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85163A - 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85163A CN113585163A CN202110918912.7A CN202110918912A CN113585163A CN 113585163 A CN113585163 A CN 113585163A CN 202110918912 A CN202110918912 A CN 202110918912A CN 113585163 A CN113585163 A CN 1135851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body
- cable
- ship
- berth
- anch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06—Moles; Piers; Quays; Quay walls; Groynes; Breakwaters ; Wave dissipating walls; Quay equipment
- E02B3/062—Constructions floating in operational condition, e.g. breakwaters or wave dissipating walls
- E02B3/064—Floating landing-sta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20—Equipment for shipping on coasts, in harbours or on other fixed marine structures, e.g. bollards
- E02B3/24—Mooring pos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码头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岸线一侧的河道内搭建浮式码头,浮式码头上建立相互独立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步骤二:在浮式码头与岸线之间建立固定系统,通过固定系统将浮式码头与岸线连接对浮式码头进行约束定位;步骤三:建立水位监测器并与固定系统连接,通过水位监测器监测实时水位深度用于调节浮式码头的位置改变与岸线之间的间距;步骤四:在浮式码头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分别设置多个用于固定船舶的系船柱;步骤五:定义驶入第一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一,使用船舶缆绳将货船一与系船柱连接,用于解决目前在山区河流同一个泊位岸线无法同时顺合停靠二艘船舶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码头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
背景技术
码头是位于海、江、河、湖、水库沿岸,具有水路联运设备以及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泊位是港口码头专用术语,是指港区内能停靠船舶的位置,港口一般都需要运输装置。
建立在山区河流的码头由于河道宽度相对较小、河床坡度较大,河流的水位变化频繁且涨跌幅较大,貨船在山区河流码头停靠时需顺位停靠(即船身与水流方向保持一致),一个泊位岸线无法同时顺合停靠两艘船舶进行装卸。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用于解决目前在山区河流同一个泊位岸线无法同时顺合停靠两艘船舶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岸线一侧的河道内搭建浮式码头,浮式码头上建立相互独立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
步骤二:在浮式码头与岸线之间建立固定系统,通过固定系统将浮式码头与岸线连接对浮式码头进行约束定位,其中岸线上设系泊设施,浮式码头与系泊设施连接;
步骤三:建立水位监测器并与固定系统连接,通过水位监测器监测实时水位深度用于调节浮式码头的位置改变与岸线之间的间距;
步骤四:在浮式码头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分别设置多个用于固定船舶的系船柱。
步骤五:定义驶入第一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一,使用船舶缆绳将货船一与系船柱连接;定义驶入第二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二,使用船舶缆绳将货船二与系船柱连接。
其中,所述步骤一中的浮式码头包括内浮体、外浮体和浮体连接件,内浮体和外浮体均与水流方向一致,内浮体和外浮体均与浮体连接件固定连接,内浮体与外浮体之间为第一泊位,外浮体远离内浮体的一侧为第二泊位。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增加了一个泊位岸线可顺位泊船的数量。
其中,所述内浮体和外浮体的一端均开设有引导口,所述引导口上均安装有引导轮。通过引导口和引导轮可使船舶能容易驶入第一泊位。
其中,货船一的两侧均通过船舶缆绳分别与内浮体和外浮体上的系船柱固定连接;货船二靠近外浮体的一侧通过船舶缆绳和外浮体上的系船柱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船锚固定。可达到山区大水位变幅河道货船一和货船二的安全停靠要求。
其中,所述步骤二中的固定系统包括控制器、陆域锚固器、第一锚缆机和第二锚缆机,所述控制器与水位监测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锚缆机和第二锚缆机的运行,所述陆域锚固器固定于岸线上,所述第一锚缆机安装于内浮体的两端,所述第二锚缆机安装于外浮体的两端,所述第一锚缆机连接有第一缆绳、且第一缆绳的自由端与陆域锚固器连接,所述第二锚缆机连接有第二缆绳、且第二缆绳的自由端连接有固定锚。水位监测器向控制器反馈水位信息,控制器通过第一锚缆机和第二锚缆机工作,第一锚缆机对第一缆绳收卷或释放以改变浮式码头与岸线之间的距离,第二锚缆机通过第二缆绳起锚、下锚重新将浮式码头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缆绳、和第二缆绳呈八字设置。使浮式码头在固定后更为稳定以便于船舶停靠。
其中,所述水位监测器包括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缆绳上设有锚缆警示标。通过警示标引导船舶行驶,以避免船舶与第二缆绳产生碰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构建顺水双泊位的浮式码头可增加大水位变幅河道同一泊位岸线长度的船舶停靠数量;
2、浮式码头与岸线之间的距离可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在水位变化后浮式码头处水深仍可达到船舶停靠需求。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码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浮式码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内浮体11、外浮体12、浮体连接件13、货船一21、货船二22、第一锚缆机311、第二锚缆机312、系船柱32、引导轮33、陆域锚固器4、第一缆绳41、第二缆绳42、固定锚43、锚缆警示标44、岸线6、浮桥61、缆绳7、水位传感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在岸线6一侧的河道内搭建浮式码头,浮式码头与岸线6之间搭建浮桥61用于通行,浮式码头上建立相互独立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并在在浮式码头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分别设置多个用于固定船舶的系船柱32,以便于船舶驶入后对船舶进行固定;其中,浮式码头包括内浮体11、外浮体12和浮体连接件13,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均与水流方向一致,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均与浮体连接件13固定连接,内浮体11与外浮体12之间为第一泊位,外浮体12远离内浮体11的一侧为第二泊位。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增加了同一泊位岸线长度可顺位泊船的数量;为使船舶更便捷的驶入第一泊位,内浮体 11和外浮体12的一端均开设有引导口,引导口上均安装有引导轮33,通过引导口对船舶进行引导,同时在引导轮33作用下防止船舶与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碰撞,并可对船舶进行导向。
然后,在浮式码头与岸线之间建立固定系统,通过固定系统将浮式码头与岸线上的系泊设施连接,对浮式码头进行约束定位;其中,固定系统包括控制器、陆域锚固器4、第一锚缆机311和第二锚缆机312,控制器与水位监测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锚缆机311和第二锚缆机312的运行,陆域锚固器4固定于岸线6上,第一锚缆机311安装于内浮体11的两端,第二锚缆机312安装于外浮体12的两端,第一锚缆机311连接有第一缆绳41、且第一缆绳 41的自由端与陆域锚固器4连接拉住浮式码头,第二锚缆机312连接有第二缆绳42、且第二缆绳42的自由端连接有固定锚43,将固定锚43沉入河底后通过第二缆绳42将浮式码头固定,避免在浮式码头在受风浪影响而向岸线6移动,其中,第一缆绳41、和第二缆绳42 呈八字设置,使浮式码头在固定后更为稳定以便于船舶停靠;为避免船舶与第二缆绳42产生碰装,第二缆绳42上设有锚缆警示标44。
最后,设置水位监测器并与固定系统连接,其中水位监测器为水位传感器9,水位传感器9安装在岸线6上,通过水位传感器9向控制器反馈水位信息,控制器通过第一锚缆机311 和第二锚缆机312工作,第一锚缆机311对第一缆绳41收卷或释放以改变浮式码头与岸线6 之间的距离,第二锚缆机312通过第二缆绳42起锚、下锚重新将浮式码头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锚缆机311和第二锚缆机312的结构相同,均由伺服电机、齿轮减速器、绞盘组成,伺服电机与齿轮减速器传动连接,绞盘与齿轮减速器传动连接,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
定义驶入第一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一21,定义驶入第二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二22。
在货船一21驶向第一泊位时,货船一21的在引导轮33的作用下进入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之间的第一泊位,然后使用缆绳7将货船一上的系船柱分别与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上的系船柱32连接,对货船一1两侧进行固定,货船一21无需下锚;第一泊位中已挺靠船舶后,货船二22即驶向外浮体12的外侧挺靠并下锚,使用船舶缆绳7将货船二22上的系船柱与外浮体12上的系船柱32连接即可将货船二22固定。
水位传感器9水位变化反馈至控制器,当水位变化较大需要改变浮式码头的位置时,控制器首先启动第二锚缆机312通过第二缆绳42将固定锚43拉起,然后再启动第一锚缆机311 根据需求对第一缆绳41进行绕卷或释放以改变浮式码头与岸线6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浮式码头处水深满足货船停泊要求,最后再第二锚缆机312放下固定锚43将浮式码头固定。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岸线(6)一侧的河道内搭建浮式码头,浮式码头上建立相互独立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
步骤二:在浮式码头与岸线之间建立固定系统,通过固定系统将浮式码头与岸线连接对浮式码头进行约束定位;
步骤三:建立水位监测器并与固定系统连接,通过水位监测器监测实时水位深度用于调节浮式码头的位置改变与岸线(6)之间的间距;
步骤四:在浮式码头的第一泊位和第二泊位分别设置多个用于固定船舶的系船柱(32);
步骤五:定义驶入第一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一(21),使用船舶缆绳(7)将货船一(21)与系船柱(32)连接;定义驶入第二泊位内的货船为货船二(22),使用船舶缆绳(7)将货船二(22)与系船柱(3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浮式码头包括内浮体(11)、外浮体(12)和浮体连接件(13),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均与水流方向一致,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均与浮体连接件(13)固定连接,内浮体(11)与外浮体(12)之间为第一泊位,外浮体(12)远离内浮体(11)的一侧为第二泊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的一端均开设有引导口,所述引导口上均安装有引导轮(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货船一(21)的两侧均通过船舶缆绳(7)分别与内浮体(11)和外浮体(12)上的系船柱(32)固定连接;货船二(22)靠近外浮体(12)的一侧通过船舶缆绳(7)和外浮体(12)上的系船柱(32)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船锚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固定系统包括控制器、陆域锚固器(4)、第一锚缆机(311)和第二锚缆机(312),所述控制器与水位监测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锚缆机(311)和第二锚缆机(312)的运行,所述陆域锚固器(4)固定于岸线(6)上,所述第一锚缆机(311)安装于内浮体(11)的两端,所述第二锚缆机(312)安装于外浮体(12)的两端,所述第一锚缆机(311)连接有第一缆绳(41)、且第一缆绳(41)的自由端与陆域锚固器(4)连接,所述第二锚缆机(312)连接有第二缆绳(42)、且第二缆绳(42)的自由端连接有固定锚(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绳(41)、和第二缆绳(42)呈八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监测器包括水位传感器(9),所述水位传感器(9)与控制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缆绳(42)上设有锚缆警示标(4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18912.7A CN113585163A (zh) | 2021-08-11 | 2021-08-11 | 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18912.7A CN113585163A (zh) | 2021-08-11 | 2021-08-11 | 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85163A true CN113585163A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257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18912.7A Pending CN113585163A (zh) | 2021-08-11 | 2021-08-11 | 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85163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71733A (zh) * | 2022-04-10 | 2022-07-22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自适应水位升降和平面约束定位的浮式设备 |
CN114771734A (zh) * | 2022-04-10 | 2022-07-22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浮式设施自适应水位升降与平面约束定位方法 |
CN115071887A (zh) * | 2022-06-27 | 2022-09-20 | 刘泽平 | 一种浮动码头的锚定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317989U (zh) * | 2016-12-28 | 2017-07-11 | 宜昌东江造船有限公司 | 浮式靠船墩趸船 |
CN110104133A (zh) * | 2019-05-08 | 2019-08-09 | 大连辽南船厂 | 浮船坞式多功能浮码头 |
CN113502782A (zh) * | 2021-07-16 | 2021-10-15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大水位变幅浮式双船位装卸码头 |
-
2021
- 2021-08-11 CN CN202110918912.7A patent/CN11358516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317989U (zh) * | 2016-12-28 | 2017-07-11 | 宜昌东江造船有限公司 | 浮式靠船墩趸船 |
CN110104133A (zh) * | 2019-05-08 | 2019-08-09 | 大连辽南船厂 | 浮船坞式多功能浮码头 |
CN113502782A (zh) * | 2021-07-16 | 2021-10-15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大水位变幅浮式双船位装卸码头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71733A (zh) * | 2022-04-10 | 2022-07-22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自适应水位升降和平面约束定位的浮式设备 |
CN114771734A (zh) * | 2022-04-10 | 2022-07-22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浮式设施自适应水位升降与平面约束定位方法 |
CN114771734B (zh) * | 2022-04-10 | 2024-04-12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浮式设施自适应水位升降与平面约束定位方法 |
CN114771733B (zh) * | 2022-04-10 | 2024-04-12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自适应水位升降和平面约束定位的浮式设备 |
CN115071887A (zh) * | 2022-06-27 | 2022-09-20 | 刘泽平 | 一种浮动码头的锚定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85163A (zh) | 一种山区河流双船位顺泊方法 | |
US10836459B2 (en) | Self-propelled integrated ship for transporting and installing immersed tubes of underwater tunnel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 |
EP3945164B1 (en) | Underwater traffic tunnel | |
CN113502782A (zh) | 一种大水位变幅浮式双船位装卸码头 | |
CN101920771B (zh) | 一种船舶建造中的出坞压载方法 | |
CN202295235U (zh) | 一种浮式多功能的海上牧场建筑结构 | |
US8584290B2 (en) | Construction of a walkway | |
CN110877666A (zh) | 自航式水下隧道沉管运载安装一体船及施工工艺 | |
CN101920766A (zh) | 一种船舶建造方法 | |
CN108407984A (zh) | 一种开放海岸运输系统的构建方法 | |
CN206317989U (zh) | 浮式靠船墩趸船 | |
CN208559704U (zh) | 一种开放海岸的浮桥滚装运输系统 | |
CN108216502A (zh) | 一种开放海岸的浮桥滚装运输系统 | |
CN203358816U (zh) | 一种渔船码头泊位系统 | |
CN106628024B (zh) | 一种水上打桩作业平台 | |
CN214737827U (zh) | 通航设施 | |
CN109159853B (zh) | 近岸浅水区的自适应式系泊装置 | |
CN106892056B (zh) | 一种水上光伏电站的施工方法 | |
CN201280218Y (zh) | 自牵引移动升船和移船的锚碇系统 | |
CN112173035B (zh) | 一种管节沉放船在受限区域内的建造方法 | |
CN212358241U (zh) | 升船机船厢船舶靠泊与防护一体化装置 | |
CN210529503U (zh) | 一种悬索桥运梁船定位装置 | |
CN107059825B (zh) | 一种水上作业平台定位方法 | |
CN216405281U (zh) | 一种港口水利工程用利于船只停靠的高桩码头 | |
CN115465415B (zh) | 一种海洋浮式结构物过浅航道迁移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