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1680A - 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和浇铸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和浇铸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01680A CN113601680A CN202110902993.1A CN202110902993A CN113601680A CN 113601680 A CN113601680 A CN 113601680A CN 202110902993 A CN202110902993 A CN 202110902993A CN 113601680 A CN113601680 A CN 1136016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ting
- area
- material receiving
- stamping
- dem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5/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 B28B5/06—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in moulds on a turntable
- B28B5/08—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in moulds or on moulding surfaces, carried or formed by, in or on conveyors irrespective of the manner of shaping in moulds on a turntable intermittently rota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54—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from molten material, e.g. slag refractory ceramic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 B28B11/08—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reshaping the surface, e.g. smoothing, roughening, corrugating, making screw-threads
- B28B11/0863—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reating or working the shaped or preshaped articles for reshaping the surface, e.g. smoothing, roughening, corrugating, making screw-threads for profiling, e.g. making 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2—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4—Discharging the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6—Removing the shaped articles from mou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material; 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sha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material; 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shaping
- B28B17/0063—Control arrangements
- B28B17/0081—Process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包括接料区、脱模区、浇铸转盘和浇铸模具,所述接料区设有岩浆流出口,所述脱模区设有脱模装置,所述浇铸模具设置在浇铸转盘上,所述浇铸模具包括底座和浇铸框,所述底座分为浇铸成型区和脱模区,所述脱模区设置有脱坯通道;所述浇铸转盘以预设速度旋转,带动所述浇铸模具在所述接料区和脱模区之间往复移动;所述脱模装置可以实现所述浇铸框的位置在所述浇铸成型区和所述脱模区之间转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铸石浇铸方法。本发明的浇铸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安全性较高,且可以浇铸多种图案或纹路的浇铸坯体,解放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石浇铸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和浇铸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铸石是一种采用天然岩石或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经配料、熔融、浇注、热处理等工序制备的晶体排列规整、质地坚硬细腻的非金属工业原料,具有很好地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已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煤炭、矿山、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
现有的铸石浇铸设备主要包括浇铸转盘和浇铸模具,浇铸模具置于浇铸转盘上,在岩浆流出口进行接料,待浇铸模具内的浇铸坯体成型后,浇铸模具需要随浇铸坯体一起进入结晶窑中,待浇铸坯体结晶后,再进行浇铸模具和浇铸坯体的分离,现有铸石浇铸设备存在如下弊端:1、浇铸模具和铸石成品的分离较为困难,且浇铸模具随铸石进入结晶窑后,处在一个高温的环境下,取出后,需要冷却到一定温度才能再次使用,如此反复,导致浇铸模具的使用寿命较短2、往往需要根据铸石成品所需的纹路或图案在浇铸模具上设置相应的纹路,即一种浇铸模具只能成产一种纹路或图案的铸石成品,浇铸模具的利用率低、3、后续还需人工脱模,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弊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浇铸成型设备,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包括接料区、脱模区、浇铸转盘和浇铸模具,所述接料区设有岩浆流出口,所述脱模区设有脱模装置,所述浇铸模具设置在浇铸转盘上,
所述浇铸模具包括底座和浇铸框,所述底座分为浇铸成型区和脱模区,所述脱模区设置有脱坯通道;
所述浇铸转盘以预设速度旋转,带动所述浇铸模具在所述接料区和脱模区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脱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用于拨动浇铸框的拨动部、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所述拨动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拨动部沿所述第二支撑架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浇铸框的位置在所述浇铸成型区和所述脱模区之间转换。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装置还包括顶出部和第五驱动装置,
所述顶出部与所述拨动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顶出部沿所述拨动部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
还包括盖印装置,所述盖印装置设置在盖印区;所述盖印区位于所述接料区和脱模区之间,
和/或
还包括接料装置,所述接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接料区。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支座、接料转轴和第一驱动装置,
所述接料转轴设置在所述接料支座上,所述接料转轴上还固定有接料容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接料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接料转轴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接料容器翻转。
进一步的,
所述盖印装置包括盖印支座、横梁、第二驱动装置和盖印组件,
所述盖印支座位于横梁的中部并且与横梁转动连接;
所述横梁与所述盖印组件连接,所述盖印组件底端设有盖印部;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横梁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横梁位于盖印支座一侧的部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横梁位于盖印支座另一侧的部分下上移动。
进一步的,
所述浇铸转盘包括转盘底座、传动部和支撑部,
所述传动部设置在所述转盘底座上,且可以相对于转盘底座转动;
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传动部上,所述浇铸模具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进一步的,
所述浇铸转盘还包括第六驱动装置和第一齿轮,所述第六驱动装置与第一齿轮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所述传动部外缘设置有传动轮齿;
所述第一齿轮可以与传动轮齿啮合,从而使浇铸转盘以预设速度旋转。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浇铸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浇铸模具在接料区的岩浆流出口接料,此时,浇铸框位于浇铸成型区;
控制浇铸转盘以预设的速度旋转,带动浇铸模具在接料区和脱模区之间往复移动;
当浇铸模具转到脱模区时,脱模装置的拨动部移动至预设位置,将浇铸框从浇铸成型区拨动至脱模区,浇铸框内的坯体进入脱坯通道;
拨动部将浇铸框从脱模区拨动至浇铸成型区。
进一步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拨动部将浇铸框拨动至脱模区时,脱模装置的顶出部将浇铸坯体从浇铸框顶入脱坯通道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岩浆流出口位于两个浇铸模具之间的空隙时,接料装置中的接料容器置于岩浆流出口下方接料,并将所接的浆料倒入待浇铸的浇铸框中;
和/或
当浇铸模具转到盖印区时,盖印装置对浇铸坯体进行盖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将浇铸模具设置成底座和可在底座上移动的浇铸框的形式,当浇铸框移动至底座上的浇铸成型区时,可以实现浇铸料浆的成型,当移动至底座上的脱模区时,浇铸框内的浇铸坯体可从脱坯通道中与浇铸模具脱离,使得浇铸坯体和浇铸模具的分离较为简单,提高了浇铸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设置盖印装置,将对铸石纹路或图案的设置,从浇铸模具上转移至独立的盖印装置上,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浇铸模具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通过设置脱模装置,可以与浇铸模具相互配合,方便铸石岩浆的浇注成型以及浇铸坯体与浇铸框的脱离,解放了人力。
本发明的浇铸成型设备,可以实现浇铸模具在接料区进行接料,当接料口处于两个浇铸模具之间的间隙处时,接料装置可以进行接料并倒入下一个待浇铸模具中;待浇铸模具转到盖印区时,盖印装置进行盖印;当浇铸模具转到脱模区时,脱模装置实现浇铸坯体和浇铸模具的脱离,整个过程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安全性较高,且可以浇铸多种图案或纹路的浇铸坯体,解放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分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浇铸模具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接料装置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盖印装置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脱模装置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D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1-浇铸模具、1-11-浇铸成型区、1-12-脱模区、1-2-浇铸框、1-21- 成型区、1-3-脱坯通道、1-6辅助安装孔、2-接料装置、2-1-接料支座、 2-2-接料转轴、2-3-第一驱动装置、2-4-接料容器、2-5-摇柄、2-61- 第二底座、2-62-摆动通道、2-63-第一连接板、2-64-第二连接板、2-65- 第三连接板、2-66-第三底座、2-7-第三驱动装置支架、2-8-支撑臂、 2-9-接料转轴支撑部、3-盖印装置、3-1-盖印支座、3-11-横梁贯穿通道、 3-12-第一螺栓、3-2-横梁、3-21-第一梁体、3-22-第二梁体、3-3-第二驱动装置、3-41-盖印部、3-42-冷却水箱、3-43-进液口、3-44-出液口、3-45- 第一法兰盘、3-51-第一连接件、3-52-第二连接件、3-53-第一连接叉、3-54- 螺杆、3-55-螺母、3-56-销轴、3-57-第二法兰盘、3-61-连接件通道、3-62-U 型座、3-8-第二驱动装置支架、4-脱模装置、4-1-第四底座、4-2-第一支撑架、4-21-第一丝杆、4-22-第三驱动装置支架、4-23-第一导轨、4-3-第二支撑架、4-31-第二丝杆、4-32-第四驱动装置支架、4-33-第一滑块、4-34- 第二导轨、4-4拨动部、4-41-第二滑块、4-42-拨动臂、4-43-拨动件、4-44- 第一拨板、4-45-第二拨板、4-46-顶出通道、4-47-转轴、4-48-拨动臂连接件、4-5顶出部、4-51-顶出臂、4-52-顶出件、4-53-顶盘、4-6-第三驱动装置、4-61-第一联轴器、4-7-第四驱动装置、4-71-第二联轴器、4-8-第五驱动装置、4-87-连接叉、5-浇铸转盘、5-1-转盘底座、5-2-传动部、5-3-支撑部、5-4-第六驱动装置、5-5-第一齿轮、5-6-传动轮齿、6-接料区、7-脱模区、8-盖印区、9-传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如图1和2所示,包括接料区6、脱模区7、浇铸转盘5和浇铸模具1,所述接料区6设有岩浆流出口,所述脱模区7设有脱模装置4,所述浇铸模具1设置在浇铸转盘5上,
如图3和4所示,所述浇铸模具1包括第一底座1-1和浇铸框1-2,所述底座分为浇铸成型区1-11和脱模区1-12,所述脱模区1-12设置有脱坯通道1-3;
所述浇铸转盘5以预设速度旋转,带动所述浇铸模具1在所述接料区6和脱模区7之间往复移动;
如图9所示,所述脱模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架4-2、第二支撑架 4-3、用于拨动浇铸框1-2的拨动部4-4、第三驱动装置4-6和第四驱动装置4-7,所述第二支撑架4-3与所述第一支撑架4-2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6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架4-3沿所述第一支撑架 4-2上下移动;所述拨动部4-4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3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4-7用于驱动所述拨动部4-4沿所述第二支撑架4-3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浇铸框1-2的位置在所述浇铸成型区1-11和所述脱模区1-12之间转换。
本发明的浇铸模具1,通过设置第一底座1-1和可在第一底座1-1 上移动的浇铸框1-2,可以实现浇铸料浆的成型,及浇铸坯体的脱模,当浇铸框移动至浇铸成型区1-11时,可以实现浇铸料浆的成型,当移动至脱模区1-12时,浇铸框1-2内的浇铸坯体可从脱坯通道1-3中与浇铸模具1脱离,避免了浇铸模具1随浇铸坯体一起进入结晶窑,使得浇铸坯体和浇铸模具1的分离较为简单,同时分离后的浇铸模具1不需冷却,可以继续进行浇铸成型,提高了使用效率,增加了浇铸模具1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脱模装置4的拨动部4-4用于移动浇铸模具1上的浇铸框 1-2,使其从浇铸成型区1-11移动至脱模区1-12处,或者从脱模区1-12 处移动至浇铸成型区1-11处,通过第三驱动装置4-6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二支撑架4-3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拨动部4-4上下移动,通过第四驱动装置4-7的设置,可以实现拨动部4-4的左右移动,拨动部4-4通过上下左右的移动,可以实现靠近浇铸框1-2、移动浇铸框1-2以及远离浇铸框1-2。
本发明将浇铸设备划分为接料区6和脱模区7,通过浇铸转盘5可以带动浇铸模具1在接料区6和脱模区7之间往复移动的设置,可以实现浇铸模具1在接料区6的岩浆流出口下接料,浇铸料浆随浇铸模具1从接料区6至脱模区7的过程中成型形成浇铸坯体,浇铸坯体在脱模区7 进行脱模,解放了人力,同时与浇铸坯体脱离的浇铸模具1可以随浇铸转盘5从脱模区7返回接料区6,继续接料,不用跟随浇铸模具1去到结晶窑,提高了浇铸模具1的利用率,提高了铸石生产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脱模装置4还包括顶出部4-5和第五驱动装置4-8,所述顶出部4-5与所述拨动部4-4 连接,所述第五驱动装置4-8用于驱动所述顶出部4-5沿所述拨动部 4-4上下移动。
通过第五驱动装置4-8的设置,可以实现顶出部4-5的上下移动,进而可以将浇注框1-2内的浇铸坯体从浇铸通道1-3内顶出。
本发明的脱模装置4,可以与浇铸模具1相互配合,方便铸石岩浆的浇注成型以及浇铸坯体与浇铸框1-2的脱离,解放了人力,提高了铸石生产的效率,同时可以配合浇铸模具1实现在结晶前进行脱模,提高了浇铸模具1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8所示,浇铸成型设备还包括盖印装置3,所述盖印装置3设置在盖印区8;所述盖印区8位于所述接料区6和脱模区7之间。
进一步的,浇铸成型设备还包括接料装置2,所述接料装置2设置在所述接料区6。
如图5和6所示,本发明的接料装置2可以包括接料支座2-1、接料转轴2-2和第一驱动装置2-3,所述接料转轴2-2设置在所述接料支座2-1 上,所述接料转轴2-2上还固定有接料容器2-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 与所述接料转轴2-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接料转轴2-2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接料容器2-4翻转。
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接料转轴2-2旋转时,旋转轴可以为接料转轴 2-2的中轴线,当接料转轴2-2旋转时,固定在接料转轴2-2上的接料容器2-4可以跟着旋转,进而实现翻转,实现接料后倒料,倒料后接料。
本发明的接料容器2-4可以在第一驱动装置3和接料转轴2的带动下,当岩浆流出口位于浇铸模具之间的间隙时,进行接料和倒料,解放了人力,避免了铸石岩浆撒在模具外,造成的岩浆浪费和安全问题,提高了铸石生产的效率。
如图7和8所示,所述盖印装置3包括盖印支座3-1、横梁3-2、第二驱动装置3-3和盖印组件,所述盖印支座3-1位于横梁3-2的中部并且与横梁3-2转动连接;所述横梁3-2与所述盖印组件连接,所述盖印组件底端设有盖印部3-4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3与所述横梁3-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横梁3-2位于盖印支座3-1一侧的部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横梁3-2位于盖印支座3-1另一侧的部分下上移动。
进一步的,横梁3-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盖印支座3-1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将所述横梁3-2分为第一梁体3-21 和第二梁体3-2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3与所述第一梁体3-2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梁体3-21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梁体3-22 向下或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梁体3-22与所述盖印组件连接。
盖印部3-41底端根据实际成产需要,设置有图案或纹路,当第二驱动装置3-3驱动第一梁体3-21向上移动时,第二梁体3-22带动盖印部3-41 向下移动,当盖印部3-41与浇铸模具1中的高于成型温度,但流动性较低的浇铸坯体接触时,可以将盖印部3-41上的图案或纹路盖印到浇铸坯体上,使浇铸坯体本身被盖印上纹路或图案,盖印完成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3驱动第一梁体3-21向下移动,进而使盖印部3-41脱离盖印后的铸石产品。
本发明的盖印装置3可以对铸石进行纹路或图案的盖印,使得对铸石纹路或图案的设置,从模具上转移至独立的盖印工具上,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模具的使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浇铸转盘5包括转盘底座5-1、传动部5-2和支撑部5-3,所述传动部5-2设置在所述转盘底座5-1上,且可以相对于转盘底座5-1转动;所述支撑部5-3固定在所述传动部5-2上,所述浇铸模具1连接在所述支撑部5-3上。
进一步的,所述浇铸转盘5还包括第六驱动装置5-4和第一齿轮 5-5,所述第六驱动装置5-4与第一齿轮5-5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齿轮 5-5转动;所述传动部5-2外缘设置有传动轮齿5-6;
所述第一齿轮5-5可以与传动轮齿5-6啮合,从而使浇铸转盘5 以预设速度旋转。
即可以通过第六驱动装置5-4将动力从第一齿轮5-5传递到传动轮齿5-6,进而带动传动部5-2转动,进而带动通过支撑部5-3连接在传动部5-2上的浇铸模具1以预设的速度旋转,从而实现浇铸模具 1在浇铸设备的接料区6和脱模区7之间往复移动,从而进行接料和脱模,即完成浇铸坯体的成型和脱模。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脱模区7设置传送装置9,传送装置9用于承接从脱坯通道1-3脱离的浇铸坯体,并将浇铸坯体传送至结晶窑中,进行结晶工序。传送装置9可以为传送带。
本发明的浇铸成型设备,可以实现浇铸模具在接料区进行接料,当接料口处于两个浇铸模具之间的间隙处时,接料装置可以进行接料并倒入下一个待浇铸模具中;待浇铸模具转到盖印区时,盖印装置进行盖印;当浇铸模具转到脱模区时,脱模装置实现浇铸坯体和浇铸模具的脱离,本发明的浇铸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安全性较高,且可以浇铸多种图案或纹路的浇铸坯体,解放了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的清楚完整,下面将按接料、盖印和脱模的顺序,对浇铸模具1、接料装置2、盖印装置3和脱模装置4 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浇铸模具1还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浇铸模具1的第一底座1-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部,所述浇铸框1-2 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配合,实现所述浇铸框1-2在所述浇铸成型区1-11和所述脱模区1-12之间往复移动。其中,第一导向部可以为凹槽和/或凸起、第二导向部为凸起和 /或凹槽,或者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均为阶梯槽。
通过采用阶梯槽相互配合或者是凹槽凸起相互配合的方式,既可以实现浇铸框1-2在第一底座1-1上的移动,还方便浇铸框1-2与第一底座1-1的分离,方便部件的更换、浇铸渣的清理等等。
进一步的,所述浇铸框1-2内设有预设形状的成型区1-21,所述脱坯通道1-3的横截面积不小于所述成型区1-21的横截面积,以保证浇铸坯体从脱坯通道1-3中顺利脱落。
本申请中,对于成型区1-21和浇铸框1-2的形状并不做限制,成型区1-21可以根据浇铸坯体的形状要求进行设置,浇铸框1-2的外沿可以为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等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1-1分为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浇铸成型区1-11位于所述第一座体,所述脱模区1-12位于所述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设置有辅助安装部件,辅助安装件用于与浇铸转盘5的连接,辅助安装部件可以为辅助安装孔1-6,辅助安装孔1-6内设置有螺纹,辅助安装孔1-6可以设置在第一座体的边缘,可以在浇铸转盘上固定带孔角铁,通过螺栓可以将带孔角铁和辅助安装孔1-6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浇铸模具1和浇铸转盘5的可拆卸连接,既可以保证浇铸模具1与浇铸转盘5连接后的稳固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浇铸坯体,来更换不同的浇铸模具1。
进一步的,第一底座1-1和浇铸框1-2可以选用金属材质,例如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接料装置2还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接料转轴2-2上固定有摇柄2-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一端与所述摇柄2-5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3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摆动支架,第一驱动装置2-3与摇柄2-5的连接方式是活动连接。
摇柄2-5固定在接料转轴2-2上,摇柄2-5绕接料转轴2-2的中轴线转动,可以带动接料转轴2-2的转动,第一驱动装置2-3通过一端与摇柄2-5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摆动支架连接,可以实现驱动摇柄 2-5绕接料转轴2-2中轴线转动,进而实现驱动接料转轴2-2转动,第一摆动支架用于实现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方向的改变。
进一步的,第一摆动支架包括固定部和摆动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底座2-61,所述第二底座2-61设置有摆动通道2-62,所述摆动通道2-6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63和第二连接板2-64;所述摆动部包括活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63和第二连接板2-64之间第三连接板2-65,所述第三连接板2-65一端可在所述摆动通道2-62内摆动,所述第三连接板2-65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底座2-66,所述第三底座2-66 顶端与第一驱动装置2-3底端连接。
第一连接板2-63、第二连接板2-64和第三连接板2-65可以通过螺栓实现活动连接,当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摇柄2-5绕接料转轴2-2 的中轴线转动时,势必需要向左侧或右侧倾斜,即需要向左或向右摆动,第三底座2-66连接在第一驱动装置2-3的底端,由于第三连接板 2-65可以在摆动通道2-62内摆动,即可以实现第三底座2-66随第一驱动装置2-3的摆动而摆动,即可以使第一驱动装置2-3实现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转轴2-2与所述接料容器2-4的容器壁为相互连通的空心结构,所述接料转轴2-2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2-21和冷却液出口2-22,冷却液可以持续从冷却液进口2-21流入接料转轴2-2 和接料容器2-4的容器壁中,从冷却液出口2-22流出,形成循环,对接料容器2-4进行降温,防止接料容器2-4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容易造成损坏,冷却液可以选择冷却水或其它溶液,此处并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支座2-1上还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支架2-7,所述第二底座2-61连接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支架2-7上。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支座2-1沿所述接料转轴2-2向所述接料容器2-4一端延伸形成有支撑臂2-8,所述支撑臂2-8上设置有接料转轴支撑部2-9,所述接料转轴2-2贯穿所述接料转轴支撑部2-9,进而实现接料转轴支撑部2-9和支撑臂2-8对接料转轴2-2的支撑作用,保证了接料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转轴支撑部2-9内侧还可以设置有轴承,用于支撑所述接料转轴2-2,降低摩擦系数,保证回转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容器2-4内侧底端和侧壁的连接处为平滑面,无死角,可以防止铸石岩浆在接料容器2-4内侧底端粘附和堆积。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容器2-4边沿还可以设置有导流槽,用于倒液时对料浆进行导向,防止料浆在倒料时到处喷溅,造成的原料浪费和安全事故。
在浇铸设备工作过程中,当岩浆流出口位于浇铸模具1之间的空隙上方时,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接料转轴2-2旋转,进而带动接料容器2-4置于岩浆流出口下方,进行接料,当岩浆流出口位于下一个浇铸模具上方时,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接料转轴2-2旋转,进而带动接料容器2-4将料浆倒入下一个模具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盖印装置3还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所述盖印组件包括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所述盖印部3-41 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体上,所述第一结构体设置有冷却水箱3-42,所述冷却水箱3-42与所述盖印部3-41连接,冷却水箱3-42用于对盖印部3-41进行降温,防止盖印部3-41长期与温度较高的铸石产品接触,发生变形或损坏的现象。
所述第二结构体与所述第二梁体3-22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体与所述第二结构体通过法兰连接。
第一结构体顶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盘3-45,所示第二结构体底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3-57,第一法兰盘3-45和第二法兰盘3-57可以通过第二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第一法兰盘3-45上设置有第一螺栓调节通道和/或第二法兰盘3-57上设置有第二螺栓调节通道,用于在水平方向上调节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盖印部3-41在水平方向上的角度变换,例如,可以松动第二螺栓后,转动第一结构体,由于第一螺栓调节通道或第二螺栓调节通道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法兰盘3-45相对于第二法兰盘3-5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结构体底端的盖印部3-41在水平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以实现盖印图案或花纹在一定角度的旋转,进一步的,当第一螺栓调节通道和第二螺栓调节通道同时设置时,可以实现更大的旋转角度。
本发明盖印装置的盖印组件由于可拆卸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对盖印组件中第一结构体的更换,可以实现盖印不同的纹路或图案;同时通过第一螺栓调节通道58和第二螺栓调节通道的设置,可以实现盖印部41在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进一步增大了盖印装置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的,第二结构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与第二梁体3-22连接,所述第二结构体包括第一连接件3-51和第二连接件3-52,所述第二连接件3-52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叉3-53,另一端设置有螺杆3-54;所述第二梁体3-22上设置有连接件通道3-61,第一连接件3-51可以在连接件通道3-61内移动,第一连接件3-51的宽度可以设置成从下往上逐渐变窄(上端较窄方便往前或往后移动,当移动到第一连接件 3-51的一侧抵在通道边缘时,可以带动较宽的下端发生倾斜),所述第一连接件3-51上部穿过连接件通道3-61后与所述第一连接叉3-53 铰接;所述第二梁体3-22上还固定有U型座3-62,所述螺杆3-54通过螺母3-55固定在所述U型座3-62上,螺母3-55为2个,分别在U 型座3-62的两侧将螺杆3-54固定在U型座3-62上,最终实现第二连接件3-52与第二梁体3-22的固定以及第二连接件3-52和第一连接件3-51的固定。
可以通过松动螺母3-55,在连接件通道3-61允许的范围内,往前或往后移动螺杆3-54,待螺杆3-54位置固定好后,再将螺母3-55拧紧。当往前或往后移动螺杆3-54时,盖印部3-41会相对于横梁3-2往后或往前稍稍倾斜。
在实际生产中,当浇铸的铸石坯体厚度发生变化时,盖印部3-41在下落时,由于浇铸坯体厚度的变化,会导致盖印部3-41不是垂直盖印在浇铸坯体表面,而是盖印部3-41的某一个边缘先接触浇铸坯体,此时,可以根据浇铸坯体的厚度变化,调节螺杆3-54的位置,从而使盖印部3-41 相对于横梁3-2倾斜,最终保证盖印部3-41垂直盖印在浇铸坯体上。
即本发明通过螺杆3-54、螺母3-55、第一连接件3-51和连接件通道3-61的配合,可以实现对不同厚度浇铸坯体的盖印。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通道3-61两侧还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件3-5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销轴3-56连接在一起,实现第一连接件3-51与第二梁体3-22的固定。
本发明通过第一连接件3-51和第二连接件3-52实现双重固定,保证了盖印组件的第二结构体与第二梁体3-22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3一端与所述第一梁体3-21活动连接,另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摆动支架。
第二驱动装置3-3通过一端与第一梁体3-21活动连接,例如可以在第一梁体3-21上设置第二连接叉,实现与第二驱动装置3-3的活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3另一端与第二摆动支架连接,可以实现驱动第一梁体3-21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驱动盖印部3-41的移动,第二摆动支架用于实现第二驱动装置3-3驱动方向的改变(成弧形驱动,使得第一梁体3-21朝上或朝下移动)。第二摆动支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摆动支架一样,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盖印支座3-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支架3-8,第二摆动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支架3-8上。
进一步的,所述盖印支座3-1上设置有横梁贯穿通道3-11,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通孔且设置在横梁贯穿通道3-11内,所述横梁移动通道3-11 两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第一螺栓3-12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部可绕第一螺栓3-12在横梁贯穿通道3-11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梁体3-21和第二梁体3-22在一定范围内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箱3-42上设置有进液口3-43和出液口3-44,实现冷却水箱3-42内冷却液的循环流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脱模装置4 还可以包括如下结构,
脱模装置4还可以设置第四底座4-1,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架4-2及支撑整个脱模装置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4-2上纵向设置有第一丝杆4-21,所述第二支撑架4-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杆4-21相适配的第一丝母(在第二支撑架4-3后部,图中未示出),第一丝母套设在第一丝杆4-21上,且第一丝母和第一丝杆4-21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滚珠(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6与所述第一丝杆4-21连接,第三驱动装置4-6可以驱动所述第一丝杆4-2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母在第一丝杆4-21上的上下移动,最终带动第二支撑架4-3在第一丝杆4-21上的上下移动,即实现第二支撑架4-3沿第一支撑架4-2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架4-3上横向设置有第二丝杆4-31,所述拨动部4-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丝杆4-31相适配的第二丝母(在拨动部后部,图中未示出),第二丝母套设在第二丝杆4-31上,且第二丝母和第二丝杆4-31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滚珠(图中未示出),所述第四驱动装置4-7与所述第二丝杆4-31连接,可以驱动所述第二丝杆4-3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母在第二丝杆4-31上的左右移动,最终带动拨动部4-4在第二丝杆4-31上的左右移动,即实现拨动部4-4沿第二支撑架4-3左右移动。
第一丝杆4-21与第三驱动装置4-6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联轴器4-61连接,同时,还可以在第一支撑架4-2上设置第三驱动装置支架4-22,第三驱动装置支架4-22用于固定第三驱动装置4-6,来保证第三驱动装置4-6的稳定性。
第二丝杆4-31与第四驱动装置4-7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联轴器4-71连接,同时,还可以在第二支撑架4-3上设置第四驱动装置支架4-32,第四驱动装置支架4-32用于固定第四驱动装置4-7,来保证第四驱动装置 4-7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架4-2上设置有第一导轨4-23,所述第二支撑架4-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4-23相适配的第一滑块4-33,第一导轨4-23和第一滑块4-33均为2组,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4-2和第二支撑架4-3的左右端;所述第二支撑架4-3上设置有第二导轨4-34,所述拨动部4-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4-34相适配的第二滑块4-41,第二导轨4-34和第二滑块4-41均为2组,分别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3和拨动部4-4的上下端。
通过第一导轨4-23和第一滑块4-33相配合的设置,既可以加强第一支撑架4-2和第二支撑架4-3的连接,又可以对第二支撑架4-3的上下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导向和限位。
通过第二导轨4-34和第二滑块4-41相配合的设置,即可以加强第二支撑架4-3和拨动部4-4的连接,又可以对拨动部4-4的左右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导向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部4-4包括拨动臂4-42和设置在所述拨动臂4-42 上的拨动件4-43,所述拨动件4-4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拨爪,拨爪可以为板状、柱状或者块状,此处并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为第一拨板4-44和第二拨板4-45。
通过控制拨动部4-4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拨动件4-43靠近浇铸框1-2,通过第一拨板4-44或第二拨板4-45可以拨动浇铸框1-2在浇铸成型区1-11和脱模区1-12之间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部4-5包括顶出臂4-51和设置在所述顶出臂4-51 底部的顶出件4-52;所述拨动部4-4上设置有顶出通道4-46;所述顶出件4-52贯穿所述顶出通道4-46,且可以在所述顶出通道4-46内移动,即顶出件4-52可以在顶出通道4-46内上下或左右移动。
当拨动部4-4将浇铸框1-2拨动至脱模区1-12上时,可以通过第五驱动装置4-8控制顶出部4-5向下移动,此时,顶出件4-52在顶出臂4-51 的带动下往下移动,给浇铸框1-2内的浇铸坯体施加压力,使浇铸坯体从脱坯通道14中脱离浇铸模具。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件4-52远离顶出臂4-51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顶盘53,更加方便对浇铸坯体进行施压。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臂4-51通过转轴47连接在所述拨动臂4-42上,通过转轴47将顶出臂4-51与拨动臂4-42连接,即可以保证顶出臂4-51 在随拨动臂4-42移动时的稳定性,还可以实现顶出臂4-51与拨动臂4-42 的活动连接,即当第五驱动装置4-8驱动顶出臂4-51上下移动的时候,顶出臂4-51仍可以在拨动臂4-42不动的时候相对于顶出臂42上下移动,实现将浇铸坯体从浇铸模具中顶出,同时将顶出臂4-51通过转轴47连接在拨动臂4-42上,还可以减小顶出臂4-51的力臂,较少故障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件4-43位于拨动臂4-42的一侧,并通过拨动臂连接件48与拨动臂4-42连接,优选的拨动臂4-42与拨动臂连接件48之间呈L型。
通过拨动臂连接件48将拨动臂4-42与拨动件4-43连接,可以将拨动件4-43相对于拨动臂4-42往外“延伸”,不会造成视线的遮挡,有利于工作人员对脱模状况进行观察;同时当顶出臂4-51连接在拨动臂4-42 上时,还可以方便顶出通道4-46的设置,即可以将顶出通道4-46设置在拨动部4-4的拨动臂连接件48上,以实现顶出件4-52从拨动部4-4的穿出,相应的,顶出件4-52与顶出臂4-51之间也可以通过顶出件连接件连接,优选的顶出臂4-51与顶出件连接件之间也呈L型。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臂4-42上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47,用于容纳所述第五驱动装置4-8,所述第五驱动装置4-8与所述顶出臂4-5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驱动装置4-8一端可以与所述顶出臂4-51活动连接,比如,可以通过连接叉87和螺栓实现活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摆动支架,所述第五驱动装置4-8可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47内摆动,即第三摆动支架可以实现第五驱动装置4-8在一定角度摆动,第一容纳空间47给第五驱动装置4-8留有足够的摆动空间,第三摆动支架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摆动支架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上下左右方向均指图示方向。
本申请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五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或电机,电机优选伺服电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浇铸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浇铸模具1置于在接料区6的岩浆流出口接料,此时,浇铸框 1-2位于浇铸成型区1-11,铸石料浆流入浇铸模具1的浇铸框1-2内;
控制浇铸转盘5以预设的速度旋转,带动浇铸模具1在接料区6 和脱模区7之间往复移动;
当浇铸模具1转到脱模区7时,浇铸框1-2内的浇铸料浆已成型,即成为铸石坯体,脱模装置4的拨动部4-4移动至预设位置,即移动至需要脱模的浇铸模具1附近,将浇铸框1-2从浇铸成型区1-11拨动至脱模区1-12,浇铸框1-2内的坯体进入脱坯通道1-3,最终从脱坯通道1-3落入传送装置9上;
拨动部4-4将浇铸框1-2从脱模区1-12拨动至浇铸成型区1-11,此浇铸模具1再随浇铸转盘5转到接料区6处,准备接料。
进一步的,当拨动部4-4将浇铸框1-2拨动至脱模区1-12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脱模装置4的顶出部4-5将浇铸坯体从浇铸框1-2顶入脱坯通道 1-3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岩浆流出口位于两个浇铸模具1之间的空隙时,接料装置2中的接料容器2-4置于岩浆流出口下方接料,并将所接的浆料倒入待浇铸的浇铸框1-2中,防止料浆溅到浇铸框1-2外,造成原料的浪费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浇铸模具1转到盖印区8时,盖印装置3对浇铸坯体进行盖印。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料区、脱模区、浇铸转盘和浇铸模具,所述接料区设有岩浆流出口,所述脱模区设有脱模装置,所述浇铸模具设置在浇铸转盘上,
所述浇铸模具包括底座和浇铸框,所述底座分为浇铸成型区和脱模区,所述脱模区设置有脱坯通道;
所述浇铸转盘以预设速度旋转,带动所述浇铸模具在所述接料区和脱模区之间往复移动;
所述脱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用于拨动浇铸框的拨动部、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架沿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下移动;所述拨动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拨动部沿所述第二支撑架往复移动,以实现所述浇铸框的位置在所述浇铸成型区和所述脱模区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装置还包括顶出部和第五驱动装置,
所述顶出部与所述拨动部连接,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顶出部沿所述拨动部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浇铸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盖印装置,所述盖印装置设置在盖印区;所述盖印区位于所述接料区和脱模区之间,
和/或
还包括接料装置,所述接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接料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铸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支座、接料转轴和第一驱动装置,
所述接料转轴设置在所述接料支座上,所述接料转轴上还固定有接料容器;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接料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接料转轴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接料容器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铸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印装置包括盖印支座、横梁、第二驱动装置和盖印组件,
所述盖印支座位于横梁的中部并且与横梁转动连接;
所述横梁与所述盖印组件连接,所述盖印组件底端设有盖印部;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横梁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横梁位于盖印支座一侧的部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横梁位于盖印支座另一侧的部分的另一端下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铸转盘包括转盘底座、传动部和支撑部,
所述传动部设置在所述转盘底座上,且可以相对于转盘底座转动;
所述支撑部固定在所述传动部上,所述浇铸模具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浇铸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铸转盘还包括第六驱动装置和第一齿轮,所述第六驱动装置与第一齿轮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所述传动部外缘设置有传动轮齿;
所述第一齿轮可以与传动轮齿啮合,从而使浇铸转盘以预设速度旋转。
8.一种浇铸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浇铸模具在接料区的岩浆流出口接料,此时,浇铸框位于浇铸成型区;
控制浇铸转盘以预设的速度旋转,带动浇铸模具在接料区和脱模区之间往复移动;
当浇铸模具转到脱模区时,脱模装置的拨动部移动至预设位置,将浇铸框从浇铸成型区拨动至脱模区,浇铸框内的坯体进入脱坯通道;
拨动部将浇铸框从脱模区拨动至浇铸成型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浇铸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拨动部将浇铸框拨动至脱模区时,脱模装置的顶出部将浇铸坯体从浇铸框顶入脱坯通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浇铸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岩浆流出口位于两个浇铸模具之间的空隙时,接料装置中的接料容器置于岩浆流出口下方接料,并将所接的浆料倒入待浇铸的浇铸框中;
和/或
当浇铸模具转到盖印区时,盖印装置对浇铸坯体进行盖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02993.1A CN113601680B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和浇铸成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02993.1A CN113601680B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和浇铸成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01680A true CN113601680A (zh) | 2021-11-05 |
CN113601680B CN113601680B (zh) | 2023-08-18 |
Family
ID=78307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02993.1A Active CN113601680B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和浇铸成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01680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31207A (zh) * | 1971-08-27 | 1973-04-24 | ||
US3954378A (en) * | 1973-12-17 | 1976-05-04 | Ifo Ab | Die casting machine with several molds |
CN1112780A (zh) * | 1993-07-22 | 1995-11-29 | 埃里希内奇控股公司 | 模铸陶瓷坯体的浇铸设备及方法 |
CN101518920A (zh) * | 2008-02-28 | 2009-09-02 | 高国强 | 激振波动预压多工位模压成型机 |
KR20170043405A (ko) * | 2015-10-13 | 2017-04-21 | (주)케이에프엠이엔지 | 반전기를 구비하는 현무암 타일 주조 장치 |
-
2021
- 2021-08-06 CN CN202110902993.1A patent/CN1136016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31207A (zh) * | 1971-08-27 | 1973-04-24 | ||
US3954378A (en) * | 1973-12-17 | 1976-05-04 | Ifo Ab | Die casting machine with several molds |
CN1112780A (zh) * | 1993-07-22 | 1995-11-29 | 埃里希内奇控股公司 | 模铸陶瓷坯体的浇铸设备及方法 |
CN101518920A (zh) * | 2008-02-28 | 2009-09-02 | 高国强 | 激振波动预压多工位模压成型机 |
KR20170043405A (ko) * | 2015-10-13 | 2017-04-21 | (주)케이에프엠이엔지 | 반전기를 구비하는 현무암 타일 주조 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01680B (zh) | 2023-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588466U (zh) | 一种离心铸管装置 | |
KR20160119415A (ko) | 정밀주조용 정량주입장치 | |
CN110153401B (zh) | 粒化浇铸方法 | |
CN116921659A (zh) | 铝锭浇铸成型装置 | |
CN113601680B (zh) | 一种浇铸成型设备和浇铸成型方法 | |
CN211137857U (zh) | 一种橡胶熔化成型装置 | |
CN210208544U (zh) | 粒化浇铸机的凝固成型装置 | |
CN220075309U (zh) | 一种浇口可切换的模具 | |
CN216989823U (zh) | 一种可自动脱模的高精度模具 | |
CN211091712U (zh) | 一种新型牦牛乳冰淇淋成型装置 | |
CN213440750U (zh) | 一种泡沫制品成型装置 | |
CN117261129A (zh) | 一种注塑机及提高优品率的注塑件加工方法 | |
CN215702554U (zh) | 一种浇铸模具及浇铸成型设备 | |
CN210450941U (zh) | 一种高温模具钢生产用浇铸装置 | |
CN210305726U (zh) | 粒化浇铸机 | |
CN221362580U (zh) | 一种冷固型材料的回转浇铸结构 | |
CN114431320A (zh) | 一种巧克力生产用混合浇注设备 | |
CN102975319A (zh) | 改性mc尼龙轮立式离心浇铸成型机 | |
CN221454272U (zh) | 一种冷固型材料的回转浇铸成型系统 | |
CN214978714U (zh) | 一种十字板状密封件的制作装置 | |
CN212419546U (zh) | 一种锌锭铸锭机 | |
CN219330609U (zh) | 一种模块式地巧克力浇注成型机 | |
CN220532966U (zh) | 粘土砂线浇筑装置 | |
CN117505782A (zh) | 一种冷固型材料的回转浇铸结构 | |
CN214977609U (zh) | 一种高强度钢锭铸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