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5585B - 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85585B CN113485585B CN202110865943.0A CN202110865943A CN113485585B CN 113485585 B CN113485585 B CN 113485585B CN 202110865943 A CN202110865943 A CN 202110865943A CN 113485585 B CN113485585 B CN 1134855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signal
- metal
- lines
- display panel
- signal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6776 visual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其中,触控信号线结构设置于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触控信号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呈多列间隔排布,且各第一触控信号线均呈网格状。本发明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能够提高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透光率,从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具有无边框的既视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透明显示面板由于其不遮光的优点,使得其显示的内容能够与实际场景交融,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例如车载玻璃、橱窗玻璃、窗户玻璃等场景。而有显示就有触控的需求,因此,就出现了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但是,现有的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透光率较差,导致现有的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不透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其能够提高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透光率,从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具有无边框的既视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信号线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所述触控信号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呈多列间隔排布,且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均呈网格状。
可选的,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均包括多个第一金属线和多个第二金属线,多个所述第一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且各所述第一金属线均与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设置,以形成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网格。
可选的,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还均包括多个第三金属线,多个所述第三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三金属线均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金属线和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设置。
可选的,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还均包括多个第四金属线,多个所述第四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各所述第四金属线均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金属线、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线和多个所述第三金属线交叉设置。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之间设置有电极线,所述电极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均间隔设置,且所述电极线呈网格状。
可选的,所述电极线包括多个第五金属线和多个第六金属线,多个所述第五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六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且各所述第五金属线均与多个所述第六金属线交叉设置,以形成各所述电极线的网格。
可选的,所述第五金属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平行设置,所述第六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平行设置。
可选的,在多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间隔排布的方向上,至少具有两个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的交叉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框区,所述显示区用于显示图像,所述边框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外侧,所述显示区设置有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呈网格状,所述边框区设置有如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结构,所述触控信号线结构的多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传输触控信号。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网格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网格的密度,且小于或等于两倍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网格的密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通过将各第一触控信号线均设置为网格状,使得光线能够从各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网格中透过,这样可以提高触控信号线结构的透光率,提高设置有触控信号线结构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透光率,从而能够提高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透光率,继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具有透明的既视感,进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具有无边框的既视感。
本发明提供的透明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区设置呈网格状的第二触控信号线,以提高透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透光率,从而使透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具有透明的既视感,并且,通过在边框区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以能够提高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的透光率,从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具有无边框的既视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的一种边框不透明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呈网格状的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边框区;02-触控信号线;1-第一触控信号线;11-第一金属线;12-第二金属线;13-第三金属线;14-第四金属线;2-电极线;21-第五金属线;22-第六金属线;3-第二触控信号线;4-显示区;5-边框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信号线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5,触控信号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呈多列间隔排布,且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均呈网格状。
如图1所示,经过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发现,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01会设置触控信号线02,而触控信号线02包括多个触控信号线02,多个触控信号线02呈多列间隔排布,各触控信号线02包括多个金属线,多个金属线平行设置,但由于多个金属线排列密集,使得各触控信号线02如一个较粗的金属线,而较粗的金属线对光线的遮挡较为明显,使得多个触控信号线02对光线的遮挡较为明显,导致各触控信号线02的透光率较差,从而造成设置有这种触控信号线02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01的透光率较差,继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显得不透明。
而如图2-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通过将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均设置为网格状,使得光线能够从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中透过,这样可以提高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透光率,提高设置有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区5的透光率,从而能够提高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5的透光率,继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具有透明的既视感,进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具有无边框的既视感。
如图2-图6所示,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可以均包括多个第一金属线11和多个第二金属线12,多个第一金属线11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多个第二金属线12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且各第一金属线11均与多个第二金属线12交叉设置,以形成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触控信号线1包括三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三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呈三列间隔排布,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均包括多个第一金属线11和多个第二金属线12,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中的各第一金属线11可以与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第二金属线12交叉设置,各第二金属线12可以与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第一金属线11交叉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线11、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线11交叉设置的相邻的两个第二金属线12、以及该相邻的两个第一金属线11和该相邻的两个第二金属线12所围成的空间可以作为一个网格。但是,第一触控信号线1包括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的,各网格的形状可以包括多边形。
可选的,多边形可以包括三角形、菱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
可选的,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不同层设置,当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同层设置时,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可以相互连接,以实现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的电连接,当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不同层设置,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之间可以设置有电连接件,电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连接,以实现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的电连接。
可选的,多个第一金属线1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这样可以提高光线透过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边框的透光均匀性,进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无边框的既视感得到提高。
可选的,多个第二金属线12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这样可以提高光线透过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边框的透光均匀性,进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无边框的既视感得到提高。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可以还均包括多个第三金属线13,多个第三金属线13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各第三金属线13均分别与多个第一金属线11和多个第二金属线12交叉设置。
通过在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中增加多个第三金属线13,并使各第三金属线13均分别与多个第一金属线11和多个第二金属线12交叉设置,可以增加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的密度,以降低通道阻抗。
可选的,第三金属线13可以与第一金属线11和/或第二金属线12同层设置,也可以不与第一金属线11和/或第二金属线12同层设置,第三金属线13可以和与其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线11和/或第二金属线12相互连接,以实现第三金属线13和与其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线11和/或第二金属线12的电连接,第三金属线13可以通过电连接件和与其不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线11和/或第二金属连接,以实现第三金属线13和与其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线11和/或第二金属线12的电连接。
可选的,多个第三金属线1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这样可以提高光线透过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边框的透光均匀性,进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无边框的既视感得到提高。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可以还均包括多个第四金属线14,多个第四金属线14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各第四金属线14均分别与多个第一金属线11、多个第二金属线12和多个第三金属线13交叉设置。
通过在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中增加多个第三金属线13,并使各第三金属线13均分别与多个第一金属线11、多个第二金属线12和多个第三金属线13交叉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的密度,以进一步降低通道阻抗。
可选的,第四金属线14可以与第一金属线11、第二金属线12和第三金属线13中的一个或多个同层设置,也可以不与第一金属线11、第二金属线12和第三金属线13中的任意一个同层设置,第四金属线14可以和与其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线11、第二金属线12和第三金属线13中的一个或多个相互连接,以实现第四金属线14和与其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线11、第二金属线12和第三金属线13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电连接,第四金属线14可以通过电连接件和与其不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线11、第二金属线12和第三金属线13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以实现第四金属线14和与其不同层设置的第一金属线11、第二金属线12和第三金属线13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电连接。
可选的,多个第四金属线14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这样可以提高光线透过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边框的透光均匀性,进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无边框的既视感得到提高。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之间设置有电极线2,电极线2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均间隔设置,且电极线2呈网格状。
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之间设置呈网格状的电极线2,可以减小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之间空白区域的面积,且光线能够从电极线2的网格中透光,从而可以提高光线透过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均匀性,继而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边框的透光均匀性,进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无边框的既视感得到提高。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极线2可以包括多个第五金属线21和多个第六金属线22,多个第五金属线21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多个第六金属线22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且各第五金属线21均与多个第六金属线22交叉设置,以形成各电极线2的网格。
如图5所示,三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呈三列间隔排布形成有两个间隙,第一触控信号线1包括两个电极线2,两个电极线2分别设置在呈三列间隔排布的三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形成的两个间隙中,相邻的两个第五金属线21、与该相邻的两个第五金属线21交叉设置的相邻的两个第六金属线22、以及该相邻的两个第五金属线21和该相邻的两个第六金属线22所围成的空间可以作为一个网格。但是,第一触控信号线1包括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触控信号线1包括的电极线2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
可选的,第五金属线21和第六金属线22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不同层设置,当第五金属线21和第六金属线22同层设置时,第五金属线21和第六金属线22可以相互连接,以实现第五金属线21和第六金属线22的电连接,当第五金属线21和第六金属线22不同层设置,第五金属线21和第六金属线22之间可以设置有电连接件,电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五金属线21和第六金属线22连接,以实现第五金属线21和第六金属线22的电连接。
可选的,多个第五金属线2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这样可以提高光线透过各电极线2的网格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边框的透光均匀性,进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无边框的既视感得到提高。
可选的,多个第六金属线22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这样可以提高光线透过各电极线2的网格的均匀性,从而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边框的透光均匀性,进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无边框的既视感得到提高。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五金属线21可以与第一金属线11平行设置,第六金属线22可以与第二金属线12平行设置。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多个第五金属线21和多个第六金属线22交叉形成的电极线2的网格,与多个第一金属线11和多个第二金属线12交叉形成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相近甚至一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线透过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均匀性,继而进一步提高透明显示面板边框的透光均匀性,进而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无边框的既视感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图2-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在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间隔排布的方向上,可以至少具有两个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的交叉点。即,在垂直于列方向的行方向上,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多个第一金属线11和多个第二金属线12交叉形成的交叉点具有至少两个,通过在行方向上增加第一金属线11和第二金属线12的交叉点可以提高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阻抗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在行方向上,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多个第一金属线11和多个第二金属线12交叉形成的交叉点具有三个或四个。但是,在行方向上,各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多个第一金属线11和多个第二金属线12交叉形成的交叉点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4和边框区5,显示区4用于显示图像,边框区5位于显示区4的外侧,显示区4设置有第二触控信号线3,第二触控信号线3呈网格状,边框区5设置有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与第二触控信号线3电连接,用于向第二触控信号线3传输触控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区4设置呈网格状的第二触控信号线3,以提高透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4的透光率,从而使透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4具有透明的既视感,并且,借助第二触控信号线3可以使透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4具有触控功能,通过在边框区5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以能够提高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5的透光率,从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具有无边框的既视感,并且,借助第一触控信号线1可以使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5具有触控功能。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的密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触控信号线3的网格的密度,且小于或等于两倍第二触控信号线3的网格的密度。
网格的密度是指网格的疏密程度,这也就是说边框区5的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1的网格的疏密程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显示区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3的网格的疏密程度,且小于或等于两倍显示区4的第二触控信号线3的网格的疏密程度。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5的透光率,使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具有无边框的既视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透明显示面板整体的透光均匀性,从而能够兼顾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5的透光率,以及透明显示面板整体的透光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能够提高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5的透光率,从而使得具有触控功能的透明显示面板具有无边框的既视感。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触控信号线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信号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呈多列间隔排布,且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均呈网格状;
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均包括多个第一金属线和多个第二金属线,多个所述第一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且各所述第一金属线均与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设置,以形成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网格;
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还均包括多个第三金属线,多个所述第三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三金属线均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金属线和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还均包括多个第四金属线,多个所述第四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各所述第四金属线均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金属线、多个所述第二金属线和多个所述第三金属线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之间设置有电极线,所述电极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均间隔设置,且所述电极线呈网格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线包括多个第五金属线和多个第六金属线,多个所述第五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六金属线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布,且各所述第五金属线均与多个所述第六金属线交叉设置,以形成各所述电极线的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金属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平行设置,所述第六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信号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间隔排布的方向上,至少具有两个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的交叉点。
7.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边框区,所述显示区用于显示图像,所述边框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外侧,所述显示区设置有第二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呈网格状,所述边框区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信号线结构,所述触控信号线结构的多个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传输触控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信号线的网格的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网格的密度,且小于或等于两倍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网格的密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65943.0A CN113485585B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65943.0A CN113485585B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85585A CN113485585A (zh) | 2021-10-08 |
CN113485585B true CN113485585B (zh) | 2024-07-02 |
Family
ID=77943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65943.0A Active CN113485585B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85585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5362A (zh) * | 2008-09-22 | 2010-03-31 |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穿透触控面板 |
CN106775066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37792B (zh) * | 2014-07-17 | 2016-06-1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觸控結構 |
CN106775099B (zh) * | 2016-12-28 | 2019-09-0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KR102008504B1 (ko) * | 2019-03-27 | 2019-08-0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CN110389690A (zh) * | 2019-06-27 | 2019-10-29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三边无边框触控结构、制作方法及触控屏 |
CN110442259B (zh) * | 2019-07-18 | 2021-03-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111665998B (zh) * | 2020-07-09 | 2022-01-0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 |
-
2021
- 2021-07-29 CN CN202110865943.0A patent/CN1134855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5362A (zh) * | 2008-09-22 | 2010-03-31 |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穿透触控面板 |
CN106775066A (zh) * | 2016-11-29 | 2017-05-31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85585A (zh) | 2021-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84715B1 (ko) |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전자 기기 | |
CN103268044B (zh) | 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7947006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8964132B2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 |
EP0322106A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0719507B1 (ko) |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 |
CN104656307B (zh) | 双视场显示面板和双视场显示装置 | |
CN106775099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DE102008052366A1 (de) | Elektrisch gesteuerte Flüssigkristalllinse und Stereodisplay unter Verwendung derselben | |
CN105182553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7077036A (zh) |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1016492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CN215340638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GB2309572A (en) |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display | |
CN113485585B (zh) | 触控信号线结构及透明显示面板 | |
CN105388623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6959522B (zh) | 一种立体显示器件 | |
CN110888279A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CN107219696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 |
CN113703234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6773162A (zh) | 视差屏障、显示装置及其显示状态控制方法 | |
CN116324607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474786B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CN11008297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60105664A1 (en) | Stereoscopic images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flexible barrier patter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