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4984A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84984A CN113484984A CN202110688600.1A CN202110688600A CN113484984A CN 113484984 A CN113484984 A CN 113484984A CN 202110688600 A CN202110688600 A CN 202110688600A CN 113484984 A CN113484984 A CN 1134849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 lens element
- image
- refractive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为凸面、凹面;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为凸面、凹面;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为凹面、凸面;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有屈折力的第八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为凸面、凹面;有负屈折力的第九透镜,其物侧面、像侧面均为凹面,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r91/f9<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在实现小型化的设计同时可以实现高品质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小型化发展,对于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要求也愈演愈烈,为了适配尺寸不断减小的图像传感器,要求光学镜头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能够实现高品质成像的效果。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如何适应光学镜头小型化以配合小型化电子设备的趋势的情况下,同时还使得光学镜头能够减小畸变以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光学镜头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畸变以使得光学镜头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九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九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透镜满足以下关系式:2<r91/f9<3;其中,r91为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9为所述第九透镜的焦距。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中,采用具有正屈折力的所述第一透镜,且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的设置使得射入所述光学镜头的光线得到汇聚。当光线经过具有负屈折力的所述第二透镜时,由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的设置,使得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线产生的像差得到改善。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的设置,有利于分散入射光线,使得入射光线可以平缓的向后面的透镜过渡。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的面型设置,使得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被减小,以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的面型设置,有利于合理设置前后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以降低鬼像风险,并且可以降低透镜的成型组装难度。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配合所述第八透镜可正可负的屈折力配置,以矫正前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产生的像差,促进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进而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解像力,从而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当光线射入到具有负屈折力的所述第九透镜时,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九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的面型设置使得边缘视场光线入射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使得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获得高的相对亮度,进而提升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由此可知,通过对各个透镜的屈折力、面型进行合理配置,使得所述光学镜头实现小型化的设计要求的同时实现高品质的成像效果。此外,通过控制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九透镜的焦距的比值,可以控制所述第九透镜的屈折力,当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得所述第九透镜贡献合理的负屈折力,以调整射入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光线的入射角度,进而使得所述光学镜头可以更好的适配图像传感器,同时有助于矫正所述光学镜头的像散、减小畸变,有利于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f56|/(10*(ct5+ct6))<14;其中,f56为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c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即为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厚,ct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即为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厚。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将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屈折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更好的适配所述光学镜头所需要的屈折力大小。同时,通过上述关系式的约束,有助于控制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厚度,使得所述光学镜头可以更好地矫正畸变和色差,进而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解像力,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高品质成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5<etmax/etmin<2.1;其中,etmax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的最大边厚值,etmin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的最小边厚值。由于各个透镜的厚度会对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通过对所述光学镜头的九片透镜中的最大边厚值与所述光学镜头的九片透镜中的最小边厚值的比值进行控制,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助于减小所述光学镜头的畸变和像差,可以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除此之外,通过对九片透镜的边缘厚度进行控制,可以避免由于九片透镜的边缘厚度差异过大,而导致的所述光学镜头的组装困难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1<(f*0.1)/sag81<-0.8;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sag81为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即为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矢高。由于所述第八透镜的屈折力可以为正屈折力,也可以为负屈折力,通过上述关系式的约束,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不会过于弯曲或平整,可以使得所述第八透镜在配合所述光学镜头需要的整体屈折力的情况下,提供合适的正屈折力或者负屈折力,以矫正所述第八透镜之前的各透镜(即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产生的像差,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缩短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进而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2<|f789|/f7<7.2;其中,f789为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的组合焦距,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得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的屈折力在空间上得到合理分配,进而对前透镜组(即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所组成的透镜组)产生的像差进行矫正,以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从而保证所述光学镜头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ImgH/FNO≥3.7mm;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使得所述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ImgH/FNO≥3.7mm时,能够实现在所述光学镜头具有足够的光通量的情况下,得到大像面的特征,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可以适配具有更高像素的图像传感器,进而提高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f/TTL>0.82;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将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的比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缩短所述光学镜头的总长,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助于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大光圈效果,使得所述光学镜头在昏暗的环境下也能够获得足够的光通量,进而保证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拍摄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ImgH/sdmin>4;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sdmin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有效口径最小的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值。为了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使得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减小所述光学镜头的前端体积,以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前端微型化的效果。同时,将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与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有效口径最小的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值的比值控制在上述关系式要求的范围内,有助于实现大像面的特征,进而使得所述光学镜头实现高品质成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1<(f2+f1)/f12<-1.7;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由于各个透镜的形状和弯曲程度会受到各个透镜所需要满足的屈折力大小的影响,当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得到合理配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形状以及表面弯曲程度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可以使得所述光学镜头的尺寸被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以实现所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设计。同时,通过合理配置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屈折力,有助于平衡各个透镜的公差敏感性,以减小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加工难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具有上述第一方面的光学镜头的摄像模组,不仅可以实现其整体的小型化设计,还可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品质成像。
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具有该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高品质成像效果,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拍摄体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光学镜头采用具有屈折力的九片透镜,采用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的设置使得射入光学镜头的光线得到汇聚。当光线经过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时,由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的设置,使得经过第一透镜的光线产生的像差得到改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的设置,有利于分散入射光线,使得入射光线可以平缓的向后面的透镜过渡。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的面型设置,使得光学镜头的总长被减小,以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的面型设置,有利于合理设置前后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以降低鬼像风险,并且可以降低透镜的成型组装难度。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配合第八透镜可正可负的屈折力配置,以矫正前透镜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产生的像差,促进光学镜头的像差平衡,进而提高光学镜头的解像力,从而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当光线射入到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九透镜时,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九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的面型设置使得边缘视场光线入射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使得光学镜头的成像面获得高的相对亮度,进而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通过对各个透镜的屈折力、面型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光学镜头实现小型化的设计要求的同时实现高品质的成像效果。此外,使得光学镜头满足关系式:2<r91/f9<3,通过控制第九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九透镜的焦距的比值,可以控制第九透镜的屈折力,当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得第九透镜贡献合理的负屈折力,以调整射入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的光线的入射角度,进而使得光学镜头可以更好的适配图像传感器,同时有助于矫正光学镜头的像散、减小畸变,有利于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及畸变曲线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7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的光线球差图(mm)、像散曲线图(mm)和畸变曲线图(%);
图15是本申请公开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100,该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成像时,光线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依次进入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并最终成像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上。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或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或凹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或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于近光轴O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于光轴O处为凸面或凹面,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62于光轴O处为凸面或凹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于光轴O处为凸面或凹面,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72于光轴O处为凸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于光轴O处为凸面,第八透镜L8的像侧面82于光轴O处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于光轴O处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像侧面92于光轴O处为凹面。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以及第九透镜L9均可为玻璃透镜,从而具有良好的光学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光学镜头100的温度敏感性。
或者,该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以及第九透镜L9的材质也可选用塑料,实现光学镜头100轻薄性的同时更易于对透镜复杂面型的加工。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光阑102,光阑102可以为孔径光阑102和/或视场光阑102,其可设置在光学镜头100的物侧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光阑102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透镜之间,例如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12与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之间,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还包括滤光片10,滤光片10设置于第九透镜L9与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之间。通过选用红外滤光片10,可以滤除红外光,提升成像品质,使成像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体验。可以理解的是,滤光片10可以是光学玻璃镀膜制成的,也可以是有色玻璃制成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2<r91/f9<3;其中,r91为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f9为第九透镜L9的焦距。通过控制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与第九透镜L9的焦距的比值,可以控制第九透镜L9的屈折力,当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得第九透镜L9贡献合理的负屈折力,以调整射入到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的光线的入射角度,进而使得光学镜头100可以更好的适配图像传感器,以实现光学镜头100的高品质成像。同时,光学镜头100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助于矫正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减小畸变,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品质。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2<|f56|/(10*(ct5+ct6))<14;其中,f56为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组合焦距,ct5为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为第五透镜L5的中厚,ct6为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于光轴O上的距离,即为第六透镜L6的中厚。当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将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组合屈折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更好地适配光学镜头100所需要的屈折力大小。同时,通过上述关系式的约束,有助于控制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厚度,使得光学镜头100可以更好地矫正畸变和色差,进而提高光学镜头100的解像力,实现光学镜头100的高品质成像。当|f56|/(10*(ct5+ct6))≥14时,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提供的组合负屈折力不足,使得其对光学镜头100的像差矫正能力减弱,导致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降低;当|f56|/(10*(ct5+ct6))≤2时,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提供的组合负屈折力过大,容易将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平衡打破,使得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降低。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1.5<etmax/etmin<2.1;其中,etmax为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最大边厚值,etmin为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最小边厚值。由于光学镜头100中的各个透镜的厚度会对光学镜头100的总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通过对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最大边厚值与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最小边厚值的比值进行控制,以减小光学镜头100的总长。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助于减小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和像差,可以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品质。除此之外,通过对九片透镜的边缘厚度进行控制,可以避免由于九片透镜的边缘厚度差异过大,而导致的光学镜头100的组装困难的情况。当etmax/etmin≥2.1时,最大边厚值与最小边厚值的相差过大,使得九片透镜的边缘厚度的均匀性得不到保证,进而导致光学镜头100的整体敏感度增加、稳定性降低,使得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1.1<(f*0.1)/sag81<-0.8;其中,f为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sag81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与光轴O的交点至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光轴O方向的距离,即为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的矢高。由于第八透镜L8的屈折力可以为正屈折力,也可以为负屈折力,通过上述关系式的约束,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不会过于弯曲或平整,可以使得第八透镜L8在配合光学镜头100需要的整体屈折力的情况下,提供合适的正屈折力或者负屈折力,以矫正第八透镜L8之前的各个透镜(即第一透镜L1至第七透镜L7)产生的像差,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品质。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缩短光学镜头100的总长,进而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当f*0.1/sag81≥-0.8时,第八透镜L8提供的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不足,导致对光学镜头100的像差矫正能力不足,进而无法保证光学镜头100的成像品质;当f*0.1/sag81≤-1.1时,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的矢高过大,使得第八透镜L8的面型过于复杂,导致对透镜的成型加工难度增加。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1.2<|f789|/f7<7.2;其中,f789为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的组合焦距,f7为第七透镜L7的焦距。当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得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的屈折力在空间上得到合理分配,进而对前透镜组(即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所组成的透镜组)产生的像差进行矫正,以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像差平衡,从而保证光学镜头100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ImgH/FNO≥3.7mm;其中,ImgH为光学镜头100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FNO为光学镜头100的光圈数。通过上述关系式的确定,能够实现在光学镜头100具有足够的光通量的情况下,得到大像面的特征,以使得光学镜头100可以适配具有更高像素的图像传感器,进而提高光学镜头100的成像品质。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f/TTL>0.82;其中,f为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到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于光轴O上的距离。将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到光学镜头100的成像面101于光轴O上的距离的比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缩短光学镜头100的总长,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助于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大光圈效果,使得光学镜头100在昏暗的环境下也能够获得足够的光通量,进而保证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拍摄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ImgH/sdmin>4;其中,ImgH为光学镜头100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sdmin为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有效口径最小的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值。为了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当光学镜头100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减小光学镜头100的前端体积,以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前端微型化的效果。同时,将光学镜头100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与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有效口径最小的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值的比值控制在上述关系式要求的范围内有助于实现大像面的特征,进而使得光学镜头100实现高品质成像。当ImgH/sdmin≤4时,光学镜头100的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有效口径最小的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值过大,此时不利于光学镜头100获得大像面的特征,同时对缩短光学镜头100总长的需求产生阻碍。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100满足以下关系式:-2.1<(f2+f1)/f12<-1.7;其中,f2为第二透镜L2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2为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由于光学镜头100中的各个透镜的形状和弯曲程度会受到各个透镜所需要满足的屈折力大小的影响,当光学镜头100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得光学镜头100的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屈折力得到合理配置,以使得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形状以及表面弯曲程度得到很好的控制,进而可以使得光学镜头100的尺寸被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以实现光学镜头100的小型化设计。同时,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屈折力,有助于平衡各个透镜的公差敏感性,以减小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加工难度。
以下将结合具体参数对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滤光片1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圆周处均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圆周处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光轴O处均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7.49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值FNO=1.95,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FOV=88.75°、光学镜头100的总长TTL=8.90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给出。其中,沿光学镜头100的光轴O由物侧向像侧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在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该透镜的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该透镜的像侧面,如面序号2和3分别对应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O处的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O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后一表面于光轴O上的距离。光阑102于“厚度”参数列中的数值为光阑102至后一表面顶点(顶点指表面与光轴O的交点)于光轴O上的距离,默认第一透镜L1物侧面到最后一枚镜片像侧面的方向为光轴O的正方向,当该值为负时,表明光阑102设置于后一表面顶点的右侧,若光阑102厚度为正值时,光阑102在后一表面顶点的左侧。可以理解的是,表1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在参考波长为587.6nm下得到,焦距在参考波长555nm下得到。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O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于光轴O处的曲率,c=1/Y(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Y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第一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1
表2
请参阅图2中的(A),图2中的(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470nm、510nm、555nm、610nm以及650nm下的光线球差曲线图。图2中的(A)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由图2中的(A)可以看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球差数值较佳,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的成像质量较好。
请参阅图2中的(B),图2中的(B)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像散曲线表示子午成像面101弯曲T和弧矢成像面101弯曲S,由图2中的(B)可以看出,在该波长下,光学镜头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2中的(C),图2中的(C)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100在波长为555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由图2中的(C)可以看出,在波长555nm下,该光学镜头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第二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滤光片1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均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圆周处均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光轴O处均为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光轴O处均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7.46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值FNO=2,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FOV=88.80°、光学镜头100的总长TTL=8.90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3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3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3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在参考波长为587.6nm下得到,焦距在参考波长555nm下得到。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的计算方法可利用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下表4给出了可用于第二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3
表4
请参阅图4,由图4中的(A)光线球差曲线图、图4中的(B)光线像散图以及图4中的(C)畸变曲线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4中的(A)、图4中的(B)、图4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滤光片1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折力,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圆周处均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圆周处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光轴O处均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7.48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值FNO=1.95,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FOV=88.65°、光学镜头100的总长TTL=8.90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5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5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5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在参考波长为587.6nm下得到,焦距在参考波长555nm下得到。
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的计算方法可利用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下表6给出了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5
表6
请参阅图6,由图6中的(A)光线球差曲线图、图6中的(B)光线像散图以及图6中的(C)畸变曲线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6中的(A)、图6中的(B)、图6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滤光片1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圆周处均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圆周处均为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光轴O处均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圆周处均为凸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7.48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值FNO=1.941,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FOV=88.66°、光学镜头100的总长TTL=8.90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7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7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7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在参考波长为587.6nm下得到,焦距在参考波长555nm下得到。
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的计算方法可利用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下表8给出了可用于第四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7
表8
请参阅图8,由图8中的(A)光线球差曲线图、图8中的(B)光线像散图以及图8中的(C)畸变曲线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8中的(A)、图8中的(B)、图8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滤光片1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均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光轴O处均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圆周处均为凸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7.54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值FNO=1.95,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FOV=87.17°、光学镜头100的总长TTL=8.99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9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9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9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在参考波长为587.6nm下得到,焦距在参考波长555nm下得到。
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的计算方法可利用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下表10给出了可用于第五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9
表10
请参阅图10,由图10中的(A)光线球差曲线图、图10中的(B)光线像散图以及图10中的(C)畸变曲线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10中的(A)、图10中的(B)、图10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六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滤光片1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光轴O处均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7.46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值FNO=1.88,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FOV=88.84°、光学镜头100的总长TTL=9.00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1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11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1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在参考波长为587.6nm下得到,焦距在参考波长555nm下得到。
在第六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的计算方法可利用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下表12给出了可用于第六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11
表12
请参阅图12,由图12中的(A)光线球差曲线图、图12中的(B)光线像散图以及图12中的(C)畸变曲线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12中的(A)、图12中的(B)、图12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实施例
本申请的第七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光学镜头100包括沿光轴O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102、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滤光片10。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11、像侧面1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21、像侧面2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31、像侧面3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41、像侧面42于圆周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近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51、像侧面5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61、像侧面6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71、像侧面72于圆周处均为凸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光轴O处分别为凸面、凹面,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81、像侧面8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光轴O处均为凹面,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91、像侧面92于圆周处分别为凹面、凸面。
具体地,以光学镜头100的有效焦距f=7.46mm、光学镜头100的光圈值FNO=1.79,光学镜头100的视场角FOV=88.82°、光学镜头100的总长TTL=9.05mm为例,光学镜头100的其他参数由下表13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可以理解的是,表13中的Y半径、厚度、焦距的单位均为mm,且表13中的折射率、阿贝数在参考波长为587.6nm下得到,焦距在参考波长555nm下得到。
在第七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的计算方法可利用前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下表14给出了可用于第七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13
表14
请参阅图14,由图14中的(A)光线球差曲线图、图14中的(B)光线像散图以及图14中的(C)畸变曲线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此外,关于图14中的(A)、图14中的(B)、图14中的(C)中各曲线对应的波长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图2中的(A)、图2中的(B)、图2中的(C)所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表15,表1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中各关系式的比值汇总。
表15
关系式/实施例 | 第一实施例 | 第二实施例 | 第三实施例 | 第四实施例 | 第五实施例 | 第六实施例 | 第七实施例 |
2<r91/f9<3 | 2.37 | 2.47 | 2.51 | 2.54 | 2.41 | 2.86 | 2.455 |
2<|f56|/(10*(ct5+ct6))<14 | 13.21 | 2.36 | 5.38 | 7.72 | 12.00 | 11.35 | 8.414 |
1.5<etmax/etmin<2.1 | 1.793 | 1.770 | 1.780 | 1.814 | 2.027 | 1.808 | 1.817 |
-1.1<(f*0.1)/sag81<-0.8 | -1.02 | -1.06 | -0.94 | -0.93 | -0.87 | -0.98 | -0.963 |
1.2<|f789|/f7<7.2 | 1.46 | 7.07 | 1.75 | 2.00 | 1.50 | 2.11 | 2.754 |
ImgH/FNO≥3.7mm | 3.795mm | 3.700mm | 3.795mm | 3.812mm | 3.759mm | 3.934mm | 4.146mm |
f/TTL>0.82 | 0.842 | 0.839 | 0.840 | 0.841 | 0.838 | 0.828 | 0.824 |
ImgH/sdmin>4 | 4.52 | 4.55 | 4.49 | 4.44 | 4.42 | 4.37 | 4.171 |
-2.1<(f2+f1)/f12<-1.7 | -2.04 | -1.79 | -1.84 | -1.83 | -1.88 | -1.81 | -1.900 |
请参阅图15,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包括图像传感器201以及如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100,图像传感器201设置于光学镜头的像侧,图像传感器201用于将对应于被摄物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这里不做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具有上述光学镜头100的摄像模组200,不仅可以实现其整体的小型化设计,还可以实现摄像模组200的高品质成像。
请参阅图16,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以及如上述的摄像模组200,摄像模组200设置于壳体。具有该摄像模组200的电子设备300,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高品质成像效果,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拍摄体验。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九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九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光学透镜满足以下关系式:
2<r91/f9<3;
其中,r91为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9为所述第九透镜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f56|/(10*(ct5+ct6))<14;
其中,f56为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ct5为所述第五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所述光轴上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5<etmax/etmin<2.1;
其中,etmax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的最大边厚值,etmin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的最小边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1<(f*0.1)/sag81<-0.8;
其中,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sag81为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处于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1.2<|f789|/f7<7.2;
其中,f789为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的组合焦距,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ImgH/FNO≥3.7mm;
f/TTL>0.82;
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f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ImgH/sdmin>4;
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有效成像圆的半径,sdmin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有效口径最小的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2.1<(f2+f1)/f12<-1.7;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9.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像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8600.1A CN113484984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8600.1A CN113484984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84984A true CN113484984A (zh) | 2021-10-08 |
CN113484984B CN113484984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77933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88600.1A Active CN113484984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84984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55569A (zh) * | 2022-01-12 | 2022-04-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4740591A (zh) * | 2022-02-28 | 2022-07-12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TWI800238B (zh) * | 2022-01-12 | 2023-04-2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TWI804178B (zh) * | 2022-01-12 | 2023-06-0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TWI828050B (zh) * | 2022-01-12 | 2024-01-0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05805A (zh) * | 2020-06-11 | 2020-08-07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组 |
CN111766686A (zh) * | 2020-09-03 | 2020-10-13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812815A (zh) * | 2020-09-08 | 2020-10-23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2014949A (zh) * | 2020-10-12 | 2020-12-01 |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
2021
- 2021-06-21 CN CN202110688600.1A patent/CN1134849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05805A (zh) * | 2020-06-11 | 2020-08-07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组 |
CN111766686A (zh) * | 2020-09-03 | 2020-10-13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812815A (zh) * | 2020-09-08 | 2020-10-23 |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2014949A (zh) * | 2020-10-12 | 2020-12-01 |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55569A (zh) * | 2022-01-12 | 2022-04-1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TWI800238B (zh) * | 2022-01-12 | 2023-04-2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TWI804178B (zh) * | 2022-01-12 | 2023-06-0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TWI828050B (zh) * | 2022-01-12 | 2024-01-0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TWI835058B (zh) * | 2022-01-12 | 2024-03-11 |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CN114355569B (zh) * | 2022-01-12 | 2024-10-22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4740591A (zh) * | 2022-02-28 | 2022-07-12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740591B (zh) * | 2022-02-28 | 2023-09-08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84984B (zh) | 2023-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84984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764201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933968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552704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946038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433653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296213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534408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391430A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3341539A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3625425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987256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660783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721126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265184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019655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4151207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578512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167583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002832A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3933962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156612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2327455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371547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4815154B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ufei Opt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