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561918B - 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1918B
CN113561918B CN202110800559.2A CN202110800559A CN113561918B CN 113561918 B CN113561918 B CN 113561918B CN 202110800559 A CN202110800559 A CN 202110800559A CN 113561918 B CN113561918 B CN 113561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attery
power supply
state
charge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05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1918A (zh
Inventor
方伟家
窦明佳
刘振威
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oyah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005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1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1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1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1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1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60R16/03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al cells or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若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通过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本发明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来检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可准确判断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在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时对蓄电池进行补电,可避免蓄电池出现亏电,避免误补电或补电不及时。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得到迅速发展,不管是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都需要装配一块低压蓄电池,如锂电池或铅酸蓄电池,来为整车启动及上高压提供电能,同时在车辆停放网络睡眠时,该低压蓄电池为车辆低压用电器提供静态电流消耗,从而保证车辆的远程控制功能(比如远程手机控制开空调)、车辆状态的检测(比如电池包内部气溶胶传感器周期性自唤醒检测电池安全状态)、车辆智能化功能(比如雨量光线传感器周期性自唤醒检测是否下雨从而关闭天窗、门窗等)的正常运行。
通常新能源汽车的低压蓄电池的容量相对于较小,容易出现亏电的现象,会造成车辆无法正常解锁以及车辆无法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低压蓄电池亏电的技术问题,可准确判断低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在剩余电量低时对低压蓄电池进行补电,避免了亏电。
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包括:
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若所述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通过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
所述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上一次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或退出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进行计时,若所述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自主唤醒所述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
优选的,补电流程包括:
若满足第一条件则通过所述车身控制器唤醒整车,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车身控制器被成功唤醒;
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所述蓄电池的补电电压,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整车被成功唤醒;
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
若满足第三条件则完成对所述蓄电池的补电,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
优选的,若当前时刻所述车身控制器为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则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上一次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与所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优选的,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源模式为关闭状态、电动汽车的前舱盖关闭且电动汽车未处于软件远程升级模式。
优选的,所述第三条件还包括:所述蓄电池传感器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或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四预设时长。
优选的,所述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所述蓄电池的补电电压之后,补电流程还包括: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失败,则对补电失败次数加一;
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的同时,补电流程还包括:对所述补电失败次数清零;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补电失败次数小于预设失败次数。
优选的,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之后,补电流程还包括:
若补电过程中检测到用户启动电动汽车则退出对所述蓄电池的补电。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包括:
荷电状态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补电流程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通过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
优选的,所述荷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之后,所述补电流程控制模块还用于以上一次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或退出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进行计时,若所述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自主唤醒所述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
优选的,所述补电流程控制模块中,补电流程包括:
若满足第一条件则通过所述车身控制器唤醒整车,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车身控制器被成功唤醒;
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所述蓄电池的补电电压,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整车被成功唤醒;
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
若满足第三条件则完成对所述蓄电池的补电,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
优选的,若当前时刻所述车身控制器为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则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上一次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与所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优选的,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源模式为关闭状态、电动汽车的前舱盖关闭且电动汽车未处于软件远程升级模式。
优选的,所述第三条件还包括:所述蓄电池传感器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或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四预设时长。
优选的,所述补电流程控制模块中,所述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所述蓄电池的补电电压之后,补电流程还包括: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失败,则对补电失败次数加一;
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的同时,补电流程还包括:对所述补电失败次数清零;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补电失败次数小于预设失败次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来检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可准确判断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在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时对蓄电池进行补电,可避免蓄电池出现亏电,避免误补电或补电不及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补电流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低压蓄电池亏电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包括:
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若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通过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说明,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包括:
步骤S1,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步骤S2,若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通过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
本实施例所述的蓄电池均为低压蓄电池,可为锂电池或铅酸蓄电池。
步骤S1中,蓄电池传感器(EBS)安装于蓄电池的负极,通过检测蓄电池的端电压、充放电电流以及温度并采用算法计算准确得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蓄电池传感器以完成静态学习或者动态学习来保证计算荷电状态的准确性,通过端电压、充放电电流以及温度计算荷电状态的算法为成熟方案,这里不再介绍。蓄电池传感器具有自唤醒功能,可实时检测或周期性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由于实时检测会导致蓄电池传感器一直唤醒,蓄电池传感器自唤醒时的工作电流较大,会导致车辆休眠过程中的平均电流消耗大,为降低车辆休眠过程中的平均电流消耗,本实施例可优选蓄电池传感器周期性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周期可为1min。
步骤S2中,若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代表此时蓄电池的电量较低,若不及时补电则可能会亏电,此时通过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BCM),进入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一般电动汽车内还安装有高压电池,可对低压蓄电池充电,所述补电流程为通过高压电池对蓄电池补电的过程,可在蓄电池电量较低时进行补电。这样,本实施例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来检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可准确判断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在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时对蓄电池进行补电,可避免蓄电池出现亏电,避免误补电或补电不及时。
其中,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可根据蓄电池的容量以及整车的静态功耗情况调整,可取不同的值,如75%。
另外,对于检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本实施例还可考虑通过检测车身控制器的供电电压来实现,当检测到供电电压低于设定的报警阈值,唤醒整车网络并接通高压电进行补电。但由于从蓄电池到车身控制器的线路比较长,考虑导线的线阻引起的压降,车身控制器检测到的供电电压会低于蓄电池的实际电压,会出现蓄电池未亏电而误补电的情况;此外,若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存在电解液分层的现象,电解液分层改变了电压和荷电状态的关系,使得依靠电压来探测铅酸蓄电池的电量误差较大,会出现铅酸蓄电池已经亏电但仍未补电的情况,即补电不及时。本实施例由于通过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来判断剩余电量,可准确判断蓄电池的剩余电量,避免误补电,并在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时避免补电不及时。
本实施例中,蓄电池传感器可能会未成功完成静态学习或者动态学习,导致难以准确检测到荷电状态,进而无法准确判断蓄电池的亏电状态,可能蓄电池传感器长时间不会唤醒车身控制器,从而无法进入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使智能补电方法失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优选步骤S1之后,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还包括:以上一次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或退出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进行计时,若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自主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
本实施例的补电流程可分为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和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两者唯一的区别为车身控制器的唤醒手段不同,前者为蓄电池传感器唤醒,后者为自主唤醒。以上一次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或退出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进行计时,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理解为上一次补电完成或退出后又经过了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上一次补电流程既可以是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也可以是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可以理解的是,若蓄电池传感器一直失效,则相当于以第一预设时长为周期进入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若上上次的补电流程为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上次的补电流程为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本次的补电流程为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则上次的补电流程与本次的补电流程的时间间隔为第一预设时长,两次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的时间间隔必定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所述完成时刻为补电成功完成的时刻,所述退出时刻为上高压后已开始补电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补电未成功完成而中途退出的时刻,某些原因可以为补电过程中检测到用户启动车辆。本实施例中,若蓄电池传感器未成功学习导致无法唤醒车身控制器,则会在上一次补电完成或退出且经过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后,自主唤醒车身控制器并对蓄电池进行补电,这样可在蓄电池长时间未补电时及时主动补电,避免蓄电池传感器失效造成蓄电池亏电。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为12h,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具体的,如图2所示,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或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包括:
步骤S21,若满足第一条件则通过车身控制器唤醒整车,第一条件包括车身控制器被成功唤醒;
步骤S22,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蓄电池的补电电压,第二条件包括整车被成功唤醒;
步骤S23,若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蓄电池进行补电;
步骤S24,若满足第三条件则完成对蓄电池的补电,第三条件包括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
其中,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代表蓄电池的剩余电量较高,已达到补电目的,可完成对蓄电池的补电,即结束补电,第二预设状态阈值可为100%。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为:当EBS检测到蓄电池SOC低于75%时,通过LIN总线唤醒BCM,BCM被唤醒后判断EBS发送的SOC低于75%,BCM发送网络管理报文唤醒整车,BCM持续发送信号请求整车控制器(VCU)上高压,即接通补电电压,通过高压对蓄电池补电,补电成功完成后结束补电流程;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为:在蓄电池连续12h未补电时,BCM自主唤醒,发送网络管理报文唤醒整车,BCM持续发送信号请求整车控制器(VCU)上高压,即接通补电电压,通过高压对蓄电池补电,补电成功完成后结束补电流程。
另外,步骤S24中,也可考虑依靠检测到的电压达到阈值要求而结束补电,但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时,铅酸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压上升较快,充电后蓄电池的电压会在静置后下降,因为电池浮压的存在,若在补电过程中依靠检测到的电压达到阈值要求而完成补电,会引起蓄电池无法充满。本实施例中,在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时结束补电,可保证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时补电充满。
其中,第三条件还可包括:蓄电池传感器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或对蓄电池进行补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四预设时长。蓄电池传感器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代表充电电流不足,无法继续维持对蓄电池进行补电,这样可在充电电流不足时正常结束补电。对蓄电池进行补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四预设时长,即达到了预定的补电时长可正常结束补电。其中,预设电流阈值可为0.5A,第三预设时长可为15min;当补电流程为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时,第四预设时长可为2h;当补电流程为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时,第四预设时长可为0.5h。
一般的,在低温环境下或蓄电池老化后蓄电池的充电接收能力会降低,会出现补电时长达到设定的阈值并补电终止后,蓄电池的电量相对于补电前上升不多,在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中,上次补电完成且间隔短时间后又重新检测到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从而又进入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对于整车电能消耗及高压系统的寿命产生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优选若当前时刻车身控制器为蓄电池传感器唤醒,则第一条件包括:上一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即当检测到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时,若当前时刻距离上一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时间未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则不会唤醒整车,可避免因蓄电池老化、低温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蓄电池充电接收能力降低,从而频繁开启补电的情况,避免对整车电能消耗及高压系统的寿命产生影响。
其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为12h,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出于安全考虑,电动汽车的前舱盖开启时不允许上高压,对蓄电池的补电只能在车辆下电休眠及未进行软件远程升级状态下进行,从而第二条件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源模式为关闭状态、电动汽车的前舱盖关闭且电动汽车未处于软件远程升级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蓄电池的剩余电量过低时唤醒整车,请求上高压进行补电,如因高压系统故障未能正常上高压,BCM会一直唤醒整车重复进行补电,加剧蓄电池的亏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优选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蓄电池的补电电压之后,补电流程还包括:若补电电压接通失败,则对补电失败次数加一;若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蓄电池进行补电的同时,补电流程还包括:对补电失败次数清零;第一条件包括:补电失败次数小于预设失败次数。这样在连续上高压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失败次数时,BCM不再唤醒整车网络,降低蓄电池的电能消耗,避免加剧亏电。其中,若补电电压接通失败,则相当于此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未完成,若此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所对应的上一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为第n次,由于此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未完成,则下一次唤醒车身控制器时,此时所对应的上一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依旧为第n次,此时所对应的上一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为第n次的完成时刻,与此时的时间间隔必定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可直接唤醒整车。
其中,预设失败次数可为3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上面提到,补电需在车辆下电休眠状态下进行,从而若用户启动车辆则需退出补电。则本实施例中,若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蓄电池进行补电之后,补电流程还包括:若补电过程中检测到用户启动电动汽车则退出对蓄电池的补电。这样可在用户启动车辆时退出补电流程。若蓄电池传感器失效导致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内未补电,下一次进入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所依据的计时起点为此次退出对蓄电池补电的退出时刻。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荷电状态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补电流程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通过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
本实施例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来检测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可准确判断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并在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时对蓄电池进行补电,可避免蓄电池出现亏电,避免误补电或补电不及时。
进一步的,荷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之后,补电流程控制模块还用于以上一次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或退出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进行计时,若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自主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这样若蓄电池传感器未成功学习导致无法唤醒车身控制器,则会在上一次补电完成或退出且经过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后,自主唤醒车身控制器并对蓄电池进行补电,这样可在蓄电池长时间未补电时及时主动补电,避免蓄电池传感器失效造成蓄电池亏电。
进一步的,补电流程控制模块中,补电流程包括:
若满足第一条件则通过车身控制器唤醒整车,第一条件包括车身控制器被成功唤醒;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蓄电池的补电电压,第二条件包括整车被成功唤醒;若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蓄电池进行补电;若满足第三条件则完成对蓄电池的补电,第三条件包括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这样可通过上述流程实现对蓄电池的补电,在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时结束补电,可保证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时补电充满。
若当前时刻车身控制器为蓄电池传感器唤醒,则第一条件包括:上一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长。若当前时刻距离上一次基于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时间未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则不会唤醒整车,可避免因蓄电池老化、低温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蓄电池充电接收能力降低,从而频繁开启补电的情况,避免对整车电能消耗及高压系统的寿命产生影响。
第二条件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源模式为关闭状态、电动汽车的前舱盖关闭且电动汽车未处于软件远程升级模式。
第三条件还包括:蓄电池传感器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或对蓄电池进行补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四预设时长。
补电流程控制模块中,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蓄电池的补电电压之后,补电流程还包括:若补电电压接通失败,则对补电失败次数加一;若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蓄电池进行补电的同时,补电流程还包括:对补电失败次数清零;第一条件包括:补电失败次数小于预设失败次数。这样在连续上高压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失败次数时,BCM不再唤醒整车网络,降低蓄电池的电能消耗,避免加剧亏电。
基于与前文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前文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总线架构(用总线来代表),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包括由处理器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接收器和发送器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故而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介绍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电子设备如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都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基于与上述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若所述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通过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
所述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上一次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或退出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进行计时,若所述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自主唤醒所述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
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包括:
若满足第一条件则通过所述车身控制器唤醒整车,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车身控制器被成功唤醒以及上一次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所述蓄电池的补电电压,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整车被成功唤醒;
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
若满足第三条件则完成对所述蓄电池的补电,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源模式为关闭状态、电动汽车的前舱盖关闭且电动汽车未处于软件远程升级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条件还包括:所述蓄电池传感器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持续时间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或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的持续时间达到第四预设时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所述蓄电池的补电电压之后,补电流程还包括: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失败,则对补电失败次数加一;
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的同时,补电流程还包括:对所述补电失败次数清零;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补电失败次数小于预设失败次数。
5.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荷电状态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所述蓄电池的荷电状态;
补电流程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荷电状态低于第一预设状态阈值,则通过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
所述荷电状态检测模块通过蓄电池传感器检测蓄电池的荷电状态之后,所述补电流程控制模块,还用于以上一次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或退出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进行计时,若计时的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自主唤醒车身控制器,进入基于自主唤醒的补电流程;
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包括:
若满足第一条件则通过所述车身控制器唤醒整车,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车身控制器被成功唤醒以及上一次基于所述蓄电池传感器唤醒的补电流程的完成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整车满足第二条件则接通所述蓄电池的补电电压,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整车被成功唤醒;
若所述补电电压接通成功,则对所述蓄电池进行补电;
若满足第三条件则完成对所述蓄电池的补电,所述第三条件包括所述荷电状态不小于第二预设状态阈值。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
CN202110800559.2A 2021-07-15 2021-07-15 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561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0559.2A CN113561918B (zh) 2021-07-15 2021-07-15 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0559.2A CN113561918B (zh) 2021-07-15 2021-07-15 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1918A CN113561918A (zh) 2021-10-29
CN113561918B true CN113561918B (zh) 2024-01-09

Family

ID=7816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0559.2A Active CN113561918B (zh) 2021-07-15 2021-07-15 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1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7788A (zh) * 2021-11-01 2022-02-01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低压蓄电池自动补电控制方法
CN114161931A (zh) * 2021-12-03 2022-03-11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车型蓄电池补电控制方法
CN115056661A (zh) * 2022-06-16 2022-09-16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为汽车蓄电池补电的系统和方法
CN115395113B (zh) * 2022-08-17 2025-03-07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
CN115503483A (zh) * 2022-08-31 2022-12-23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双重补电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552431A (zh) * 2022-11-17 2023-08-08 长春工程学院 一种车载智能钥匙系统节电控制方法
CN118381159A (zh) * 2024-05-07 2024-07-23 陕西融和绿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遮阳帘用蓄电池补电系统、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1983A (zh) * 2017-12-06 2018-05-29 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376721A (zh) * 2018-12-28 2020-07-07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闹钟模式的电动车蓄电池补电方法及系统
CN111845455A (zh) * 2020-07-27 2020-10-30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918322A (zh) * 2021-03-18 2021-06-0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低压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2918320A (zh) * 2021-03-18 2021-06-0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电动新能源车辆低压蓄电池补电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1983A (zh) * 2017-12-06 2018-05-29 中能绿驰成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376721A (zh) * 2018-12-28 2020-07-07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闹钟模式的电动车蓄电池补电方法及系统
CN111845455A (zh) * 2020-07-27 2020-10-30 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918322A (zh) * 2021-03-18 2021-06-0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低压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及系统
CN112918320A (zh) * 2021-03-18 2021-06-08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电动新能源车辆低压蓄电池补电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1918A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61918B (zh) 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CN108081983B (zh) 一种预防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452742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蓄电池智能电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525215B (zh) 一种电动汽车低压电池防亏电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849245A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系统用的智能充电控制方法
CN113147503B (zh) 一种电动车辆电源管理方法
CN103986209A (zh) 一种车用蓄电池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8627773B (zh) 电池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CN112918320A (zh) 对电动新能源车辆低压蓄电池补电的方法和系统
CN111376721A (zh) 基于闹钟模式的电动车蓄电池补电方法及系统
CN112977160A (zh) 电池管理方法、电池系统、车辆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583804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12v蓄电池智能补电方法及系统
CN115173515A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蓄电池智能补电系统及补电方法
CN114062953A (zh) 蓄电池健康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及作业机械
CN11627921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补电方法及系统
CN113910978A (zh) 一种车辆蓄电池的补电方法及装置
CN115009020A (zh) 用于低压电池的补电唤醒装置和方法
CN206524651U (zh)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系统用的智能充电控制装置
CN113619395A (zh) 一种蓄电池的智能补电方法、系统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CN112572176A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自动重启充电的控制方法
CN114228646B (zh) 一种补电系统及方法
CN115593271A (zh) 充电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30530A (zh) 一种蓄电池补电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0289648A (zh) 一种控制无人驾驶轨道交通车辆蓄电池的方法及系统
CN11550348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的双重补电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1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n3010, 3 / F, R & D building, building 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ce Park,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ongfeng Motor GROUP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