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9102B - 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79102B CN113579102B CN202110392586.0A CN202110392586A CN113579102B CN 113579102 B CN113579102 B CN 113579102B CN 202110392586 A CN202110392586 A CN 202110392586A CN 113579102 B CN113579102 B CN 1135791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sing
- nut
- air outlet
- fixed plate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24—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nuts or like thread-engaging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6—Heating or cool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传送带、设于传送带上的螺母、设于机架上的加热装置、设于机架一侧的收口台及设于收口台上的收口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拍照设备,所述拍照设备通过数据处理器与收口机相配合。本发明热气流在空心转盘的带动下,热气流进行360度的旋转进行向外出气,对加热室内进行加热,使得螺母接收热气流的范围变得更大更广,螺母受热更加的均匀,提高了螺母预热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螺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背景技术
螺母在进行收口工艺时,一般要先对螺母工件进行预热处理,保证螺母在进行收口时,不会对螺母进行硬性的挤压,导致螺母自身的形变,在螺母预热结束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对螺母进行收口。现有的在对螺母进行收口时,预热结束后,螺母从预热室出来后,螺母冷却速度较快,大约每秒降温50℃,导致螺母收口时,影响其收口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传送带、设于传送带上的螺母、设于机架上的加热装置、设于机架一侧的收口台及设于收口台上的收口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拍照设备,所述拍照设备通过数据处理器与收口机相配合。
螺母在传送带上进行运输,进过拍照设备,对螺母进行拍照,拍照好的螺母尺寸的信息反馈给数据处理器上,数据处理器再对收口机进行数据处理,使得3个收口机对螺母收口尺寸相一致。
所述收口装置包括安装座、设于安装座上的收口槽、设于收口槽内的夹持块、用于连接收口槽和夹持块的第二弹簧、设于安装座上的收口机、设于收口机上的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所述安装座内设有与夹持块相配合的感应装置,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出气分口。
螺母与夹持块相接触,夹持块进行向外运动,第二弹簧被压缩,收口机接收到数据处理器反应的信息,然后收口机进行运动,对螺母进行收口,收口机运动带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移动,位移传感器可检测收口机移动的位移变化,当收口机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收口机即可停止工作,通过夹持块的设置,可以对螺母进行一个相对的夹持,防止螺母产生移动的现象,在没有螺母放置在收口槽内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夹持块能够实现快速的复位,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直径大小的螺母进行夹持,应用范围更广。
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移动槽、设于移动槽内的移动杆及设于移动杆上的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与压力传感器可相碰触。
当收口机进行工作时,收口机向前运动,收口机向前运动带动移动杆进行向下运动,移动杆向前运动带动挤压块进行向前运动;通过收口机运动的力带动挤压快进行向前移动相同的力,当收口机对工件进行收口时,移动的距离过大,导致收口变差,挤压块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挤压,压力传感器接收到挤压的信号,将信息反馈给收口机上,这时收口机进行停止作业,当收口机移动距离适中时,挤压将不会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压力传感器将不会启动,通过收口机移动的力与压力传感器接收到的力呈正比,保证了工件不会收口过大,通过采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用来监控力和位移二者之间只要其中一个满足就可以停止收口机进行工作,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室、设于加热室上的电机、设于电机上的输出轴、开设于加热室上的转槽、嵌设于转槽内的空心转盘、设于空心转盘上的加热器、用于连接加热器和空心转盘的出气管、用于连接空心转盘与输出轴的输出支轴、设于空心转盘上的多个出气孔及设于多个出气孔上的出气装置。
电机和加热器启动,螺母在传送带上进行运输,当螺母运输到加热室内,电机带动输出轴进行转动,输出轴带动输出支轴进行转动,输出支轴带动空闲转动进行转动,空心转盘带动加热器和出气管进行转动,热气流从出气管向外流出,再从出气孔向外流出。通过加热器的作用,可以对螺母在进行收口前,进行预热,再对螺母进行收口工作,保证了螺母收口时,不会产生硬性的挤压,导致螺母产生形变,保证了螺母收口的质量,由于热气流在空心转盘的带动下,热气流进行360度的旋转进行向外出气,对加热室内进行加热,使得螺母接收热气流的范围变得更大更广,螺母受热更加的均匀,提高了螺母预热的效率。
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固连于出气孔上的空心柱、开设于空心柱周向上的多个第一出气口、套设于空心柱上的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设于第二固定盘上的多个升降柱、开设于升降柱周向上的多个倾斜出气孔、用于连接升降柱和第二固定盘的第一弹簧及用于连通空心柱和升降柱的通气管。
当空心转盘转动时,带动升降柱进行转动,这时热气流从通气管进入,在流入到升降柱内部,再从升降柱内部向倾斜出气孔向外流出。通过升降柱的设置,热气流不仅仅从出气管向外流出,同时也从升降柱内向外流出,使得热气流分为多个支路向外流出,加快了热气流向外流出的效率,同时使得加热室内能够快速的进行升温,其次,由于倾斜出气孔的设置,保证了气体朝向加热室内的下部向外流出,使得螺母能够接收到热气流的时间加快,提高了加热的效率。
所述第一固定盘上设有抵压杆,所述空心柱上设有与抵压杆相配合的圆弧面。
通过升降柱的上下移动,热气流旋转吹气的同时,同时也在进行上下移动的吹气,使得螺母的每一面能够受热更加的均匀,保证螺母的每一角落都能够接收到热气流。
所述收口台上开设有保温腔,该保温腔与收口装置相对应,所述保温腔通过保温装置与加热室相配合,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用于连通所述保温腔和加热室的传输管、设于传输管一侧的旋转槽、嵌设于旋转槽内的第一旋转轴、设于第一旋转轴上的第一锥形齿轮、设于第一锥形齿轮内的第二旋转轴及设于第二旋转轴上的风扇;所述保温腔与出气分口相连通。
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带动第一旋转轴和第一旋转轴转动,第二旋转轴转动带动风扇进行转动。通过风扇的转动,使得热气流能够凝聚在风扇的周围,使得热气流从传输管传输到保温腔内,防止螺母自身的降温,导致对螺母进行收口时,产生硬性的挤压力,使得螺母自身产生形变,传输管可以对热气流进行输送,对收口台上的螺母进行保温,减少螺母自身热量的散失,使得加工出来的螺母质量更加的高效。
所述加热室内嵌设有输入轴,该输入轴上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输入轴通过皮带与输出轴相连。
通过输出轴转动将动力传递给皮带上,皮带再将动力传递到输入轴上,输入轴进行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第二锥形齿轮转动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使得第一锥形齿轮转动,无需借助额外的动力来源,保证了工作过程的同步性,更加的节能环保,节省资源,减少浪费。
所述收口台上设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旋转电机、设于旋转电机上的旋转柱、设于旋转柱上的升降气缸、设于升降气缸上的升降柱、设于升降柱上的机械爪、套设于升降气缸外的一对罩壳,所述升降柱外套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四角处均设有与一对罩壳相连的第一活动杆。
螺母从加热室内出来后,旋转电机和升降气缸启动,升降气缸启动后升降圆柱进行向下移动,升降圆柱向下移动时带动机械爪和固定板向下移动,固定板向下移动带动活动杆的一端向下移动,活动杆的另一端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一端带动一对罩壳相外打开,这时螺母被机械爪抓取,随后升降气缸带动升降柱向上移动,机械爪和固定板随即向上移动,固定板向上移动带动活动杆的一端向上移动,活动杆的另一端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移动带动一对罩壳进行向内移动,一对罩壳进行合并;通过借助机械爪的向上向下移动的动力,带动一对罩壳进行向外或向外的进行打开和关闭,机械爪处于向下移动状态时,一对罩壳进行打开,机械爪处于向上移动状态时,一对罩壳进行合并状态,合并状态时,这时螺母被机械爪抓取完毕,螺母处于罩壳内部,罩壳将螺母与外界的气流隔绝开来,减少螺母与外界空气接触,使得螺母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温度的流失,其次,当机械爪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松弛的现象产生时,螺母不会掉落到地面上,罩壳会对螺母进行一个承接力,保证了螺母不会散落在地面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当螺母由于机械爪出现松弛的现象产生时,掉落到罩壳内部,这时工作人员可以判定机械爪出现故障,对机械爪立刻进行维修处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热气流在空心转盘的带动下,热气流进行360度的旋转进行向外出气,对加热室内进行加热,使得螺母接收热气流的范围变得更大更广,螺母受热更加的均匀,提高了螺母预热的效率;
2.通过罩壳的设置,可以保证螺母在运输的过程中对螺母进行保温,减少螺母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沿B-B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7为图6中沿C-C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8为图7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本发明的剖面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12为图11中沿E-E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F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G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2中沿A-A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16为图15中H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6所示,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包括机架1、传送带2、螺母3、加热装置4、收口台5及收口装置6;所述传送带2设于机架1上,该传送带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螺母3为多个设置,间隔均匀的设于传送带2上,该螺母3为本次的加工的工件;所述加热装置4设于机架1上;所述收口台5设于机架1右端的前方设置;所述收口装置6设于收口台5上。
所述机架1上设有拍照设备11,所述机架1上设有拍照设备11,所述拍照设备11通过数据处理器12与收口机64相配合。螺母3在传送带2上进行运输,进过拍照设备11,对螺母3进行拍照,拍照好的尺寸信息反馈给数据处理器12上,数据处理器12再对收口机64进行数据处理,使得3个收口机64对螺母3收口尺寸相一致。
所述收口装置6包括安装座60、收口槽61、夹持块62、第二弹簧63、收口机64、压力传感器65和位移传感器651;所述安装座60固连于收口台5上;所述收口槽61开设于安装座60的中心处;所述夹持块62的数量为3个设置,间隔均匀的设于收口槽61内的周向上;所述第二弹簧63用于连接收口槽61和夹持块62;所述收集机为3个设置,间隔均匀的设于安装座60上,该收口机6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压力传感器65和位移传感器651均固连于收口机64上;所述安装座60内开设有与保温腔50相连通的出气分口66,所述安装座60内设有与夹持块62相配合的感应装置100。
螺母与夹持块相接触,夹持块进行向外运动,第二弹簧被压缩,收口机接收到数据处理器反应的信息,然后收口机进行运动,对螺母进行收口,收口机运动带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移动,位移传感器可检测收口机移动的位移变化,当收口机移动到一定位置后,收口机即可停止工作,通过夹持块的设置,可以对螺母进行一个相对的夹持,防止螺母产生移动的现象,在没有螺母放置在收口槽内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夹持块能够实现快速的复位,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直径大小的螺母进行夹持,应用范围更广。
所述感应装置100包括移动槽1000、移动杆1001及挤压块1002;所述移动杆1001设于移动槽1000内,并在移动槽1000内可进行移动;所述挤压块1002固连于移动杆1001上,并可与压力传感器65可相碰触。
当收口机64进行工作时,收口机64向前运动,收口机64向前运动带动移动杆1001进行向下运动,移动杆1001向前运动带动挤压块1002进行向前运动;通过收口机64运动的力带动挤压块1002进行向前移动相同的力,当收口机64对工件进行收口时,移动的距离过大,导致收口变差,挤压块1002对压力传感器65进行挤压,压力传感器65接收到挤压的信号,将信息反馈给收口机64上,这时收口机64进行停止作业,当收口机64移动距离适中时,挤压将不会与压力传感器65相接触,压力传感器65将不会启动,通过收口机64移动的力与压力传感器65接收到的力呈正比,保证了工件不会收口过大,通过采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用来监控力和位移二者之间只要其中一个满足就可以停止收口机进行工作,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加热室40、电机41、输出轴42、转槽43、空心转盘44、加热器45、出气管46、输出支轴47、出气孔48及出气装置7;所述电机41固连于加热室40内的顶部,该电机4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输出轴42固连于电机41上;所述转槽43开设于加热室40内;所述空心转盘44嵌设于转槽43内,并再转槽43内旋转运动;所述加热器45固连于空闲转盘的顶部,该加热器45可采用抽气泵进行抽取气体,抽取过来的气体经过加热丝对气体进行加热;所述出气管46一端固连于加热器45上,另一端穿入空心转盘44内,并随空心转盘44一起旋转运动;所述输出支轴47为2个设置,间隔均匀的设于输出轴42的周向上,一端固连于输出轴42上,另一端固连于空闲转盘上;所述出气孔48为多个设置,与本实施例中,该出气孔48的数量为3个设置,间隔均匀的开设于空闲转盘的周向上;所述出气装置7与出气孔48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分别设于出气孔48上;具体的,该加热室40内壁设有管式电炉,该管式电炉与加热装置相配合。
电机41和加热器45启动,螺母3在传送带2上进行运输,当螺母3运输到加热室40内,电机41带动输出轴42进行转动,输出轴42带动输出支轴47进行转动,输出支轴47带动空闲转动进行转动,空心转盘44带动加热器45和出气管46进行转动,热气流从出气管46向外流出,再从出气孔48向外流出。通过加热器45的作用,可以对螺母3在进行收口前,进行预热,再对螺母3进行收口工作,保证了螺母3收口时,不会产生硬性的挤压,导致螺母3产生形变,保证了螺母3收口的质量,由于热气流在空心转盘44的带动下,热气流进行360度的旋转进行向外出气,对加热室40内进行加热,使得螺母3接收热气流的范围变得更大更广,螺母3受热更加的均匀,提高了螺母3预热的效率。
所述出气装置7包括空心柱70、第一出气口71、第一固定盘72、第二固定盘73、升降柱74、倾斜出气孔75、第一弹簧76及通气管77;所述第一出气口71数量为多个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其数量,该第一出气口71间隔均匀的开设于空心柱70的周向上;所述第一固定盘72套设于空心柱70外的顶部,第一固定盘72上设有连接杆721,该连接杆一端固连于第一固定盘72,另一端固连于加热室40内;所述第二固定盘73固连于空心柱70外的底部;所述倾斜出气孔75为多排设置,一排里面设置为多个,该倾斜出气孔75间隔均匀的开设于与升降柱74的周向上;所述第一弹簧76用于连接升降柱74和第二固定盘73;所述通气管77用于连通空心柱70和升降柱74。
当空心转盘44转动时,带动升降柱74进行转动,这时热气流从通气管77进入,在流入到升降柱74内部,再从升降柱74内部向倾斜出气孔75向外流出。通过升降柱74的设置,热气流不仅仅从出气管46向外流出,同时也从升降柱74内向外流出,使得热气流分为多个支路向外流出,加快了热气流向外流出的效率,同时使得加热室40内能够快速的进行升温,其次,由于倾斜出气孔75的设置,保证了气体朝向加热室40内的下部向外流出,使得螺母3能够接收到热气流的时间加快,提高了加热的效率。
所述第一固定盘72上设有抵压杆720,所述空心柱70上设有与抵压杆720相配合的圆弧面700。
当空心柱70在空心转盘44的带动下,空心柱70进行转动,空心柱70转动带动第二固定盘73进行转动,第二固定盘73转动带动升降柱74进行转动,当升降柱74转动到抵压杆720相接触时,在第一弹簧76的作用下,升降柱74进行向下移动,当抵压杆720不与升降柱74上的圆弧面700相接触时,升降柱74进行向上移动。通过升降柱74的上下移动,热气流旋转吹气的同时,同时也在进行上下移动的吹气,使得螺母3的每一面能够受热更加的均匀,保证螺母3的每一角落都能够接收到热气流。
所述收口台5上开设有保温腔50,该保温腔50与收口装置6相对应,所述保温腔50通过保温装置8与加热室40相配合,所述保温装置8包括传输管80、旋转槽81、第一旋转轴82、第一锥形齿轮83、第二旋转轴84及风扇85;所述传输管80用于连通所述保温腔50和加热室40;所述旋转槽81设于连通管一侧;所述第一旋转轴82嵌设于旋转槽81内,并在旋转槽81作旋转运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3固连于第一旋转轴82上;所述第二旋转轴84固连于第一锥形齿轮83内;所述风扇85设于第二旋转轴84上。
第一锥形齿轮83转动带动第一旋转轴82和第一旋转轴82转动,第二旋转轴84转动带动风扇85进行转动。通过风扇85的转动,使得热气流能够凝聚在风扇85的周围,使得热气流从传输管80传输到保温腔50内,防止螺母3自身的降温,导致对螺母3进行收口时,产生硬性的挤压力,使得螺母3自身产生形变,传输管80可以对热气流进行输送,对收口台5上的螺母3进行保温,减少螺母3自身热量的散失,使得加工出来的螺母3质量更加的高效。
所述加热室40内嵌设有输入轴400,该输入轴400上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83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401,所述输入轴400通过皮带402与输出轴42相连。通过输出轴42转动将动力传递给皮带402上,皮带402再将动力传递到输入轴400上,输入轴400进行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01转动,第二锥形齿轮401转动与第一锥形齿轮83啮合,使得第一锥形齿轮83转动,无需借助额外的动力来源,保证了工作过程的同步性,更加的节能环保,节省资源,减少浪费。
所述收口台5上设有传输装置9,所述传输装置9包括旋转电机90、旋转柱91、升降气缸92、升降圆柱93、机械爪94、罩壳95;所述旋转电机90固连于收口台5上;所述旋转柱91固连于旋转电机90上;所述升降气缸92固连于升降圆柱93上;所述机械爪94设于升降圆柱93上,该机械爪9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罩壳95为一对设置,分别套设于升降气缸92外,该一对罩壳95合并起来为一个完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形状;所述升降圆柱93外套设有固定板96,所述固定板96的四角处均设有与一对罩壳95相连的第一活动杆97,第一活动杆97的一端活动连接于罩壳95上,另一端固连于和固定板96上。
螺母3从加热室40内出来后,旋转电机90和升降气缸92启动,升降气缸92启动后升降圆柱93进行向下移动,升降圆柱93向下移动时带动机械爪94和固定板96向下移动,固定板96向下移动带动活动杆的一端向下移动,活动杆的另一端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一端带动一对罩壳95相外打开,这时螺母3被机械爪94抓取,随后升降气缸92带动升降柱74向上移动,机械爪94和固定板96随即向上移动,固定板96向上移动带动活动杆的一端向上移动,活动杆的另一端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移动带动一对罩壳95进行向内移动,一对罩壳95进行合并;通过借助机械爪94的向上向下移动的动力,带动一对罩壳95进行向外或向外的进行打开和关闭,机械爪94处于向下移动状态时,一对罩壳95进行打开,机械爪94处于向上移动状态时,一对罩壳95进行合并状态,合并状态时,这时螺母3被机械爪94抓取完毕,螺母3处于罩壳95内部,罩壳95将螺母3与外界的气流隔绝开来,减少螺母3与外界空气接触,使得螺母3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温度的流失,其次,当机械爪94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松弛的现象产生时,螺母3不会掉落到地面上,罩壳95会对螺母3进行一个承接力,保证了螺母3不会散落在地面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当螺母3由于机械爪94出现松弛的现象产生时,掉落到罩壳95内部,这时工作人员可以判定机械爪94出现故障,对机械爪94立刻进行维修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传送带(2)、设于传送带(2)上的螺母(3)、设于机架(1)上的加热装置(4)、设于机架(1)一侧的收口台(5)及设于收口台(5)上的收口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拍照设备(11),所述拍照设备(11)通过数据处理器(12)与收口机(64)相配合;
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加热室(40)、设于加热室(40)上的电机(41)、设于电机(41)上的输出轴(42)、开设于加热室(40)上的转槽(43)、嵌设于转槽(43)内的空心转盘(44)、设于空心转盘(44)上的加热器(45)、用于连接加热器(45)和空心转盘(44)的出气管(46)、用于连接空心转盘(44)与输出轴(42)的输出支轴(47)、设于空心转盘(44)上的多个出气孔(48)及设于多个出气孔(48)上的出气装置(7);
所述出气装置(7)包括固连于出气孔(48)上的空心柱(70)、开设于空心柱(70)周向上的多个第一出气口(71)、套设于空心柱(70)上的第一固定盘(72)和第二固定盘(73)、设于第二固定盘(73)上的多个升降柱(74)、开设于升降柱(74)周向上的多个倾斜出气孔(75)、用于连接升降柱(74)和第二固定盘(73)的第一弹簧(76)及用于连通空心柱(70)和升降柱(74)的通气管(7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装置(6)包括安装座(60)、设于安装座(60)上的收口槽(61)、设于收口槽(61)内的夹持块(62)、用于连接收口槽(61)和夹持块(62)的第二弹簧(63)、设于安装座(60)上的收口机(64)、设于收口机(64)上的压力传感器(65)和位移传感器(651),所述安装座(60)内设有与夹持块(62)相配合的感应装置(100),所述安装座(60)内开设有出气分口(6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100)包括移动槽(1000)、设于移动槽(1000)内的移动杆(1001)及设于移动杆(1001)上的挤压块(1002);所述挤压块(1002)与压力传感器(65)可相碰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盘(72)上设有抵压杆(720),所述空心柱(70)上设有与抵压杆(720)相配合的圆弧面(7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台(5)上开设有保温腔(50),该保温腔(50)与收口装置(6)相对应,所述保温腔(50)通过保温装置(8)与加热室(40)相配合,所述保温装置(8)包括用于连通所述保温腔(50)和加热室(40)的传输管(80)、设于传输管(80)一侧的旋转槽(81)、嵌设于旋转槽(81)内的第一旋转轴(82)、设于第一旋转轴(82)上的第一锥形齿轮(83)、设于第一锥形齿轮(83)内的第二旋转轴(84)及设于第二旋转轴(84)上的风扇(85);所述保温腔(50)与出气分口(66)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40)内嵌设有输入轴(400),该输入轴(400)上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83)相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401),所述输入轴(400)通过皮带(402)与输出轴(4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台(5)上设有传输装置(9),所述传输装置(9)包括旋转电机(90)、设于旋转电机(90)上的旋转柱(91)、设于旋转柱(91)上的升降气缸(92)、设于升降气缸(92)上的升降圆柱(93)、设于升降圆柱(93)上的机械爪(94)、套设于升降气缸(92)外的一对罩壳(95),所述升降圆柱(93)外套设有固定板(96),所述固定板(96)的四角处均设有与一对罩壳(95)相连的第一活动杆(97),该第一活动杆(97)可旋转的与罩壳和固定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92586.0A CN113579102B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92586.0A CN113579102B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79102A CN113579102A (zh) | 2021-11-02 |
CN113579102B true CN113579102B (zh) | 2023-08-08 |
Family
ID=7824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9258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79102B (zh) | 2021-04-13 | 2021-04-13 | 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79102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27529A (en) * | 1981-01-29 | 1982-08-07 | Sakamura Sangyo Kk | Manufacture and product of locking nut |
JPH01219959A (ja) * | 1988-02-29 | 1989-09-01 | Toshiba Corp | 視覚認識機構、電子部品の実装機 |
JP2006281229A (ja) * | 2005-03-31 | 2006-10-19 | Kayaba Ind Co Ltd | クロージング加工方法及びクロージング加工機 |
CN106424286A (zh) * | 2016-10-20 | 2017-02-22 | 江苏理工学院 | 基于激光加热旋压成形方法及装置 |
CN106955945A (zh) * | 2017-04-17 | 2017-07-18 | 贵州博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人螺母收口机自动上下料系统以及方法 |
CN207508208U (zh) * | 2017-11-24 | 2018-06-19 | 海盐三马标准件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的螺母生产用加热锻压设备 |
CN108412883A (zh) * | 2018-05-31 | 2018-08-17 | 贵州精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合金齿形自锁螺套及其制作方法 |
-
2021
- 2021-04-13 CN CN202110392586.0A patent/CN1135791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27529A (en) * | 1981-01-29 | 1982-08-07 | Sakamura Sangyo Kk | Manufacture and product of locking nut |
JPH01219959A (ja) * | 1988-02-29 | 1989-09-01 | Toshiba Corp | 視覚認識機構、電子部品の実装機 |
JP2006281229A (ja) * | 2005-03-31 | 2006-10-19 | Kayaba Ind Co Ltd | クロージング加工方法及びクロージング加工機 |
CN106424286A (zh) * | 2016-10-20 | 2017-02-22 | 江苏理工学院 | 基于激光加热旋压成形方法及装置 |
CN106955945A (zh) * | 2017-04-17 | 2017-07-18 | 贵州博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人螺母收口机自动上下料系统以及方法 |
CN207508208U (zh) * | 2017-11-24 | 2018-06-19 | 海盐三马标准件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化的螺母生产用加热锻压设备 |
CN108412883A (zh) * | 2018-05-31 | 2018-08-17 | 贵州精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温合金齿形自锁螺套及其制作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钛合金六角法兰面自锁螺母的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王修保;《模具制造》;20070228(第02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79102A (zh) | 2021-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53680B (zh) | 一种旋转式3d打印头 | |
CN112524931B (zh) | 一种带智能铝棒加热炉的自动化铝型材生产线 | |
CN113579102B (zh) | 一种机械零件用的自动收口设备 | |
CN106863800A (zh) | 一种具有切换功能的3d打印头 | |
CN205929421U (zh) | 一种全自动翻模机 | |
CN213335342U (zh) | 一种灌装机械的瓶体干燥装置 | |
CN208896338U (zh) | 一种外加热块直径可调节扩口机烘箱 | |
CN209162162U (zh) | 一种铜排退火装置 | |
CN216936891U (zh) | 一种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加工用固化上料装置 | |
CN218084370U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生产的热压装置 | |
CN114277200B (zh) | 一种皮革制品压平装置及压平方法 | |
CN115042509A (zh) | 一种数字印刷热转印机 | |
CN212684963U (zh) | 一种瓦楞纸烘干设备 | |
CN108215198A (zh) | 一种用于slm粉体的回收装置 | |
CN211373118U (zh) | 氧化锌制备的半成品循环式输送轨道 | |
CN208976514U (zh) | 一种带钢生产用快速冷却装置 | |
CN114754571A (zh) | 一种氟化镁材料加工用真空回火炉 | |
CN218926796U (zh) | 一种辊子热装装置 | |
CN202440326U (zh) | 一种钛白粉生产中的干燥冷却装置 | |
CN211968389U (zh) | 一种结晶机瓶胚口部水冷定型装置 | |
CN214168061U (zh) | 一种大型特殊部件精密加工用热循环热处理装置 | |
CN217293112U (zh) | 一种循环式恒温固化炉 | |
CN115265151B (zh) | 一种能维持气流流通的内衣生产用烘干设备及其烘干工艺 | |
CN211138439U (zh) | 一种新型热合机 | |
CN219214386U (zh) | 一种保温材料层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5 Address after: 269 Haitian Road,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ANTAI ZHONGTIAN CONNE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264003 15 / F, Block E, Blue Ocean Software Park, No.1, Blue Ocean Road, hi tech Zone,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andong Zhongtian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