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601208A - 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1208A
CN113601208A CN202110819998.8A CN202110819998A CN113601208A CN 113601208 A CN113601208 A CN 113601208A CN 202110819998 A CN202110819998 A CN 202110819998A CN 113601208 A CN113601208 A CN 113601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supporting
clamp
steering knuckle
kn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99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双
任鸿刚
翟贺
聂新宇
翟羽飞
王洪兴
吕慧虹
崔涛
赵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99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12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1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1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23Q3/02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for mounting on a work-table, tool-slide, or analogous part
    • B23Q3/06Work-clamping means
    • B23Q3/062Work-clamping means adapted for holding workpieces having a special form or being made from a special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夹具至少包括用于支承转向节的轴颈且能对转向节的连接部进行限位的的第一支承机构、用于支承转向节的两个耳部的第二支承机构、用于压紧转向节的轴颈的第一压紧机构以及用于压紧转向节的连接部的第二压紧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压紧机构,与第一支承机构和第二支承机构相配合,实现对转向节的固定,再通过在连接部设置第二压紧机构,对第一压紧机构的压紧力进行补充,实现对转向节进一步的压紧,与第一压紧机构、第一支承机构和第二支承机构相配合,进而得到对于转向节更为稳定的夹紧力,改善了在加工过程中转向节出现颤抖的情形,提高了加工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工装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背景技术
转向节一般呈叉形,两叉为两个耳部,每一耳部上有安装主销的轴孔,叉臂为轴颈,轴颈用来安装车轮,是装配汽车转向桥的零件之一。
在相关技术中,需要对汽车转向节的两个耳部的多个表面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需要对位于不同方向上的多个待加工表面进行切削,切削力的作用力很大,容易出现转向节颤抖的情形,进而影响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夹具,以改善相关技术中汽车转向节在加工过程中转向节出现颤抖的情形,以提高加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所述转向节包括轴颈和与所述轴颈相连的两个耳部,所述轴颈与所述两个耳部的连接处形成有连接部,所述夹具包括:
第一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所述转向节的所述轴颈,所述第一支承机构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连接部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所述转向节的两个所述耳部;
第一压紧机构,用于压紧所述转向节的所述轴颈,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转向节的第一固定位;以及
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压紧所述转向节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对位于所述连接部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转向节的第二固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支承件,所述第一支承件具有与所述转向节的轴颈相对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支承件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用以支承所述转向节的轴颈的V型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件上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V型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机构还包括垫块;
所述垫块可拆卸设置于所述V型槽的槽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件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所述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包括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连接部限位,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连接部进行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承机构包括与所述耳部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承件,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承件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驱动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提供一驱动所述第二支承件沿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力;
所述第二支承件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伸缩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承件且相对所述第三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二支承件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且相对所述第三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彼此贴合且可产生相对位移,以使所述第二支承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的第一压紧件;
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以提供一驱动所述第一压紧件压紧所述轴颈的第二驱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用于压紧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二压紧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一端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二端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提供一驱动所述第二压紧件压紧所述连接部的第三驱动力。
上述提供的夹具中,夹具至少包括用于支承转向节的轴颈且能对转向节的连接部进行限位的的第一支承机构、用于支承转向节的两个耳部的第二支承机构、用于压紧转向节的轴颈的第一压紧机构以及用于压紧转向节的连接部的第二压紧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压紧机构,与第一支承机构和第二支承机构相配合,实现对转向节的固定,再通过在连接部设置第二压紧机构,对第一压紧机构的压紧力进行补充,实现对转向节进一步的压紧,与第一压紧机构、第一支承机构和第二支承机构相配合,进而得到对于转向节更为稳定的夹紧力,改善了在加工过程中转向节出现颤抖的情形,提高了加工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于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方向上转向节的支承点、压紧点、切削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另一个方向上转向节的耳部支承点以及转向节的限位点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夹具夹持有转向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夹具未夹持有转向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夹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图7中的局部剖视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转向节10、轴颈11、连接部12、耳部13;
第一支承机构100、第一表面101、限位件110、第一限位件111、第二限位件112、第一支承件120、第二表面102、V型槽130、垫块140;
第二支承机构200、第二支承件210、第二斜面211、第一驱动件220、第一斜面221、支承部230、缸体201、堵塞202、油路孔203、堵盖204、第一导向件205、通孔部206、第二导向件207、第三导向件208、弹性件209;
第一压紧机构300、第二驱动件310、第一压紧件320;
第二压紧机构400、连接组件410、第二压紧件420、第三驱动件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言,转向节一般呈叉形,两叉为两个耳部,每一耳部上有安装主销的轴孔,叉臂为轴颈,轴颈用来安装车轮,是装配汽车转向桥的零件之一。
在相关技术中,需要对汽车转向节的两个耳部的多个表面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需要对位于不同方向上的多个待加工表面进行切削,切削力的作用力很大,容易出现转向节颤抖的情形,进而影响加工精度。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节1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方向上转向节10的支承点、压紧点、切削面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另一个方向上转向节10的耳部13支承点以及转向节10的限位点的示意图。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部分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对转向节10进行受力分析,并对应设计相对应的夹具,以实现对转向节10的定位夹紧。请参照图1,以如图1所示出的转向节10为例,转向节10包括轴颈11和与轴颈11相连的两个耳部13,轴颈11与两个耳部13的连接处形成有连接部12。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2为法兰盘结构,包括法兰面以及根据需求设置在法兰面上的若干孔,转向节10的两个耳部13以及法兰面构成叉架形体。如图2所示,转向节10的铣削加工面共计5个,分别为A面、B面、C面、D面和E面。由此,铣削加工面较多,需要较大的铣削力以及夹紧力。转向节10的轴颈11处需要支承的轴径有2个,分别为小轴径M和大轴径N,对此,需要保证小轴径M和大轴径N支承的同心。转向节10的压紧点2个,分别为F点和G点,F点为与大轴径M相对处,G点为连接部12的最高点,也需要大的夹紧力。如图3所示,转向节10的浮动支承点有2个,分别为X点和Y点,转向节10在此处重量较重,并且是铣削的受力点,需要有力的支承。又由于是毛坯件,X点、Y点不平整,不等高,支承需要区别对待。转向节10防转限位孔有1个,为K孔。不同品种的工件孔的位置和大小都不同,需要考虑防转限位的通用性。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夹具夹持有转向节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夹具未夹持有转向节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4和图5,作为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转向节10的夹具,该夹具包括第一支承机构100、第二支承机构200、第一压紧机构300以及第二压紧机构400,第一支承机构100用于支承转向节10的轴颈11且对连接部12进行限位,第二支承机构200用于支承转向节10的两个耳部13,第一压紧机构300用于压紧转向节10的轴颈11,第二压紧机构400用压紧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具,通过第一支承机构100对转向机的轴颈11进行支承,可以实现转向节10的轴向定位,通过第一支承机构100对连接部12进行限位,可以实现转向节10的限位,通过第二支承机构200对两个耳部13进行支承,可以与第一支承机构100配合,实现对转向节10的稳固的支承作用,通过第一压紧机构300对轴颈11进行压紧,与第一支承机构100、第二支承机构200进行配合,实现对转向节10的夹紧,再通过第二压紧机构400对第一压紧机构300的压紧力进行补充,实现对转向节10进一步的压紧,进而得到对于转向节10更为稳定的夹紧力,改善了在加工过程中转向节10出现颤抖的情形,提高了加工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提及的轴向为轴颈11的轴向,径向为轴颈11的径向。
下面结合附图,对夹具中各部分结构在具体实施时,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机构100和第一压紧机构300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第一支承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承件120,第一支承件120具有与转向节10的轴颈11相对的第二表面10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表面102指的是图6中示例性示出的第一支承件120的上表面,第一支承件120在第二表面102上设有用以支承转向节10的轴颈11的V型槽13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支承件120上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V型槽130,分别对应支承前述转向节10的轴颈11的小轴径M和大轴径N,同时,为了便于调节,保证小轴径M和大轴径N的同心,第一支承机构100还包括垫块140,垫块140可拆卸设置于V型槽130的槽壁上,垫块140的厚度、大小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轴径的大小进行调节。继续参照图6,第一支承件120还具有与连接部12相对的第一表面101,第一表面101上设有限位件110,限位件110用于对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限位。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110包括分别连接连接部12的第一限位件111和第二限位件112,第一限位件111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对连接部12限位,第二限位件112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连接部12进行限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是轴颈11的轴向方向,第二方向是轴颈11的径向方向,也就是说第一限位件111起到在轴向方向上对连接部12定位的作用,第二限位件112起到在径向方向上对连接部12防止转动的作用,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12对应于连接部12的K孔进行防转限位。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限位件112可以设置为定位销的形式以进行防转限位。由此,将两个V型设计为一体,连体的形式可以保证对转向节10的大小轴径支承的同心,更换不同厚度的垫块140去适应不同品种的大小不同轴径的转向节10,实现夹具支承的通用性。又由于通过第一限位件111以及第二限位件112对转向节10进行轴向限位以及防转限位,即在此过程中,利用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上的孔,通过第一限位件111以及第二限位件112对转向节10进行轴向限位以及防转限位,针对不同的品种转向节10的孔位和孔径的不同,对第二限位件112可以进行柔性更换,即可适合多品种的转向节10的防转限位。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夹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图7中的局部剖视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7和图8,第二支承机构200包括与耳部13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承件210,以及与两个第二支承件210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驱动件220,第一驱动件220用于提供一驱动第二支承件210沿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力,第二支承件210具有沿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伸缩端。由于待加工的转向节10一般均为毛坯件,待加工的表面不平整,在对多个待加工表面进行装夹定位时,很容易产生因为定位不准而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而对应耳部13分别设置可以调节的第二支承件210,分别对应前述转向节10中耳部13位置的X点和Y点,消除各耳部13之间支承不平衡的问题,改善夹具装夹定位不准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
请参考图7和图8,为了进一步防止因过大的切削力切削转向节10时,转向节10产生颤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0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二支承件210且相对所述第三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221,第二支承件210的一端设有朝向第一驱动件220且相对第三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211,第一斜面221与所述第二斜面211彼此贴合且可产生相对位移,以使第二支承件210沿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通过斜面配合,可以对第一驱动件220提供的第一驱动力进行扩力,得到一个较大的且稳定的支承力,从而进一步改善转向节10产生颤抖的情况。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支承机构200至少包括缸体201、堵塞202、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支承件210。缸体201内设有腔体,缸体201具有沿第四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缸体201的第一端设有连通腔体的第一开口,缸体201在沿第三方向上设有连通腔体的第二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缸体201的第二端设有连通腔体的第四开口。在此,第四方向指的是与图8中标记为a的箭头所指的水平方向,第三方向指的是与图8中标记为b的箭头所指的竖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堵塞202设于第一开口处以封闭第一开口,堵塞202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油路孔203,液压油通过油路孔203进入缸体201,通过控制油压的变化,来驱动第一驱动件220的运动。为防止灰尘进入腔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承机构200还包括堵盖204,堵盖204设于第四开口处以封闭第四开口。第一驱动件220沿第四方向滑动配合于腔体内,第一驱动件220朝向堵塞202的一端与堵塞202之间具有与油路孔203连通的压力腔体,第一驱动件220远离堵塞202的另一端设有朝向第二开口且相对第四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2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采用以第四方向为参照对象,第一斜面221与第四方向具有第一倾斜夹角,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倾斜夹角的范围为5°-7°。第二支承件210穿过第二开口插入于腔体,并沿第一方向滑动配合于腔体内,第二支承件210的插入端设有与第一斜面221贴合的第二斜面2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斜面211与轴线方向具有第二倾斜夹角,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倾斜夹角的范围为5°-7°。为使第一斜面221和第二斜面211的配合更为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倾斜夹角等于第一倾斜夹角。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将第一倾斜夹角和第二倾斜夹角均设为7°,可以达到满足自锁的条件,得到更为稳固的支承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承件210的伸出端设有用于支承转向节10的耳部13的支承部230,可以选择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支承部23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图8示例性示出的支承部230为支承钉,可拆卸设置于第二支承件210的伸出端,通过支承钉的头部为转向节10的耳部13提供一支承点。为了防止传动过程由于振动、侧向力等原因导致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支承件210偏移歪斜,提高工作精度,保证传动质量,请继续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承机构200还包括第一导向件205,第一导向件205的插入端穿过第二开口插设于腔体内,第一导向件205内沿第三方向滑动套设入第二支承件210,第一导向件205上沿第四方向设有能够使第一驱动件220远离堵塞202的另一端滑动穿过的通孔部206,以使第二支承件210的插入端能与第一驱动件220远离堵塞202的另一端相配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内插设有第二导向件207,第二导向件207位于缸体201的第一端与通孔部206之间,第二导向件207内沿第四方向滑动套设入第一驱动件220靠近缸体201的第一端的部分。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腔体内插设有第三导向件208,第三导向件208位于缸体201的第二端与通孔部206之间,第三导向件208内沿第四方向滑动套设入第一驱动件220靠近缸体201的第二端的部分。为了在回油的时候可以快速回缩第一驱动件22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8,第一驱动件220朝向堵塞202的一端与堵塞202之间设有弹性件209,弹性件209用于提供使第一驱动件220具有朝向堵塞202运动的趋势的弹力。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弹性件209为弹簧。
由此,第一驱动件220响应于压力腔体内的油压的变化沿第四方向朝向或远离堵塞202运动,通过配合的斜面使第二支承件210沿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第一支承件120的伸出端可以对转向节10的两个耳部13的X点和Y点进行第一方向上的支承。另外,第一斜面221与第二斜面211接触形成斜楔扩力机构,并且把来自水平的力改为垂直方向的力,对转向节10的耳部13进行支承,得到一个更大的支承力,使得支承过程更为稳定。虽然转向节10的两个耳部13的支承面为毛坯面,但两个支承点各自独立,消除两处支承不平衡的问题,保证浮动支承后的工件完全水平。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支承机构200设置为油缸的形式,并将第一驱动件220与第二支承件210内置于油缸内设置,第一驱动件220与第二支承件210代替活塞,既可以实现将第四方向上的作用力转换为第三方向上的作用力,又可以通过斜面配合的方式可以实现扩力,增加对目标物施加的作用力,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个体积小、外形美观的油缸,减小了使用该油缸的空间,使得整体夹具的结构更为紧凑,空间得以有效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6,第一压紧机构300包括第二驱动件310和与第二驱动件310连接的第一压紧件320,第二驱动件310用以提供一驱动第一压紧件320压紧轴颈11的第二驱动力。更为具体地,可以选择压紧轴颈11的大轴径N上的F点,以得到更为稳定的夹紧力平衡结构。由此,由于第一压紧件320压紧于轴颈11的大轴径N的F点处,与小轴径M处以及大轴径N处的支承力、两个耳部13对应的X点以及Y点的支承力共同构成了力学平衡,使得转向节10得以被夹紧固定。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支承件210上间隔设置有两个V型槽130,两个V型槽130之间的间隔可以用来放置第一压紧机构300,使得整体装置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地利用,夹具整体的体积可以进一步得到减小。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紧机构400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紧机构400包括连接组件410和用于压紧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的第二压紧件420,第二压紧件420通过连接组件410可拆卸设置于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的一侧。更为具体地,第二压紧机构400还包括设于第二压紧件420的第一端的第三驱动件430,第二压紧件420的第二端设于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上,连接组件410设于第二压紧件420的第一端和第二压紧件420的第二端之间,第三驱动件430用于提供一驱动第二压紧件420压紧连接部12的第三驱动力。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将连接组件410设置为双头螺栓,连接组件410的位置相当于第二压紧件420的中间支点,第三驱动件430设于第二压紧件420的第一端,驱动力作用于第二压紧件420的第一端,促使第二压紧件420压紧转向节10,对应于前述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上的G点,通过杠杆的形式,增大了压紧力。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压紧机构400,对第一压紧机构300压紧转向节10后进行压紧力的补充。同时,为了实现便于调节,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压紧件420上设有长槽孔,第二压紧件420在压紧和松开转向节10的过程中可以在长槽孔中来回滑动。而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第三驱动件430的驱动端与第二压紧件420之间设置弹性件209,便于增大压紧力,也可以使得在松开转向节10时,产生向上的弹力,便于拆卸过程的进行。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更为具体地,第三驱动件430也可以采用一些实施例中如第二支承机构200的结构形式,通过斜面的配合来扩力,得到更大的压紧力,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工作过程为:
将转向节10放置在第一支承机构100的V型槽130上,并用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靠近第一支承机构100的第一表面101进行限位,第二支承机构200中的第一驱动件220驱使第二支承件210对转向节10的两个耳部13进行支承,第一压紧机构300中的第二驱动件310驱使第一压紧件320压紧转向节10的轴颈11,第二压紧机构400中的第三驱动件430迫使第二压紧件420压紧连接部12,此时夹紧工作准备完毕,加工转向节10完成后,先促使第二压紧件420松开连接部12,再促使第一压紧件320松开转向节10的轴颈11处,而后促使第二支承机构200离开转向节10的两个耳部13,卸下加工完成后的转向节10。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至少解决了压紧转向节10的连接部12的G点夹紧力不足、转向节10小轴径M和大轴径N不同心的问题,通过对转向节10的夹紧方式进行设计,各部分进行配合,实现了多品种转向节10加工夹具可以通用的问题,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加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得到一个结构紧凑、体积小、外形美观的夹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所述转向节包括轴颈和与所述轴颈相连的两个耳部,所述轴颈与所述两个耳部的连接处形成有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第一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所述转向节的所述轴颈,所述第一支承机构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用于对所述连接部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所述转向节的两个所述耳部;
第一压紧机构,用于压紧所述转向节的所述轴颈,所述第一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相对设置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转向节的第一固定位;以及
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压紧所述转向节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对位于所述连接部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转向节的第二固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支承件,所述第一支承件具有与所述转向节的轴颈相对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支承件在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用以支承所述转向节的轴颈的V型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件上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V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还包括垫块;
所述垫块可拆卸设置于所述V型槽的槽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件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所述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包括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对所述连接部限位,所述第二限位件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对所述连接部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机构包括与所述耳部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承件,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承件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驱动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提供一驱动所述第二支承件沿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力;
所述第二支承件具有沿所述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伸缩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二支承件且相对所述第三方向倾斜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二支承件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驱动件且相对所述第三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
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彼此贴合且可产生相对位移,以使所述第二支承件沿所述第三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的第一压紧件;
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以提供一驱动所述第一压紧件压紧所述轴颈的第二驱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用于压紧所述连接部的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二压紧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一端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二端设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压紧件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提供一驱动所述第二压紧件压紧所述连接部的第三驱动力。
CN202110819998.8A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Pending CN1136012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9998.8A CN113601208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9998.8A CN113601208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1208A true CN113601208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38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9998.8A Pending CN113601208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12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9854A (zh) * 2023-11-23 2023-12-22 河南祥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7460A1 (fr) * 1992-11-05 1994-05-06 Norelem Support modulaire en V à orientation variable.
CN102001002A (zh) * 2010-09-12 2011-04-06 王庆 加工转向节支销孔的夹具
CN104029056A (zh) * 2014-05-29 2014-09-10 苏州卓诚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工汽车转向节的夹具
CN104551755A (zh) * 2014-12-05 2015-04-29 重庆耀勇减震器有限公司 双头镗底筒支撑工装
CN206567826U (zh) * 2017-03-28 2017-10-20 成都远景数控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的浮动支撑装置
CN107350839A (zh) * 2017-06-22 2017-11-17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起落架模锻件加工的可调节夹具
CN206898834U (zh) * 2017-04-20 2018-01-19 重庆雅仕汽车配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转向节粗加工轴承孔及铣底面用夹具
CN207205921U (zh) * 2017-07-04 2018-04-10 江苏恒力组合机床有限公司 自动复位辅助支承机构
CN208391544U (zh) * 2018-06-25 2019-01-18 洛阳兴达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装
CN110722198A (zh) * 2019-10-11 2020-01-24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节精铣夹具及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97460A1 (fr) * 1992-11-05 1994-05-06 Norelem Support modulaire en V à orientation variable.
CN102001002A (zh) * 2010-09-12 2011-04-06 王庆 加工转向节支销孔的夹具
CN104029056A (zh) * 2014-05-29 2014-09-10 苏州卓诚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工汽车转向节的夹具
CN104551755A (zh) * 2014-12-05 2015-04-29 重庆耀勇减震器有限公司 双头镗底筒支撑工装
CN206567826U (zh) * 2017-03-28 2017-10-20 成都远景数控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控加工的浮动支撑装置
CN206898834U (zh) * 2017-04-20 2018-01-19 重庆雅仕汽车配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转向节粗加工轴承孔及铣底面用夹具
CN107350839A (zh) * 2017-06-22 2017-11-17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起落架模锻件加工的可调节夹具
CN207205921U (zh) * 2017-07-04 2018-04-10 江苏恒力组合机床有限公司 自动复位辅助支承机构
CN208391544U (zh) * 2018-06-25 2019-01-18 洛阳兴达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加工工装
CN110722198A (zh) * 2019-10-11 2020-01-24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节精铣夹具及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耀祥: "《现代夹具设计手册》", 31 October 2009,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9854A (zh) * 2023-11-23 2023-12-22 河南祥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CN117259854B (zh) * 2023-11-23 2024-04-19 河南祥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节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1515B2 (en) Friction member assembly for disc brake
JP5828540B2 (ja) 圧入装置
JP6165810B2 (ja) 軸ハリ用筒形弾性連結装置
RU2713663C1 (ru) Дисковый тормоз
CN111136486B (zh) 滑动叉镗孔夹具及滑动叉加工方法
CN113601208A (zh) 一种用于转向节的夹具
CN111993107A (zh) 一种万向节滑动叉车床夹具
US20080084033A1 (en) Expansion motor
JP2019509179A (ja) 工作機械上で被加工物をロックする装置
US20200109751A1 (en) Disc brake
CN216264619U (zh) 一种转向传动双联叉的加工装置
JP2013240876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機構
US6841900B2 (en) Reciprocating device and linear suspension
KR100618263B1 (ko) 로터리 테이블의 클램핑장치
CN222726414U (zh) 复合芯轴总成
CN213858200U (zh) 一种工件镗孔固定装置
CN114909412B (zh) 盘式制动器
CN217530638U (zh) 轴体组装工装
CN214367619U (zh) 一种传动连接结构及工程机械
CN111761391A (zh) 一种曲轴自动偏心加工装置
US10995807B2 (en) Brake assembly
CN219504090U (zh) 一种曲柄连杆组件的压装工装
CN222493425U (zh) 一种水冷电机壳自动化除毛刺抓取装置
CN214720612U (zh) 一种曲轴定位顶尖装置
CN215697107U (zh) 一种弯管机用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