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3950A -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喷丝头的加捻元件以及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喷丝头的加捻元件以及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93950A CN113493950A CN202110354402.1A CN202110354402A CN113493950A CN 113493950 A CN113493950 A CN 113493950A CN 202110354402 A CN202110354402 A CN 202110354402A CN 113493950 A CN113493950 A CN 1134939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 bend
- yarn
- spinneret
- fiber gu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042 air jet s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喷丝头(4)的加捻元件(5),其中该加捻元件(5)具有基本体(6)和纤维引导元件(7),并且其中所述基本体(6)和/或所述纤维引导元件(7)具有纤维引导通道(8),该纤维引导通道具有用于纤维复合物(3)的进入开口(9)和离开开口(10),其中所述纤维引导通道(8)构成用于在纺丝过程期间将纤维复合物(3)沿运输方向(T)从进入开口(9)引导至离开开口(10),并且其中所述纤维引导通道(8)构成用于: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将纱线(12)相反于运输方向(T)经由进入开口(9)引导离开喷丝头(4)。基本体(6)和/或纤维引导元件(7)在进入开口(9)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22),以在接头过程期间平稳地偏转纱线(1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喷丝头(4)的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喷丝头的加捻元件,其中该加捻元件具有基本体和纤维引导元件,并且其中基本体和/或纤维引导元件具有纤维引导通道,该纤维引导通道具有用于纤维复合物的进入开口和离开开口,其中纤维引导通道构成用于在纺丝过程期间将纤维复合物沿运输方向从进入开口引导至离开开口,并且其中纤维引导通道构成用于: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将纱线相反于运输方向经由进入开口引导离开喷丝头。本发明还涉及具有喷丝头的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
背景技术
具有相应的加捻元件的这种喷丝头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并且用于借助于通过气嘴在喷丝头的涡旋室内产生涡旋空气流而由长形的纤维复合物制造纱线。在此,纤维复合物的外部纤维在通常螺旋形的纱线形成元件的进入开口的区域中围绕内置的纤维(芯纤维)缠绕,使得结果形成纱线,所述纱线最后经由纱线形成元件的抽出通道从涡旋室中抽出并且借助于卷绕设备可以卷绕到套筒上。
如果在纱线生产期间造成纤维复合物输送中断、造成喷丝头和卷绕设备之间的纱线撕裂或因由喷丝头制造的纱线不对应于预设而引起喷丝过程的故意中断,则在中断后需要接头过程。
在该上下文中已知:纱线端部相反于原本的运输方向通过喷丝头向回引导,其中所述纱线端部在喷丝头之内的纱线制造中断之后处于喷丝头和卷绕设备或保持在那里的纱线线圈之间或位于纱线线圈的表面上。纱线端部在此例如通过在抽出通道之内产生的空气流穿过抽出通道并且最后穿过喷丝头的纤维引导元件的进入开口运输到喷丝头和连接在喷丝头上游的牵伸装置之间的区域中。
然后,在喷丝头和牵伸装置之间的区域中,由操作员、服务机器人或固定在工作站处的设备抓住纱线端部,并且准备用于随后与纤维复合物叠加。由于喷丝头和牵伸装置之间的结构空间受限,纱线端部通常基本上垂直于运输方向偏转。
从DE 697 07 197 T2已知一种具有相应的加捻设备的纺纱机。其缺点是:由于纱线在加捻设备处垂直偏转,存在损坏纱线的提高的风险。此外,对于从加捻设备中偏转纱线在牵伸装置和加捻设备之间需要增加的空间需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喷气纺纱机的加捻元件以及工作站,其减少在接头过程中纱线损坏的风险。
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喷气纺纱机的加捻元件和工作站来实现。
提出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喷丝头的加捻元件,其中该加捻元件具有基本体和纤维引导元件,并且其中基本体和/或纤维引导元件具有带有用于纤维复合物的进入开口和排出开口的纤维引导通道。纤维引导通道构成用于:在纺丝过程中将纤维复合物沿运输方向从进入开口引导至排出开口。此外,纤维引导通道构成用于: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将纱线相反于运输方向经由进入开口引导离开喷丝头。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纱线至少暂时地相反于运输方向经由进入开口引导离开喷丝头。在此,将喷气纺纱机的常规运行、即由纤维复合物借助于喷丝头制造纱线称作为纺丝过程。相反,将在喷丝过程中断之后将纱线再次接头的运行称作为接头过程。
现在,根据本发明提出:基本体和/或纤维引导元件在进入开口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该弯曲部通常可以理解为表面的拱起。借助于这种弯曲部可以平滑通过两个彼此成角度的表面形成的边缘。通过该弯曲部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将纱线在进入开口处偏转。纱线沿着弯曲部平缓地偏转具有的优点是:减小纱线和加捻元件之间的摩擦。此外,由此最小化纱线损坏的风险。除此之外,由于弯曲部,在偏转期间可以实现纱线在加捻元件处的恒定贴靠。这引起在偏转时纱线更小的空间需求。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弯曲部是倒圆部,特别半径为0.5mm至10mm的倒圆部。倒圆部通常是用于偏转纱线的最平缓的形式,因为在此形成最小的摩擦进而纱线损坏的风险非常低。
同样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弯曲部具有60°至180°、有利地90°至120°的弯曲角。弯曲角是分别从弯曲部的中点引导至端点的两天之间展开的角。弯曲角越大,弯曲部就会越长,进而纱线就可以偏转得越远。
非常有利的是:纤维引导通道具有:尤其具有纤维引导面和进入斜面的纤维引导轮廓;以及与纤维引导轮廓相对置的限制轮廓,其中弯曲部设置在纤维引导面、进入斜面和/或限制轮廓处。如果引导轮廓有利地具有用于引导纤维复合物的引导面和用于在进入时防止纤维条阻塞的进入斜面,则引导面和进入斜面优选经由进入边缘彼此连接。在此有利的是:在纱线朝纤维引导轮廓的方向偏转时,至少一个弯曲部设置在进入棱边处,即设置在引导面和进入斜面之间。如果纱线朝限制轮廓的方向偏转,则弯曲部有利地设置在限制轮廓处。
同样有利的是:纤维引导通道相对于喷丝头的纵轴线侧向偏移地设置,其中纤维引导通道的相对于纵轴线外置的轮廓具有弯曲部。喷丝头的纵轴线在此是如下轴向,纱线沿该轴向从喷丝头抽出。如果加捻元件的基本体是旋转对称的,则喷丝头的纵轴线有利地同样是加捻元件的旋转轴线。外置的轮廓可以是纤维引导通道的纤维引导轮廓或限制轮廓。由于纤维引导通道的偏移设置和将弯曲部设置在外置的轮廓上,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偏转,使得避免纱线的不必要的方向反转。从中引起纱线的特别平缓的引导。
还有利的是:纤维引导元件和/或基本体在进入开口处具有纤维引导套筒,其中弯曲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纤维引导套筒处。
在此,纤维引导套筒可以固定地或能脱开地与纤维引导元件和/或基本体连接。由此可以改变弯曲部的位置进而改变偏转。同样地,通过纤维引导套筒可以扩大弯曲角度和/或倒圆半径。还有利的是:在需要时可以移除纤维导引套筒进而移除弯曲部。
还有利的是:如果纤维引导套筒完全围绕纤维引导通道的进入开口。由此可以简化将纤维引导套筒固定在纤维引导元件和/或基本体处。附加地,由此可以实现弯曲部的移动。
还有利的是:基本体和/或纤维引导元件和/或纤维引导套筒在进入开口处具有引导槽,其中弯曲部设置在引导槽处。通过引导槽在偏转时将纱线引导通过弯曲部。由此防止纱线尤其侧向地滑动远离弯曲部。附加地,引导槽具有如下优点:偏转部的位置转移,尤其转移更接近加捻元件的排出开口。
还有利的是:引导槽V形地相反于运输方向敞开地构成。V形的构成简化将纱线引入引导槽中。此外,V形的引导槽可以构成为,使得纱线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借助于接触摩擦来制动。因此,可以附加地或替选地提高纱线张力。
同样有利的是:基本体和/或纤维引导元件具有用于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制动纱线的制动部段,其中制动部段优选地设置在弯曲部的区域中和/或与其连接地设置。在此,将基本体中和/或纤维引导元件中的如下部段可以理解为制动部段,所述部段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尤其通过接触摩擦将纱线制动。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通常通过外部机构、尤其通过连接在加捻元件上游的牵伸装置对纱线加载接头张力,以便确保更简单的接头。在此,制动部段可以附加于地或替选于外部机构提高接头张力,从而简化接头过程。
还有利的是:制动部段在弯曲部处蜿蜒形地构成、尤其构成为蜿蜒形的谷。在此,可以将至少两个弧的串联理解为蜿蜒形的构成。如果纱线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在蜿蜒形的制动部段之内伸展,则纱线在其伸展中经受多次方向变换。可以将弯曲部处的蜿蜒形的凹陷理解为弯曲部处的蜿蜒形的谷。该凹陷可以附加地具有谷底半径,该谷底半径优选地大于纱线半径,并且纱线在偏转时在该谷底半径中伸展。因此,纱线可以借助于弯曲部平缓地偏转,并且借助于蜿蜒形的制动部段平缓地制动并且由此提高接头张力。
此外,提出一种具有喷丝头的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喷丝头具有根据上述和/或下述的加捻元件,其中所提及的特征可以单独存在或以任何组合存在。
有利地,工作站具有暂时收纳器,该暂时收纳器用于拾取纱线并且将其经由至少一个弯曲部偏转到收纳方向上。在此,暂时收纳器有利地是抽吸单元,工作站可以进给该抽吸单元或者是其整体的组成部分,并且借助于该抽吸单元可以在加捻元件的离开开口的区域中吸住纱线端部。为了准备纱线端部,暂时收纳器可以附加地具有用于准备纱线的机构。
还有利的是:运输方向与收纳方向展开偏转角,其中弯曲角大于或等于偏转角。由此确保:纱线在偏转期间总是安置在弯曲部处进而进行平缓的偏转。
此外,有利的是:制动部段的蜿蜒形状延伸,使得纱线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相对于收纳方向倾斜地在制动部段之内偏转进而被制动。
附图说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附图示出:
图1示出纺纱过程期间的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在接头过程期间类似于图1的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a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剖开的喷丝头的示意侧视图,
图3b示出根据一个替代的实施例的剖开的喷丝头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a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剖开的加捻元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b示出根据图4a的实施例的加捻元件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5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剖开的加捻元件的示意性侧视图,和
图6示出图4a中的加捻元件的剖面VI。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在纺纱过程期间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1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该喷气纺纱机通常包括多个垂直于绘图平面依次设置的且优选相同类型构成的工作站1。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工作站1具有牵伸装置2,该牵伸装置在运输方向T上被提供有纤维复合物3,其例如呈合股的且布设在未示出的纺丝头上游的牵伸条的形式。此外,所示的工作站1具有与牵伸装置2间隔开的喷丝头4,该喷丝头4具有加捻元件5。加捻元件5具有基本体6和纤维引导元件7,其中该基本体6和/或纤维引导元件7具有纤维引导通道8,该纤维引导通道8具有用于纤维复合物3的进入开口9和离开开口10。喷丝头4在此以被剖开的方式示出。
在涡旋室11内,纤维复合物3或纤维复合物3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为了制造纱线12以已知的方式设有回转。在此,通过在纱线形成元件13的尖端的区域中的有针对性的空气流产生回转,其中空气流通过优选切向地通入涡旋室11中的气嘴14产生。
所示的工作站1还包括通过例如抽出辊对形成的抽出装置15以及连接在抽出辊对下游的且具有可更换的线圈16的卷绕设备17。卷绕设备17最后用于卷绕沿运行方向T从喷丝头4离开的纱线12,该纱线经由在纱线形成元件13之内伸展的抽出通道18离开涡旋室11。
另外,该喷气纺纱机具有纱线监控单元19,该纱线监控单元监控纱线12的限定参数(例如,纱线粗度、纱线强度或代表纱线12的质量的其他参数)。
如果在纱线制造期间造成纤维复合物输送的中断、造成喷丝头4和卷绕设备17之间的纱线断裂或因为由喷丝头4制造的纱线不对应于预设则引起纺纱过程的故意中断,那么在中断之后需要接头过程。在此,通过减小牵伸装置2、抽出装置15和/或卷绕设备17的运送速度进行中断。该减小在此不必同时或连续地进行。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以节制相应的运送速度,使得由于地域运送速度的限定极限值破坏稳定的纺纱工艺进而自一定的时间点起不再由纤维复合物3产生纱线12。在该时间点,最后造成纱线制造的中断,其中纱线12在没有单独力作用的情况下从纤维复合物3脱开。
最终,目的是:在中断后所形成的线圈侧的纱线端部20(参见图2)处于抽出装置15和喷丝头4之间的区域中并且从此相反于运输方向T穿过抽出通道18和纤维引导通道8从进入开口9引出。在图2中示出图1中的纺纱过程中示出的实施例的接头过程的该时间点。
在附图的以下描述中,对于在不同附图中分别相同的和/或至少类似的特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各个特征、其设计方案和/或作用方式仅在其首次提及时才详细地阐述。如果不再详细阐述各个特征,则它们的设计方案和/或作用方式与已经描述的相同作用或相同命名的特征的设计方案和作用方式相对应。
设置在工作站1处的暂时收纳器21在进入开口9处拾取纱线端部20,并将纱线12偏转到收纳方向S上。拾取和偏转有利地记住与负压进行。为了准备纱线端部20,暂时收纳器21可以具有用于纱线端部准备的机构。在此,如本实施例所示,收纳方向S可以横向于牵伸装置2的辊之一的转动轴线D伸展。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动轴线D因此垂直于片材平面伸展。替选地,收纳方向S可以平行于牵伸装置2的辊之一的转动轴线D或沿转动轴线D的方向伸展。
为了使偏转尽可能平缓,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提出一种加捻元件5,借助于该加捻元件减小加捻元件5和纱线12之间的摩擦,进而形成纱线损坏的非常小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基本体6和纤维引导元件7具有弯曲部22,特别是半径在0.5mm至10mm之间的倒圆部,以使纱线12平缓地偏转。该弯曲部22可以设置在基本体6中、设置在纤维引导元件7中,或者如这里所示,搭接地设置在基本体6中和纤维引导元件7中。
在此,至少一个弯曲部22设置在加捻元件5处,使得纱线12在拾取和偏转时沿收纳方向S在至少一个弯曲部22之上伸展。因此,如果收纳方向S如在此所示的那样应横向于转动轴线D伸展,则弯曲部22横向于转动轴线D设置在加捻元件5处。如果收纳方向S沿转动轴线D的方向伸展,则弯曲部22在转动轴线D的方向上设置在加捻元件5处。
随此之后,可以通过将纱线端部20与纤维复合物3一起引入到喷丝头4中并且受控地叠加来完成接头过程。
替选地,显而易见可行的是:接头过程之前进行的偏转和/或纱线端部准备不通过纺纱站自身的暂时收纳器21、而是通过操作员以手动的方式或通过具有暂时收纳器21的服务机器人来执行,该服务机器人沿着多个工作站1往复巡查。
图3a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剖开的喷丝头4的示意性侧视图,与图1和图2相反,在此为了更好的概览仅示出喷丝头4而不是整个工作站1。然而,图1和图2的喷丝头4可以通过图3a中的实施例来更换。为了更清楚地示出,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仅表明了纱线12的伸展。
为了在纺纱过程中如图1所示的那样中防止可能的纤维条堵塞,纤维导引通道8具有纤维导引轮廓24,有利地具有进入斜面和与其连接的纤维导引表面。进入斜面和纤维引导面在此经由进入边缘27彼此连接。将弯曲部22设置在纤维引导通道8的与纤维引导轮廓24相对置的限制轮廓25处。与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相反,弯曲部22仅在纤维引导元件7中延伸。替选于此处所示的实施例而可行的是:弯曲部22在基本体6和/或纤维引导元件7之上延伸。
有利地,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纤维引导通道8相对于喷丝头4的纵轴线L侧向偏移地设置,其中纤维引导通道8的相对于纵轴线L外置的轮廓具有弯曲部22,所述外置的轮廓在此是限制轮廓25。
在图3b中示出根据一个替选的实施例的剖开的喷丝头4的示意性侧视图。与图1、2和3a的前述实施例不同,收纳方向S指向相反的方向。除此之外,在此,两个弯曲部22在此设置在纤维引导轮廓24处,其中弯曲部22之一设置在进入边缘27处。纤维引导轮廓24在此是纤维引导通道8相对于纵轴线L的内置的轮廓。两个弯曲部22分别构成为半径为0.5mm至10mm的倒圆部。替选于在此示出的实施例可行的是:弯曲部22设置在进入开口9和/或进入边缘27处。同样地,在此示出的实施例可以设置在根据图1和2的工作站1处。
图4a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剖开的加捻元件5的示意性侧视图。图4b示出根据图4a中的实施例的加捻元件5的示意性前视图。与图1、2、3a和3b相反,为了更好的概览,在图4a和4b中仅示出了加捻元件5,而没有如图1和2中那样示出整个工作站1或如在图3a和3b中那样示出喷丝头4。然而,可以将图1、2、3a和3b中的加捻元件5通过图4a和4b中的实施例来更换。为了更清楚地示出,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仅表明了纱线12的伸展。
类似于图1和2的实施例,加捻元件5的基本体6和纤维引导元件7具有搭接的弯曲部22。如上已经描述,弯曲部22在此也可以设置在基本体6中和/或设置在纤维引导元件7中。在此,弯曲部22具有在60°至180°、有利地从90°至120°的范围内的弯曲角K。弯曲角K是由两条直线展开的角,所述直线分别从弯曲部22的中点引导至端点之一。弯曲角K越大,弯曲部22就越长,进而纱线12也可以偏转得越远。如在此所示,该弯曲角K应当有利地大于在运输方向T和收纳方向S之间展开的偏转角U。由此,纱线12在偏转期间总是可以安置在弯曲部22上进而可以进行平缓的偏转。
为了避免纱线12侧滑,在加捻元件5的进入开口9处设置有引导槽23。引导槽23可以有利地V形构成。V形的构成简化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将纱线12引入引导槽23中。该引导槽23的附加的优点是:弯曲部22在运输方向T上可以更靠近纤维引导通道8的离开开口10布设。如图1和图2所示,如果将喷丝头4设置在工作站1中,则可以通过装置引导槽23扩大沿收纳方向S偏转的纱线12距牵伸装置2的间距。
在图5中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剖开的加捻元件5的示意性侧视图。与图4a和4b相似,为了清楚起见,在此也仅示出加捻元件5。然而,可以将图1、2、3a和3b中的加捻元件5通过图5的实施例更换。为了更清楚地示出,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仅表明了纱线12的伸展。
与前述附图不同,图5中的实施例具有纤维引导套筒26。纤维引导套筒26设置在纤维引导元件7处和/或基本体6处并且完全包围纤维引导通道8的进入开口9。纤维引导套筒26在此可以与纤维引导元件7和/或基本体6固定或可脱开地连接。弯曲部22在此仅设置在纤维引导套筒26处。弯曲部22具有弯曲角K,该弯曲角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尤其由于纤维引导套筒26而处于60°至180°的较高范围内。由于纤维引导套筒26,弯曲部22可以在运输方向T上更靠近纤维引导通道8的离开开口10布设。通过弯曲部22的该布设可以将偏振设计成,使得纱线12如在此所述的那样具有非常大的偏转角U。
替选于在此所示的实施例而可行的是:弯曲部22在基本体6和/或纤维引导元件7之上延伸。此外,类似于图4a和4b的实施例,在纤维引导套筒26处、在基本体6处和/或在纤维引导元件7处存在引导槽23。
图6示出图4a中的加捻元件5的剖面VI。因此,该剖面示出从下方看沿加捻元件5的运输方向T的视图。与图1、2、3a和3b相反,在图6以及图4a和4b中为了更好的概览而仅示出加捻元件5。然而,可以将图1、2、3a和3b中的加捻元件5通过图4a、4b和6的实施例更换。与图4a和4b相反,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将纱线12的伸展作为实线示出。因此,纱线12在所示的时间点如图4a所示的那样沿收纳方向S偏转。
如在图4a和4b中的实施例中所示,在图6中,引导槽23也V形地构成。弯曲部22设置在引导槽23的底部处。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反,基本体6和纤维引导元件7在弯曲部22的区域中具有制动部段28。制动部段28作为蜿蜒形的谷被引入到弯曲部22中。如在此所示,制动部段28的蜿蜒形的弧相对于收纳方向S倾斜地伸展。由此,纱线12可以在制动部段28之内倾斜于收纳方向S偏转并且借助于在蜿蜒形的弧处的接触摩擦来制动。
替选于在此所示的实施例可行的是:制动部段28在基本体6和/或纤维引导元件7和/或图5中示出的纤维引导套筒26之上延伸。此外,制动部段28可以设置在V形的引导槽23处,使得纱线12在偏转时贴靠引导槽23的侧壁。
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形还有特征的组合同样是可行的,即使它们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也如此。
附图标记列表
1 工作站
2 牵伸装置
3 纤维复合物
4 喷丝头
5 加捻元件
6 基本体
7 纤维引导元件
8 纤维引导通道
9 进入开口
10 离开开口
11 涡旋室
12 纱线
13 纱线形成元件
14 气嘴
15 抽出装置
16 线圈
17 卷绕设备
18 抽出通道
19 纱线监控单元
20 纱线端部
21 暂时收纳器
22 弯曲部
23 引导槽
24 纤维引导轮廓
25 限制轮廓
26 纤维引导套筒
27 进入边缘
28 制动部段
T 运输方向
S 收纳方向
K 弯曲角
U 偏转角
L 纵轴线
D 转动轴线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喷丝头(4)的加捻元件(5),
其中所述加捻元件(5)具有基本体(6)和纤维引导元件(7),并且
其中所述基本体(6)和/或所述纤维引导元件(7)具有纤维引导通道(8),该纤维引导通道具有用于纤维复合物(3)的进入开口(9)和离开开口(10),
其中所述纤维引导通道(8)构成用于在纺丝过程期间将所述纤维复合物(3)沿运输方向(T)从所述进入开口(9)引导至所述离开开口(10),并且
其中所述纤维引导通道(8)构成用于:在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将纱线(12)相反于所述运输方向(T)经由所述进入开口(9)引导离开所述喷丝头(4),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体(6)和/或所述纤维引导元件(7)在所述进入开口(9)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22),以在所述接头过程期间平稳地偏转所述纱线(12)。
2.根据上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22)是倒圆部,所述倒圆部尤其具有0.5mm至10mm的半径。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22)具有60°至180°、有利地90°至120°的弯曲角(K)。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引导通道(8)具有:纤维引导轮廓(24),所述纤维引导轮廓尤其具有纤维引导面和进入斜面;以及与所述纤维引导轮廓(24)相对置的限制轮廓(25),其中所述弯曲部(22)设置在所述纤维引导面、所述进入斜面和/或所述限制轮廓(25)处。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引导通道(8)相对于所述喷丝头(4)的纵轴线(L)侧向偏移地设置,其中所述纤维引导通道(8)的相对于所述纵轴线(L)外置的所述轮廓(24,25)具有弯曲部(22)。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引导元件(7)和/或所述基本体(6)在所述进入开口(9)处具有纤维引导套筒(26),其中所述弯曲部(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纤维引导套筒(26)处。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引导套筒(26)完全地包围所述纤维引导通道(8)的所述进入开口(9)。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体(6)和/或所述纤维引导元件(7)和/或所述纤维引导套筒(26)在所述进入开口(9)处具有引导槽(23),其中所述弯曲部(22)设置在所述引导槽(23)的区域中。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23)V形地相反于所述运输方向(T)敞开地构成。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体(6)和/或所述纤维引导元件(7)具有用于在所述接头过程的范围中制动所述纱线(12)的制动部段(28),其中所述制动部段(28)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弯曲部(22)的区域中和/或与其连接地设置。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段(28)在所述弯曲部(22)处蜿蜒形地构成、尤其构成为蜿蜒形的谷。
12.一种具有喷丝头(4)的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头(4)具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捻元件(5)。
13.根据上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工作站(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1)具有暂时收纳器(21),用于拾取所述纱线(12)并且将其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22)偏转到收纳方向(S)上。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作站(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方向(T)与所述收纳方向(S)展开偏转角(U),其中所述弯曲角(K)大于或等于所述偏转角(U)。
15.根据上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工作站(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段(28)的蜿蜒形状延伸,使得所述纱线(12)在所述接头过程的范围中相对于所述收纳方向(S)倾斜地在所述制动部段(28)之内偏转进而被制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0109170.2A DE102020109170A1 (de) | 2020-04-02 | 2020-04-02 | Drallelement für eine Spinndüs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Arbeits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
DE102020109170.2 | 2020-04-0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93950A true CN113493950A (zh) | 2021-10-12 |
Family
ID=7536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54402.1A Pending CN113493950A (zh) | 2020-04-02 | 2021-03-31 |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喷丝头的加捻元件以及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889327B1 (zh) |
CN (1) | CN113493950A (zh) |
DE (1) | DE10202010917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89178U (zh) * | 1989-12-26 | 1991-09-11 | ||
JP2930010B2 (ja) | 1996-05-16 | 1999-08-03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のピーシング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DE10258719A1 (de) * | 2002-12-09 | 2004-06-24 |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gesponnenen Fadens |
DE102008006379A1 (de) | 2008-01-29 | 2009-07-30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Luftspinnvorrichtung |
DE102012101039A1 (de) | 2012-02-09 | 2013-08-14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Luftspinnmaschine mit separaten Spinn- und Anspinndüsen |
ITUA20163011A1 (it) * | 2016-04-29 | 2017-10-29 |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 Dispositivo di filatura di tipo air-jet |
-
2020
- 2020-04-02 DE DE102020109170.2A patent/DE102020109170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1
- 2021-03-31 CN CN202110354402.1A patent/CN113493950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4-01 EP EP21166694.6A patent/EP3889327B1/de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89327A1 (de) | 2021-10-06 |
DE102020109170A1 (de) | 2021-10-07 |
EP3889327B1 (de) | 2023-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53349A (en) | Apparatus for making a yarn | |
JP4310061B2 (ja) | コアヤー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 |
US10683188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extile machine, and textile machine for producing roving | |
US9238881B2 (en) | Rov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a roving and method for piecing a fiber sliver | |
CN110092241B (zh) | 用于接纱装置的接纱棱柱体 | |
CN106222819B (zh) | 空气纺纱机的纺纱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
US9677197B2 (en) | Spinning station of a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 |
CN106414290B (zh) | 一种纺织机和用于操作这种纺织机的方法 | |
US8607540B2 (en) | Rov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a roving | |
US5243813A (en) | Process and an arrangement for false-twist spinning | |
CZ298758B6 (cs) | Dopřádací zařízení | |
US5285624A (en) | Arrangement for pneumatic false-twist spinning | |
EP1473389B1 (en) | Fluff reducing device in textile yarns | |
EP1518949B1 (en) | Air vortex spinning machine with special fibre introductions passages | |
EP0057876A1 (en) | Pneumatic twisting spinning apparatus | |
US20020152739A1 (en) | Spinning device | |
US7080502B2 (en) | Arrangement for producing a spun thread | |
EP2369042B1 (en) |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 |
EP2369044B1 (en) |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 |
CN113493950A (zh) |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喷丝头的加捻元件以及喷气纺纱机的工作站 | |
US6679044B2 (en) | Pneumatic spinning apparatus | |
CN117163749A (zh) | 纱线退绕嘴以及具有纱线退绕嘴的自由端纺纱装置 | |
CN113174665A (zh) |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气流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工位的方法 | |
CN114645340B (zh) | 气流纺纱机的工位以及导纱件 | |
CN114207202B (zh) | 喷气纺纱机喷丝头的接纱方法及喷气纺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