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4578A - 带偏光的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偏光的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44578A CN113544578A CN202080017918.0A CN202080017918A CN113544578A CN 113544578 A CN113544578 A CN 113544578A CN 202080017918 A CN202080017918 A CN 202080017918A CN 113544578 A CN113544578 A CN 1135445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gion
- polarization
- polarized
- polariz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8—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polarising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B29D11/00644—Production of filters polariz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865—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2—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02B1/115—Multi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8—Coatings for keeping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hydrophobic or photo-catalytic fil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3—Photochromic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偏振功能因镜片表面的区域而异的带偏光的镜片。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在镜片基材上具有偏振层,其中,在镜片表面具有由上述偏振层引起的偏振度连续不同的区域,或者,在镜片表面具有上述偏振层的膜厚连续不同的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偏光的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由水面等反射来的给定偏振方向的光进行屏蔽的眼镜用偏振塑料镜片。作为对眼镜镜片赋予偏振功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镜片基材上涂布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涂布液来形成偏振层的技术,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等中公开了通过嵌件模塑(insert moulding)在偏振膜的表面及背面形成镜片基材层来制造在镜片内部埋设有偏振膜的偏光镜片的技术(一般称为铸型聚合法或浇铸法)。
上述的偏振层、偏振膜均具有作为偏振滤光器的功能,偏振度越高,越能阻隔杂光而减少刺眼、眩光,得到清晰的视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556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690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4/021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上述的偏振层、偏振膜在整个面具有均一的膜厚,具备这样的偏振层、偏振膜的眼镜镜片在其整个面具有均匀的偏振功能。然而,在佩戴眼镜镜片时,虽在观察远方时会因具有偏振功能而获得良好的视野,但是在观察身边等附近时却会由于具有偏振功能而引发反而变得难以观察的不良情况。这是由于:在观察附近时,观察对象为文字、便携终端的画面,或者是进行细致的作业,因此在镜片的透射率因偏振功能而降低时,会导致视野变暗,难以看清观察对象。另外,近年来,也大量使用了远近两用镜片等,在这样的远近两用镜片中,具有可良好地看见远处的区域和可良好地看见附近的区域,因此例如在可良好地看见镜片附近的区域也具有高偏振功能时,会发生与上述同样的不良情况。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第一,提供偏振度因镜片表面的区域而异的带偏光的镜片;第二,提供这样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具有以下的构成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方案。
(方案1)
一种带偏光的镜片,其在镜片基材上具有偏振层,
其中,在镜片表面具有由上述偏振层引起的偏振度连续不同的区域。
(方案2)
一种带偏光的镜片,其在镜片基材上具有偏振层,
其中,在镜片表面具有上述偏振层的膜厚连续不同的区域。
(方案3)
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其中,
上述镜片为单焦点镜片或渐进折射力镜片。
(方案4)
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其中,
上述镜片的上方区域的偏振度高于下方区域的偏振度。
(方案5)
根据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其中,
在上述镜片被装入于眼镜框的状态下,在上述镜框的上端至下端的纵向宽度中下方三分之一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上述镜片的偏振度为0%以上且小于70%。
(方案6)
根据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其中,
上述镜片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的透射率为25%以上。
(方案7)
一种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在镜片基材上具有偏振层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浸涂法形成上述偏振层,在使上述镜片基材浸渍于含有偏振色素的偏振色素溶液中后将上述镜片基材提起时,通过改变提起速度,在镜片表面形成相对于提起方向而膜厚不同的上述偏振层。
(方案8)
根据方案7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以恒定加速度提起上述镜片基材。
(方案9)
根据方案7或8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镜片基材的提起在提起速度为0.1mm/秒以上且100mm/秒以下的范围内进行。
(方案10)
根据方案7~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偏振色素溶液的偏振色素浓度为1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的范围。
(方案11)
根据方案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偏振色素溶液的液温为4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带偏光的镜片,其由于偏振功能因镜片表面的区域而异,因此例如在佩戴眼镜镜片时,无论是在观察远方时、或者是在观察身边等附近时,在任意情况下均可获得良好的视野。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适于制造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第一实施方式,(a)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第二实施方式,(a)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第三实施方式,(a)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第四实施方式,(a)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镜片被装入了眼镜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镜片被装入了眼镜框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浸涂法的示意图。
图9(a)~(d)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镜片表面的位置与镜片的提起速度的关系的模式图(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参考例的带偏光的镜片的(a)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参考例中的镜片表面的位置与镜片的提起速度的关系的模式图(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带偏光的镜片
10 镜片基材
11 偏振层
2 眼镜镜框
3 近用部分
3a 近用度数测定基准点
4 远用部分
5 水平线
6 镜片保持件
7 液槽
8 偏振色素溶液
9 渐进带部分
w 镜框纵向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带偏光的镜片]
图1是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1在镜片基材10上具有偏振层11。
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1可以是单焦点镜片、多焦点镜片、渐进折射力镜片(所谓的远近两用镜片)等中的任意镜片。关于单焦点镜片,通常,在观察远处的物体、例如物距为5m以上的物体时,镜片上的包含视线通过点的区域包含在上方区域中,在眼球向下方旋转而观察附近的物体时,镜片上的包含视线通过点的区域包含在下方区域中。关于渐进折射力镜片,通常,近用部区域(近用部)包含在下方区域中,远用部区域(远用部)包含在上方区域中。
另外,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1也可以是通常不带有镜片度数的太阳镜用镜片。
<镜片基材>
上述镜片基材10具有第一主面(在物体侧表面为凸面)、第二主面(眼球侧表面)、及端面(缘部)。
作为镜片基材1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无机玻璃,但也可以使用通常被用作塑料镜片的各种基材。镜片基材可以通过在镜片形成铸模内注入镜片单体并实施固化处理来制造。
作为镜片单体,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在塑料镜片的制造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单体。例如,可使用分子中具有苯环、萘环、酯键、碳酸酯键、氨基甲酸酯键的单体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含有硫、卤元素的化合物,特别是,也可以使用具有核卤素取代芳环的化合物。通过使用1种或2种以上具有上述官能团的单体,可以制造镜片单体。可列举例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二醇双碳酸烯丙酯、(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衣康酸二苄酯、富马酸二苄酯、氯苯乙烯、核卤素取代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核卤素取代苯酯、(甲基)丙烯酸核卤素取代苄酯、四溴双酚A衍生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四溴双酚A衍生物的碳酸二烯丙酯、衣康酸二邻氯苄酯、富马酸二邻氯苄酯、二乙二醇双(邻氯苄基)富马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反应物、核卤素取代苯酚衍生物的单羟基丙烯酸酯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反应物、核卤素取代联苯衍生物的单羟基丙烯酸酯与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反应物、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与多官能硫醇的反应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物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镜片基材的材质可优选列举例如:聚硫代氨基甲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等聚氨酯类材料、聚硫醚树脂等环硫类材料、聚碳酸酯类材料、二乙二醇双碳酸烯丙酯类材料等。
作为镜片基材10,通常可使用无色的材料,但在不损害透明性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经过了着色的镜片基材。
镜片基材10的折射率例如为1.50以上且1.74以下。
作为镜片基材10,可以是成品镜片、半成品镜片中的任意材料。
成品镜片是指,镜片物体侧的一面(通常为凸面)及眼球侧的一面(通常为凹面)均为满足处方镜片度数的镜面的光学面的镜片,是无需进行光学面的曲面加工的镜片。成品镜片包括与眼镜框相匹配地进行了圆形加工后的镜片和圆形加工前的镜片。需要说明的是,镜片的物体侧的一面是指,构成镜片的面中的、将镜片以眼镜的形式佩戴时成为被视觉辨认的对象侧的一面,镜片的眼镜侧的一面是指,构成镜片的面中的、将镜片以眼镜的形式佩戴时成为佩戴者的眼球侧的一面。
另一方面,半成品镜片通常是具有一面为凸面而另一面面为凹面的弯月形状、但不具有视力矫正功能的镜片,仅镜片凸面具有经过了镜面加工的光学面,凹面是未加工面。以使得镜片制造者一方能够与镜片处方度数相对应地对凹面侧进行表面加工(研削加工、切削加工、研磨加工等)而制作出具有视力矫正功能的镜片的方式,进行了留有待通过加工而除去的余量的镜片厚度的设计。
镜片基材10的例如物体侧的表面形状为凸面,但镜片基材10的表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平面、凸面、凹面等中的任意形状。
<偏振层>
上述偏振层11是表现出偏振功能的层,在本发明中,通过浸涂法将含有二色性色素等偏振色素的涂布液涂布于镜片基材10上而形成。关于偏振层11的形成方法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第一实施方式,(a)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以下也有时简称为“本发明的镜片”)1的表面,将上端的附近区域称为“A区域”,将下端的附近区域称为“C区域”,将上端与下端的大致中间区域称为“B区域”(参照图1)。另外,在本发明的镜片1的表面,将比上述的B区域更靠上方的区域称为“镜片的上方区域”,将比上述的B区域更靠近下方的区域称为“镜片的下方区域”,将被镜片的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夹持的区域称为“镜片的中间区域”。因此,上述的A区域包含在镜片的上方区域中,上述的C区域包含在镜片的下方区域中,上述的B区域包含在镜片的中间区域中。
以上的方面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是同样的。
如图2(a)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上述A区域中的偏振度最高,偏振度按照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降低,在上述C区域中,偏振度达到最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区域引起的偏振度直线性地变化。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在镜片表面具有由上述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连续不同的区域。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由于偏振功能因镜片表面的区域而异,因此例如在佩戴眼镜镜片时观察远方时、或者观察身边等附近时,在任意情况下均可获得良好的视野。
在以眼镜的形式佩戴镜片的情况下,观察远方时,通常从镜片的上方通过中间区域来视觉辨认对象物,因此,在该区域,镜片的偏振度高的情况下视觉辨认性良好。另一方面,在佩戴着该眼镜而观察身边等附近时,通常通过镜片的下方区域来视觉辨认对象物,因此,在该区域,镜片的偏振度低或者没有偏振的情况下视觉辨认性良好。从该观点考虑,可以认为优选镜片的上方区域的偏振度比下方区域的偏振度高,换言之,优选镜片的下方区域的偏振度低于上方区域的偏振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镜片中,镜片的上方区域的偏振度例如优选为80%以上。
另外,镜片的下方区域的偏振度例如优选小于70%、更优选小于20%,也包括偏振度为0%(无偏振)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偏振度的数值是指,通过在后面叙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测定的数值。
图6是镜片被装入了眼镜框的状态的俯视图。图中,符号2为眼镜镜框。
如上所述,通常期望使镜片的下方区域为偏振度低、或者没有偏振的区域。例如,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镜片1被装入于眼镜镜框2的状态下,在从该镜框2的上端至下端的纵向宽度(图中的w)中下方三分之一(1/3)的区域内,上述镜片的偏振度优选为0%以上且小于70%、更优选为0%以上且小于20%。该情况下的上述镜片例如无论是为单焦点镜片还是为渐进折射力镜片(所谓的远近两用镜片)均是同样的。
另外,图7与图6同样,是镜片被装入了眼镜框的状态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图6同等的部位标记了相同的符号。
该情况的镜片为渐进折射力镜片。图中的符号4是在镜片的上方区域中所包含的远用部分,是能够良好地看见远处的范围。另外,符号3是在镜片的下方区域中所包含的近用部分,是带有用于观察附近的镜片度数的部分。另外,符号9是远用部分4与近用部分3的中间的渐进带部分,镜片度数朝向下方逐渐降低。
在本发明的镜片1为渐进折射力镜片的情况下,在比上述近用部分3的中心的近用度数测定基准点3a的例如4mm上方的水平线5(参照图7)更靠下的区域,上述镜片的偏振度优选为0%以上且小于70%、更优选为0%以上且小于20%。在渐进折射力镜片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区域的偏振度为0%以上且小于20%的范围,特别是在近用部会变得容易看见,是适宜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围近用度数测定基准点的测定圆的半径为3mm的情况下,水平线5(参照图7)的位置可以是近用度数测定基准点3a的3mm上方。像这样地,对于渐进折射力镜片的情况,可以将镜片的下方区域设为比与包围近用度数测定基准点的测定圆的上端相切的水平线更靠下的区域。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1中,上述偏振层11是通过利用浸涂法将含有二色性色素等偏振色素的涂布液涂布于镜片基材10上而形成的。由如此形成的偏振层11带来的偏振度根据其膜厚而变化。偏振层11的膜厚越厚,偏振度越高,偏振层11的膜厚越薄,偏振度越低。
如图2(b)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在上述A区域中的偏振层11的膜厚最厚,膜厚随着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而变薄,在上述C区域中,偏振层11的膜厚达到最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于区域的偏振层11的膜厚直线性地变化。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在镜片表面具有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连续不同的区域。参照图2的(a)和(b)可知,图2(b)所示的偏振层11的膜厚的变化与图2(a)所示的由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的变化是对应的。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1而言,在镜片表面,由上述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或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的连续变化也是本发明的特征之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上述的图2(a)及(b)所示,在镜片表面的各区域,由上述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或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连续地变化,因此,例如在将本实施方式的镜片以眼镜的形式佩戴时,在观察远方时、或者观察身边等附近时,均不会产生由偏振度的高低差(分界线)导致的视觉辨认性的不协调感,因此在任意情况下均可获得良好的视野。另外,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是连续变化的,因此镜片表面的外观也良好。
图10是示出参考例的带偏光的镜片的(a)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对于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如图10(a)所示那样的参考例的情况下,在镜片表面的例如B区域存在偏振度的高低差,在比其更靠上的区域,偏振度高且恒定,在比其更靠下的区域,偏振度低且恒定。在该参考例的情况下,会产生由于存在这样的偏振度的高低差(分界线)而导致的视觉辨认性的不协调感。另外,如图10(b)所示,关于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也同样,在大致中央存在高低差,因此,由该高低差引起的分界线会以线状被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外观也不良。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第二实施方式,(a)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在上述A区域,偏振度最低,偏振度随着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而增加,在上述C区域,偏振度达到最高。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同样,基于区域的偏振度直线性地变化。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也同样,在镜片表面具有由上述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连续不同的区域。
另外,如图3(b)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在上述A区域,偏振层11的膜厚最薄,膜厚随着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而变厚,在上述C区域,偏振层11的膜厚达到最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同样,基于区域的偏振层11的膜厚直线性地变化。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也同样,在镜片表面具有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连续不同的区域。这样的图3(b)所示的偏振层11的膜厚的变化与上述的图3(a)所示的由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的变化是对应的。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镜片的上方区域的偏振度变低、下方区域的偏振度变高的特性适于有用的用途。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第三实施方式,(a)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4(a)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在上述A区域,偏振度最高,偏振度向着上述B区域而降低,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偏振度达到最低且变得恒定。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也同样,在镜片表面具有由上述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连续不同的区域。
另外,如图4(b)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在上述A区域,偏振层11的膜厚最厚,膜厚向着上述B区域而变薄,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偏振层11的膜厚达到最薄且变得恒定。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也同样,在镜片表面具有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连续不同的区域。这样的图4(b)所示的偏振层11的膜厚的变化与上述的图4(a)所示的由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的变化是对应的。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第四实施方式,(a)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度的关系的示意图,(b)是示出镜片表面的位置与偏振层的膜厚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从上述A区域至B区域,偏振度达到最高且变得恒定,在上述B区域的前后,偏振度逐渐降低,到上述C区域,偏振度达到最低且变得恒定。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也同样,在镜片表面具有由上述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连续不同的区域。
另外,如图5(b)所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从上述A区域至B区域,偏振层11的膜厚达到最厚且变得恒定,在上述B区域的前后,膜厚逐渐变薄,到上述C区域,偏振层11的膜厚达到最薄且变得恒定。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也同样,在镜片表面具有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连续不同的区域。这样的图5(b)所示的偏振层11的膜厚的变化与上述的图5(a)所示的由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的变化是对应的。
对于以上所说明那样的本发明的第二、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任一带偏光的镜片而言,偏振功能均因镜片表面的区域而异,因此,例如在佩戴眼镜镜片时,在观察远方时、或者在观察身边等附近时,在任意情况下均可获得良好的视野。另外,如上述的图3~图5所示,在镜片表面的各区域,由上述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在以眼镜的形式佩戴上述实施方式的镜片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由偏振度的高低差(分界线)引起的视觉辨认性的不协调感,因此可获得良好的视野。另外,关于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也连续地变化,因此镜片表面的外观也良好。
另外,对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而言,在380nm~780nm的波长范围的透射率(光透射比)优选为25%以上,特别优选为30%以上。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由偏振层11引起的镜片的偏振度变高时,镜片的透射率(光透射比)降低,因此,特别期望在偏振度高的区域兼顾偏振度和透射率。因此,从取得镜片的偏振度与透射率的期望的平衡的观点考虑,关于镜片的透射率,优选在上述的范围。
[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上述的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浸涂法形成上述偏振层,在使镜片基材浸渍于含有偏振色素的偏振色素溶液中后将该镜片基材提起时,通过改变提起速度,在镜片表面形成相对于提起方向而膜厚不同的上述偏振层。
图8是浸涂法的示意图。
在本发明中,采用浸涂法在镜片基材10上形成上述偏振层11。
如图8所示,在使镜片基材10(镜片1)浸渍于容纳在液槽7中的涂布液(偏振色素溶液8)中之后,在将被镜片保持件6保持着的该镜片基材10从液体中向上方提起的过程中,在镜片基材10的表面形成涂布层。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在将该镜片基材10提起时改变提起速度,能够相对于提起方向而在镜片表面形成膜厚不同的上述偏振层11。另外,本发明人等还发现,在改变提起速度时,优选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基材10。即,发现了通过在改变提起速度时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基材10来变更提起速度,从而能够在镜片表面形成膜厚连续不同的上述偏振层11。
图9的(a)~(d)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镜片表面的位置与镜片的提起速度的关系的模式图(示意图)。
在图9(a)的情况下,最初被提起的上述A区域的提起速度最快,提起速度随着从上述B区域向C区域而逐渐降低,在上述C区域的提起速度达到最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是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基材10来改变提起速度的,因此提起速度直线性地变化(降低)。
按照如图9(a)所示那样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完成上述的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也就是说,完成如图2(b)所示那样的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另外,由此完成如图2(a)所示那样的由上述偏振层11引起的偏振度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
另外,在图9(b)的情况下,在最初被提起的上述A区域,提起速度最慢,提起速度随着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逐渐增加,在上述C区域的提起速度达到最快。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同样,由于是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基材10来改变提起速度的,因此提起速度直线性地变化(增加)。按照如图9(b)所示那样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完成上述的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
另外,在图9(c)的情况下,最初被提起的上述A区域的提起速度最快,提起速度向着上述B区域逐渐降低,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提起速度达到最慢且变得恒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提起速度向着上述B区域逐渐降低的过程中,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上述的镜片基材10而改变了提起速度。按照如图9(c)所示那样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完成上述的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
另外,在图9(d)的情况下,从上述A区域至B区域,提起速度达到最快且变得恒定,在上述B区域的前后,提起速度逐渐降低,在上述C区域,提起速度达到最慢且变得恒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提起速度在上述B区域的前后逐渐降低的过程中,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上述的镜片基材10而改变了提起速度。按照如图9(d)所示那样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完成上述的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
上述镜片基材10的提起速度是从控制为可在镜片表面得到期望的偏振度的梯度那样的涂布层膜厚的观点出发而确定的,但是也需要考虑偏振色素的种类、偏振色素浓度等的影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但在本发明中,上述镜片基材10的提起例如可以在提起速度为0.1mm/秒以上且50mm/秒以下的范围内进行。另外,例如如果使偏振色素浓度变小,则上述镜片基材10的提起例如可以在提起速度为0.1mm/秒以上且100mm/秒以下的范围进行。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在上述镜片基材10上形成的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是从控制为可在镜片表面得到期望的偏振度的梯度那样的膜厚的观点出发而确定的,但也需要考虑偏振色素的种类、偏振色素浓度等的影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但在本发明中,上述偏振层11的膜厚例如可以在0(零)μm~5μm的范围内调整。特别是,在减小偏振色素浓度的情况下,容易控制为可在镜片表面得到更大的偏振度的梯度的范围那样的涂布层膜厚。另外,通过不将镜片基材10表面的特定的区域浸渍于涂布液而直接将其提起,在该区域不会形成上述偏振层11,因此,能够在该区域使偏振度为0%(无偏振)。
图11是示出上述的参考例中的镜片表面的位置与镜片的提起速度的关系的模式图(示意图)。
在图11的情况下,从上述A区域至B区域,提起速度变快且达到恒定,在上述B区域,提起速度一下子降低,到上述C区域,提起速度变慢且达到恒定。按照如图11所示那样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完成上述的图10所示的参考例的带偏光的镜片。如上所述,在图10所示的参考例的情况下,在镜片表面的大致中央的B区域会产生偏振层11的膜厚的高低差,因此,镜片表面的外观也不良。另外,会产生由于存在偏振度的分界线而导致的视觉辨认性的不协调感。
用于浸涂法的上述涂布液(偏振色素溶液8)至少含有二色性色素等偏振色素。二色性色素的偏振性通常主要是通过二色性色素发生单轴取向而表现出来的。为了使二色性色素单轴取向,优选实施后面叙述的抛光处理。
二色性色素的“二色性”是指,由于介质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的各向异性,因此透射光的颜色因传播方向而不同的性质。二色性色素具有在色素分子的某个特定方向对偏振光的光吸收变强、在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对偏振光的光吸收变小的性质。另外,在二色性色素中,已知有将水作为溶剂时在某浓度、温度范围内表现出液晶状态的二色性色素。将这样的液晶状态称作溶致液晶。如果能利用该二色性色素的液晶状态使色素分子在特定的一个方向排列,则能够表现出更强的二色性。通过在抛光处理面上涂布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涂布液,可使二色性色素单轴取向,由此可形成具有良好的偏振性的偏振层。
作为二色性色素,没有特殊限定,可列举偏光镜片等通常被用于偏光构件中的各种二色性色素。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偶氮类、蒽醌类、部花青类、苯乙烯基类、偶氮甲碱类、醌类、喹酞酮类、苝类、靛蓝类、四嗪类、芪类、联苯胺类色素等。另外,也可以是美国专利2400877号说明书、日本特表2002-527786号公报中记载的色素,例如,可使用多色性色素分子与分子基质的组合材料,所述分子基质使多色性色素分子在给定的方向取向并保持,从而具有溶致液晶性。
优选使上述涂布液为含有上述二色性色素等水性涂布液。涂布液可以是溶液或悬浮液,但优选为溶液。这里所述的水性涂布液是指,含有以水为主成分的溶剂的液体。
在本发明中,上述涂布液中的二色性色素等偏振色素浓度不需要特别限制,例如可以设为1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的范围。最终从控制为可在镜片表面得到期望的偏振度的梯度那样的涂布层膜厚的观点出发来确定。特别是使偏振色素浓度变小时,能够进一步增大镜片表面的偏振度的梯度的范围,容易控制偏振度的梯度。
在上述涂布液中,除二色性色素以外,还可以含有其它成分。作为其它成分,可列举二色性色素以外的色素。从进一步提高涂布性等观点考虑,也可以根据需要配合流变改性剂、粘接促进剂、增塑剂、流平剂等添加剂。
上述涂布液的液温在本发明中不需要特别地限制,例如可以设为4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
如上所述,为了使二色性色素发生单轴取向,优选实施抛光处理。其中,在该抛光处理面上涂布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涂布液。抛光处理是指,对被处理面的表面赋予取向性的处理。作为该抛光处理,可列举例如:利用在表面植毛有尼龙纤维的辊、或在表面粘贴有抛光布的辊在被处理面上旋转从而赋予取向性的物理方法;照射UV这样的高能量的光而赋予取向性的化学方法等。该抛光处理对待形成上述偏振层的例如镜片基材的表面实施。
另外,在使用水溶性色素作为上述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涂布后的涂布膜的膜稳定性,优选在涂布涂布液并实施了干燥处理后实施非水溶化处理。非水溶化处理可通过例如对二色性色素分子的末端羟基进行离子交换、或者使二色性色素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螯合状态来进行。为此,优选使用将所形成的偏振层浸渍于金属盐水溶液中的方法。作为金属盐,没有特殊限定,可列举例如AlCl3、BaCl2、CdCl2、ZnCl2、FeCl2、SnCl3等。非水溶化处理后,可以进一步使偏振层的表面干燥。
另外,为了提高膜强度及膜稳定性,可以对所形成的偏振层实施二色性色素的固定化处理。使用水溶性色素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优选在上述的非水溶化处理之后进行固定化处理。
该固定化处理优选通过对偏振层表面进行硅烷偶联剂处理来进行。硅烷偶联剂处理可通过将例如浓度1~15质量%左右的硅烷偶联剂溶液涂布于偏振层表面来实施。用于制备硅烷偶联剂溶液的溶剂优选为水性溶剂。作为硅烷偶联剂,优选环氧硅烷(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氨基硅烷(含氨基硅烷偶联剂)等。硅烷偶联剂溶液的涂布方法可以利用浸涂法、旋涂法、喷涂法等公知的方法。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在上述镜片基材10上具有上述偏振层11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带偏光的镜片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出于耐冲击、耐磨耗、防反射、拒水处理、防雾处理等目的而包含硬涂层、防反射层、拒水层、防雾层等功能层。另外,通过设置调光层(光致变色层),能够制成带偏光的的调光镜片。
<硬涂层>
上述硬涂层能够对塑料镜片赋予耐擦伤性。
作为硬涂层的形成方法,通常为通过旋涂法等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例如镜片基材10的表面并使涂膜固化的方法。固化处理可根据固化性组合物的种类,通过加热、光照等而进行。
作为这样的固化性组合物,可优选列举例如:以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生成硅烷醇基的有机硅化合物、和具有与硅烷醇基进行缩合反应的卤原子、氨基等反应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为主成分的光固化性有机硅组合物;丙烯酸类紫外线固化型单体组合物;将SiO2、TiO2等无机微粒分散于具有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等聚合性基团和甲氧基等水解性基团的硅烷化合物、硅烷偶联剂中而得到的含无机微粒的热固化性组合物等。硬涂层可根据镜片基材10的材质而选择其组成。需要说明的是,硬涂层的折射率例如为1.45以上且1.74以下。
<防反射层>
上述防反射层通常具有使折射率不同的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是通过干涉作用而防止光的反射的膜。作为防反射层的材质,可列举例如:SiO2、SiO、ZrO2、TiO2、TiO、Ti2O3、Ti2O5、Nb2O5、Al2O3、Ta2O5、CeO2、MgO、Y2O3、SnO2、MgF2、WO3等无机物,可以将这些材质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一个实例,这样的防反射层可举出将低折射率层与高折射率层多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在波长500~550nm下例如为1.35~1.80。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在波长500~550nm下例如为1.90~2.60。低折射率层例如由折射率1.43~1.47左右的二氧化硅(SiO2)形成。另外,高折射率层由具有比低折射率层高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例如可按适宜的比例使用氧化铌(Nb2O5)、氧化钽(Ta2O5)、氧化锆(ZrO2)、氧化钇(Y2O3)、氧化铝(Al2O3)等金属氧化物而形成。
在防反射层的材质为如上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等无机物的情况下,作为其成膜方法,可采用例如:真空蒸镀、离子镀法、溅射法、CVD法、通过在饱和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而使其析出的方法等。
<调光层(光致变色层)>
调光层可以通过将含有光致变色色素和固化性成分等的调光层涂敷液涂布于例如镜片基材10上并对该涂膜实施固化处理而形成。
上述固化性成分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烯基、丙烯基、苯乙烯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公知的光聚合性单体、低聚物、它们的预聚物。
作为上述光致变色色素,可使用公知的光致变色色素,可列举例如:俘精酰亚胺(fulgimide)化合物、螺嗪化合物、色烯化合物等光致变色化合物,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这些光致变色化合物。作为这些俘精酰亚胺化合物、螺嗪化合物及色烯化合物,可以适宜地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平2-28154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2-288830号公报、WO94/22850号说明书、WO96/14596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化合物。
<拒水层>
拒水层例如含有含氟硅烷化合物(例如,含有氟取代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等)。该拒水层具有以可与防反射层相配合地发挥出防反射功能的方式设定的膜厚。
<防雾层>
可以在上述拒水层上进一步具有防雾层。作为防雾层中所含的防雾剂,只要是可形成亲水性区域那样的物质,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可列举例如:脂肪酸皂、烷基苯磺酸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季铵基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氨基酸等两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糖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甘油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类、聚亚烷基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酰胺类、N-乙烯基内酰胺类等亲水性单体及由这些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等。另外,作为亲水性物质,也可以使用具有阴离子性的亲水基团(例如磺酸基等)的硅烷偶联剂、亲水性的单体及具有乙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缩水甘油基、烯丙基、环氧基、巯基、氰基、异氰基、氨基等反应性末端基团和磺基、羟基、氯化铵等亲水性部分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作为镜片基材,使用了弯月形状的聚硫代氨基甲酸酯镜片(HOYA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YAS、中心壁厚2.0mm厚、直径75mm、凸面的表面曲率(平均值)约+0.8)。
通过旋涂在该镜片基材的一个表面(凸面)的整面涂布含有无机氧化物粒子和硅化合物的硬涂液并在100℃下加热固化60分钟,由此形成了厚度2μm的硬涂层。
接下来,将形成有上述硬涂层的镜片基材放入蒸镀装置,通过真空蒸镀法在上述硬涂层上的整面形成了交替地层叠有SiO2-ZrO2-SiO2层的厚度0.5μm的防反射层。
对于所形成的上述防反射层,将卷绕有尼龙的辊边以恒定压力压入边使其沿一个方向旋转,由此实施了单向的抛光处理。
<偏振层形成用涂布液(偏振色素溶液)的制备>
用水对水溶性的二色性色素(Sterling Optics Ink公司制商品名Varilightsolution 2S、有效成分约4重量%水溶液)进行稀释,制备了使二色性色素浓度为3重量%的偏振层形成用涂布液。
<偏振层的形成>
使用如上所述地制备的偏振层形成用涂布液,通过浸涂法在上述防反射层上的表面进行涂布而形成了偏振层。需要说明的是,将涂布时的上述涂布液的液温设为了50℃。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a)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在最初被提起的上述A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20mm/秒,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而使提起速度随着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逐渐降低,将上述C区域的提起速度设为0.8mm/秒。
接下来,制备了氯化铁浓度0.15摩尔、氢氧化钙浓度0.2摩尔的pH3.5的水溶液,在该水溶液中浸渍上述得到的带偏振层的镜片,然后实施清洗,由此进行了非水溶化处理。
在上述的非水溶化处理之后进行了固定化处理。该固定化处理是通过例如将浓度1~15质量%左右的硅烷偶联剂溶液通过浸渍而涂布在上述偏振层表面而实施的。
通过以上的工序,得到了在镜片基材上依次具有硬涂层、防反射层、及偏振层的实施例1的带偏光的镜片。
对于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实施例1的带偏光的镜片,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了光透射比及偏振度的测定。
(1)光透射比
光透射比按照JIS T7333:2005的“6.6偏光镜片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测定。
(2)偏振度
偏振度(Peff)如下所述地进行了评价:按照ISO8980-3,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求出偏振元件的透射轴相对于直线偏振光为平行方向时的光透射比(T//)、及偏振元件的透射轴相对于直线偏振光为正交方向时的光透射比(T⊥),并按照下式进行计算,从而进行了评价。光透射比(T//)及光透射比(T⊥)使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起偏镜(格兰-汤姆森棱镜)进行了测定。测定光(波长范围380~780nm)从镜片凸面侧入射。
Peff(%)=[(T//-T⊥)/(T//+T⊥)]×100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a)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形成了上述偏振层,由此得到了上述的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也就是说,得到了如图2(b)所示那样的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最厚的A区域为0.83μm,在最薄的C区域为0.25μm。另外,由此得到了图2(a)所示那样的由上述偏振层引起的偏振度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偏振度在A区域最高、为92%,在C区域最低、为60%。另外,本实施例的镜片在波长范围380nm~780nm的光透射比在最低的区域也为30%以上。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b)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通过浸涂法形成了上述偏振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得到了实施例2的带偏光的镜片。
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初被提起的上述A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0.1mm/秒,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而使提起速度随着从上述B区域向C区域逐渐增加,将上述C区域的提起速度设为20mm/秒。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b)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形成了上述偏振层,由此得到了上述的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也就是说,得到了图3(b)所示那样的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最薄的A区域为0.10μm,在最厚的C区域为0.90μm。另外,由此得到了图3(a)所示那样的由上述偏振层引起的偏振度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偏振度在A区域最低、为30%,在C区域最高、为95%。另外,本实施例的镜片在波长范围380nm~780nm的光透射比在最低的区域也为30%以上。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c)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通过浸涂法形成了上述偏振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得到了实施例3的带偏光的镜片。
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初被提起的上述A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30mm/秒,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而使提起速度向着上述B区域逐渐降低,在从上述B区域至C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0.1mm/秒且恒定。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c)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形成了上述偏振层,由此得到了上述的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也就是说,得到了图4(b)所示那样的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最厚的A区域为0.90μm,在最薄的B区域至C区域为0.20μm。另外,由此得到了图4(a)所示那样的由上述偏振层引起的偏振度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偏振度在A区域最高、为90%,在从B区域至C区域最低、为25%。另外,本实施例的镜片在波长范围380nm~780nm的光透射比在最低的区域也为30%以上。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d)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通过浸涂法形成了上述偏振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得到了实施例4的带偏光的镜片。
在本实施例中,从上述A区域至B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20mm/秒且恒定,在上述B区域的前后,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而使提起速度逐渐降低,在上述C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0.2mm/秒且恒定。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d)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形成上述偏振层,由此得到了上述的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也就是说,得到了图5(b)所示那样的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最厚的A区域至B区域为0.80μm,到最薄的C区域为0.10μm。另外,由此得到了如图5(a)所示那样的由上述偏振层引起的偏振度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偏振度在从A区域至B区域最高、为85%,在C区域最低、为10%。另外,本实施例的镜片在波长范围380nm~780nm的光透射比在最低的区域也为30%以上。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将上述的二色性色素浓度设为2重量%而成的偏振层形成用涂布液,按照上述的图9(c)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通过浸涂法形成了上述偏振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得到了实施例5的带偏光的镜片。
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初被提起的上述A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100mm/秒,通过以恒定加速度提起镜片而使提起速度向着上述B区域逐渐降低,在上述B区域至C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0.1mm/秒且恒定。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上述的图9(c)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形成上述偏振层,由此得到了上述的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偏光的镜片。也就是说,得到了图4(b)所示那样的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上述偏振层的膜厚在最厚的A区域为1.00μm,在最薄的B区域至C区域为0.18μm。另外,由此得到了图4(a)所示那样的由上述偏振层引起的偏振度在镜片表面连续不同的镜片。偏振度在A区域最高、为98%,在从B区域至C区域最低、为22%。另外,本实施例的镜片在波长范围380nm~780nm的光透射比在最低的区域也为25%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偏振色素浓度比上述实施例3低的涂布液,与例如上述实施例3相比,能够如上所述地进一步增大镜片表面的偏振度的梯度的范围,容易控制偏振度的梯度。另外,对于与镜片的偏振度处于折衷选择的关系的镜片的透射率(光透射比),也增大其范围。
(参考例)
按照上述的图11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通过浸涂法形成了上述偏振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得到了参考例的带偏光的镜片。
在本参考例中,在从上述A区域至B区域,将提起速度设为20mm/秒且恒定,在上述B区域,使提起速度一下子降低至0.2mm/秒,在上述C区域,使提起速度保持0.2mm/秒恒定。
在本参考例中,按照上述的图11所示的镜片的提起速度模式图而形成上述偏振层,由此得到了上述的图10(a)、(b)所示那样的参考例的带偏光的镜片。如上所述,在图10所示的参考例的情况下,在镜片表面的大致中央存在偏振层的膜厚的高低差,并观察到线状的由该高低差形成的分界线,因此,镜片表面的外观不良。另外,还产生了由于存在偏振度不连续的分界线而导致的视觉辨认性的不协调感。
Claims (11)
1.一种带偏光的镜片,其在镜片基材上具有偏振层,
其中,在镜片表面具有由所述偏振层引起的偏振度连续不同的区域。
2.一种带偏光的镜片,其在镜片基材上具有偏振层,
其中,在镜片表面具有所述偏振层的膜厚连续不同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其中,
所述镜片为单焦点镜片或渐进折射力镜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其中,
所述镜片的上方区域的偏振度高于下方区域的偏振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其中,
在所述镜片被装入于眼镜框的状态下,在所述镜框的上端至下端的纵向宽度中下方三分之一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所述镜片的偏振度为0%以上且小于7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其中,
所述镜片在380nm~780nm波长范围的透射率为25%以上。
7.一种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在镜片基材上具有偏振层的带偏光的镜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浸涂法形成所述偏振层,
在使所述镜片基材浸渍于含有偏振色素的偏振色素溶液中后将所述镜片基材提起时,通过改变提起速度,在镜片表面形成相对于提起方向而膜厚不同的所述偏振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以恒定加速度提起所述镜片基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镜片基材的提起在提起速度为0.1mm/秒以上且100mm/秒以下的范围内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偏振色素溶液的偏振色素浓度为1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偏光的镜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偏振色素溶液的液温为40℃以上且80℃以下的范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69074 | 2019-03-29 | ||
JP2019-069074 | 2019-03-29 | ||
PCT/JP2020/012565 WO2020203382A1 (ja) | 2019-03-29 | 2020-03-21 | 偏光付き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4578A true CN113544578A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2668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17918.0A Pending CN113544578A (zh) | 2019-03-29 | 2020-03-21 | 带偏光的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37264A1 (zh) |
EP (1) | EP3951485A4 (zh) |
JP (1) | JPWO2020203382A1 (zh) |
CN (1) | CN113544578A (zh) |
WO (1) | WO20202033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983865S1 (en) * | 2021-03-24 | 2023-04-18 | Mitsui Chemicals, Inc. | Spectacles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37545B1 (zh) * | 1970-12-15 | 1974-10-09 | ||
JPH05181015A (ja) * | 1991-12-28 | 1993-07-23 | Tokyo Keikaku:Kk | 医療用偏光防眩眼鏡レンズ |
CN101625433A (zh) * | 2009-06-24 | 2010-01-13 | 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 渐变式偏振光薄膜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
CN106019630A (zh) * | 2015-03-26 | 2016-10-12 |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生产偏光护目镜的方法 |
CN106896526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 梯度偏振眼科镜片 |
EP3339008A1 (en) * | 2016-12-21 | 2018-06-27 |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arizer and an optical lens |
CN108349177A (zh) * | 2015-10-30 | 2018-07-31 | 光学转变公司 | 制造具有梯度光影响性能的光学制品的方法 |
CN108351451A (zh) * | 2015-10-30 | 2018-07-31 | 光学转变公司 | 具有梯度光影响性能的光学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474969A (zh) * | 2016-06-30 | 2018-08-31 |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 眼镜镜片及眼镜 |
CN208188507U (zh) * | 2017-12-30 | 2018-12-04 | 江苏优立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 一种防雾复合镜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00877A (en) | 1941-03-21 | 1946-05-28 | John F Dreyer |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
JPS6241126U (zh) * | 1985-08-30 | 1987-03-12 | ||
GB8610709D0 (en) | 1986-05-01 | 1986-06-04 | Plinkington Bros Plc | Photochromic lenses |
JPH0745502B2 (ja) | 1987-11-10 | 1995-05-17 |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 新規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む組成物 |
JPH05215998A (ja) * | 1992-02-06 | 1993-08-27 | Tokyo Keikaku:Kk | 医療用眼鏡レンズ |
GB9306587D0 (en) | 1993-03-30 | 1993-05-26 | Pilkington Plc | Photochromic compounds |
IL115803A (en) | 1994-11-03 | 2000-02-17 | Ppg Industries Inc | Indeno-naphthopyran derivatives useful for photochromic articles |
US6245399B1 (en) | 1998-10-14 | 2001-06-12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Guest-host polarizers |
JP5555688B2 (ja) | 2009-03-31 | 2014-07-23 | Hoya株式会社 | 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5308901B2 (ja) * | 2009-04-24 | 2013-10-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セル |
EP2472307B1 (en) * | 2009-08-31 | 2017-03-01 | Hoy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element |
JP2012181250A (ja) * | 2011-02-28 | 2012-09-20 | Hoya Corp |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6316184B2 (ja) | 2012-08-02 | 2018-04-25 | イーエイチエス レンズ フィリピン インク | 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JP2015069045A (ja) | 2013-09-30 | 2015-04-13 | タレック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機能性偏光レンズ |
JP6544758B2 (ja) * | 2016-06-30 | 2019-07-17 | ホヤ レンズ タイ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HOYA Lens Thailand Ltd | 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US11673355B2 (en) * | 2016-12-23 | 2023-06-13 | Transitions Optical, Ltd. |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a lens with gradient properties using imbibition technology |
US10675824B2 (en) * | 2017-01-06 | 2020-06-09 | Microcontinuum,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polarized films and glasses |
EP3581976A1 (en) * | 2018-06-12 | 2019-12-18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Method for making a gradient color polar lens with a non-polar near vision zone |
EP3670146B1 (en) * | 2018-12-21 | 2023-04-12 | Essilor Internationa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a gradient polarisation film |
-
2020
- 2020-03-21 JP JP2021511460A patent/JPWO2020203382A1/ja active Pending
- 2020-03-21 CN CN202080017918.0A patent/CN113544578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3-21 EP EP20782072.1A patent/EP3951485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3-21 WO PCT/JP2020/012565 patent/WO2020203382A1/ja unknown
- 2020-03-21 US US17/435,082 patent/US2022013726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37545B1 (zh) * | 1970-12-15 | 1974-10-09 | ||
JPH05181015A (ja) * | 1991-12-28 | 1993-07-23 | Tokyo Keikaku:Kk | 医療用偏光防眩眼鏡レンズ |
CN101625433A (zh) * | 2009-06-24 | 2010-01-13 | 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 渐变式偏振光薄膜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
CN106019630A (zh) * | 2015-03-26 | 2016-10-12 |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 用于生产偏光护目镜的方法 |
CN108349177A (zh) * | 2015-10-30 | 2018-07-31 | 光学转变公司 | 制造具有梯度光影响性能的光学制品的方法 |
CN108351451A (zh) * | 2015-10-30 | 2018-07-31 | 光学转变公司 | 具有梯度光影响性能的光学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896526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 梯度偏振眼科镜片 |
CN108474969A (zh) * | 2016-06-30 | 2018-08-31 |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 眼镜镜片及眼镜 |
EP3339008A1 (en) * | 2016-12-21 | 2018-06-27 |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arizer and an optical lens |
CN208188507U (zh) * | 2017-12-30 | 2018-12-04 | 江苏优立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 一种防雾复合镜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51485A4 (en) | 2023-01-11 |
US20220137264A1 (en) | 2022-05-05 |
WO2020203382A1 (ja) | 2020-10-08 |
EP3951485A1 (en) | 2022-02-09 |
JPWO2020203382A1 (zh) | 2020-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20140323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lens, polarizing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ens | |
EP1934649B9 (en) | Optical element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ing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
US20120154910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lens and polarizing lens | |
KR102246589B1 (ko) | 경사 광변색성을 가지는 광학 물품 | |
US7004583B2 (en) | Eyewear lens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
EP1723447B1 (en) | Ophthalmic lens with an optically transparent composite film exhibiting both impact-resistance property and polarizing property, and a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 |
CN104460036A (zh) | 包括成形液晶元件和偏振元件的可变光学眼科装置 | |
CN104460039A (zh) | 包括摆线取向的液晶层的眼科装置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8474969B (zh) | 眼镜镜片及眼镜 | |
CN108474897B (zh) | 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 |
CN108535885A (zh) | 用于电活性可变光圈镜片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544578A (zh) | 带偏光的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40145701A1 (en) | Solid color eyewear lenses | |
JP2011053661A (ja) | 眼鏡用偏光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 |
WO2023053653A1 (ja) | 眼鏡光学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833343B (zh) | 具微米薄膜之光學透鏡構造 | |
WO2024004753A1 (ja) | 眼用透過型光学物品セット、眼用レンズセット、眼用透過型光学物品、眼鏡、双眼鏡 | |
JP2012048113A (ja) | 偏光レンズ | |
JP2023076677A (ja) | 眼鏡レンズ | |
KR20030013869A (ko) | 도수 편광 렌즈 및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