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4095A - 套筒组件 - Google Patents
套筒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24095A CN113524095A CN202010296850.6A CN202010296850A CN113524095A CN 113524095 A CN113524095 A CN 113524095A CN 202010296850 A CN202010296850 A CN 202010296850A CN 113524095 A CN113524095 A CN 1135240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limiting
- tightening
- assembly
- inclined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套筒组件,用于拧紧螺栓,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用于连接螺栓;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套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这两者中,一者设有斜面,另一者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斜面抵靠配合,以限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相对转动;其中,第二套筒带动第一套筒旋转以拧紧螺栓,并在拧紧力达到拧紧阈值时,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使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之间相对转动。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限制螺栓拧紧力的大小,确保螺栓在特定的拧紧扭矩时完成拧紧工作,不需要采用扭矩扳手进行检测,简化了拧紧和检测的步骤,并能够通过更换套筒组件上的零件,实现不同拧紧扭矩的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套筒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速器总成上、一些机械设备或一些钢结构建筑上使用的螺栓对拧紧扭矩有要求,普通的套筒打紧螺栓后常需扭矩扳手对拧紧扭矩进行检测,操作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套筒组件,用于拧紧螺栓,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用于连接螺栓;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套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这两者中,一者设有斜面,另一者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斜面抵靠配合,以限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相对转动;其中,第二套筒带动第一套筒旋转以拧紧螺栓,并在拧紧力达到拧紧阈值时,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使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之间相对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和斜面抵靠配合来限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相对转动,从而第一套筒能够在第二套筒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拧紧螺栓;螺栓拧紧过程中,拧紧力逐渐增大,拧紧力达到拧紧阈值时,足以克服第一限位件和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限位件沿斜面滑动,并在拧紧力的持续作用下,滑离斜面,使得第一限位件和斜面不再抵靠,也就使得第一限位件的限位作用失效,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从而第二套筒无法再继续带动第一套筒旋转,自然就不再能通过第二套筒带动第一套筒转动而拧紧螺栓,因此,使用本申请中的套筒组件,只要设置适当的拧紧阈值,或者说按照螺栓所需要的拧紧扭矩设定对应的拧紧阈值,在螺栓拧紧后,其扭矩自然就是所需要的拧紧扭矩,不再需要采用扭矩扳手进行检测,节省了后续的扭矩检测过程,简化了螺栓拧紧的步骤,操作方便简单。
可以理解,根据不同拧紧扭矩的要求,可以设置不同的拧紧阈值,具体而言,可以将斜面设置为不同的斜度,或者调整斜面的粗糙度,或结合斜面的斜度设置和粗糙度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限位件在不同的拧紧力下沿斜面滑动,进而实现不同的拧紧扭矩。
第一套筒的设置,便于连接螺栓,从而带动螺栓转动,实现拧紧螺栓的目的;第二套筒的设置,便于连接电机等驱动装置,或用于握持,以带动第一套筒转动;斜面和第一限位件的设置,便于在相互抵靠配合时,确保第一套筒能够随第二套筒的转动而拧紧螺栓,并在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时,第一套筒能够停止转动,实现限制螺栓扭矩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套筒组件还包括:第三套筒,与第二套筒套接,第三套筒用于带动第二套筒转动,且第二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可沿轴向相对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套筒,且第三套筒可与第二套筒沿轴向相对滑动,并带动第二套筒转动,从而可以通过第三套筒的转动,带动第二套筒,进而带动第一套筒转动拧紧螺栓,在拧紧力达到拧紧阈值使第一限位件滑动时,第二套筒在转动的同时,可以沿轴向向第三套筒的方向滑动,从而便于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提升了套筒组件使用的便利性,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如果不设置第三套筒,则在拧紧螺栓导致第一限位件产生滑移时,需要用户注意施力方向,避免将第一限位件压得过紧而无法滑动,而通过第三套筒的设置,由于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之间可以有相对滑动,因此用户在施力时可以更为灵活,减少了对施力方向的要求,降低了操作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套筒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中的一者上,套设有弹性件的一者上设有台阶,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台阶上,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在另一者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中一者的台阶上,另一端抵靠在另一者上,这样使得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既可以相对滑动,便于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又便于第二套筒复位,并使第一限位件在拧紧力没有达到拧紧阈值时,能够在弹力作用下,和斜面抵紧而便于限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相对转动。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套筒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和限位面,限位面和第二限位件抵靠配合,以限制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相对转动;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这两者中,一者设有限位面,另一者设有第二限位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和限位面,并相互抵靠配合,便于限制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相对转动,使得第三套筒能够带动第二套筒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套筒转动,以拧紧螺栓;限位面可以设置在第二套筒上,而第二限位件相应地设置在第三套筒上;限位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三套筒上,而第二限位件相应地设置在第二套筒上,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装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件为销钉或螺钉。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件设置销钉或螺钉,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拆卸,也有利于实现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可装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二套筒上设置第二限位槽,且侧壁上设有限位面,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第二限位件,以及便于第二限位件抵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与第二限位件之间具有轴向上的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与第二限位件之间具有轴向上的间隙,这样便于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之间能够相对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可装卸地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可装卸地设置,便于将弹性件取下进行更换,以适应不同的螺栓拧紧扭矩的要求,还便于套筒组件的维护、管理和存储。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装卸地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装卸地设置,便于更换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从而更换不同斜度或粗糙度的斜面,进而适应不同螺栓的拧紧扭矩的要求,也便于套筒组件的维护、管理和存储。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二套筒上设有V形槽或弧形槽,V形槽或弧形槽的侧壁上设有斜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斜面设置在V形槽或弧形槽的侧壁上,结构简单,易于和第二限位件抵靠,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V形槽和弧形槽均具有开口,便于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套筒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套筒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第一套筒轴,12第一销钉,14连接轴,140V形槽,142斜面,144T形槽,146限位面,16第二销钉,18弹簧,20第二套筒轴,200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套筒组件,用于拧紧螺栓,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
具体地,第一套筒用于连接螺栓;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套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这两者中,一者设有斜面142,另一者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斜面142抵靠配合,以限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相对转动;其中,第二套筒带动第一套筒旋转以拧紧螺栓,并在拧紧力达到拧紧阈值时,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142,使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之间相对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和斜面142抵靠配合来限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相对转动,从而第一套筒能够在第二套筒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拧紧螺栓;螺栓拧紧过程中,拧紧力逐渐增大,拧紧力达到拧紧阈值时,足以克服第一限位件和斜面142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限位件沿斜面142滑动,并在拧紧力的持续作用下,滑离斜面142,使得第一限位件和斜面142不再抵靠,也就使得第一限位件的限位作用失效,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从而第二套筒无法再继续带动第一套筒旋转,自然就不再能通过第二套筒带动第一套筒转动而拧紧螺栓,因此,使用本申请中的套筒组件,只要设置适当的拧紧阈值,或者说按照螺栓所需要的拧紧扭矩设定对应的拧紧阈值,在螺栓拧紧后,其扭矩自然就是所需要的拧紧扭矩,不再需要采用扭矩扳手进行检测,节省了后续的扭矩检测过程,简化了螺栓拧紧的步骤,操作方便简单。
可以理解,根据不同拧紧扭矩的要求,可以设置不同的拧紧阈值,具体而言,可以将斜面142设置为不同的斜度,或者调整斜面142的粗糙度,或结合斜面142的斜度设置和粗糙度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限位件在不同的拧紧力下沿斜面142滑动,进而实现不同的拧紧扭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设置在第一套筒上,斜面142设置在第二套筒上,斜面142可以是独立设置,例如第二套筒的至少部分端面相对于轴向倾斜设置,或在第二套筒的端面上开设有槽,槽的侧壁或部分侧壁为斜面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斜面142为平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斜面142为弧面。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套筒组件还包括:第三套筒,与第二套筒套接,第三套筒用于带动第二套筒转动,且第二套筒与第三套筒之间可沿轴向相对滑动,从而可以通过第三套筒的转动,带动第二套筒,进而带动第一套筒转动拧紧螺栓,在拧紧力达到拧紧阈值使第一限位件滑动时,第二套筒在转动的同时,可以沿轴向向第三套筒的方向滑动,从而便于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142,提升了套筒组件使用的便利性,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套筒可以和电机连接,通过电机驱动;和电机连接时,第三套筒的一端设有与电机连接的凹槽,或者与电机连接的凸起;第三套筒也可以用于握持,直接通过人工手动驱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套筒组件还包括:弹性件,例如弹簧18,套设在第三套筒上,第三套筒上设有台阶200,弹簧18的一端抵靠在台阶200上,弹簧18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套筒上,这样使得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既可以相对滑动,便于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142,又便于第二套筒复位,并使第一限位件在拧紧力没有达到拧紧阈值时,能够在弹力作用下,和斜面142抵紧而便于限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相对转动。
弹性件不仅限于弹簧18,还可以是橡胶块、阻尼块中的任意一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簧18套设在第二套筒上,且第二套筒上设有台阶200,弹簧18的一端和台阶200抵靠,弹簧18的另一端和第三套筒抵靠。
可以理解,通过采用不同的弹性件,由于弹力不同,可以影响拧紧力的大小,或者说可以影响拧紧扭矩的大小,因此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弹性件,得到不同的拧紧阈值,从而实现不同的拧紧扭矩。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套筒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和限位面146,限位面146和第二限位件抵靠配合,以限制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相对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套筒上设有限位面146,第三套筒上设有第二限位件,通过第二限位件和限位面146的抵靠配合,便于限制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相对转动,使得第三套筒能够带动第二套筒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套筒转动,以拧紧螺栓,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装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套筒上设有限位面146,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限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面146独立地设置,例如第二套筒的部分端面沿轴向向第三套筒的方向凸出,凸出部分的侧面上设有限位面14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面146是其它结构的一部分,例如是一个槽的某个壁面,或者某个壁面的一部分。
还需要指出的是,限位面146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可装卸地设置,以将弹性件取下进行更换,既便于适应不同的螺栓拧紧扭矩的要求,也便于套筒组件的维护、管理和存储。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为销钉或螺钉,这样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拆卸,也有利于实现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的可装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面146,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第二限位件,以及便于第二限位件抵靠。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与第二限位件之间具有轴向上的间隙,以便于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之间能够相对滑动。
可以理解,第二限位槽呈L型或T型或为长条形,或者一端开口。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装卸地设置,便于对第一套筒或第二套筒进行更换,从而更换不同斜度或粗糙度的斜面142,进而适应不同螺栓的拧紧扭矩的要求,也便于套筒组件的维护、管理和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斜面142设置在第一套筒上,需要采用不同的拧紧扭矩时,则更换第一套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斜面142设置在第二套筒上,需要采用不同的拧紧扭矩时,则更换第二套筒。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二套筒上设有V形槽140或弧形槽,V形槽或弧形槽的侧壁上设有斜面142,结构简单,易于和第二限位件抵靠,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V形槽140和弧形槽均具有开口,便于第一限位件滑离斜面142。
根据本申请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套筒组件,可实现自动限扭。
本具体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具体实施例是一种新型套筒组件,包括第一套筒轴10(即第一套筒)、第一销钉12(即第一限位件)、连接轴14(即第二套筒)、第二销钉16(即第二限位件)、弹簧18、第二套筒轴20(即第三套筒),连接轴14上开有V形槽140和T形槽144,第一套筒轴10通过第一销钉12安装在连接轴14上的V形槽140处,第一套筒轴10上的六角孔连接螺栓六角头,第二套筒轴20上也设有六角孔,便于和电机连接;第二套筒轴20通过第二销钉16安装在连接轴14上的T形槽144处,连接轴14和第二套筒轴20之间装有弹簧18,当拧紧螺栓时,第二套筒轴20旋转带动连接轴14转动,连接轴14带动第一套筒轴10打紧螺栓,通过弹簧18调节拧紧力大小,即更改弹簧18实现不同力矩螺栓的需求。
如图3所示,当拧紧力偏大时,第一套筒轴10上安装的第一销钉12脱出V形槽140,即停止螺栓打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例作一具体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套筒组件,包括第一套筒轴10、第一销、连接轴14、第二销钉16、弹簧18、第二套筒轴20,连接轴14上开有V形槽140和T形槽144,第一套筒轴10通过第一销钉12安装在连接轴14上的V形槽140处,第一套筒轴10上的六角孔连接螺栓六角头,第二套筒轴20通过第二销钉16安装在连接轴14上的T形槽144处,连接轴14和第二套筒轴20之间装有弹簧18,当拧紧螺栓时,第二套筒轴20旋转带动连接轴14转动,连接轴14带动第一套筒轴10打紧螺栓,通过弹簧18调节拧紧力大小,即更改弹簧18实现不同力矩螺栓的需求。如图3所示,当拧紧力偏大时,第一套筒轴10上安装的第一销钉12脱出V形槽140,即停止螺栓打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限制螺栓拧紧力的大小,确保螺栓在特定的拧紧扭矩时完成拧紧工作,不需要采用扭矩扳手进行检测,简化了拧紧和检测的步骤,并能够通过更换套筒组件上的零件,实现不同拧紧扭矩的调节。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套筒组件,用于拧紧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用于连接螺栓;
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套接;
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这两者中,一者设有斜面,另一者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斜面抵靠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相对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套筒带动所述第一套筒旋转以拧紧螺栓,并在拧紧力达到拧紧阈值时,所述第一限位件滑离所述斜面,使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一套筒之间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套接,所述第三套筒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套筒转动,且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三套筒之间可沿轴向相对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三套筒中的一者上,套设有所述弹性件的一者上设有台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台阶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在另一者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
第二限位件和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抵靠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三套筒的相对转动;
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三套筒这两者中,一者设有所述限位面,另一者设有所述第二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件为销钉或螺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上设有所述限位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具有轴向上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可装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可装卸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V形槽或弧形槽,所述V形槽或所述弧形槽的侧壁上设有所述斜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96850.6A CN113524095B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套筒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96850.6A CN113524095B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套筒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24095A true CN113524095A (zh) | 2021-10-22 |
CN113524095B CN113524095B (zh) | 2024-10-01 |
Family
ID=78088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96850.6A Active CN113524095B (zh) | 2020-04-15 | 2020-04-15 | 套筒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24095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16300A1 (en) * | 2003-09-10 | 2006-01-26 | Felo-Werkzeugfabrik Holland-Letz Gmbh | Screwdriver with adjustable device to limit transmitted torque |
US20060201282A1 (en) * | 2005-03-09 | 2006-09-14 | Lee Chang C | Torque adjustable socket assembly |
CN101096084A (zh) * | 2006-06-27 | 2008-01-02 | 株式会社山下工业研究所 | 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 |
US20110056341A1 (en) * | 2009-09-10 | 2011-03-10 | Jin-Tsai Lai | Torque adjustable sleeve assembly |
EP2594367A1 (de) * | 2011-11-07 | 2013-05-22 | PB Swiss Tools GmbH | Schraubwerkzeug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Begrenzung des übertragenen Drehmomentes |
CN203818043U (zh) * | 2014-04-15 | 2014-09-10 | 金陵科技学院 | 一种牙嵌式定矩扳手 |
CN207120150U (zh) * | 2017-07-21 | 2018-03-20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工件定位装置 |
CN212399399U (zh) * | 2020-04-15 | 2021-01-26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套筒组件 |
-
2020
- 2020-04-15 CN CN202010296850.6A patent/CN1135240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16300A1 (en) * | 2003-09-10 | 2006-01-26 | Felo-Werkzeugfabrik Holland-Letz Gmbh | Screwdriver with adjustable device to limit transmitted torque |
CN1849200A (zh) * | 2003-09-10 | 2006-10-18 | 费洛工具厂霍兰莱茨有限公司 | 具有限制传递扭矩的可调装置的螺丝刀 |
US20060201282A1 (en) * | 2005-03-09 | 2006-09-14 | Lee Chang C | Torque adjustable socket assembly |
CN101096084A (zh) * | 2006-06-27 | 2008-01-02 | 株式会社山下工业研究所 | 套筒扳手用转矩接头 |
JP2008006514A (ja) * | 2006-06-27 | 2008-01-17 | Yamashita Kogyo Kenkyusho:Kk | ソケットレンチ用トルクアダプタ |
US20110056341A1 (en) * | 2009-09-10 | 2011-03-10 | Jin-Tsai Lai | Torque adjustable sleeve assembly |
EP2594367A1 (de) * | 2011-11-07 | 2013-05-22 | PB Swiss Tools GmbH | Schraubwerkzeug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Begrenzung des übertragenen Drehmomentes |
CN203818043U (zh) * | 2014-04-15 | 2014-09-10 | 金陵科技学院 | 一种牙嵌式定矩扳手 |
CN207120150U (zh) * | 2017-07-21 | 2018-03-20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工件定位装置 |
CN212399399U (zh) * | 2020-04-15 | 2021-01-26 | 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 套筒组件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连庆勇;陈文仕;: "NLB-650型内燃机动螺栓扳手研制及推广运用", 机械, no. 1, 15 June 2013 (2013-06-15), pages 108 - 11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24095B (zh) | 2024-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16881B2 (ja) | ねじ山付きファスナを締め付ける装置 | |
US7666070B2 (en) | Tool holder for a disc-shaped working tool | |
CN110814716A (zh) | 拧螺母装置及其拧螺母机构 | |
CN212399399U (zh) | 套筒组件 | |
CN107571183B (zh) | 螺栓旋拧装置 | |
CN211361283U (zh) | 拧螺母装置及其拧螺母机构 | |
CN113524095A (zh) | 套筒组件 | |
US20220134446A1 (en) | A Tool Holding Arrangement, Thread Insert, Rotatable Shaft and Drill Unit | |
US8201548B2 (en) | Power tool stand and tool coupling for mounting a portable power tool on the stand | |
CN110561322A (zh) | 拆装工具 | |
US7430944B1 (en) | Wing nut installation clutch drive device | |
CN222067408U (zh) | 一种连接头可调的弹性联轴器 | |
CN118328088B (zh) | 一种轴承紧定套 | |
JP2005530971A (ja) | ベルト取り付け工具 | |
CN212055433U (zh) | 一种旋转快卸锁紧装置 | |
JP4802185B2 (ja) | トルク制限工具及びトルク伝達を制限する方法 | |
AU2009309686A1 (en) | Tool for examining a bolt and testing method | |
CN216328064U (zh) | 导正套筒和螺栓拧紧装置 | |
CN211103689U (zh) | 拆装工具 | |
CN220052358U (zh) | 一种水钻机 | |
CN216913714U (zh) | 一种主轴后端锁紧螺母拆装工装 | |
CN219685371U (zh) | 一种多功能电动扳手 | |
CN209875679U (zh) | 一种限定扭矩螺钉及电工电器附件 | |
CN220668011U (zh) | 一种输出轴组件、测试电机以及液压模块测试装置 | |
CN222644420U (zh) | 螺母拆装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103 Address after: 324102 Zone A, No.1 Cement Factory Road, Hushan Street, Jiangshan City,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Wanliyang Intelligent Die Cas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21025 No. 3999 Binhong West Road,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ANLIYA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