部464A中的一个。通过利用第二支撑部的恢复力,被支撑部应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
参照图38至图43,如上所述,当第二壳体40A与第一壳体30A一起沿正X方向被接收在接收部62A中时,各第一端子52A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A。此后,不是被止挡部(被支撑部)464A而是第二支撑部462A可与释放突起722A抵接,以使止动件366A对被止挡部464A的运动限制被解除。因此,第二支撑部462A和被支撑部464A中的一个应与释放突起722A抵接,以使止动件366A对被止挡部464A的运动限制,即第二壳体40A在正X方向上的运动限制被解除。
参照图33,本实施例的盖部368A是第一结构36A的一部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盖部368A可以是除第一结构36A之外的一部分。参照图41至图43,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壳体40A移动到暴露位置时,第二壳体40A的一部分应位于第一支撑部362A或锁定部364A的下方并用作限制部。
如上所述,盖部368A可以是与第一结构36A一体的一部分或与第一结构36A分离的一部分。在任何情况下,第一壳体30A都应设有盖部368A和包括第一支撑部362A和锁定部364A的第一结构36A。根据本实施例及其变形,当止动件366A对被止挡部464A的运动限制被解除后,第二壳体40A沿正X方向移动到暴露位置时,限制部461A在Z方向上被定位在第一结构36A的至少一部分内,以在Z方向上限制锁定部364A的运动。
下面将对连接器组件10A的HVIL机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40,如前所述,当连接器20A处于不完全匹配状态时,各第一端子52A连接至各第一匹配端子82A。相反,当连接器20A处于不完全匹配状态时,各第二端子54A的接触部542A不与各第二匹配端子84A的匹配接触部842A接触。换句话说,各第二端子54A未连接至各第二匹配端子84A。根据本实施例,直到各第二端子54A分别连接至各第二匹配端子84A,才向匹配连接器60A提供高压电源。
参照图43,当第二壳体40A从覆盖位置向暴露位置移动时,各第二匹配端子84A的匹配接触部842A分别与各第二端子54A的接触部542A接触。因此,当止动件366A对被止挡部464A的运动限制解除后,第二壳体40A在X正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各第二端子54A分别与各第二匹配端子84A连接,且第二壳体40A移动到曝光位置。根据本实施例,当运动限制被解除之后,第二壳体40A沿正X方向移动到暴露位置时,各第二端子54A连接至各第二匹配端子84A。结果,高压电源开始向匹配连接器60A提供。
当开始对匹配连接器60A提供高压电源时,如前所述,限制部46IA在Z方向上限制锁定部364A的移动。如上所述,当解除运动限制之后,第二壳体40A进一步在正X方向上移动时,各第二端子54A分别连接至各第二匹配端子84A,且限制部461A在Z方向上定位于第一结构36A的至少一部分内,以在Z方向上限制锁定部364A的运动。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A具有上述HVIL机构,该HVIL机构被配置为防止可能由高压电源引起的电击。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根据需要修改HVIL机构的结构。例如,参考图9的虚线圆圈中的图,第二端子54A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且两个第二端子54A可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修改来彼此连接。
参照图42,本实施例的连接器20A具有当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时将第二壳体40A牢固地保持在暴露位置的机构。该机构由第一壳体30A的附加结构38A和第二壳体40A的附加结构43A形成。下面将对附加结构38A和附加结构43A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31和图44,本实施例的附加结构38A包括两个支撑板382A和附加被锁定部384A。因此,第一壳体30A设有支撑板382A和附加被锁定部384A。各支撑板382A沿Y方向设置且从基部32A向下延伸。附加被锁定部384A沿Y方向延伸且连接至两个支撑板382A的下端。因此,第一壳体30A具有由支撑板382A支撑的附加被锁定部384A。本实施例的附加被锁定部384A具有形成有引导表面的后端和形成有止动表面的前端。附加被锁定部384A的引导表面是相对平缓地向后和向下倾斜的缓坡。附加被锁定部384A的止动表面是沿YZ平面延伸的垂直表面。
参照图31和图34,本实施例的附加结构43A包括附加支撑部432A和附加锁定部434A。因此,第二壳体40A设有附加支撑部432A和附加锁定部434A。附加支撑部432A连接至主体部42A的下表面并在远离主体部42A下表面的同时向后延伸。因此,附加支撑部432A可以是悬臂弹簧且可弹性变形。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附加支撑部432A具有作为其弹性力的恢复力。
参照图36,附加锁定部434A从附加支撑部432A向下突出。因此,附加支撑部432A支撑附加锁定部434A。通过使用附加支撑部432A的恢复力,附加锁定部434A在Z方向上可移动。本实施例的附加锁定部434A具有形成有被引导表面的前端和形成有被止动表面的后端。附加锁定部434A的被引导表面是相对平缓地向后和向下倾斜的缓坡。附加锁定部434A的被止动表面是沿YZ平面延伸的垂直表面。
参照图39和图40,当第二壳体40A位于覆盖位置时,附加锁定部434A位于附加被锁定部384A的后方。参照图42和图43,当第二壳体40A从覆盖位置移动到暴露位置时,附加锁定部434A的前端的被引导表面被附加被锁定部384A的后端的引导表面引导,以使附加锁定部434A移动超过附加被锁定部384A。
当第二壳体40A移动到暴露位置时,附加锁定部434A位于附加被锁定部384A的前方。当向后拉动第二壳体40A时,附加锁定部434A的后端的被止动表面被附加被锁定部384A的前端的止动表面止动,以使当第二壳体40A位于暴露位置时,附加锁定部434A和附加被锁定部384A将第二壳体40A锁定在暴露位置上。
本实施例的附加结构38A和附加结构43A均具有前述结构。然而,附加结构38A和附加结构43A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此外,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附加结构38A和附加结构43A。
参照图42和图43,当向上抬起附加支撑部432A时,附加锁定部434A和附加被锁定部384A的锁定可以解除。当前述锁定解除之后,第二壳体40A被向后拉动时,第二壳体40A被移动到覆盖位置。参照图39和图40,当第二壳体40A移动到覆盖位置时,通过将锁定部364A移动到位于匹配锁定部724A下方的位置,可以将第一壳体30A与第二壳体40A一起从接收部62A上移除。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匹配连接器包括第一匹配端子、第二匹配端子和匹配壳体;
所述匹配壳体保持所述第一匹配端子和所述第二匹配端子;
所述匹配壳体形成接收部;
所述匹配壳体形成有释放突起和匹配锁定部;
所述释放突起伸入所述接收部;
所述匹配锁定部朝向所述接收部;
所述连接器沿匹配方向与所述匹配连接器匹配;
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一壳体、第二端子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构造成沿所述匹配方向被接收在所述接收部中;
所述第一壳体保持所述第一端子;
当所述第一壳体被接收在所述接收部中时,所述第一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端子;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止动件和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和锁定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恢复力并支撑所述锁定部;
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恢复力,所述锁定部在垂直于所述匹配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可移动;
当所述第一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端子时,所述锁定部和所述匹配锁定部锁定所述第一壳体被接收在所述接收部中的状态;
所述第二壳体保持所述第二端子;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被止挡部和限制部;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设有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恢复力并支撑被支撑部,所述被支撑部作为所述止动件和所述被止挡部中的一个;
通过利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恢复力,所述被支撑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可移动;
当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匹配方向被安装至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被止挡部与所述止动件邻接,并且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限制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匹配方向的运动通过所述止动件限制;
当处于所述限制状态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一起沿着所述匹配方向被接收在所述接收部中时,所述第一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端子,然后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被支撑部中的一个与所述释放突起邻接,从而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匹配方向上的运动限制被解除;以及
当解除运动限制之后,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匹配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匹配端子,并且所述限制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内,以限制所述锁定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被所述第一壳体保持,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作为所述被支撑部的所述被止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结构还包括操作部;以及
当解除运动限制之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匹配方向进一步移动时,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匹配端子,并且所述限制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操作部内,以限制所述锁定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附加锁定部和附加支撑部;
所述附加支撑部具有恢复力并支撑所述附加锁定部;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附加被锁定部;以及
当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匹配端子时,所述附加锁定部和所述附加被锁定部锁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安装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状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盖部;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机械可读标记;
所述第二壳体由所述第一壳体保持,以可定位在覆盖位置和暴露位置中的任一个上;
处于所述限制状态的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覆盖位置;
当解除运动限制之后,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匹配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所述第二匹配端子,且所述第二壳体移动至所述暴露位置;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覆盖位置时,所述标记至少部分地被所述覆盖位置覆盖并隐藏在所述覆盖位置的后面;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暴露位置时,所述标记从所述覆盖位置完全暴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作为所述被支撑部的所述被止挡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位置是所述第一结构的一部分;以及
当解除运动限制之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匹配方向移动到所述暴露位置时,所述限制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位于所述覆盖位置内,以限制所述锁定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附加锁定部和附加支撑部;
所述附加支撑部具有恢复力并支撑所述附加锁定部;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附加被锁定部;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暴露位置时,所述附加锁定部和所述附加被锁定部将所述第二壳体锁定在所述暴露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是二维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附加止动件;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附加被止挡部;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所述限制状态时,所述附加止动件限制所述附加被止挡部沿与所述匹配方向相反的移除方向的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二壳体不能从所述第一壳体上移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至电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为彼此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
CN202110438857.1A 2020-05-07 2021-04-22 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13629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1861A JP7414635B2 (ja) 2020-05-07 2020-05-07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0-081861 2020-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9449A true CN113629449A (zh) 2021-11-09
CN113629449B CN113629449B (zh) 2024-12-20

Family

ID=7572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8857.1A Active CN113629449B (zh) 2020-05-07 2021-04-22 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5906B2 (zh)
EP (1) EP3907833B1 (zh)
JP (1) JP7414635B2 (zh)
CN (1) CN113629449B (zh)
RS (1) RS63792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137029U (zh) * 2019-08-13 2020-03-10 纽陲客股份公司 嵌入式插接连接器
CN211743556U (zh) * 2020-03-06 2020-10-23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插头电连接器
DE102020210760A1 (de) * 2020-08-25 2022-03-03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Stecker mit einem Lagesicherungselement mit einer Kontaktaufnahme
DE102020122660A1 (de) * 2020-08-31 2022-03-03 Md Elektronik Gmbh Verbindungsvorrichtung mit einem Steckverbinder und einem Gegensteckverbinder
JP1703927S (zh) * 2021-06-23 2022-01-04
KR102679848B1 (ko) * 2021-11-11 2024-07-08 코리아알프스(주) Mcc용 전기 접속 커넥터
JP2024075244A (ja) * 2022-11-22 2024-06-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23114789B3 (de) 2023-06-06 2024-10-02 Lisa Dräxlmaier GmbH Sicherungsvorrichtung mit in absoluter lage zueinander angeordneten erkennungsmerkmal und verdeckungsmerkmal
DE102023114788A1 (de) * 2023-06-06 2024-12-12 Lisa Dräxlmaier GmbH Sicherungsvorrichtung mit einem in sichtfeldern sichtbaren erkennungsmerkmal
DE102023114790B3 (de) 2023-06-06 2024-12-12 Lisa Dräxlmaier GmbH Sicherungsvorrichtung mit anzeigeelement und optisch veränderndem element
DE102023114791B3 (de) 2023-06-06 2024-10-02 Lisa Dräxlmaier GmbH Sicherungsvorrichtung mit erkennungsmerkmal als teil eines zweiten erkennungsmerkmals
DE102023114792B3 (de) * 2023-06-06 2024-10-02 Lisa Dräxlmaier GmbH Sicherungsvorrichtung mit anzeigeelement und kontrastelement
DE102023114793B3 (de) 2023-06-06 2024-12-12 Lisa Dräxlmaier GmbH Sicherungsvorrichtung mit anzeigeelement und orientierungselement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1178A (en) * 1995-06-27 1997-10-2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DE102007010515B3 (de) * 2007-03-05 2008-09-18 Leoni Bordnetz-Systeme Gmbh Elektrischer Stecker sowie elektrische Steckkontaktanordnung
JP2010056088A (ja) * 2008-08-28 2010-03-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高圧コネクタ及び連動ループ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CN105191009A (zh) * 2013-05-08 2015-12-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571567A (zh) * 2018-06-06 2019-12-13 李尔公司 分阶段释放的电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9821A (en) * 1972-09-29 1974-08-13 Amp Inc Latch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 tool for actuating said system
JPH0538547Y2 (zh) * 1988-12-09 1993-09-29
JP2896783B2 (ja) * 1989-03-01 1999-05-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の二重ロック構造
JPH07114135B2 (ja) * 1990-03-28 1995-12-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検知機構
JP3280370B2 (ja) 1993-01-06 2002-05-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JPH07114135A (ja) 1993-10-15 1995-05-02 Toyo Ink Mfg Co Ltd 感光性写真フイルム
JPH09270281A (ja) * 1996-04-01 1997-10-14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の結合検知装置
US5928038A (en) * 1998-04-24 1999-07-2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US6261116B1 (en) * 1999-11-22 2001-07-17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element with lock protection feature
DE10017868B4 (de) * 2000-04-11 2004-03-04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Elektrisches Steckverbindungsteil
JP2002170622A (ja) * 2000-11-30 2002-06-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956814B2 (ja) * 2002-09-18 2007-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高電圧機器収納箱
JP4097589B2 (ja) * 2003-10-30 2008-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5251540A (ja) * 2004-03-03 2005-09-1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装置
WO2008109109A1 (en) 2007-03-06 2008-09-1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voltage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811115B1 (en) 2008-12-12 2010-10-1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wo stage latch
US8083533B2 (en) * 2010-02-11 2011-12-2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interlock circuit
JP5635338B2 (ja) * 2010-08-31 2014-12-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37015B2 (ja) * 2011-03-04 2014-1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597043B2 (en) 2011-03-15 2013-12-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voltage connector assembly
JP5827082B2 (ja) * 2011-09-08 2015-12-0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941374B2 (ja) * 2012-08-24 2016-06-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挿抜力軽減コネクタ
US9147957B2 (en) * 2014-01-14 2015-09-2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EP3046185B1 (en) * 2015-01-13 2024-01-24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Connector
JP6597287B2 (ja) 2015-12-24 2019-10-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のワイヤリングシステム
JP6213592B2 (ja) 2016-02-25 2017-10-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34347B2 (ja) * 2016-06-20 2020-01-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KR102616871B1 (ko) * 2016-12-09 2023-12-20 엘에스이브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고전압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고전압 전력용 접속장치
JP6793687B2 (ja) * 2018-07-02 2020-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1178A (en) * 1995-06-27 1997-10-28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DE102007010515B3 (de) * 2007-03-05 2008-09-18 Leoni Bordnetz-Systeme Gmbh Elektrischer Stecker sowie elektrische Steckkontaktanordnung
JP2010056088A (ja) * 2008-08-28 2010-03-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高圧コネクタ及び連動ループ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CN105191009A (zh) * 2013-05-08 2015-12-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571567A (zh) * 2018-06-06 2019-12-13 李尔公司 分阶段释放的电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9449B (zh) 2024-12-20
JP2021177450A (ja) 2021-11-11
EP3907833A1 (en) 2021-11-10
RS63792B1 (sr) 2022-12-30
EP3907833B1 (en) 2022-10-19
US20210351538A1 (en) 2021-11-11
JP7414635B2 (ja) 2024-01-16
US11495906B2 (en)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29449B (zh) 连接器组件
US11050188B2 (en)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JP3285307B2 (ja)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CN101478096B (zh) 电组件闩锁
US7296937B1 (en) Transceiver module assembly with unlatch detection switch
US6174190B1 (en) Connector having a slide rail latch release
US6149450A (en) Smart card adapter latch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JP2005196213A (ja)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組立体
JPH1050428A (ja)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13451820A (zh) 具分流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分流装置
CN113258355A (zh) 连接器组件
TW201830782A (zh) 電連接器
GB226065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odule holder
US7351086B2 (en) Connector
JPH0827377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5712569A (en) Tester for testing correct assembly of terminals in connector housings
JPH10255905A (ja)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3256782B2 (ja) ロック機構付コネクタ
US2007016707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rotective shutter
JP3842774B2 (ja) コネクタ
US7234966B2 (en) IC card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respective cover doors and associated anti-mismating device
JPH0528698Y2 (zh)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JP7365828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