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518B - 联轴节装置及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联轴节装置及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97518B CN113597518B CN202080021795.8A CN202080021795A CN113597518B CN 113597518 B CN113597518 B CN 113597518B CN 202080021795 A CN202080021795 A CN 202080021795A CN 113597518 B CN113597518 B CN 1135975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coupling device
- axis
- fastening
- bas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3 responsive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7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shaped as an elastic disc or flat ring, arrang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coupling parts, different sets of spots of the disc or ring being attached to each coupling part, e.g. Hardy couplings
- F16D3/79—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shaped as an elastic disc or flat ring, arrang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coupling parts, different sets of spots of the disc or ring being attached to each coupling part, e.g. Hardy couplings the disc or ring being metall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7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by clamping together two face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e.g. with bolted flan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8—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 F16D1/0852—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with radial clamping between the mating surfaces of the hub and shaft
- F16D1/0864—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with radial clamping between the mating surfaces of the hub and shaft due to tangential loading of the hub, e.g. a split hub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2—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parts about the axi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78—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shaped as an elastic disc or flat ring, arrang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coupling parts, different sets of spots of the disc or ring being attached to each coupling part, e.g. Hardy coupl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9/00—Arrangements of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with respect to engines; Pump drives adapted to such arrangements
- F02M39/02—Arrangements of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the driving of pumps; Arrangements of fuel-injection pumps; Pump dri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8—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 F16D1/09—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with radial clamping due to axial loading of at least one pair of conical surfaces
- F16D1/092—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with radial clamping due to axial loading of at least one pair of conical surfaces the pair of conical mating surfaces being provided on the coupled hub and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轴节装置,该联轴节装置构成为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传递旋转力,其中,具备:第一接头部件,其安装于第一轴;第二接头部件,其安装于第二轴;中间部件,其配置于第一接头部件与第二接头部件之间,构成为允许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错位;第二接头部件包含:基座部件,其构成为利用第一紧固装置固定于中间部件;轴安装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二轴,具有沿上述轴线的周向延伸的长孔,并且,利用插入长孔的第二紧固装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基座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一对旋转轴之间传递旋转力的联轴节装置以及该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于在一对旋转轴之间传递旋转力的联轴节装置中,存在一种构成为允许一对轴的轴心之间的错位(偏心、偏角以及轴端间距离的变位)的柔性联轴节(柔性联轴器)(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柔性联轴节,其具有与驱动轴连结的驱动侧接头、与从动轴连结的从动侧接头和配置在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而传递旋转力并且吸收驱动轴与从动轴的轴心之间的错位的中间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上述中间部件包含具有挠性及复原性的金属板簧。
上述柔性联轴节存在将柴油机的驱动轴与机械式燃料压送泵的从动轴连结的情况。机械式燃料压送泵是利用从驱动轴传递来的驱动力进行动作,对柴油机中使用的燃料进行加压,并且将经过加压而与喷射压力相当的高压的燃料压送到柴油机的装置。压送到柴油机的燃料被向燃烧室内喷射。在机械式燃料压送泵中,燃料的喷射时机是根据从动轴的旋转相位而决定的。因此,在将驱动轴和从动轴连结之际,进行从动轴相对于驱动轴的相对旋转相位的调整。另外,还存在根据柴油机的使用用途而变更喷射时机、即进行从动轴相对于驱动轴的相对旋转相位的再调整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2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用于容易地进行从动轴相对于驱动轴的相对旋转相位的调整作业的手段,可考虑将沿驱动侧接头的轴线的周向形成的紧固用螺栓孔(圆孔)设为以必要的相位变化裕量沿周向扩开的长孔,并以获得所希望的喷射时机的方式使驱动侧接头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从动侧接头、金属板簧的旋转相位偏移。但是,若将紧固用螺栓孔设为长孔,则会产生以下的问题。
驱动侧接头经由紧固用的螺栓、螺母而紧固于金属板簧(中间部件),紧固用的螺栓、螺母的座面直接或者经由垫圈而紧贴于紧固用螺栓孔的开口端缘。金属板簧不仅与驱动侧接头连结,还与从动侧接头连结,因此金属板簧为了吸收驱动轴与从动轴的轴心之间的错位而挠曲。将金属板簧与驱动侧接头紧固的紧固用的螺栓从金属板簧受到金属板簧欲恢复原形状的复原力。上述复原力有时还沿长孔的延伸方向作用。
就驱动侧接头而言,若将紧固用螺栓孔设为长孔,则在围绕插入紧固用螺栓孔的螺栓的轴线的方向上,其与螺栓等的接触面积的分布不均匀,紧固力也会被不均匀地传递。也就是说,上述紧固力不会较大地作用于长孔的延伸方向。因此,在从金属板簧自沿着长孔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对紧固用的螺栓施力之际,具有长孔的驱动侧接头有可能相对于紧固用的螺栓发生滑动。若驱动侧接头滑动,则联轴节装置有可能破损。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调整一对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并且能够防止在联轴节装置中发生滑动的联轴节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是一种构成为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传递旋转力的联轴节装置,其中,具备:
第一接头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一轴;
第二接头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二轴;
中间部件,其在上述联轴节装置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于上述第一接头部件与上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构成为吸收上述第一轴与上述第二轴之间的错位;
上述第二接头部件包含:
基座部件,其构成为利用第一紧固装置固定于上述中间部件;
轴安装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二轴,具有沿上述轴线的周向延伸的长孔,并且,利用插入上述长孔的第二紧固装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上述基座部件。
根据上述(1)的结构,第二接头部件包含:基座部件,其构成为利用第一紧固装置固定于中间部件;轴安装部件,其具有沿轴线的周向延伸的长孔,并且,构成为利用插入长孔的第二紧固装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基座部件。也就是说,能够将第二接头部件分割为基座部件和轴安装部件这两部分,中间部件被固定于基座部件,而非具有长孔的轴安装部件。因此,中间部件即使在吸收上述错位之际变形,产生了欲恢复原形状的复原力,上述复原力也会经由第一紧固装置作用于基座部件。也就是说,能够防止上述复原力作用于具有长孔的轴安装部件,因此能够防止轴安装部件的滑动。
另外,根据上述(1)的结构,就联轴节装置而言,通过解除第二紧固装置对基座部件与轴安装部件的固定,使轴安装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以使第二紧固装置插入长孔的位置偏移,之后利用第二紧固装置将基座部件与轴安装部件固定,能够容易地调整轴安装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基座部件经由中间部件而固定于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轴的第一接头部件。另外,轴安装部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二轴。因此,通过调整轴安装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能够调整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的相对旋转相位。
(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所述的联轴节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基座部件及上述轴安装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包含突出轴部,该突出轴部在上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从与另一方的端面对置的端面以与上述轴线呈同轴状的方式突出,并且,该突出轴部的与上述轴线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圆形状,上述基座部件及上述轴安装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包含嵌合孔部,该嵌合孔部设置于上述另一方的端面,并且,该嵌合孔部构成为供上述突出轴部嵌合,该嵌合孔部具有与上述轴线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圆形状的内周面。
根据上述(2)的结构,就轴安装部件而言,通过使上述突出轴部与上述嵌合孔部嵌合,可进行轴安装部件的轴心与基座部件的轴心的对位,因此能够防止轴安装部件的轴心相对于基座部件的轴心的偏心。通过设为防止轴安装部件的轴心相对于基座部件的轴心的偏心的结构,作业者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调整轴安装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的作业。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所述的联轴节装置的基础上,上述一方的部件中的与上述另一方的端面对置的上述端面包含与上述突出轴部相比更位于外周侧、且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部侧端面,上述另一方的部件中的上述另一方的端面包含与上述嵌合孔部相比更位于外周侧、且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孔部侧端面,上述一方的部件及上述另一方的部件以上述轴部侧端面与上述孔部侧端面抵接配置的方式构成。
根据上述(3)的结构,就第二接头部件(基座部件及安装部件)而言,通过使与突出轴部相比更位于外周侧的轴部侧端面和与嵌合孔部相比更位于外周侧的孔部侧端面抵接配置,能够提高第二接头部件的强度(刚性)。另外,根据上述(3)的结构,就基座部件及安装部件而言,由于轴部侧端面与孔部侧端面抵接配置,因此能够防止轴安装部件的轴心相对于基座部件的轴心的偏角。通过设为防止轴安装部件的轴心相对于基座部件的轴心的偏角的结构,作业者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调整轴安装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的作业。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节装置的基础上,上述中间部件包含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构成为能够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弹性挠曲的至少一个板簧部件。
根据上述(4)的结构,由于至少一个板簧部件构成为能够沿与轴线交叉的方向弹性挠曲,因此联轴节装置能够通过使板簧部件弹性地挠曲来吸收第一轴第与二轴的轴心之间的错位。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4)所述的联轴节装置的基础上,上述至少一个板簧部件包含构成为与上述第一接头部件紧固的第一紧固部和构成为与上述基座部件紧固的第二紧固部。
根据上述(5)的结构,板簧部件利用第一紧固部紧固于第一接头部件,利用第二紧固部紧固于基座部件。具备上述板簧部件的联轴节装置是所谓的单盘型的联轴节。这样的联轴节装置能够使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全长较短,因此即使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间隙较窄也能够设置。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节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接头部件包含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部,上述第一凸缘部包含构成为利用第三紧固装置紧固于上述中间部件的第一接头侧紧固部和形成于上述中间部件侧的端面的、构成为能够供上述第一紧固装置间隙嵌入的第一退避凹部。
根据上述(6)的结构,第一接头部件在第一凸缘的第一接头侧紧固部紧固于中间部件。另外,第一接头部件构成为能够向形成于上述第一凸缘的中间部件侧的端面的第一退避凹部中间隙嵌入第一紧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退避凹部,能够缩小中间部件与第一凸缘之间的间隔。通过缩小中间部件与第一凸缘之间的间隔,能够使联轴节装置的全长较短,并且能够使被从第一接头部件传递旋转力的中间部件的、相对于第一接头部件的响应性提高。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6)所述的联轴节装置的基础上,上述基座部件包含沿与上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缘部,上述第二凸缘部包含构成为利用上述第一紧固装置紧固于上述中间部件的第二接头侧紧固部和形成于上述中间部件侧的端面的构成为能够供上述第三紧固装置间隙嵌入的第二退避凹部。
根据上述(7)的结构,基座部件在第二凸缘部的第二接头侧紧固部紧固于中间部件。另外,基座部件构成为能够向形成于上述第二凸缘部的中间部件侧的端面的第二退避凹部中间隙嵌入第三紧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二退避凹部,能够缩小中间部件与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隔。通过缩小中间部件与第二凸缘之间的间隔,能够使联轴节装置的全长较短,并且能够使被从中间部件传递旋转力的第二接头部件的、相对于中间部件的响应性提高。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节装置的基础上,上述中间部件构成为以在上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上述第一接头部件及上述基座部件具有间隙的方式被固定。
根据上述(8)的结构,中间部件以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接头部件及基座部件具有间隙的方式被固定。因此,中间部件不受第一接头部件、基座部件约束,因此能够将在传递旋转力之际产生的第一轴与第二轴的轴心之间的错位迅速地吸收。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节装置的基础上,上述第一轴及上述第二轴中的一方包含柴油机的驱动轴,上述第一轴及上述第二轴中的另一方包含构成为向上述柴油机压送液体燃料的燃料压送泵的从动轴。
根据上述(9)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整柴油机的驱动轴与燃料压送泵的从动轴的旋转相位的作业。
(10)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是一种构成为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传递旋转力的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其中,
上述联轴节装置具备:
第一接头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一轴;
第二接头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二轴;
中间部件,其在上述联轴节装置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于上述第一接头部件与上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构成为允许上述第一轴与上述第二轴之间的错位;
上述第二接头部件包含:
基座部件,其构成为利用第一紧固装置固定于上述中间部件;
轴安装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第二轴,具有沿上述轴线的周向延伸的长孔,并且,构成为利用插入上述长孔的第二紧固装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上述基座部件;
上述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具备:
使上述轴安装部件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步骤;
在上述相对旋转步骤之后利用上述第二紧固装置将上述轴安装部件固定于上述基座部件的固定步骤。
根据上述(10)的方法,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具备使轴安装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步骤和在相对旋转步骤之后利用第二紧固装置将轴安装部件固定于基座部件的固定步骤。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在相对旋转步骤中使轴安装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以使第二紧固装置插入长孔的位置偏移,之后在固定步骤中利用第二紧固装置将基座部件与轴安装部件固定。这样的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能够容易地调整轴安装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的相对旋转相位,进而能够容易地调整第二轴相对于第一轴的相对旋转相位。
另外,根据上述(10)的方法,中间部件固定于基座部件,而非具有长孔的轴安装部件。因此,中间部件即使在吸收上述错位之际变形,产生了欲恢复原形状的复原力,上述复原力也会经由第一紧固装置作用于基座部件。也就是说,能够防止上述复原力作用于具有长孔的轴安装部件,因此能够防止轴安装部件的滑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够容易地调整一对轴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并且能够防止在联轴节装置中发生滑动的联轴节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柴油机的结构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从泵驱动单元侧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进行观察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沿图3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沿图3所示的B-B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6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局部切除立体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被记载为实施方式的、或者在附图中示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是要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其只不过是说明例。
例如,“在某方向上”、“沿某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者“同轴”等表示相对或者绝对配置的表述不仅严格表示这样的配置,还表示以公差若者以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距离相对地发生了位移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及“均质”等表示事物为相等状态的表述不仅表示严格相等的状态,还表示存在公差或者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偏差的状态。
例如,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表示形状的表述不仅表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下的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形状,还表示在可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具备”、“包含”或者“具有”一构成要素这一表述不是将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排除在外的排他性表述。
注意,对于同样的结构,有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柴油机的结构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1构成为与第一轴11和第二轴13连结,在第一轴11与第二轴13之间传递旋转力。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联轴节装置1搭载于柴油机10。第一轴11包含从动轴11A,第二轴13包含驱动轴13A。
如图1所示,柴油机10具备:燃烧室103,其由汽缸101和配置在汽缸101的内部的活塞102划分出;燃料压送泵12,其具备从动轴11A;泵驱动单元14,其具备驱动轴13A;以及上述联轴节装置1,其构成为与前端面彼此对置地配置的从动轴11A和驱动轴13A连结,在从动轴11A与驱动轴13A之间传递旋转力。
如图1所示,联轴节装置1的轴线LA的延伸方向上的一端与从动轴11A连结,轴线LA的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与驱动轴13A连结。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从动轴11A的轴线LB及驱动轴13A的轴线LC分别相对于联轴节装置1的轴线LA同轴地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就从动轴11A、驱动轴13A而言,只要在能够利用后述的中间部件6允许轴心之间的错位的范围(可允许范围)内,也可以是从动轴11A的轴线LB、驱动轴13A的轴线LC相对于轴线LA呈偏心、偏角,只要是上述可允许范围内的偏心、偏角,就认为轴线LB、轴线LC相对于轴线LA是同轴地配置的。
驱动轴13A构成为被传递在燃烧室103中产生的驱动力,构成为能够利用从燃烧室103传递来的驱动力以轴线LC为中心进行旋转。如图1所示,从动轴11A构成为能够利用从驱动轴13A经由联轴节装置1传递来的驱动力(旋转力)以轴线LB为中心进行旋转。
换言之,如图1所示,燃料压送泵12构成为自泵驱动单元14向其传递驱动力,并且以从动轴11A利用被传递来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方式构成。
如图1所示,燃料压送泵12构成为将高压的液体燃料向柴油机10压送。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燃料压送泵12构成为利用从泵驱动单元14传递来的驱动力(旋转力)机械地动作。
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燃料压送泵12(机械式燃料压送泵)构成为在内部划分出由汽缸121及柱塞122划分的至少一个(在图1中是六个)压送室123。燃料压送泵12(机械式燃料压送泵)构成为利用与从动轴11A的旋转连动地进行升降的柱塞122将送入压送室123内的用于柴油机10的液体燃料加压到与喷射压力相当的高压,并且将在压送室123内加压后的液体燃料向燃烧室103压送。
在柴油机10中,通过使从燃料压送泵12向燃烧室103压送而喷射到燃烧室103内的液体燃料自燃,产生使驱动轴13A旋转的上述驱动力。
在燃料压送泵12是上述机械式燃料压送泵的情况下,液体燃料向燃烧室103中喷射的喷射时机是根据从动轴11A的旋转相位来决定的。在某实施方式中,在活塞102位于压缩上止点近前的规定位置时,燃料压送泵12被以驱动轴13A相对于从动轴11A的相对旋转相位变为规定角度的方式进行调整,以向燃烧室103内喷射液体燃料。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联轴节装置1的轴线LA的延伸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X轴方向的一侧作为X1侧、将X轴方向的另一侧作为X2侧来进行说明。另外,将燃料压送泵12所在的一侧作为上述X1侧,将泵驱动单元14所在的一侧作为上述X2侧。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1从X1侧起依次具备从动侧接头部件2、中间部件6和驱动侧接头部件3。驱动侧接头部件3从X1侧起依次包含基座部件4和轴安装部件5。也就是说,中间部件6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从动侧接头部件2与基座部件4之间,基座部件4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中间部件6与轴安装部件5之间。
如图2所示,从动侧接头部件2、中间部件6、基座部件4及轴安装部件5各自的轴线相对于联轴节装置1的轴线LA同轴地配置。另外,从动侧接头部件2、中间部件6、基座部件4及轴安装部件5分别为,在安装状态下,沿X轴方向相邻的部件彼此通过紧固装置7A~7C相互固定。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从泵驱动单元侧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进行观察的状态的概略图。图4是表示沿图3所示的A-A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沿图3所示的B-B线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从动侧接头部件2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从动轴11A。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从动侧接头部件2包含沿与X轴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21和从凸缘部21的中央沿X轴方向向X2侧突出的突出部22。在从动侧接头部件2的中心,形成有沿轴线LA贯通的轴插入孔23。
如图4所示,轴插入孔23具有随着从X1侧朝向X2侧而内径逐渐变小的锥面231。锥面231遍及X轴方向上的全长而设置。
如图4所示,从动轴11A的前端部111具有随着从X1侧(基端侧)朝向X2侧(前端侧)而外径逐渐变小的锥面112,构成为能够从X1侧向轴插入孔23嵌入。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从动轴11A具有从前端部111的前端面114沿X轴方向凹入地形成的螺栓孔115(被螺合部)。在前端部111插入于轴插入孔23的状态下,通过从X2侧向螺栓孔115中螺合紧固部件16(螺栓)的轴部161(螺合部),使从动轴11A固定于从动侧接头部件2。紧固部件16的头部162与轴插入孔23的X2侧的开口相比外形尺寸更大,因此不能将从动轴11A的前端部111从轴插入孔23拔出。在该情况下,从动侧接头部件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从动轴11A。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紧固部件16包含螺栓,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紧固部件16也可以包含螺母。即,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从动轴11A也可以不具有螺栓孔115,而是通过使紧固部件16(螺母)的内螺纹部(被螺合部)与在比轴插入孔23更向X2侧突出的突出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外螺纹部(螺合部)螺合而固定于从动侧接头部件2。紧固部件16(螺母)构成为与轴插入孔23的X2侧的开口相比外形尺寸更大。在该情况下,从动侧接头部件2也是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从动轴11A。注意,图5所示的紧固部件16也同样,既可以是螺栓也可以是螺母。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从动侧接头部件2的轴插入孔23及从动轴11A的前端部111分别形成有键槽24、113。从动侧接头部件2经由向键槽24及键槽113双方中嵌入的键15通过键联接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从动轴11A。
如图5所示,轴安装部件5(驱动侧接头部件3)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驱动轴13A。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轴安装部件5包含沿与X轴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51和从凸缘部51的中央沿X轴方向向X2侧突出的毂52。在轴安装部件5的中心,形成有沿轴线LA贯通的轴插入孔53。如图5所示,驱动轴13A的前端部131构成为能够从X2侧向轴插入孔53嵌入。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轴安装部件5的轴插入孔53及驱动轴13A的前端部131分别形成有键槽54、132。轴安装部件5经由向键槽54及键槽132双方中嵌入的键17通过键联接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驱动轴13A。
如图3所示,通过利用螺栓18的紧固力使轴插入孔53的内侧尺寸变小,将驱动轴13A的前端部131以不能从轴安装部件5的轴插入孔53拔出的方式固定。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如图3所示那样沿X轴方向观察时,轴安装部件5形成有沿放射方向延伸而将轴安装部件5沿周向断开的切槽55。将轴安装部件5中的通过切槽55断开的一部分(图3中右侧)作为第一断开部分56,将另一部分(图3中左侧)作为第二断开部分57。
如图3所示,在毂52的第一断开部分56,在沿X轴方向观察时,形成有沿与切槽55的延伸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并能够将螺栓18的轴部181间隙插入的贯通孔561。另外,在毂52的第二断开部分57,形成有沿贯通孔561的同轴方向延伸并能够供螺栓18的轴部181螺合的螺栓孔571。
如图3所示,通过将螺栓18的轴部181间隙插入贯通孔561并螺合于螺栓孔571,并且将螺栓18的头部182与毂52的具有贯通孔561的开口缘的侧面521卡定,能够将形成于第一断开部分56的端面562与第二断开部分57的端面572之间的间隙缩窄。此时,轴插入孔53的内侧尺寸也缩窄,因此驱动轴13A的前端部131被紧固固定于轴插入孔53。
如图3所示,轴安装部件5在凸缘部51的位于X2侧的台阶面511具有沿轴线LA的周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长孔512。长孔512与轴插入孔53相比更靠外周侧设置。轴安装部件5构成为利用插入至少一个长孔512的至少一个紧固装置7A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基座部件4。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两个长孔512以轴线LA为中心对称地设置。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紧固装置7A包含螺栓70A和基座部件4的螺栓孔44。螺栓70A具备在至少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螺纹部的轴部71A和在轴部71A的基端部形成为比轴部71A的直径大的头部72A。
螺栓70A通过从X2侧向长孔512中插入轴部71A并将比长孔512更向X1侧突出的轴部71A的前端与螺栓孔44螺合而将轴安装部件5固定于基座部件4。通过松开螺栓70A的紧固,解除轴安装部件5与基座部件4之间的固定。在轴安装部件5与基座部件4未被固定时,能够使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沿周向偏移,直至轴部71A与长孔512的周向上的缘部接触。也就是说,通过松开螺栓70A的紧固,轴安装部件5能够调整其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相对旋转相位。
注意,也可以在螺栓70A的头部72A与轴安装部件5的台阶面511之间配置垫圈19。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基座部件4形成为平板圆环状,包含沿与轴线LA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40。
中间部件6构成为吸收第一轴11与第二轴13之间的错位。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中间部件6包含具有挠性及复原性的至少一个弹性部件60。在图2、图4~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中间部件6包含沿与X轴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簧部件60A来作为弹性部件60。
如图2所示,板簧部件60A形成为在中央具有贯通孔65的平板环状,在比贯通孔65更靠外周侧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从动侧螺栓插通孔61及至少一个驱动侧螺栓插通孔62。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多个从动侧螺栓插通孔61及多个驱动侧螺栓插通孔62分别在同周圆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
图6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局部切除立体剖视图。注意,在图6中,省略轴安装部件5来进行表示。
如图6所示,从动侧接头部件2构成为利用至少一个紧固装置7B固定于板簧部件60A(中间部件6)。如图6所示,基座部件4构成为利用至少一个紧固装置7C固定于板簧部件60A(中间部件6)。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紧固装置7B包含与螺栓70A同样地具备轴部71B及头部72B的螺栓70B和从动侧接头部件2的螺栓孔211。通过将螺栓70B的轴部71B插入板簧部件60A的从动侧螺栓插通孔61并与从动侧接头部件2的螺栓孔211螺合,使从动侧接头部件2固定于板簧部件60A。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紧固装置7C包含与螺栓70A同样地具备轴部71C及头部72C的螺栓70C和基座部件4的螺栓孔41。通过将螺栓70C的轴部71C插入板簧部件60A的驱动侧螺栓插通孔62并与基座部件4的螺栓孔41螺合,使基座部件4固定于板簧部件60A。
板簧部件60A与从动侧接头部件2、基座部件4相比刚性更低,为了吸收第一轴11与第二轴13之间的错位而挠曲或扭曲。
例如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1具备上述从动侧接头部件2(第一接头部件)、上述中间部件6和上述驱动侧接头部件3(第二接头部件)。上述驱动侧接头部件3包含上述基座部件4和上述轴安装部件5。
根据上述结构,驱动侧接头部件3(第二接头部件)包含:基座部件4,其构成为利用紧固装置7C(第一紧固装置)固定于中间部件6;以及轴安装部件5,其具有沿轴线LA的周向延伸的长孔512,并且,构成为利用插入长孔512的紧固装置7A(第二紧固装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基座部件4。也就是说,能够将驱动侧接头部件3分割为基座部件4和轴安装部件5这两部分,中间部件6被固定于基座部件4,而非具有长孔512的轴安装部件5。因此,中间部件6即使在吸收上述错位之际变形,产生了欲恢复原形状的复原力,上述复原力也会经由紧固装置7C作用于基座部件4。也就是说,能够防止上述复原力作用于具有长孔512的轴安装部件5,因此能够防止轴安装部件5的滑动。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就联轴节装置1而言,通过解除对基座部件4与轴安装部件5的固定,使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进行相对旋转以使螺栓70A(紧固装置7A)的轴部71A插入长孔512的位置偏移,之后利用紧固装置7A将基座部件4与轴安装部件5固定,能够容易地调整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相对旋转相位。基座部件4经由中间部件6而固定于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从动轴11A的从动侧接头部件2。另外,轴安装部件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驱动轴13A。因此,通过调整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相对旋转相位,能够调整驱动轴13A相对于从动轴11A的相对旋转相位。
在上述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将从动侧接头部件2作为第一接头部件,将驱动侧接头部件3作为第二接头部件,但也可以将驱动侧接头部件3作为第一接头部件,并且,将从动侧接头部件2作为第二接头部件。另外,在上述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侧接头部件3包含上述基座部件4和上述轴安装部件5,但也可以是从动侧接头部件2包含上述基座部件4和上述轴安装部件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上述轴安装部件5包含突出轴部58,该突出轴部58从与X轴方向上的基座部件4的位于X2侧的端面45对置的端面513以与轴线LA呈同轴状的方式突出。上述基座部件4包含嵌合孔部46,该嵌合孔部46以与轴线LA呈同轴状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端面45,并且构成为供突出轴部58嵌合。突出轴部58的外周面581和嵌合孔部46的内周面461各自的与轴线LA正交的截面形状(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状。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突出轴部58插入嵌合孔部46内,构成为能够在外周面581与嵌合孔部46的内周面461接触的状态下滑动旋转。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轴安装部件5的突出轴部58与嵌合孔部46嵌合,可进行轴安装部件5的轴心与基座部件4的轴心的对位,因此能够防止轴安装部件5的轴心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轴心的偏心。通过设为防止轴安装部件5的轴心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轴心的偏心的结构,作业者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调整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相对旋转相位的作业。
在上述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轴安装部件5包含上述突出轴部58,上述基座部件4包含上述嵌合孔部46,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上述轴安装部件5包含上述嵌合孔部46,上述基座部件4包含上述突出轴部5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上述轴安装部件5的端面513包含与突出轴部58相比更位于外周侧、且沿与轴线L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部侧端面513A。上述基座部件4的端面45包含与嵌合孔部46相比更位于外周侧、且沿与轴线L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孔部侧端面45A。基座部件4及轴安装部件5以孔部侧端面45A与轴部侧端面513A抵接配置的方式构成。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轴部侧端面513A包含与突出轴部58的外周面581的基端侧缘部邻接的内周缘附近部分。孔部侧端面45A包含与嵌合孔部46的开口缘邻接的内周缘附近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就驱动侧接头部件3(基座部件4及轴安装部件5)而言,通过使与突出轴部58相比更位于外周侧的轴部侧端面513A和与嵌合孔部46相比更位于外周侧的孔部侧端面45A抵接配置,能够提高驱动侧接头部件3的强度(刚性)。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就基座部件4及轴安装部件5而言,由于轴部侧端面513A与孔部侧端面45A抵接配置,因此能够防止轴安装部件5的轴心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轴心的偏角。通过设为防止轴安装部件5的轴心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轴心的偏角的结构,作业者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调整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相对旋转相位的作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中间部件6包含沿与轴线LA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构成为至少能够沿与轴线LA交叉的方向弹性挠曲的至少一个板簧部件60A。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板簧部件60A构成为能够沿X轴方向弹性挠曲,并且还能够沿轴线LA的周向弹性挠曲。另外,至少一个板簧部件60A也可以包含沿与轴线LA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沿X轴方向层叠的多个板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至少一个板簧部件60A构成为能够沿与轴线LA交叉的方向弹性挠曲,因此联轴节装置1能够通过使板簧部件60A弹性地挠曲来吸收从动轴11A与驱动轴13A的轴心之间的错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从动侧接头部件2包含沿与轴线LA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上述凸缘部21(第一凸缘部)。如图4所示,上述凸缘部21包含构成为利用紧固装置7B紧固于中间部件6的螺栓孔211(第一接头侧紧固部)。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凸缘部21包含形成于中间部件6侧的端面213的、构成为能够供螺栓70C(第一紧固装置)间隙嵌入的第一退避凹部212。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退避凹部212划分出圆筒状的内部空间,在内部收容螺栓70C的头部72C。
根据上述结构,从动侧接头部件2在凸缘部21的螺栓孔211(第一接头侧紧固部)紧固于中间部件6。另外,从动侧接头部件2构成为能够向形成于凸缘部21的中间部件6侧的端面213的第一退避凹部212中间隙嵌入螺栓70C(第一紧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退避凹部212,能够缩小中间部件6与凸缘部21之间的间隔。通过缩小中间部件6与凸缘部21之间的间隔,能够使联轴节装置1的全长较短,并且能够使被从从动侧接头部件2传递旋转力的中间部件6的、相对于从动侧接头部件2的响应性提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基座部件4包含沿与轴线LA交叉(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上述凸缘部40(第二凸缘部)。如图5所示,上述凸缘部40包含构成为利用紧固装置7C紧固于中间部件6的螺栓孔41(第二接头侧紧固部)。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凸缘部40包含形成于中间部件6侧的端面47的构成为供螺栓70B(第三紧固装置)间隙嵌入的第二退避凹部42。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二退避凹部42划分出圆筒状的内部空间,在内部收容螺栓70B的头部72B。另外,第二退避凹部42与朝向端面45贯通的螺栓紧固用工具插入用的孔43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基座部件4在凸缘部40的螺栓孔41(第二接头侧紧固部)紧固于中间部件6。另外,基座部件4构成为能够向形成于凸缘部40的中间部件6侧的端面47的第二退避凹部42中间隙嵌入螺栓70B(第三紧固装置)。通过设置第二退避凹部42,能够缩小中间部件6与凸缘部40之间的间隔。通过缩小中间部件6与凸缘部40之间的间隔,能够使联轴节装置1的全长较短,并且能够使被从中间部件6传递旋转力的基座部件4(驱动侧接头部件3)的相对于中间部件6的响应性提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中间部件6构成为以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从动侧接头部件2及基座部件4具有间隙的方式被固定。换言之,联轴节装置1在X轴方向上在中间部件6与从动侧接头部件2之间设置有分隔物8,并且在X轴方向上在中间部件6与基座部件4之间设置有分隔物8。
根据上述结构,中间部件6以在轴线LA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从动侧接头部件2及基座部件4具有间隙的方式被固定。因此,中间部件6不受从动侧接头部件2及基座部件4约束,因此能够将在传递旋转力之际产生的第一轴11与第二轴13的轴心之间的错位迅速地吸收。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轴11及上述第二轴13中的一方包含泵驱动单元14(柴油机10)的驱动轴13A。上述第一轴11及上述第二轴13中的另一方包含构成为向燃烧室103(柴油机10)压送液体燃料的燃料压送泵12的从动轴11A。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调整泵驱动单元14(柴油机10)的驱动轴13A与燃料压送泵12的从动轴11A的旋转相位的作业。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板簧部件60A包含构成为与上述从动侧接头部件2紧固的第一紧固部63和构成为与上述基座部件4紧固的第二紧固部64。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紧固部63包含从动侧螺栓插通孔61,第二紧固部64包含驱动侧螺栓插通孔62。
根据上述结构,板簧部件60A利用第一紧固部63紧固于从动侧接头部件2,利用第二紧固部64紧固于基座部件4。也就是说,具备包含第一紧固部63及第二紧固部64的板簧部件60A的联轴节装置1是所谓的单盘型的联轴节。这样的联轴节装置1能够使轴线LA的延伸方向上的全长较短,因此即使第一轴11与第二轴13之间的间隙较窄也能够设置。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概略分解立体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中间部件6从X1侧起依次包含构成为经由紧固装置7B固定于从动侧接头部件2的第一板簧部件60B、构成为经由紧固装置7D固定于第一板簧部件60B的连结部件9和构成为经由紧固装置7E固定于连结部件9并且构成为经由紧固装置7C固定于基座部件4的第二板簧部件60C。也就是说,图7所示的联轴节装置1是所谓的双盘型的联轴节。紧固装置7D及紧固装置7E具有与紧固装置7B、7C同样的结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一些实施方式的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100是上述联轴节装置1中的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相对旋转相位的调整方法。如图8所示,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100具备:使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进行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步骤S101;以及在相对旋转步骤S101之后利用紧固装置7A将轴安装部件5固定于基座部件4的固定步骤S102。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还具备在相对旋转步骤S101之前将紧固装置7A对基座部件4与轴安装部件5的固定解除的固定解除步骤S201。在固定解除步骤S201中,在固定解除步骤S201之前,松开将基座部件4与轴安装部件5固定的紧固装置7A的螺栓70A。通过松开螺栓70A,轴安装部件5变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4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
根据上述方法,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100具备使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进行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步骤S101和在相对旋转步骤S101之后利用紧固装置7A将轴安装部件5固定于基座部件4的固定步骤S102。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100在相对旋转步骤S101中使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进行相对旋转以使螺栓70A的轴部71A(紧固装置7A)插入长孔512的位置偏移,之后在固定步骤S102中利用紧固装置7A将基座部件4与轴安装部件5固定。这样的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100能够容易地调整轴安装部件5相对于基座部件4的相对旋转相位,进而能够容易地调整第二轴13相对于第一轴11的相对旋转相位。
另外,根据上述方法,中间部件6固定于基座部件4,而非具有长孔512的轴安装部件5。因此,中间部件6即使在吸收上述错位之际变形,产生了欲恢复原形状的复原力,上述复原力也会经由紧固装置7C作用于基座部件。也就是说,能够防止上述复原力作用于具有长孔512的轴安装部件5,因此能够防止轴安装部件5的滑动。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含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变形的方式、将这些方式适宜组合而得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 联轴节装置
2 从动侧接头部件
21 凸缘部
22 突出部
23 轴插入孔
24 键槽
3 驱动侧接头部件
4 基座部件
5 轴安装部件
51 凸缘部
52 毂
53 轴插入孔
54 键槽
55 切槽
56 第一断开部分
57 第二断开部分
6 中间部件
60 弹性部件
60A 板簧
7A~7E 紧固装置
8 分隔物
9 连结部件
10 柴油机
11 第一轴
11A 从动轴
12 燃料压送泵
13 第二轴
13A 驱动轴
14 泵驱动单元
15、17 键
16 紧固部件
18 螺栓
101 汽缸
102 活塞
103 燃烧室
121 汽缸
122 柱塞
123 压送室
Claims (9)
1.一种联轴节装置,该联轴节装置构成为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传递旋转力,其中,具备:
第一接头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轴;
第二接头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轴;
中间部件,其在所述联轴节装置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及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并且构成为允许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错位;
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含:
基座部件,其构成为利用第一紧固装置固定于所述中间部件;
轴安装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具有沿所述轴线的周向延伸的长孔,并且,利用插入所述长孔的第二紧固装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座部件;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含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第一凸缘部包含构成为利用第三紧固装置紧固于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一接头侧紧固部和形成于所述中间部件侧的端面的构成为能够供所述第一紧固装置间隙嵌入的第一退避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件及所述轴安装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包含突出轴部,该突出轴部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从与另一方的端面对置的端面以与所述轴线呈同轴状的方式突出,并且,该突出轴部的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圆形状,
所述基座部件及所述轴安装部件中的另一方的部件包含嵌合孔部,该嵌合孔部设置于所述另一方的端面,并且,该嵌合孔部构成为供所述突出轴部嵌合,该嵌合孔部具有与所述轴线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圆形状的内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节装置,其中,
所述一方的部件中的与所述另一方的端面对置的所述端面包含与所述突出轴部相比更位于外周侧、且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部侧端面,
所述另一方的部件中的所述另一方的端面包含与所述嵌合孔部相比更位于外周侧、且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孔部侧端面,
所述一方的部件及所述另一方的部件构成为所述轴部侧端面与所述孔部侧端面抵接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节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部件包含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构成为能够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弹性挠曲的至少一个板簧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轴节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板簧部件包含构成为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紧固的第一紧固部和构成为与所述基座部件紧固的第二紧固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件包含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凸缘部,
所述第二凸缘部包含构成为利用所述第一紧固装置紧固于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二接头侧紧固部和形成于所述中间部件侧的端面的构成为能够供所述第三紧固装置间隙嵌入的第二退避凹部。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节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部件构成为以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及所述基座部件具有间隙的方式被固定。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轴节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中的一方包含柴油机的驱动轴,
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中的另一方包含构成为向所述柴油机压送液体燃料的燃料压送泵的从动轴。
9.一种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该联轴节装置构成为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传递旋转力,其中,
所述联轴节装置具备:
第一接头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轴;
第二接头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轴;
中间部件,其在所述联轴节装置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一接头部件与所述第二接头部件之间,构成为允许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错位;
所述第二接头部件包含:
基座部件,其构成为利用第一紧固装置固定于所述中间部件;
轴安装部件,其构成为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具有沿所述轴线的周向延伸的长孔,并且,利用插入所述长孔的第二紧固装置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座部件;
所述第一接头部件包含沿与所述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第一凸缘部包含构成为利用第三紧固装置紧固于所述中间部件的第一接头侧紧固部和形成于所述中间部件侧的端面的构成为能够供所述第一紧固装置间隙嵌入的第一退避凹部,
所述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具备:
使所述轴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步骤;以及
在所述相对旋转步骤之后利用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将所述轴安装部件固定于所述基座部件的固定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99997A JP7313193B2 (ja) | 2019-05-29 | 2019-05-29 | 軸継手装置および軸継手装置の回転位相調整方法 |
JP2019-099997 | 2019-05-29 | ||
PCT/JP2020/021334 WO2020241824A1 (ja) | 2019-05-29 | 2020-05-29 | 軸継手装置および軸継手装置の回転位相調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97518A CN113597518A (zh) | 2021-11-02 |
CN113597518B true CN113597518B (zh) | 2024-03-15 |
Family
ID=73546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1795.8A Active CN113597518B (zh) | 2019-05-29 | 2020-05-29 | 联轴节装置及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06003B2 (zh) |
EP (1) | EP3943772B1 (zh) |
JP (1) | JP7313193B2 (zh) |
CN (1) | CN113597518B (zh) |
WO (1) | WO2020241824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284710B (de) * | 1961-03-25 | 1968-12-05 | Friedmann & Maier Ag | Elastische Wellenkupplung |
JPS5899524U (ja) * | 1981-12-26 | 1983-07-0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軸継手装置 |
JPS5992222U (ja) * | 1982-12-14 | 1984-06-2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軸継手装置 |
JPS6187227U (zh) * | 1984-11-15 | 1986-06-07 | ||
JPH05164008A (ja) * | 1991-12-11 | 1993-06-29 | Nippondenso Co Ltd | ディーゼル機関用燃料噴射ポンプの軸継手 |
JPH1151070A (ja) * | 1997-08-04 | 1999-02-23 | Denso Corp | 軸継手およびその取付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95250A (en) * | 1916-08-22 | Motor | ||
US1651671A (en) * | 1926-03-03 | 1927-12-06 | Carrey Morse Engineering Compa | Shaft coupling |
US2250448A (en) * | 1937-12-24 | 1941-07-29 | Timken Roller Bearing Co | Shaft coupling |
US2924121A (en) * | 1953-01-21 | 1960-02-09 | Wilson John Hart | Universal shaft drive compound for rotary drilling rigs |
CH351805A (de) * | 1956-04-26 | 1961-01-31 | Bosch Gmbh Robert | Kupplung für mindestens annähernd gleichachsig einander gegenüberliegende Wellenden |
US4469014A (en) * | 1983-06-13 | 1984-09-04 | Deere & Company | Cylinder spacer |
JPH0716905Y2 (ja) | 1989-06-30 | 1995-04-19 |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 可撓継手 |
JPH0380127U (zh) * | 1989-12-06 | 1991-08-16 | ||
DE8915109U1 (de) * | 1989-12-23 | 1990-02-22 | Dr. Johannes Heidenhain Gmbh, 83301 Traunreut | Kupplung |
WO1991016550A1 (en) * | 1990-04-20 | 1991-10-31 | Zero-Max, Inc. | Flexible coupling for joining a driving member to a driven member |
JPH0768980B2 (ja) * | 1994-01-28 | 1995-07-26 | 三木プーリ株式会社 | 板ばねカップリング |
JPH1089374A (ja) * | 1996-09-17 | 1998-04-07 | Miki Puurii Kk | 二段階のねじりバネ定数を備えた弾性カップリング |
JP4480920B2 (ja) | 2001-06-15 | 2010-06-16 | 三木プーリ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カップリング |
WO2006074663A1 (en) * | 2005-01-13 | 2006-07-20 | Martin Professional A/S | Adaptor for an axle |
CN106499738B (zh) * | 2015-09-03 | 2021-06-11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传递转矩式地连接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补偿设备 |
US11009053B2 (en) * | 2016-10-21 | 2021-05-18 | Robotzone, Llc | Clamping hub |
-
2019
- 2019-05-29 JP JP2019099997A patent/JP731319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80021795.8A patent/CN113597518B/zh active Active
- 2020-05-29 EP EP20814282.8A patent/EP3943772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5-29 US US17/606,980 patent/US1190600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5-29 WO PCT/JP2020/021334 patent/WO2020241824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284710B (de) * | 1961-03-25 | 1968-12-05 | Friedmann & Maier Ag | Elastische Wellenkupplung |
JPS5899524U (ja) * | 1981-12-26 | 1983-07-0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軸継手装置 |
JPS5992222U (ja) * | 1982-12-14 | 1984-06-2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軸継手装置 |
JPS6187227U (zh) * | 1984-11-15 | 1986-06-07 | ||
JPH05164008A (ja) * | 1991-12-11 | 1993-06-29 | Nippondenso Co Ltd | ディーゼル機関用燃料噴射ポンプの軸継手 |
JPH1151070A (ja) * | 1997-08-04 | 1999-02-23 | Denso Corp | 軸継手およびその取付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43772A1 (en) | 2022-01-26 |
EP3943772B1 (en) | 2024-07-03 |
JP7313193B2 (ja) | 2023-07-24 |
US20220213933A1 (en) | 2022-07-07 |
CN113597518A (zh) | 2021-11-02 |
WO2020241824A1 (ja) | 2020-12-03 |
JP2020193671A (ja) | 2020-12-03 |
EP3943772A4 (en) | 2022-06-01 |
US11906003B2 (en) | 2024-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34203B1 (en) | Assembly error prevention member and universal joint having same member | |
KR20060025573A (ko) | 커넥터 | |
US7303480B2 (en) | Flexible shaft coupling | |
GB2330396A (en) | Coupling shafts with axial alignment | |
CN113597518B (zh) | 联轴节装置及联轴节装置的旋转相位调整方法 | |
CN108291582A (zh) | 联轴器 | |
KR102423802B1 (ko) | 탄성 샤프트 커플링 | |
KR101299723B1 (ko) | 정밀 부품 면접합용 파워 록킹장치 | |
EP1854698A2 (en) | Vehicle steering assembly having an axially compliant intermediate shaft | |
US20030094096A1 (en) | Axial piston engine comprising a return device | |
EP1862684A1 (en) | Spline connector | |
CN110382317B (zh) | 具有驱动单元和传动单元的执行器 | |
CN103890456B (zh) | 改进的压缩机过转矩保护装置 | |
CN114008342B (zh) | 双级扭转联轴器 | |
US10781862B2 (en) | Compensating coupling | |
TW202124848A (zh) | 單軸偏心螺桿泵 | |
EP4010596B1 (en) | Rotor and pump comprising such rotor | |
WO2007048380A1 (de) | Pumpenanordnung | |
EP1234990B1 (de) | Schalenkupplung zur drehfesten Verbindung von Wellen | |
EP3963224B1 (en) | Non-rotatable shaft/hub connection | |
US20250224028A1 (en) | Variable stiffness device to absorb backlash in splined components | |
KR20010042800A (ko) | 유압 회전식 축 피스톤 엔진 | |
EP4010595B1 (en) | Rotor and pump comprising such rotor | |
CN116972109A (zh) | 振动阻尼装置 | |
CN120344777A (zh) | 往复泵用的联轴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