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6122B - 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66122B CN113566122B CN202110706477.1A CN202110706477A CN113566122B CN 113566122 B CN113566122 B CN 113566122B CN 202110706477 A CN202110706477 A CN 202110706477A CN 113566122 B CN113566122 B CN 1135661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mode
- target
- valve
- valve control
- working cond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3/00—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ng or controlling working operations
- F17D3/01—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ng or controlling working operations for controlling, signalling, or supervising the conveyance of a produc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7/00—Special means in or on valves or other cut-off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operation thereof, or for enabling an alarm to be gi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若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若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采用本方法能够避免人为误操作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而可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中,对于工厂内的重要管路,一般会设置并联阀组予以控制,以降低阀门故障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联阀组是指并联的两个阀门,其中一个作为主阀,另一个作为旁路阀。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大多通过主阀对管路进行控制,在主阀出现故障时旁路阀才投入使用。但是,在一些具有较高调节响应要求和安全要求的运行场景,或有较大扰动源的运行场景中,单靠一个阀门难以满足实际运行需求,因此需要同时通过两个阀门进行控制。
然而,在两个阀门同时投入控制时,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高,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并联阀组运行安全性的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一种并联阀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
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
若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若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应关系为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
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的步骤,包括:
将实时工况指标值落入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确认为目标区间;
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应用于高压给水至锅炉高压汽包的管路中。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的步骤,包括:
在管路的TCA供水压力大于预设压力阈值,且高压汽包的水位满足预设水位要求的情况下,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指标初始变化趋势和预设的初始设置表;其中,初始设置表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第一初始对应关系,还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制和返回死区的第二初始对应关系;
根据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并根据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趋势,从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根据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差,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
在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根据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和,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
基于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以及第一初始关系中更新前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得到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为工况级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获取目标工况级数,并根据目标工况级数,将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中的部分或全部确认为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中的任一个为自动控制方式,另一个为手动控制方式。
一种并联阀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实时工况指标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
控制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控制方式调整模块,用于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
开度值调整模块,用于在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将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在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将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
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
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
若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若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
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
若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若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
上述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中,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并依据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调整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当第一阀门和/或第二阀门被切换至手动控制方式时,本申请可自动将该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如此,本申请可根据实时工况自动确定并调整并联阀组的控制参数,使得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可以自动按照设定参数进行调节,大大减少人工参与,从而可避免人为误操作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而可提高安全性。同时,还可显著降低值班人员的监盘操作压力,便于值班人员更好地控制调节各系统的生产运行指标,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并联阀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并联阀组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阀组控制方式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并联阀组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并联阀组控制装置的第一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并联阀组控制装置的第二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协联控制参数设置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参数/元件,但这些参数/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参数/元件与另一个参数/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阀门称为第二阀门,且类似地,可将第二阀门称为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两者都是阀门,但其不是同一阀门。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的并联阀组控制方法中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在于,在通过并联阀组进行控制时,阀组的两个阀门不能同时投入自动PID调节。换言之,当其中一个阀门在自动调节的方式下工作时,另一个阀门不能同时投入自动PID调节,否则将会因调节对象指标的不断变化而造成两个阀门开度的大范围波动。因此,并联阀组中至少一个阀门的开度值需要由值班人员不时地手动调节,例如将主阀的控制方式切换为自动PID调节,将旁路阀的控制方式切换至手动调节,值班人员在人机界面上手动打开旁路阀,并根据生产系统参数指标要求不时地手动调节旁路阀开度。或者,将主阀的控制方式切换为手动调节,将旁路阀的控制方式切换为自动PID调节,此种情况的工作方式可参照上一情况。
由此可见,传统方式需要值班人员持续监视相关指标并频繁手动操作,容易因误操作而导致安全事故,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同时,传统方式还大大增加值班人员的监盘操作压力,挤占值班人员监控其他系统的时间,进一步降低整体运行的安全性。
为提高并联阀组控制过程中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的并联阀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并联阀组的应用场景中,其中并联阀组是指并联的多个阀门,各阀门可用于控制同一管路。为便于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以并联阀组包括两个阀门(即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为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中的任一个为主阀,另一个为旁路阀,例如第一阀门为主阀,第二阀门为旁路阀,或者第一阀门为旁路阀,第二阀门为主阀。在调节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中的任一个时,管路的参数(如流量等)均可随之改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某燃气电厂高压给水至锅炉高压汽包的管路示意图。其中,高压给水除了给高压汽包供水以维持汽包水位外,还承担着非常关键的透平空气冷却(以下简称TCA)供水的职责。考虑到TCA供水要保持很大的流量和压力,且要求流量和压力保持相对稳定,同时高压汽包在发电机组变负荷运行时也需要维持在合适的水位,因此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需同时投入使用,以满足生产需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并联阀组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与并联阀组各阀门相连接的控制器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
其中,实时工况指标值是指工况指标的实时值,工况指标是指能够判断工况变化的变量指标,可以但不限于系统/机组的有功功率、流量、压力等监控程序可以识别的变量。为便于理解,下述各实施例以机组有功功率作为工况指标的示例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工况指标应确定其对应的计量单位,以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例如当工况指标为有功功率时,其计量单位可以为MW(兆瓦)。
步骤220,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具体而言,控制器可获取和/或存储有多个关于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在各对应关系中,同一工况指标值可对应着不同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不同的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或不同的开度值。控制器从多个对应关系中确定一个或多个对应关系作为目标对应关系,并以目标对应关系作为基准,从中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确定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即目标第一阀门控制关系)、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即目标第二阀门控制关系)和开度值(即目标开度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可根据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趋势和/或系统/机组的工况级数等因素来确定目标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可以根据系统/机组的控制精度、控制算法要求、各阀门支持的控制方式、实时工况指标值等因素来确定,本申请对此并不做出具体限定,只需两个阀门能够令系统和/或机组的输出满足生产需求即可,例如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均可为手动控制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阀门的控制方式可为自动调整方式或手动控制方式。
步骤230,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
具体而言,在确定并联阀组两个阀门的控制方式后,控制器可据此调整两个阀门,以将两个阀门的当前控制方式调整为对应的目标方式,即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并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通过分别向两个阀门发送对应的控制和调节指令,以调整各阀门的控制方式和开度值,使其能够满足生产运行的指标要求。
步骤240,若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若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
其中,当某一阀门在手动控制方式下工作时,该阀门会接收输入的固定开度值并据此进行调整,如接收值班人员手动输入的开度值并调整。在手动控制方式下,阀门的开度值不会随着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而自动变化,而会根据输入的固定开度值而变化。换言之,当实时工况指标值发生变化,且没有接收到新的固定开度值(或新的固定开度值与前一固定开度值相同)的情况下,该阀门的开度值将不会调整。
具体而言,对于任一阀门而言,若该阀门对应的目标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需要向该阀门输入一固定开度值,以使该阀门按照该固定开度值调整本设备的开度。在传统技术中,固定开度值需要由值班人员持续监测相关工况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手动输入,以对手动控制方式下的阀门的开度值进行调节。而本申请依据目标对应关系确定与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开度值,对于手动控制方式的阀门,控制器自动向该阀门输出目标开度值,使得该阀门可以将本设备的开度值调节为目标开度值。如此,即便是针对手动控制方式的阀门,本申请也可在没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目标开度值的确定与阀门开度值的调整,使得工作在手动控制方式下的阀门也可依据系统或机组的工况调整自身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某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手动控制方式后,人机界面中可自动弹出对应的手动参数设定窗口,控制器通过自动在该窗口中输入目标开度值及其计量单位,以完成阀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的其中一个为自动控制方式,另一个为手动控制方式。换言之,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中,一个阀门在自动控制方式(如自动PID控制)下工作,另一个阀门在手动控制方式下工作。在自动控制方式下工作的阀门可以通过自动调节算法计算阀门的开度值并据此进行调整,使得阀门的开度值能够随着工况指标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在一个示例中,在将某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选择自动控制方式时,界面中可自动弹出对应的自动PID调节参数设定窗口,控制器可自动在该窗口输入阀门自动PID调节所需的各种调节参数。如此,可令并联阀组中的一个阀门在自动控制方式下运行,从而提高控制的精确性和及时性。
进一步地,控制器可具备自动控制方式选择互锁功能,即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中的任一个被设置为自动控制方式时,另一个阀门不能再被设置为自动控制方式,而只能被设置为手动控制方式,以防止两个阀门均处于自动控制方式而导致阀门开度调节失稳,从而增加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上述并联阀组控制方法中,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并依据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调整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当第一阀门和/或第二阀门被切换至手动控制方式时,本申请可自动将该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如此,本申请可根据实时工况自动确定并调整并联阀组的控制参数,使得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可以自动按照设定参数进行调节,大大减少人工参与,从而可避免人为误操作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而可提高安全性。同时,还可显著降低值班人员的监盘操作压力,便于值班人员更好地控制调节各系统的生产运行指标,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应关系是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请参阅图3,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310,将实时工况指标值落入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确认为目标区间;
步骤320,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具体而言,不同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表征了系统/机组的不同工况分级,目标对应关系是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与相应的阀组控制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根据工况确定并联阀组的控制方式时,控制器可依据实时工况指标值所落入的取值区间来进行判断。实时工况指标值落入的取值区间均为目标区间,控制器从目标对应关系中确定该目标区间对应的阀组控制方式(即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阀方式和目标开度值),即将该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将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二阀门控制方式确认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目标区间对应的开度值确认为目标开度值。
本实施例中,根据实时工况指标值落入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来确定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在实时工况指标值发生变化,但是系统/机组的工况分级未做改变的情况下,并联阀组的控制方式不变,如此,可避免频繁切换并联阀组的控制方式,从而提高系统/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可应用于高压给水至高压汽包的管路中,即用于控制设于该管路的并联阀组。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的步骤,包括:
在管路的TCA供水压力大于预设压力阈值,且高压汽包的水位满足预设水位要求的情况下,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其中,预设压力阈值和预设水位要求均可依据应用环境、系统要求等因素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在一个示例中,预设压力阈值可为11MPA;在另一个示例中,预设水位要求可为高压汽包水位小于0mm,且大于-300mm。
具体而言,控制器可对附加安全条件进行判断,在满足附件安全条件以及落入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情况下,控制器才会按照目标对应关系调整并联阀组的控制方式。其中,附加安全条件可以包括TCA供水压力和高压汽包水位,即在TCA供水压力大于预设压力阈值,并且高压汽包的水位满足预设水位要求的情况下,控制器依据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并联阀组的控制方式。在TCA供水压力小于/等于预设压力阈值,或者高压汽包水位不满足预设水位要求的情况下,即使实时工况指标值落入不同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控制器也可不对并联阀组进行开度调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附加安全条件可以采用脚本程序、选择变量、设定值及逻辑关系的方式进行设置判断,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TCA供水压力和高压汽包的水位进行判断,并在二者均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根据目标对应关系调整并联阀组的控制方式,如此可进一步提高系统/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250,获取指标初始变化趋势和预设的初始设置表;其中,初始设置表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第一初始对应关系,还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返回死区的第二初始对应关系;
步骤260,根据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并根据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其中,步骤220包括:步骤222,根据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趋势,从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其中,指标初始变化趋势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工况指标值的变化取值,例如可为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
具体而言,对于实时工况指标值的不同变化趋势,控制器可分别获取不同变化趋势分别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在不同的目标对应关系中,同一实时工况指标值可对应着相同或不同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相同或不同的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或相同或不同的开度值。控制器依据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趋势,采用与该变化趋势相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来确定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在获取不同变化趋势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时,控制器先获取目标对应关系和预先设置的初始设置表。其中,初始设置表可以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或调试情况预先设置。可以理解,初始设置表中的各参数可以根据设备调试和运行情况进行修改,从而可实现设备的便捷和优化控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预先将初始设置表下载保存至存储区内,以便在使用时调用。
初始设置表中包括了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与第二初始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初始对应关系是工况指标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换言之,在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中,对于两个取值不同的实时工况指标值,若其属于同一工况指标值区间,则两个实时工况指标值所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均相同。第二初始对应关系是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返回死区的对应关系,即对于每一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其上限值对应一返回死区,其下限值对应一返回死区,两个返回死区可以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其中,返回死区用于确定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所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在一个示例中,初始设置表可如表1所示。
表1并联阀组协联控制参数设置表
请参阅表1,表1示出了一个示例中工况级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上下限值对应的返回死区、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工况指标为机组有功功率,可具体链接机组有功程序变量,计量单位为MW,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表1中,第一级工况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为机组有功功率在0MW至240MW之间,区间下限的返回死区为0MW,区间上限的返回死区为20MW。第二级工况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为机组有功功率在240MW到330MW之间,区间下限和区间上限对应的返回死区均为20MW。第三级工况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为机组有功功率大于330MW之间,区间下限对应的返回死区为20MW,区间上限未设有返回死区,默认为0MW。
控制器可根据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例如以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作为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同时,控制器还可根据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在确定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时,控制器可选用与实时工况指标值变化趋势相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并据此确定各目标参数。
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并根据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区间限值和返回死区,确定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在实际使用时,控制器可根据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趋势,选用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来确定阀门控制方式,从而可提高控制精度,同时还可避免实时工况指标值在区间限值上下波动时带来的频繁切换,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差,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
在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和,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
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初始关系中更新前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得到与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具体而言,当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当实时工况指标值从高点返回时(即下降趋势)对应的区间上/下限值等于上升时同一级工况对应的区间上/下限值减去对应的返回死区;当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时,当实时工况指标值从低点返回时(即上升趋势)对应的区间上/下限值等于下降时同一级工况对应的区间上/下限值加上对应的返回死区。对于同一级工况而言,系统/机组在上升趋势下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与在下降趋势下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相同,不同的是,同一级工况在上升趋势下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与在下降趋势下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不同,且上升趋势下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限值大于下降趋势下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限值。
以表1为例,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在上升趋势下,第一级工况对应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为机组有功功率在0MW至240MW之间。则在下降趋势下,第一级工况对应的区间上限值为240MW-20MW=220MW,区间下限值为0MW-0MW=0MW;同理,在下降趋势下,第二级工况对应的区间上限值为上限返回值330MW-20MW=310MW,区间下限值为240MW-20MW=220MW;第三级工况因为未设置区间上限值,故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下均不存在区间上限值,而下降趋势下的区间下限值为330MW-20MW=310MW。由此可得,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的目标对应关系可如表2所示。
表2并联阀组协联控制实际执行策略表
举例而言,请参阅表1和表2,在实时工况指标值逐步上升,且取值在230MW时,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第一阀门的目标开度值为0%,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自动控制方式。当实时工况指标值从230MW上升至250MW时,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第一阀门的目标开度值为6%,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自动控制方式。当实时工况指标值从250MW下降至230MW时,由于230MW大于220MW,此时机组仍处于第二级工况,并保持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第一阀门的目标开度值为6%,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自动控制方式的控制方式。当实时工况指标值从230MW下降至210MW时,由于210MW小于220MW,此时机组处于第一级工况,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第一阀门的目标开度值为0%,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自动控制方式。
本实施例中,当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根据各所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差,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当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时,根据各所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和,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并根据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得到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如此,可确保同一工况级数下,下降趋势的区间限值小于上升趋势的区间限值,避免实时工况指标值在区间限值上下波动时带来的频繁切换,进而提高控制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为工况级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获取目标工况级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工况级数,将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中的部分或全部确认为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具体而言,控制器获取输入的目标工况级数,并根据目标工况级数,将第一初始关系中工况级数小于或等于目标工况级数的控制方式,确认为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可以理解,目标工况级数可以小于初始设置表中的工况设定级数,其中,工况设定级数是指初始设置表中的工况级数最大值。以表1为例,表1中工况设定级数为3,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即表1中包括3种工况下的初始对应关系。当目标工况级数为3时,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可如表2所示。当目标工况级数为2时,控制器将表1中第一级工况和第二级工况对应的控制方式确认为上升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并据此确定下降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可以理解,此时下降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由第一级工况和第二级工况对应的控制方式组成,且不包括第三级工况对应的控制方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工况级数并根据目标工况级数确定目标对应关系,从而可调整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判断区间,以实现便捷和优化控制。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方案,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初始设置表如表1所示,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控制器对初始设置表进行存储,根据初始设置表、指标初始变化趋势和目标工况级数,得到工况设定级数、各个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和附加安全条件,并可得到各工况下的阀门控制方式和参数设定值,即如表2所示的策略表。控制器在接收到协联控制功能投入命令时,判断实时工况指标值满足某个设定工况条件时,向并联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别发出控制和参数调节指令。并联阀组,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控制和调节指令,并据此调整阀门开度以满足生产运行指标要求。
具体而言,控制器在接收到协联控制功能投入指令时,对并联阀组进行协联控制,在此过程中:
当机组有功功率从0MW开始上升但未超过240MW时,如果此时TCA供水压力大于11MPa且高压汽包水位在0mm至-300mm之间,控制器向第一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一阀门设定为手动控制方式且开度全关。控制器向第二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二阀门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且开度由PID控制自动调节。
当机组有功功率持续上升,且功率值超过240MW但未超过330MW时,如果此时TCA供水压力大于11MPa且高压汽包水位在0mm至-300mm之间,控制器向第一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一阀门设定为手动控制方式且开度为6%。控制器向第二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二阀门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且开度由PID控制自动调节。
当机组有功功率持续上升,且功率值超过330MW时,如果此时TCA供水压力大于11MPa且高压汽包水位在0mm至-300mm之间,控制器向第一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一阀门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且开度由PID控制自动调节。控制器向第二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二阀门设定为手动控制方式且开度为4%。
当机组有功功率在超过330MW的情况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但功率值仍超过310MW时,如果此时TCA供水压力大于11MPa且高压汽包水位在0mm至-300mm之间,控制器向第一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一阀门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且开度由PID控制自动调节。控制器向第二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二阀门设定为手动控制方式且开度为4%。
当机组有功功率持续下降,且功率值低于310MW,或在超过240MW运行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但仍超过220MW时,如果此时TCA供水压力大于11MPa且高压汽包水位在0mm至-300mm之间,控制器向第一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一阀门设定为手动控制方式且开度为6%。控制器向第二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二阀门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且开度由PID控制自动调节;
当机组有功功率持续下降,且功率值低于220MW时,如果此时TCA供水压力大于11MPa且高压汽包水位在0mm至-300mm之间,控制器向第一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一阀门设定为手动控制方式且开度全关。控制器向第二阀门发送指令,以将第二阀门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且开度由PID控制自动调节。
在控制器接收到协联控制功能退出指令时,并联阀组保持原有工作状态。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并联阀组控制装置,包括:
实时工况指标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
控制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控制方式调整模块,用于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
开度值调整模块,用于在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将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在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将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应关系为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控制方式确定模块包括目标区间确定单元和控制方式确定单元,其中目标区间确定单元用于将实时工况指标值落入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确认为目标区间。控制方式确定单元用于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应用于高压给水至高压汽包的管路中。控制方式确定单元用于在管路的TCA供水压力大于预设压力阈值,且高压汽包的水位满足预设水位要求的情况下,将目标对应关系中,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数据获取模块和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模块。其中,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指标初始变化趋势和预设的初始设置表;初始设置表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第一初始对应关系,还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返回死区的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并根据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控制方式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趋势,从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中确定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模块包括区间更新单元和目标对应关系获取单元。其中,区间更新单元用于在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根据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差,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在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根据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和,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目标对应关系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以及第一初始关系中更新前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得到与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为工况级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模块还包括工况级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工况级数,并根据目标工况级数,将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中的部分或全部确认为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中的其中一个为自动控制方式,另一个为手动控制方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并联阀组控制装置可包括协联控制参数设置模块、参数存储模块、程序执行模块和协联控制功能投退模块。其中,协联控制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置初始设置表和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并将参数下载至参数存储模块。参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协联控制参数设置模块预先设置的各种参数,并将这些参数提供给程序执行模块使用。程序执行模块,用于从参数存储区读取预设的协联控制参数,执行相关程序,将并联的两个阀门分别发送控制和调节指令,以使并联阀组调整阀门开度以满足生产运行指标要求。协联控制功能投退模块,用于投入或退出并联阀组协联控制功能,进一步地,只有协联控制功能投入,程序执行模块才会执行程序并向并联阀组发送控制和调节命令。当协联控制功能退出时,并联阀组保持原有工作状态。
如图7所示,协联控制参数设置模块可以包括运行工况设置单元、第一阀门控制方式设置单元和第二阀门控制方式设置单元。其中,运行工况设置单元用于实现目标工况级数及指标初始变化趋势设置、工况指标选择和分级工况设置功能。其中,分级工况设置功能可以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设置功能(可用于设置区间限值和返回死区)和附件安全条件设置功能,也即通过运行工况设置单元可以对初始设置表中的数据进行更改。
第一阀门控制方式设置单元用于调整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第二阀门控制方式设置单元用于调整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设置单元和第二阀门控制方式设置单元对应每种设定工况提供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选择。进一步地,第一阀门控制方式设置单元和第二阀门控制方式设置单元之间设置自动方式选择互锁功能。当其中一个单元中某个设定工况已经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时,另一个单元相同设定工况控制方式不能再选择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而只能选择手动控制方式,以防止两个阀门均处于自动调节方式导致阀门开度调节失稳的情况发生。如表1所示,在第1和第2级工况下,当第二阀门已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时,第一阀门可设定为手动控制方式;在第3级工况下,当第一阀门已设定为自动控制方式时,第二阀门可设定为手动方式。
关于并联阀组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并联阀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并联阀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单元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单元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单元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控制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控制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控制器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控制器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初始设置表、目标对应关系等数据。该控制器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并联阀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控制器的限定,具体的控制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并联阀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
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
若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则将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开度值;若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所述手动控制方式,则将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
还包括:
获取指标初始变化趋势和预设的初始设置表;所述初始设置表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第一初始对应关系,还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返回死区的第二初始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趋势,从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所述目标开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对应关系为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
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实时工况指标值落入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确认为目标区间;
将所述目标对应关系中,所述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所述目标开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高压给水至高压汽包的管路中;
将所述目标对应关系中,所述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所述目标开度值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管路的TCA供水压力大于预设压力阈值,且所述高压汽包的水位满足预设水位要求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对应关系中,所述目标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分别确认为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所述目标开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差,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
在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根据各所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对应的返回死区之和,得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
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以及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中更新前的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对应的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得到与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为工况级数、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的步骤,包括:
获取目标工况级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工况级数,将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中的部分或全部确认为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和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中的其中一个为自动控制方式,另一个为手动控制方式。
7.一种并联阀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实时工况指标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实时工况指标值;
控制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工况指标值、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实时工况指标值对应的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目标开度值;
控制方式调整模块,用于将第一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以及将第二阀门的控制方式调整为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
开度值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所述目标开度值;在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为所述手动控制方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值调整为目标开度值;
还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指标初始变化趋势和预设的初始设置表;所述初始设置表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第一阀门控制方式、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开度值的第一初始对应关系,还包括工况指标值取值区间的上下区间限值与返回死区的第二初始对应关系;
目标对应关系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所述第一初始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初始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指标初始变化趋势相反的变化趋势下的目标对应关系;
所述控制方式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实时工况指标值的变化趋势,从对应的目标对应关系中确定所述目标第一阀门控制方式、所述目标第二阀门控制方式和所述目标开度值。
8.一种控制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06477.1A CN113566122B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
PCT/CN2021/114288 WO2022267209A1 (zh) | 2021-06-24 | 2021-08-24 | 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06477.1A CN113566122B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66122A CN113566122A (zh) | 2021-10-29 |
CN113566122B true CN113566122B (zh) | 2022-08-02 |
Family
ID=78162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06477.1A Active CN113566122B (zh) | 2021-06-24 | 2021-06-24 | 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66122B (zh) |
WO (1) | WO20222672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66175B (zh) * | 2022-03-02 | 2022-05-13 | 江苏名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基于大数据的长寿命阀组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
CN118030925B (zh) * | 2024-02-23 | 2024-07-30 | 杭州中沛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调节阀门及其开度调节方法、调节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9823A (zh) * | 2005-05-19 | 2005-11-23 | 西安交通大学 | 消除严重段塞流的阀门节流动态控制方法 |
CN101922704A (zh) * | 2010-09-19 | 2010-12-22 | 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一种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
CN102818117A (zh) * | 2012-09-13 | 2012-12-12 | 上海梅山工业民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煤气加压设备 |
CN104100838A (zh) * | 2014-07-07 | 2014-10-15 | 重庆耐德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 | Lng工厂进站天然气的压力调节装置及方法 |
CN110794719A (zh) * | 2019-11-20 | 2020-02-14 | 国电开远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火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调节控制方法 |
CN111308337A (zh) * | 2020-03-31 | 2020-06-19 | 张铭源 | 一种离心风机入口导叶调节阀门性能评价方法 |
CN112666899A (zh) * | 2019-10-16 | 2021-04-16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调节阀组的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130878A1 (en) * | 2012-10-11 | 2014-05-15 | Luis Marinez | Intelligent valve network |
CN108253518B (zh) * | 2017-11-30 | 2020-08-21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 | 一种火力发电厂热网供汽压力控制方法 |
CN111102018B (zh) * | 2019-12-26 | 2022-05-06 | 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低压汽轮机超额定功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CN112539089B (zh) * | 2020-11-10 | 2023-03-28 | 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低压旁路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6-24 CN CN202110706477.1A patent/CN113566122B/zh active Active
- 2021-08-24 WO PCT/CN2021/114288 patent/WO202226720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99823A (zh) * | 2005-05-19 | 2005-11-23 | 西安交通大学 | 消除严重段塞流的阀门节流动态控制方法 |
CN101922704A (zh) * | 2010-09-19 | 2010-12-22 | 重庆赛迪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一种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
CN102818117A (zh) * | 2012-09-13 | 2012-12-12 | 上海梅山工业民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煤气加压设备 |
CN104100838A (zh) * | 2014-07-07 | 2014-10-15 | 重庆耐德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 | Lng工厂进站天然气的压力调节装置及方法 |
CN112666899A (zh) * | 2019-10-16 | 2021-04-16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调节阀组的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794719A (zh) * | 2019-11-20 | 2020-02-14 | 国电开远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火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调节控制方法 |
CN111308337A (zh) * | 2020-03-31 | 2020-06-19 | 张铭源 | 一种离心风机入口导叶调节阀门性能评价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66122A (zh) | 2021-10-29 |
WO2022267209A1 (zh) | 2022-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66122B (zh) | 并联阀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 |
CN109210380B (zh) | 天然气自动分输方法和系统 | |
CN1046166C (zh) | 发电设备的控制装置 | |
CN110879620B (zh) | 一种核电站立式蒸汽发生器液位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 |
CN112628721B (zh) | 锅炉湿态运行给水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857033B (zh) | 凝结水节流投切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US4478783A (en) | Nuclear power plant feedwater controller design | |
CN111412025B (zh) | 一种汽轮机高旁系统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2330189B (zh) | 一种基于试验信息的火电机组agc动态特性评估方法 | |
CN114017929A (zh) | 燃气热水器的控制方法、燃气热水器、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757633B (zh) |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KR100968796B1 (ko) | 보일러 및 터빈 응답지연 보상에 의한 발전소 출력 제어 안정도 향상 제어 방법 | |
EP3929669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 |
CN108877973A (zh) | 核电站汽轮机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114646051B (zh) | 超临界火电机组湿态运行锅炉给水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2832873B (zh) | 参与电网调频的定压机组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112947609B (zh) | 一种滑压运行机组的主蒸汽压力设定控制策略和系统 | |
CN114076004B (zh) | 一种中压供热系统及中压供热方法 | |
EP2443320B1 (de) |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kraftwerks | |
CN116641763A (zh) | 多模块高温堆汽轮机前蒸汽压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20250103013A1 (en) | Multi-variant control system for an industrial facility | |
CN112392554B (zh) | 汽机轴封供汽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7850372B (zh) | 一种用于液控蝶阀的控制逻辑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111506002B (zh) | 一种火电机组调节阀调节特性线性化处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 |
CN115898576B (zh) | 热电厂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