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0898B - 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00898B CN113500898B CN202111061445.7A CN202111061445A CN113500898B CN 113500898 B CN113500898 B CN 113500898B CN 202111061445 A CN202111061445 A CN 202111061445A CN 113500898 B CN113500898 B CN 1135008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window
- sealing strip
- window
- automobile
- ra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8—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 B60J1/1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 B60J1/16—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slidable
- B60J1/17—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vehicle sides adjustable slidable vertic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7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 B60J10/74—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ndows or windscreens for sliding window panes, e.g. sash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总成,用于驱动汽车后窗的升降,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独立驱动后窗升降;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独立驱动后窗上升;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分别设于后窗的两侧,且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具有分别抵接后窗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分别与后窗间隔的第二工作位置;其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后窗上升的过程前驱动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分别由第一工作位置运动至第二工作位置。上述方案中,使得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汽车后窗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噪音,防止了驾驶人员行进过程中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提升了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窗控制部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汽车后窗忘关的情况,特别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内部具有电池结构,一旦汽车行进过程中后窗忘记关闭,导致新能源汽车内部进水,若进入车内的水碰到新能源汽车车内的电力设备,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故现有技术中对汽车车窗控制效果不够理想,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目前的汽车后窗驱动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总成,用于驱动汽车后窗的升降,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用于独立驱动后窗升降;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独立驱动后窗上升;
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分别设于后窗的两侧,且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具有分别抵接后窗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分别与后窗间隔的第二工作位置;
其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后窗上升的过程前驱动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分别由第一工作位置运动至第二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后窗具有上极限位置以及下极限位置,第二驱动装置配置成驱动后窗位于上极限位置后驱动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分别由第二工作位置运动至第一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的两端均横向延伸出后窗,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以使得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可以朝相靠近或相远离的方向滑动;
第一密封条背离第二密封条的一侧连接第一磁性条,第二密封条背离第一密封条的一侧连接第二磁性条,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密封条连接,以驱动第一密封条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以及减速组件,减速组件与第一电机啮合,后窗的前端边缘设置有条形齿,条形齿与减速组件啮合,第一电机配置成通过减速组件控制后窗上身,后窗的上升速度为0.5㎝每秒至1.5㎝每秒之间。
进一步地,后窗包括窗体以及齿体,窗体的前端边缘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安装槽,齿体的材质为橡胶材质,齿体嵌于安装槽,齿体包括条形齿。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任一项汽车驱动总成对汽车后窗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所处区域的下雨状态,其中,下雨状态包括下雨以及不下雨;
当下雨状态为下雨时,获取汽车后窗的开闭状态;
当汽车后窗打开时,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由第一工作位置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后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汽车后窗上升至预设位置,后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由第二工作位置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当下雨状态为下雨时,获取下雨程度,根据下雨程度控制后窗的上升高度。
进一步地,预设第一上升高度以及第二上升高度,第一上升高度为后窗上升至与车窗挡雨板的下端平齐的高度,第二上升高度为后窗的最大上升高度;
下雨程度分为小雨以及大雨,当下雨程度为小雨时,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汽车后窗上升至第一上升高度,当下雨程度为大雨时,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汽车后窗上升至第二上升高度。
进一步地,当下雨状态为下雨,且后窗打开时,获取汽车前窗的开启状态,若前窗打开时,不控制后窗上升。
进一步地,当下雨状态为下雨,且后窗打开时,获取汽车前窗的开启状态;
若前窗开启,获取当前时刻前的第一预设时段内车窗控制按钮的控制信号以及当前时刻后的第二预设时段内车窗控制按钮的控制信号;
若在当前时刻前的第一预设时段以及当前时刻后的预设时段内前窗被驱动至上升,执行控制后窗上升的控制程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驱动总成,设置了两个驱动装置(即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为常规结构中的汽车后窗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汽车后窗的升降,第二驱动装置为本申请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新增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汽车后窗上升,且驱动汽车后窗上升的同时还驱动与汽车后窗两侧抵接的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脱离车窗。上述方案中,使得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汽车后窗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噪音,防止了驾驶人员行进过程中因为系统自动升起后窗玻璃而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提升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窗控制总成中后窗、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以及第一磁性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窗控制总成中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贴合后窗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窗控制总成中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与后窗玻璃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考虑到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可能不会注意到汽车后窗的开闭情况(可能是由于后排乘员下车前忘记关上已开启的车窗)。这样,当驾驶过程中突然出现下雨时,雨容易从后排飘入车窗内。当然,若驾驶员驾驶汽车的过程中突然下雨,且主驾位的车窗为开启状态时,驾驶员可能会观察所有车窗的开闭状态。但是当主驾驶位的车窗是关闭的,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突然下雨后驾驶员可能会意识不到要将后窗关闭,此时汽车后座便会进雨。本发明人为了解决前述问题,针对性的设计了汽车后窗的控制方法。之所以仅控制后窗而不控制前窗或天窗,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控制前窗时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汽车前窗或天窗无故地突然性升起,会使得驾驶员视线立马被转移至车窗位置,从而造成驾驶员分心),产生危险;另一方面,即使前窗或天窗开启且驾驶过程中突然下雨,驾驶员也会自行控制车窗开闭;又一方面,仅控制后窗时,控制过程相对隐蔽,不会分散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注意力,避免了交通事故。该后窗控制方法中,先获取下雨数据(可以根据雨刮器的开闭状态以及汽车前窗下方的导水槽的水流量来判断是否下雨或下雨大小),当发现下雨时,检测后窗开闭状态,若后窗开启,则控制后窗上升(可以上升至关闭或当雨量小时上升一小段距离),并且,为了降低后窗关闭时产生的噪音,防止分散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当驾驶员驾驶车辆过程中后窗突然有响动,会造成驾驶员分心),本发明中采用极小的速度(远低于常规车窗上升的速度)上升车窗,具体可以为1CM每秒。当然,本发明还考虑到可能是驾驶员为了通风而故意开启后窗的可能性,故在控制车窗时,不是直接将车窗关闭,而是当雨量较小时使车窗上升一小段距离,使得车窗既能够实现通风功能,还能够防止较大的雨飘进车内。
针对前述控制方法,本发明人考虑到现有的车后窗上升的时候,后窗与密封条之间产生摩擦,导致后窗上升的过程中的噪音较大,容易在后窗自动上升的过程中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鉴于此,本发明人进一步改进了汽车的硬件结构,以此提出了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参见图1至图4,提供了一种汽车驱动总成,该汽车驱动总成用于仅驱动汽车后窗100的升降(为何仅驱动汽车后窗100前文已有解释,这里不做赘述)。具体地,该汽车驱动总成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密封组件。
第一驱动装置用于独立驱动后窗100升降,其可以认为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驱动装置。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独立驱动后窗100上升。第二驱动装置可以认为本申请中独立增加的驱动装置,专用于驱动后窗100上升。
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分别设于后窗100的两侧,且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具有分别抵接后窗100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分别与后窗100间隔的第二工作位置。现有的密封条的位置不变,密封条抵接汽车车窗,以用于防止车窗上的水下流至车门内部。本实施例中使得两个密封条可以移动至与后窗100分离的位置。其中,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后窗上升的过程前驱动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分别由第一工作位置运动至第二工作位置。当然,为了匹配车窗的上升,第一驱动装置需要在后窗100上升的同时对应被动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驱动总成,第一方面,通过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后窗100上升的同时,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被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至与后窗100分离,从而使得汽车后窗100上升的过程中不会与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之间摩擦从而产生噪音,从而使得汽车后窗100自动控制上升的过程中不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提升了安全性能。第二方面,新增了一套驱动装置(即第二驱动装置)专用于驱动后窗100上升,使得第二驱动装置能够以更低的速率驱动后窗100上升,进一步地降低了噪音。若用原有的驱动装置驱动后窗100,原有的驱动装置需要两种驱动速率,易造成驱动紊乱,同时现有的拉绳驱动结构也难以在驱动车窗上升的同时还驱动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脱离后窗100。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可以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两个驱动电机分别驱动后窗100上升以及密封条运动,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包括一个驱动电机通过两个传动装置来分别驱动后窗100上升以及密封条运动。
进一步地,后窗100具有上极限位置以及下极限位置,第二驱动装置配置成驱动后窗100位于上极限位置后驱动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分别由第二工作位置运动至第一工作位置。也即是说,当后窗100被驱动至上极限位置后驱动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回复到抵接后窗100的位置,从而实现其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的两端均横向延伸出后窗100,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以使得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可以朝相靠近或相远离的方向滑动。也即使说,两个密封条的前端连接且能够朝彼此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两个密封条的后端连接且能够朝彼此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第一密封条210背离第二密封条220的一侧连接第一磁性(或者第一密封条210的内部开设又穿孔,第一磁性条310穿设于穿孔内),第二密封条220背离第一密封条210的一侧连接第二磁性条320。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磁性条310连接,以驱动第一磁性条310转动。这样,可以通过驱动第一磁性条310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磁性条310与第二磁性条320的吸合与排斥,进而实现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的靠近和分离。第一磁性条310可以为柔性条,这样能够方便对其进行驱动。
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4,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可以均为柔性条,且第一密封条210的前端与第二密封条220的前端伸出后窗100且固定连接,第一密封条210的后端与第二密封条220的后端伸出后窗100且固定连接,第一密封条210连接第一磁性条310,第二密封条220连接第二磁性条320。第一磁性条310穿设于第一密封条210,通过驱动第一磁性条310转动从而驱动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靠近或远离后窗100。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以及减速组件,减速组件与第一电机啮合,后窗100的前端边缘设置有条形齿120,条形齿120与减速组件啮合,第一电机配置成通过减速组件控制后窗100上身,后窗100的上升速度为0.5㎝每秒至1.5㎝每秒之间。这样,第二驱动装置可以以较低的速率上升后窗100,从而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后窗100包括窗体以及齿体,窗体的前端边缘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安装槽110(安装槽110可以为后窗100的两块玻璃中间夹胶位置的间隙),齿体的材质为橡胶材质,齿体嵌于安装槽110,齿体包括条形齿120。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驱动后窗100时的噪音。
参见图5,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任一项汽车驱动总成对汽车后窗100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所处区域的下雨状态,其中,下雨状态包括下雨以及不下雨;
S102:当下雨状态为下雨时,获取汽车后窗100的开闭状态;
S103:当汽车后窗100打开时,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由第一工作位置移动至第二工作位置,后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汽车后窗100上升至预设位置,后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密封条210以及第二密封条220由第二工作位置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当下雨状态为下雨时,获取下雨程度,根据下雨程度控制后窗100的上升高度。
进一步地,预设第一上升高度以及第二上升高度,第一上升高度为后窗100上升至与车窗挡雨板的下端平齐的高度,第二上升高度为后窗100的最大上升高度。下雨程度分为小雨以及大雨,当下雨程度为小雨时,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汽车后窗100上升至第一上升高度,当下雨程度为大雨时,使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汽车后窗100上升至第二上升高度。
进一步地,当下雨状态为下雨,且后窗100打开时,获取汽车前窗的开启状态,若前窗打开时,不控制后窗100上升。
进一步地,当下雨状态为下雨,且后窗100打开时,获取汽车前窗的开启状态;
若前窗开启,获取当前时刻前的第一预设时段内车窗控制按钮的控制信号以及当前时刻后的第二预设时段内车窗控制按钮的控制信号;
若在当前时刻前的第一预设时段以及当前时刻后的预设时段内前窗被驱动至上升,执行控制后窗100上升的控制程序。
以下为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
车辆行驶过程中,先监控下雨状态(可以根据雨刮器开关或汽车前窗玻璃下方的导水槽的水流量来监控),当发现下雨后,监控下雨等级(可以根据雨刮器档位或汽车前窗玻璃下方的导水槽的水流量大小来监控)。下雨等级分为大雨和小雨两级。之后检测汽车前窗的开启状态,当前窗开启时,获取当前时刻之前预设时间(具体可以为一分钟到两分钟)以及当前时刻之后的预设时间(具体可以为半分钟到一分钟)车窗的调节状态,若发现上述时间内驾驶员没有对车窗进行任何调节,后续便不对后窗100进行任何控制,若发现驾驶员对前窗进行了调节,则获取后窗100的开启状态,若后窗100开启,则利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后窗100上升(小雨时驱动后窗100上升至挡雨板下端平齐处,大雨时驱动后窗100上升至上极限位置)。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驱动总成,用于驱动汽车后窗的升降,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用于独立驱动所述后窗升降;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独立驱动所述后窗上升;
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分别设于所述后窗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具有分别抵接所述后窗的第一工作位置以及分别与所述后窗间隔的第二工作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后窗上升的过程前驱动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分别由所述第一工作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窗具有上极限位置以及下极限位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配置成驱动所述后窗位于所述上极限位置后驱动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分别由所述第二工作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两端均横向延伸出所述后窗,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可以朝相靠近或相远离的方向滑动;
所述第一密封条背离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一侧连接第一磁性条,所述第二密封条背离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一侧连接第二磁性条,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磁性条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磁性条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以及减速组件,所述减速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机啮合,所述后窗的前端边缘设置有条形齿,所述条形齿与所述减速组件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配置成通过所述减速组件控制所述后窗上升,所述后窗的上升速度为0.5㎝每秒至1.5㎝每秒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窗包括窗体以及齿体,所述窗体的前端边缘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安装槽,所述齿体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齿体嵌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齿体包括所述条形齿。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汽车驱动总成对汽车后窗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所处区域的下雨状态,其中,所述下雨状态包括下雨以及不下雨;
当所述下雨状态为下雨时,获取汽车后窗的开闭状态;
当所述汽车后窗打开时,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由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后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汽车后窗上升至预设位置,后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密封条以及所述第二密封条由所述第二工作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工作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下雨状态为下雨时,获取下雨程度,根据所述下雨程度控制所述后窗的上升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设第一上升高度以及第二上升高度,所述第一上升高度为所述后窗上升至与车窗挡雨板的下端平齐的高度,所述第二上升高度为所述后窗的最大上升高度;
所述下雨程度分为小雨以及大雨,当所述下雨程度为小雨时,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汽车后窗上升至第一上升高度,当所述下雨程度为大雨时,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汽车后窗上升至第二上升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下雨状态为下雨,且所述后窗打开时,获取汽车前窗的开启状态,若所述前窗打开时,不控制所述后窗上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下雨状态为下雨,且所述后窗打开时,获取汽车前窗的开启状态;
若所述前窗开启,获取当前时刻前的第一预设时段内车窗控制按钮的控制信号以及当前时刻后的第二预设时段内所述车窗控制按钮的控制信号;
若在当前时刻前的第一预设时段以及当前时刻后的预设时段内所述前窗被驱动至上升,执行控制所述后窗上升的控制程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1445.7A CN113500898B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1445.7A CN113500898B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00898A CN113500898A (zh) | 2021-10-15 |
CN113500898B true CN113500898B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801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61445.7A Active CN113500898B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008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18771A (zh) * | 2021-11-19 | 2021-12-21 | 深圳市东方芯愿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5838A (ja) * | 2001-07-10 | 2003-01-29 | Ansei:Kk | 自動車用ドア |
KR20130104872A (ko) * | 2012-03-15 | 2013-09-2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선루프 글래스 부상 방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루프 조립체 |
CN207173244U (zh) * | 2017-09-13 | 2018-04-03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窗及汽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09678A (ja) * | 1995-10-16 | 1997-04-28 | Tokai Kogyo Kk | 自動車用ドアガラスのガラス一体化インナーシール構造 |
GB9711969D0 (en) * | 1997-06-11 | 1997-08-06 | Rover Group | A motor vehicle and a window cleaning device |
DE29808826U1 (de) * | 1998-05-15 | 1999-09-30 | Siemens AG, 80333 München | Schließ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Fensterscheibe |
FR2863002A1 (fr) * | 2003-11-28 | 2005-06-03 |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 Porte et procede de fermeture de vitre |
DE102012023043A1 (de) * | 2012-05-10 | 2013-11-1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 Dichtleist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insbesondere Fensterschachtdichtleiste |
DE102015007449A1 (de) * | 2015-06-05 | 2016-08-18 | Audi Ag | Dichtungsanordnung |
CN205365201U (zh) * | 2016-01-11 | 2016-07-06 | 常州长江玻璃有限公司 | 汽车推拉窗上的密封条 |
CN109070716A (zh) * | 2016-04-04 | 2018-12-21 | 库博标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挡风雨条组件和隔离挡风雨条组件中不同的金属的方法 |
CN107487160A (zh) * | 2017-09-13 | 2017-12-19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窗及汽车 |
CN109723315A (zh) * | 2018-12-29 | 2019-05-07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自动升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10760214U (zh) * | 2019-09-30 | 2020-06-16 | 重庆瀚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升降玻璃的密封结构 |
CN212373128U (zh) * | 2019-10-30 | 2021-01-19 | 于清弦 | 一种方便清理小广告的车窗结构 |
CN113352858B (zh) * | 2021-06-17 | 2023-11-03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窗及车辆 |
CN113236066A (zh) * | 2021-06-22 | 2021-08-1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玻璃的升降方法及升降装置 |
-
2021
- 2021-09-10 CN CN202111061445.7A patent/CN1135008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5838A (ja) * | 2001-07-10 | 2003-01-29 | Ansei:Kk | 自動車用ドア |
KR20130104872A (ko) * | 2012-03-15 | 2013-09-2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선루프 글래스 부상 방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루프 조립체 |
CN207173244U (zh) * | 2017-09-13 | 2018-04-03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车窗及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00898A (zh) | 2021-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27027B2 (en) | Window systems for vehicles | |
EP2432653B1 (en) | Door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and veh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3500898B (zh) | 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 |
US20140245664A1 (en) |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n Electric Window Lifter | |
EP1561619B1 (en) | Vehicle door with slidable window glass | |
CN215662899U (zh) | 用于车辆的天窗的组件 | |
CN113818771A (zh) | 一种汽车驱动总成及控制方法 | |
WO2022161921A1 (de) |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elektromotorischen fensterhebers | |
JP2004522881A (ja) | 自動車の電動式ウインドウリフターを操作する方法 | |
US20050229497A1 (en) |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an adjusting drive for 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motor vehicle window with jamming protection | |
CN205086655U (zh) | 一种汽车电动天窗 | |
JP4962347B2 (ja) | 自動車用ウィンドウガラスの昇降制御方法 | |
JP3657570B2 (ja) |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ィフレクタ | |
US6867562B2 (en) |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vement of window panes in convertibles | |
JP3125487U (ja) | 自動車の雨よけとまびさし装置 | |
KR20230162202A (ko) | 자동차의 운전석 도어 | |
CN214996984U (zh) | 一种用于无框车门玻璃升降器滑块的驱动装置 | |
CN219618878U (zh) | 一种汽车自动遮阳装置 | |
CN113503108B (zh) | 基于自主学习的车窗控制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KR20090083261A (ko) | 자동차용 분할식 창문 | |
CN220996091U (zh) | 汽车及其车架、天窗总成 | |
JP2007224661A (ja) | 車両用パワーウインドウ装置 | |
JPH09189170A (ja) | 窓ガラス昇降装置 | |
GB2577781A (en) | Window lift assembly | |
KR20090094542A (ko) | 자동차의 선루프 디플렉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8 Address after: 518000 101, building a, Haocheng Science Park, No. 5, Yanshan Avenue, Yanchuan community, Yanluo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ngchuang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15, floor 2, building B, youth entrepreneurship Park, Jianshe East Road, Qinghua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ongfang Xinyuan new ener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